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约稿、专家述评、论著、知篇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5250
  • 国内刊号:11-9273/R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22
  • 创刊时间:200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98
  • 综合影响因子:0.9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的探讨

摘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及地区,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于近年超过宫颈癌跃居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从全球来看,2008年该病的发病例数约为287 100例,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2位。
1-3

2013年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协会宫颈癌筛查新指南解读和启示

摘要: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导致全球女性死亡的第3大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50万例新发病例,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且宫颈癌发病趋于年轻化。中国每年有超过13万宫颈癌新发病例,约占全世界的1/3,宫颈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妇女生殖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ASCCP),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ASCP)在累积了9年,共计140万妇女参与的北加利福尼亚Kaiser医疗保健项目(Kaiser Permanente Northern California Medical Care Plan,KPNC)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数据的基础上,
4-7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防治策略

摘要: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淋巴囊肿(lymphocyst)是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伴随感染、发热、慢性盆腔痛及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后续治疗。因此,如何降低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技巧,利于患者的恢复和后续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8-11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消息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摘要:为提升学术影响力,实现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效果的最大化,《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您只需登陆微信,查找微信号"zhfyzz"或公众号"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添加"关注"后,即可成为本刊的微信平台用户。添加《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将及时收到本刊定期的妇幼前沿学术进展和权威专家指南解读,还可获取本刊动态信息、学术会议通知、投稿或查询稿件进度,实现作者、编者及读者的信息互动。欢迎各位读者、作者及审稿专家关注。
11-11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论著

Meigs综合征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合并胸、腹水(Meig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策略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Meig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电话随访其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本组患者腹水量和肿块直径、血浆CA125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组患者年龄为20-79岁,平均为(54.4±13.7)岁。其中,合并盆、腹部包块者为9例;腹痛、腹胀者为3例;咳嗽、气促者为2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者为4例,伴发胸水者为2例。对其进行卵巢肿瘤剥除术者为2例,进行患侧附件切除术者为7例,进行双侧附件切除术者为2例,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者3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卵巢纤维瘤为7例,卵巢纤维-卵泡膜瘤为5例,乳头状囊腺瘤为2例。腹水量深度与肿块直径呈正相关关系(r=0.535,P=0.048),与血浆CA125值无明显关系(r=0.319,P=0.266),肿块直径与血浆CA125值呈正相关关系(r=0.625,P=0.027)。结论 Meigs综合征临床少见,易被误诊为结核、肝炎与胸、腹腔恶性肿瘤等,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该病的关键,其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术后预后好。Meigs综合征患者腹水量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推测腹水产生可能与肿瘤压迫脉管导致漏出液增加有关。
12-16

乳头状甲状腺癌老年女性患者的CT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初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CT)老年女性患者的CT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自北京市2家医院和沈阳市2家医院选取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CT的老年女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肿瘤数目、形态、直径、强化特点及病灶钙化、坏死与周围侵犯等CT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述4家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200例PCT老年女性患者中,146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54例无转移。不同肿瘤数目和形态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肿瘤直径、不同强化特点及病灶有无钙化、坏死、周围侵犯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老年女性患者的CT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
17-20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小资料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简介

摘要:《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承办的妇幼医学实用性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以多媒体光盘与纸质导读同时发行的少数几份刊物之一。杂志编辑部设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内,母得志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担任总编辑。
20-20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论著

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研究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低剂量阿司匹林(LDA)对子痫前期(PE)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关于LDA对PE高危人群预防作用的相关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CRT)、Web of Science、ACP、Medline及Ovid;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论文集及学位论文汇编等。检索时间为自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4月,检索内容为关于LDA对PE高危人群预防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采用Mantel-Haenszel法评估相关因素的OR值和95%CI。结果通过相关文献检索,检索出关于LDA对PE高危人群预防作用的RCT文献共计29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RCT共计29个,纳入受试者共计21 403例。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质量均较高。LDA对PE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评估,LDA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结果比较:PE风险(OR=0.78,95%CI:0.66-0.91,P=0.001 00),早产风险(OR=0.85,95%CI:0.79-0.91,P〈0.000 01),胎盘早剥风险(OR=1.34,95%CI:1.05-1.71,P=0.020 00),胎儿生长受限(IUGR)风险(OR=0.80,95%CI:0.73-0.91,P=0.000 30),围生儿死亡风险(OR=0.91,95%CI:0.76-1.09,P=0.310 00),产后出血风险(OR=1.02,95%CI:0.95-1.09,P=0.570 00),剖宫产风险(OR=1.00,95%CI:0.96-1.05,P=0.970 00),自然流产风险(OR=0.56,95%CI:0.31-1.07,P=0.080 00)。早孕期(孕龄≤16孕周)预防性应用LDA,可更显著降低PE及IUGR发生风险(P〈0.05)。结论 LDA对PE高危人群中PE、早产、IUGR具有预防作用,不增加产后出血、剖宫产、自然流产及围生儿�
21-28

