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3 16:22:02

投资学分析

投资学分析篇(1)

学区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小学学区房。购置优质小学学区房,不仅可以使孩子赢在起跑线,在今后升入初中、高中也可以说是一路绿灯。同时,在重点学校附近购买学区房,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学习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便于家长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节省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学区房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从广义角度而言,区域内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孩子的教育学习生活需求的房屋即为学区房。当购房需求和入学制度相关联时,就产生了较为狭义的学区房定义:能够满足购房者本人子女就读区、市、省级重点学校的重点学区房屋。本文所指的“学区房”定义为狭义概念上的学区房。

1 学区房特点及分析

1.1 学区房单价偏高

学区房和非学区房在房屋价格上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重点学校学区房价格严重偏高。以济南为例,重点学校学区房房价一般都比同区域的非学区房房价高出5000-6000元,胜利大街小学学区房甚至比距离此学区房不远的另一小区价格高出将近1倍。

一方面,即使需求旺盛,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数量也不会在短时期内增加;另一方面,80年代以后出生的家长由于其本身重视孩子的教育,加之政策准许双方都为独生子女时可生第二胎,这两个因素都导致重点学区房的旺盛需求。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和需求,便产生了重点学校学区房供不应求的现状,导致重点学校学区房价格偏高。

数据来源:搜房网——济南二手房。

1.2 学区房需求长期稳定

2008年,我国房地产业在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房产市场交易量萎缩,成交量严重不足,楼市出现持续低迷的状态。然而,在此种背景下,学区房成交量并没有受到政策影响,对于学区房追求的热度不止丝毫不减,还有越演越烈之势。在政策调控下,购房者对写字楼、商铺等物业成观望状态、迟迟不肯下单之时,学区房依然炙手可热。

1.3 对学区房的追逐会长期存在

大都市以其优越性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新移民与前一代移民相比,教育资源丰富,接受了更为优越的学校教育,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因此,新一代移民中年轻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将会更为重视,关注度也将会普遍提高。然而,现有的名校资源有限,短时期内数量不会增加,大量的移民涌入导致优质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状况的需求,这种状况可能越演越烈,导致了市场对重点学校学区房的追逐会长期存在。

1.4 名校分校学区房升值潜力很大

随着教育资源的紧缺,大量的教育资源以名校分校的形式纷纷涌现,一些历史较短的名校分校,虽然在短期内师资力量、学校管理与老牌名校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短期内很难有上佳表现,不能成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只要该片区居民注意素质培养,重视子女教育,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从而使该校拥有较好的生源;同时,随着学校师资力量日益雄厚、学校管理的日益成熟,升学率将会不断提升,长期来看,这些并不属于学区房的片区可能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最终成为学区房。

2 学区房投资分析

相对于普通商品住宅,学区房单价高、需求稳定等特点,2008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学区房”的交易成交数量、租赁成交数量、房屋价格不仅没有和其他房产一样处于低迷状态,反而有继续升温之势,因此,学区房的投资优势不断凸显。

2.1 学区房投资风险较小

对比商铺、写字楼等其他项目的投资,学区房投资风险较小。拿商铺投资与学区房投资相比较,商铺投资基本上是以经营投资为主,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商铺投资的风险。比如经营管理方式,商铺需要得当的管理,一处不当便会引发投资风险,最终导致投资失败。

对比之下,投资学区房就不会存在较大风险,甚至可以说是“零风险”。限购令出台以来,投资性需求受到打压,购房者购房时更加谨慎,都希望可以买一套既适合居住又可以保值的房子。在房产市场房价连降的低迷期,学区房的房价依然坚挺,学区房自然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增值保值的首选。投资学区房,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上好学校,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即使孩子还没到学龄,或者也不在学校上学,学区房丰厚的租金也是普通住宅无法比拟的。

2.2 学区房投资收益稳定

学区房不仅具有居住、优学的功效,更主要是因其稀缺性增加了学区房升值的可能。大多数家长购买学区房的初衷,纯粹是为了让孩子获得进入重点学校的资格,更加关注的是购买房屋后孩子能否顺利入学,对于房子的要求则次之,对其大小、质量的要求都不高。只要拥有学区房,孩子顺利入学,房子既可以自住又可以出租。一旦孩子毕业,也可以把房子卖掉。

学区房只是一个过渡作用,所购买的学区房不仅不会因为年限长而难于出手,反之,学区房的价格会随着房价的增长而增长。即使遇到限购限贷政策,在这样的冷市下,学区房的价格也不会被市所定,学区房的价格还有逆市上涨的可能。

2.3 学区房投资收益较大

限购限贷政策大大影响了房地产市场,虽然如今的住宅市场冷清,成交量大不如从前,房价也出现了松动,然而,学区房价格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松动。受大环境影响,有部分买家选中学区房后不断砍价,但大多数学区房房主都没有降价的意向,甚至有一部分干脆捂起来不卖了,这样一来反而让学区房价格跌不下去,致使学区房价格逆市增长。

