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学术交流、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题讨论、综述、述评、心理治疗等。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5-3220
  • 国内刊号:32-1391/R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224
  • 创刊时间:199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62
  • 综合影响因子:0.78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精神医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抑郁症患者个体化脑磁频谱活动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磁图频谱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群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磁图扫描,采用个体化频谱分析计算方法,比较两组间各脑区δ、θ、α1、α2、α3和β各频段在感兴趣皮质区相对能量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各脑区各频段能量值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枕叶θ频段,右颞叶α1、左枕叶、双侧颞区α2以及双侧枕颞区α3频段能量减弱(P均〈0.05);β频段在双侧中央区、顶叶,左侧额叶、枕叶能量显著增强(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左颞叶、右枕叶α3频谱能量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阻滞因子分呈负相关(左颞区:r=-0.554,P=0.017;右枕区:r=-0.488,P=0.040)。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头后部的快波能量增强,慢波活动减弱;快α频段能量异常或可作为患者阻滞症状评估指标之一。
145-148

辅助营养治疗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辅助营养治疗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 A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联合辅助营养治疗和仅常规抗抑郁治疗1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身高并完成进食障碍调查问卷( EDE-Q)的评定;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2,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值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9.71,P〉0.05)。研究组治疗后EDE-Q量表在暴食频次( F=217.5)、催吐频次( F =157.3)及限制进食因子( F =319.6)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辅助营养治疗在短期内对住院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疗效明显。
149-152

误诊为抑郁症的脑胶质瘤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女性,47岁,农民。因“易感疲劳、乏力、焦虑烦躁、心情差、睡眠差1个月余”入院。既往无精神病史。入院体检及常规生化检查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完整,接触好,语音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焦虑,动作缓慢,饮食及睡眠差,有轻生的念头,自知力存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20分;诊断为抑郁症。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氯硝西泮1 mg/d静滴,焦虑及睡眠有所改善,食量增加,能少量参加活动。但住院第8天,患者出现行为异常,在厕所便池里洗脚,表情茫然,找不到自己病房。检查时发现患者接触困难,意识模糊,呈持续性言语,理解力、判断力、远近记忆力明显比入院时差。体格检查: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联系家属补充病史:患者近2年常有发作性头痛,右侧肢体麻木,一直以“风湿病”治疗。行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提示:左侧额叶星状胶质细胞瘤,Ⅱ-Ⅲ级,体积为6.4 cm±5.1 cm ±3.7 cm。遂停服药物,转外院治疗,随访半个月后死亡。
152-152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未治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期( DUP)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诺丁汉起病症状量表( NOS)以及疾病家庭负担量表( FBS)对20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起病形式以及因疾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进行评估。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UP的中位数为6(2,12)个月,其中男性5(1,12)个月,女性7(2,12)个月,男女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分为短DUP组(DUP≤6个月)112例和长DUP组(DUP〉6个月)94例比较结果显示,不同DUP组的起病形式(χ2=61.99,P=0.000)、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t=4.09,P=0.000)、疾病对家庭娱乐活动的影响(t=-2.22,P=0.03)以及疾病对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影响(t=-2.53,P=0.01)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起病形式( OR =11.46,95%CI =5.70∽23.04)是DUP的危险因素;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OR=0.73,95%CI=0.60∽0.90)是DU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UP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起病形式及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是主要因素。
153-155

临床治愈的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结合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探讨临床治愈的抑郁患者局部脑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9例临床治愈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1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者脑区局部一致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背内侧前额叶(t=4.070,P〈0.01)、左梭状回(t=3.855,P〈0.01)局部一致性增高;左颞中回(t=-4.851,P〈0.01)、左顶下小叶(t=-4.459,P〈0.01)及右楔叶(t=-3.477,P〈0.01)局部一致性降低。结论:临床治愈的抑郁症患者存在部分脑区的功能异常。
156-158

