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13-1283/R 国内刊号
  • 1008-8849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是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现代中西医结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临床研究、论著、护理研究、综述、经验交流、麻醉、临床护理、物理诊断、实验研究、临床检验、病例报告、药物研究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 2017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论著
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联合西药对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MMP-3及TIMP-1水平的影响1369-1371

摘要:目的探讨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联合西药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MMP-3及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恶风寒及晨僵积分和CRP、ESR、RF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SF-36评分和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可有效缓解受累关节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有助于调节关节腔内MMP-3和TIMP-1浓度。

二苯乙烯苷、远志皂苷元及其合用抗Aβ25-35损伤PC12细胞作用的比较研究1372-1375

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远志皂苷元(TEN)及二者合用对Aβ25-35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PC12细胞采用Aβ25-35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的损伤模型。用析因设计,设立正常组、模型组(20μmol/L Aβ25-35)、TSG组(100μmol/L TSG)、TEN组(50μmol/L TEN)、TSG+TEN组(100μmol/L TSG+50μmol/L TEN),每组分设6个复孔。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统计各组细胞分化率。结果 TSG组、TEN组及TSG+TEN组细胞存活率、SOD活力及细胞分化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Ach E活力、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细胞存活率、细胞分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TSG+TEN组、TSG组、TEN组(P均〈0.05),Ach E活力从低到高依次为TSG+TEN组、TSG组、TEN组(P均〈0.05)。TSG组和TSG+TEN组Ach E活力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TEN组(P均〈0.05),SOD活力均明显高于TEN组(P均〈0.05),TSG+TEN组SOD活力和MDA含量与TS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SG与TEN合用抗Aβ25-35损伤PC12细胞具有明显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明显改善神经胆碱能系统功能、保护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有关,而与对氧化应激系统的影响关系不显著;TSG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TEN,机制可能与TSG改善神经胆碱能系统功能、神经细胞抗氧化应激功能及保护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的作用较TEN显著有关。

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脑性昏迷疗效观察1376-1378

摘要:目的观察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脑性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昏迷程度、脑功能障碍、意识苏醒状况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并评估2组治疗后意识苏醒总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GCS和EEG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DR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苏醒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苏醒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BA、RVA及LVA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脑性昏迷,可有效提高患者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病理生理状态,缓解患者昏迷程度和脑功能障碍,对于促进患者的苏醒具有积极的作用。

miR-29a调控心肌肥大的分子机制研究1379-1381

摘要:目的探讨miR-29a调控心肌肥大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9a与其潜在靶基因PPARδ/β的靶向关系。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分别以5 mmol/L葡萄糖(正常组)、25 mmol/L葡萄糖(高糖诱导组)和转染miR-29a抑制剂+25 mmol/L葡萄糖(实验组)培养48 h,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单细胞表面积,用qRT-PCR法检测各组miR-29a以及心肌肥大标志基因β-MHC和BNP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PPARδ/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调控能量代谢的基因PPARδ/β是miR-29a的潜在靶点。高糖诱导组单细胞表面积,β-MHC、BNP mRNA表达水平和miR-29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PPARδ/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单细胞表面积,β-MHC、BNP mRNA表达水平和miR-29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糖诱导组(P均〈0.05),PPARδ/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糖诱导组(P〈0.05),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iR-29a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调控心肌肥大。

祛风通络益肾中药治疗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清COMP、MMP-3水平的影响1382-1385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通络益肾中药治疗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0.48 g/次,3次/d)和塞来昔布(0.2 g/次,1次/d)口服;观察组7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祛风通络益肾中药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QOL-BREF)及血清COMP、MMP-3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不利、关节摩擦音、腰膝酸软、舌质紫暗及脉沉细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WOMAC评分和QOL-BREF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COMP和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通络益肾中药治疗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肾虚血瘀证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下调COMP和MMP-3水平,且安全性好。

库存血加热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1386-1389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37℃温浴前后正常献血员的红细胞上白细胞分化抗原相关指标来评价温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有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温浴不同温度和时间对红细胞CD35[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CD59、CD55、CD58、CD44s表达的影响,为库存红细胞安全、有效地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河北省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经检测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血液标本50份,每份均分成8段(A、B、C、D、E、F、G、H组)分别行4℃保存,37℃加热10,20,30,60,120,180 min和40℃加热30 min处理,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R1及红细胞CD58、CD59、CD55、CD44s分子水平。结果红细胞CD35、CD58、CD55、CD44s阳性率和分子水平在37℃加热后30 min内无显著变化,之后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红细胞CD59阳性率和分子水平在37℃加热180 min内变化不显著。结论库存红细胞37℃温浴30 min以内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库存红细胞37℃温浴30 min为最佳。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1390-139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GDA)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0,5,10,20,30μmol/L NGDA培养后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0,5,10,20μmol/L NGDA培养后MC3T3-E1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0,10,20,30,60μmol/L NGDA培养后MC3T3-E1成骨细胞m TOR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GDA浓度从5μmol/L开始有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作用,20μmol/L时MC3T3-E1增殖活性最强,而30μmol/L时MC3T3-E1增殖活性明显低于20μmol/L时(P〈0.05)。0,5,10,20μmol/L浓度的NGDA刺激下,成骨细胞MC3T3-E1进入S期的比例分别为28.9%,38.3%,44.2%,58.2%。NDGA浓度在20μmol/L时m TOR信号通路下游底物p-4E-BP1、p-S6水平明显高于0μmol/L时(P〈0.05),但30μmol/L时m TOR信号通路下游底物p-4E-BP1、p-S6水平开始明显下降。结论低浓度NDGA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诱导细胞周期进入S期,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对m 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完成的。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肛瘘术后患者疼痛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1393-1396

