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 32-1391/R 国内刊号
  • 1005-3220 国际刊号
  • 1.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精神医学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南京医科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精神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学术交流、综述、临床研究、学术天地、病例专栏、简讯、病例报告、精神医学漫谈、稿约、专栏等

临床精神医学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研究73-78

摘要: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受体(AVPR1A、AVPR1B)和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多态性在青少年男性暴力攻击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SNa 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138名暴力攻击行为男性少教人员(暴力组)、98名非暴力男性少教人员(非暴力组)以及153名正常成年男性(正常组)的AVPR1A(rs1042615)、AVPR1B(rs28632197)、OXTR(rs13316193、rs2254298、rs53576、rs2268498、rs237885)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3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多因子降维法(MDR)构建影响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模型。结果:暴力组AVPR1B基因rs28632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均〈0.017),OR值分别为2.24及2.63,95%CI分别为(1.45~3.47)和(1.78~3.88);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及正常组在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组含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A/AG)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0.017);其余位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PR1B(rs28632197)与OXTR(rs53576)在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中存在基因间交互作用。结论:AVPR1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AVPR1B与OXTR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

换用曲唑酮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所致性功能障碍的影响78-78

摘要:我们对用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病情好转后岀现性功能障碍(SD)的抑郁症患者换用曲唑酮进行8周开放性治疗,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具有固定配偶,且夫妻关系稳定;用1种SSRIs治疗好转后岀现SD。

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的研究79-82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属性特征。方法:对36例6~16岁高功能ASD患者以及39例年龄、性别以及智商相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TD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在纤维追踪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组被试脑网络的拓扑属性值,并进一步探讨高功能ASD儿童青少年脑网络拓扑属性特征值与年龄以及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TD组相比,高功能ASD儿童青少年脑结构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异常,表现为局部效率(Eloc)(P=0.02)和校正集群系数(γ)的显著降低(P=0.00)。结论:儿童青少年期高功能ASD全脑白质结构网络存在着小世界属性;与TD组相比,高功能ASD组全脑局部信息处理效率降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奥氮平治疗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观察82-82

摘要:我们应用奥氮平治疗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的精神行为症状,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治疗的门诊及住院ADC患者。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行为紊乱、睡眠障碍等精神行为症状,ADC临床分期[1]为0.5~2期之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在17~23分;年龄40~70岁,平均(48.27±2.05)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轻微精神病综合征患者症状学特征及共病精神障碍状况83-85

摘要:目的:探讨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PS)患者症状学特征及共病精神障碍状况。方法:使用精神病风险综合结构式访谈(SIPS)对101名精神科门诊求助者进行精神病风险症状评估,对其中符合APS诊断标准者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评估共病精神障碍情况。结果:检出28例(27.7%)求助者为APS患者,其中具有特异性风险症状"异常思维内容"或"猜疑被害观念"各21例(75%),非特异性风险症状"社交兴趣缺乏"12例(42.9%),一般症状"睡眠障碍"或"心境烦躁不安"各12例(42.9%);19例(67.9%)共病≥1种精神障碍,其中11例(39.3%)为抑郁障碍,10例(35.7%)为焦虑障碍。结论:APS患者常见的风险症状是思维障碍及社交兴趣缺乏;常共病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评估电休克治疗后谵妄的信度及效度86-88

摘要:目的:探讨中文版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评估电休克治疗(ECT)后谵妄状态(PECTD)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335例MECT呼吸恢复后的患者分别进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谵妄诊断、RAS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以DSM-IV-TR诊断为金标准,分析RASS评估PECTD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确定RASS诊断不同亚型PECTD的最佳划界值。结果:RASS评分者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3;RASS为+1分时诊断活动增多型PECTD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9%、91.8%,RASS为-1分时诊断活动减少型PECTD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2%、95.6%。RASS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891,P〈0.001)。结论:RASS评估PECTD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诊断活动增多型及活动减少型PECTD的最佳划界值为分别为+1及-1分。

阿立哌唑治疗奥氮平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89-91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干预奥氮平所致体质量增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服用单一奥氮平治疗所致体质量增加≥7%的入组对象72例随机分为A组(加服阿立哌唑10 mg组,36例)及B安慰剂组(36例),入组时、治疗4周及8周分别测定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前体质量、BMI、FG、TC、TG、LDL、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A组体质量、BMI、FG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HDL有明显增高(P〈0.05);B组体质量、BMI、FG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4周体质量、BMI的变化值、治疗第8周体质量、BMI、FG、HDL的变化值,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减轻奥氮平所致体质量增加和糖脂代谢紊乱。

江苏省第15次精神医学学术会议征文及报名通知91-91

摘要:我会拟定于2016年7月在徐州市召开江苏省第15次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会议除进行学术交流外,还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欢迎广大从事相关专业的医技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到会参加学习交流的代表,经考核合格后均可获得省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现将会议征文及报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1、心境障碍;2、精神分裂症相关问题;3、心理咨询与治疗;4、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相关研究;5、其他相关研究新进展。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局部一致性功能性磁共振研究92-94

摘要: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局部一致性(ReHo)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患者(急性期组)及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后症状缓解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组)各17例,分别进行fMRI扫描,利用Re Ho的方法分析数据,比较两组间ReHo变化。结果:与急性期组相比,缓解期组表现出右侧颞上回、舌回/梭状回、左侧和右侧额下回、左侧和右侧中央后回、小脑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缓解期组较急性期组相比,多个脑区有相应的局部一致性异常,这种脑功能特征的变化,可能与抗精神病药改善症状有关,且可能反映精神分裂症生物内表型的变化。

