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计算机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Computer Education

  • 11-5006/TP 国内刊号
  • 1672-5913 国际刊号
  • 1.0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计算机教育是清华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计算机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题报道、思维碰撞、名师讲堂、为师心语、教材园地登

计算机教育 2009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教育杂志专题策划
准确定位编译课程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一)3-3

摘要:课程是专业教育的核心。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经典课程,编译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无可否认,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编译原理对理论和实践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方法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又涉及集合论和自动机理论,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难讲难学。传统编译技术舌勺成熟以及互联网时代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对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编译原理”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4-6

摘要:“能力导向”教学符合本科教育的基本追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编译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传统核心课程,其所含知识是本专业实施能力培养的最佳载体之一,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专业能力培养的视角讨论“编译原理”的教学。

“编译技术”:以编译过程带动课程知识点——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尝试7-10

摘要:“编译技术”是一门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包含了看似晦涩的理论部分和覆盖面广的实践部分。如何根据本学校的培养定位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实施教学过程,是教师们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类工科院校强调工程技术的特点,探讨了“编译技术”课程的组织方式,提出了以编译过程为主导带动课程知识点的课程安排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给出了教学安排建议。

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探讨11-13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编译知识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编译原理”课程在理论性和技术性上的特点,然后结合计算思维概念分析了计算思维在编译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编译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案例培养计算思维。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思忖14-15

摘要:本文回顾了计算机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编译原理”课程的发展,探讨了在计算机学科和技术飞速发展,IT人才的多向需求拉动的新形势下,按照“分类培养”的思路,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进行的新的定位和思考。进一步结合学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定位及课程特点,对在“编译原理”课程中通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编译原理专题训练”课程介绍16-18

摘要:“编译原理专题训练”是清华大学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开设的实践类限选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首次将开放源代码软件GCC和Open64作为实验框架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大型开源软件开发和维护活动,基于具有工业水准的真实软件开展实践。本文重点介绍了该课程在我校开设的基本情况,以期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研究19-21

摘要:本文探讨了目前国内高校“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现状,研究了“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多层次一多目标一多效果”的教学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实施方案和效果。该项研究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更新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计算机教育杂志特别报道一
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北航式的奋斗(六)——关于“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及课程系列设置的探讨22-26

摘要:软件工程领域的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向实用,成为软件产业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并因此被纳入大学的“软件工程”课程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本文就“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以及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彼此之间的衔接等,并针对本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以供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研究素质培养初探——专业课教学中设置研究素质培养环节探索27-28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素质培养的方法与尝试,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介绍了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的研究素质培养方法。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29-32

摘要:计算机新技术层出不穷,要求教学内容、教育理念要经常更新,使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适应社会的号求。本文譬合作者讲授计算机研究生选修专业课“网络虚拟环境”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作者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包括专业课程设立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科研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等几点内容。

关于计算机系开设“计算几何”课程的建议33-35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大学计算机系开设“计算几何”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计算几何”这门学科进行了概略的介绍,给出了课程大纲的具体建议,并对推荐的教材和参考书进行了详细分析。

浅谈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36-37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研究生培养特点的分析,基于科学研究对发现科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从科学研究过程角度,介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课题组的机制建设及一些方法。这些机制与方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嵌入式系统竞赛与课程建设如何相互促进38-4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计算机系统设计竞赛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的意义,并具体以嵌入式系统的竞赛与课程建设为着眼点,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具体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实例,说明竞赛与教学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

计算机教育杂志特别报道二
美国第一位计算机科学女博士、第二位女性“图灵奖”得主——芭芭拉·莉斯科芙荣获2008年度ACM图灵奖41-41

摘要:芭芭拉·莉斯科芙(BarbaraJaneHubermanLiskov)1939年11月7目生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市。196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数学学士学位,此后去麻省,作为计算机程序员先后进入Mitre公司和哈佛大学工作。1963年,她重新回到1日金山,进入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项目组,作约翰·麦卡锡教授(1971年“图灵奖”得主)的研究生。1965年获硕士学位,1968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成为全美国第一位计算机科学女博士。在麦卡锡教授的指导下,她的博士论文是编计算机下棋残局的程序(Dissertation:AProgramtoPlayChessEndGames)。

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42-42

摘要:2009年9月24日下午,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媒体沟通会在嘉里中心英特尔办公室召开,英特尔企业解决方案部教育行业中国大区经理贾晓明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做了主题发言。

计算机教育杂志名师讲堂
淡泊名利,愿做学生的贴心人--南京大学朱怀宏教授43-43

摘要:朱怀宏,195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市一个教师世家,1976年高中毕业后曾去农村,后义进工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硕士学位,学生阶段多次被评为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硕士生导师。

做适合自己的工作44-44

摘要:儿时就有做教师的理想,参加工作后,经验证,教师工作确实是适合自己的职业。勤恳敬业,不为名利,一切为了学生着想、服务,做一名普通教师是我最大的乐趣,每当学生特别是已经毕业多年事业有成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博导)叫我一声老师时,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创新环境中培养具有个性化的本科生45-47

摘要:本文从创新性人才塑造、个性化培养、在四年级争取出国学习、国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几个方面介绍如何从一年级本科生入学开始培养突出个性化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才生,探索、实践了一条培养本科高才生创新能力的具有独特模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