家长购房时,大多冲着学区房可以入学资格前来,更多在意的是什么时候交房,能不能赶在孩子上学之前,对于是否降价等问题,则考虑的少一些,济南一些学区房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已经快翻番了。

由此可见,学区房投资不仅风险较小,而且收益稳定且收益较大,较其他地产投资,具有诸多好处。学区房之所以抗政策风险的能力较强,一方面是因为其稀缺性强,需求相对稳定;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重点小学一般都位于优质地段,抗跌性好。因此,在限购政策实施、二手房整体价格下滑的情况下,学区房能够快速止跌,保持企稳。学区房其实就是一个接力棒,孩子升学后,可以继而转手卖给他人,不会因为年限破损等问题难于出售。

3 学区房投资风险分析

尽管学区房投资存在的风险较小,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风险,在进行学区房投资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风险的存在:

3.1 学校政策变动风险

名校的学区范围每年都会一定程度的变动,学校会根据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周边小区学区的划分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某小区单号楼被划在名校的学区内,而双号楼则被排除在这所学校之外,这些都是购房人需要充分了解的信息。当然,每所名校都会有固定的划分范围,不论学校的政策怎么变化,每年都会划在学区范围之内,可以优先考虑选择。

但随着教育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有一些地区按照各地教育局的不同要求,对学区房划分范围做出公示,通过政府公开栏和校园网公开学区范围,以保证居住在学校周边的孩子就近入学。通过学区公示,就可以避免因学区范围变化而带来的购房风险,今后的学区房交易将逐渐有据可依。

3.2 户口风险

在购买二手学区房前,要注意原户主的户口情况,看原户主的户口是否能及时迁出。户口一般无法强制迁出,在购房时购房者要足够重视户口问题。如果房中户口未能及时迁出,即使产权属于自己,也无法办理户口迁入手续。买家户口无法顺利迁入,则有可能会延误子女入学。

另外,即使原户主的户口已经全部迁出,也要注意前业主的孩子是否已经毕业。根据“一房一名孩子入学”的约束政策,如果前业主孩子没有毕业,即使户口已经迁入,孩子也无法就读名校。

同时,每年受生源的影响,学校对孩子户口迁入的年限也做了不同的约束。有的学校是户口刚迁入便可入学,然而有些时候学校因生源过多,会将户口迁入年限限制于一年甚至三年以上。因此,购房前要充分了解学校对于户口迁入年限的限制。

3.3 “山寨学区房”风险

很多知名学校附近的二手房都打着学区房的名号在售房,价格虚高,但实际上,有些房屋并非在重点学校的划片范围之内。因此,家长在购买此类二手房之前,一定要多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学校和教育部门获知确定的学区范围,看该房产是否在学区房划分范围之内,不要仅听信房主或者中介人员的一面之词。

学区房所指的就近入学,指的是相对就近概念,而非绝对地理位置的远近。有些楼盘或小区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号称“学区房”,尽管它们与真正的学区房可能仅仅只有一街之隔或者一墙之隔,对此一定要多加小心。

3.4 学校的情况是动态的

学校的教学水平、基础设施等教育条件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学校,由于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几年以后就可能变成名扬千里的名校了;相反,有一些家长趋之若鹜的名校,在校与校的不断竞争中进步速度不快,几年后就落后,变成教学质量一般的普通学校。因此,在选择学区房要放眼长远,多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教育投入状况。

4 学区房投资的建议

学区房的投资虽然存在一些风险,但是我们只要及时了解学校动态情况及一些相关政策,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4.1 购房时注意门牌

现有知名品牌的学校均经历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经过几十年的长期沉淀,办学规模由小变大,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教育规模,因此,施教区门牌相对比较稳定,很少会遇到门牌变更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学区的划分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教育部门一般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所以购买学区房时,及时关注相关网站以及学校政策,了解预购房屋是否在划片范围之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的“铁片”范围,这样风险会大大降低。

4.2 购房时注意户籍审查

每年的上半年,学校均会到施教区辖区派出所了解当年符合报名年龄的准新生的数量。因此,预购学区房的家长一定要对所购房屋内的原业主的户籍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准确了解房屋户籍内现有人的迁移时间。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曾出现除现房主户口外,还挂有遗留户口不能迁出的历史问题,这种情况将导致新购房者不能顺利将户口迁入,延误孩子上名校就读,因此户籍的审查也是购买学区房的关键步骤。

4.3 购房时注意所购房屋学籍的使用情况

由于现在学区房源的稀缺、户口迁入年限的限制,不少家长会考虑提前购买学区房,另外,也有一部分学区房房主由于各种原因,孩子未毕业前就考虑售房,这样就存在学籍占用的情况。为避免此风险的存在,购房者应准确知晓学籍的占用情况,并以此来推断自己的孩子能否顺利入学。

