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0 04:04:27

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篇(1)

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2、主要课程:《临床药理学》、《耳鼻喉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病原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分子生物学》。

(来源:文章屋网 )

口腔医学专业篇(2)

[中图分类号] R782.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69-01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加强,人们日益意识到未来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修复技术,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美学和人体审美知识。在口腔工艺技术教育中,要求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融入口腔医学美学知识,能使将来的口腔修复工以全新的审美观、价值观,推动口腔工艺技术实践、教学、科研向更高、更快的水平发展,使口腔工艺技术教育在新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1 实施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培养口腔修复工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时展的要求。高索质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独到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索质和外在美及内在美的索质体现。同时,作为口腔高级修复工还要有审美能力、透视能力、索描能力、雕刻能力和美学修养、艺术修养等。实际上,在学生德智体美培养目标中,医学美学是医学教育中一种最为基础性的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最高形态的素质[1]。它对其它方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和助推作用,可成为提高和扩展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美学教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由匠人型向文化型的转变。

1.2 是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深入,21 世纪的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一转变,激发人们全方位地认识人类的生老病死和健美问题,要求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必须努力去适应人对美的追求。新医学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新医学及分支学科的诞生。口腔医学美学就是其中之一,它填补了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长期被忽视的空白。口腔医学美学在实现口腔工艺技术最高目标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3 是深刻体现口腔医学美学价值的必然要求

口腔医学美学是以美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医学方法,维护和增进口腔颌面健美的一门学科。它常以正颌、矫正和整复口腔颌面部外形与功能作为诊治手段,提高整体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2]。因此,在口腔工艺技术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精细的操作技术成为了决定成败的关键行为。由于口腔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地位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特点,口腔工艺技术与医学人体美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在基础理论、科学实验,还是口腔修复体制作中,都蕴合着十分丰厚而深广的美学思想及基本原理;而患者(求美者)对口腔颌面部的美学体验也更加深刻,因此口腔工艺技术学科的美学价值体现远非其它医学技术学科能比拟。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育中,有必要反复强调治疗目的是要恢复患者口颌面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树立良好的口腔审美习惯和审美观念,形成创新汰旧的开拓性意识,从而使口腔修复工在口腔修复治疗中自觉地考量到患者的美容效果,明确地提出取得美容效果为重要目标,使口腔工艺技术在医学美学原理的观照下,达到审美经验的累积和审美能力的升华。

2 实施《口腔医学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在提升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医学人文课程人才共用、资源共享的优势,精心整合、设计《口腔医学美学》教学内容。《口腔医学美学》课程设计为34学时:理论课程30学时:第一部分为美学基础和医学美学基础,由《美术学》和《医学美学》的教师承担;第二部分为口腔医学美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美学课程,由口腔各亚专业教师讲授。实训课程4学时:第一个实训内容色彩构成实验,由口腔比色技师指导;第二个实训内容视觉原理实验,由眼视光学专业的教师指导。

2.2 切实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培养与建设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合格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对于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应加强专业教师医学美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等综合素质的培训;提升教师学历学位;鼓励参加全国性口腔美容医学年会,鼓励专业教师加强与义齿加工中心的经验交流,尽快造就适应口腔医学美学教育需要的“医文兼容”、“医美互通”的“双师型”的教师。

2.3 逐步改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可根据高职高专学校的定位、特色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定位、特色及培养目标,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在初期,可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的口腔医学美学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材编写研究、参与教材编写,着重突出口腔工艺技术的特点,建设独具特色的教材。

2.4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应认真对待口腔医学美学课程设置,积极探讨口腔医学美学教学改革思路,尤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深入义齿加工中心、医院口腔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培养体系,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3]、案例教学[4]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口腔医学美学的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真正享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口腔修复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审美技能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艺术型、文化型的口腔高级修复工。

参考文献

[1] 彭庆星.医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4.