日间康复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日间康复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2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参加日间康复站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 PSP)在康复前和康复后3、6个月,对两组疗效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康复6个月,康复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PS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SP总分在时间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F=18.965,F=4.265,F=30.189,F=21.988,F=18.620;P〈0.05或P〈0.01);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SP总分在交互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 F=16.398,F=17.237,F=3.734, F=19.937;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日间康复站的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
159-16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致患者言语表达障碍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男性,20岁。因“缓起反复思考及手淫、敏感多疑7年,加重半年”于2014年6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无癫痫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体格检查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佳,接触被动合作,言谈尚切题,情绪显焦虑,情感表达适切,存在强迫思维与强迫动作,可查及关系及被害妄想,抑制行为减退,自知力部分存在。血常规、心、脑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104分,智力正常,属中等水平;作业智商小于言语智商,分测验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短时记忆能力相对较好。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诊断:强迫症。入院后先后予舍曲林200 mg/d、氟伏沙明50∽200 mg/d等抗强迫治疗40 d左右,疗效不明显,患者反复思考及手淫症状未能控制。在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7月25日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 ),治疗前予阿托品0.5 mg于30 min肌内注射,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00 m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快速静脉推注氯化琥珀胆碱100 mg。应用美国SPECT公司醒脉通多功能电休克治疗监测仪,以20%的能量百分比行双颞侧电击治疗,刺激频率20 Hz,抽搐时间41∽169 s。第1次至第5次治疗后患者除诉近记忆丧失外无其他不适主诉,第6次治疗患者苏醒后,家属与之对话发现其讲话欠流利,言语间断,第7次及第8次治疗后患者渐表现为言语间断增多,发音重复且音节出现延长、停顿,言语表达困难,脑子里能想到讲话的词句,嘴上说不出来。此时MECT已达到1个疗程,患者强迫思想及行为明显改善,敏感多疑症状减轻,遂于当日停MECT,并继续接受抗强迫药物治疗。MECT结束当天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结果显示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正常,认知转移能力较好,有一定抽象概括能�
162-162

应激相关失眠症的易患性与心率变异度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应激性失眠易患个体交感神经系统( SNS)与肾上腺皮质系统( HPA)的觉醒水平状况,以及生理觉醒水平变化指标是否是个体易患失眠症的病前预警标识。方法:345名睡眠良好的健康志愿者根据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 FIRST)评分分为高分组(〉17分)172人和低分组(≤17分)173人;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收集并分析心率变异度( HRV)的低频( LF)、高频( HF)、以及LF/HF比值等频域指标;同时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 COR);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低分组比较,高分组年龄偏小( t=-3.59,P=0.000)、女性比率较高(χ2=11.62,P=0.000)。将两组对象匹配后(高分组74人,低分组76人)比较,高分组HRV的HF、LF偏低( t=13.26,t=68.86),LF/HF及血浆COR浓度偏高(t=-13.46,t=-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性别、LF/HF、COR浓度与FIRST评分呈正相关( t=3.523,t=4.826,t=2.534;P〈0.01或P〈0.05)。结论:应激性失眠易患者HPA和SNS的觉醒水平升高,LF/HF和血浆COR浓度可能是失眠易患性的预警指标。
163-165

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和首次发病未用药患者及正常人群大脑结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高危人群)和家族史阴性、首发未用药患者及正常人群之间大脑结构形态的差异。方法: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 VBM),对满足入组标准的高危组(患者的一级亲属且无精神症状)10例、首发组(首次发病未用药且家族史阴性)10例及正常人群(正常对照组)10名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扫描和 VBM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各脑区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危组左侧扣带回内部和扣带旁回的灰质体积出现显著性缺损( cluster=26 voxel;MNI:-7,-27,30);首发组左侧丘脑灰质体积较小( cluster=580 voxel;MNI:-10,-17,12)。与高危组相比,首发组左侧岛叶灰质体积较小( cluster=1197 voxel;MNI:-38,-16,-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与遗传和环境均有一定的联系。
166-168

系统脱敏疗法对不同场合高处恐惧症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脱敏疗法对不同场合高处恐惧症患者的疗效。方法:175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特定的(孤立)恐怖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登楼恐惧组95例、登山恐惧组30例及混合组50例,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3个月。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于治疗前后测评患者的状态焦虑( S-AI)及特质焦虑( T-AI)并且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系统脱敏治疗3个月后,登楼恐惧组、登山恐惧组及混合组T-AI评分(t=36.48,t=20.10,t=20.36)、S-AI评分(t=32.53,t=17.53,t=20.63)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均〈0.001)。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 T-AI 评分、S-AI 评分组间主效应(F=199.80,F=187.70)、时间主效应(F=617.40,F=537.70)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T-AI评分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 F =2.426,P 〈0.05);S-AI 评分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F =1.66, P〉0.05)。结论:系统脱敏疗法对不同场合高处恐惧症均有疗效。
169-172

