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6 11:19:05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1)

怒族为中国稀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少数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俗,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在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病情况上可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为了解怒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为民族地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对怒族35~45岁中年人群的龋病情况进行抽样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检查对象为35~45岁怒族常住人口,随机抽样选取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和福贡县的怒族居民;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样,共200名平均年龄39岁,其中男101名,女99名。

[2]

1.2检查方法

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检查,检查器械包括平面镜、CPI探针,包括冠根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显的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因CPI探针证实各个面的龋坏]。

1.3问卷调查

当场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有些什么有口腔保健知识,是否看牙医,口腔卫生行为情况,当场收回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患龋率采用秩和检验,龋均进行X2检验,P=0.000<0.05。

2、结果

龋病患龋率67.5%。见表1、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情况及构成比见表2。

表1 怒族35~45岁中年人的患龋情况

民族

受检人数(名)

患龋人数(名)

患龋率/%(%)

龋均(牙)

怒族

200

135

67.5%

23.6±1.78

表2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情况及构成比

问题

(是)

(否)

是否坚持早晚刷牙

110(55%)

90(45%)

是否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40(20%)

160(80%)

烂牙后要去看牙科医生

70(35%)

130(65%)

3、讨论

龋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乃至全身健康的疾病,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之一。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别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4]之一。通过检查怒族35~45岁人的患龋率,显示患龋率高为67.5%。患龋率明显高于全国[5]及其他省市[6-8]的调查报告。可能与少数民族不刷牙或刷牙方式不当以及口腔保健知识不足有关。

良好的口腔卫生对预防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是机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9-10]。与龋病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问卷显示45%人缺乏口腔保健知识,35%的人牙痛会找牙医治,65%人从来没有看过牙医,牙痛时选择自己忍耐疼痛或者吃药,这表明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医疗资料的利用情况有关。

怒族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人口大约3万人,饮食主要是玉米、大米、豆类为主。酒、猪、牛、羊肉为副食,此次检查结果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以及保健意识因素外,基因遗传因素[9-10]。本地区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出现一定程度滞后,大多数中年人未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未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给细菌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龋病的发生。可能在疾病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分子水平提示对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应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周建业,胡晓潘,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5):481-492。

[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6):576-579。

[3] 胡德渝,中国人口结构与口腔疾病的改变趋势[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18(2):126-128。

[4] 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13-516。

[5]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104。

[6] 张辉,侯玮,朝永成,等.北京市中年组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6):333-336。

[7]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入。“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它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它将影响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扩大包括多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能够提供的保健设施、个体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区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涵了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众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识的确知信深度,强调自觉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为和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公众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它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寻求能够达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人们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使人们自觉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确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让人们理解并认可接受各种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一种教育步骤。

2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为:80岁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根据国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要达到60%,城市要达到80%。然而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较之其它人群尤为令人忧虑。无牙颌、牙根面龋、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组织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问题。而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结果显示:乳牙龋均和患龋率为4.48%和76.55%;人群中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很少,牙石检出率高达52%一9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高。该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63.6%,根龋龋均为2.74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低;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8.1%和1.9%。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城市低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区最低。 各地近几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均显示出相似的结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状况与当地的宣传教育、预防保健措施、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8-11]。总体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组织变化的特征;与老化有关的主要组织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牙周与黏膜组织。由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碍与残疾率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增高,所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人数与缺失牙数均增高和增多。而当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功能也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调查报告指出,牙周疾病虽患病最多,但是重视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现在虽已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危害性,但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与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却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病[12]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已被医学界所证实,揭示了很多作用机制[13]-[16],但公众对此却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现状

调查研究[17-18]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卫生行为错误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传统知识层面上,内容不全面,对龋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碍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时,口腔疾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给全身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没有正确认识。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不但影响其口腔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慢性病的治疗,影响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对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无法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讲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

