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VR/AR专题报道
增强现实(AR)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1-9

摘要:增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段在教育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学习者能够在虚实融合的教学情境中,以最贴近自然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手段给课堂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知识会越来越具有交互性、流动性和情境性。该文通过实证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增强现实教具的使用是呈正相关的。当然,增强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既有发展机遇,也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未来的研究中,增强现实学习环境应该深入研究如何支持学与教,以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引领课堂教学新路向,形成教育新常态的价值诉求。

在职业教育应用视角下的VR/AR技术10-15

摘要:站在职业教育教学应用视角,依据职业院校教学实践,该文将VR/AR技术分为"单纯利用计算机屏幕画面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加入可穿戴传感器计算机屏幕画面虚拟仿真技术""加入专用传感器计算机屏幕画面虚拟仿真技术""加入专用传感器并阻断操作者视力虚拟现实技术""实时加入真实视频画面虚拟现实技术"等五类,而每一类在技术性、应用性、分类性特征方面又有所不同。按照职业教育教学需求,深入研究VR/AR技术务实应用,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增强现实(AR):现状、挑战及产学研一体化展望16-23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增强现实(AR)技术逐渐成为一个在教育行业越来越成熟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新技术,增强现实与教育的结合使得书本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给教育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但消费市场热度和用户接受度仍然不够,其产品的用户体验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该文纵观增强现实的历史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希望通过增强现出版物的方式,节省更改原始纸质图书的成本,将AR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教育难以解释的各种抽象概念,实现以最自然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真正走进校园充分发挥AR技术的附加价值。

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以“泡泡星球”为例24-30

摘要:增强现实技术融入教育游戏,大大拓展了教育游戏的应用领域。为探索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策略和方法,该文通过分析现有案例,梳理了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设计的原则,归纳了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在需求分析、游戏设计与开发、测试等各个环节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且以一个增强现实英语单词学习游戏——泡泡星球为例,具体说明了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的整个过程。该游戏针对小学低年级学习者,通过设计丰富的画面和有趣的情境,辅助学习者完成英语单词的认知和记忆。初步应用表明,该游戏完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在用户体验上取得了较好的反馈。通过强化虚实结合、人机交互、实时反馈和感官体验,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能够改进学习的过程,优化学习体验。

基于移动终端和AR技术的博物馆文化教育体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31-35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博物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该文分析了目前数字化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移动终端博物馆文化教育体验系统的创新点、主要作用、关键技术和架构设计。该系统是基于Unity3D平台,通过借助高通的Vuforia SDK插件,并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来实现。该文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以及实现视频信息叠加和模型信息叠加等功能的主要过程,并以兵马俑为测试载体设计了一个应用实例。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启示36-43

摘要:美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连续五次《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并推出一系列行动计划,让美国成为世界上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该文对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进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混合与在线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ICT与教育平衡下的荷兰基础教育信息化44-49

摘要:荷兰对教育非常重视,它是世界上教育最普及、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09年的PISA结果显示荷兰教育质量在下降,荷兰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定制雄心计划,要努力成为世界前五的知识驱动经济体系。在这个雄心计划的促使下,荷兰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对荷兰基础教育信息化构建整体架构,具体表现为"四平衡模型"的顶层设计,并通过Kennisnet基金会等组织"四平衡模型"进行监控。该文从荷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四平衡模型"下的ICT与荷兰基础教育的平衡、ICT提升荷兰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等三个方面对荷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行介绍,并阐述其对我国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核心评估模型研究50-57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已有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高等教育信息化已逐步从"建设"阶段向"应用"阶段迈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是了解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状况,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对深入评估高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进程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估模型主要从信息化水平的整体发展角度出发,而专门针对信息化应用的、系统的评估模型极少。本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从信息化应用的角度出发,对高校信息化应用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解释结构模型法、专家调查法等方法构建了一个针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核心评估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某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评估实践,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教育信息化观照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58-62

摘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扶贫,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文章对前期扶贫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主要包括以网点建设和资源输送为特征的资源型教育扶贫模式、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为抓手的功能性教育扶贫模式、以及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为导向的跨界协同教育扶贫模式。这些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解决精准不足内生发展乏力等问题。基于文献分析与田野考察得出,师资水平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瓶颈,也是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发力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新阶段的教育精准扶贫应聚焦于师资水平建设,以促进内生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六方联动"机制为主轴的"精准诊断——分类指导——动态跟踪——评估反馈"教育信息化主导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实现贫困地区教育的"真扶贫""扶真贫"。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构建理路及启示63-69

