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教育改革探索

摘要:在高中阶段,以聚焦志向与兴趣、激发潜能为导向的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将志向、兴趣、潜能合一作为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切入口,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构成作为基本载体,以基于一定领域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主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的整合作为学生创新的重要激活方式,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实质性合作为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资源助推力,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适性、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发展思路。
1-7

教育适合学生:个性化教育实践范畴

摘要: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主张从学业规划指引、课堂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设计、课外学习方式、教育评价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构建从学生个性出发,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改进框架。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视角考虑,个性化教育涉及"一生一案""一课一品""一科一谱""无边界学习""一评一策""一师一家"等实践范畴。
13-1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试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基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视角

摘要: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尚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申请者学历要求偏低、资格单向下位融通,证书种类简单、地方适用性较差,师范生教师资格认定过于简单、非师范生考试科目设置不全面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不全面。研制、教师专业标准可以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与发展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其改进方面为:我国教师资格申请者学历要求普遍提高,高级别资格单向下位融通会有所改变,中学教师资格分科化、小学幼儿教师资格全科化,全国统考分区划线,考试内容和科目更加全面,认定工作要求提高以及增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18-20

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支持研究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但是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出台的支持政策却比较少,并且各地政策的差异相当大。加强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的政策支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前瞻价值。通过建立全面开放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并给予农民工随迁子女同等资助,适度开放普通高中并将入学标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间的教育经费转移机制,建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初中后教育补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初中后教育需求。
21-24

体育、艺术2+1项目:政策规约与实践要义

摘要: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追求"划一化"发展,而是要鼓励中小学办出特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时,各地应该注意结合学校实际,处理好"体育、艺术2+1项目"与新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关系,建立起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5-2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教育公共性:基于儿童保护和全面发展

摘要:教育的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指向儿童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和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平权、保护、发展、世俗是其基本内涵。国家通过现代学校教育对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利益负责,对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最高利益负责。教育的公共性体现在学校教育中便是平权性、发展性以及保护性。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后继有人"的事业,而"百年树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公共教育的基本属性。
28-30

高考公平的内涵及属性

摘要:就高考公平的本质而言,它是教育领域中人际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与评价,其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只有在教育利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个人价值观及社会基础等范围内探讨高考公平,才能解释和揭示高考公平的真正内涵。高考公平是国家根据一定历史阶段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社会条件及考试技术的基础上,按照合理性的规范和原则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行分配的一种实然状态。高考公平具有历史性、相对性、主观性、客观性、不充分性、矛盾性、系统性及理想性等属性。
31-35

教育价值的多元、混乱与秩序重建

摘要:教育价值多元化是30多年来我国教育价值变迁的主题。教育价值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功能属性与主体的功能需求相契合的社会关系。教育价值多元是由教育价值主体或客体的分化而导致的,其实质是一种以多个重要教育价值观作为基本因素,影响人们教育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的社会状态。当前社会的教育价值混乱反映出教育价值的失序。整肃教育价值混乱,重建教育价值秩序,需要缓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压力,调整利益格局,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
36-38

作为启蒙者的教师

摘要:虽然"启蒙"是教师所承担的重要使命,但是受传统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忽视了唤醒学生内在精神的"启蒙"力量。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必须拥有"启蒙"的意识与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成为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在倾听中发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内心的情感与想法。其次,教师要成为富有激情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投入自身的情感。再次,教师要成为开放的教育者,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最后,教师要成为适度无为的教育者,遵循教育之"道"。
39-4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维度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有效教学。
42-46

新课程情感目标评价工具及课堂应用

摘要:新课程情感目标的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与难题,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成形理论与操作手段。借鉴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理论与拉斯思价值澄清理论,"价值指示"是评价情感目标的有力工具。"价值指示"评价本质上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依据学生在情感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与行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实施情感目标达成效果的评价。
47-50

学习异化的教学匡正

摘要:学习是人的天性,学生的学习实践就是其生命需要的实践,这理当成为课堂教学的应然思维。而目前偏离这种思维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考试评价导致了学生与学习的隔离和对立,导致学习被异化,使学生成为自身学习活动的奴隶。只有坚持"学生的学习实践就是其生命需要的实践"这种理念,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借助于人的学习本性的张扬而获得其本来的意义,这也是"育人为本"的体现。
51-54

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析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化适应两大方面,当然后者是需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不能相互取代。其现实表现是两者之中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也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完成课程目标,除了要重新修订教材之外,学校还应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等多个角度给予保障。
62-65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学校因素调查研究

摘要:初中阶段在个体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重庆不同地区7所中学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学校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学校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体育锻炼不足,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学习压力过大和缺少场地设施。体育课程、师生关系、学校设施、锻炼机会和体育社团均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但在不同类型的学校间又存在差异。
66-6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教师进修院校发展现状与反思——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视角

摘要: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内容的一体化,而不是教育机构的一体化。在当前国情下,我国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有其存在的必要。为促进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更好地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构建与职前培养相衔接的继续教育规划体系,加强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标准化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研训一体,建立三级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一体化模式,以充分发挥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73-76

基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的师生关系研究

摘要:我国教育界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主体性师生关系理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理论以及他者性的师生关系理论三个阶段。每一种理论的形成似乎总以另一种理论的退场为前提,即不同的师生关系理论间总是充满矛盾和冲突。但事实上,每一种师生关系理论都有其合理成分。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为统一不同的师生关系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来看,师生关系表现为认识论意义上的教学关系、交往过程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基于契约的伦理关系。
77-79

关于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思考

摘要: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屡屡突破师德底线,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无法作出合理判断,这凸显了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制约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幼师专业发展政策缺失、幼师工作特征遭误读、幼教改制过度市场化、幼师专业话语权被剥夺等。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关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需求的层次性、专业伦理规范的整体性、专业伦理实践的指导性、专业伦理制度的保障性、专业伦理内容的发展性等。
80-83

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合作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合作的态度较为积极,合作意愿主要是基于自我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责任;合作活动与方式主要是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合作动机存在教龄上的差异;合作技能不高;合作的时间与任务、教师评价制度、领导管理方式、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是影响教师合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应构建专业取向教师团队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发展批判性互动,创建合作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合作。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