4加大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健康的发展趋势

研究证实了[19-23]:广泛而深入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人群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增进中老年人群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改变观念 调整服务目标 在注重口腔常见病治疗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口腔预防的作用。治疗的得益人群相对我国的13亿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费工利微;但得益于预防的人群却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认知行为的改变可以对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而言,却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教育应通过社区的口腔医务人员实施深入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阶层;而社区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大卫生”的新观念。从“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为“群体为中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多来源于媒体的广告宣传,从健康教育讲座中获得知识的极少。由于媒体宣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模糊。维护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统科学地向老年人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尤其应做好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关知识,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症状,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卫生行为。在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在进步,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1)改进方式强化社区行动,进入社区,建立口腔健康小组;

2)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小型专题讨论会;利用教育媒介如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进行讲授;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

3)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

4)联合团队的伙伴之力,建立档案、加强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阶段性评估工作效果与成效,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与进度。

5 总结

社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中老年人是社区保健的重点人群,从中老年人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区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杨汴生,何健,钟娅,张丁.65岁~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4] 余哲,韩宁,范勇斌,邵东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5] 松,吴敏节,姜婷,吕亚林,方超,张伟.北京市城区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状况的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392-395.

[6] 范卫华,欧,章锦才,等.2005年广东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无牙颌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郑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口腔医学,2007,27:162-163.

[8] 刘忠民,高文荣,单楚.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灿,卢友光,冯岩,苏柏华,林挺,赵爱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04,38(1)83-85.

[10] 廖旭辉,林焕彩,卢展民,等.广东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陈宁, 王一均, 陆平成.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576-579.

[13] 刘萍.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90,20(8):35.

[14] 张代杰,赵先芝,杨学馨.糖尿病与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得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0):571-574.

[15] 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3,30(2):135-137.

[17]刘艺敏,朱炎,严浩军,刘洋,张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张惠琴, 郑磊.社区口腔门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3)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电视/广播(27.9%),报刊/杂志/科普读物(15.0%),家人/朋友(19.4%),医院宣传栏(21.3%),口腔医护人员(6.1%),社会健康教育活动(2.6%),学校(5.7%),其他途径(2.0%)。

末次就医原因

见表3。

口腔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27-02

为了解海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规律,评估口腔卫生的需求,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海南省卫生厅组织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等有关人员参加了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健康调查,现将海南省12岁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抽取海南省12岁城乡常住人口777人,且均为在校学生,调查时已连续在当地居住不少于6个月,其中男生406名,女生371名。抽样分2个阶段,第1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由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技术指导组负责抽取全省的区(县)级单位以及街道(乡镇)级单位。海南省城市地区抽取海口市、五指山市、三亚市,每个市随机抽取1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农村地区抽取琼海市、陵水县东方市,每个市随机抽取3个乡镇。第2阶段由海南省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以简单随机的方法从每一个乡镇(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在居委会附近选1所小学,随机抽取22人。

1.2 方法 负责检查诊断的检查员共3名,均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经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小组培训合格,并通过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在0.85以上。按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验标准,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CPI)探针,检查依次从上颌牙16开始检查至26,再从下颌牙36开始检查到46。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恒牙龋患情况 表1显示,有49.9%的12岁儿童患有龋病,而充填率仅有3.6%。男、女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恒牙龋龋均 由表2可见,海南省城乡12岁人群恒牙龋均为1.1,男、女之间和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3 牙周健康状况 海南省城乡12岁男女学生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情况见表3。城乡之间和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龋均为1.1,高于全国第3次调查的0.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标准[1](恒牙龋均在0~1.1属于“很低”等级),海南省12岁龋病状况属于“很低”的等级水平。