口腔医学专业篇(3)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最后,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我国颌面外科教材问题实际涉及到口腔医学教育体制问题,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分属两个不同专业,欧美的牙医学仅学习牙槽外科知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并非牙医,欧美的牙医学相对研究更深,但范围狭窄。而我国的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毕业生工作性质和欧美牙医接近,根据就业进行统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公立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私营口腔医院和诊所、自主创业开办诊所,这些医疗场所均无进行大中型手术的条件,因此专科层次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处理所有门诊手术的医师,门诊手术实际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临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6学时,提升至整个学时的25%,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同时增加,同时将于之相关的章节,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学时。其次教研室自行编制了专门针对牙槽外科的补充教材,细化充实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创拔牙知识,弥补了教材本章节粗糙和内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将其他章节内容大删特删,其他章节疾病主要就放在诊断和预防上,比如说肿瘤,专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断良恶性肿瘤,给出患者适当的建议即可,当今社会肿瘤高发,因此专科的毕业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三级预防上也需要尽力,所以如何预防也需详细讲解,为国家的卫生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其次针对实训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紧这个机遇,申请到国家的支持,将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引进足够数量的实验员,同时对实验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会做,每一个新设备都要会用,另外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验手册,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实训项目,并且与我市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典型的病例,及时与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去观摩,由医院带教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学校进行讨论式教学,由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巩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我院的仿真头颅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进行了增加,首先从数量上满了学生,使实验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能使用仿真头颅设备,还配备了数码互动设备,方便同学学习交流,并且针对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适合专科实验的仿真头颅设备,比如针对颌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备了阻滞麻醉仿真头颅模型和专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实训更接近临床,同学掌握的更好,实习医院带教医生普遍反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更熟练

(三)针对学生就业率和资格证通过率低问题

首先通过加强宣传与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民营诊所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针对专科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与毕业学生面对面谈话调研,发现普遍反映口腔颌面外科类考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实际工作环境难以接触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围之外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其他章节知识点理解不够,遗忘太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出发,对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节进行分析,除了讲解诊断和与方法外,对易考考点进行强化,同时建立了题库,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近几届学生的回访发现,采用了这些改革方法,本校毕业生资格证通过率比改革前显著提高。

口腔医学专业篇(4)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开设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农村卫生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高水平医生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紧缺。高等专科层次的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面向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主要渠道。鉴于此,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定位于面向农村基层各级医疗机构,主要培养熟练掌握岗位工作任务、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口腔助理医师。为了使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与适合岗位工作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进一步调研等,总结出符合高职高专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1]。

一、根据行业市场调研设置专业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组织相关人员通过走访、座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对近70余家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摸清基层用人单位最需要什么类型的专业人才,以及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通过与应往届毕业生沟通、座谈,掌握他们通过工作实践的检验,查找在校所学知识、技能是否能符合岗位工作需求,哪些授课内容方面需要改进、加强,甚至哪些课程需要改动。通过调研,从而更好地找准专业的定位,推导从事基层口腔医疗主要从事哪些工作,需具备哪些工作能力,应学习哪些领域,从而更好地构建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保证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岗位需求的最终目标。经调研分析,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口腔医师行动领域主要包含有:口腔检查,窝沟封闭,牙髓治疗,洁牙和牙齿抛光,牙齿龋洞预备及填充,局部麻醉,牙拔出,简单外伤处理,各种修复体的设计及牙体预备,简单修复体制作等;毕业生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主要包含:专业相关医学基本理论,各种口腔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口腔急症病人的初步处理,口腔修复和制作简单修复体,正确使用口腔各类材料,口腔卫生宣讲、预防保健和人际沟通等[2]。

二、分析调研报告构建课程模块

在通过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调研、分析、推导的基础上,依据专科三年制教学前两年在校内接受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最后一年临床见习的总体安排上,将在校学生理论和实践课教学进行模块化划分,模块划分应尽可能体现专业课程框架的特点。共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技能拓展课程模块[3]。

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职业能力的分析和课程的模块化构建,确定各模块应开设哪些课程。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开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保健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技能课程扩展模块开设:口腔医学美学、口腔设备保养与维修、岗前实习教育与综合实训、医学人文概要等。在确定好各模块所开设的课程后,仍依据毕业生应具有职业岗位能力制定出适宜的每门课的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标准应充分保证满足专业人才符合岗位的需求[4]。

四、制定“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标准

根据口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符合(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符合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技能教育”“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理念。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服务,以“必需、够用”为度,建立适用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面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服务的课程标准体系,对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改革,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执业技能养成,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的对接。总之,为保证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与适合岗位工作的需求,培养能扎根基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就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和重构,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诺,胡书海,董明.口腔医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46-47.

[2]谢丽娜.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42-143.