中性粒细胞表面CD_(64)指数在儿童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于早期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经查体和辅助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疑似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和血培养2种方法进行确诊,并将经血培养诊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纳入急性阑尾炎组。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结果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诊断该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将同期于同一家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按照相同方法测定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并测定急性阑尾炎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疑似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儿中,经血培养诊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为44例,纳入急性阑尾炎组。急性阑尾炎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为97.73%(43/44),特异度为95.65%(44/4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6%(43/45)和97.78%(44/45),诊断符合率为96.67%(88/9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结果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阑尾炎组中性粒细胞CD64、CRP水平及WBC水平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外周血�
29-32

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6例气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时胎龄将其分为早产儿组(42例,胎龄〈37孕周)和足月儿组(124例,37孕周≤胎龄〈42孕周)。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患儿入院时性别及生产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剖宫产多于自然分娩。2早产儿组出生体质量、胎龄及入院年龄均较足月儿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产儿组入院时发现气胸比例显著低于足月儿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气胸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病理性和(或)医源性气胸所占比例更大,而足月儿组自发性气胸所占比例更大。5早产儿组胸腔闭式引流率、机械通气率、病死率、所有患儿平均住院日及治愈患儿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高于或长于足月儿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气胸病情较足月儿更危重,治疗更困难,结局更差,需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33-35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失衡对C2C12肌原细胞成肌分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在C2C12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2C12肌原细胞为研究对象,按照培养基及干预条件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马血清诱导分化组、1mmol/L丙戊酸(VPA)组、2mmol/L VPA组、4mmol/L VPA组及8mmol/L VPA组,每组样品数为6个,其培养基内分别含10%胎牛血清、2%马血清、2%马血清+1mmol/L VPA、2%马血清+2mmol/L VPA、2%马血清+4mmol/L VPA及2%马血清+8mmol/L VPA。比较不同浓度VPA组与马血清诱导分化组肌小管分化率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相关蛋白[包括肌球蛋白(Myosin)、肌钙蛋白(Troponin)I-SS、成肌细胞分化(Myod)1蛋白]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包括HDAC1,2,3)在C2C12细胞分化过程中及使用不同浓度VPA干预C2C12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本研究结果为:1马血清诱导分化组较对照组的肌相关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浓度VPA组肌小管分化率分别较马血清诱导分化组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mmol/L VPA组及8mmol/L VPA组肌相关蛋白及HD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较马血清诱导分化组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给予VPA干预后,不同浓度VPA组C2C12细胞的Myosin、Troponin ISS、Myod1、HDAC1,2,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浓度依赖性,随着VPA浓度增加,表达水平逐步下降(r=-0.92,-0.89,-0.93,-0.84,-0.93,-0.97;r=-0.99,-0.86,-0.92,-0.95,-0.91,-0.96;均为P〈0.05)。结论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在C2C12肌原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HDAC表达抑制可导致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进而抑制成肌分化。
36-41

国内儿童应用托吡酯安全性的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儿童应用托吡酯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关于抗癫痫药物托吡酯用于儿童的临床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者采用统一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纳入文献中ADR病例的原患疾病,托吡酯用药剂量,ADR病例的性别及年龄,ADR出现时间、类型、处理及转归等资料。对儿童应用托吡酯导致的ADR及其相关因素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文献检索,最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关于儿童托吡酯ADR的研究文献共计22篇,关于托吡酯疗效的研究文献共计110篇,共计纳入13 011例患儿,其中2 771例发生ADR,ADR发生率为21.3%。关于托吡酯ADR的研究中,55.1%的ADR涉及神经及精神系统(泌汗障碍、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等),34.5%涉及内分泌系统(影响骨代谢及生长发育等);关于托吡酯疗效的研究文献报道的ADR中,35.2%涉及神经及精神系统(出汗减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等),27.1%涉及消化系统(食欲下降、胃肠道反应等),19.5%为全身反应(体质量下降、发热等)。99.6%的儿童应用托吡酯发生的ADR的严重程度为Ⅲ-Ⅳ级,多数在降低托吡酯剂量或停药后症状减轻。结论本研究纳入的132篇关于儿童应用托吡酯发生ADR的研究文献中,均未提示重大ADR发生,但由于受到研究设计和样本量局限,同时,纳入本研究的关于ADR的文献,均存在关键信息不完整、研究报告质量欠佳等情况,因此建议进一步对儿童应用托吡酯开展上市后循证再研究及再评价,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儿童应用托吡酯治疗导致的ADR及药物安全性问题,有待以后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42-47

重大创伤家庭再生育母亲分娩年龄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重大创伤家庭(子女遇难)再生育母亲的分娩年龄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大创伤家庭再生育母亲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分娩的22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按照母亲分娩年龄的不同再将其分为4个亚组,其中,14例新生儿为≤29岁亚组,41例为〉29-34岁亚组,130例为〉34-39岁亚组,37例为≥40岁亚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初次生育母亲分娩的5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母亲的平均分娩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除〉34-39岁亚组母亲分娩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其余3个亚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4个亚组相同性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遭遇重大创伤的再生育母亲围生期积极关怀并进行重点心理支持与干预后,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不受其分娩年龄影响。
48-50