4.4 购房时签订购房合同

有些开发商标榜自己的楼盘是“学区房”、“学位房”,并在销售时作出各种承诺,比如保证入学,接送学生等。购房者应当要求开发商将其承诺写进合同,作为附条件条款,在不能实现该条件时,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赔偿、补偿等。购房者在购房时应在合同中明确自己的权益,以便能够得到法律有效的保障。

4.5 及时了解学校政策

现在部分学校要求提前入住,而且每年年初名校还要对适龄生进行家访,这样就要求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根据政策准确了解房屋交付的时间,最好在报名当年年初,并且尽可能提前入住。同时,每年四月份左右,各学校都会将本年度新入学政策、招生规定,通过网站、报纸和学校广告栏予以公示,家长们可以多加留意,全面了解相关要求。

5 总结

对于有需要投资学区房的购房者,需要及时留意学校动态、招生政策,了解新动态、新政策,在购买学区房时最好在专业公司的指导下购房,并且签订完善的购房合同,保障自身的利益。除此之外,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房源的选择是有必要的,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及学校的特色进行择校购房,不要一味追逐重点学校学区房。而从长远来看,教育部门应该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进程,树立理性的教育观,不盲目追捧名校,莫让孩子的成才之路为“天价房”所累。

参考文献:

[1] 文嘉琪.上海市长宁区学区房价格走势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05).32-34.

[2] 陈玲玲,唐学玉.“学区房热”的原因及外溢效应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25).95-96.

[3] 何超群.市区学区房价格缘何仍坚挺?[N].绍兴日报,2010-11-17.

投资学分析篇(2)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15-0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连续三十余年每年保持近10%的增长奇迹,并于2010年以58 786亿美元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近三十余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新兴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刚开始的八只股票,到2013年1月16日,中国已有境内上市公司2 497家。依据2013年1月16日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16日,沪市总市值为162 070.21亿元,流通市值为136 979.7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2.55倍,深市总市值为75 764.98亿元,流通市值为50 202.46亿元,平均市盈率为23.2倍,两市总市值为237 835.19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之迅速,这在世界上也是极少见的,但现阶段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股票市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多年来IPO都是全球第一,而其投资功能却令人(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大失所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抛出了“股市论”;在民间,对中国股市也有一句俗语:“十人炒股,一人赚钱,二人保本,七人亏钱。”那么在证券市场上,普通投资者通常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方法,其投资失败的原因何在?

一、普通投资者投资的常用方法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对证券市场的本质认识上以及在如何拟定合适的投资策略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与发展乃是1990年之后的事情,其历史只有短短的“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性发展的二十年。与中国不成熟的证券市场相对应的是,普通投资者普遍存在着经验不足,理论基础不牢。虽然在普通投资者当中也有极个别的高水平投资人士,但总体上说来,普通投资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战分析能力都不是很好。即使是专业的投资机构,与国外同行相比,也略显欠缺投资的内涵和底蕴。尤其在QFII大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今天,对于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在投资选股策略方面如何提高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具有充分的现实实践意义的。投资策略提高的前提首先要搞清楚,作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重要参与主体的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和投资的常用方式方法。基本上,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法可以归为以下两种类型:博弈型和综合判断型。

(一)博弈型的投资方法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主体通常被分为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两大类。普通投资者惯用的一种投资方法就是博弈型的投资方法。所谓博弈,就是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在博弈中,一切应变策略都是有针对性的,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中,根据对手的策略进行决策,最终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在目前这个利益纷争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努力,在每个涉及到利益的领域,都会用到博弈思维。在证券市场上,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将博弈的原理和规则无意识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投资实践中,试图通过证券市场上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过程而获得投资收益。所谓博弈型的投资策略,就是普通投资者将机构投资者视作自己的对手,力图从猜测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意图入手来拟定投资计划,通过判断机构投资者何时建仓而跟进买入(通常叫“坐轿”,让机构“抬轿”),最后先于机构投资者出货进而达到取得投资回报目的一种投资方法,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跟庄”式操作方法。

(二)综合判断型的投资方法

所谓综合判断型的投资策略,就是普通投资者通过研究分析各类公开的市场信息或传闻,像公司业绩提升、新产品的开发、对外扩张、重大重组事项等等,并结合一些宏观上的政治、经济、财政、金融、货币等政策走向来预测股价,然后制订自己的投资计划的一种投资操作方法。

使用这类方法的普通投资者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一般不会单方面盲目听信谣言或小道消息,也不会纯粹地完全相信技术,让图表去说明一切。而是利用各种工具对投资标的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这类普通投资者给人一种试图利用理性判断来进行投资的印象。但其投资行为普遍存在如下一些特点:

1.对各种信息极端重视

调查表明,超过90%的此类普通投资者十分认同关于国家宏观政治、经济、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的信息,关于股市的法律法规的信息以及关于个股经营业绩的信息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

