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3 23:31:18

对外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师篇(1)

课堂教学用语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和工具。课堂教学用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文字表达,如黑板板书、学生作文的评语等。当然还有身体语言,即示意性或示范性动作。准确使用课堂教学用语是对外汉语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选择使用精准的课堂教学用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汉语是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语,使用准确、得体、规范的课堂用语极其重要。

(一)规范语言表达,凸显教师用语的示范性。

教师使用规范、得体、准确的课堂用语尤为重要,因为规范的教师语言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来源,也是其模仿的直接对象。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对于零起点或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教师所使用的课堂用语通常是比较实用、短小、精炼的语句,可达到易懂、易学、易模仿的效果,相反则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常态“吃饭”与非常态“吃食堂”、“吃火锅”,这两种句子结构就不能混在一起,会造成学生使用宾语时出现错误或使用不规范。因袭规范的语言表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使自己的语言严谨、顺畅。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

对于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第一次上汉语课时,也许他们只会说几句汉语甚至一句都不会说,一个汉字也不会写,如果老师能够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如“上课”、“举手”、“翻开书”等,并结合一定的手势与身体语言使学生立刻感受到汉语的意义,并能模仿老师使用它们,便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如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师站在课堂上不动,手指黑板,说“上课”,学生就会进入上课状态,学生通过模仿便可会说“上课”一词,并能够准确地明白该词的含义。

(三)提高教学内容的复现频率。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的重点是句型教学,强化句型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加大,课堂用语也就要随之提高难度,增长长度,并注意以强化语法和词汇为目的。如学习了“把”字句,“关掉电视”就可以变成“把电视关掉”;学习了“被”字句,就将其转变为“电视被关掉”,等等。学生既听懂了教师的课堂用语,又不断重复了语法和词汇,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复现频率,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调节语言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指的是课堂上的情绪氛围。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效率,而且要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使用规范的课堂用语,并做到字正腔圆,且声音洪亮,就能使学生获得听觉上的享受,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

二、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是汉语普通话的一种职业变体,由于其教学对象、环境、目的的特殊性使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与一般的教学用语有很大的不同,它有着鲜明的特点”。①

(一)受限性。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虽然面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国家的学生,课堂上所说的话也必须是可懂的。但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在这一前提下,如何让他们进行对话,如何使他们听懂指令,涉及教师对课堂用语的选择问题,这就决定了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受限的,非自由的。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尤其对于初级或零起点的学生,在早期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说过多的汉语对学生来说都是多余的,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明确学生具有的相应的预备知识与词汇储备,可以听得懂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①如解释“跳”的时候,如果依据汉语字典的解释“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那么学生定是不会明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用目的语,对于一些指令或要求,可以借助媒介语或身体语言,但是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这些借助手段要逐渐减少,直至完全用目的语代替。

(二)动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过程的推进,决定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会形成学生语言能力越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受限性越低的总体趋势。对外汉语教师要适应汉语学习者水平和汉语能力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这一特点,适当动态地调整课堂用语的内容和难度。如最开始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时只能使用简单的词语和简短的句式,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教师便会根据学生不断提高的汉语水平,逐步使用带有修饰性的短语、完整的句式甚至是四字成语。

(三)得体性。

这里所说的得体性,除了指对外汉语课堂语言要简单、字正腔圆、语速得当、用词精炼、句式简短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国家的学生,他们在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生活习惯等方面与教师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差异,使自己的言行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习惯与喜好使用自己习惯的课堂用语,这样会因为自己语言使用的不当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疏远。尤其是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时,应结合学生的汉语水平,以是否达到“交际目的”为衡量尺度,进行评定,不必“有错必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协商、商讨式的语言,减少指令性语言的使用。

三、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

(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强调重现和重音强调。

前面我们提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很好的示范性。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来源,是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也就是要让教师具有一种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语言中来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教师的教学用语就要经常重现所学的内容。当然,重现是将重点内容多次重复,使其在多次重复的过程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自己能够很好地将其消化。

在初级阶段,老师应该注意到对于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对所学内容解释得越多,学生未必能懂,反而会更加糊涂,此时,教师如果将讲述的内容多次重现,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学习了表现频率的副词“再”时,教师便可将句子设计成:

(1)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遍。

(2)请这位同学再说一遍。

(3)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再如学习了否定副词“没”时,教师提问可设计成:

(4)今天谁没来?

(5)你吃没吃早饭?

