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升温速率对氧化锆陶瓷透光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烧结过程中升温速率对四方多晶纳米氧化锆陶瓷透明度和全透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对氧化锆陶瓷坯体进行烧结,按烧结速率,分为H1组(100℃/h);H2组(200℃/h);H4组(400℃/h);H6组(600℃/h)。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陶瓷片的透光率和全光透过率,分析比较升温速率及晶粒大小与材料透光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100℃/h的升温速率,材料的透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烧结的试件(P〈0.05)。结论:采用100℃/h的升温速率的氧化锆陶瓷具有最佳的透光性能。
177-179

BeeFill~(TM) 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根管封闭性的体外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对扁形根管的充填效果。方法:将20颗根管的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比小于0.5的单根管前磨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别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术和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行根管充填。充填后的样本自根尖向冠方垂直于牙体长轴每间隔1mm制备横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各横截面中是否存在空隙并计算空隙面积。结果:BeeFill TM2in1组空隙发生率、空隙面积的百分比均低于冷牙胶侧压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性;BeeFill TM2in1组在各层次横截面的空隙面积百分比平均值均低于冷牙胶侧压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术相比,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在封闭扁形根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80-182

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支抗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即刻负载微种植体在甲亢大鼠模型中的可行性及支抗稳定性。方法:采用优甲乐灌胃28d建立甲亢大鼠模型。建模后,分别于甲亢组和对照组大鼠左侧胫骨植入微种植体2枚,并即刻持续负载100g水平拉力30d。负载始末,测量微种植体之间的距离,拍X线片。镜下观察带微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结果:两组大鼠微种植体无松动,无X线阴影。甲亢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大于对照组(P〈0.05),但甲亢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在甲亢大鼠模型中是可行的;甲状腺激素升高时微种植体支抗降低。
183-186

4种齿科CAD/CAM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能研究

摘要:目的:对VITA公司生产的4种不同齿科CAD/CAM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能进行比较实验,以明确不同材料可加工性能上的差异。方法:选择临床上常用的4种CDA/CAM可切削陶瓷材料:Mark II、TriLuxe、In-Ce-ram Alumina和In-Ceram Spinell,主要成份分别为:长石质瓷、氧化铝和镁铝尖晶石,采用磨削、钻削和切削3种加工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检测4种陶瓷材料的磨削深度和切削面积,计算4种材料单位时间的去除率;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切削面的形貌,并用表面粗糙度仪测试切削面的粗糙度。结果:在3种加工方式中,In-Ce-ram Alumina的加工效率最高,与另外3种材料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切削面的表面粗糙度长石质瓷较In-Ceram Alumina和In-Ceram Spinell低;长石质瓷的切削面细致均匀,能清晰地看到切削所留下的规整而细致的划痕;而In-Ceram Alumina和In-Ceram Spinell切削面无明显划痕,呈多孔结构,表面凹凸不平。结论:采用In-Ceram技术的齿科修复陶瓷较长石质瓷具有更好的可加工性能。
187-190

丹酚酸B对人牙本质自酸蚀粘结强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牙本质自酸蚀粘结即刻及长期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颗新鲜拔除的人下颌第三磨牙去除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打磨后制备出标准粘结面,以硬组织切片机将每颗牙均分为近中及远中两部分,自凝塑料包埋牙根,随机选取每颗实验牙的近中或远中部分共10个牙体单位于牙本质粘结面涂布两层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3MESPE),光固化10s后以Filtek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3MESPE)堆塑5mm高的树脂核;其余10个牙体单位则先以丹酚酸B处理牙本质粘结面,再以相同方法与材料制作树脂核。以硬组织切片机将各牙体单位切为1mm×1mm×8mm的微拉伸试件,每个牙体单位选出2个试件并随机分组,最终形成A1、A2、B1、B2四组(n=10),A1设为对照组。对A1、B1组试件进行即刻微拉伸强度测试,A2、B2组试件水储6个月后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评估其粘结强度。实验所得结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ANOVA两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检验。结果:丹酚酸B处理与未处理组的即刻微拉伸强度分别为(40.05±2.24)MPa、(41.58±1.98)MPa,两组即刻粘结强度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水储后丹酚酸B处理组微拉伸强度为(18.96±2.05)MPa,高于未处理组(13.14±2.17)MPa(P〈0.05)。结论:丹酚酸B对牙本质自酸蚀粘结的即刻粘结强度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有效减缓长期(6个月)粘结强度的降。
191-194

