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 32-1391/R 国内刊号
  • 1005-3220 国际刊号
  • 1.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精神医学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南京医科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精神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学术交流、综述、临床研究、学术天地、病例专栏、简讯、病例报告、精神医学漫谈、稿约、专栏等

临床精神医学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的对照研究217-221

摘要:目的:比较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给予42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组)、4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组)相应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及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检测;ERN波幅及潜伏期与4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治HAMD-17、HAMA评分与ERN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基线期3组间ERN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ERN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首发组(P均〈0.05);双相组和首发组ERN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相组治疗前后ERN波幅的差值明显小于首发组(P〈0.05)。基线期双相组和首发组HAMD-17评分与ERN潜伏期呈正相关,与ERN波幅呈负相关(P均〈0.05);HAMA评分与ERN波幅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对错误信息监控能力受损,且治疗后难以恢复;伴有中度焦虑的抑郁发作患者错误监控功能增强;ERN指标或可以作为双相抑郁识别及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一致性改变与认知功能研究222-225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一致性(ReHo)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8例首次发病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以及38名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获取ReHo值;并进行成套认知测验(MCCB);分析ReHo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内侧额上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上小叶ReH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MCCB示信息处理速度、词语记忆和学习、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视觉记忆和学习、注意/警觉性、社会认知明显差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ReHo改变与其认知损害相关,ReHo值改变可能是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生物学标志。

抑郁症患者积极度量表中文版信效度分析226-228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积极度量表中文版(PAM13-C)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首先对PAM13进行翻译和回译,确定PAM13-C;对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PAM13-C评估,2周后重评,计算重测信度;对20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PAM13-C评估;采用SPSS19.0和Amos 21.0软件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PAM13-C重测信度为0.976,同质信度为0.874,分半信度为0.882;KMO值0.878。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PAM13-C的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值为1.270;比较拟合指数为0.964;Tucker-Lewis指数为0.952;增值适配指数为0.965,近似均方根误差为0.052;首发与复发抑郁组间PAM13-C总分及4项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M13-C对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度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有效区分首、复发抑郁症患者。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少年犯中的患病情况与行为特征229-231

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少年犯中的患病情况、分型及行为特征。方法:整群抽取北京、上海两市少管所被监管的少年罪犯670人,由专业儿童精神科医生对其进行精神检查,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DHD诊断标准,以ADHD评定量表第4版-父母版为诊断工具对入组者进行ADHD诊断及分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入组者的行为特征。结果:670名在押少年犯中,诊断为ADHD 208例(31.04%);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分别为94例(45.2%)、29例(13.9%)、85例(40.9%)。ADHD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ADHD组(P均〈0.0001);ADHD组中各亚型间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押少年犯中ADHD患病率及多动冲动为主型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患ADHD的少年犯行为问题更多。

精神分裂症患者语义加工N400成分异常及与思维形式障碍的关联研究232-236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语义加工时N400成分异常与思维形式障碍(FTD)的关系。方法:对21例伴有F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SZ-FTD组)、16例不伴FTD精神分裂症患者(SZ-n FTD组)及1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语义启动任务时的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分析各组在3种语义启动任务下(图片-词语一致、相关、不相关)N400波幅和潜伏期。结果:3种语义启动任务下精神分裂症患者N400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F(1,54)=9.60,P〈0.01),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F(1,54)=4.20,P〈0.05);当图片-词语不相关时,SZ-FTD组N400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顶区N4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均〈0.05);SZ-n FTD组与对照组N400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语义加工时的N400活动异常,伴有FTD的患者语义加工损害更严重。

过量复方氨酚烷胺片所致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1例236-236

摘要:1病例患者,女,46岁;土家族,已婚已育,小学文化。因"凭空视物、闻语,疑害2 d"于2017年7月2日入住我院。患者2 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前额胀痛,无头晕、恶心、呕吐,无发热、鼻塞、流涕。

精神分裂症复发先兆量表的引进及文化调试237-240

摘要:目的:探索引进和翻译的精神分裂症复发先兆量表(early signs scale,ESS)在国内的适用性。方法:对ESS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试,确定中文版ESS(ESS-C);应用ESS-C对20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分析ESS-C的效度和信度。结果:ESS-C内容效度(CVI)为0.92,所有条目的CVI值为0.80-1.00;总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66,各因子Cronbachα系数为0.813-0.922;总量表、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724-0.921(P均〈0.001)。结论:ESS-C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适用于国内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测量工具。

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生命质量、社会功能研究240-240

摘要:本研究对首次就诊于我院精神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社会功能状况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首次在本中心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180例,均由培训合格的课题组成员在患者就诊当天进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对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者纳入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维持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241-244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维持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研究组药物联合为期26周的MECT,对照组仅使用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13周和26周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测验(WMS)评定。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PANSS总分、治疗2周后的阳性症状分、治疗4周后的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PANSS总分在治疗13周、2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症状分治疗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在治疗2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3周时,WCST完成分类数、WMS联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6周时,WCST错误应答数明显低于对照组;WMS再认、联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药物联合M-ECT能快速缓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对患者部分记忆和执行功能有改善。