又如学习了“休息”、“现在”、“可以……了”,就可以将句子分别设计成:

(6)同学们,休息。

(7)同学们,现在休息。

(8)同学们,现在可以休息了。

也就是说,课堂上关于语法的练习应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训练,经过这样的重现,便可以进入交际练习阶段。

(二)尽量用可懂输入,注重难易度的转换与语言的迁移性。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就提出:输入的信息不要过难也不要过简单,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就是要稍稍高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让他们通过上下文、语境或借助图片等非语言手段,来理解信息,习得该信息包含的下一阶段语言结构。

如当学生没有接触“被”字句时,要表达“在院子里,他被狗咬了”的意思,老师便可将句子设计成:

(1)在院子里,狗咬了他。

又如“今天下午,他被老板开除了”便可将句子说成:

(2)今天下午,老板开除了他。

与此同时,老师在使用难易度转换的策略时,可适当调整课堂使用的词语和句法结构,例如:

小明很不细心,总是将作业本落在教室。

考虑到学生不懂“落下”,老师可用“丢”将其转换:

(3)小明很不细心,总是将作业本丢在教室。

又如:老师让他把地上的垃圾拾起来。

考虑到“拾”这个动词不太常用,便可将“拾”转换为“捡”:

(4)老师让他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用可懂输入,注重难易度转换与语言的迁移性,其目的就是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增强其自信心,但千万不可为了转换而转换,为了迁移而迁移,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指示牌。

(三)适当使用简单句,注重回避和迂回。

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时,使用的回避和迂回策略与难易度转换策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会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汉语水平及知识储备,在使用回避和迂回策略时,教师同样应使用一些学生易懂的、已掌握的词语,或使用一串比较简单的句子、短语甚至是有些绕口的小句。例如:老师将“成亲”解释为学生能接受的“男女结婚”,将“拜堂”解释为“结婚时举行的仪式”,将“告辞”解释为“说再见”,等等。

(四)加深学生印象,强调简化和繁华。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注意对一些没有必要的成分进行一定的简化,尤其是对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如:

(1)“你在黑板上写生词,我来读”可简化成“你写生词,黑板,我来读”。

(2)“翻开课本第十八页”可简化成“十八页”。

(3)“你读对话,他来表演”可简化成“你读,他演”。

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会故意过分使用一些语法成分,如:

(1)“同学们,休息”可繁化成“同学们,现在可以休息了”。

(2)“同学们,上课了”可繁化成“同学们,现在该上课了”。

(五)帮助学生理解,适当使用态势语。

由于学生语言水平较低,容易造成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事情如果光靠语言解释,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能以表情、动作甚至是表演来起到解释、沟通的作用,不但可以使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还可营造出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解“扔”、“抓”、“拿过来”等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诠释其含义,简单明了,其教学效果往往胜过过多解释性的语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词义,态势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过度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及进度。

(六)外语的应用点到为止。

对外汉语教学尽量采用汉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外语对教学没有用处,相反,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是其自身知识技能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外语在教学中,尤其是对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有一定的桥梁作用。比如,学习者还不会用汉语提问时,教师便可用外语进行询问,并用外语作必要的解释。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许多难点实则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要通过汉外对比,运用偏误分析法和中介语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外语还可加强师生间的课下交流,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在介绍中国文化、沟通师生情感等方面,外语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用语根植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正确的教学观念和良好的口语能力。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运用规范、得体的课堂用语的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绝非一日之功。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刘弘.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语言变异[J].语文学刊,2004.8.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

[2]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师篇(2)

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 一) 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课本,比如在学习新内容时,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和讲解其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大量的例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或者可以找出这个词语的同义词,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让学生分清哪些词语可以进行替换,其意思并不改变,而哪些词语尽管意思相同却不能相互替换。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次朗读,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使学生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有更敏捷的反应。在海外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及中国国情等,全面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和学生所处地区的文化比较,找出其中与汉语相通或相似的文化点,利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把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 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汉语环境下的学习者由于欠缺汉语沟通和锻炼,因此,很容易丧失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兴趣作为汉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不但要为全体学生制定总体的教学计划,还要“因材施教”。同时,对于学生应该“该鼓励则鼓励”。在保证课堂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应该多做游戏,多组织活动,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提高的自身素质

( 一) 加强国际意识,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海外的中国对外汉语教师出国之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应该有“国际意识”,平等待人,自尊自重,体现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做到举止得体,行为优雅。

( 二) 尊重各国文化,批判性地“拿来”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尊重、理解他国文化,同时也要具有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三) 提高专业能力素养通晓本学科的内容、理论和概念,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一般知识。在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更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愉快地与学生沟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教师篇(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体态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导教学的作用,教师良好的教学体态在教师讲授有些知识点的时候会很容易的使学生理解掌握。下面从以下几点来讨论:

1 语音

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的基础教学,语音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的就是声调和发音。在声调教学中,教师通过在教四个声调的时候可以配合手势。比如上声,教师就可以通过手势来配合发音,使学生了解上声的发音方法。同样阴平、阳平、去声、都可以通过手势语言来进行讲解。同样语音中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讲解也同样可以运用手势语言,在发浊音的时候,声带振动。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都手放在声带上,注意是否声带振动。同样送气与不送气,一是可以用小纸条来检查是否发出送气与否,二是同样可以用手指放在嘴唇旁边来感受是否送气。

