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外源性染色剂对树脂水门汀颜色、透明度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外源性染色剂对6种树脂水门汀颜色、透明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每种树脂水门汀试样随机分为4组,分别染色于去离子水、可乐、咖啡和红酒。使用色度计和表面粗糙度仪分别测量各组试样染色前及染色48、96、144、192、240和288h后的色度值(CIE L*、a*、b*)和表面粗糙度值(Ra),据测得色度值计算色差值(ΔE)和透明度参数(TP),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染色时间、染色液和材料对色差值、透明度参数和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结果:随染色时间增加,所有材料出现色差值增加、透明度参数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没有显著性变化。在咖啡和红酒中染色288h后所有材料染色均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ΔE〉3.3),其中红酒染色最明显(ΔE为7.89~12.25)。RelyX U200具有较好的颜色稳定性和透明度稳定性。结论:外源性染色剂对树脂水门汀颜色和透明度的影响具有材料依赖性。288h后6种树脂水门汀均出现肉眼可察觉的变色(ΔE〉1)。
317-321

持续或间断应力加载下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或间断应力加载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44枚微种植体植入36只Beagle犬两侧上颌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间区域,持续组(n=12)连续加载应力,间断A组(n=12)和B组(n=12)分别以12和24h为周期间断加载应力。术后1、3、5、7周处死,作显微CT和力学拉拔测试。结果:3组显微CT指标均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而Fmax在第5周达峰值,第7周略有下降。在所有时间点,持续组的所有指标均低于两个间断组,且间断组A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间断组B。结论:间断相比持续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微种植体稳定性的获得,且12h的加载周期比24h更能促进骨-微种植体结合。
326-330

Ddit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不同时期的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Ddit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不同时期的表达分布及变化规律,初步揭示Ddit3在小鼠牙胚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不同胚胎时间点的ICR妊娠小鼠,制备牙胚发育标本,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Ddit3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分布。结果:Ddit3在牙胚发育的早期主要表达于胞浆中,从钟状期开始,Ddit3不仅在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同时也微弱地表达于细胞核中。分布如下: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的板状期,Ddit3几乎没有表达。在蕾状期,Ddit3主要表达于釉上皮的细胞质中,在牙外胚间充质细胞中几乎无表达。在帽状期,Ddit3的表达模式基本和蕾状期相同。在钟状期早期,Ddit3在成釉细胞、前成牙本质细胞和牙乳头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在部分细胞核中也检测到了Ddit3的表达。钟状期晚期,Ddit3在新形成的硬组织周围的高柱状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和牙乳头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在大多数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和牙乳头细胞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结论:Ddit3可能会调节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及其硬组织的生物矿化。
331-334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抑菌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Nano.Ag-TiO2)对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抑菌性的影响。方法:向玻璃离子水门汀中添加质量比为0%、1%、2%、3%、4%、5%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通过机械方法搅拌均匀后,调和并快速填入模具中。观察试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和抑菌长效性。结果:随着载银纳米二氧化钛质量分数的增加,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率提高了,其较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自然老化组的抑菌率没有明显变化。添加载银纳米二氧化钛为3%组的抑菌率达到90%以上。结论:添加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玻璃离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且抗菌效果持久稳定。
335-337

祝贺武汉大学六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摘要: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共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主持完成的2项成果分别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参与完成的3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我校合作的外籍教授Joannes.E.Frencken(约翰尼斯·弗兰肯)获国际科技合作奖。我校获奖成果中,舒红兵院士主持完成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342-342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密度下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36颗无龋第三磨牙去除冠方牙釉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1W,85J/cm2)和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4W,350J/cm2)。每组牙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使用全酸蚀(Single Bond 2)或自酸蚀粘接剂(G-Bond)进行粘接以及树脂修复。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形貌及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粘接界面树脂突形态及数量。结果:全酸蚀粘接中,低密度激光照射对粘接强度无影响,高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自酸蚀粘接中,低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激光照射对粘接强度无影响。低密度激光照射不增加粘接界面纳米渗漏,高密度激光照射后样本纳米渗漏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低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效果较好;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效果较好。
356-360

喀什市3~5岁维吾尔族儿童婴幼儿龋相关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应用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喀什市3~5岁维吾尔族儿童口腔龋病与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喀什市397名3~5岁维吾尔族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及采集牙菌斑,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等。对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情况,是否长期使用奶瓶、是否经常吃零食等20个婴幼儿龋病相关危险因素,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进行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目有7个,分别为:细菌因素、喂养/饮食习惯和家族史因子、宿主因素作用因子、口腔卫生习惯作用因子、社会经济背景作用因子、牙周状况作用因子、使用牙线、和性别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70.02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牙周状况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均与婴幼儿龋病密切相关。结论:喀什市儿童龋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宿主自身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外,白色念珠菌的检出也与龋病密切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精简数据,客观、合理、综合地评价婴幼儿龋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当地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65-369

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预后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例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病史、临床资料;大体检查、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免疫结构,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肿瘤分别位于耳周(4例)及腭部(2例);都表现为表浅单发性肿块,1例有创伤史。组织学表现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改变;病变内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所有病例血管内皮细胞Vimentin、CD31、CD34阳性,SMA显示血管周围完整的肌外周细胞层,S-100、PanCK染色血管内皮细胞阴性。手术治疗后1例复发,均无转移。结论: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病变,可能与局部创伤有关。手术局部完全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若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准确的术前和术中诊断对手术完整切除有重要的意义。
370-373

