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十三五”教育规划专题

我国教育规划的基本特性及“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制订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规划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标杆和引领作用。由于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国情不同,我国教育规划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基本特性及发展趋势。从整体来看,我国教育规划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应注重突出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强调规划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发挥规划的协调及控制功能。
1-5

教育发展的战略应对与“十三五”规划建议

摘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系化战略布局中,作为上层建筑形态的国家教育事业需要进行相应的战略跟进与调整。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与传承上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且成效周期较长,战略应对须适度超前。鉴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较长的时程间隔,依据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远景规划的历史经验,国家“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坚持强调“国计”定位,瞄向2030年建设现代、和谐而富有创造力的社会愿景,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有机融合。在规划的施行和评估等环节更加强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和预见性。
6-10

国际精准制订教育规划值得借鉴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制订和实施好“十三五”教育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地区制定的教育战略规划,其目标清晰、指标精准可测。规划的重点任务或者优先发展项目十分明确,对实施规划所需的财政支持或者资金预算清晰明了,规划评估安排仔细周密,整个过程形成管理闭环。对这些精准制定教育规划思路和方法的借鉴,不仅可以作为改善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促成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达成,还能够促进我国“新预算法”在教育系统的贯彻落实。
11-15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术争鸣

对当前高中排名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摘要:模仿大学排名,高中排名正在成为影响高中教育的一种评价方式。但是由于高中教育的内在性质与任务,当前的高中排名并没有充分的合理性基础,相反可能起到负面的社会导向作用,妨碍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前的高中排名强化择校,不利于彰显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弱化特色,不利于高中教育办出水平;缺乏公信,不利于社会客观了解高中办学情况。普通高中并不需要排名式的评价方式,政府应构建更加多元合理的评价体系,学校则应该以实力和特色赢得社会的信赖。
16-19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小学全科教师发展论坛”的通知

摘要:为有效破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遭遇的瓶颈问题,高度融合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小学等各方视野,借鉴国际先发经验,总结国内已有成果,厘清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特征,探讨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策略及实践路径,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精神,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定于2016年4月15—17日在重庆举办“首届全国小学全科教师发展论坛”活动。
19-19

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理性探讨

摘要:当前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日益成为学前教育领域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然而就当前的相关研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晰。以批判教育学的立场来看,这场去“小学化”运动更应被视为在“捍卫儿童利益”的旗帜下,学前教育学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前教育市场对于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要真正实现儿童及其家庭的正当权益则需要我们摒弃那种以对立的姿态、生硬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而应充分意识到教育情境的复杂多变,将我们的新思想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以理性面对社会过度竞争造成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真问题及运动式改革引发的学前教育新困境,从而明确应以“事例中心主义”的视角构建地方性的理论来指引实践。
20-2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生存性资源紧张:减负难减的症结所在

摘要:“减负”早已被社会各界所知,多方亦欲合力解决这个长期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但问题依旧,反而有愈加严重之态势。主要表现为:为何不同学生群体的课业负担不同;为何越接近于质量较高的教育系统,学生课业负担越重;为何人们无法抗拒课业负担等。减负难减的原因在于教育是个体获得生存性资源的门阶条件,然而生存性资源紧张加剧教育竞争,进而使减负缺乏合力。要从根本上实现减负,首要前提是扩散生存性资源以缓解教育竞争,在此基础上转化减负理念以促成减负共识,同时完善制度内容以形成减负合力。
30-34

教师惩罚学生的界线

摘要:教师惩罚学生需要把握好恰当的界线才能避免“不敢罚”和“胡乱罚”的现象。教育性是最低界线,失去教育性的惩罚将滑向虐待。可接受性是理想界线,但理想的教育惩罚并不常见,因为它需要高超的教育智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更现实地基于有效性实施惩罚,但以此为界线存在许多危险,不足以成为正当界线。法律框架下的专业性是可能的正当界线。强化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专业性,让教师的专业判断更具合理性与公信力,是使这一界线得以确立和稳固的根本途径。
35-3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名师名校联谊会第五届年会暨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通知

摘要:为交流联谊会成员校在有效教育校本研究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文化,《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名师名校联谊会、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教育局将于2016年5月13—15日联合举办“《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名师名校联谊会第五届年会暨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
38-3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教育学“无语”与“活的教育学”之超越