口腔医学专业篇(5)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为了缓和医患供求比例失调的现状,鼓励私人开办口腔诊所应是大势所趋。现有的私人诊所鱼龙混杂,虽说其中也有部分退休的老口腔医师,但更多的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江湖游医,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广大群众就诊,也不利于在中国推广普及口腔保健。因此,国家将会出台相应政策,整顿私人诊所,加强引导,使其步入正轨,以确保广大群众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口腔保健。

有了国家相应政策的保障,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接受了严格培训的口腔医生才更容易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较丰厚的回报。

目前说来,口腔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不是对工作单位及条件要求过高,就业一般不成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往大城市、大医院挤,便会相对过剩,造成就业难的情况。

口腔医学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口腔医学专业篇(6)

我叫XX,是一名20XX年X月毕业于XX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我的自荐信。给我一个怀着真诚的心和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推荐自己的机会。

我是一名光荣的部队退伍老兵,三年的军营生活,炼就了我坚定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部队里我曾经过半年多的卫生员培训,并成为卫生队的一名卫生员,自那时起,我便开始热爱上了医学工作。退伍后我报考了XX医科大学成人口腔医学专业,并有幸成为了一名口腔专业的学生。

在我求学的几年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使我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我在较好的掌握一门专业课程外,同时还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促使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校期间,我思想稳定,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以身作则,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做好带头作用,团结同学,积极带动并推荐思想道德品质优秀的同学向党组织靠拢,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并大力协助班委工作,努力为班级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

现在我已具有了近两年的临床经验,并且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功读口腔本科,以便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使我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中养成的积极乐观,进取的品质和满腔的热情,认真,踏实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有信心胜任本职工作,我相信勤奋可以创造奇迹,自己勇于接受挑战,我渴望能有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热切的企盼您的回音!

此致

口腔医学专业篇(7)

二、教学体系改革———课程体系

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兼顾操作能力培养和学科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将部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作为校级平台选修课程;缩减部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学时;新增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进行精简整合,减少专业必修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医学基础课程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时间。

三、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计划

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成为口腔医学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参与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基础上,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之间的综合训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进口腔医疗单位或义齿加工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双方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力求专业与单位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单位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为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习过程中,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计划中增加实习前强化训练,并在实习前、中、后进行技能考核,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新修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及实验实践指导(尤其在实验大纲中删减重复性实验内容,设置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四、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口腔基础专业课程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例如石膏牙的雕刻训练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牙齿的基本形态和相关的雕刻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系列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口腔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前,就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压缩口腔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学时,精简课程内容,例如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比变为1∶2。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病史采集,基本检查操作,临床病例分析,仿真人头模操作训练等。参加强化训练的学生都要进行技能考核,使其对口腔专业实践有一个感性认识,缩短实习的适应期。推行不同对象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将专业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部分(必须掌握内容)和提高部分(科研延伸内容)。

五、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启发互动式、自主学习式,采用分组讨论、病例分析并课堂小讲座等方法,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多层次教学及分段教学。学习国外教学先进经验,开设小班教学(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陈述表达自己的理解”。在专业课程(例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教学过程中,将操作分解步骤连贯起来,从准备实验开始至实验的每个环节都通过学生亲自反复练习,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网络课堂讲解、网络答疑、网络作业等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学生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上可以将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专业教师进行咨询。

六、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口腔医学专业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45-0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人们对口腔医学专业愈加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也正面临着改革,因此,本文对教学改革展开了讨论与分析。

一、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安排有缺陷

在校期间,学生应完成公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以及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阶梯关系,但是由于学院之间没有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因此,没有明确的课程衔接,使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制度建立不完善

1.缺乏监管、奖惩制度。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仅仅局限于对课程进行安排,举行每年一次的座谈会以及完成教务处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备课和课堂讲评效果并无管理、测评制度,而且缺乏奖惩制度,仅仅根据教师所讲课时的数量发放补贴。[1]

2.考试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仅仅由授课教师出题测评,由教研室确定评分标准,没有标准化题库。传统的考试制度主观性较大,无法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情况,考试成绩不具备参考价值,无法明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改革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思路

(一)改革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安排

对专业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公共和基础医学课程,第三学年学习临床医学,第四学年学习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由于第三学年学业任务较轻,因此可以在第三学年添加实习任务,这一改革明确了每一学年的学习重点,使学科之间的衔接更加清晰,同时便于加强教学管理。

(二)建立监管、奖惩制度

由教研组、医学专家以及校方领导组成考察小组抽查课堂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打分,根据学生与考察组的调研情况对教师进行综合测评,并将综合测评成绩列入奖惩范围,以此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果。[2]

(三)完善考试制度

将教学环节与考试环节相分离,由教研组按照教学大纲和医学类专业考试编写题库,统一制定试卷题型与评分标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备课,考前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并由教研组统一评卷。完善的考试制度下,其成绩能够较为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改革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一)设置基础课程体系

在不改变总课时数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正常人体结构与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增设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设置基础教学内容

