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 11-4688/T 国内刊号
  • 1671-1815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技术与工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文_建筑科学、论文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_交通运输、论文_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_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_电工技术、论文_航空、航天、论文_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_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论文_矿冶工程、论文_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_机械、仪表工业、论文_医药、卫生、论文_力学、论文_农业科学、论文_一般工业技术、论文_武器技术、论文_水利工程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由次模函数f_0所确定的拟阵3359-3361

摘要:研究由次模函数f0所确定的拟阵。首先给出由次模函数f所确定的拟阵,讨论了连通拟阵的特征。据此证明了子集XE(G)是C(f0)中成员的充分必要条件。证明了双圈拟阵与由其确定的横贯拟阵的关系。

Banach空间非线性积-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的解3362-3365

摘要:利用新的比较定理和混合单调的迭代方法,研究了Banach空间非线性积-微分方程组的初值问题的解的存在性以及给出了逼近解的迭代序列。得到的结果较以前的结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具有时滞的Lotka-Volterra模型的Hopf分支与数值模拟3366-3371

摘要:研究了一类具有离散和分布时滞的Lotka-Volterra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问题。由特征值理论且以时滞为参数,得到正平衡态局部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和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以及规范型理论,得到分支值附近分支周期解稳定性。用Matlab绘制出模型数值解的图像,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结合图形讨论了各参数变化对分支周期解的影响。

可变形电子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3372-3376

摘要:薄膜/柔性基底可变形电子结构目前应用广泛。从现有的研究出发,分析已有的屈曲理论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并作出初步的有限元分析。同时将实验结果、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值三者进行对比。在预应变小于5%的情况下,小应变理论适用,预应变大于5%时,适用大应变理论。同时对可控的屈曲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解析解和有限元分析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泡沫铝夹芯板抗侵彻性能的数值研究3377-3383

摘要:应用LS-DYNA3D有限元软件数值研究了固支泡沫铝夹芯方板的抗侵彻性能。分析了面板厚度、芯层厚度、芯层相对密度及不同子弹形状对夹芯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撞击速度下夹芯板各组成部分的能量耗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面板厚度、芯层厚度或芯层密度均能有效提高夹芯板的抗侵彻能力;泡沫铝夹芯板抵抗锥形弹侵彻的能力最弱;在研究范围内面板吸收了绝大多数冲击能。研究结果对泡沫金属夹芯结构的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STK的GLONASS系统与GPS系统DOP值的仿真分析3384-3387

摘要:通过STK软件中的卫星数据库模拟了GLONASS卫星星座,根据GPS卫星的设计参数设计卫星星座。对GPS、GLO-NASS、GPS/GLONASS组合的卫星可见数与GDOP值在昆明地区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相应结果。

徐中断裂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3388-3392

摘要: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发育,徐中断裂是其东西分带的主控断层,对沉积储层分布及天然气聚集有重要影响。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表征徐中断裂垂向及平面特征。不同时期徐中断层生长指数图和断裂落差图分析,得出徐中断裂为走滑断层。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强度、性质,结合古构造及分频技术刻画的扇体展布特征说明了徐中断裂控制了其两侧沉积的分布并解析了典型位置沉积演化过程。

降解柴油的耐盐酵母菌的鉴定及性质研究3398-3403

摘要:从胜利油田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柴油的酵母菌YH—4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菌对柴油的降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对柴油的最适降解条件为pH6、温度30℃、通气量(锥形瓶容积)500 mL、接种量(OD600)3 mL。克隆了该菌的18S rDNA序列并进行测序,以18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相关属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YH—41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奥默毕赤酵母(Pichia ohmen)的单倍体极接近。经优化菌体对柴油的降解率达到46.8%。经GC-MS分析可知,该菌种对柴油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基于FLAC3D数值模拟一次采动巷道地压显现及围岩破坏3407-3412

摘要:以申南凹矿1021—20采场为模型,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分析了一次采动影响下30 m矿柱和20 m矿柱回采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和塑性区分布,并对采动超前影响范围进行了模拟。通过现场监测、数值分析认为申南凹矿回采巷道的地压显现与围岩破坏与采场相似。

