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考

时间:2022-07-18 05:25:27

摘要: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课程设置陈旧、观念传统、模式老套等问题,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力。因此,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倡导生活德育观、人本德育观、生态德育观,已刻不容缓。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科学发展的真谛融汇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去,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任务。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考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考:如何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摘 要: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课程设置陈旧、观念传统、模式老套等问题,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力。因此,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倡导生活德育观、人本德育观、生态德育观,已刻不容缓。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科学发展的真谛融汇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去,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德育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细看当前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各省市、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表现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壮大,水平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德育素质的切实加强。然而德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值得我们这些长期坚守在德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深思。斯人有言“人之为人在于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都毫无疑义地指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和指向性。创新德育教育的基础前沿工作,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忽视倾向。

目前的基础教育中,以素质教育为先,而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忽略德育教育的素质教育,犹如离水之鱼。某些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强调相关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进而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少年犯罪率普遍升高,究其原因,问题就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忽略了德育教育这一最简单却又最重要的环节,同样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深思的环节。

2.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教学课程安排未得到有效落实。

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研配备,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难以深入地开展起来。尽管许多学校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地标明了德育课程的设置,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日程中,德育课程却常被挪作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之用。同时,任课老师对德育课程也鲜有相应研究,对课程的把握不够。

3.德育工作的方法趋于简单。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对德育教育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少于其他学科,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研究,对社会发展缺乏长足的认识,更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认识。总之,缺乏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腐蚀这一课题的研究。故而,多数时候,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流于说教、流于喊口号的形式,没有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4.缺乏人本认识,思想意识模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同样在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中,理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我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中去,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视,更是教育工作中的第一阵地。试想,德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步、第一环,如果缺乏,我们的学生会心智健全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言为证:人若无德,与禽兽何异?我们的教育成果绝不是培养一批有才无德的后继者,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交托于谁呢?总而言之,我们的德育教育忽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

5.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的有限信息和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机械地要求家长予以配合,没有很好地让家长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忽略了家长角色的重要性,从而大大减弱了学校和家庭的整合资源教育优势。进而,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偏差,以致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畅通,教师家访不充分,教师、家长双方了解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降低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殊不知“孟母三迁”的另一层含义,正在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现今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长于优越的家庭,缺乏对具体社会细节、生活细节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互帮互助方面,表现不积极;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对于德育工作的思考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首先提高德育工作管理者的能力。小学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重点应巩固管理干部在教育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身处德育工作一线的工作者,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进行合理配置,造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将合适的干部人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组织学习相关的德育工作研究理论,做到理清、理顺,研究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的德育教育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须知优秀的德育教师理应成为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典范。提高业务能力,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绩效评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业务水平的高下,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实效,也直接决定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2.创建德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应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德育工作的督导操作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倡导“会诊式"的评估方法。每次教学检查评估结束后,要负责任地向社会、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向被评估学校提出德育工作、德育课程的改进意见,并定期检查改进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监督,以期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加大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指导力度。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学科的建设,创设王牌学科,提高德育学科教师的待遇。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对全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导向,并依据方案,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德育教师、班主任晋职、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将责任落实到人。

3.改进对学生的道德评价。

以往我们看待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如若真实考评学生的道德水平,须仔细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否与成绩相符,所谓“行胜于言”就证明了一点。因此,考核学生的德育水平,不能以试卷成绩为唯一参照,而应综合学生的思想水平、日常言行、德育知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积极推广成长记录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同时辅以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自评为主,同学互评,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品德评估机制。通过动态、灵活的评价,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三、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1.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第三次世界革命的急先锋,悄然地降临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网络同样可以进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积极地利用它的积极影响,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发挥优势作用,是德育工作者所应深加思索的。反之,如果学生为网络的消极作用所影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如上网成瘾、利用网络犯罪等。

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利用现有的资源设备,构建德育教学的信息平台、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开展网上德育教学,打造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本土教学、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新型德育教育课程。这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建立德育教育课程观的新导向。

首先,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于行动、在于实践,而不仅止于言传身教。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简单地将道德知识的传授等同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就如苏格拉底的名言:“知识就是道德。”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德育教育应是活泼、富予实践内涵的。脱离生活实践的德育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