第三届泰山学者口腔国际论坛

摘要:烟台市口腔医院自2011年引进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范晓慧教授以来,在口腔数字化、牙周规范化诊疗、口腔疾病的跨学科诊疗等方面做了许多成绩。自2014年以来,借助泰山学者这个平台,我们开始举办泰山学者国际论坛,该论坛得到了来自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2016年8月将迎来我们论坛的第三期。
373-373

植酸作为螯合剂去除根管玷污层的效力及其对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min;B组:2 mL 5%NaClO溶液(pH12)处理5 min;C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min后,2mL 17%EDTA溶液(pH7.5)处理1 min;D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mL 1%IP6溶液(pH1.3)处理1min。SEM观察样本表面玷污层去除情况,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测量样本红外光谱,得到处理前后的M:M(matrix:mineral)和C:M(carbonate:mineral)。以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SEM显示处理后A组仍有大量玷污层剩余,B组玷污层去除效果不明显,C组玷污层基本完全去除,D组玷污去除效果更加明显。ATR-IR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M:M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P=0.744),B、C、D组均显著下降(P〈0.01);处理后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而该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C:M处理后均略低于处理前(P〈0.01)。结论:植酸能够有效地去除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并且其与EDTA对牙本质本身化学组成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374-378

《2015口腔医学新进展》出版消息

摘要:由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樊明文教授主编,国内外多所院校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参与编写的《2015口腔医学新进展》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参加编写的专家包括北京大学林久祥、葛立宏、李铁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王林教授、四川大学吴亚菲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陈江教授、第四军医大学金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侯本祥教授、南京大学骆小平教授、中山大学韦曦教授、武汉大学陈智、程勇、贾荣等教授,以及美国NIH郑志民教授、荷兰格罗林根大学BusscherH、任艺谨教授,荷兰奈梅亨大学FrenckenJE教授等。
378-378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Dickkopf-l水平

摘要:目的:检测Dkk1(Dickkopf-l)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KK1在C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P患者30例为试验组,另外选择牙周健康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Dkk1的质量浓度。结果:CP组GCF中Dkk1质量浓度(8.86±4.0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5±2.05)μg/L(P〈0.05)。轻(5.17±1.49)μg/L、中(8.32±1.25)μg/L、重(13.07±1.80)μg/L度CP组的DKK1浓度呈递增趋势(P〈0.05),轻度CP组与对照组之间DKK1浓度无明显差异。CP组GCF中Dkk1浓度与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呈正相关(r=0.769、0.802,P〈0.05)。(2)CP组、牙龈炎组及对照组牙龈组织Dkk1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3.40±2.83)×10-2、(7.95±4.52)×10-2、(5.31±1.40)×10-2,CP组显著高于牙龈炎组、对照组(P〈0.05);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k1参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379-382

种植牙术后全身与局部用药对PCT、CRP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牙术后全身与局部抗感染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120例行口腔种植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组与局部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全身组给予奥硝唑治疗,局部组在制备好的种植窝洞内及切口部位给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抽取静脉血检测PCT、CRP水平,并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及疗效差异。结果:局部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全身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疼痛发生率41.7%比例明显低于全身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行局部抗感染治疗疗效及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全身治疗患者。
388-390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关于学术不端检测的说明

摘要:为净化学术环境,杜绝学术不端、抄袭等不良风气,《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自2012年起启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杜绝了一批问题论文。但这一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告知各位作者及读者,以便在其日后的科研写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394-394

隐形矫治器对患者龈沟液中AST和ALP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35岁正畸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收集患者龈沟液,检测AST、ALP水平。结果:矫治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牙周指数、AS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期内,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牙周健康。
399-40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牙本质成像及其厚度定量测量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牙本质的成像及量化测定能力。方法:磨除20颗下颌中切牙舌侧釉质,显微CT扫描并构建牙齿三维数字模型,标记每颗牙齿舌侧面牙本质最薄处为a点并测量该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扫描相同位点处,获取牙本质OCT影像,并测量对应牙本质厚度。测量结果采用Student’s t检验及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同一位点牙本质厚度OCT测量值显著大于显微CT测量值(P=0.004),但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联(R2=0.9877,P〈0.05)。结论:OCT可以用来对髓腔表面牙本质厚度进行无创定量测定。
402-404

第14次全国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题研讨会征稿通知

摘要: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第14次全国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题研讨会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6年8月25-2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请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届时将举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病例展示和讨论。
404-404

不同制作和粘接方法对铸造金属桩核固位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铸造金属桩核制作方法、粘接方法和粘接剂种类对其固位的影响。方法:选择80颗完整的新鲜无龋坏下颌单根管双尖牙,在釉牙骨质界上2mm处去除临床牙冠,行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和铸造桩核制作及粘接。根据制作方法将80个样本分为两大组(直接法和间接法),每组40个。每组又根据粘接方法(使用螺旋输送器和未使用)和粘接剂(玻璃离子水门汀和磷酸锌水门汀)不同下分4小组,每组10个样本。将样本置于23℃室温生理盐水中存放24h后放置于万能力学测试机上,以0.5mm/min的速度进行拉力试验直到失败,从而得出固位力大小。结果:本实验中影响固位力的最明显因素为粘接方法,使用了螺旋输送器组的固位力明显高于未使用螺旋输送器组(P〈0.05);不同制作方法对固位力无明显影响(P〉0.05),使用磷酸锌粘接剂组固位力高于使用玻璃离子粘接剂组。然而制作方法,粘接方法和粘接剂种类间是有密切的交互作用的(P〈0.05)。结论:制作方法并不影响铸造桩核的固位力,磷酸锌粘接剂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方法对固位力有显著的影响,建议在粘接过程中使用螺旋输送器。
4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