阿伦膦酸盐在不同分化阶段对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阿伦膦酸盐作用在不同分化阶段对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骨髓单核细胞,用30μg/L M-CSF对其预诱导3d,然后将细胞分为A、B、C、D四组。A组(对照组),用50μg/L M-CSF+100μg/L RANKL进行破骨细胞诱导;B、C、D组除加入上述诱导因子外,在不同时间点加入0.1μmol/L阿伦膦酸盐(ALN),加入时间分别为:B组第0~2天加入,C组第3~4天加入,D组第5~6天加入。检测每组细胞正式诱导第6天TRAP染色情况及牙本质磨片吸收陷窝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A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最高,D组次之,B组最差。结论:阿伦膦酸盐在破骨细胞分化阶段作用越早,对破骨细胞生成的抑制效应越大,所形成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越差。
195-198

体外模型中3种光固化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3种光固化充填材料在体外模型中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程度。方法:在36颗离体的前磨牙颊侧颈部备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2颗牙。分别充填3M前后牙通用树脂Valux Plus、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登士柏Esthet.XTM复合树脂。样本经温度循环,采用10g/L碱性品红染色后,颊舌向沿长轴连续切开,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修复体与牙体洞壁间染料渗漏情况。结果:3种材料中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微渗漏最小。前后牙通用树脂Valux Plus微渗漏最大。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是临床上充填颊侧颈部窝洞的较好材料。
201-203

牙科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弯曲强度Weibull分析和循环载荷下亚临界裂纹扩展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牙科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IA,In-Ceram Alumina)弯曲强度(σ)Weibull分析意义和循环载荷下亚临界裂纹扩展(SCG)情况。方法:分别采用三点弯曲强度测量方法(3p)和循环疲劳(F)测试方法测得15个条形IA样本的弯曲强度以及15个条形IA样本的循环疲劳断裂循环次数,数据采用Weibull方法分析;亚临界裂纹扩展(SCG)行为通过裂纹扩展速度和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Imax)的函数关系来描述。结果:IA的Weibull模数为7.9,特征强度(σ63.21)为438.3MPa。IA在循环载荷下发生亚临界裂纹扩展后导致材料断裂,在应力强度因子K1为临界应力因子KIC的55%时发生裂纹传播。结论:牙科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循环载荷下存在亚临界裂纹扩展;采用弯曲强度测试法并结合使用Weibull分析方法能加深对口腔陶瓷修复失败机制的理解。
204-206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美松糊剂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美松糊剂和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OE)根充后的效果。方法:选择96位病人双侧均有牙髓病变的牙齿192颗,且两侧病牙为相对应的牙齿或为相对应牙齿的邻牙,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根管充填时,一侧牙齿用美松糊剂加牙胶尖充填,另一侧用ZOE加牙胶尖充填根管,通过观察根充术后牙齿疼痛情况及持续时间来比较两组的根充效果。结果:美松糊剂组术后轻、中和重度疼痛的牙齿分别为85、10、1颗,而ZOE组分别为34、50、12颗,两组经χ2检验,P〈0.05;术后疼痛时间3、5、7d以内的美松糊剂组牙齿分别为91、5、0颗,而ZOE组分别为37、43、16颗,两组比较,亦为P〈0.05。结论:美松糊剂根充的效果要明显优于ZOE。
207-208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在中国华北人群中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115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92名正常对照个体中,对CBS和SHMT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97589和rs1979276进行检测。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UNPHASED软件包分析单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基因-基因相互作用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2个基因上的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分布在NSCL/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s397589TT和rs1979276TT基因型能增加NSCL/P患病风险(OR=2.60,95%CI=0.43-15.87;OR=1.62,95%CI=0.22-11.70);携带rs397589GT-rs1979276CT个体在患者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29)。结论:CBS和SHMT1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参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
209-213