其次,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为人本教育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应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态德育观。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德育理念,教育学生遵循生态规范,懂得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出发,通过一系列实在的体验活动,提高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能力,养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和有机联系。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因此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加以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在争取家长配合、支持、理解的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释、推广全面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相衔接,成为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扮演积极角色,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深化德育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校“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在教育实践中,高质量地注入人本内涵,领悟德育的真谛,才是真正探索学生德育教学的光明之路。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考: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逐渐在生活与学习中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使命,必须加快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问题 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尚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与养成时期,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如果这一时期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重视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仍然会长时间存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其弊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不重视。从学校方面来看,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未来发展,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不用多说。从教师方面来看,学校施加压力,教师在无形当中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甚至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德育教育逐渐淡化。从家长方面来看,一些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淡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业辅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脱离现实生活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德育教育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很多德育教育内容仍然是“舍身堵抢眼,舍身炸碉堡”等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与现在的生活差距太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基础的教育意义,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另外,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性指导,使得德育知识没有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与日常行为产生共鸣。

3.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共同的积极配合。但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意识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另外,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会造成德育教育漏洞。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道德情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Flash动画以其动态性、夸张性和生动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软件一般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动画效果非常理想,这款软件通常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动态表现向学生传授相对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完成动画演示过程,并且授课过程通常采取交互式。Flash动画的交互式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避免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死板的教条主义,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举止模仿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规范家长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最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3.加强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德育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也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接触,走入社会,亲自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开展夏令营,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观察是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垃圾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小节目,给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养成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书本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考: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逐渐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好坏评价标准已经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和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点已经逐渐转向学生的素质和道德教育上来,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更为科学、合理,逐步实现高效教育的目标。所以在当前小学生的群体道德观念逐渐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背景下,对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学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如何对这项工作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形势;创新;小学;德育教育

对人才进行最为有效的培养手段就是对其进行教育,因此当前教育在社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近年来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分数和成绩不再是对学生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而是逐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环节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即便其学习成绩再好、再有才华,如果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也只能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存在。而小学教育作为所有教育环节中最基础的部分,不仅对学生的三观树立有着正确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帮助,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就十分必要。

一、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近年来的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和进步,但是还有一些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将受到十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由于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一直倡导为学生“减负”,但是实际上教师仍然会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所以这也使得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难以受到相应的关注和重视。再加上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养水平的差异,因此学校的评价体系也难以得到良好发展和完善,这也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

在对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现在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将孩子送到学校,那么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就全权交付给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家长自身需要做到的责任和义务,这就使得教师和学校很多时候不能正确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即便是出现问题也很难有效和家长沟通和反映,这就造成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出现断档的情况,这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三)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际认知不符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并不能有效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通常还停留在社会需求上,这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出现脱轨的现象,并且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教育工作通常缺乏实践,因此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抵触情绪。

二、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强化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研究和分析,确定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确还存在很多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这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想将上述问题进行合理解决,笔者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一)加强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对小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德育教育和其他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以一起,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更应该将自身身上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将家庭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合理、有机的教育整体,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德育教育的统一认识,为提升小学生整体德育素养奠定基础。

(二)加强教师的德育素养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不可忽视,因此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理念进行及时更新和优化,对课堂教育的作用要引起必要的重视,从而将其作为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课堂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学科的内容设置中相应的结合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更快、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以便进一步促进其行为方式的规范和提升。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强制性的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往往还会形成适得其反的情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这样学生对德育知识才能进行接收,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文中的词义进行解释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好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其进行资料的查阅,并适当的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学生对于文章的词义就很容易进行理解和掌握。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合理选择,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更好的德育教学的效果提供有效帮助。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因此在这项工作开展中,教师和学校都应该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并完善德育教育的方式,让小学德育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魅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才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考:关于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初探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周公堂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当前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存在家庭环境差,老师综合素质低,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严重影响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关I词:农村教育;德育教育;小学德育;教学研究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山区农村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师资条件的限制,德育教育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1]。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山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特点,简要阐述了提高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基本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也都集中在提升小学生的应试成绩之上,特别是在山区农村小学里,对于德育的教育和渗透程度普遍偏低,并且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渗透。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小学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德育教育提上教育日程[2]。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完全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定,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种生活和教学设施都比简陋,外界优质的教师资源都不愿意到农村山区小学任教,导致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在当前的山区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当地人,他们之中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比例很低,很多老师甚至都没有正式的教师编制,只是临时给学生上课[3]。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普遍,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引进外界优质师资比较困难,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偏低。

(三)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存在教育理念偏差

山区农村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老师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会直接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深刻的理解德育教育的精髓,就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相关的德育,使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相反,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无法很好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无法做到德育的渗透。可以说,老师对于德育的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质量。