在正常人体结构课程中,应设置解剖部分,并对人体的基本组织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面部结构的了解。生理学科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各细胞、系统的功能。可将生理学科与正常人体结构课程中的理论部分相结合,避免重复。病理学主要是对细胞损伤、肿瘤、炎症等病理变化进行讲解,同时讲解发热、休克等病理形成原因。

(三)改革医学基础课程

由于实践是医学的根本,因此,必须加强医学学科的实践教育,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通过对医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实现了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四)优化教学方法

1.优化多媒体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是课件质量却有所欠缺,教学用课件多为网络下载,教师仅是稍加修改,甚至毫无改动就将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下载课件没有专业特色,且文字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听讲,甚至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尽量原创课件,减少文字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案例并解答相关问题,教师在一旁协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3.与专业医师考试接轨。医学类专业学生需要面临专业医师考试,教师可以针对考纲整理相关知识点与习题,并为备考学生进行考前培训,另外,在平常讲课时,也应对考点进行重点讲解。

四、小结

口腔医学专业篇(9)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及就业发展方向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相关专业,如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美学、口腔材料学等课程。理论课占总学时的1/3,实训课占2/3,主要强调“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义齿加工厂、医院义齿加工制作室等,制作各种义齿、修复体,主要工作对象为“模型”。

(二)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及就业发展方向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也学习口腔相关专业,但侧重点不同,如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病理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美学、口腔药物学、口腔预防医学等课程。理论课占总学时的2/3,实训课占1/3,主要强调“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层医院、口腔诊所、口腔专科护士、口腔医师助手、口腔导诊、口腔材料销售等,主要工作对象为“病人”。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矛盾

(一)专业认识

填报志愿时,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甚了解,以为是学习口腔临床,将来在医院做口腔医生。进校后得知未来工作岗位是义齿加工企业,心理落差较大,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够,一些学生进校不久就申请转专业。为稳定学生情绪,学校在对学生专业认知教育失败的基础上同意了部分学生的转专业申请。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于2011年获批开办,但很快出现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集体要求转入口腔医学专业的现象。对专业认知不足也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矛盾的重要原因。

(二)就业思想

一般而言,社会对技术类岗位存在偏见。在古代“,技”被认为是下等人从事的行业,这一点从口腔技术专业受到冷落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受到热捧的现象即可看出。到义齿加工企业被认为是到企业“打工”,是弱势群体。因此大多数本应走义齿加工方向的学生,却执意选择口腔临床方向。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之路也不易,最大的障碍是他们不能参加卫生资格考试,无口腔执业(助理)资格证。从卫生法规来说,这属于“无证行医”,一切医疗行为需在口腔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操作,也不能独立创业,必须与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合作,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独立性及经济收入。因而部分口腔医学技术学生选择重新参加高考,报考口腔医学专业回校重读3年,仅仅只为取得参加卫生资格考试的资格,为自己的行医之路走向正轨而不懈努力。往届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经过种种努力,仍未取得合法行医资格,虽然他们经过多年的口腔医疗临床经验,自身诊疗能力逐渐提高,但没有行业的合法认证,其中有60%仍在举步艰难地“无证行医”,25%改行,5%待业,当然也不乏10%的成功者。据可靠资料显示,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约90%需要在大城市工作。但这些毕业生存在不愿远离家乡就业的思想。我校生源主要是贵州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百节之乡”的美名,几乎每个月都有2到3个民俗节日,这些成为牵动学生思乡情绪的因素。而口腔义齿加工企业大多在沿海一带发达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环境差等因素也使学生不愿远离家乡,宁愿低薪甚至改行就近择业。

三、就业矛盾的结果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无证行医”,集体要求转口腔医学专业的压力之下,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于2012年停止招生,全面开办口腔医学专业。由于招生数量以及群众对两个专业认识的偏差,民众普遍认为口腔医生是光鲜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口腔修复工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导致大部分学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这样在未来势必会导致口腔医生过剩,而修复工短缺的局面出现。

四、解决方案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同属口腔行业,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业。只有两个专业协调发展,才会使口腔行业发展壮大。为了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口腔修复医师与口腔技师比例应达到1:2才能保证修复体质量。而从我校情况来看比例不到9:1。义齿加工企业缺乏人才,为满足企业的运转,从社会中招聘低学历非专业人士通过简单培训或“师传身教”的方式上岗,这大大降低了口腔修复质量,形成行业的恶性循环。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应规范义齿加工行业准入标准,减少非专业人士进入口腔技师行业。这样也可降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感:非专业人士“报到入行”,而自己大学3年才能入行;非专业人士入行早,年纪比自己小,经验比自己足,工资甚至也比自己高。同时,制定行业评价标准,同工同酬,增加行业价值感与荣誉感。