2 词汇

词汇部分是应用体态语言最多的部分。对外汉语初级阶段中生词很多都是基础生词。在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教学,比如苹果、碗、手机、书包、这些完全就可以通过实物来解释。同样一些词汇可以用多媒体图片来讲解,比如风景、登山、开车、划船等这些词汇。但是有些词汇则需要动作教学,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体态语言。动词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很多,比如开、关、坐、站、跑、跳、拿、摔、扔等这些都是教师通过直接的动作演示来完成教学的。在讲“打开”这一个词的时候教师演示打开门、打开灯、打开书包、打开窗户等这些在教室中就可以完成,非常简单易懂。一些其他的词汇就需要实物和图片多媒体教学来教学。同样一些简单的动词,教师只要演示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了,比如讲到“坐”教师通过利用身边的教具就简单的讲解出来了,学生马上就可以领会。另外在动词组词上教师就要注意肢体语言运用的是否恰当,例如:坐火车、坐飞机、坐地铁。教师如果单调的只用言语讲解和简单的肢体来讲授这些组词,那么就会产生偏误。所以哪些词汇需要动作讲解,图片释义。这都需要教师的仔细斟酌,做到心中有数。

在词汇中除了动词应用到教师的体态语言,其他的词汇也同样需要肢体语言的讲解。在讲授带有情感意义的词汇的时候教师就要运用一定的体态语言和情景教学相配合来教学。例如:“伤心”一词,如果通过课本的简单释义的话学生很难理解,接触这一词汇的是初级班的学生,教师在注意讲授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情景设置对于词汇和语法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伤心”这一词的时候,教师通过表情的演示使学生了解伤心的基本意义。同时设置语境,比如失恋、钱包丢了、和男朋友吵架等。一是练习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二是使学生了解“伤心”具体的使用语境。

3 语法

在语法教学中体态语言同样可以帮助教师讲解语法意义,虽然体态语言在语法方面教学没有像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广泛,但是在一些语法教学上却同样很容易的将语法的内容讲解出来。比如:“一边……一边……”这一语法,讲解完具体的意义后举例句“我一边跳舞一边唱歌”。这个例句教师就可以摆出跳舞的动作,同时唱歌。这样既生动又很形象,学生非常直观的就理解了这个例句的意义。同样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表演例句。增加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教学。

当然在教学上教师的体态语言起到非常好的教学作用,但是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的幅度,不要过于的夸张。在那些知识点中应用体态语言哪些不需要,教师要把握好度,做到适度原则。如果体态语言过于频繁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有效信息的摄取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守体态语言的应用原则。

3.1 辅助原则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却不能代替语言教学的主要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在于与言语行为的配合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体态语言的时候尽量做到适度,过多的体态语言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学生听课的质量。

3.2 准确原则

教学中体态语言做到准确原则,错误的体态语言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反之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形成偏误。那么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时候就要准确的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手势语“OK、拜拜、棒”等,还有手势语的数字表达。这些都可以向学生进行传授。另外留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国家,要考虑到班级的特性,有的手势语在其他的国家是不同的意义,甚至有的带有贬义性质。教师要进行说明具体的意义。对外汉语的跨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样文化也影响着语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文化的差异。另外教师的体态语言要得当,良好的体态语言也表现出了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修养,在课堂上教师注意自身着装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优雅的体态。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准确的前提下,准确、流畅、优雅的使用体态语言。同时使用体态语言的时候教师的面部表情不要太夸张也不要过于冷若冰霜给学生距离感,教师的真情实感会让学生更亲近。所以教师在使用体态语言的时候要注意以上的几个原则。

参考文献:

[1]高级汉语教程6(上、中)[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2]读写课本[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

[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4]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对外汉语教师篇(4)

2.2 知识资源库设想(以语言知识为例)

2.2.1 语音

语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之基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此,语音对于语言来说是一张脸、一张名片,准确、自然的语音才会让人得到正确的信息。

(1)各个音素舌位图(包括视频)。虽然教师知道各个元音舌位图、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但对学生来说则十分陌生。最直接有效地方式是以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那么舌的位置、唇的形状、除阻点都显而易见了。

(2)难点教法。比如,对哪个国家学生发音容易产生哪些问题都要有个归类,这样在实际教学中碰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的训练。

对于普遍性的教学难点,如zh、ch、sh、z、c、s 、j、q、x;送气不送气;前鼻音、后鼻音,总结有经验的教师的不同对策,以文本或视频的形式放到网站上,供年轻教师学习。

(3)练习。语音教学除了技巧和方法之外,更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比如元音、辅音、声调、变调、轻声、儿化等,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练习,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是汇集现有不同系列的对外汉语课本上的练习并且加以添加、删除进行整合。

2.2.2 汉字

(1)常用部件。汉字是由笔画、部件组成的整字,那么部件必然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其中一些高频部件或独体字具有超强的造字能力。另一方面,部件有表意或表音的功能,所以有必要把由某一部件组成的字进行归纳,以便于教师选取、举例,进行课堂扩展和训练。

(2)部件或独体字的字体演变。汉字具有表意功能,但演变至今有很多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意图。那就需要教师掌握常见的有强大组字能力的一部分进行识记、书写,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搜索引擎。