海南省12岁人群患龋率为49.9%,明显高于同时进行的全国第3次调查的结果(28.9%)[2],说明海南省12岁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海南省地理因素、生活水平、卫生习惯以及口腔卫生保健宣教相对比较滞后有关[3-6],同时也表明,在海南省12岁人群是预防恒牙龋病的重要人群。张辉[4]等报道的北京市城乡6个年龄组恒牙龋病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患龋率均高于城市。本次调查中发现,海南省12岁人群患龋率城市略高于农村,龋均则农村略高于城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海南省农村的龋病发病率已和城市接近,甚至超过城市。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群生活水平及习惯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精制食物和糖的摄入量,而缺乏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因此农村人群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患龋率女生高于男生,这是由于女性在生理上发育早于男性,致使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龋病侵蚀均早于男性有关[5],与张辉[4]等报道的北京市城乡6个年龄组恒牙龋病调查结果一致,这要求对女性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要提早开展。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海南省12岁人群龋齿充填率仅为3.6%,不仅低于其他发达城市[2-3,5,7],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而12岁学生的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3.6%,明显高于广东省12岁学生的牙龈出血检出率(33.8%),牙石检出率低于广东省12岁学生(50.2%)[8]。除与标准掌握存在差异外,也许还有其他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建议加强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及时治疗的意义等知识,推广使用各类合格的口腔卫生用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以促进学生定期口腔检查和及时治疗的行为,这需要学校与卫生主管部门、口腔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致谢:感谢徐普、郑学彬、王雅雯等同志为本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做出的帮助!)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28.

[2] 黄少宏,欧尧,范卫华,等.2005 年广东省12岁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3]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30.

[4] 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北京口腔医学,2001,9(1):18-19.

[5] 梁勤,石四箴.12岁儿童恒牙龋病状况分析.上海医学,2001,24(增刊):42-44.

[6] 李刚,林居红,丁小蓉.家庭收入对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7):555-557.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43-02

为了解喀什市青少年口腔健康及龋齿的发病特点和规律,笔者于2011年12月6-21日对喀什市两所小学,一所中学的维、汉族学生口腔龋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普查喀什市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维、汉学生,年龄7~15岁。受检人数共6083人。其中男3015人,女3068人。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学生健康调查表,每人一卡,采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直视检查法。受检人员采用自然直坐位,有两名口腔医生进行检查,分别填入表格内,加以记录。

1.3 诊断标准

龌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龌齿调查方法的诊断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龋病的发病情况

患龋者1936人,共有龋齿6376个,总患龋率为31.82%。男性患龋者1007人,共有龋齿3358个,患龋者龋均3.33个,患龋率为33.39%。女性患龋者929人,共有龋齿3018个,患龋率30.28%。龋均为3.25个,见表1。

3 讨论

根据调查,国内多数文献报道女性高于男性,本组未能证实。

喀什患龋率和龋均高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喀什地区干燥,气候炎热,主食为面食、大米、牛羊肉为主,并有“瓜果之乡”之称。盛产甜瓜、葡萄、桃子。全年食用时间长,机会多。因此摄取糖和碳水化合物多,与龋病发病率高有一定关系[1]。

本组资料中,各年龄中低年龄段发病率普遍高,7~8年龄段患龋者龋均为2.22个,低于全国总患龋者龋均

喀什为少数民族地区。本组维吾尔族、汉族患龋率各为37.88%及28.90%,据报道患龋率是藏族为31.43%,蒙族19.4%,是否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龋病的好发部位:本组共患龋6376个,乳牙中以下颌Ⅴ及Ⅳ患龋为最高,下颌高于上颌;最低为Ⅰ和Ⅱ,上颌略高于下颌。恒牙中以下颌6为最高,下颌高于上颌。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龋蛀程度以及龋齿与年龄、族别的关系均符合其他各地的报告。

调查中见小儿口腔卫生欠佳,使食物残渣滞留,与患龋率高有一定关系[3]。说明儿童和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缺乏,需要医务工作者加强口腔保健,并进行有组织防龋的群防群治工作,提高家长和患儿的防龋治疗意识。

我国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状况差,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咀嚼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加强口腔保健应以预防为主,做好卫生宣教,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使用牙刷/牙签及牙线,定期口腔检查和治疗,发现问题,及时治疗[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爱牙护牙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口腔保健知识得到了较好的普及。但龋病仍是影响青少年儿童的主要疾病,仍需采取措施提高恒牙早期龋病的充填。

参考文献

[1]张易欣.儿童青少年龋齿的常见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6(23):860-861.