摘要: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构建是以教育技术学科的实践取向为基本前提,强调认识论在解决具体教学实践问题时对采用何种方法的指导性。同一个研究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境,在面对同样的研究对象时,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不能离开人(研究者)而单独存在。并且,学术研究活动中包含依赖于学问本身内容的方法论和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越是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对具体学科内的研究方法越具有指导性。日本教育技术研究者侧重于"从下而上"式进行研究方法的归类总结,并提出不同的分类框架,并不专注于以构建学科体制下对"系统方法"的青睐,因为系统方法在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时也有一定局限,教学系统中的每个要素不可能都处于最完美状态,而总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实施教学。这告诫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技术学科能称其为一门学科而必然的要有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一假设,更要注意系统方法是作为教育技术学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而存在的这一"伪命题"。

从概念走向实践——基础教育大数据的框架与实现研究70-75

摘要:教育大数据代表着教育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整体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该文以基础教育领域为切入点,探讨了个性化与自适应学习的方法,总结了在国内基础教育现状下实现这些实施目标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作为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科研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分析与个性化支持"的工作成果,已经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多所小学进行了试点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也获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焦点和手段的研究76-81

摘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助,而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同伴可以为学习者的互联互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该文主要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的焦点和手段的特征和变迁规律。该文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行为序列分析法对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的交互模式、特征、焦点和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互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认知层次,同伴互助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分享信息、解释信息和提出问题三个方面。另外,同伴互助时,学习者大多采用相同的手段对同伴进行帮助,从一种手段变迁到另外一种手段较少。最后,该文讨论了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研究82-87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师生具备了将其独特的生命感知、情绪波动、价值取向等及时渗透到"教育﹠技术"的耦合过程中,创生出个性化教育技术的现实条件。个性化教育技术注重主体生命体验,正好可以弥补大众化教育技术的不足。从生命哲学角度,研究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内涵,不仅需要彰显和扩展师生的生命意义,更需要尊重师生生命的独特性。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的"生命*技术*教育"耦合原理、精准服务原理,为其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借助大众教育技术分层服务具体人的"互联网+"机制,师生在个性化教育技术设计与实践的相遇中,不断注入个体生命活力和知识之流的力量。这样生成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让个体生理和心理潜能得以充分发展,生命意义因此不断提升。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基于行为序列分析对在线学习参与模式的探索88-95

摘要:该文基于开放大学2131名学生在课程Moodle平台上的日志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滞后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在线学习行为序列和参与模式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发现,15个Moodle平台日志记录行为所形成的122个行为序列中,有36个行为序列与成绩显著相关,其中包括四个测试行为相关序列与成绩呈中度相关。研究采用滞后序列分析发现六个发生概率达到显著性水平的行为序列,并构建出在线学习行为转换模式。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将学生样本根据其行为序列特征划分五种类型,并定义出五种在线参与模式:低投入式、浅层次投入式、绩效投入式、循序渐进式和随机参与式。文章最后从行为序列分析的价值、有效的行为序列与模式以及对在线学习行为转换特征的反思等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与总结。该文期望该研究能够为在线学习的分析、评估与促进提供有益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支持。

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架构研究96-102

摘要:该文针对现有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知识呈现结构度低、语言情境单一、个性化需求与社会性需求难以满足、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架构。该架构可以对语料中的语言知识进行系统化呈现并实现知识点间高度可联结性,在对学习行为数据的捕捉、分析基础上,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语言知识技能操练情境与逼真的英语使用体验,营造可相互比较、协作、获取情感与认知支持的学习共同体,对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并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实践研究103-108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熟,为基于社会性软件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该文结合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提出提升策略、建立资源库、构筑成果展示平台、搭建在线导师和多功能聊天室、并依据基于结果管理的理念制定评价制度。通过一年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立足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很强的可移植性,也可以尝试用于东部发达地区。

“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109-114

摘要: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变革开拓了现代教育的新维度,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诉求在催生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给出了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系统阐述了青年教师所需掌握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以期为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供启示,也为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跻身国际教育新领域提供借鉴。

基于网络的外国文学研究性学习——以省级精品课“外国文学”为案例115-120

摘要: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大量资源和便捷的信息渠道,使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该文以省级精品课"外国文学"为案例,研究文学领域应用网络教学的情况。该课程针对文学作品的特征,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运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学:利用平台完善课前准备;运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和移动互联网软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网络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文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