2.2.3 词汇

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可以用来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个立体交叉的系统网络,而且是一个开放型的、不断在变化生成的基本网络。所以,词汇部分更加多变灵活,对教师的考验也是最大的。

(1)一些统计数据。虽然词汇是开放、变化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定量的数据来构建起基本的框架和意识。比如说,构词能力最强的字有哪些?哪些词是高频词?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就制定了800字表和1500高频词语表。

(2)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同义词辨析资源库,那么如果新手碰到问题的话就可以直接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选几本受欢迎的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词典为底本,如,杨继洲主编的《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和朱丽云主编的《实用对外汉语重点难点词语教学词典》,放在网上的最大好处就是便于查找、补充和修改。

3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它制约着句子组合的合法性与否。它同语言各要素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自身体系之内也有许多的规则制约。所以要建立语法资源库是巨大而艰难的,但其功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调查分析,大量教师认为可以仿照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体系来做这一版块:词类;句子成分;单句教学;复句教学。并且每一部分,除了总、分介绍之外,还包括了“学生常见偏误”和“教学建议”。但是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众多学者、老师一起努力、补充,也需要大量的语料来例证。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C].世界汉语教学,1996.

[2].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M].语文出版社,1997.

[3]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对外汉语教师篇(5)

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2.1借助认知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认知教学法,是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关内容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人在认识事物和搜集整理信息能力,通过一定的强调与相应的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其对于汉语的语音、字形、语义等多种方面的反复认知和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汉语的语法体系的熟悉度,通过灵活与综合性的运用来实现学生的汉语掌握能力。例如,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语言情况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记忆方式,如联想记忆法、偏旁记忆法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练习方式来帮助其进行生词和语法知识的巩固,进而掌握汉语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利用情景教学法的方式来实现课堂趣味性的提高

所谓的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于日常生活的场景进行模拟,进而让学生在更加逼真的环境中,通过模拟对话、模拟讲解等手段来实现汉语的学习。情景教学法是现今教学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法,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教材在编写上也是将情景教学方式作为设计和考量的重要依据。这是将语言素材在特定的情境中应用,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例如,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讲述购物的场景时就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购物来实现词汇、情景和句型的掌握,通过具体的语用背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2.3利用交际教学法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交际教学法的通俗名称为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来引导学生借助日常交际的方式来实现汉语词汇的积累与丰富,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发音缺陷来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进而使得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克服,最终实现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学生,并且能够实现初级语言的掌握。实践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交际会话或者是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交际场景的实际性模拟,最终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词汇量的扩充。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传统礼仪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一个中华文化之夜的活动,让学生穿着旗袍来进行中国礼仪文化的展示,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礼仪班学习等方式来实现中国文化礼仪的透彻性了解。

对外汉语教师篇(6)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汉语的学习者越来越多,形成一股汉语热的现象,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步形成一个专门的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就有专门的书目对“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词进行解释,汉语学习的热潮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学科建立,而是代表了中国的不断强大,更是国家建设完善自身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团队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和培养方式,应投以更多精力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教师队伍的建设及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就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根据汉办统计,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共包括专兼职教师6000多人,于此同时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包括很多的年轻教师,也有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中年以上的教师,也有刚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可见,对外汉语教师的团队正在逐步扩大,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比较注重对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以及培训,很少有专门针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高校应该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规划的进行思考,入职前及在职的培训固然重要,但不仅仅要重视培训,于此同时,对教师整个职业的规划也很重要,这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以及质量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多元化,多角度的进行训练,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

1.教师的执教能力的培养

无论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或是其他种类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执教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执教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如,尤其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加强其专业知识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在教授外国留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准确教会学生,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仅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汉语。

(2)传授知识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在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应该学会如何去运用和传授,如果不能将本身学会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就算掌握在多的知识也没用,所以在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传授知识的能力,做到深入简出,这就需要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练习并且多多实践。

(3)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课堂以及其他活动的组织能力,因为对外汉语的课堂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可能性格,兴趣等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好课堂气氛,组织好课堂教学,记准确又生动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4)才艺掌握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师,它不仅需要学习专业课知识,同时还应该多才多艺,比如可以学习一门乐器,练习书法,棋艺,绘画,茶艺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多组织此类相关课程或者活动,掌握相应的才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更生动的组织课堂教学。

三、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1.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重要,教学并不是很死板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要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新兴并且有前景的专业,许多方面还需要完善,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职业培养模式等等,对外汉语的教学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进行突破,才能使对外汉语专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新方法,新路子,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许也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研究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学生所掌握情况及讲授方法进行研究改进,分析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的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商榷,最后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多让其参加各种组织教学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实践教学,然后没组成员进行商讨,研究,针对不同的知识讲授提出更好的方法研究,这样不断培养其教学反思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子需要走,需要每一个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的突破,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对外汉语的教学更加完善,对对外汉语教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好的发展方法,为对外汉语专业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对外汉语教师篇(7)

