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大鼠实验性牙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rgpB和kgp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检测不同时段大鼠上颌第一磨牙龈下人工定植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rgpB和kgp相对含量的改变,动态观察牙周炎发展不同阶段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基因的变化。方法:选择6周的成年雄性大鼠13只,应用钢丝结扎法和细菌种植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分别在4周和8周取上颌第一磨牙龈下菌斑,提取细菌DNA,应用PCR方法进行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基因rgpB和kgp特异引物扩增,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大鼠牙周炎不同时段rgpB和kgp的相对变化。结果: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对含量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周组高于4周组;实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rgpB和kgp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组和8周组rgpB和kgp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gpB基因和kgp基因与牙周炎的致病性有关而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可能无直接相关。
625-628

不同功率He:Ne激光对种植体骨结合面积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功率He:Ne激光对种植体骨结合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Beagle犬6只,每只犬每侧胫骨植入4枚种植体,种植体随机编入A、B、C、D组,A、B、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每组12枚,共48枚。实验组术后立即采用不同功率He:Ne激光垂直照射种植体对应体表,A组15.9J/cm2、B组26.5J/cm2、C组37.1J/cm2,20min/次,1次/d,持续2周。术后1、2、3个月分别处死2只犬,取标本制作种植体骨磨片,Goldner’s三色法染色后测量种植体骨接触率,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处理。结果:种植体骨接触率:术后1、2个月A、B、C、D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A与B及C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A、B组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术后持续照射低功率He:Ne激光2周,能明显增加种植体骨结合的面积,以15.9J/cm2或26.5J/cm2照射效果最佳。
629-631

5-氮-2′-脱氧胞苷选择性上调癌-睾丸抗原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DC)对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s,CTAs)在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低转移株)和ACC-M(高转移株)中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5DC处理后6种癌-睾丸抗原(MAGE-1,MAGE-C2,NY-ESO-1,SCP-1,KU-CT-1,SLLP-1)在ACC-2和ACC-M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中3种抗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正常对照组,MAGE-1和MAGE-C2在ACC-2和ACC-M中均表达,而NY-ESO-1仅在ACC-M中表达。不同浓度的5DC处理后,MAGE-1、MAGE-C2在ACC-2和ACC-M中的表达增强(P〈0.05);NY-ESO-1表达无明显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5DC处理后,MAGE-1和MAGE-C2在两个细胞系的表达增强。结论:5DC可选择性增强MAGE-1和MAGE-C2在ACC-2和ACC-M的表达,提示MAGE-1和MAGE-C2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的潜在靶向抗原。
632-635

IL-10对Pg-LPS刺激下兔枯否氏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IL-10对Pg-LPS刺激下兔枯否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只,收集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KC),分为空白对照组:RPMI1640+KC,Pg-LPS组:1mg/LPg-LPS+KC,IL-10+Pg-LPS组:0.1mg/L IL-10+1mg/L Pg-LPS+KC,刺激24h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Fas、p53的表达量。结果:1mg/L Pg-LPS可促进兔KC的凋亡,Caspase-3、Fas、p53表达量增多(P〈0.05);IL-10干预处理可减少兔KC的凋亡,抑制Caspase-3、Fas的表达(P〈0.05),但对p53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Pg-LPS可通过外源性/内源性凋亡途径导致兔KC凋亡,而IL-10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从而达到抑制KC凋亡的作用。
636-639

人白细胞介素-10质粒转染抑制RANK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形成破骨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0(human interlenkin-10,hIL-10)质粒转染后的表达产物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将hIL-10及相应的空载体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获取含hIL-10蛋白的培养液;通过TRAP染色及骨吸收实验观察转染产物对RANKL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的影响。结果:hIL-10质粒脂质体法瞬时转染293T及RAW264.7细胞获得成功,部分细胞发出绿色荧光,ELISA检测表明目的基因获得表达,RAW264.7细胞在RANKL诱导下可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在该培养体系中加入含hIL-10蛋白的培养液上清,TRAP染色阳性细胞及骨吸收陷窝面积显著减少(P〈0.05)。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hIL-10质粒可以成功转染293T及RAW264.7细胞,产生的hIL-10蛋白在体外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生物学功能。
640-643

