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关注

人人都能讲好自己的故事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是个意义丰富且朴素的表述。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讲好自己的故事,从人类故事活动来看,有怎样的学理根据?故事活动过程包含哪些部分?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讲好自己的故事呢?
7-10

俗讲、深讲与妙讲——如何围绕焦点讲述精彩故事

摘要:提及讲故事,轻之者觉得这没有什么智慧含量,属于小儿科,似乎可以不学而能。鄙薄讲故事,中国古代文论表现得很充分,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当时已经颇为盛行的志人、志怪小说——实际上就是清雅、奇幻的故事,竟然不置一词;《四库全书》有"诗文评"类,却没有收录故事色彩浓郁的小说、戏剧,更别说小说评、戏剧评了。
11-13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别让“模糊”成“糊涂”——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初探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阅读方法"中提及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三种方法。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将课文分成精读、略读以及自主选读三类,其中精读课文154篇,略读课文98篇,二者比例约为3∶2,可见略读课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略读教学的研讨与培训,不少教师对略读课文这种特殊文本和略读课文教学这类特定教学体系的认识十分模糊。
14-17

高频词语:文学作品言语教学有效抓手

摘要:文学语言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语言,一篇文学作品具有相对完整的言语系统。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埋设引爆读者体验的高频语词。笔者这里所说的高频词语,是指在一篇文学类文本中至少出现四次的关键性词语。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借助这些高频词语,可以体验作者的体验,也可以体验自己已有的体验。
18-20

也谈议论文三要素

摘要:《语文建设》曾于2012年开展了关于"议论文三要素"的讨论,这一讨论的意义在于重视议论文教学,其背后的预设是重视文体。这一讨论是从《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以下简称《试论》)一文开始的。该文的主要观点是否定议论文三要素,即认为不应当把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作者的表述是论点、论据、论证)作为议论文三要素。然而,《试论》提出的所有理由,都不能证明应当否定议论文三要素,即无法得出“不应当把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作为‘议论文三要素'”这一结论。
21-25

孙绍振高考作文命题研究述评

摘要:孙绍振先生研究高考作文命题历时多年,用力最深,研究最切,影响最大,每年一篇论文,独成一道风景。笔者将孙绍振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做了归纳概括,详述如下。 一、在中西方相比较的研究视域中,全面研究我国高考作文命题 我们在报刊上见到的研究文章,多是就题目说题目,特别是一线教师,都习惯于从题目本身分析,比如优缺点是什么,应该怎样写才为好。
26-31

于无疑处生疑——孙绍振文本分析理论研读体悟

摘要:孙绍振先生对于曾经风行全国的"满堂问"发出质疑,正本清源,提出师生平等对话。教师不能主动告知,不能系统讲授,几乎成了某种不言而喻的教条甚至行政规范,最极端的是竟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讲授不得超过十分钟,提问必须达到四十二次以上。满堂问如此风靡,表面上是教师长于提问,实际上恰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问只重形式而不计效果。提出问题是思考理解、分析深化的前提。值得反思的是,我们一堂课上提出少说十个甚至多达几十个问题,就能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进入深层分析了吗?
31-33
语文建设杂志专栏

以无序的自由联想揭示思想的不自由——《墙上的斑点》解读

摘要:《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所写的一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要读懂这样的小说,关键是要抓住它的流派特点。 一 读者阅读的初感(直觉)的问题是:这样的作品能算小说吗?既没有连贯的情节,很难说有什么人物性格,更没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理错位或者矛盾。
34-38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基于文体学视角的《项链》主题探析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重读经典浪潮的兴起,对《项链》主题的阐释呈现出见仁见智的景象。其中,有人认为作者无意对人物进行褒贬,而是对人的命运的变化莫测深感疑惑;也有人认为作者先是同情,而后肯定女主人公,想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感叹。"命运说"体现了论者对人性的宽容和理解,极富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然而笔者却不免产生一丝怀疑。
39-41