低剂量阿立哌唑致迟发性运动障碍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女性,64岁,丧偶,小学文化。2013年6月无明显原因出现情绪低落,全身无力,不愿活动,对任何事不感兴趣,不愿干活,饮食减少,睡眠差,难以入睡,未予治疗。1个月后出现总听到脑内有唱歌的声音,夜不能眠,烦躁不安,家人带其来院门诊。诊断: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予曲唑酮合并阿立哌唑治疗,第1周予曲唑酮50 mg/d,阿立哌唑2.5 mg/d,同时予佐匹克隆7.5 mg/晚,罗拉西泮0.5 mg 3次/d;第2周予曲唑酮100 mg/d,阿立哌唑5 mg/d;第3周予曲唑酮150 mg/d,阿立哌唑不变;第4周复诊时抑郁情绪、幻听内容消失,生活自理,可帮家人干些家务,继续第4周维持治疗;第5周来院时患者出现口-舌-颊三联征症状,且有肢体不自主运动,考虑与阿立哌唑有关。阿立哌唑减量至2.5 mg/d,同时予异丙嗪75 mg/d;第6周来院时仍有上述症状,自感有所减轻,但嘴搅动的难受,予停服阿立哌唑;第7周来医院时只服曲唑酮150 mg/d,口-舌-颊三联征及肢体不自主运动均消失。
172-172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时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齐拉西酮120 mg/d(18例)和160 mg/d(37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于治疗1、2、6周测定齐拉西酮的血浆药物浓度;同时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疗效;对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6周,使用齐拉西酮120 mg/d治疗的18例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为(191.9±86.0)ng/ml,PANSS总分较基线降低(15.0±1.2)分,减分率38%;血药浓度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明显正相关( r=0.435,P〈0.05)。使用齐拉西酮160 mg/d治疗的37例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为(271.4±22.0)ng/ml,PANSS总分较基线降低(32.0±3.0)分,减分率43%;血药浓度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 r=0.383,P〈0.05)。未发现对代谢指标有不良影响。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且血药浓度(271.4±22.0)ng/ml时疗效最好。
173-175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度洛西汀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汀单用或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3例G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56例和对照组(单用度洛西汀治疗)57例,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 TESS)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76.7%,对照组显效率71.9%(F=1.441,P〉0.05)。两组HAMA评分时间主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F=163.12, P〈0.05),组间主效应(F=1.44)及交互效应(F=1.62)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I评分组间主效应(F =49.29,P 〈0.05)、时间主效应(F =1043.00,P 〈0.001)以及交互效应(F =49.29, 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E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0.05)。结论:度洛西汀单用或联合rTMS治疗GAD疗效相当,但后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小。
176-178

帕罗西汀引起频繁快速房颤及室性早搏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 d”于2014年6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10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42/70 mmHg。神志清醒,急性病容,精神欠佳,双下肺可闻及散在细湿罗音,心界左大,心率106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92 umol/L;肝功能无异常。胸片示:右下肺轻度渗出;心脏彩超示:全心大,室壁运动弥漫减低。初步诊断:肺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给予抗感染、硝酸异山梨酯、利尿剂。2d后患者体温正常,咳痰、喘憋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但夜间仍间断主诉胸闷憋气,情绪紧张,易哭易怒,频繁呼叫值班医生要求医生床边留陪,症状可有所好转,心电图监测及心肌酶均无异常。精神科会诊考虑:焦虑抑郁状态。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口服。4 d后胸闷喘憋症状有所好转,情绪明显稳定,但间断心慌,心电监测示:反复快速房颤发作,最快心率达185次/min,给予胺碘酮口服后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复律后频发室性早搏,且数小时再度快速房颤发作。考虑到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在加用帕罗西汀后,即停用帕罗西汀,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2d后转为窦性心律,近半年未再出现心律失常发作。
178-178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 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苯丙胺组)119例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109名进行测评,应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苯丙胺组SCL-90中躯体化程度( F=6.72)和敌对程度( F=16.3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苯丙胺组的恃强性(F=31.59)、兴奋性(F=23.27)、敢为性(F=11.30)、敏感性(F=16.76)、怀疑性(F=12.96)、幻想性(F=6.21)6种个性特质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相关。
179-181