木瓜蛋白酶水解对β-酪蛋白膜的润湿性和构象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木瓜蛋白酶水解对牛β-酪蛋白(β-CN)膜的润湿性和构象的影响。方法:将β-CN通过自组装固定于芯片表面,采用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测量β-CN膜频率(ΔF)变化。β-CN膜水解前后的润湿性和构象变化分别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和掠角红外光谱(GA-FTIR spectra)仪测量。结果:水解后β-CN膜接触角变小,伴随酶的浓度从0.5~12.5mg/L增加,β-CN膜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变。FTIR测量表明β-CN膜水解后的构象发生了改变。除α-螺旋结构外,β-CN膜含有的二级结构(%)均变小,表明水解反应首先发生与β-CN分子的疏水性C端。疏水性反应和氢键结合是水解反应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木瓜蛋白酶水解β-酪蛋白β-CN膜导致了润湿性和构象的改变,其生物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44-647

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10和IL-17的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不同时期龈沟液(PISF)中IL-10和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种植体随机分为实验组A(丝线持续结扎17w)和实验组B(结扎8w后去除丝线并进行洁治),以口腔内另一侧不进行丝线结扎的种植体为对照。各组种植体分别在丝线结扎时(基点)和基点后1、4、8、9、13、17周时记录牙周袋深度(PPD)、菌斑指数(P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采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检测PISF的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含量。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种植体各项临床指标、PISF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丝线结扎后种植体周围PPD、PI和MBI均出现改变。在临床指标出现改变前,PISF的量以及其中IL-10和IL-17的含量开始变化。PISF的量随时间增加,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PISF量降低,13周后与对照组无差异。IL-10的含量随时间降低,8周后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开始升高。IL-17的含量随时间增加,洁治后降低。结论:IL-10和IL-17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状况,IL-17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648-650

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其元素成分分析。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各组材料表面的粘附、铺展、增殖和分化进行评估。结果:钛表面形成相互连通的纳米多孔结构,XPS显示在钛表面成功引入氨基。细胞在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伸出更多伪足,增殖和分化均优于其他各组。结论:新型氨基化纳米多孔钛表面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铺展、增殖和分化。
656-659

纳米金刚石改性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性能

摘要:目的:观察纳米金刚石作为改性功能填料加入到高分子树脂类义齿粘附剂中,对义齿粘附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比例配方的纳米金刚石作为功能填料,加入到义齿粘附剂中,观察其粘接抗张强度的变化,同时优选出纳米金刚石的最佳配方产物,浸泡在人工唾液后粘接性能的改变。结果:添加比例为0.05wt%、0.1wt%,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抗张强度均明显提高,添加比例为0.1wt%时提高最为明显;纳米金刚石偶联剂改性后反而降低粘附剂强度;0.1wt%组浸泡人工唾液20min粘接抗张强度提高最明显。结论:适当比例的纳米金刚石能增加义齿粘附剂的粘接抗张强度,浸泡唾液一定时间后能改善其粘接性能。
660-662

葛根素应用于犬即刻种植后通过Micro-CT进行骨形态计量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微创拔牙窝的即刻种植动物模型骨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出沿种植体左右各临1颗牙四方骨块的实验犬骨样本共8枚,其中实验组4枚,空白对照组4枚;将所取标本固定于Micro-CT内部的载物盘上,标本放置的方向以种植体的垂直轴向保持平行,然后固定后进行图像采集;划定种植体周围相同距离的骨质界,利用分析处理软件Micview三维重建及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获取骨小梁不同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对比性研究。结果:以相同剂量的葛根素植入种植窝和空白对照根据不同观察时间进行分组,通过Micro-CT获取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统计各骨小梁形态学参数的P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各组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呈高度阳性指标。结论:葛根素应用于即刻种植的拔牙窝后,对保存牙槽嵴骨细胞及抑制牙槽嵴吸收具备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为提高即刻种植的成功率与完美性增加可靠依据。而将Micro-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结合,可获取高精度的骨小梁参数进行分析,为口腔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态计量法提供更精确、立体、快速且无损测量骨微结构和评价骨质量的方法。
663-665

不同振动频率对3种粘接剂粘固种植体基桩时拉伸强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振动频率对3种粘结剂粘结种植体基桩与钴铬烤瓷合金基底冠之间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90个纯钛种植体基桩及与基桩相匹配的钴铬合金基底冠。按不同的振动频率分为5组,0点组、7点组、8点组、9点组和10点组,分别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zinc oxide-eugenol,ZOE)、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cement,GIC)和种植粘结剂(premier implant cement,PIC)粘结金属基底冠和基桩。以握笔式将洁牙机工作头的前端部分与基桩长轴垂直接触颈缘,螺旋振动15min,测试拉伸强度。结果:同一种粘结剂的粘结作用下,随着洁牙机振动频率的增加,种植体的基桩与基底冠产生的脱位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一振动频率作用下,不同粘结剂对种植体基桩与基底冠产生的脱位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洁牙机的振动频率与脱位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不同振动频率对金属冠与基桩之间拉伸强度有显著性影响。
666-668