二、提升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不论对于哪一学科的学习来讲,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村山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尤其如此。因此,要想提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首先应该提高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山区农村小学来说,应该加大优质师资的引进力度,努力引进一些高素质的德育教师[4]。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促进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山区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也具有较高的效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把握适当的时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说,在语文教学中,讲解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时,老师就可以利用文章的主题,引申出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从而顺着文章的写作思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爱国精神,一举两得。再比如学习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时,老师也可以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文章描绘的壮丽景色,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起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强化课外学习中的德育教育

相比城市,山区农村教学资源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以外,小学生课外学习过程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使小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高尚品质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使小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5]。在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德育教育主要通过课堂上进行,但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采用丰富的形式,真正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山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比如说,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渗透德育,使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比如在演讲比赛中,确定一个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主题,给小学生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等等,让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升。

(四)坚持德育教育与基础教育“两手抓”

扎实的知识基础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德育教育同样如此。所以,要强化提升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既要从德育教育本身入手,同时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丰富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自身德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于强调教学进度,而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山区农村小学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以了解学生整体水平。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计划制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当中,由于经济条件和师资力量问题,山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亟待提档升级。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山区农村小学德育老师应该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提升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思考: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要领论文

新的教育环境之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更加重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学校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努力构建学校德育网络,不断创新德育思维,增强德育实效,将德育抓在点子上,让德育浸润学校。

1开展“小事”活动,规范学生言行

第一维度——学校德育八件小事:上下楼梯不推挤;见到老师先行礼;教室桌椅、书籍放整齐;指甲常剪、衣服常换、头发常理;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校内有纸屑随手捡起;课内课外主动学习;学会谦让,宽宏大气。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在校做一名好学生。

第二维度——家庭德育八件小事:学会做饭;自己洗衣;来客倒茶;在外留宿,家长同意;放学回家,不进网迪;自己房间,学会整理;父母生病,问候几句;需要东西,耐心解释。目的是培养学生懂礼节、有孝心,在家做个好孩子。

第三维度——社区德育八件小事:遇到困难说“请帮助”;到别人家做客不乱翻;别人说话不打断;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遇到老人要搀扶;社区环境要保护;邻居有困难主动帮助;坏人恶习敢呵斥。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为把“小事”活动抓出成效,可开展“手把手、早放手、做对手”的“三手”活动,把八件小事分成三个阶段,层层推进。“手把手”就是初一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八件小事印发给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去做;“早放手”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做对手”就是开展各种竞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公平竞争观念,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2填写《健康成长报告书》,激励学生进步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为每位学生印发一本《健康成长报告书》。大致内容可分三部分:“个人基本情况”部分,包括姓名、性别及出生年月、所在班级和班主任、家庭情况、主要亲戚姓名及联系方式;“自我画像”部分,包括“我”的理想、近期目标、座右铭、闪光点、不足点、需要克服的困难、曾战胜过挫折的经验、心中成功的人及事迹;“我的成长进程”部分,包括“我”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做的不满意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及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健康成长报告书》像一面镜子,既可以时刻警示学生不断更新自我,同时可以帮助学校、教师、家长及时把握学生成长轨迹。它可以作为学生成长小档案永远保存,也可以作为班级、学校管理小档案,在班级、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

3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健全学生人格

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由校长直接领导,年级组长任本年级的心理辅导负责人,班主任任班级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教育咨询中心既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又应是学生的成长导师。每年新生入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组织“争当班级小主人,我为学校添光彩”的主题讲座,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学会自强,激发新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主人翁精神。针对部分成绩暂时落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可以组织以“我相信我能行”为主题的讲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一心扑在学习上。心理教育咨询中心还应设立信箱,实行每周咨询开放日,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并提供有效帮助。让一些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通过简单说教很难解决的棘手问题,在这里得到很好解决,帮助学生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4组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发展

学校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课表,使之系统化、制度化,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为了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中,用灿烂的地方文化、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学校可精心组织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在一些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可以举行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成立青年志愿者小组,定期到车站、农贸市场等场所参加服务工作,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定点服务,以学校命名“青年一条街”。公务员之家

5注重德育自律,挖掘学生潜质

注重德育的自律,致力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潜质,逐步形成德育规范的基础模式。“明理——激情——励志——笃行——养心”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将德育规范内化为学生强烈的自我要求。教师对“问题”学生再认识、再评价,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激励机制,开启学生心灵的闸门,完善其自身素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领悟学习的奥秘,品尝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学校的育人实效,对推动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教育创新与改革日益加快的今天,应进一步依靠德育导航,加强德育工作的建设与实践,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上一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探讨 下一篇: 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