摘要: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肛瘘术后患者VSA评分、镇痛效果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肛瘘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2组术毕均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1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4 mg/kg,泵注速度2.0 m L/h,单次追加量为0.5 m 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2组启动镇痛泵即刻、1 h、4 h、8 h、12 h、24 h、36 h、48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评价即刻、24 h、48 h镇痛效果,检测即刻、12 h、24 h、48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和P物质(PS)水平。结果曲马多组镇痛8 h、12 h、24 h、36 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即刻(P均〈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1h、8 h、12 h、24 h、36 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即刻(P均〈0.05),24 h低于1 h(P〈0.05),8 h、12 h、24 h低于4 h(P均〈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24 h VAS评分低于曲马多组(P〈0.05)。曲马多组48 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即刻(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48 h镇痛效果优于即刻和24 h(P均〈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24 h、48 h镇痛效果均优于曲马多组(P均〈0.05)。2组12 h、24 h、48 h TNF-α、IL-6、5-HT和PS水平均高于即刻(P均〈0.05)。曲马多组48 h TNF-α水平显著高于即刻,低于12 h、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48 h IL-6水平均高于12 h(P均〈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12 h TNF-α水平低于24 h,高于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12 h、24 h(P均〈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12 h、24 h、48 h 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曲马多组(P均〈0.05),5-HT和PS水平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肛瘘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控制炎性反应,

益气健脾、托毒生肌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1397-1398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托毒生肌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自拟益气健脾、托毒生肌中药方剂水煎后取汁300 m L,分2次口服,同时应用该药汁150 m L直肠滴入治疗,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内镜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健脾、托毒生肌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更好。

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1399-1402

摘要:目的观察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行血养心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量(CO)、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及脉涩或沉弦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EF、CO及TT、APTT、PT均显著提高(P均〈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FIB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凝血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研究
柔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1403-1405

摘要:目的观察柔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参照膝骨性关节炎的常规推拿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柔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根据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完成研究的有7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9例。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柔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中医祛风化瘀行血通络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1405-1407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祛风化瘀行血通络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醒脑汤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2次服用,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卒中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Pag T、MPV水平显著降低,而Plt、PCT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组间比较除PCT外,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205,P=0.034)。结论中医祛风化瘀行血通络法治疗风痰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联合电针干预治疗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1408-1410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联合电针干预治疗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7例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联合电针干预,观察2组治疗7 d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 d、7 d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ICU时间、住院4周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1 d、7 d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7 d后DAO、D-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1 d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联合电针干预可以加速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1410-1413

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1例RA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胸部X射线片和/或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分为2组: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组(RA-ILD组)65例(26.97%),单纯RA组176例(73.03%)。ELISA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滴度,通过t检验及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抗CCP抗体滴度、年龄、吸烟史、受累关节数、病程长短对RA是否合并ILD有影响(P均〈0.05)。2组患者性别分布、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C3、C4、Ig A、Ig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抗CCP抗体、年龄是RA患者并发I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分层检验提示RA-ILD组抗CCP抗体高滴度(≥300IU/m L)患者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单纯RA组(P=0.017)。结论年龄、高水平的抗CCP抗体可能与RA患者合并肺间质性病变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故对高滴度抗CCP抗体的RA患者应早期行HRCT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1413-1415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将6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强化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3 d,然后以20 mg/d口服维持。对比2组血流分级(TIMI)、心肌染色程度(TMBG)、心脏灌注恢复情况,记录2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强化组的TIMI分级、TMBG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心肌灌注良好率及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造影剂肾病、心功能不全、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延展、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2 h,2组LDL-C、ALT、BUN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术后72 h的Ccr、SCr、hs-CRP、Cys C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72 h的Ccr显著低于术前及同期强化组(P均〈0.05),SCr、hs-CRP、Cys C显著高于术前及同期强化组(P均〈0.05)。结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血流状态,减轻炎症反应。

调肝活血法联合二联方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1416-1418

摘要:目的探讨调肝活血法联合降压药物二联方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降压药物二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肝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指数(CV)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监测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 SBP-CV、24 h DBP-CV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调肝活血汤联合降压药物二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率高,降压效果明显,血压波动少,安全性高。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1418-1420

摘要: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及取钉后3个月矢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矢状位Cobb角及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效果更好,减轻伤椎对应椎管侵占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1420-1422

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拟行肛瘘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肛瘘术,术后对照组65例给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研究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1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2组患者术后7 d疼痛积分、肉芽生长情况、创面分泌物情况,统计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愈合率,并随访1个月,统计其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疼痛积分、肉芽生长情况、创面分泌物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术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