[2]孙建英.准格尔旗部分中小学生龋齿调查报告[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8(5):98.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6)

口腔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发育畸形,其发病率高,不仅对儿童及青少年的颌面部发育、功能影响较大,而且影响美观而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极为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对本社区内的5886名学生进行了检查和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以天河区林和街社区的6所小学和1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检查,对其咬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共检查了5886名学生,年龄在6-18岁之间,检查时按牙列中是否包含乳牙的情况分为混合牙列和恒牙列。

1.2 检查方法

由口腔医生用口镜进行检查。先让儿童作吞咽动作,使其达到正中咬合,然后进行检查,记录错牙合的发生情况。

1.3 分类方法

1.3.1 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Angle氏的分类方法,对牙列分为安氏一类、安氏二类、安氏三类。正常标准,采用个别正常牙合标准。

1.4 资料处理

1.4.1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通过资料统计分析,7所学校学生的口腔错牙合畸形率达29.1%。在所检查的学生中,恒牙列的错牙合畸形明显高于混合牙列,分别为33.3%,27.4%,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2.2 女性错牙合畸形高于男性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30.7%、27.8%,经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

转贴于

3 讨论

3.1 林和街位居于广州市中心,生活水平和人口结构素质较高,学校较为集中,故本次调查的学校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本次调查7所学校学生的口腔错牙合畸形率达29.1%。

3.2 本研究发现恒牙列期错牙合的患病率高于混合牙期。一般认为混合牙列早期的局部障碍是错牙合畸形常见的局部原因,它包括乳牙的早失、乳牙滞留、恒牙早失、恒牙早萌、以及恒牙萌出顺序紊乱等[1]。恒切牙萌出时,较原有的乳牙大,出现替牙期暂时性的拥挤;第一恒磨牙的萌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牙弓长度减小可能使牙量骨量不调,造成错牙合的出现。乳牙列期原有的错牙合畸形在生长发育期延续并加重。严重错牙合的牙列在行使咀嚼功能时也会遇到许多干扰,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颞下颌关节的发育、面型的发育都有严重的影响。

3.3 在本报告中,安氏三类畸形发生率虽然远低于安氏一类和二类,但是安氏三类畸形所出现的症状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外容外貌,其对患者心理影响也远大于其它两类畸形。本报告中的恒牙列畸形率高于混合牙列,证实乳牙龋病的发生及过早脱失,是影响牙列稳定的重要因素。

4 控制措施

4.1 增强早期口腔卫生宣传教育,积极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普及错牙合畸形防治知识,把错牙合诊断和早期预防、阻断性矫治等广泛开展起来 [2]。

4.2 针对全体学生加强口腔健康教育: 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天天刷牙辅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②积极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的“爱牙日”活动,宣传口腔卫生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为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③利用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学生对口腔卫生知识的认识,树立自觉爱护自己的牙齿的意识;④定期对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检查,对于已发现的龋齿,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⑤及时充填和治疗龋病,做好六龄牙的保护,大力推广应用窝沟封闭和防龋凝胶保护儿童的牙齿。

4.3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让家长首先掌握口腔健康知识,经常督促子女保持口腔卫生,及早发现子女的牙齿健康状况,及时预防和治疗龋齿。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7)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09-01

Investigation and anlysis of periodontal disease for 200 disabled soldiers

GUO Jie-yu,LI Wen-li.

(Hebei Province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05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spitalized disabled soldier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explore the causes. Methods: Doctors-in-charge i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examine 200 disabled soldier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enquire and record patients’ oral hygiene behaviors and bad habits. Results: The oral hygiene habit of disabled soldiers is worse. The prevalence rate of periodontitis is 59.5%,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gingivitis is 25.5%. Conclusion: The periodontal disease of hospitalized disabled soldiers is seriou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oral rights for disabled soldiers, and increase the initiative of protecting right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periodontal health level of disabled soldiers goes up radically.

