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外语杂志

《中国外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端笔会、学术探索、教学研究、文化视野、教师教育、纵横论译、学术批评、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国际刊号:1672-9382
  • 国内刊号:11-5280/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350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6
  • 综合影响因子:1.4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外语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年献词

摘要:骏马贺岁擎甲午。翻开2004年九月《中国外语》创刊号,创刊时的欣喜与誓言历历在目。转眼间,《中国外语》将迎来十周岁生日。重温创刊之时确立的宗旨,回顾十年历程,《中国外语》在沉思、总结、反省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步。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中国外语》这株幼苗也不断地抽新叶、发新枝,茁壮成长。
1-1

英语专业“一体两翼”建设路径探索——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针对英语专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国际导向、多元通用”理念下英语专业“一体两翼”的改革和建设思路;从实践探索上升到理论研究,为我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构建体现我校特色并具推广价值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32333”模式。该模式可以简述为“3”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2”种类型的人才培养规格、“3”大模块的课程体系、“3”类人员的师资队伍构成和“3”方共同监控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构建多元办学模式、打造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夯实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4-9

“国际化”与“走出去”背景下的外语界语言学研究

摘要:外语界语言学研究总体而言有两个取向:一是用汉语事实验证或评价国外理论,二是应用国外理论探讨汉语问题。近年来,中国学术“国际化”和“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国际化”和“走出去”并不完全相同。两种取向的研究也各有利弊得失。作者认为,“国际化”意味着研究课题、研究队伍、学术规范等多方面的国际化,研究的目标更多的是普通语言学的课题,涉及人类语言的共性,要求研究者有深厚的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类型学等方面的视野与功底;“走出去”可以指研究者的走出去,即参加国际学术的“大循环”,也可以指研究成果的走出去,成果主要是汉语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是语言学其他分支的研究成果,为普通语言学研究作出贡献。无论是“国际化”还是“走出去”,外语界语言研究者一个必须做也可以做的事就是要扬长避短,要努力通晓自己的母语,通晓汉语研究的历史、传统、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等,解决汉语研究中的问题,或拿汉语“说事”,或至少是通过汉语与其他语言的比较“说事”。
10-14

语法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范式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生态系统范式下对语法的分析,从语法的立场来反观当前的语法学研究。文章研究的重点是生态系统的范式下对语法的描述和解释。文章认为,语法是生态系统,并且依存于整个的生态系统之中。文章旨在为生态系统的语法建立语法学,同时探讨评估、建构和发展语法学需要考量的因素。文章着重讨论语法作为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人类社会系统、生物进化系统和自身创义系统。文章认为,自然语法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性要求我们在建构语法学时充分尊重它的完整性、进化性、变化性、不确定性和能动性。文章还讨论了日常生活语法及隐喻的语法、经验的语法与人际的语法之间的关系。
15-21

韩礼德与朗布雷克特信息结构理论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信息结构理论的研究滥觞于布拉格学派,功能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关注其中影响较大的两位学者Halliday(韩礼德)和Lambrecht(朗布雷克特)的研究,在对两者的理论背景、理论框架进行说明后,围绕信息单位、信息结构、信息状态、信息焦点等概念,进行核心理论观点的对比分析,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两者对信息结构理论的贡献,并进一步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28-34

汉英议论文中的博喻研究——以《劝学》和《论读书》为例

摘要:本文以荀子的《劝学》和培根的《论读书》为例,从认知功能的视角,比较分析汉英议论文喻使用的异同,旨在考察博喻对议论文语义建构发挥的作用及所实现的功能,从而加深对博喻概念的理解,并为探究议论文的篇章语义规律提供启示。经研究初步发现,博喻通过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实现了整个语篇意义的隐喻化表征,并参与篇章的宏观建构,发挥了阐释和论辩的功能。此外,博喻对汉英议论文进行语篇建构时存在细微差异,其规律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5-42

二语协作任务中同伴支架对语言输出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二语课堂协作任务中同伴支架对语言输出的影响。在某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交际环境中,观察学生在协作完成写作任务时支架在小组互动过程中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习者最近发展区的影响。研究发现同伴支架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者是否恰当运用主要的支架功能,指出同伴互动的缺陷在于学习者受到现有二语知识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的限制,因此在合作话语中遇到以下困难:注意形式和澄清意义;意识到二语知识差距;监控自我或同伴的输出效果。本文最后提倡教师在二语教学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与意义关联,以及推动最近发展区的重要作用。
43-50

多元反馈对大学生英语作文修改的影响研究

摘要:如何通过反馈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水平是外语教师与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终结性写作反馈方式的弊端,首先对多元反馈进行“促学评价’’理论探讨,然后通过多种数据收集和分析实现三角验证多元反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修改的影响,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写作教学研究和测评提供一种新的反馈操作方法。
51-56

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培养之现状调查及操作策略研究

摘要:读者意识是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读者对象并设法根据读者的需求来调节自己写作的意识。读者意识的强弱严重影响到文章质量,因而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便成了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从语篇连贯的角度对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料进行分析,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揭示出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培养的现状,即教师虽意识到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却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积极的态度;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读者意识,却未能正确有效地使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操作策略。
57-61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两名大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对华北地区一所重点高校的两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在综合英语课程模式下,两位教师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一位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另一位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精细讲解。但是她们的教学活动设计都是以学生有收获为出发点。两位教师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其学习背景和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密切关系。
62-68

近十年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CiteSpace分析

摘要:本文借@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2001~2010)国际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的536篇WebofScience论文的共被引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考察其学科分布、期刊分布、时间分布、国家/地区分布和科研机构分布,作者尝试分析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现状,并探测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和高影响力文献,进一步廓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
69-77

典籍英译中的“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以《论语·为政篇第六》为例

摘要:本文以语境理论中的语旨变量为出发点,提出翻译中的“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并以《论语·为政篇第六》的四个译本为例,从歧义解读、核心概念,以及一词多义三个方面探讨“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的作用。本文认为“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互相影响,相辅相成,译文是译者对“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反复权衡后所做的选择。
78-84

《红楼梦》乔利译本是一人所为否?——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考察

摘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乔利译本前24回与后32回在韵式、句子(句子数量、句子长度、翻译模式)、语境(报道动词与爱称的翻译)等三个层面的考察,并以《红楼梦》另外三个英译本做参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乔译本前后风格迥异,所以推断乔译本很可能不是由同一译者完成。
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