(二)社会行业岗位认知宣传与教育

我国民众对技术类岗位存在偏见,而在西方国家,技术类岗位是受到重视与尊重的,这从技术类人员的薪资就可以看出。社会要加强对技术类岗位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大众对“技术”的认同感,只有认同,才会有尊重。同时,企业也要改善技术类人员的就业环境,关心他们的生理、身心健康。

(三)学校专业建设与教育

学校应明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方向,人才发展方向;合理设置适应当今义齿加工行业的课程,制定相应考核方案,转变教学思想,推进“学”与“做”并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模式,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要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宣传与教育,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该专业的远期发展。

口腔医学专业篇(10)

随着中国国民的经济收入和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关注口腔的美观健康上来,社会大众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口腔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生除了具有全面的口腔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快速的反应和判断应对处理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很可能是牙科私人开业医生,因此,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型、应用型口腔医学专门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tudentsInnovationTrainingProgram,以下简称SITP)是国家教育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1]。本文作者结合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经历分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口腔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培养作用。

1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口腔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老师以单向灌输知识为主,在校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很少有机会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能提高自己的分析研究等能力。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有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吃惯了老师“嚼剩下的”知识,习惯了划重点、背书再考试,很少有主动思考。所以当老师将问题换一种提法,或者将几个方面问题综合起来提问,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怎么回答了。第二,缺乏目标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实习的口腔专业的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习惯了向带教老师“张口问为什么”,老师回答完,过两天又忘记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碰到问题应该首先问自己为什么,深入思考,然后翻书翻文献,得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再向老师请教验证,得到全面深入的提高。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提高高职口腔

医学专业学生的哪些能力水平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能够为我们口腔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潜能、提高多种能力的平台[2]。2.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口腔医学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专业,而且口腔材料日新月异,很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能大大提高口腔疾病的治疗疗效,临床上的创新性将是口腔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习惯于死啃书本,或在指导教师设定的步骤下获得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存在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观察力、创新毅力和创新兴趣等问题。2.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口腔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沿信息。而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学生是主体,需要独立完成项目的所有内容,因此首先要增加相关专业知识储备,通过借阅图书馆相关文献和专业书籍及网络数据库搜寻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题实施中学生会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新愿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2.3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口腔医学医生除了要与病人家属沟通,还要与医护,医技合作,对于复杂的口腔疾病如颌面部的外伤,颞下颌各关节紊乱综合征等等还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治疗,所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主体是在读的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课题研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因此,课题合理的分工显得非常重要。另外,每个成员的擅长不同,能力各异,合作中往往能优势互补,集体的智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不仅仅是一起合作,更关键的是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交流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有助于学生能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深刻体会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2.4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毅力,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在课题执行过程中,独立地进行实验调查,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其过程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困难瓶颈,坚持到底去解决问题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强毅力,坚持到底获得成果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2.5提高报告总结、书写、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口腔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给了项目组成员很好的锻炼机会,从项目申请书的书写、中期检查到,结题答辩,同学们不仅要将自己研究课题的意义、内容、目标、进展、成果等付诸于文字,还要在答辩现场向专家汇报项目的国内外背景、已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并分析讨论结果提出可能的结论,并回答现场专家提出的课题相关问题。该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基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日后从事口腔临床科学研究工作。2.6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科研素养包括:创新,严谨,全面。课题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发现不足,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作为研究者应具有的科研素养。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课题执行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和方法。运用统计学、调查访谈、查阅文献和检索网络数据库等等,提高观察能力。另外还要注意观察角度。从第三方立场、对方角度来观察能提高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分析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逻辑的思考和判断,即分析判断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

3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角色和作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比喻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时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老师教学生学习捡“死”兔子。那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比老师教学生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1)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参与目的。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这一项目,同时明确学生参与的出发点,提高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兴趣,让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且从中获益。这也就是国家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初衷所在。(2)加强训练指导,把好研究各个环节。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进行课题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指导。包括申请课题之初就是可行性的把关。在执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对实验方法、实验进度进行监督把控。对于口腔专业的大学生,选题应该侧重于和口腔专业知识相关而又便于学生实践的项目,比如一些口腔流行病的调查等等。(3)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绝不越俎代庖。课题的申报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不应是指导老师现成的课题方案。

4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高了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队意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各项能力,有利于今后统筹处理安排多项事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为自主创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 下一篇: 行政专员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