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大鼠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经典Wnt信号通路在大鼠胫骨牵张成骨中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胫骨牵张成骨模型,在牵张结束当日与固定第4周获取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Wnt3A和β-catenin在牵张骨痂中的时空表达。结果:在牵张结束时经典Wnt信号通路的两个关键蛋白分子Wnt3A及β-catenin在牵张骨痂成骨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固定4周后表达水平显著减弱(P〈0.05)。结论:牵张力作用可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牵张成骨的分子调控过程。
591-594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体外标记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方案,进行磁共振扫描,观察与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支架复合培养的效果。方法: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与多聚左旋赖氨酸的复合物标记第3代羊骨髓间充干细胞,将两者(各mg/L)按配比分为4组,A组:25:0.75、B组:50:1.5、C组:100:3和D组:200:6,分别在4h、24h和48h检测细胞标记阳性率、存活率和增殖活力,选最佳方案组进行磁共振成像、观察细胞内外粒子分布并与支架复合培养。结果:A组、B组细胞标记24h和48h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率最高,均达100%,细胞外未见纳米粒子聚集块形成;A组细胞标记4h、24h细胞存活率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纳米粒子标记不同时间均未影响细胞增殖活力;在3.0T磁共振成像下至少可检测到A组5×103个细胞;纳米粒子分布于胞浆内、可与支架有效粘附。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与多聚左旋赖氨酸配比为25:0.75(mg/L)时,标记第3代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h为最佳方案,可粘附于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支架表面。
595-599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环境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在PLGA支架上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分离、鉴定后的人牙髓干细胞接种在PLGA支架上,采用MTT法检测普通环境和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培养24、48、72h的人牙髓干细胞在PLGA支架上的细胞活性。DAPI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比较牙髓干细胞在两种环境培养3d的细胞数量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MTT显示模拟微重力组中各时间点的A值均高于普通环境培养组;DAPI荧光染色显示在模拟微重力下培养3d的人牙髓干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普通环境培养组;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组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环境培养组(P〈0.05)。结论:接种在PLGA支架上的人牙髓干细胞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较普通环境具有更高的体外增殖能力。
600-602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关于《口腔医学研究》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摘要:《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网址为www.kqyxyj.com,网站主要包括投稿与查询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专家远程审稿系统3部分。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审稿专家可实现网上审稿。作者投稿的步骤:登录《口腔医学研究》网站→点击左侧"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填写个人资料→登陆"作者投稿系统"即可。初次注册可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但注册成功后投稿和查询便可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今后投稿无需再次注册。
610-610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下颌两侧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两侧对称性牙槽嵴局部形态因素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及9种左右形态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1)建立标准牙槽嵴(A),及牙槽嵴高度为A的1/2(B)和1/4(C)的黏膜模型;2)以A,B为基础,按牙槽骨不同部位左右对称吸收至C高度为条件,分别形成磨牙区吸收(AC1,BC1),后牙区吸收(AC2,BC2)和前牙区吸收(AC3,BC3)的黏膜模型。在模型咬合面的双尖牙区(Pt及其颊侧Pb1和Pb2)及磨牙区(Mt及其颊侧Mb1和Mb2)设定共6个加载部位,单侧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义齿的位移。结果:牙槽骨整体吸收情况下,义齿基托位移量依A,B,C顺序递增,C条件下义齿位移最大;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吸收(AC3和BC3)的条件下,义齿位移量在同系列条件中最大;在磨牙区加载时,AC2和AC3,以及BC2和BC3左右位移较大且相近,都大于AC1和BC1。结论:在单侧加载条件下,下颌两侧对称性牙槽嵴前牙区和双尖牙区牙槽嵴高度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性,评价不同部位牙槽嵴相对高度可初步判断义齿固位条件及稳定性。
611-614

三氧化二砷纳米粒对舌鳞癌细胞PI3K/AKT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作用前后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情况。方法:使用MTT的方法观察三氧化二砷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作用后的存活率情况,并用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I3K、p-AKT、AKT的表达和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舌鳞癌细胞作用后,MTT显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PI3K、p-AKT、AKT表达降低。结论:三氧化二砷纳米粒降低舌鳞癌细胞的PI3K/AKT通路信号传导。
615-617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成骨细胞EphA2表达的调控