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纪要

摘要:2012年5月19日,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华口腔医学会王兴会长、王渤秘书长和牛春华副部长以及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第一届全体委员和新当选的第二届委员。
668-668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反复熔铸钴铬烤瓷合金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摘要:目的:评价反复熔铸后钴铬合金的细胞毒性。方法:原代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按照ISO10993标准,制备经1~3次熔铸钴铬烤瓷合金浸提液,CCK-8法测定其对HGFs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GFs生长情况,初步评价经1~3次熔铸后钴铬烤瓷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经1~3次熔铸后的钴铬烤瓷合金细胞毒性级为1~2级,各实验组细胞形态良好,经2、3次熔铸的钴铬烤瓷合金A值与经1次熔铸的钴铬烤瓷合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认为经1~3次后熔铸的钴铬烤瓷合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669-672

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微丝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微丝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旋转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将HDPSCs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微重力培养组,分别于4、12、24、48、72h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丝的变化;72h后,透射电镜观察微丝骨架变化及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4h时即有粗大的微丝纤维束解聚,24~72h变得模糊,紊乱,且出现多向排列趋势;实验组细胞迁移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牙髓干细胞微丝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发生改变,呈时间依赖性并使细胞迁移能力降低。
673-675

腓骨肌皮瓣加种植体植入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功能重建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功能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7~2011年7月,我科应用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3~67岁,其中左下颌牙龈鳞癌4例,右下颌牙龈鳞癌2例,右舌下腺腺样囊性癌1例,右口底鳞癌2例,左下颌黏液表皮样癌1例,成釉细胞瘤1例。其中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和成釉细胞瘤2例进行即刻种植。受区血管均为同侧,组织瓣均吻合1根动脉、2根静脉。动脉选用颈外动脉分支,静脉选用面总静脉、颈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所有动静脉吻合均采用端端吻合法。分析皮岛的设计、大小、修复部位、存活情况等。结果:本组游离腓骨肌皮瓣11例全部成活,均携带1块皮岛,由一个穿支供养,皮岛最大6cm×4cm,最小3cm×2cm,皮岛均用于口内软组织缺损修复,2例即刻种植植入种植体6颗。术后面部外形、功能及咬合关系良好。语音功能基本正常。下肢功能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腓骨瓣的骨量充足,具有骨膜和骨髓双重血供,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移植后易于成活。可根据需要做多段截骨塑形从而更加准确的恢复颌骨牙槽突形态。操作过程中远离头颈部,可以双组同时手术。腓骨的高度和宽度以及皮质骨的厚度也十分适合牙种植体的植入。游离腓骨瓣的皮岛不仅可用于口内外的软组织缺损修复,还可作为术后血供的观察窗。腓骨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中具有血供安全可靠,塑形灵活,模拟外形准确,利于监测,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能够同时兼顾颌骨缺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
676-678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三维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73颗上颌第一恒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观察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特点。结果:173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128颗牙的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出现峡区,发生率为73.99%;近中颊根距根尖5mm~区段峡区发生率最高,为68.21%;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混合型根管峡区所占构成比最高,达60.94%。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尖部根管峡区发生率较高,加强峡区的清理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679-681

磁力扩弓后上颌骨位置三维变化的螺旋CT测量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磁力扩弓(MPE)后上颌骨三维方向的位置变化。方法:选取15例磁力扩弓患者,拍摄治疗前后螺旋CT,测量上颌骨的各测量点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和角度,并采用配对符号秩检验对比分析各项数据。结果:MPE治疗前后上颌骨位置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上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腭中缝得到有效地扩大,呈前后较小中间稍大的纺锤形扩大。结论:磁力扩弓能取得有效的扩弓效果,上颌骨在三维位置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682-684

自体颗粒脂肪游离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观察自体颗粒脂肪游离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效果。方法:用负压注射器抽取自体颗粒脂肪,清洗离心纯化后分别注射于颞部、鼻唇沟、颊部、皱纹及面部不对称凹陷部位。结果:本组53例患者,注射1~3次,随访3~24月,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游离移植应用于面部美容效果理想。
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