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杂志社
分享到:

对外经贸杂志

《对外经贸》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贸易、投资与合作、世界经济、中俄经贸、产业经济、区域经济、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厅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283
  • 国内刊号:23-1578/F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89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4
  • 综合影响因子:0.10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对外经贸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对外经贸杂志龙江商务

黑龙江省外经贸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黑龙江省积极鼓励企业创造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大力培育出口品牌,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扩大知识产权的合作范围,加大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了全省对外经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技术水平的优化升级。但黑龙江省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比重低,且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大宗出口产品及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较低。因此,政府应加速推进全省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以提高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企业应将技术创新战略同知识产权战略有效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4-7

哈尔滨市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

摘要:哈尔滨市外向型农业存在利用外资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出口量较小,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外向度较低,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品牌意识不强,外向型农业发展环境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整体水平,扩大出口规模,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更多名牌产品,改善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环境,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内在潜能,以促进哈尔滨市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8-9

开发黑龙江省农业休闲旅游市场的对策

摘要:从界定农业旅游的内涵入手,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市场的供需状况,将市场细分为单位员工旅游市场、青少年学生修学旅游市场、散客旅游市场及家庭旅游市场。市场定位为森林旅游、观光农园、民俗旅游。提出通过规范农业休闲旅游市场秩序,创立旅游品牌,扩大旅游宣传促销,走产业化道路来开发黑龙江省农业休闲旅游市场。
10-11

高速公路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影响研究

摘要:高速公路因其自身特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促进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商品流通及沿线旅游资源开发。高速公路在提高区域综合运输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沟通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等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工业中心的联系,增强了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有力地推动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12-13

黑龙江省民间借贷的规范与发展对策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民间借贷呈现出不断膨胀的趋势,逐渐发展成农村地区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之一。民间借贷的存在和活跃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和监管,民间借贷扰乱了社会和金融秩序,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重了企业负担。应明确民间借贷法律地位,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对合法化民间借贷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大信贷投资力度,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以促进黑龙江省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14-15
对外经贸杂志国际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历经10年的发展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10年间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机制不断改进,产业结构互补性增强。但同时也存在贸易不平衡以及区内经济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自贸区的运行机制,加强并深化区域内经济合作,以促进CAFTA健康向前发展。
16-18

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得到改善、双方共同抵御贸易保护、东亚区域合作加强等利好方面,也存在着中国威胁论、双方竞争加剧以及贸易风险加大等不利因素。我国要抓住合作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19-21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进口额波动分析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口贸易造成巨大影响,以道·琼斯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对金融危机下我国进口额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进口额道·琼斯指数的系数为负,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口造成巨大冲击,使我国长期存在的增长势头被彻底打破。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大力促进进口,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对进口造成的不利影响。
22-23
对外经贸杂志中俄经贸

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投资合作分析

摘要:基于中俄"伞"型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视角,从能源、科技、物流领域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存在进行投资合作的必要性,但两地区也存在着缺少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投资主体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海外投资保障机制不健全、投资主体信息不对称、双方投资环境不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相信随着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完善投资合作平台、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提供融资便利、改善投资环境等建议的采纳,双方投资合作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将会迈上新台阶。
24-26

从中俄边境贸易看“伞”型模式的可行性

摘要:中俄区域合作"伞"型模式的框架和具体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中俄两国的优势提出的。与以往的区域合作模式不同,"伞"型模式强调技术贸易的重要作用;关注以中俄双方的互补优势为基础而创造出的新优势,着力打造中俄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从边境贸易的视角,在传统贸易理论、新地理经济学、后发优势理论方面对"伞"型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伞"型模式可行性的现实条件进行了研究,指出"伞"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边境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中俄货物贸易是发展"伞"型模式的基础;技术贸易能从更高的层面发展"伞"型模式;服务贸易能促进"伞"型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的政策环境是"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而获得共同的经济利益则是推动"伞"型模式顺利实施的微观动力。
27-29

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 构建中俄“伞”型区域合作新模式

摘要:随着中俄区域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伞"型区域合作新模式应运而生。构建"伞"型模式应以合作上互补、具有良好基础、具有地缘优势并获得双方政府大力支持的能源领域作为突破口。虽然中俄两国能源战略上存在差异,俄罗斯部分人士对中俄能源合作心存疑虑,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多变等因素对双方能源合作形成了制约。但可以通过"贷款换石油"、组建能源合资企业、为技术转移提供载体,加强天然气领域合作,加强政府协调、参与建立东北亚能源合作机制来形成地方能源产业集群,为"伞"型模式提供强大支撑。
30-32

中俄合作“伞”型新模式的现实支撑——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建设

摘要: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伞"型模式为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之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而新模式的实行离不开中俄双方共同的努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建设,无论从近期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还是从远期的进一步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实现东北亚区域内的互动合作,都为中方构建新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3-35

中俄区域合作“伞”型新模式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中俄区域合作"伞"型新模式的提出是中俄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是构建"伞"型新模式的关键点和支撑点。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通过生产要素流动、专业化分工、制度创新等途径,带动中俄区域经济增长,增强中俄区域合作,确立中俄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回波效应加强东北亚区域在能源、科技、物流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东北亚各国经济增长,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新格局。
36-38
对外经贸杂志贸易壁垒

欧盟贸易壁垒新动态研究

摘要:欧盟是极具吸引力的发达经济市场,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地。近年来出于产业市场保护等多方面的考虑,了系列"绿色"指令,构筑起"合法"的"绿色屏障",即绿色贸易壁垒以限制进口,使我国出口损失巨大,对欧盟的出口在成本、技术等方面遭遇到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要保持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优势,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联合行动,积极应对。
39-40

《SPS协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效应及法律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各国新的贸易屏障,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严苛的卫生及植物卫生措施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SPS协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正、负两方面效应,从中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法律上应补充、完善中国的标准立法体系、加强技术法规制定、建立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预警机制、建立相关的法律协助机构,同时应利用《SPS协定》等应对措施,以便趋利避害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长效发展。
41-43

出口企业应对环境壁垒探析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生态环境的破坏、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导致环境壁垒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分析环境壁垒的实施形式、性质特点,探讨我国出口企业遭遇环境壁垒的原因与面临的挑战。企业只有正确认识环境壁垒、主动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预警应对机制、开拓多元国际市场、实施绿色营销策略,才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44-45
对外经贸杂志利用外资

FDI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

摘要:利用Cobb-Douglas的扩展模型和Panel Data模型对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因果、计量分析,发现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的效应,但效果并不显著,并且其促进作用由东到西依次递减,国内投资仍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劳动力投入在中部地区的作用比较显著,在东西部地区的作用有限。
46-47

浅析吸收和使用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使用FDI总体呈上涨趋势,但在吸收和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吸收FDI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比较集中、产业结构分布比较集中、行业分布比较集中、区域分布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认真贯彻《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提高FDI质量,积极引导外商向高科技现代制造业投入,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加速服务业的开放,促进外资向第三产业薄弱行业流动,同时政府要合理引导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并令吸收和使用FDI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