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11-5184/G 国内刊号
  • 1672-6804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文化评论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文化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科学文化评论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探索罗布泊历史的启示5-17

摘要: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罗布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学者非常关注的一个神秘湖泊.对它的探索历史表明,要揭示自然的奥秘不但要有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和能力,要有探索问题前的知识准备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还要充分的学术争鸣的智慧较量以及不断发展的技术设备.

独辟蹊径的文化三路向说梁漱溟论中西文化18-31

摘要:20世纪前半叶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梁漱溟的文化观可说是独树一帜,既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激进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同于守旧复古派的;他将唯识学、西方生命哲学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系统的文化观.他以意欲来解释生活,复以生活来定义文化,指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系统地论证了他的文化三路向说,反对普适性的文化价值理论,强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走着一条既不同于西方文化,也不同于印度文化的路数.由于中国文化的早熟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化发展路向,所以我们不能够产生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而科学与民主是任何民族都必须的,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回过头来走西方文化的路向.中国文化的优长之处在于有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更深入系统的了解,应该说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世界文化将来必定都要走上中国文化的路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

逃避和隐遁绝非美德32-37

摘要:  当丹麦处于战时最黑暗的日子里时,那些剥夺了她的自由的人还试图扼杀她的灵魂.黑云压顶之际,这个国家的人民和他们的国王在精神上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促使丹麦人民保持精神上的团结的核心力量是以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为领袖的丹麦学人.……

战后美国科学政策的形成38-72

摘要:战后美国科学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科学技术繁荣和强盛的基础.本文以已有的研究为基础,以科学与政府关系的演变为视角,探讨战后美国的科学政策是如何纳入政府政策之中的,并概括总结了美国科学政策制度构成的四个主要要素:法律和制度环境、国家目标、科学的自主性和权力以及伙伴关系.

由乐观到悲观到乌托邦"末日症候群"与其后的新科技发展观73-81

摘要: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相信历史可以美好的发展下去,因为科技进步的成果,加上欧洲工业化社会对海外殖民势力拓展快速,而新大陆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意涵资源的丰富与无限性.所有这些因素,促使18、19世纪欧美先进工业化国家,出现了极度乐观的意识型态与历史进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进入了丰裕社会的时代,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来临,方才宣告结束(1945-1973).几乎是在丰裕社会结束的后期时刻,西方工业化社会面对环境危机问题的出现,而引发对人类未来命运与生存的悲观疑虑,这就是所谓的"末日症候群"(Doomsday Syndrome),而具有改造社会理想特质的"适宜科技"观念,成为解决末日危机的方式之一.本文试从历史演进与变迁的角度,针对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环境危机的环伺之下,"末日症候群"论述的出现与要点,以及科技观念因应其影响而产生的新发展与特点等几个面向,进行初步探讨.

爱因斯坦、希尔伯特与广义相对论82-92

摘要:广义相对论作为上世纪最伟大的理论工作以其突破性的概念,精妙的逻辑,完美的数学表达为人们所称道.围绕其建立过程又有着许多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故事,这项工作的两位参与者--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都可称得上科学史上传奇式的伟大人物.本文在介绍广义相对论建立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两位伟人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并对近年来出现的关于该理论优先权的争议作了扼要介绍,试图使读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直观的总体把握.

硬币的两个侧面T.H.赫胥黎的文化教育观93-97

摘要:作为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赫胥黎提出了关于科学教育的真知灼见,他积极倡导把一种完整和全面的科学文化引入"完全人"的发展中,并为科学与艺术的沟通提供了文化人类学的依据.

关于默顿科学规范的几个理论问题98-109

摘要:从不同的侧面堵塞个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污染科学知识内容的渠道,保障科学的客观性,是默顿所提出的四条规范的精神实质.否认科学具有统一的社会规范、否认默顿科学规范为科学所特有,以及否认默顿科学规范的伦理性质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混淆"应然"和"实然"的界限,立足科学界行为规范的"实然"来批评默顿,是对默顿本意的一种误解.在大科学时代,默顿科学规范的基本精神没有过时,对默顿科学规范进行局部修正和扩展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内容补充、放宽理解、辐射其他等.

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读新系列《中国科学哲学论丛》110-121

摘要:  一引言   2006年年初,中山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由李醒民和张志林主编的新系列《中国科学哲学论丛》.旧的系列是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原先只见过其中的一种.为了写这篇评论,我上网查了一下,方才晓得在1998年至2000年间,它先后出了三辑八种.这回新的系列头一辑共五种,其中三种是关于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成书的过程也与自己有一点关系,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是:成素梅的《在宏观和微观之间--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以下简称《语境》),万小龙的《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以下简称《弗拉森》)和钱长炎的《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赫兹的物理学成就及哲学思想》(以下简称《赫兹》).按照丛书主编们写的"新序"里的划分,这三种应该都属于"科学哲学个论"的范围.其他一种是讲进化论和神创论的,另一种应该属于"科学哲学通论",这两方面我都不怎么在行,因此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掠影122-128

摘要:  一.简介   苏黎世位于阿尔卑斯山北,从18世纪开始,逐渐成为瑞士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