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0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60年语文课改的范式转型:从指令到创生

摘要:建国以来,60年语文课程改革的历史就是课程范式演绎的过程。“范式”(paradigm)这一特定概念.为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S.Kuhn)于20世纪60年代所创。在这个古希腊已有的词中,库恩赋予了其科学哲学的新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向研究者共同体提供的典范性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普遍公认的科学业绩。”库恩否认了科学知识和理论的积累式发展这个旧命题,
3-8

文学“定篇”的组合类型(二)

摘要:现代语文教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组织性.集中体现为教学单元内部的组织性。教学单元作为语文教材中课程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内部的组织性指的是各种课程要素妥善安排形成单元结构.使之在单元系统中形成合力,以有效实现单元目标的特性。我们这里讨论文学“定篇”组合的内容模式.主要就是以教学单元内部的要素组合为前提的。
9-12

网络新词江“烎”你没商量

摘要:在“囧”“槑”盛行之后.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是“烎”。据悉,“烎”,读音“yin”,原意“光明”。追根溯源,“烎”即为“开火”,在网络上起源于游戏家族.游戏玩家们通常用其来形容自己精力充沛地进行竞技或游戏的状态。如今.广为网友流传的“烎”字却是用作形容一个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的.可以用来表示“霸气”、“满状态”、“彪悍”等诸多意思。
12-12

孔子的教育之道(八)

摘要:美国汉学家G·克里尔在研究孔子后.曾肯定地说:孔子“不是仅仅培养学者.而是训练冶世能人,他不是教书,而是教人。”他教人做“谦谦君子”.让他们从政担任贤臣.作为国家的栋梁来支撑国家大厦.实现“治世”的目的,仁德政治也就能够达到了。所以,“君子任重道远,不可不弘毅,不可不刚强”(《泰伯·8》)。
13-14
中学语文杂志新时期语文教师教学智慧巡礼

语文课堂陶冶式教学的探索——范佳华语文教学智慧

摘要:“语文课堂陶冶式教学”是一种以立德审美为旨归.在课堂上利用美的媒介,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审美体验,注重审美情感陶冶和学生心灵建构,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堂教学。山东平邑一中范佳华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语文课堂陶冶式教学的探索,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与高度评价,曾获得省市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范佳华老师的陶冶式教学课堂上,
19-22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本相 细节 深度——文学作品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要: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着另一个灵魂。”这句话不是对“教育”概念所作出的科学精确的解释.却是最温馨最感人的表达。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体验.生命对生命的关注.生命对生命的搀扶.因而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向也应该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丰富.包括生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等等,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自然生命教育,
23-24

古诗词阅读的深度开掘

摘要:古诗词阅读一直是阅读的重点.如何在今天的背景下进行古诗词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强调的是自主探究.尊重的是人文精神,落实的是深度开掘。
24-27

感受性阅读的价值寻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彰显的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它努力摆脱原大纲的“鉴赏音”阅读思维.积极构建“解读者”阅读观。“解读者”阅读观纠正的是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分析轻内化、重评判轻构建的理性化阅读,目的是强化自我有意义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感受性阅读是对话理论背景下语文新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取向.然而.这一显而易见的取向却被有些老师肤浅地解读成了感知阅读的同义语和肤浅阅读的代名词。笔者以为感受性阅读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即厚积、浸润、
27-30

《故都的秋》主旨争鸣及教学处理

摘要:关于《故都的秋》一文的主旨,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作简要概述.并就如何进行教学处理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30-33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浅论写作中真实与虚构的和谐统一

摘要:我们知道,写作中存在着两种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所谓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一切生活现象。它既是真实的,也是杂乱、无主题、表面化的。如果写作照搬现实,它就成了一本大账簿,粗糙不堪。写作要对生活去粗取精,提炼虚构,从而达到艺术真实。艺术真实的真.不是与生活一模一样的真。艺术的美,就在那“似与不似之间”。可以说,虚构是生活真实向艺术真实转化的中介。因此.写作的创造性就在于虚构。
34-35

作文激励性评价例谈

摘要:习作评价是习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评价文章的实践中学得习作之法.激发习作之趣,历来受到大家的重视。然而纵观现行的作文评价方式,似乎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一种颇具讽刺性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师专心致志、用心良苦地批改,一方面是学生对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批改等闲视之,不以为意。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反差叫人痛心不已!笔者认为.传统作文评价方式的积弊主要有:
35-36

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对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凸显出来,亟待匡正。
36-38

教会学生作点辩证分析

摘要:生活中的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所以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能看到同一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导致主观化、绝对化.从而对事物作出错误的评价。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
38-39

网络“新男女”——孔雀女VS凤凰男

摘要:在网络上,把城市女孩统称为“孔雀女”。她们是在父母溺爱之下长大的娇娇女.从没经历过大风大浪.从小到大生活顺风顺水。她们内心单纯,崇尚并向往纯真的爱情,更看重男人的能力,并注重男人的家庭责任感。
39-39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逍遥游》:放飞心灵的自由(上)——《逍遥游》主题索解

摘要:《逍遥游》是一篇奇异的文章。构思宏伟.想象奇特,形象的故事蕴生抽象道理的深进而浅出.显熟的常事浸渍玄惑情感的幽人而明达,读来齿生机趣,想来心滋蕴藉,行云流水的文字自然豁显云水无迹的气质。其意大丰而无际,其韵大契而无声,其美大象而无形。百读百解,仁智之见,形似冰炭,深入穷里,互不轩轾。可以说,每一次真正的阅读,都是一次精神的旅程.就像每一次的遥望星空,都会发现新的奇观一样。
40-41

李商隐《锦瑟》诗旨为“陈情说”探析

摘要:“一篇锦瑟解人难”,王士祯的感叹也是《锦瑟》研究者们的共同感受。关于这首诗的解说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就有适怨清和说、悼亡说、自伤说、为青衣说、自序诗集说、政治理想破灭说、干谒用世说等等。以上诸说虽已被论者指出许多扦格不通之处.但这些研究却也为这首诗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进一步探究其深邃玄奥的用意、寻找最为接近或符合作者原意的解说提供了基础和路径。“诗无达诂”,
42-44

《变形记》的四种残忍

摘要:解读《变形记》,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常规套路——异化.进而分析出文本里的两种异化:外在的形的异化,人身变甲虫:内在的心灵扭曲,人性极度的自私残酷。有的教辅资料这样表述:“小说描写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45-47

“桃花源”望寻“美”——三步解读《桃花源诗并记序》

摘要:李泽厚在《美学四讲》的审美形式中提到,美有三个层次,最低层为“悦耳悦目”,接着为“悦心悦意”,最高层为“悦志悦神”。以下结合《桃花源诗并记序》谈三步解读。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