2.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普通投资者往往对于股价的变动非常敏感,稍一上涨就欣喜若狂,兴奋不已;稍一下跌就又垂头丧气,心情郁闷。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即使普通投资者在入市之前有一个详尽的交易计划,但在股票市场交易价格起伏不定的诱导下,普通投资者经常会丧失自我,将一个原本制定好的投资策略抛于脑后,演变成跟风操作、追涨杀跌,甚至最后变成随意和式的非理易。

3.对投资股票的收益期望值往往严重偏离实际

在普通投资者中,很多人进入股市的原因就是听说或本人亲自看到别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股市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因此,他们在入市之初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短期快速暴富的目标。正是在这种急功近利思想指导下,普通投资者的操作普遍表现得非常激进,动辄满仓,并且频繁操作、频繁换股,看见哪个涨就买哪个,这就使得中国股市的换手率非常之高。2007年度,中国证券市场仅印花税一项就上缴税收3 800亿人民币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普通投资者投资失败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行为金融学的意义在于确定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标准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多年来理论学者们对于行为金融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于陷入认知陷阱,导致金融市场中较为普遍的认知偏差。认知偏差的广泛存在导致了股价异常以及投资者行为的异常现象。通过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的一些广泛存在于金融市场中的认知偏差现象有以下几种。

1.过度自信

卡尔曼和托夫尔斯基(1979)等心理学家通过实证观察发现,人们在形成自己的判断时,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大结果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二是缩小可能发生的结果的范围。De Bondt和Thaler(1990)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预测中容易过分重视显著的信息,比如近期的新闻,而轻视长期趋势等不那么突出的资料,即犯了基础比率谬误。Terrance Odean(1999)研究了过度自信在证券投资中的影响,表现为投资者趋于过度频繁交易,而过度频繁交易会降低投资者的回报。过度自信的一个结果是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以及与之相关的过度自信是行为金融学中最重要、研究最多的行为认知偏差。

2.保守主义偏差

保守主义偏差由心理学家Ward Edwards(1968,1982)提出,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人们在面临新的信息时不愿意理性地更改他们的现有观念或信念,从而造成对信息的延迟反应。保守主义偏差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固执偏差。人们在对不确定事物进行判断和估值时通常会设定一个初始值,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对这个初始值进行修正。实验心理学表明,这种修正往往是不完全的,人们的观念似乎“抛锚”于初始值。第二,偏执偏差。偏执偏差指行为人不仅不依据新信息对他初始信息进行修正,反而将新信息错误理解为对他的原有信念的进一步证明,进而强化他对原有信念的信心。例如,人们会对新信息进行选择性识别,或对新信息进行有利于维护原有观念的“筛选”。

3.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的数量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研究发现,一项损失对人带来的影响大约是同等收益给人带来影响的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一致,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也就是说,受益时偏爱保守而受损时偏爱冒险。后悔厌恶是指人们作出错误决策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了避免后悔,人们常常作出许多看起来似乎是非理性的行为,如投资者趋向于等待一定的信息到来后,才作出决策,即便这些信息对决策来讲并不重要,没有它们也能作出决策。如果一个人想要避免后悔的痛苦,那就可能采取不理性的行为方式。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较好地解释了“处置效应”,即投资者倾向于过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而过早地卖出赢利的股票。因为投资者赢利时,面对确定的收益和不确定的未来走势时,为了避免价格下跌而带来的后悔,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做出获利了结的行为;当投资者出现亏损时,面对确定的损失和不确定的未来走势,为避免立即兑现亏损而带来的后悔,倾向于风险寻求而继续持有股票。

4.确认偏差与“阿Q精神”

确认偏差是指一旦人们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不再关注那些否定该设想的证据,并人为地扭曲新的信息。确认偏差会使得投资者坚持错误的交易策略,导致定价错误的持续存在,直至非常强而有力的证据出现才能迫使改变原有的信念。在证券市场上,由于确认偏差的存在,当市场形成一种“价格将持续上涨”的信念时,投资者往往对有利的信息或证据特别敏感或容易接受,而对不利的信息或证据视而不见,从而继续买入并进一步推高股市;相反,当市场形成恐慌式下跌时,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不利于市场的信息,以致进一步推动股市下跌。与确认偏差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阿Q精神”,指人们的信念会由于行动的成功与否而改变。如果行动失败,人们将向下修正自己的信念,人为降低由于后悔带来的损失,也就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如果行动成功,人们则向上修正自己的信念,显示自己作出决策的英明。