骨性Ⅲ类错青少年颅面结构非对称性CT三维测量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以骨性安氏Ⅲ类青少年患者CT资料的颅面结构三维测量为手段,研究其非对称性特点。方法:对20例骨性安氏Ⅲ类青少年患者(7~21岁)的头颅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三维测量(共21个指标),对结果进行左右配对t检验。结果:颧弓-sagittal、颧骨-sagittal、颧额缝-sagittal的距离3项指标左、右侧有统计学差异,均为右侧大于左侧。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青少年患者与颧骨相关的一些解剖结构右侧发育优于左侧;利用Mimics软件处理CT资料便于量化分析生长发育过程颅颌面结构的形态变化。
214-216

江苏地区正常的舌侧牙弓形态

摘要:目的:通过对125副江苏地区正常人群的模型测量,研究江苏地区正常舌侧牙弓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正常模型125副(男61副,女64副),用扫描仪输入电脑,运用Winceph 8.0软件测量舌侧牙弓宽度及长度。结果:本研究探讨了江苏地区正常舌侧牙弓宽度及长度的正常范围,发现江苏地区正常人群中,男性舌侧牙弓宽度及长度都大于女性,并绘出舌侧弓形图,男性较女性弓形宽大。结论:舌侧牙弓形态存在种族、地区和性别的差异,临床上应参照本民族、本地区的标准。
217-220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领域分布情况,分析其形成规律,并进一步阐述VM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106例OSCC石蜡标本,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反应)双重染色检测OSCC中是否存在VM。结果:在106例OSCC患者发现15.09%(16/106)存在VM。VM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有VM组的OS-CC分化程度低于无VM组OSCC(χ2/Z=2.0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SCC中存在VM,恶性度越高OSCC形成拟态的能力越强。血管生成拟态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血液供给,起到"替代供养器"的作用。
225-228

快速原型结合镜像技术制作个性化钛板治疗单侧复杂颧骨骨折

摘要: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个性化钛板治疗单侧复杂颧骨骨折,并利用计算机三维测量技术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0例单侧复杂颧骨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应用图形处理软件,以CT数据为基础,行颧面部三维重建,镜像翻转复制健侧颧骨替代患侧颧骨,制作个体化钛板后手术治疗颧骨骨折。术后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测量颧骨位置评价疗效。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果:计算机辅助制作个性化钛板技术在重建颧骨形态和位置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快速原型结合镜像技术制作个性化钛板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恢复颧骨位置。
232-234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关于《口腔医学研究》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摘要:《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网址为www.kqyxyj.com,网站主要包括投稿与查询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专家远程审稿系统3部分。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审稿专家可实现网上审稿。
234-234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茶多酚对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80例轻型RAU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TP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用药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TP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患者的全血比粘度(高切和低切)、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P可明显降低RAU患者血液流变学增高状态,对RAU患者有较好疗效。
238-240

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开唇露齿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开唇露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开唇露齿正畸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A(前后3枚种植支抗)9例和对照组B(传统Nance托支抗)9例。测量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相关软硬组织指标,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牙齿位置:A组前牙切端内收量及切牙显露程度的减少显著大于B组(P〈0.01),切牙根尖(P〈0.05)及磨牙前移量(P〈0.01)显著小于B组。垂直向A组前牙被明显压低,B组升长,P〈0.01;后牙A组保持,B组升高,P〈0.05。2)骨组织:A组上齿槽缘点处骨吸收改建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使用前后牙区3枚微种植体支抗,对上前牙内收、压低及控根作用均强于传统强支抗,能有效改善开唇露齿。
241-245

平行与层叠铸造分瓣桩核冠修复的临床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平行与层叠铸造分瓣桩核冠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恒磨牙,并观察比较两种桩核冠临床修复的效果。方法:对52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大面积缺损的磨牙,均采用铸造分瓣桩核冠,其中27颗采用平行分瓣桩核冠修复,25颗采用层叠分瓣桩核冠修复,随访3年。结果:平行分瓣桩核冠修复与层叠分瓣桩核冠修复方法的成功率依次是96.3%和92.0%,两组之间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平行分瓣桩核冠和层叠分瓣桩核冠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磨牙,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