摘要:目的:研究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终浓度1mg/L的Pg-LPS与MC3T3-E1共培养,分别在第3、7、14天3个时间点,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测定EphA2的表达和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并通过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RT-PCR结果提示,在第3天和第7天,实验组比对照组EphA2基因表达分别增高4.5倍和1.3倍,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成骨标志物ALP和Sp7基因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Runx2和ColⅠ基因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EphA2和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Western-Blot结果提示,在第7天实验组比对照组EphA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Pg-LPS对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在成骨分化的早期和中期能够促进EphA2的表达,但是在成骨分化晚期对EphA2的表达则无明显作用。
618-62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2014年全国口腔麻醉学学术大会通知

摘要: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2014年全国口腔麻醉学学术大会将于2014年11月7日~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麻醉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还将举办口腔麻醉领域专题学术交流,现诚邀全国同仁投稿并参会。1、征文内容:全麻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麻醉新药与新技术应用;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困难气道与气道管理:
621-62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大鼠CP与IgAN复合模型临床参数及病理改变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SD大鼠慢性牙周炎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组及复合(IgAN+CP)组的临床参数、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的变化,探讨CP的发生发展是否与IgAN有相关性。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CP组、IgAN组、复合组;于16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蛋白尿、血尿、肾组织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结果:通过相关检测,IgAN组、复合组Scr、BUN及尿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CP组,复合组显著高于IgAN组,复合组大鼠出现血尿的个数高于其他各组。肾脏病理显示,IgAN组、复合组肾脏HE、PAS及Masson染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P组,且复合组高于IgAN组;IgAN组和复合组肾组织病理显示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伴肾间质纤维化,复合组系膜区IgA沉积及临床参数病变均较重,复合组荧光表达强于IgAN组,CP组荧光表达不典型,对照组无荧光表达,电镜报告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复合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血尿、尿蛋白、病理及免疫荧光改变更显著,CP促进大鼠IgA肾病肾损伤和肾功能的进展,同时IgAN也可促进CP的进展,说明CP与IgAN有一定相关性。
622-626

口疮1号方治疗大鼠口腔溃疡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大鼠口腔溃疡愈合情况及检测血清中EGF、及口腔黏膜EGFR水平,来评价口疮1号方对实验性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化学药物灼烧法复制口腔溃疡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血清中EGF水平。并取正常及有损伤的口腔黏膜组织,做病理检查。及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水平。再将剩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口疮1号方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d后,观察每组大鼠一般症状体征及口腔溃疡变化情况,检测血清中EGF水平、及口腔黏膜组织EGFR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GF、及大鼠黏膜EGFR含量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P〈0.01)。口疮1号方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体重增加,口腔溃疡面积缩小。两组大鼠血清中EGF及口腔黏膜中EGFR水平均有所升高,实验组EGF,EGF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快,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疮1号方可以显著改善口腔溃疡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口疮1号方可以调节口腔溃疡时EGF、EGFR水平,增强口腔黏膜修复能力。
627-629

胶原膜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胶原膜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M)促进兔颅顶部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兔颅顶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2cm×2cm)。将5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胶原复合bFGF组(bFGFCM)、胶原组(CM)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分别于术后1、2、4周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大体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愈合状况。结果:术后1周,胶原复合bFGF组创面显著缩小(P〈0.05),肉芽组织增生及胶原合成明显;胶原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无明显肉芽增生及胶原合成。术后2周,胶原复合bFGF组创面愈合率仍较另外两组显著(P〈0.05),肉芽组织成熟程度较高,胶原合成量大;胶原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小。术后4周,各组实验动物创面基本愈合,胶原复合bFGF组瘢痕挛缩较另两组轻。镜下观,胶原复合bFGF组表皮及真皮层发育较另两组成熟,空白对照组胶原纤维的状态和排列似瘢痕组织。结论:胶原复合bFGF膜比单纯胶原膜能更有效的促进兔皮肤缺损后的再生并减少瘢痕形成。
630-634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Survivin及P53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Survivin及P53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6例SACC及1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标本中Survivin及P53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SACC组织中Survivin及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69.44%。两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53还与淋巴转移、肿瘤病理类型相关,癌旁正常腮腺组织未见两者表达。结论:Survivin及P53可能与SACC的发生、发展有关。
635-637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摘要: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主要为三根(99.44%和84.44%)。上颌第二磨牙的单根和双根较多见(15.28%),其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在根尖区有融合趋势。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3根四根管(78.97%)。上颌第二磨牙的三根管和四根管发现率接近(分别为47.37%和51.64%)。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57.79%)、Ⅱ型(19.83%)和Ⅰ型(15.58%)。上颌第二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48.14%)、Ⅳ型(30.43%)和Ⅱ型(17.39%)。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远颊根和腭根主要为单根单根管,存在少量和罕见的变异。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根的根管数目和根管分型左右对称。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系统变异普遍存在,MB2根管为其主要的变异形式。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变异类型多,单根牙和双根牙的根管走向复杂多变。CBCT可以为识别根管形态提供准确依据。
638-641

