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 61-1289/R 国内刊号
  • 1006-7035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医用影像学是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卫生厅主管的学术期刊。现代医用影像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摘要、综述、专题讨论、教学研究、经验介绍、技术交流、病例报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软组织Rosai-Dorfman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1145-1149

摘要:目的:探讨1例原发性软组织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强调在评估软组织恶性肿瘤时应将该病纳入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软组织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左上臂肿物10余年明显增大3月余。MRI示左上臂皮下软组织肿块大小约7.5cm×4.5cm×12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显著强化,内见多发线状分隔,肿块外侧边界毛糙、深入皮肤深层。CE—MRA显示肿块内及周边有明显增多血管网,MRI拟诊软组织肉瘤。术前穿刺活检提示炎性病变,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软组织Rosai—Doffman病。结论:单纯性结外型软组织RDD罕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往往类似恶性肿瘤,确诊难度较大,需结合临床、影像以及病理,MRI有助于帮助排除其它可能的诊断以及有效地评估本病的进展程度。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并文献复习1150-1154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rP)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j理确诊的9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位于右侧胸腔3例,左侧胸腔6例,其中左侧1例多发;6例呈椭圆或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4例肿瘤密度较均匀,5例肿瘤密度不均,4例病灶伴有钙化;7例增强检查中1例肿瘤双期均无明显强化,3例肿瘤呈轻度强化,3例肿瘤呈中-重度渐进性不均匀强化,2例肿瘤内及瘤周见多发迂曲血管影,1例左侧肿瘤显示胃左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肿瘤均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4例肿瘤与胸膜呈锐角,5例呈钝角;9例均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伴有胸水。7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34表达阳性6例,Bcl-2表达阳性5例,S100表达阴性7例,vimentin表达阳性7例,CD99表达阳性7例。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确诊有赖于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SWI在骨骼肌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1155-1157

摘要: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骨骼肌内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骨骼肌内血管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和SWl分析结果。结果:血管瘤位置:处于上肢8例,下肢18例。ITSS形态为:8例团状、6例点片状,12例蔓状。ITSS分级为3级,骨骼肌内血管瘤均表现为弥漫分布。ITSS在病变内分布面积的占比为:9例为1/3—2/3,17例不低于2/3。结论:骨骼肌内血管瘤的SWI序列均有特殊影像学特征,应用SWI可对骨骼肌内血管瘤予以明确诊断,且有助于将之和软组织内肿瘤鉴别诊断。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1158-1160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cT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1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手段及治疗后随访效果,旨在分析其cT血管造影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14例患者术前经cT血管造影检查考虑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介入DSA术中证实后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所有患者锁骨下动脉血流均较前通畅。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率高,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相关性1161-1163

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甲亢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60例志愿者,分别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同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身体成分与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亢组肌肉量、脂肪量、脂肪百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局部腰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B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TSH与BM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57、-0.421、-0.403P〈0.05)。FT3、FT4、TSH与肌肉量、脂肪量、脂肪百分也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38、-0.464、-0.422,P〈0.05)。结论: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导致身体成分、骨吸收与骨代谢紊乱,出现骨密度下降,呈负相关关系。

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164-1166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腹部CT诊断,观察组30例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结识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检出阳性23例、阴性5例、可疑2例,检出率76.7%;对照组中检出阳性17例、阴性10例、可疑3例,检出率56.7%(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阳性检出率高,比应用腹部CT检查更有临床推广价值。

低剂量MSCT扫描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1167-1169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低剂量MSCT扫描技术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2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R检查,之后随机等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肺部DR及MSCT图像特点及优劣。结果:82例患者DR显示空洞67个,MSCT显示空洞95个;DR显示肺内支气管播散9例,MSCT显示16例;DR显示空洞周边卫星灶42个,MSCT显示65个;MSCT显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7例,DR显示0例;DR显示少量胸水2例,MSCT显示11例。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均可清晰显示肺内及纵隔组织及病变,能够达到临床诊断要求(两组图像质量4分及以上者低剂量组为83.5%,对照组为84.7%),且低剂量组有效的减低了患者所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降幅为35.8%)。结论: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MSCT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x线平片。同时,合理范围内的低剂量扫描技术既能满足临床需要,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

多参数成像鉴别局灶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1170-1172

摘要:目的:利用多参数成像鉴别局灶性前列腺炎症与前列腺癌。方法:收集12例经病理证实为局灶性前列腺炎患者的MRI多参数成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灶性前列腺炎病灶形态呈斑片状或非结节样,位于周围带,T2WI表现低信号,DWI弥散受限,动态增强扫描强化始于动脉晚期,强化曲线类型为平台型。结论:多参数MR成像相结合有助于评估和诊断局灶性前列腺炎及其与前列腺癌相鉴别,指导病灶的靶向活检。

