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现代医院杂志 省级期刊

Modern Hospital

  • 44-1534/Z 国内刊号
  • 1671-332X 国际刊号
  • 1.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现代医院是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医院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现代医院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述与论著、实用技术、临床研究、改革前沿、专题点击、传统医学、安全预警、护理论坛

现代医院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实践与思考1093-1095

摘要:多学科协作正是医学科学从分化到再综合的过程。笔者分析了多学科协作的定义及发展背景、必要性、意义、具体形式,并结合医院开展多学科协作的实践,对多学科协作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一种良性菌有助于防止蚊子传播寨卡病毒1095-1095

摘要:埃及伊蚊是将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类最主要的蚊媒类型。美国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良性菌能阻隔寨卡病毒在埃及伊蚊中的传播,从而为防止疫情扩散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生物防控机制。沃尔巴克氏菌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共生菌,存在于60%的昆虫体内,包括蝴蝶和蜜蜂等,但在埃及伊蚊中并不常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可以通过让雌性埃及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菌,使新出生的蚊子挟带该菌在整个蚊群中传播,以此来防止蚊子传播登革热。

一次性完成结核分枝杆菌鉴定与利福平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的新方法1096-1099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突变基因的分子方法。方法以"TGTTCTTCAAGGAGAAGCG"、"TCGTCGGCGGTCAGGTA"为上下游引物对101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5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rpo B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并应用BLAST数据库和DNAMAN软件进行菌种与rpo B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153例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104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49例被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与16Sr DNA基因序列鉴定方法符合率为96.73%,与传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符合率为83%;在104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54例被检测到rpo B基因突变,与比例法检测利福平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96.15%。结论应用本引物进行rpo B基因序列分析可以一次性完成结核分枝杆菌鉴定与利福平耐药突变基因检测工作,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液灌流对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1100-1101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40例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去血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IL-6、TNF-α及CRP分别为(7.51±2.33)mmol/L、(49.05±5.52)ng/L、(152.25±3.82)pg/m L及(34.22±6.12)n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anson、APACHEⅡ及C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血脂及各炎性因子水平。

急性溶栓结合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1102-1104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性溶栓联合绿色通道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经传统急诊救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通过标准流程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选择急性溶栓治疗结合绿色通道构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溶栓治疗结合绿色通道的构建能够缩短溶栓时间,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晚期结肠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表达与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1105-1107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表达与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68例,采用m 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4个周期以上。分别检测患者结肠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的表达。分析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别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08,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32.14%),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29.41%),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的表达可影响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并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代谢综合征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1108-1111

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84只SD雄性大鼠,体重120~15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改善饮食组,代谢综合征方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共7组,每组12只大鼠。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采用饮食诱导法造模。造模成功后,代谢综合征方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次/日,连续5周;其它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代谢综合征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收缩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方低剂量组大鼠舒张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方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脂联素升高,瘦素、TNF-α、IL-6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方能够有效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减少体质量;降低血清瘦素、TNF-α、IL-6含量,提高血清脂联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112-1114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对三组大鼠进行糖耐量试验,并对三组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以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TGF-β1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耐量试验均出现了异常。且血糖波动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持续高血糖组大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w,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w及12 w血糖波动组大鼠胫骨种植体骨结合率明显低于持续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w正常对照组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波动组以及持续高血糖组,而持续高血糖组TGF-β1表达水平高于血糖波动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对种植体骨结合率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对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大于持续性高血糖。

羊膜干细胞用于修复损伤子宫内膜的动物实验研究1115-1117

摘要:目的通过使用羊膜干细胞修复损伤的小鼠子宫内膜实验,了解羊膜干细胞是否有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为将来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人羊膜干细胞方法先制备小鼠羊膜干细胞,再建立小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然后根据方法不同分为3组(造模组50只,假手术组20只,对照组20只)。造模术后10 d取造模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对照组10只处死,肉眼观察宫腔改变,取出各组小鼠子宫置入中性甲醛固定,HE及Masson染色,对其进行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各组再取10只小鼠与雄性小鼠合笼饲养,妊娠10 d开腹记数着床胚胎数作为评价生育能力指标。另外30只造模组行粘连分离后分别给予宫腔内注射羊膜干细胞、口服雌激素及空白。结果模型组在造模后宫腔纤维化面积比例增加,腺体数量减少,妊娠能力明显下降,而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造模组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3项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造模成功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干细胞宫腔内注射可以改善宫腔纤维化面积及腺体数量,而雌激素无明显作用,3组治疗相比,干细胞组比其他组作用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后注入羊膜干细胞有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男患者尿道刺激症状的影响1118-1119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超快速脱瘾(UROD)治疗男性患者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尿道刺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进行UROD治疗的患者在全麻插管后2 h置入硅胶导尿管,对照组患者导尿管涂抹蜡油,观察组则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麻醉苏醒期两组患者尿道刺激症状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尿道刺激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苏醒期躁动评分也显著低于观察组(1.3±0.3 vs 2.1±0.2,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男性患者,能显著降低尿道刺激症状,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提高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患者的舒适度。