【Key words】Disabled; Soldier; Periodontal disease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包括两大类,即牙龈病和牙周炎。[1]目前,关于牙周病的调查报告,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对伤残荣誉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牙周病发病情况鲜有报道。为了解伤残荣誉军人牙周病现状,进而为探索可行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0名伤残荣誉军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长期住于河北省民政总医院,自愿接受口腔检查,年龄65~75岁,伤残等级1~4级,累计住院时间10年以上的荣誉军人200名,均为男性。其中已排除病情不稳定、有明显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各种原因不能配合口腔检查的患者。

1.2 方法 由口腔科主治医师2名,采用二对一的方法对200名伤残荣誉军人进行牙周病诊查,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方法(65-74)》的诊断标准、检查方法、计分标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和不良嗜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吸烟与牙周病的关系 见表1

2.2 口腔卫生行为 200名调查对象中,不刷牙52例(26%),每天刷一次牙130例(65%),每天刷牙两次18例(9%);不刷牙或影响刷牙次数的原因:认为牙齿健康不用刷牙40例(20%),忘了刷牙12例(6%),没养成习惯60例(30%),因身体原因不方便刷牙82例(41%),其他原因6例(3%);刷牙方法:横刷80例(40%),竖刷75例(37.5%),随意刷45例(22.5%)。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伤残荣誉军人的牙周炎患病率为59.5%,牙龈炎的患病率为25.5%,而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65~74组老年人牙周炎患病率为22.4%[2],本组调查对象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x2=112,P

由此可见,对伤残荣誉军人加强宣传口腔保健常识、讲解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危害,吸烟对牙周及全身健康的危害,教会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佛刷法,避免横刷法,科学的刷牙方法不仅能有效的去除牙菌斑,还能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周健康的作用。通过上述方法增强伤残荣誉军人口腔维护意识,提高口腔维护的主动性,方可从根本上提高伤残荣誉军人的牙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焕新 .牙周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

[3] 孟焕新 .牙周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78.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5.011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中国稀有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甘肃省境内, 少数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俗、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在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病情况上可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为了解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为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口腔保健规划和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及省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和指导下,本研究分别对3个民族的35~44岁中年人群的龋病和牙周病情况及相关的口腔卫生行为等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35~44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常住人口,调查之月在当地居住达到6个月以上,实足年龄计算以调查日期为准。按照民族、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分别选取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的保安族和东乡县的东乡族居民、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的裕固族居民为研究对象,每个民族地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为调查点,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样,共对445名35~44岁3个民族居民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平均年龄(39.4±5.7)岁。东乡族145名,其中男64名,女81名;保安族151名,其中男66名,女85名;裕固族149名,其中男58名,女91名。

1.2 检查方法及标准

龋病和牙周病的检查与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2]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CPI探针。检查标准如下。1)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显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用CPI探针证实视诊所判断的咬合面、颊舌面、邻面的龋坏;2)根龋: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针探诊有软或皮革样感的病损;3)牙周情况:检查受检者全口牙齿的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深度,大量牙结石覆盖根面、残根和有不良修复体而无法检查者及缺失牙除外。

1.3 问卷调查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发放问卷、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被调查人自行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5~44岁人群口腔卫生行为和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收回有效问卷共431份,东乡族140份,其中男63份,女77份;保安族142份,其中男63份,女79份;裕固族149份,其中男58份,女91份;问卷有效率为97%。

1.4 质量控制

4名检查者均为口腔专业本科学历,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统一的培训,培训Kappa值为0.79~0.83,中期督导Kappa值为0.87~0.91,可靠度优。调查现场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椅、照明灯及检查器械,配备4名记录员。问卷调查前4名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技术一致性达到90%以上。

1.5 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处理

双录入法录入数据以控制数据录入质量,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龋病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患龋情况见表1。1)35~44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龋龋均分别为1.40±1.43、3.98±3.11、1.73±2.76,患龋率分别为48.28%、79.47%、67.11%。统计分析表明,3个民族冠龋患龋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

32.083,P=0.000),两两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东乡族与保安族之间,χ2=31.313,P=0.000;东乡族与裕固族之间,χ2=10.693,P=0.001;保安族与裕固族之间,χ2=5.855,P=0.016)。2)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根龋龋均分别为0.93±1.84、2.70±3.79、0.91±1.44,患龋率分别为38.62%、69.54%、42.95%。统计分析表明,根龋患龋率在东乡族、保安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8.499,P=0.000),保安族与裕固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1.545,P=