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训练、培养外国人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

对外汉语教师岗位要求

1、具备良好的师德,注重自身文化大使形象;

2、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3、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实施教学能力;

4、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

5、掌握汉语和至少一门外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学习策略,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教学法,具备一定的组织、实施教学的能力、

6、对外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7、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ip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pat)。

对外汉语教师关键技能

专业能力:汉语、外语、跨文化交际

个人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对外汉语教师升职空间

对外汉语教师 自由创办汉语学校

对外汉语教师工作内容

1、承担中心以一对一和小班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完成教学常规工作,按课程进度对对每位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评价;

对外汉语教师篇(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世界上学习汉语的总体人数已十分可观,且增长迅猛。据有关媒体介绍,全世界超过一百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在许多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扩张。例如:美国某孔子学院,两年前还只有200多名学生选学汉语,如今已超过了1.2万人。汉语学习人数的增加,必然对师资力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作为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仅仅是能说、会写,显然是难以胜任的。

只知道“汉语怎么说”、“汉字怎么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对外汉语教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教师的基本要求(条件)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汉语言功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区域交流的感染力。

一、基本的教师资格

随着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在国外碰到许多非汉语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希望有机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将来转行成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传播文化的愿望或出发点是好的,但良好的愿望与最终的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最简单的解释:隔行如隔山、看人挑担不吃力。为了弥补国内汉语师资的严重不足,中国汉办也正在着手考虑培养当地人承担日益繁重的汉语推广和培训任务,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取得最基本的教师资格。

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方言迥异。但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官方语言——普通话来授课。我国对普通话的定义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中华书局,兰汉宾,邢向东,2011.3)对外汉语教学所使用的必须是普通话,而不能是方言。目前,在美国的一些机构甚至以广东话作为选人标准。粤语作为一个独特的地方语言,虽然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它毕竟不是中国的全部,更不是官方的通用语言,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简单举例,吴地方言前后鼻音不分;湘方言“h”“fu”不分;如何去教授他人?所以,如果要以普通话进行教学,无疑自身的普通话就必须达标,没有准确的普通话发音,显然也是教不好汉语的。

三、扎实的汉语言功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受时间、条件、环境、母语、学习动机等的综合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去寻找语言规律,而不是像孩子学母语那样靠耳濡目染。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能够解释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例如,说英语的学生经常会将中文的“是”字与英语的“be动词”等同起来,经常会将句子说成“她是漂亮”,“我是忙”,当老师进行纠正的时候,学生时常会很迷惑的说,英语里这些句子难道不是She is pretty或者I am busy吗?这种时候,老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对句子进行归类,告诉学生中文的习惯是不在形容词前面加“是”,也就是他们的be动词。如果解释不了,学生就无从掌握,对语法点一直保持云里雾里的状态,长此以往也就无法真正的掌握汉语。

四、良好的表达与适时地表扬技巧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博学的内涵,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表达,就是将知识或资讯通过语言述说的形式传递给听众。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外国学生,需要更强的亲和力,更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很难想象你的汉语课堂会生动活泼。外国学生因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并用于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如何表扬学生,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学习汉语的学生由于自身语言限制,可能会发不出一些特定的音,例如西班牙语学生“d”,“t”不分,法语学生没有读出“h”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一味的去纠正,而是要安抚学生,告诉学生他(她)其实学的不错,然后再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一个成功的汉语老师要学会如何针对学生自身的语言特点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过多的纠正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五、必要的授课技巧

汉语和日耳曼语系大相径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可能会出现学生无法发出某些特定的音,更没有办法解析一些汉字。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会要求学生反复跟读或抄写。这是最简单的教学方法,但也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建立对拼音和汉字的直观印象和联系,反复尝试反复失败,最终老师也只能对此不了了之。例如,汉语拼音中的声母“zh”“sh”的组合在英语中是比较鲜见的,老师可以在教会学生z、s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试着先发出两个单韵母的音后把舌头卷起来,音就能发的八九不离十了。同时配上手势,形象直观。又如,前些天,我的中文补习班上来了一个新学员,对于写汉字总是心存畏惧,一问原因,原来是学校的中文老师采取了“一个词语抄十遍”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汉字,全班同学自然是叫苦不迭。我就根据她的教材将汉字分成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个大类。象形字如画画,一个字就是一幅画;指事如标志,上下本末看的很清;会意如故事,一看就明白;形声如英语,也有前缀和后缀。如此一来,她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汉字,也能脱离拼音阅读一些初级汉语读物。美国的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将教学课堂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为主,另一类则是学生为主。中国学生从小就处在一个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而美国学生则不然。他们的课堂重心相对的向学生倾斜。不消说,汉语教学上必定是我们这些生在中国从小说中文的外来“和尚”更会念经,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这一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就算是满腹经纶,也会造成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上却倒不出的局面。

对外汉语教师篇(9)