5.羊群效应现象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 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它是指证券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William(1995)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不存在整体意义上的羊群行为,而Chang(2000)的研究则表明,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台湾和韩国股市则存在羊群行为。宋军和吴冲锋(2001)运用William的羊群行为理论模型对中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存在较严重的羊群行为。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自2005年6月6号上证指数由998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号的6 124点,一年后的2008年10月28号跌到1 664点,近期仍在2 000点一线徘回。近几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巨幅震荡,都与普通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羊群效应是分不开的。在股市由998点上涨到6 124点过程中,期初受四年熊市的影响,大家并未在意。当股市产生巨大赚钱效应,身边亲戚朋友投资有收益的情况下,大量的普通投资者是在3 000点左右开户入市的,受到当时炙热市场气氛所影响,不由自主地追随身边亲戚朋友进入了股市,成为行为金融学所说的羊群效应的参与者和受害者。现在回头看来,股市已经由998点上涨了3倍,风险也是很大的。但在当时,整个市场狂热气氛的始作俑者是各种财经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士。无论是在报纸的财经版还是各个网络证券论坛上,几乎处处可见“中国要成为资本大国、金融强国”“中国股市黄金十年”、“砸锅卖铁买股票”、“中国股市要到8 000点,10 000点”等字眼。正是在投资市场各主要参与个体的推动之下,普通投资者竞相入市购买股票的羊群效应逐渐形成,并愈演愈烈,最终在高点未获利出局,后来亏损出局或套牢者居多。

实际上,在广大普通投资者盲目入市购买股票的热烈气氛中并非没有泼冷水的杂音,赤子之心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赵丹阳在上证指数2007年5月涨到4 300点左右时,就表示已经看不懂中国证券市场了,并且把其公司持有的股票全部清仓出局。并高调宣布暂时退出市场。但在羊群效应的威力面前,很多投资者都丧失了理性判断能力。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是傻瓜。随后,上证指数尽管又上涨了将近2 000点到了6 124点,但很多股票的价格并未创新高。现在看来,后来上涨的2 000点,基本上是市场主力或机构投资者出货的空间。

上面分析了金融市场中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值得指出的是,在资本市场上,这些认知偏差很少单独出现,而是紧密地联系交织在一起。

结论

通过运用行为金融学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非理性的行为是普通投资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情绪因素和认知偏差使普通投资者很难作出客观理性的投资决策,普通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致陷入认知陷阱。通过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行为金融学进行分析,也揭示出了普通投资者投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自身思想和心理上的固有缺陷,这种缺陷会严重干扰普通投资者的理性思维与判断过程。这就提醒普通投资者如果要想取得满意投资回报,就必须要避免这种缺陷的负面危害。

参考文献:

投资学分析篇(3)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不断创新以及开放环境下外来资金的不断冲击。同时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证券投资人才需求的热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高级金融顾问、高级投资分析师、高级服务管理师等招聘需求明显增加,专业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以及具备横跨外汇、投资等领域的人才,均成为企业不惜高薪猎捕的对象。此外,理财顾问、证券经纪人、财务规划师、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热门招聘职位。这些资本市场的变化影响着证券投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对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的需求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因此面对社会的需求,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教学应当满足以下几个目标。

1.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应具备的就是扎实的投资理论知识,包含了证券基本知识、证券投资工具基本知识、证券投资指数等,同时还包括了证券投资工具定价与估值、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等。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此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目前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风险管理人员就是能够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定价估值,并进行风险管理。

2.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实际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分析。证券投资学的操作性不仅包括对基本流程的操作,同时还必须能够独立、理性的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比如股票的选择能力,实际操盘能力等。证券公司的操盘手、分析师主要工作是要求灵活运用投资组合技巧,为客户进行增值服务,能娴熟使用各种分析软件,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拓展证券经济业务。因而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3.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具备把操作和分析能力具体化和理论化,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相应的分析、投资思路和投资理念,为自己客户服务,同时也为团队做出理性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则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达到这一目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会实现的。

1.案例教学法。证券投资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用实际案例导入教学,往往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构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尝试欲望;同时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技能必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力,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2.参与式教学方式。证券市场时刻发生变化,同时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和证券的分析没有确定的标准,因而要想对证券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必须时时关心证券市场的动态与变化。老师要做到时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上穿行问题探讨。同时应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热点分析,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这种授课方法的持续,特别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模拟证券投资技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实验室证券投资软件,老师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笔虚拟资金,建立虚拟证券账户,利用实验课时间,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证券投资。这一做法在大多数学校都得以采用,这一方法确实能够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教学实践基地法。结合证券投资学的特点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职能。在实地教学之前,做好理论知识预先准备,进行实习方案设计,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可以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和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目标,运用多种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本科生教学特点,《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面向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的案例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介绍、证券投资指数、证券投资工具定价理论及其投资组合管理理论等。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认识,可以通过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对国内市场各类证券的市场特点和表现进行直观对比。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与要求下,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投资目标,选择投资品种组合,并计算证券投资品种的比例和风险程度,多大比例用于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期权等,多大比例的资金用于无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国债等。大多数证券投资学的实践内容多强调操作股票方面,其实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对风险的控制是更为重要的实践内容,而目前的实践内容对此相对而言较为薄弱。由于此环节的实践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也可以放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结束之后开展。