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与钢丝抽出法治疗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比较1120-1122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与传统钢丝抽出法治疗肌腱止点撕脱的锤状指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7例锤状指畸形病例,30例行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治疗,27例行传统钢丝抽出法治疗,术后全部患者进行6~24个月随访,采用Patel等制定的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评价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组优22例,良7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6.7%。钢丝抽出组优16例,良5例,可3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77.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骨隧道掌长肌腱腱片移植法治疗锤状指畸形,效果确切,损伤小,费用低廉,恢复时间短,畸形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手术适应症广泛,是值得推广的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6例的诊断与治疗1123-1126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2006年6月-2015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6例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经过、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1例ⅡA期例弥漫大B细胞型甲状腺淋巴瘤经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及R-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及放疗,38个月后因淋巴瘤的复发与扩散死亡。1例ⅡB期例弥漫大B细胞型甲状腺淋巴瘤经甲状腺肿物切除+峡部切除术及R-CHOP方案化疗4个周期,16个月后因淋巴瘤的复发与扩散死亡,其余4例经手术+化疗(加或不加放疗)或单纯手术,随访至今,均健在。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预后与其早期诊断、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中仍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治疗应以放、化疗为主综合治疗。

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联合静脉滴注高渗盐水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临床观察1127-1128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及高渗盐水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加3.0%高渗盐水静脉滴注,持续治疗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钠水平以及心功能分级等。结果对照组血钠水平为(128.33±6.23)mmol/L,治疗组为(139.67±5.72)mmol/L,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采取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联合静脉滴注高渗盐水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钠水平与心功能,具有A临床应用价值。

Embosphere微粒球经导管栓塞治疗腹盆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1129-1132

摘要:目的观察Embosphere微粒球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腹盆腔良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4月共64例腹盆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脏肿瘤31例,消化道肿瘤13例,子宫附件肿瘤16例,腹膜后肿瘤4例,肿瘤伴发出血2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经导管灌注Embosphere微粒球的方法栓塞肿瘤血管,术中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栓塞前及栓塞后目标肿瘤的供血情况,通过CT/MR增强扫描对比观察目标瘤灶术后1个月体积变化及血供情况,评估目标瘤灶的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异位栓塞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MR提示目标瘤灶体积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100%(64/64),肿瘤并出血患者首次介入栓塞后出血停止19例,栓塞后再次出血1例,表现为反复便血,复发原因为肿瘤存在多支供血动脉,再次栓塞成功止血;出现异位栓塞1例,并发症率1.6%(1/64),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发热,经止痛、退热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可缓解。结论 Embosphere微粒球经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肿瘤近期疗效显著,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超选择性肿瘤血管栓塞是减少异位栓塞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斯匹林治疗颈部血管斑块的临床分析1133-1135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和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3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颈部血管斑块的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的分为联合治疗组(CB组),规律服用阿斯匹林患者分为(AS组),未服用或未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患者分为(CR组)。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2年,分别在入组后1天、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监测颈动脉内膜厚度,并记录2年中所有病例缺血性脑血管临床事件,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缺血性脑血管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最终入组127人,其中CB组42人、AS组45人,CR组40人。CB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在6个月、1年、2年时间点的改变明显优于AS组和CR组,CB组缺血性脑血管临床事件低于AS组和CR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斯匹林治疗颈部血管斑块疗效确切,并且能减少临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腹腔镜剔除术与开腹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1136-1137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5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肌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后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观察切口感染、术后疼痛、术后发热及肌瘤复发率等安全性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肌瘤直径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优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4%vs 94.29%,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术后发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肌瘤复发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vs5.71%,P〉0.05)。结论腹腔镜剔除术与开腹术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前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可缩短整个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1138-1141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除外5例脱落病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对突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侧隐窝注药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定疗效;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LDH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1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作为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显效率分别为84.2%和63.8%,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22,P〈0.05)。治疗前2组IgG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g 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2组IgG和IgM水平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LDH具有比侧隐藏窝注射曲安奈德更好的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因而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免疫性炎症反应,缓解腰腿痛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

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1142-1143

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体征改善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临床体征,增强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