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中的人员越来越多。由于对外汉语这一学科起步较晚,加之我国高校编制管理比较严格,因此进入到高校担任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十分有限。因此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珍惜,也愿意为自己选择的事业全力奉献。与社会上众多从事对外汉语事业的教师相比,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更多的自豪感与职业归属感。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对外汉语学科的新兴性,在我国高校里,除了若干所实力雄厚、起步较早的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以外,许多院校的对外汉语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数量不多,学术梯队尚未形成,学科的总体科研水平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实际情况给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注意形象、用语、每一个细节,否则会影响中国教师在外国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另外,第二语言教学在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上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去钻研和总结。对外汉语教师的高标准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而在压力下产生的焦虑感会时隐时现。

一、对外汉语教师焦虑感的表现及成因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由不确定、烦乱及忧惧等感受组成的不愉快情绪体验。焦虑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问题,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经历。[1]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的焦虑并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变焦虑为动力,但如果焦虑时间过长,或者强度加大而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精神就会处在一种紧张的情绪下,这样会给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焦虑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随着近年来高校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发生改变,高校教师的未来职业发展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也使教师焦虑感增加。[2]对外汉语教师以教授外国学生汉语及汉语言文化为己任,与高校其他学科专任教师相比,具有人数较少、入职学历要求偏低(许多学校硕士学位即可)和更加重视教学能力的特点。特殊性使得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群体的焦虑感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对学科地位的焦虑。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语言学界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3]此后的30余年间,学者们不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揭示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为整个学科建设作贡献。但不可否认,由于对外汉语这一学科起步较晚,加之许多学科基础问题仍在一步步摸索中取得成果,一些对外汉语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学科的前进方向不是很明确。在有的院校,专职对外汉语教师人数较少,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时间难以保证,加之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无法形成,学科建设无从开展。学院成立了,却没有自己的学术委员会,学校相关机构对该学科重视不够,这些都使对外汉语的学科地位相对比较低,对外汉语教师也显得比其他教师低一等。面对弱势的学科地位,以及尚未形成的学科团队这种情况,对外汉语教师产生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而且此种焦虑的情绪可能会长期存在,直到所担心的情况有所缓解。

高校教师都面临着职称评聘的问题,有的高校对外汉语学科尚未形成自己的学术委员会,专任教师在职称评聘时要依附于其他院系,职称晋级难度较大,这势必会使对外汉语教师产生忧虑,担心自己在评聘中处于劣势,名额被占,被评聘的可能性变小,甚至担忧自己长远的职称晋级,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迷茫。

(二)对自身科研及进修的焦虑。

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近些年越来越高,同时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事部门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中,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是很重要的一个依据。这一点对所有的高校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在这种考核指标的指挥下,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对外汉语这个学科起步较晚,相应的学术期刊和科研项目的数量比较有限,这就加大了教师科研工作的难度。而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一些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或者教学管理工作,比如有的院校实行班主任制度,协助学院的整体教学工作,同时让留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有被关怀感。这些工作是学院发展的需要,但这种教学外的工作却占用了教师许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科研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外汉语专业的首届博士生培养始于1998年,从这时起,对外汉语教学的学历层次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才基本完善起来。我们应该看到,十余年间培养的博士生数量是有限的,所以现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中硕士生占了大半。但是高等院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是必然趋势。大量硕士学位的教师面临着继续进修的紧迫压力。进修是每位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博士录取人数有限,考取存在难度,另外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与继续读书甚至是家庭之间的平衡,而这三者哪一方都不可偏废,这就给对外汉语教师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三)对教学的焦虑。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它具有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教师需要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应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机智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人际调节能力。每一堂汉语课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未知数,一些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曾有过不同的尴尬的教学经历。这种教学中的尴尬或者碰壁成为了某些对外汉语教师的一种心理负担,担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次出现自己不可预料的问题。当然,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许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收放自如,能够很好地化解一些课堂出现的问题,不过教学前的焦虑感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教师心里。概括起来,对外汉语教师对教学的焦虑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焦虑

课堂是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汉语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是十分重要的,第二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更重视教师对课堂气氛的驾驭,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下学习语言。所以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是影响教师能否积极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课堂教学是即时性的、不可预见性的,教师备课再充分,如果学生状态不好,不能很好地配合,或者某一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情绪,使教师有深深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对教学产生焦虑,害怕再次出现不理想的教学。如果问题不能解决,教师就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没有信心,在每次上课前会有焦虑感,这样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对学生提问的焦虑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许多习以为常的表达或语句中国人是不会在意所以然的。但是作为外国人,留学生经常会有一些语言对比的问题,甚至是古怪的问题。这种情况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都曾经遇到过,一些问题让教师难以在短时间作出合适的回答。例1.“你听什么音乐,我就听什么音乐”。这个句子中的“什么……什么……”句型。这个句型的意思经过教师的解释,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其意思,但是就阿拉伯语国家的学生来说,就会比较疑惑这种句式的存在性,即他们认为句子中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形式来说明。例2.“你明天用不着来学校了。”这个句子中的“用不着”是“不用”的意思,这个问题学生容易理解,不过一位克罗地亚留学生突然问:那为什么用“用不着”呢?例3.在讲“口吃”这个词语时,老师讲解:这是个形容词,学生之前曾经学习过形容词的AABB形式重叠,比如“干净”,我们也可以说成“干干净净”,“红火”也可以说成“红红火火”。有学生就直接说出了“口口吃吃”。老师予以纠正:“口吃”这个词没有重叠的形式。学生就问:为什么这个词没有?以上三个例子中学生的问题均不属于知识点范畴的问题,学生是在已经理解了所学语句或词语的意思基础上提出了更深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可能每个对外汉语教师都遇到过,外国学生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待汉语中习惯的表达,会提出让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作出合理合适解答的问题。有的教师对这种情况一笑了之;有的教师则深感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回答出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一下而心情低落,感到自己作为老师丢了面子,从而产生对课堂中可能随时出现的一个个未知提问的焦虑。