不同桩核材质和牙本质肩领对前牙残根修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桩核材质和牙本质肩领对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前牙残冠残根患者84例,共计98颗患牙,按照桩核材质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纤维桩核组(Gfp组)61例,铸造桩核组(Gcp组)37例。所有病例经桩核修复后,根据剩余牙体组织量在残根颈部制备一定高度的牙本质肩领(0~1mm、1~2mm、〉2mm)后,均给予常规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2~5年,统计各组残根的治疗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fp组和Gcp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0.2%(55/61)和86.5%(32/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所有11例失败患牙中,牙本质肩领在0~1mm之间9例、1~2mm之间2例,肩领高度在2mm以上者无一失败,经χ2检验,牙本质肩领高度可以显著影响残根的预后疗效(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和铸造桩均可用于前牙残冠残根的桩核修复;在残根颈部制备1mm以上高度的牙本质肩领,可以显著提高残冠残根的治疗成功率。
642-644

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壁及牙长轴的锥形束CT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天然上颌中切牙的唇腭侧骨壁厚度,以及牙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角度关系,探讨其对即刻种植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76例天然上颌中切牙的锥形束CT图像,测量其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下4mm、8mm、根尖处的唇、腭侧骨壁厚度,以及牙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夹角,比较唇、腭侧骨壁厚度的差异,不同性别之间唇腭侧骨壁厚度的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牙长轴与牙槽突长轴夹角的关系。结果:除牙槽嵴顶外,天然上颌中切牙的唇侧骨壁比腭侧骨壁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的唇侧骨壁厚度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天然牙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夹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然上颌中切牙唇侧骨壁较薄;性别对其唇腭侧骨壁厚度的影响不大;牙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夹角未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645-648

基于MICRO-CT的乳前牙三维模型重建

摘要:目的:利用Micro-CT对离体乳切牙和乳尖牙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运用Micro-CT对标本牙进行扫描,结合Amira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标本牙不同结构的牙齿三维模型和数字图像。结果:用此方法成功构建出标本乳切牙和乳尖牙的三维模型,清晰展示出标本牙不同结构在整体中的位置、层次和形态特点,摸索出一套对乳牙行之有效、快捷、准确的建模方法。结论:对乳牙多个牙位尤其是乳前牙的三维模型开展研究,填补了乳牙内部解剖资料稀缺的空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649-65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检测EGFR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强度,为治疗腺样囊性癌提供分子靶向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光镜下对腺样囊性癌细胞计数,进行图像分析,观察EGFR表达情况,计算阳性细胞率,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光镜高倍视野中,检测到EGFR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统计学分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EGFR在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
652-654

肋软骨移植矫正唇腭裂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唇腭裂鼻畸形患者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矫正术后鼻部外形在术后两年间的变化。方法:选择1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18~25岁唇腭裂鼻畸形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6、12、24个月时,标记鼻根点(n),鼻尖点(prn),鼻底点(sn),鼻翼点(al),颏顶点(gn)。以鼻根点到颏下点的连线(n-gn)为纵轴线,测量鼻根点到鼻尖点(n-prn)的角度变化。测量鼻尖点到鼻底点(prn-sn)的距离改变。测量额鼻角(nasofrontal angle)和鼻唇角(nasolabial angle)的角度变化,同期照片资料存留。结果: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测量数据显示,所有唇腭裂鼻畸形患者术后鼻部外形明显改善,鼻尖高度增加,鼻背部倾斜得到改善。结论: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矫正唇腭裂鼻畸形术后,鼻畸形能够得到有效矫正,并能获得较为稳定的长期术后效果。
6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