2.面向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操作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分析环节包括证券交易行情、证券交易程序、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含了k线分析、切线分析、指标分析、形态分析、波浪分析等。对此内容实践操作主要通过模拟证券交易。通过模拟交易,首先重建整个交易过程,从开户、委托、成交、清算交割等程序,直观化地掌握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二是,选择股票进入模拟交易的范围,熟练使用操作软件的各项功能,并读懂行情表,分时走势图和指数走势图。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进入模拟买卖,了解二级市场的运行与管理,比如竞价原则、清算、交割过户的手续费等。三是,运用基本分析方法自行选择证券并投资,四是,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研究判断市场行情和个股行情,选择买卖时机。同时此部分的实践教学也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组织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发表自己对行情的判断,这对提高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完善投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3.面向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结束之后,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情况,股票选择分析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最终完成的投资分析报告,确定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首先是案例分析教学法,用实际案例作为引导掌握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规范。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有证券价值分析报告,基本分析报告,报告当中应包括对宏观经济、证券发行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证券发行公司的整体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同时也包含技术分析报告,包含买卖时机判断的标准等。详实的调查报告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此来判断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1.现实问题。

(1)教学实践意识淡薄。各个培养单位在思想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教育部没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及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在教学经费上的高投入要求,使各培养单位不能或不愿过多开展实践教学。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时间花费、教学条件准备等方面来说,课堂教学相对比实践教学比较容易开展;同时,教师晋升职称课堂教学时数及科研成果为依据的客观现实,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下滑。

(3)对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教学计划中多数都是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偏少、偏低;社会调查实践未作教学计划要求或没有相应学时学分要求;毕业实习基本采用以提交书面实习报告为教学要求,缺乏实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学实践基地流于形式。

2.解决方案。

(1)强化实践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一定要坚决体现全程化的特点:第一是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既有理论讲授,又要有相应的实践体验;第二,要充分利用假期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锻炼,最好是将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学分修学上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足量。总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

投资学分析篇(4)

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居民和企业与日俱增。在以散户为主体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素质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稳定性。投资者素质是包括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投资者情绪和行为,是导致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因而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既离不开产业界,也离不开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界肩负起投资者教育使命的一块重要阵地,证券投资学需要建立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普通居民,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模块。

一、投资者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投资者教育主要有两大阵地。一个是高职高等院校的投资学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另一个是券商、基金等行业内金融机构建立的投资者教育基地,介绍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指南。其中,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向在校学生讲授证券投资的内涵和意义、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构成、技术分析理论、价值投资理论、量化分析理论、演化分析理论等理论知识。可见,高职高等院校教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发散性的特点,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也暴露出来,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有效与实践联系起来。同时,科研与实践脱节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反,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的重心则放在实践教学,向一般投资者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风险教育、股票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股票投资的实战技法等实践知识和经验。可见,金融机构教育具有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的特点,但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弊端同样也比较明显。而且,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往往伴随着功利性的目的。针对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我们认为,整合两大阵地教育方式和手段,建立多方投入、分工合作、长效完整的投资者教育方案体系是当务之急。站在高等院校角度,完善证券投资学教学体系设计至关重要。

二、证券投资学的教育特点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证券特征与投资原理,揭示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一门课程,具有“重知识、重实训、重交流”的特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必须将证券投资学知识体系、案例分析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与模拟操作、竞赛项目等实训环节,以及与同学交流、专业人士问答、实习单位互动等交流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环境中的证券投资业务活动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作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不仅仅是高职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而且还承担起投资者素质教育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从这一角度看,证券投资学还具有“公共教育、普惠教育”的特点,因而证券投资学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这意味着证券投资学已不再是单一行业(教育界或金融界)的内部业务,而是整个国民教育需要统筹整体设计的问题。所以,证券投资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块。

三、分层教学理念

投资者教育的普惠性决定了证券投资学受众的广泛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进行授课对象的分层管理。例如,授课对象可以分为:高中文化程度或以下普通居民、高职高等院校非经济学学科学生、高职高等院校经济学学科学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然后,高职高等院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体系。例如,课程体系从易到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大众课程、本科公共课程、本科选修课程、本科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难度越低,越是侧重学习内容的通识性和趣味性,课程难度越高,越是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针对每一类特定对象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有侧重性的教学环节、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习内容的应用性。四、分层教学模块及安排《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块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主要是以优化知识模块和授课内容为主,实训教学模块主要以实训教学环节设计为主。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以讲授为主,以实训教学、网络讨论和课后答疑为辅。同时,根据学历层次和授课对象的差异,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1.大众课程模块。针对大众课程通识性和入门性的特点,设计零基础的简易课程体系。大众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零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应用性以及投资者素质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2.本科公共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公共课程基础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设计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本科公共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入门性和兴趣性的特点,同时将投资风险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3.本科选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选修课程知识梳理的特点,设计知识点精讲的课程体系。本科选修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训课时8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证券投资学知识点,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证券分析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投资分析和风险控制技能。4.本科必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必修课课程完整性特点,设计知识点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本科必修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16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系统性分析方法,成为专业的投资者。5.研究生课程模块。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特点,设计综述型和深度型的课程体系。研究生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理论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理论前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专业的投资者,而且要求学生成为理论的创新者,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6.资格考试模块。针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资格考试,针对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设计应试式知识梳理型课程体系。此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证券投资技能培训、工作体验和工作流程的熟悉、实战应用机会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合作单位实地进行。通过定期分批派遣学生至合作单位,由合作单位负责实践教学、培训和答疑。对于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工作或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获得三个月至半年不等的实习机会。同时,对于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合作单位也将予以优先考虑给予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投资学分析篇(5)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既要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