精神分裂症患者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系245-248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系。方法: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12周,治疗前后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瞬时记忆测评、数字划消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对患者及9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COMT基因的rs4680、rs165599、rs6267和rs4818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比较各基因型患者利培酮治疗后各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间COMT rs4680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rs4680-rs165599 AG型单倍体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患者PANSS阴性症状因子评分的变化值在rs4680位点各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3,P=0.019);瞬时记忆测评的变化值在rs165599位点的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P=0.019);PANSS阴性症状因子、认知损害因子以及瞬时记忆测评的变化值在rs6267位点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8,3.495,6.086;P均〈0.01);PANSS认知损害因子的变化值在rs4818位点的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1;P=0.014)。结论:COMT rs4680-rs165599 AG型单倍体携带者可能具有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COMT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的疗效及认知功能。

综合团体游戏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249-25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团体游戏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3例住院治疗的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为期4周的综合团体游戏治疗,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住院服务。入组时和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自尊量表(SES)、人际问题量表(IIP-32)、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儿童大体评价量表(CGAS)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前后SES得分差值组间差异显著(F=6.97,P〈0.05);干预前后IIP-32总分差值组间差异显著(F=15.12,P〈0.001);研究组在IIP-32中冷漠和距离感、社会抑制、不自信和过度屈从方面都表现出显著改善。结论:综合团体游戏治疗可有效提高住院治疗的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自尊,减少人际交往问题,促进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经颅重复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前瞻性记忆的影响253-255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前瞻性记忆的影响。方法: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r TMS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每天1次、每周5次r TMS及伪r TMS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给予患者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BMT)、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AMPROMPT);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RBMT及CAMPROM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 TMS组RBMT评分、CAMPROMPT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RBMT评分及CAMPROM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 TMS治疗对AD患者前瞻性记忆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

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抑郁与焦虑情绪的影响256-258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14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前、干预3及6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入组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估,分析影响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因素。结果:干预前患者亲属SDS和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12.10,t=10.81;P均〈0.001);女性亲属SDS和SAS评分明显高于男性亲属(t=3.35,P=0.001;t=2.32,P=0.022);无固定职业的患者亲属SDS和SAS评分明显高于有固定职业的患者亲属(t=2.00,P=0.048;t=2.06,P=0.042);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亲属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P=0.046;F=3.24,P,0.043);但不同亲属关系的患者亲属间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后及6个月后,患者亲属的SDS和SAS评分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均〈0.05),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并与其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状况有关。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259-262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61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组)及59例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单相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测验(CPT)、连线测验(TMT)和Stroop色词测验(CW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WCST:双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完成分类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双相组和单相组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多于对照组,完成分类数少于对照组(P均〈0.01)。CPT:双相组3个部分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3个部分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正确反应数Ⅰ少于对照组,错误次数Ⅱ多于对照组(P均〈0.01)。TMT:双相组TMT-A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CWT:双相组色词测验A、B、C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色词测验A、C用时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双相抑郁及单相抑郁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更重。

双相障碍与抑郁症住院患者缓解期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263-265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双相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缓解期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65例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70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12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临床因素。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双相障碍组[(356.88±107.05)umol/L]及抑郁症组[(325.33±80.82)u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8.23±83.55)umol/L](P均〈0.05);且双相障碍组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双相障碍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4.5%)显著高于抑郁症组(20.0%)和健康对照组(14.1%)(P均〈0.05);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性别、用药种类、起病年龄及病程均不相关。结论:双相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缓解期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双相障碍疾病本身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因素。

综合康复治疗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1年随访研究266-269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120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及一般康复指导,疗程3个月。入组时和3个月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1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完成50例,对照组完成48例。入组时两组HAMD、IPROS、ADL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减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IPROS总分及各因子分、SDSS评分较入组时及对照组显著减低,ADL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服药依从性研究组完全依从32例(64.00%)、部分依从10例(20.00%)、不依从8例(16.00%),对照组分别为27.08%、35.42%、37.50%;研究组服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1,P〈0.05)。研究组复发率(16.00%)和再住院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9.58%,29.17%)(χ^2=6.82,P〈0.01;χ^2=5.76,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提高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维生素D对敬老院内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1年随访研究270-272

摘要: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制剂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236名在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18名。两组在补充钙片(1 000 mg/d)的基础上,研究组服用维生素D制剂1 200 IU/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疗程1年。研究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应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估两组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结果:基线时两组血清25(OH)D水平及CE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充钙剂和/或维生素D 1年后,两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基线时,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研究组CES-D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57,P〈0.001)。结论:常规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有效纠正老年群体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改善抑郁情绪。

男性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CT值的对照研究273-275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男性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患者组)进行头颅CT扫描,测量各脑叶的CT值,并与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8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右顶叶、左额叶及双侧颞叶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组左额叶CT值显著低于右额叶(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各脑叶CT值与年龄不相关;右顶叶、右枕叶和左颞叶的CT值与患者饮酒年限呈负相关(P均〈0.05),右顶叶、双侧颞叶CT值与患者饮酒量呈负相关(P均〈0.05),左额叶CT值与患者精神障碍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部存在广泛的结构改变,饮酒年限长及饮酒量大均加重脑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