高速冲击下2519A-T87铝合金微观组织研究3413-3416

摘要:用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2519A-T87铝合金靶材弹坑周围的高速冲击特征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在OM下观察分析发现弹坑周围形成了变形带和绝热剪切带,裂纹在绝热剪切带内萌发和扩展。TEM下观察分析发现变形带内为微带组织,绝热剪切带内是动态再结晶组织。位错在微观组织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的硬度值远远低于基体。

热喷涂铝涂层在3.5%NaCl溶液中阻抗谱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3417-3421

摘要:利用浸泡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铝涂层在3.5%NaC l溶液中不同温度下涂层电阻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铝涂层氧化膜对腐蚀介质的隔离能力随溶液温度升高而减弱,涂层电阻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研究3422-3426

摘要:流动单元是储层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从薄窄砂体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影响渗流特征的地质因素,研究薄窄砂体储集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然后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进行流动单元研究。将研究区目的层段划分为26个垂向流动单元,在取芯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它静态资料将目的层段流动单元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类型,并建立各流动单元的分类标准,对非取芯井按测井解释的物性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分类,最后绘制出各沉积单元的平面流动单元分布图。

大港埕海二区沙三下亚段相控建模技术3427-3434

摘要: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大港油田埕海二区沙三下亚段砂岩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测井和岩心资料判断相标志和微相类型,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微相类型。其次,利用地震反演做出沉积微相分布图。最后在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反演成果,建立了沉积相约束下的砂体模型。根据不同微相的物性统计结果,在相控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有利相带,并对区域井进行了试油分析。试油结果显示,两口井日产油超过20 t,日产气超过3万方。试油结果验证了相控模型的准确性。

不同头部形状弹体侵彻土壤过程研究3435-3438

摘要:将弹体设为弹塑性,采用Johnson-Cook模型及Grunesien状态方程,靶体采用Soil_And_Foam模型,利用LS-DYNA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采用侵蚀接触算法,求解初速度为500 m/s的弹体侵彻靶板的动力响应时间历程。获取弹体侵彻靶板的深度、速度、加速度、能量变化曲线,对不同头部形状弹体垂直侵彻土体过程进行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Soil_And_Foam模型类似液体的性质,并且表明:三种不同头部形状的弹性弹体在500 m/s的初速度下侵彻泡沫土壤的深度差别不大。平头弹体的速度损失最快,剩余速度最小,动能的损失最多。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研究3439-3443

摘要: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了对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的参数辨识和转矩估计。通过MATLAB建模仿真。结果表明电动机动态模型的辨识易受干扰,对于噪声敏感度较大;但在噪声适度范围内,能够比较有效的搜索到真实值,且搜索范围广,精度较高;通过多次辨识,并进行加权融合避免了某个参数陷于局部极值,增强了辨识结果的稳定性,有效地实现了转矩估计。

闭锁式纵联距离保护在110kV~220kV送电线路中的设计3444-3448

摘要:在常用继电保护类型和方式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相间闭锁式距离纵联保护的设计方案,并经过整定计算和设备选择,进一步完善了继电保护方案。用于110 kV~220 kV变电所,不仅能满足双侧电源的供电模式,还消除了单纯使用距离保护所带来的15%~20%死区,同时可以降低系统的绝缘要求,方式灵活且可靠性高。

有源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非均匀性研究3449-3455

摘要:有源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其非均匀性问题影响着成像质量,非均匀性控制一直是器件研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分析CMOS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非均匀性的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3套不同层次的均匀性优化设计方案,分别从像素级、列级、芯片级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价非均匀性问题。研究结果对于设计高均匀性的图像传感器具有指导意义。

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客观评价3456-3461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可以对图像融合方法的效果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研究了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类。为了对融合效果给出简洁的评价,利用多种融合方法对多组SAR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以实验结果作为依据,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利用选取的指标对不同融合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了选取的客观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