二、当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投资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领域,涉及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接触的金融投资产品既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又有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涉及金融投资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样就无法体现现代金融投资行业复杂多变、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难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等,这种分类更多要求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但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安排更多的是单门实践课程如商业银行实务、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简单组合,实验模式僵化,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提出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学生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层次比较低,虽然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由浅入深,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并设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层面

目前,许多高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邀请校外专家联合讲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讨论修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但从总体来看,投资学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初级的层面。一方面,校外专家结合自己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校外专家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总体课时的稀少性,因此,校外专家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每个学期专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带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的内容并不深入。出于金融企业数据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业务的安全性考虑,校企合作企业在为合作学校的学生安排实习时,往往将关键业务进行回避,学生真正要学的东西却不能得到训练,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很大难题。

(四)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学的学习为这些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招入,此类教师金融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宽口径、复合型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倘若投资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投资领域和金融投资业务,就难以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实际金融投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金融投资领域,也要重视实体投资领域;不仅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也要让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技能;特别需要紧密把握国家的政策方向,开设一些如互联网金融实务、农村供应链金融实务等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仍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这种仍然沿袭了理论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规律,实现综合化、层次化教学。具体而言,在保留单门课程基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学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学生根据实验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求合适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实验总结报告。综合性、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实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许多企业出于保密性与安全性需要,也许并不愿意将核心业务展示在短期造访的学生面前。但是,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业指出,如果学生能固定在本企业实习3个月以上,企业是愿意学生接触相关核心业务与数据的。要满足企业的此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计划作出变动。非毕业班的校外专业实习,学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适当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教学时间,将实习扩展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学生的寒暑假时间,3个月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并非不能实现。并且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而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许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派教师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全职培训,并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工作,从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资机构的各项业务。二是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要广泛邀请金融投资行业专家、企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并且与专任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多去校外专家的课堂观摩学习,多与校外专家沟通交流,从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投资学分析篇(6)

1 概述

当今中国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对证券投资的研究对象的阐述较少,国内比较知名作者吴晓裘,赵锡军、李向科等在其主编的证券投资学中都没有对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阐述,而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需要在学习中完善,在完善中学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修正,逐步完善这一学科,这一研究对证券投资理论发展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证券投资概述

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方面,直接投资是指各个投资主体为在未来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实物资产购建活动。如国家、企业、个人出资建造机场、码头、工业厂房和购置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等。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一切出于谋取预期经济收益为目的而垫付资金或实物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间接投资,即投资主体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证券投资属于非实物投资,投资者付出资金,购入的是有价证券,而不是机器、设备、黄金珠宝等实物。证券投资的收益一般包括股息、红利收益、资本收益、债息收益和投机收益。

证券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相比,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性、期限性和变现性等特点。

3 证券投资与投机

投机起源于古代,早期的投机以赚取地区差价为主要方式,不同区域对不同种类产品生产与需求的差别性,为投机者赚取买卖差价创造了条件。进入商品社会后,投机范围日趋广泛,它已伸展到生产、流通、金融等众多领域。

投机的含义就是把握时机赚取利润。在证券投资学中,投机的基本含义则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做出投资决策,试图在证券市场的价格涨落中获利。而这种价格波动带来的获利时机同样赋予所有的社会公众,并未偏向某种特定的人,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把握住了这种机会。少数投机者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只是他们熟悉市场的习性,具有丰富的经验,准确的预见力和判断力,更主要的是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承担较大的风险,赚取高额利润就是投机者根本的信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他们往往偏重于通过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图赚取正常利润的投资行为。

证券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对预测收益的估计不同。普通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较为重视基础价值分析,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证券投机者不排斥这些方法,但更重视技术、图像和心理分析。普通投资者除关心证券价格涨落而带来的收益外,还关注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而证券投机者只关注证券价格涨落带来的利润,而对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不屑一顾。其次是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普通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较为关注,主要购买那些股息和红利乃至价格相对稳定的证券,因而所承担的风险较小;投机者主要购买那些收益高而且极不稳定的证券,因而其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投机者既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证券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要把投资与投机完全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投资是不成功的投机,投机是成功的投资。