歧视与病耻感量表(DISC)中文版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95-97

摘要:目的:评估歧视与病耻感量表(DISC)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引进Thornicroft团队研发的DISC,按初译、回译等步骤形成DISC中文版,以242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受访对象,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DISC的Cronbach'α系数为0.70,分半信度为0.85,总分重测信度为0.83;DISC分量表1总分与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歧视经历因子分呈正相关(r=0.417,P〈0.01),分量表2总分与ISMI社会退缩因子分呈正相关(r=0.332,P〈0.01);分量表2总分与自尊量表(SES)总分呈正相关(r=0.250,P〈0.01),分量表3总分与SES总分呈负相关(r=-0.187,P〈0.01);分量表4总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客观支持分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均呈正相关(r=0.177,0.170,P均〈0.01)。结论:DISC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估精神障碍患者歧视与病耻感的临床工具。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开放、随机、对照研究98-101

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照组予以利培酮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6、24、32和4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受试者相关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完成48周临床治疗,有11例患者脱落。1PANSS量表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基线相比,两组患者从治疗4周至治疗48周的PAN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4周和治疗32周的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2PSP量表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从治疗4周至治疗48周的PSP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观察组从治疗4周至治疗48周的PS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MARS量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从治疗4周至48周的MAR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尤其是其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101-101

摘要:我们对度洛西汀(商品名:优必罗)与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百洛特)治疗女性抑郁症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度洛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女性抑郁发作患者;年龄18~65岁;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单相与双相抑郁症患者沉思反应及拖延行为的比较102-104

摘要:目的: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患者沉思反应及拖延行为的差异。方法:对32例单相抑郁(单相组)及31例双相抑郁(双相组)患者分别评定沉思量表(RRS)、一般拖延行为问卷(GP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对26名正常对照者(健康组)给予RRS和GPS评定,然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抑郁组的RRS总分(55.8±9.5)显著高于健康组[(45.8±8.1),P〈0.01)],抑郁组的GPS总分(57.2±8.9)也显著高于健康组[(49.3±8.4),P〈0.05];单相组和双相组的RRS总分及GPS总分与HAMD总分及阻滞、绝望感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8~0.491,P〈0.05或P〈0.01);单相组与双相组的RRS总分及各因子分和GP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比健康人更易陷入沉思,且也较易采取拖延方式;单相与双相抑郁症患者的沉思反应及拖延行为未见实质性差别,但在临床上需加以关注。

舍曲林单用与合并不同剂量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105-10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丁螺环酮对舍曲林抗抑郁的快速起效作用(ROAA)。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6周、不同剂量、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实验。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单一舍曲林)、舍曲林联合低剂量丁螺环酮(低剂量组)30例和舍曲林联合高剂量丁螺环酮(高剂量组)3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表(CGI)等进行临床评估。观察治疗1周丁螺环酮是否使舍曲林的抗抑郁作用快速起效,并进一步评估第2、4、6周的临床差异。结果:以基线、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为观察点,3组被试无论HAMD总分还是HAMA总分,组间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主效应均显著(P均〈0.01),组别×时间交互效应均显著(P均〈0.05)。治疗1周,对照组5例起效(16.7%),低剂量组8例起效(26.7%),高剂量组14例(46.7%)起效,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36),事后检验对照组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结论:高剂量丁螺环酮对舍曲林的抗抑郁作用有快速起效的作用,安全有效。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丙戊酸钠缓释片致发作性昏睡1例108-108

摘要:1病例患者男,53岁。因"兴奋话多与悲观自责交替出现15年;再起兴奋活动多1个月"于2015年7月16日入本院治疗。既往诊断为心境障碍,一直服用碳酸锂片治疗。否认严重躯体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入院时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发现;诊断躁狂发作。入院后,因患者对碳酸锂片强烈抵触,遂予喜复至片(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d,奎硫平片0.2 g/d;3 d后喜复至缓释片加量至1.0 g/d口服,

雾霾所致抑郁1例111-111

摘要:1病例患者,女性,42岁。因"夜眠差、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消极悲观1个月"于2015年8月16日首次到我院就诊。既往无服用抗精神病药史,患者的两系三代中无精神活动异常者。半年前由于患者居住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明显增加,污染指数3个月来一直处于空气质量指数(AQI):220~260,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2.5)200~250,空气指数处于重度污染程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决策功能的影响112-114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决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和27名健康男性对照,使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GT)评估决策行为。采用5(决策组块)×3(被试类别)混合设计,根据选择的先后顺序将全部100次选择划分为5个决策组块;被试类别包括长期吸毒组(吸毒时间≥5年)、短期吸毒组(吸毒时间〈5年)和对照组3类。结果:决策组块主效应不显著,F(4,280)=1.780,P=0.133;被试类别主效应显著,F(2,70)=4.190,P=0.019,;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8,280)=2.060,P=0.040。Post Hoc检验,长期吸毒组的总体IGT分数与对照组、短期吸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短期吸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被试类别的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决策进程对长期吸毒组的净分数无显著影响,F(4,92)=1.986,P=0.103,而决策进程对正常对照组、短期吸毒组的净分数存在显著影响,分别为F(4,104)=3.017,P=0.021;F(4,84)=2.961,P=0.047。结论: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导致患者决策能力受损,短期吸毒者的决策能力相对完好。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技能的影响115-117

摘要:目的:评估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技能改善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5例接受利培酮治疗10周;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CCB)、Stroop等测验评估认知功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UPSA)评估生活技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后MCCB中连线分数、符号编码、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迷宫、视觉记忆、情绪管理、MCCB总分、Stroop测验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PSA总分、财务技能、交流技能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 Regression回归分析显示MCCB疗效与基线PANSS总分存在关联(β=0.03,Wald=4.80,P=0.028,95%CI1.003~1.057)。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技能均有改善作用,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可能与临床症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