《湖心亭看雪》三奇

摘要:《湖心亭看雪》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张岱,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张岱好友祁彪佳,拒绝清朝贝勒礼聘,自书绝笔诗沉水而死。理学大师刘宗周,不启封退回贝勒聘书,告诫儿子在清朝"不应举,不做官"绝食而亡。明末文学家王思任,誓不朝见清朝贝勒,闭其大门书"不降"绝食而亡。(佘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朝代鼎革,山河巨变,不少人选择和明朝一起沉人历史洪流。生于钟鸣鼎食官宦世家的张岱没有殉节,明亡之后,他抱着“国亡,史不亡”的心态避迹山居,著书以终。
42-43

《雷雨》台词品读举隅

摘要:《雷雨》第二幕周鲁相认部分被选入不同版本的高中课文。一般的课堂上,教师免不了让学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样的问题。问题本身没有错,但笔者以为,课堂上无论围绕怎样的问题或话题进行学习与讨论,都离不开对台词的细细品读,绝不能"根据我的爱情观"离开文本简单揣想。对此经典中重要台词的品读文章已很多,笔者就本文选择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当年的侍萍时的台词,以及其中容易被忽略的两处运用比较的方法细加咀嚼。
44-46
语文建设杂志评价

例证阐释还是提炼作答——谈2014年高考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摘要:无论提供什么样的材料,面对作文题,考生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好呢?首先得确定主题或观点,然后是素材和具体构思。那么主题或观点从哪里来?毫无疑问,从材料中来。综观2014年18道高考作文题,结合各地公布的高考优秀作文,笔者发现应对这些作文题,在审题立意上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一是例证阐释,一是提炼作答。
47-48

推荐几道中考名著阅读好题

摘要:名著阅读不等于知识记忆,这应该是中考设计名著阅读题的常识。尽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没有用专门的文字就名著阅读评价进行界定或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其"关于阅读的评价"中的相关要求,则明显适用于中考名著阅读。"关于阅读的评价"强调,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49-51
语文建设杂志钩沉

敬畏大师 倾心《论典》——编纂《国文国语教育论典》心得

摘要: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拥有并自尊自豪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古代非学科化的语文教育,早就融汇一体地存在于子史经集之类的综合教育之中。这样的旧式教育虽然也曾一度辉煌,保存、传承我国的文化国粹,然而由于主宰文士命运的八股文、科举制的长期异化,旧式教育越来越背离时展和科学进步,越来越成为文入学士的精神桎梏。
52-55

胡怀琛的《中学国文教学问题》及其启示

摘要: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博学的国学名家热心关注语文教学问题,他们提出的一些中肯意见至今仍然有参考价值。本文谈谈胡怀琛和他的《中学国文教学问题》。
56-59
语文建设杂志社会语文

“学霸”引领校园正能量

摘要:继"麦霸""面霸""楼霸"等网络热词之后,"学霸"一词正悄然风行。在《汉语大词典》《古今汉语词典》等汉语工具书中,"学霸"的释义均为"学界的恶棍",贬义色彩强烈,但近年来"学霸"却摇身一变,成为校园流行文化中最醒目的标签、"优等生"的同义语。如今校园里"学霸"文化盛行:"争当学霸",把"我要当学霸"当成座右铭;择友时争相要"与学霸做朋友";每到期末考试时都要"开启学霸模式";在网络上晒出“学霸”学习计划表……以上种种以学为乐,好学尚学,将学习有机融入日常生活各个层面的可喜现象告诉我们,“学霸”已经成为当今学子心中的楷模,具有正能量。
60-61

别有滋味的“舌尖体”

摘要: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引发了"舌尖上的××"流行语模仿热潮。《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节目旁白那散文般唯美的叙述,再次引发网友疯狂模仿,新兴的"舌尖体"已成为网络流行体。"舌尖体"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为语言表达注入了新滋味。
61-62
语文建设杂志语文博客

为语文课营造一种“静”界

摘要:总感觉现在有些语文课堂太闹腾了,太过喧嚣。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热闹并不都是坏事,至少说明了学生的参与度高,投入有热情,但有时候课堂上的热闹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更不能以表象的热闹掩盖内在的空虚。很多时候,课堂上的"静"不仅不是死水一潭,反而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习惯。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