3.对师生关系的焦虑

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课堂上师生的精神面貌和情绪会受到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影响,课堂上的一些微小的行为对于不敏感的教师和敏感的学生,或者对于敏感的教师和不敏感的学生来说,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发生不快,甚至使良好的师生关系发生改变。我在听课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堂口语课上,老师在讲到“奇怪”这个词时,开玩笑地拿班级中某位同学做例子来造句:“××同学今天穿得很奇怪。”事实是,这位同学的服装是有些特别。但是老师的句子一出,这位同学就非常不高兴,并且质问老师:“老师,你为什么说我穿得奇怪?”这个学生心灵十分敏感,老师的一句玩笑话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显得有些尴尬,在教学中的主动地位就变得比较被动。

当敏感的教师面对随便的学生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希望课堂上学生能够认真听讲。但是有的学生因为晚上睡得很晚而早上上课没有精神,学生本身又比较随便,索性趴在桌子上,显得很懒散。这种行为是他在极其困倦状态下的自然行为,学生自己也知道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这时老师对此行为比较在意,就会对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如果对此行为加以制止,会让头脑混沌的学生感到不快,可能平时对老师的好感也烟消云散了。这样师生会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误解,使师生关系略显紧张。师生之间的小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消弭,敏感的教师势必会产生一种对师生关系的焦虑。

二、焦虑感带来的后果

产生轻微的焦虑感时如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会将焦虑感变为工作的动力,使自己有更大的提高。但是如果焦虑感不能及时得到消解,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影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焦虑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一)焦虑感会影响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前文提到对外汉语的学科起步较晚,学科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同时有的院校对外汉语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焦虑感会使教师对自己的学术方向信心不坚定,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情降低,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加之对外汉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任务的完成只能靠自己挤时间,疲惫感加重,这样会使对外汉语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复杂的心态,既从中获得乐趣,又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同时还要达到科研指标,于是焦虑感会使教师的成就感大大降低。

(二)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正常发挥,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的焦虑及课前的焦虑均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情,使教师处于压力中,影响教师的正常发挥,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焦虑心理导致教师总是担心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在教学中会不会出现错误、课堂气氛不活跃怎么办、学生听不懂怎么办、学生突然提了一个自己不能很好解答的问题怎么办,这些焦虑感如果时常萦绕在教师的脑海中,教师的教态就不会自然大方,而是显得紧张不安,在教学中难以讲得精彩。

(三)影响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尊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则会更有劲头,学习主动性也更强。对教学的焦虑尤其是对师生关系的焦虑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存在心理偏见或阴影,在课堂上不能坦然面对学生,比如在提问时不愿意让某位同学回答问题,或者刻意回避某位同学,不愿意与之交流,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不愉快的感觉,有时学生还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对师生关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减轻焦虑感的对策

(一)相关领导应有所作为。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在蓬勃开展,该事业应该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学院的领导在着力扩大留学生规模,以及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的同时要给予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重视。学院领导应为教师的科研进修提供方便,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坚定的信心,尽量减少教师对职业的担忧。领导对教学和教师的重视势必会使学院的留学生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教师应以更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事业。

对外汉语教师是一项非常光荣的职业。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外交官,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在讲台上向外国学生传授汉语和中国文化是一件自豪的事。除此之外,在高校外就职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要远远大于高校在编教师队伍,因此,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无比的自豪感。虽然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也应该认识到事业的荣誉感和工作的幸福感。如果能够以更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教学中的焦虑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三)端正心态,踏实前进。

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肩上承担着一定的压力,同时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开拓职业前途。在不成比例的付出和回报中,有一些情绪是正常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对待事业不急躁,不贪多求快,而应踏实前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渐积累,逐渐成长。对外汉语的学科建设上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对外汉语教师应在教学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将一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上升为理论思考,在能力所及的条件下,多撰写论文,将自己的每一点思考都变成理性的论文,使个人的科研能力一点点提高,让一时的努力变成日积月累的不懈坚持,定会在学术上有所作为,这样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也会越走越宽。