0.000),东乡族与裕固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571,P=0.450)。

2.2 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情况见表2。1)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龈出血牙数及牙龈出血率分别为16.32±11.85、86.90%,15.86±10.98、90.07%,5.71±7.06、65.77%;统计学分析表明,东乡族与保安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731,P=0.390),东乡族与裕固族(χ2=18.078,P=0.000)、保安族与裕固族(χ2=25.795,P=0.000)间有统计学差异。2)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石牙数及检出率分别为27.21±5.57、99.31%,24.07±6.99、100.00%,22.65±7.81、99.33%,牙石检出率均接近100%;统计学分析表明3个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032,P=0.597)。

2.3 牙周袋检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牙周袋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周袋牙数及检出率分别为10.10±10.97、68.97%,8.65±10.04、67.55%,2.25±4.27、43.62%。统计学分析表明,东乡族与保安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068,P=0.794),东乡族与裕固族(χ2=19.164,P=

0.000)、保安族与裕固族(χ2=17.396,P=0.000)间有统计学差异。

2.4 口腔卫生行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口腔卫生行为情况见表4。由表4可见:35~44岁人群中,只有69.84%的人每天刷牙,17.17%每天至少刷两次牙,9.05%很少或从不刷牙,刷牙行为中东乡族最差,裕固族最好,但裕固族和保安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裕固族和保安族均好于东乡族(P

2.5 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岁人群口腔保健知识情况见表5。

由表5可见:46.87%的人认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95.59%的人知道口腔健康重要,3个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82.60%的人知道定期口腔检查是必要的,裕固族的知晓率高于东乡族与保安族(P0.05);56.15%的人认为“牙齿天生,和自己保护无关”是不正确的,裕固族和保安族的认知率相近,均高于东乡族(P

3 讨论

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3]。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发病率特别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4-5]。35~44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是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结果可以作为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基线资料,用于监测牙周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可能的卫生行为因素,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地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规划提供指导。

本研究显示,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龋患龋率分别为48.28%、79.47%、67.11%,冠龋龋均分别为1.40±1.43、3.98±3.11、1.73±2.76,根龋患龋率分别为38.62%、69.54%、42.95%,根龋龋均分别为0.93±1.84、2.70±3.79、0.91±1.44,保安族、裕固族冠龋患龋情况高于2008年全国水平[2],根龋龋均及患龋率3个民族均明显高于全国[2]及其他省市[6-8]的调查报告,提示这3个民族35~44岁人群龋病患病率高,根龋的发病率尤为严重。根龋的高发病率可能与少数民族喜食肉食、刷牙方式不当以及保健知识不足而导致的牙龈退缩、牙根外露、牙间隙增宽、食物易嵌塞等有关。

从牙周健康状况来看,2008年全国35~44岁人群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检出率分别为77.3%、97.3%、40.6%。本研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86.90%、90.07%、65.77%,牙龈炎的发病率裕固族最低,东乡族和保安族明显高于全国;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9.31%、100.00%、99.33%,均高于全国,这反映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年人的口腔卫生状况差;牙周袋检出率分别为68.97%、67.55%、43.62%,东乡族与保安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牙周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东乡族与保安族较差,裕固族相对较好,但总体发病情况并不容乐观。

良好的口腔卫生对预防龋病及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是机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本次口腔卫生行为调查显示,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很少或从不刷牙的比例分别为23.57%、3.52%、0.67%,刷牙行为东乡族最差,裕固族最好,这提示3个民族的刷牙行为与牙周健康状况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与龋病的发病情况却不然,可能的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与微生物、基因遗传、免疫调节以及口腔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考虑影响因素时还应进行综合评价,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口腔卫生可能对牙周疾病的防治意义更大。

本次调查显示,3个民族35~44岁人群对5个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中,有3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在80%以上,2个知识点的知晓率为50%左右,其中46.87%的中年人认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全国的64%,有38.75%的中年人认为“牙齿是天生的,与自己保护无关”是正确的,说明3个民族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差,有必要加强成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由本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只有20.19%的人牙痛时会找医生治,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挺或者吃药,有42.23%的人从来没有看过牙病,提示3个民族的中年人利用医疗资源情况较差,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增加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是改善目前就医率低、患病率高的重要途径。民族间数据分析显示,裕固族明显好于东乡族及保安族,东乡族与保安族情况相似,这表明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关。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各民族人口大约1万人,东乡族与保安族地域毗邻,饮食主要是以小麦、豆类、土豆为主,牛羊肉为副食,裕固族以牧业为主,喜食酥油奶茶以及牛羊肉,民族之间有差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东乡族患龋率最低,裕固族牙周健康状况较好。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以及保健意识等因素以外,基因遗传因素可能在疾病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10]。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分子水平来揭示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 4th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1-21.

