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4年第06X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试论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受到了严重冲击,教学有效性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句式变化、语言晦涩难懂,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谈"文言文"色变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详细论述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
1-2

李劲夫作品欣赏

2-2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更加生动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历史上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精萃,具有极强的国家特色。因此,在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门加大了对文言文等文学教育,使国人在领略祖先文化的同时加强个人的自身修养和素质。在现如今的课堂中,文言文占中学教学的比例十分高,但是在中学文言文课堂上,由于其本身的"特色"造成在课堂上枯燥乏味,并且在大多数学校中还处于原始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文言文的教学进度与成果一直无法得到提高[1]。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如何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该课的生动性。对此,将根据文言文的拓展性,有效性等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文言文的教学模式改革。
3-4

复合型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自身教学实践,从复合型人才培养视野下审视当前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从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环节加强、测评措施改革等方面探索应用写作改革的方向和有效措施,这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真正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6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

摘要:论文主要是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几点思考,首先要坚持力避形式,重视实效,分清主次的总体原则,其次是要讲究策略,多媒体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相结合,而且不能淹没老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再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因课而异,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7-8

品味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摘要: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仅是要掌握课本提供出来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深入语言内核,真正去品味语言的内涵神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度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习者认真品味语言的内涵实质,让学习者获得言语智慧,得到语文课人文精神的滋养。
9-9

大学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大学语文中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的部分,也是大学语文中颇具难点的部分。不仅需要把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同时更应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的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应采用比较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趣味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0-11

保定市区大班额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大班额状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弊端颇多,在目前大班额的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分组合作竞争互助等策略的实施和运用,或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13

初中语文有效性作文评价的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中对写作有明确的要求:要依据各阶段目标把学生的写作态度、兴趣、习惯、语言表达、思想认识、想象和联想能力综合进行评价,由此我们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趋势等特点,对不同天赋和发展趋势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应以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作文的讲评形式要形式多样,要以鼓励为主,旨在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写作兴趣,要表彰有创意的表达,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引发学生讨论问题,探讨提高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性作文评价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14-15

美国移民语言政策的实质及对我国语言建设的启示

摘要:双语教育和英语唯一运动是美国语言政策的两条主线,通过分析这两条主线来理解美国语言政策的实质,并从中总结对我国语言建设与语言规划的有益启示。
16-18

《名利场》中人物对话片段的语用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文学的变革,文学语用成为了一门比较新兴的边缘学科,使用文学语用来分析《名利场》的语言对话艺术。通过讽刺手法来进行语言对话,具体反应在三个层次,人物间的反讽对话、苏格拉底反讽叙述、反讽命运等。《名利场》中人物的主要语言特色是讽刺,从灵魂深处揭示了作者的批判精神,通过对话不断实现呼唤读者参与评价的效果。
19-20

莎剧《暴风雨》中的叙事言语隐喻探析

摘要: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大的文学成就,蕴含其中的隐喻叙事式对《暴风雨》的成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隐喻相关理论及莎剧《暴风雨》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莎士比亚在《暴风雨》通过独立隐喻和整体隐喻的叙事方式深化了戏剧的思想内涵,同时有力彰显了《暴风雨》的美学艺术价值,最后从宏观角度、各个情节等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叙事言语隐喻下《暴风雨》的艺术表现效果。
21-22

《喜福会》的叙事艺术

摘要:《喜福会》以其感人至深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震撼当代文坛,本文拟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章回体叙述结构、故事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多重叙事声音等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技巧及其与小说主题的内在联系,以突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23-24

“黑人是美的”——浅谈黑人小说《最蓝的眼睛》

摘要: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将黑人被奴役的精神世界,以批判的视角,将白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对黑人的歧视和奴役做剖析,以犀利的笔法,将一部真实、引人深思的巨作跃然于读者眼前。《最蓝的眼睛》是以一位黑人女孩的经历为主线,以"眼睛"作为故事的切入,使用"凝视"理论,将作品分为"被看、看、遮目"三个层次,以此对主人公被白人审美同比化,正这个时代中失去自我的悲剧进行阐述,对作品的悲剧魅力、情节张力深入剖析。以文化、种族、性别对这一作品进行解读,莫里森注重黑人心灵受到的白人文化影响的现象,让《最蓝的眼睛》在思想上完全超越了其他作家,也在时代的前沿。
25-26

命运的救赎、拷问与灵魂之旅——探究史铁生作品中的深层教育意义

摘要:本文基于命运这一经典母题延展开来,针对命运的救赎、拷问与灵魂之旅,对史铁生作品中的深层教育意义进行探究。凝炼于史铁生笔端的命运的终极指向,由于其积极乐观的精神而具有了感染数以亿计读者的类似宗教般的力量。在现代社会喧嚣的纷扰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史铁生的生之救赎,也看到了超脱于其灵魂的龙象之舞。
27-28

解读约翰·高尔斯华绥文学作品的情感内蕴

摘要: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所著的小说《苹果树》,为我们营造了两个爱的世界,在天国之爱和尘世之爱的世界里,既有幻想充溢内心的芳香,也有现实生活给予的苦涩,主人公艾舍斯特这种矛盾的心态折射出了整个西方国家人群共有的复杂的心态。
29-30

论外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摘要:浪漫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romance",始于十八世纪西欧艺术、文学以及文化运动,代表了中世纪文学和浪漫文学里赞颂英雄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审美意识,主张不安、放浪形骸的情感风格,颠覆了传统的贵族专制文化。浪漫主义在绘画、摄影、文学方面都有所体现,本文就外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进行分析。
31-32

浅谈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悲剧性特色

摘要: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文学作品以细腻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个动人而深刻的故事。《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刻画出别样的浪漫爱情故事。张爱玲将其善用的悲剧性情感同样融入到《倾城之恋》中,赚足了读者的眼泪。行文中,无论是奢华的上流社会,还是贫苦辛劳的底层人民,抑或是勇敢抗日的英雄人物,都展现出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状态。视觉上的感官、心理上的思索,不管是白流苏的意乱情迷还是柳原的进退取舍,都夹杂着离别伤感、家仇国恨,让人沉醉其中。本文主要从白流苏和柳原之间的命运悲剧进行阐释,结合张爱玲的主题架构,从而深刻地解读张爱玲小说的魅力。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