(四)备课充分才能有备无患。

每个教师都会在课堂上遇到自己不能很好解答的问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在课后注意积累问题,反思问题所在,可以与同事切磋,寻求最佳答案。课前要充分准备,针对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将自身对课堂教学的顾虑及担忧降至最低。在每堂课后要做到善于总结,养成做教学笔记的习惯,把每堂课的教学情况,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程进度是否完成、教学难点是否解释清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都记录下来,这样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长此以往,教师对教学的自信就会加强,焦虑感就会减弱。

(五)在教学中注意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果。在师生关系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多些宽容,多写关爱,少些批评,少些责难。留学生课堂是由多元文化国家的人组成的,师生之间可能会产生摩擦,而有时候学生之间也会有不快发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成为课堂的剂,成为学生心中值得信赖的好师长、好朋友。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树立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尊重每一位学生,注意教学用语,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

四、结语

产生焦虑感是教师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一种正常现象。在工作中教师自身要端正心态,以爱学生爱事业为本,胸怀广阔,踏实进取,既要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逐步提升,又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让自己在良好的心态下展开工作,让自己的事业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师篇(1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汉语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能力联系起来,即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在知识方面,必须掌握系统的语言学知识,包括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知识;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了解一定的文化和文学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语言教学技巧、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熟悉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为外国人师者”,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既是外事战线的一员,又代表着中国教师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具有对外汉语教师的身份以外,他们还代表着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代表着有五十余年光辉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直接面对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其课堂就是窗口,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可以说都是在进行涉外活动。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除了具备以上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个人形象魅力。

《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词条的解释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无论是师范院校招收学生,还是学校招聘教师,都要经过面试。其原因不言自明,就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其基本形象如何,是他能否走上讲台的第一要素。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意中在展示他的美,主要包括:

一、视觉形象美

美国形象大师乔恩·莫利经过26年对服装与人的行为和态度的相关度的研究发现,个人的着装可以影响外界对他的评价态度。美国的著名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服装是人展示的工具,能够通过它来为你打开胜利之门,通过整体的塑造来向世界展现你的可信度权威和被喜爱的程度”。在中国的俗语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人靠衣装马靠鞍,看来不管在哪里都有服饰对人修饰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作用。尽管在这个发展的社会中不应该以貌取人,不应以衣着评判人,但是从直接的关于人的外在形象调查结果表明,有76%的人很容易从一个人的衣着来评价一个人,并由此得出与这个人的交往态度。因此个人的服装成了社会中强烈和显著的信号,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服装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来推动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流。在教学场合,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比仅仅是局限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渊博方面,而是与教师的个人修养等各个方面,当然教师的服装修饰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不是通过衣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是提高教师的自信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有调查研究表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服饰美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增强自信,因为一个人的服饰不仅影响了别人对他的态度,也影响了这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所以, 教师的穿着要大方得体,表现出充满信心,那么,从上讲台那一刻开始,她所散发出的那份自信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般来说,不同的教师服装和打扮往往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并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第一,教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整洁、样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每天更换衬衣,往往反映了一个教师做事有序、行为处事简洁明快和干练,注重卫生和健康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衣着是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外部符号,而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染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第三,衣着不仅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而且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师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的化身,以美的形象、美的行为去感染和塑造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内在的美,而且要有外在的美。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漂亮的外表、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得体的衣着打扮都具有很强的人际吸引力。社会心理学家的许多试验也证明,人的仪表对他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与长的漂亮、英俊、有魅力的人打交道,整齐干净大方的仪容仪表也总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而与丑的人或不注意个人卫生邋里邋遢、抽烟酗酒的人交往,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外国学生刚刚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教师、教学充满着好奇,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十分注意。他们急切需要一个语言学习心理模式的模拟对象,而汉语教师恰好能起到有效的参照作用,帮助其形成适合汉语学习的性格气质。

二、听觉形象美

语言是教师是否具有感染力的关键。有感染力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第一就是准确、简洁。 表述不清楚或者是啰哩啰嗦的教师显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要言之有情。白居易曾经就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教师的语言不知不觉中都会渗透着自己的感情因素,这就需要透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有时候还要配合视觉形象如表情、眼神、动作、肢体行为等方式来协同传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秘的角落。”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追求节奏的和谐。如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第三是诙谐、幽默。因为这也是教师情景智力的一种展示。“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在一份《来华美国留学生对汉语教师的评价标准》中明确地提到了以上相关两个方面,即(1)外貌气质:甜美迷人(sweet, pretty)。(2)说话声音:大而清晰。“She perhaps has the loudest,and clearest,voice(a good thing). After her class,I always found myself feeling more confident.”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师中的特殊行业,在留学生眼中,其形象魅力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而“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审美已无处不在,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个人的形象美也不再是可有可无,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在知识体系不断完整,业务技巧不断娴熟,人格修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还应该不断在语言美和声音美的个人形象魅力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逢春,王晓坤. 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养略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04.

上一篇: 项目计划书 下一篇: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