[2] 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4-104.

Qi Xiaoqiu. Report of spot check of the third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oral health status[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84-104.

[3] 程睿波, 张颖, 陶薇, 等. 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5

(6):576-579.

Cheng Ruibo, Zhang Ying, Tao Wei, et al. Study on tooth loss and prosthetic condition of middle-aged and elders in Liaoning province[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7, 25(6): 576-579.

[4] 胡德渝. 中国人口结构与口腔疾病的改变趋势[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8(2):126-128.

Hu Deyu. The changing trends of demography and oral diseases for Chinese dentistry[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0, 18(2):126-128.

[5] 胡德渝. 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9):513-516.

Hu Deyu. Oral disease, health status and trends in China

[J]. Chin J Pract Stomatol, 2009, 2(9):513-516.

[6] 张辉, 侯玮, 韩永成, 等. 北京市中年组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 北京口腔医学, 2009, 17(6):333-336.

Zhang Hui, Hou Wei, Han Yongcheng, et al. A survey of permanent teeth caries in adults in Beijing[J]. Beijing J Stomatol, 2009, 17(6):333-336.

[7] 欧尧, 黄少宏, 范卫华, 等. 2005 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 广东牙病防治, 2007, 15(5):220-

223.

Ou Yao, Huang Shaohong, Fan Weihua, et al. Root caries in anGuangdong cohort: a sampled investigation[J]. J Dent Prevent Treat, 2007, 15(5): 220-223.

[8] 张颖, 程睿波, 刘璐, 等. 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 2007, 16(4):351-354.

Zhang Ying, Cheng Ruibo, Liu Lu,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caries in Liaoning province[J]. Shanghai J Stomatol, 2007, 16(4):351-354.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9)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60-02

为了解大连开发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情况,以进一步指导口腔卫生教育工作,我科于2009年10~12月期间到大连开发区6个幼儿园随机抽查3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及口腔卫生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12月期间到大连开发区6个幼儿园随机抽查360名3-5岁学龄前儿童其中,男160名,女200名。

1.2 方法

本调查大连市开发区医院口腔科医师实施,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标准,在自然光下采用口镜、5号探针进行口腔检查,辅以问诊。参加调查的医生在调查之前先进行培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可靠度优。

1.3 检查内容

1.3.1 患龋情况 指标为龋均、患龋率。

1.3.2 口腔卫生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询问受检儿童及其家长并填调查表,包括刷牙习惯及方式、饮食习惯、牙齿治疗就诊记录

2 结果

2.1 患龋情况 360名学龄前儿童,患龋病者226名,总患龋率为 62.77% ,龋均3.14 (见表1)。

表1 龋病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2.2 龋齿患儿及家长的问卷结果

360名患龋病儿童中90名儿童无刷牙习惯,所占比例为25% ;在饮食习惯方面,360名儿童中有120名儿童每天有饮酸性饮料或含糖饮料,所占比例为33.33 %。

3 讨论

龋病是人类广泛流行的一种慢性疾病,不分民族、地区、年龄、性别均可发病,龋病不仅使牙体硬组织崩解,破坏牙体的完整性,如再向纵深发展,尚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颌面部一系列病变,对人体健康危害甚大。对于3~6岁儿童而言,口腔卫生保健无法得到保障,难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饮食习惯方面,酸性饮料及含糖饮料的致龋作用在孙雷华和饶美如的《饮料、牙酸蚀与龋病》中做过研究,其对牙齿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在我们开展的爱牙运动和口腔卫生宣传及龋病防治工作中,要加强对此宣传与指导。