MRI在诊断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中的应用价值1173-1175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在诊断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00例可能存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常规行T1WI、T2WI及T2WI—FLAIR序列扫描,部分再注入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对其MRI图像进行观察,分析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MRI表现,作出诊断,分析MRI对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00例患者中,共有43例患者的脑血管周围间隙直径超过3mm,被确诊为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MRI对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诊断准确性为100%。43例确诊患者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均位于脑半球,以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为主,在MRI图像中,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呈圆形、椭圆形、蛛网状,无占位效应,其T1WI序列和T2WI序列均可见扩大间隙信号,T2WI—FLAIR序列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perivascularSpaces,EPVS)在MRI图像中具有典型表现,MRI可对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予以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闭合穿支静脉对轻度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1176-1178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闭合穿支静脉在治疗轻度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血管外科住院的57例轻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c2期)采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治疗过程中重点闭合穿支静脉,所有病例分别于1、3个月后进行超声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者共57条肢体(c2)接受治疗。平均每条肢体使用泡沫硬化剂12.5ml。2例术后出现轻度胸闷,4例曲张静脉附近呈现明显的炎性反应,13例局部硬结伴疼痛,所有病例超声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流信号,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4例患者复发,其余所有患肢术后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闭合穿支静脉可有效治疗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低。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分析1179-1181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应用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评价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我科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的5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53例患者治疗有效,3例患者宫血减少不明显,术后2例出现穿刺处渗血,12例患者出现术后腹痛,6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处理后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5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3年,5例患者出现宫血复发,但较治疗前减少。结论:用子宫动脉栓塞方法可有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满意。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1182-1184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一2016年12月我院收治80例确诊为MPP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肺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儿肺部影像资料具有异常改变。不同年龄儿童的MPP病变位置不同,〈5岁的儿童多位于双肺,〉15岁的儿童多位于右肺;儿童MPP影像学改变主要有3种类型:散在淡片状影占、片状高密度影占、间质浸润性改变占,〈5岁组均高于〉t5岁组,其中间质浸润性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临床上怀疑MPP病例,应该及早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避免漏诊。

患者CT/MR检查流程中品管圈的应用1185-1186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放射科CT/MR检查中缩短等待时间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CT、MR检查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CT、MR检查患者400例作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各自的检查等待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实施,患者检查平均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实施前。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患者检查等待时间,优化检查流程,候诊环境安静有序。

三维腔内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的临床价值1187-1189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腔内超声成像探讨宫内节育器是否异常。方法:对1080例来我院检查宫内节育器患者先进行腔内二维超声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再用三维腔内超声成像,显示各种类型节育器在宫内的情况。结果:108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三维腔内成像图片,节育器正常900例,节育器异常(包括节育器下移、节育器下移并嵌顿、节育器嵌顿、节育器斜置、节育器变形、带环妊娠)180例,结论:腔内二维超声对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观察还比较敏感,但对于宫内节育器的嵌顿、斜置及节育器变形是无法完全做出正确超声诊断的,三维腔内超声不但可以显示宫腔的冠状切面,还能很好显示节育器在宫内的具体位置及形态,给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直观信息。

16层螺旋CT在诊断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分析1190-1193

摘要:目的:探究16层螺旋cT在诊断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小细胞肺癌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在术前接受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其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征象在分型、形态、支气管闭塞、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淋巴结融合、纵隔血管侵犯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征象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较好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为其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能谱CT在不同类型脑膜炎诊断价值的初步探索1194-1196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在不同类型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各种类型颅内感染病人。化脓性脑膜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28例,病毒性脑膜炎25例。探讨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不同keV水平下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及碘-水浓度等能谱成像定量参数。结果:化脓性、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CT能谱特征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不同KeV下CT能谱特征参数低于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随着能量升高,CT能谱特征参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含量及CT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化脓性脑膜炎最低,结核性脑膜炎最高。而不同类型脑膜炎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诊断不同类型的脑膜炎可提供不同的参数,为脑膜炎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价的应用价值1197-1200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共23例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先行CTA检查、后行DSA检查的的影像资料,对置入支架的评价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以DSA为标准,CTA评价置入支架通畅诊断符合率100%、狭窄诊断符合率100%、狭窄程度分级符合率75%、闭塞诊断符合率100%。结论:下肢动脉CTA检查简单易行,可比较准确评估支架的情况,在下肢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复查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TP-Te间期和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运用价值1201-1203

摘要:目的:探究TP—Te间期(T波峰-末间期)和TP—Ted(TP—Te间期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成对照组(无室性心律失常30例)与研究A组(室性早搏33例)、研究B组(室性心动过速33例),比较三组TP—Te间期与TP~Ted情况。结果:急性期TP-Ted(54.78±10.27)ms、TP—Te(123.81±14.31)ms均较恢复期高(P〈0.05);研究组A、B组TP—Ted分别为(54.03±10.51)ms、(62.12±15.11)ms,TP—Te分别为(122.84±14.87)his、(133.98±18.96)Ills,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B组与研究A组相比显著高(P〈0.05)。结论:AMI患者可使用TP—Te间期与TP—Ted进行室性心律失常鉴别,并可区分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