吸烟与精神症状的变化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男性,74岁。因“反复饮酒50年,凭空闻声2年,复发1个月”于2014年9月10日入院。50年前患者开始饮酒,酒量逐渐增加,至今平均每天饮用60°白酒200 g左右,最多达350∽400 g/d,饮酒后进食减少。2年前患者出现凭空听到广播里说小区里的小孩死了,叫自己去社区、去派出所,为此感到紧张、担心,家人反复劝说无效,曾自行去派出所,随后派出所工作人员到患者家里劝说,患者仍坚信派出所有人找自己。曾经住院给予B族维生素、奥氮平、地西泮等治疗,患者上述症状好转出院,院外患者未再饮酒,生活自理,长期服用奥氮平、多奈哌齐。2014年7月28日,患者再次凭空听到社区广播以及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以安静的时候明显,凭空听到头顶有知了叫的声音,患者家属自行将奥氮平加量,但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吸烟50年,平均20支/d至今。入院查体:一般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自动入院,衣着整洁适时,表情自然,生活自理,接触稍被动,对医护人员及家属友好,注意力集中,显坐立不安,回答问题切题,声音平和,定向力好,意识清楚,自知力部分存在。引出幻听,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听到头顶部有知了叫的声音。头部MRI示:脑萎缩。胸腹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征象;双肺多发小结节及钙化灶,多系炎性病变。追问患者家属称,患者每次在吸烟后约10 min后,即凭空听到声音,如当天不吸烟,则听不到声音。住院期间患者反复多次在吸烟后出现听幻觉,在家属的监督下,患者未再吸烟,继续给予奥氮平20 mg/晚,患者听幻觉未再出现。
181-18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糖代谢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糖代谢的状况,以及AD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60例AD患者[AD组,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又分为轻度AD组(27分〉MMSE评分≥16分)34例和中重度AD组( MMSE评分〈16分)26例]及30名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进行糖耐量试验( OGTT)以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A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F=52.30)、OGTT的餐后2 h血糖(F=10.31)、糖耐量减退(IGT)的发生率(χ2=10.8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比较,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F=3.95)、OGTT的餐后2 h血糖(F=6.87)、IGT的发生率(χ2=4.54)均显著高于轻度AD组(P均〈0.05)。
182-184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女性,45岁。因“情绪不稳、失眠3个月,自伤、冲动行为3 d”于2014年8月16日入院。入院后因情绪不稳,冲动,吵闹,给予利培酮口服液2 ml/d。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全身散在粟粒大小暗红色斑疹,皮肤科会诊考虑药物疹,停用利培酮,给予咪唑斯汀口服,患者皮疹逐渐消退。因患者精神症状明显,予换用奥氮平及氯氮平控制精神症状,予碳酸锂稳定情绪。10余天后患者再次出现全身皮疹,浮肿,并伴发热,咽部不适,口唇,胸背部及四肢等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双侧颌下淋巴结可触及肿大;且皮疹逐渐加重融合成片,后出现大面积脱皮。查谷草转氨酶105 U/L,谷丙转氨酶352 U/L,谷氨酰氨转氨酶55 U/L。皮肤科会诊后诊断:药物性肝损害,剥脱性皮炎(考虑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DIHS)。立即停用所用的抗精神病药,给予抗过敏、降酶保肝等治疗:甲泼尼龙针80 mg/d静脉滴注;4 d后减至40 mg/d,免疫球蛋白2.5 g/d静脉滴注。3 d后皮疹逐渐消退,改为口服甲泼尼龙8 mg/d,每3∽5 d逐步减量至维持量2周后停药。复查肝酶逐渐正常,病情无反复。出院后随诊1年未再复发。
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