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阅读鉴赏、课堂实践、写作讲坛、方法探索、考试评价、教材教法、语言园地、教学案例、文教随笔、原创天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498
  • 国内刊号:42-101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59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3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本期头条

像叶圣陶那样当老师

摘要:叶圣陶1912年中学毕业,即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1941年,他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表达了他从教30年对当教师的思考。时隔70多年后的今天,重读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当好老师,仍然极富指导意义。一."养成好习惯"——教育的含义"养成好习惯",是叶圣陶在《如果我当教师》中给教育所做的界定。他说:"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6-8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课文教学与研究

《故乡》的深度教学思路

摘要:《故乡》写作于93年前,怎样教学《故乡》,才能最大限度的"接地气"呢?山东省新泰市王正玲老师教学《故乡》,"抓住个性语言,走进人物心灵"的方法值得我们关注。一.以《故乡》的"地气"为切入点文本的"地气"指能够贯通文本脉络,深入文本内核的东西。一个文本犹如一个矿藏,该如何入手发掘才能利益最大化?教师就要对文本有高屋建瓴的俯瞰,发现文本的"地气"——找到最适合教学的点,带领学生由此入文入境。
9-11

《绿》的审美导读要点

摘要: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以散文见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真挚、深厚、清幽"(语出叶绍钧《朱佩弦先生》)。对这些名篇的各版本解读累现报端,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而收录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绿》,却鲜有探究、发声者。究其原因,或在于《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目情景、事理结合得疏密有致,研读者颇能感受到种种情思、理趣,进而作阐释、生发;小品类的散文《绿》,状难摹之景,抒单纯之情,主题不丰润,手法显单一。
12-13

《我与地坛》教学过程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要通过构建深厚广阔的文化知识背景和社会生活阅历来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通过对"灵魂""伦理""价值"的深度挖掘来实现学生"深度发展"。本节课旨在通过品味充满抒情意味的语言,体会史铁生的心路历程,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领悟"一个人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14-15

《荷塘月色》中“刚出浴的美人”语义指向

摘要:《荷塘月色》作为现当代最美的散文之一,在选入中学教材时,叶圣陶先生却把"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删除了,同时被删除的还有后面的《采莲赋》。张厚感先生给出的理由是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这是官方的理由。讨厌这"刚出浴的美人"。——从年少到年老,我几次在月下,站在荷塘边,观察叶子中间的"白花",论神论形,它们怎么也无法与"刚出浴的美人"联系在一起。
16-17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摘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高中二年级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8-19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语言岛

语言:中学语文纪实文学的美学风貌

摘要:语言是文学创造之旅的最后一站。对纪实文学来说,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设计结构方式,到以叙述和描写呈现在作家的头脑里已十分真切的世界,这时候,语言就被推到了前台,它是意识中的世界图像返回它的本源,走向读者的不可逾越的一道屏幕。它挡住了作家通向读者心灵的道路,它又帮助作家呈现他内心生活不平静的不可按捺的一幕。
20-25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探索与发现

现代诗歌选修课中的自主体验式学习

摘要: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关注学生学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一直是教师思考关注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在选修课现代诗歌教学中尝试了自主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自主选题—自主备课—自主上课,体验阅读理解、教学设计以及课堂讲授的全过程。
26-27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本味回归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是一成不变遵循课标,还是重塑个性,自我调味,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按课标规定的模式教学虽没有偏差但过于古板,做出来的菜永远是一个味,容易吃腻。遵循个性,自我调味,有创新的口味却容易偏离课标。其实,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最终目的地是哪里,都不能离开语文这个根。
28-29

课堂教学要有点色调意识

摘要:色调这个词原本不是语文术语,是绘画术语。色调不是指颜色的性质,是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整体评价。一幅绘画作品虽然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色调,是偏蓝或偏红,是偏暖或偏冷等等。如果作品没有一个统一的色调,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语文课堂教学的色调指的是什么呢?应该是语文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的氛围或情感倾向。
30-31

语文课堂无痕化生成的捕捉与利用

摘要:"月穿潭底水无痕"是高效课堂的诗意追求,语文教学理应成为这一理念践行的重要阵地。就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诉求而言,语文课堂是愉悦师生身心的地方,是开掘学生智慧的阵地,是放飞学生思维的空间。语文课堂的无痕化生成就是让学生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放飞学生个性,让学生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和挖掘者,在情境中体验、在互动中生成,犹如羚羊挂角般让语文课堂在春光灿烂生机盎然中闪现出智慧之光。
32-33

精当的课堂提问是怎样炼成的

摘要:精当的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推动课堂进程,帮助理解教学内容,形成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发现、探究的热情,使课堂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形成多向互动开放的思维情境,让课堂灵动多彩卓有成效。然而我们时常遗憾地看到,许多语文课上的提问成了漂亮的摆设。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提问,不是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就是让学生瞠目结舌。
34-35

古诗文教学当突出文化味

摘要:现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是轰轰烈烈,但是大家对文言文似乎不太关心,可以说,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比现代文教学改革远远落后。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大致说来,有这么几种:教学内容,有言无文;教学方法,串讲加分析。这种教法,串讲字意,操练词句,老师讲得浑身乏力,学生拼命作笔记,课后用心复习,考试准能第一。教学内容,有文无言;教学方法,偏重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
36-37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特级教师三人行

语文课堂四场论

摘要: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称得上极品语文课堂?历来见仁见智,有人说语文是空气,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语文;有人说语文是农业,需要课堂上的播种、阳光、除草、施肥和耐心的等待,经过五风十雨,最后才是五谷丰登。这些说法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准确概括了语文的实质和精髓。语文永远是语文,语文课必须是语文课。我个人认为,要打造极品语文课堂就要具备"四场",即气场、电场、磁场和情场。
38-39

《白虎寨》精神趋向的现代逆反

摘要:李传锋的《白虎寨》是一部特别耐读的小说。《白虎寨》的内容,在封底有简明扼要的提示:"白虎寨曾是武陵深山世外桃源,敲梆岩天险成了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以幺妹子为首的回乡打工青年借了改革的春风,全力追赶着时代的步伐,向贫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宣战。他们大闹交通局、戏弄老板、聚众闹事,敢怒敢言,有如一场场风暴,从根本上动摇了白虎寨的传统生活;由此触动了农民与土地这根最敏感的神经,引出几代人在山村与城市、土地与商品。
42-43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阅读场

多元解读应防止曲解文本

摘要:语文新课程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对话"和"交流",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强调"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以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可如今的课堂又对"多元解读"追捧过热,导致语文课断章取义、曲解全篇,对文本曲解的怪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语文课就由原来的僵化式演变为一盘散沙式。
44-45

让文言阅读的体验走向深入

摘要:学生阅读文言文往往觉得与文字意味隔膜,与文本情趣隔阂,与作者的生命感发隔裂。由于文言基本退出了当下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又与当下的文化背景相距遥远,再加上学生文化积淀单薄,所以阅读主体常常陷入人本割裂的境地,成了文本的局外人。语文教材里,文言文作品几乎占了一半,几乎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我们希望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能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46-47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作文路

微博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摘要:2006年,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在美国旧金山推出的Twitter社交服务开启了微博时代的大门。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掀起了互联网领域内的新浪潮,包括谷歌、雅虎、微软、戴尔、通用等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都将视线瞄向了微博服务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初,全球开通微博服务的社交服务网站已经有200家以上,这预示着新的一轮信息传播革命已经到来。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