从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龋病也是本地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1]。在儿童不同性别之间的龋病发作无明显差异性。本组调查中平均患龋率为62.77%;龋均为3.14 。与资料的调查结果:患龋率为71.29%,龋均为3.88相比[3],患龋率、龋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了口腔卫生宣教,提高了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有关。

我们在幼儿中用临床检查区分出龋病的高危组和低危组,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个儿童建立口腔保健卡,制定口腔卫生保健的指导计划,采取相应的防龋措施;对需要治疗的儿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确定定期检查的间隔时间和要求,得到了良好反应。

从口腔卫生状况与患龋率的关系来看,口腔卫生良好者患龋率明显低于口腔卫生一般(p

针对学龄前儿童患龋较早、患龋较高的状况,应强调尽早采取防治措施,因为3岁年龄组患龋率和龋均已经较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家长应重视儿童乳牙龋病。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后应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乳牙龋病的危害,从思想上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龋病高危人群的控制。(2)应在幼儿园开展龋病筛检,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积极的防治措施,控制这些高危人群,则能较大程度减少龋病的发生,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龋均。(3)氟化物的应用,氟化物与龋病的关系现已明确,可在幼儿园定期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涂氟等局部或全身应用氟化物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儿童乳牙龋应该成为今后口腔预防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儿童以及家长关于乳牙龋知、信、行的教育,加强健康教育项目的监测与评估;提供更多更好的能为广大家长和儿童普遍接受的保健项目,尤其是在卫生服务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做到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控制儿童龋病的流行,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3-168.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篇(10)

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做好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笔者从2008年9月~12月对中南民族大学1062名大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1]确定的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共抽查中南民族大学的1062名大学生,其中,男生424人(37.85%),女生638人(60.08%);年龄19~24岁,平均21.42岁。其中城市生源学生430人(40.49%),农村生源学生632人(59.51%)。

1.2 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进行[2],对1062名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检查项目包括龋病、牙结石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龋病包括患龋率、龋均、龋失补牙数和龋齿充填率;牙结石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采用口镜直视下观察方法检查。

检查者为笔者本人,标准统一,可靠度高,检查器械采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定位镊。

1.3 统计学分析

各项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患龋情况

1062名大学生患龋情况见表1。患龋率为37.85%,龋失补牙数为1248颗牙(龋牙数628颗,失牙62颗,补牙数558颗),龋均为1.18,龋齿充填率为44.71%。男生和女生在患龋率、龋齿充填率和龋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牙结石检查情况

1062名大学生牙结石检查情况见表2。牙结石检出率为80.04%,统计分析表明牙结石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男生较女生严重(P

2.3 第三磨牙萌出情况

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见表3。第三磨牙萌出率为63.28%,第三磨牙萌出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农村生源略高于城市生源,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1062名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情况比较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的患龋率为37.85%,龋均为1.18,龋齿充填率为44.71%,此结果说明龋病是影响大学生口腔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同时较低的龋齿充填率说明大学生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观念。女生患龋情况较男生严重,这可能与女生喜欢吃零食、饮料等致龋性食物有关。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目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患龋情况较城市大学生严重,同时由于缺乏保健意识和防治措施相对落后,因此龋齿充填率也明显低于城市大学生。

大学生的牙结石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大学生牙周状况不佳,特别是农村生源大学生,男性大学生更为严重,女生由于比较注重口腔卫生和容貌,因此牙周健康状况好于男生。与龋病相比,大学生对于牙周疾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更加不够,较高的牙结石检出率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定期洁治的习惯[3]。

第三磨牙萌出时间大约在20岁左右[4]。本组平均年龄为21.42岁, 萌出率为63.28%。下颌第三磨牙常因下颌骨的升支内侧位置与第二磨牙远中间隙不足出现阻生,许多学生常因第三磨牙阻生引起智齿冠周炎甚至间隙感染,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治。

笔者建议在高校进行爱牙宣传活动和开设口腔卫生保健选修课,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如宣传普及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定期洁治的习惯,减少牙菌斑的附着机会,降低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发病率,预防智齿冠周炎及其并发症,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21.

上一篇: 护士实习期自我总结 下一篇: 农村扶贫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