Id-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Id)-1在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因不孕症或盆腔包块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并住院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EMS的在位及异位内膜标本各50例(分别包括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28例及分泌期子宫内膜标本22例)纳入实验组,同时,以23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包括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14例及分泌期子宫内膜标本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d-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在各期EMS及月经周期的差异。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5,P=0.009;t=13.585,P=0.000);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EMS异位内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0,P=0.020;t=0.485,P=0.001)。对不同分期EMS在位内膜标本的I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Ⅲ-Ⅳ期子宫内膜标本比Ⅰ-Ⅱ期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9,P=0.020;t=9.708,P=0.000);对不同分期EMS异位内膜的I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Ⅲ-Ⅳ期子宫内膜标本比Ⅰ-Ⅱ期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0,P=0.018;t=9.577,P=0.000)。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Id-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1高表达与EMS的发生、�
51-54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IHF)的病因、病理学特征、预后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因NIHF行尸体解剖者40例及NIHF存活者1例的胎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NIHF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及相关预后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41例受试者均为NIHF,22例(53.7%)伴多发畸形,13例(31.7%)伴有单发畸形,6例(14.6%)无明确畸形。NIHF的主要病因以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最为多见(26.8%,11/41),其次是胎盘、脐带因素(24.4%,10/41)、心血管畸形(12.2%,5/41)、消化系统畸形(7.3%,3/41)等。临床预后结果显示,选择终止妊娠为24例(58.5%),胎死宫内或晚孕期自然流产为14例(34.1%),胎儿存活为3例(7.3%,2例于新生儿期死亡,1例存活)。结论NIHF的病理学特征及病因分类复杂,胎盘、脐带异常可能是其病因之一,同时胎盘、脐带异常也是NIHF的病理改变之一。NIHF可引起胎盘组织发生相应改变,其预后较差。
60-63

青春期子宫异常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湖北省荆州地区青春期子宫异常出血的影响因素,为降低青春期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荆州地区13所中学随机抽取年龄为12-16岁的初中在校女生5 000名(受试者)及其所填写的问卷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青春期女生月经情况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年龄、家庭地址、身高、体质量),月经情况(月经初潮时间、月经周期、月经量)及其他因素(居住环境、经期护理、健康状况)等内容进行调查。此外,另自行设计《心理因素对青春期子宫异常出血影响调查表》,对因心理因素导致青春期子宫异常出血单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调查问卷共计发放5 000份,剔除436名月经未来潮者所填写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 5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28%。根据本研究设定的子宫异常出血判断标准,子宫异常出血者为2 177名(47.69%),月经正常者为2 387名(52.31%)。不同居住环境女生的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青春期女生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经期是否有感染史、结核、其他疾病与无疾病)、经期护理情况(护理良好与护理不良)及心理因素得分(≥35分与〈35分)的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12.82,10.43;P〈0.05)。健康状况、经期护理及心理压力是子宫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OR=3.65,95%CI:2.53-4.34,P〈0.05;OR=0.97,95%CI:0.86-1.09,P〈0.05;OR=0.57,95%CI:0.33-0.64,P〈0.05)。结论适量运动、均衡营养、良好心态和经期护理得当均能促进女性生理卫生健康。
64-68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消息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年第10卷第6期儿童心胸血管疾病及复杂先心病的矫治专题组稿内容预告

摘要: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年、第10卷、第6期:儿童心胸血管疾病及复杂先心病的矫治专题组稿内容预告(本组专家述评稿件由本刊副主编黄国英教授、编委刘文英教授共同组织)专家述评:
68-68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论著

早产儿早产原因及并发症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早产原因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提出预防早产的措施,并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及产科出生的共计43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大小将其分为28-31^+6孕周组(60例)和32-36+6孕周组(379例);按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出生体质量〈1 500g组(51例)和出生体质量≥1 500g组(388例)。回顾性分析其早产原因,并比较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下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胎龄早产儿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孕母既往终止妊娠术史、胎膜早破及不明原因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其比例分别为44.6%,44.2%及21.0%(同1例早产儿可能存在2种或2种以上原因,如双胎合并胎膜早破)。28-31^+6孕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32-36^+6孕周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P〈0.05);出生体质量〈1 500g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出生体质量≥1 500g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酸中毒、低钙血症、呼吸暂停及新生儿硬肿症等。28-31^+6孕周早产儿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酸中毒、新生儿贫血为主,32-36^+6孕周早产儿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酸中毒为主。28-31^+6孕周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32-36+6孕周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母既往终止妊娠术史及胎膜早破易导致早产。对胎龄〈32孕周及出生体质量〈1 500g早产儿更应密切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救治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