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杂志社
分享到:

中学语文杂志

《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教学前沿、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鉴赏教学、作文教学、质疑问难、复习备考等。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学语文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学语文杂志理论探索

走向人文的科学主义与科学的人文主义

摘要:22年前,陈钟梁先生的论文《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作为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篇力作,不仅在当时的语文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与广泛的共鸣,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如今重读这篇文章,深深感到作者语文教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
3-6

关于高考作文错字评分标准的反思

摘要:在进入这个论题之前,我想从一个阅卷教师的角度介绍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作答情况。从2002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年来辽宁省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其中最为强烈的感受就是,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正在悄然下降,仅从卷面来看,错别字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态势。
7-9

孔子的教育之道(五)

摘要:五 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在杏坛讲学,刚讲完一个道理后,子路站起来说:“请问先生。我听到了某种道理就立即行动起来吗?”孔子回答:“对你来说,如果父兄健在,怎么能立即行动起来呢?你要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呀!”
9-11
中学语文杂志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

还原法: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智慧——2008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五

摘要:[评议文章]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原载于《语文建设》2008年3—4期 [原文提要]许多文本分析之所以无效,是因为缺乏方法论的自觉。“还原法”是一种把可操作性的系统化视为最高目标,把具体分析落实于文本分析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七个层次,分别为:艺术感觉的“还原”;
12-14
中学语文杂志质疑问难

《琵琶行》中“回”字的确切含义

摘要: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高中语文教材把“回灯”注释为:“把灯心捻大些。”《高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注释:“回灯,一说把撤了的灯烛又拿回来;一说指为灯添油拨的更亮一些。”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回灯”注释为:“重新张灯”。
14-14
中学语文杂志名师研究

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钱梦龙语文教学观研究之一

摘要:钱梦龙曾在《语文教育散论》序中谈到,在语文教育领域,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都必然要经历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属于实践操作层次。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能够上很漂亮的课,能够组织有效的训练,但由于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这样较低的层次上,缺乏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必要认识。
15-18
中学语文杂志阅读教学

“前理解”指导策略之我见

摘要:解释学中的“前理解”具体来说是读者理解的“前结构”,也就是读者理解前帮助其理解的各种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即读者所处时代和境遇——理解和欣赏时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广阔的社会环境、政治的、文化的、学术的流行观念和各种语境等:主观条件是指读者的知识、经验、性格、情感、兴趣、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19-21

语文味的教学生成

摘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鲁迅少年读书的“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读书味美如肉汁太羹,何其妙哉。
21-23

静心倾听 爱心关注 慧心解读——中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

摘要:语文新课程倡导“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在课堂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新课程所预示的美好教育愿景才能实现。
23-25

文本视域与问题视域的实践性结舍——高中语文教学序列化刍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空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作个性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一种精神至上、人文至上、创新至上的倾向也在悄悄露头。在语文教学中,认可“人文”与“情感”的价值和意义,承认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并不意味着因此而抛开理性、淡化语文本来的职责。
26-27

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转化

摘要:建构主义教育倡导者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应建立在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之上,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形成良好的循环,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28-29
中学语文杂志作文教学

写作的奥秘

摘要:关于写作,以往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生命活动来研究,因而很难窥探到发生的奥秘。为了弄清它的本质,我曾对其原发过程进行过一些心理学意义的考察。依据一般经验我们意识到:写作的发生过程始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看,成于对现象本质的认识——知。
30-33

散文写作中的“造境”与意义拓展

摘要: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散文是极富张力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方面因为其形式的自由灵活、少有规矩而呈现出创作技法上的无限丰富性:男一方面又因为其内容的无限宽泛、无所不及而表现出主旨意义的无比复杂性。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散文特别好写,只要是来自生活的任何感悟,
33-37

时文标题有妙用——拟写作文标题的教学尝试

摘要:毋庸讳言,许多版式的语文教材中关于写作的内容,有关指导学生拟写作文标题的专项知识与训练竟多为空白:在基础年级的语文文本教学中,也常常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探究,而忽视对标题与文本内容关系的审视。同时,学生在写作时,拟写作文标题的意识普遍薄弱,敷衍了事的现象并不鲜见。
37-38

用艺术手法点燃文章的真情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写作的血液。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章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心弦,产生使人“心动”“情动”“神动”的艺术魅力,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年高考晤文优秀作文中很多都是感情真挚的心灵之作。
38-40
中学语文杂志文本解读

一个“作战参谋”的招降信——《与陈伯之书》的语用及修辞心理解析

摘要:《与陈伯之书》这封战前策反的招降书的高妙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般而论,自在文采。文采当然在必学之列,但以为《与陈伯之书》的力量仅在于文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一封书信,如缺乏内在玄机的话,纵然文采斐然,也不可能招劲敌来降。何况文采对于真正的文学经典而言,不过就是一个入门的标准。
42-45

城乡人情冷暖悲悯的见证者——余秋雨《信客》细读

摘要:移动通讯与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普及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随着“言”而无“信”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信客已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越来越显得可有可无。余秋雨先生却在《信客》里告诉我们一个信客所承载的见证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悲悯地见证了城乡的人情冷暖,更见证了社会改革时期,作者对“信客”这个看似微不足道人物的深度探询与怀念。
45-47

“闪电”意象与海子的“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再读

摘要:在海子的诸多诗作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疑是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平易、朴素,调子明朗、热烈,意境开阔、放达,对他人饱含温暖的情愫,给他人美好的祝福,说不定你读着读着,会受其感染而不知不觉脸上浮现出笑容。是的,这是一首有热度的诗,那么多的人喜爱这首诗,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来源于此。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