摘要:教育学的“无语”源于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无效”与“陌生”,关乎教育学知识的合法性和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价值及意义。教育学之有用性规约于其作为人文科学的工具性、导人向善的价值诉求和优化实践的“内源式发展”。培养教育者(教育学者)的教育学素养、创生“中国气派”的教育学、探索完善的教育研究实践,是在“活的教育”中创生“活的教育学”的基本策略。
43-46

文化视阈中的中国传统教育精华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以传统文化为丰厚滋养和源头活水,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独特的目的论、规律论和方法论。在教育目的上强调“明德至善”的中国道统,在教育规律上突出“道法自然”的中国哲理,在教育方法上形成“学而时习”的中国特色。在扩大教育开放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教育精华,实现美美与共。
47-5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高考综合评价改革研究——以江苏省试点高考综合评价为例

摘要:高考综合评价制度是一项关于高考评价和教育评价的制度。高考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形式之一,高考评价与教学评价具有相关性,高考评价主要是考试评价。江苏省高考综合评价改革进行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内容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等四方面的改革探索。高考综合评价能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教育管理和社会公平,评价结果能反映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评价过程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高考综合评价可以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方法和依据。
52-56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阻力与化解

摘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适应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而确立的新型教育评价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遭遇了由价值观念与价值需求不一致而产生的价值阻力、因制度动力不足和路径依赖而产生的制度阻力、由考试方案本身产生的不公平和操作困难等实际阻力以及因认知偏差和新要求带来的心理阻力。这些阻力通过多种方式抵消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的效果。化解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遇到的阻力需要转变传统价值观、突破路径依赖、完善考试方案、提升参与者心理适应能力。
57-64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误读与澄清

摘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切实扭转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生态的重要举措。随着评价理念与思路的转型和嬗变,人们对新高考改革语境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体认与把握还存在一些误读、误解和误识,有待作进一步的辨析、厘定与澄清。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应是一种鉴赏性评定,而非等级评价;综合素质档案的活动记录应是“择优而记”,而非面面俱到;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构成应是专家评价,而非“群众评价”;其价值诉求应是“选拔”与“育人”并举,而非单一旨趣。
65-6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走向语言融合的教学对话

摘要:语言融合是教学对话中对话各方话语相互交织、思想相互启迪与智慧相互激发的状态,也是学生在文本、教师言谈启迪下形成新的话语方式并实现视野更新的过程。语言融合标志了教学对话的有效性、深刻性和开放性。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言说方式表达文本的内容,说出文本没有说出的话,表明了理解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师生间的语言融合引导教学对话的方向性和延续性,实现了课程知识的共同开掘和学生视野的不断拓展。在教学对话中,教师的“说”可以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说”、多种方式“说”,而教师有意识的“不说”同样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说”,从而为学生开启从“隐”到“显”的言谈路向。语言融合的实质是师生建立在视野融合基础上的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这是一个无限开放的过程。
68-71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基础和能在观照

摘要:理论思想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基础,体现了理论先行的存在论原则。理论思想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先性,一所学校的教学改革能否对理论思想进行客观选择与正确理解,先行决定了改革继续推进的成或败。在理论先行的基础下,能够区分实际则体现了深化改革的学校对自身改革成效的智慧认识。不同的理论可以产生相似的教学方式,而相似的教学方式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教学效果,坚持教学效果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生机活力的显现。在区分实际中,改革的学校还应辨别“远离的实际”对课堂改革的负面影响。从存在论意义看,课堂教学改革要想光耀地运行,还应从能在向度关注教学空场现象,对教师隐性霸权现象保持觉知,并烛照日常存在的消极教学情绪。从能在角度观照当下改革所遭遇的困境与困惑,是改革迈向显行之途的内在力量。
72-77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集体偏差现象探析

摘要:教材解读发生集体偏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重专家解读、轻个人解读,重教参阅读、轻教材阅读,重教法研究、轻内容研究,重学科价值、轻教育价值等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是导致教材解读集体偏差的根本原因。从分析新旧课标观念变化、研读课本内含教育意旨、揭示数学对象本质特征、挖掘潜在数学活动经验、探访课程生命意义等多个层面把握教材从形到神的多重意蕴,是消解小学数学教材解读集体偏差的可能路径。
78-8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德育研究

尊重价值观学习特性及学习者——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受其身心及时代文化的制约。价值观学习具有基础性、情感性、弥散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价值观学习的特性及一般规律。价值观学习更关注位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央的学习者,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自我身份确证、自我认识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除学校正规课程外,中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注重构建民主、平等、友善的校园及班级文化。
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