4 证券投资学研究的对象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具体地讲,就是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如何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国家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从学科性质上讲,证券投资学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证券投资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证券投资的综合科学性质主要反映在它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和它涉及范围的广泛性。证券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投资,它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资本、利润、利息等慨念是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所经常使用的基本范畴。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操作,所以必然涉及到货币供应、市场利率及其变化对证券市场价格以及证券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定购买哪个企业的股票或债券,总要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分析、判断。作这些基础分析必须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时,除了进行一些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大量地定量分析,证券投资、市场分析、价值分析、技术分析、组合分析等内容都应采用统计、数学模型进行。因此,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数学等方法对证券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

第二,证券投资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证券投资学虽然也研究一些经济理论问题,但从学科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学。证券投资学侧重于对经济事实、现象及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证券投资者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如何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如何分析各种证券投资价值;如何对发行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析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等等,这些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科学。

第三,证券投资是一门以特殊方式研究经济关系的科学。证券投资属于金融投资范畴,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以各种有价证券的存在和流通为条件,因而证券投资学所研究的运动规律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金融资产是虚拟资产,金融资产的运动就是一种虚拟资本的运动,其运动有着自己一定的独立性。社会上金融资产量的大小取决于证券发行量的大小和证券行市,而社会实际资产数量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和价格。由于金融资产的运动是以现实资产运动为根据的,由此也就决定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生产关系也必然反映在证券投资活动当中。即使从证券投资小范围来看,证券发行所产生的债权关系、债务关系、所有权关系、利益分配关系,证券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委托关系、购销关系、信用关系等等也都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证券投资学研究证券投资的运行离不开研究现实社会形态中的种种社会关系。

5 证券投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5.1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它包括:

5.1.1 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证券投资过程中涉及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如证券(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收益等。明确这些概念和范畴,是研究证券投资的前提。

5.1.2 证券投资的要素。证券投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或行为要素,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中介等是证券投资的实施要素。它们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这些要素,对于准确、全面、深入地说明和理解证券投资运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1.3 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空间。证券投资活动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而证券市场本身是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它由许多分支组成,证券市场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并分别满足不同的证券投资需要。只有充分了解证券市场的组成框架、基本结构和运行机理,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并有效地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5.1.4 证券投资的规则和程序。证券投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包括法规进行的。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它有特定的程序和步聚,制度规定是相当严密的。了解这些规则和程序,是从事证券投资的重要前提。

5.1.5 证券投资的原则和内在要求。证券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济行为。因此安全、高效地进行证券投资,必须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客观内在要求。按证券投资的客观要求行事,有助于避免证券投资中的盲目性,理性地入市操作,从而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5.1.6 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这是证券投资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大致上可分为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两大类,而这两类分析方法又分别包含了大量内容,只有努力掌握这些分析方法,投资者才有可能为正确地选择投资对象,把握市场趋势。

5.1.7 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是指实际买卖证券时,在进行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者自身情况、投资目的等选择的具体操作模式、策略与手法。它与证券投资分析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是在投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对投资分析结果具体操作的反映。投资者个人的投资目的、条件乃至修养与气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操作方法。

5.1.8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风险与收益总是伴随着整个证券投资过程。实际上,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正是证券投资者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自然成为证券投资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什么是证券投资风险和收益?它们的构成情况如何?怎样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度量?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如何优化基于规避风险目的的投资组合等等,证券投资学均需做出相应的回答。

5.2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方法

证券投资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学科,要实现其研究目的并使这门学科不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下方法和要求:

5.2.1 规范与实证分析并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证券投资学要解决繁杂的理论命题并得出科学的结论,不仅要大量地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各种理论抽象和规范分析,还必须高度地关注证券投资的实践,进行广泛的实证分析。证券投资中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分析、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可能的制约因素,还必须尽可能弄清这些因素对证券投资的影响程度,而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量化状态又可能决定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程度的差别。因此,证券投资学的各种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运用的基础之上。

5.2.2 强调结论、观点的特定性及适用背景,而不刻意追求其普遍适用性或惟一性。证券投资实践中的情况十分复杂,变数很多,市场走势往往还要受到投机及其他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中所给出的结论与观点也只能针对大多数情况或某些情况,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5.2.3 强调动态的全方位分析。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指导证券投资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完善其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根据现象的现状和动态,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6 结论

不管是证券投资或者投机,都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其研究对象,通过对证券市场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分析,笔者总结出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一门研究证券市场运行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而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等等,对证券投资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勇主编.《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丛书》[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2]蒲涛.刘险锋主编.《证券投资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3]吴晓求主编.《证券投资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投资学分析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52-03

“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在宽基础、深理论的思想指导下,受课时、非理想化的项目背景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很茫然、教师很无奈”的现象。如何实现“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执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如何发挥好高校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实践教学,推进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房地产投资分析”的课程目标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房地产投资的目标,也不同于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标。房地产投资的目标是通过房地产投资实现投资人预期的收益。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标是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区位条件、市场环境、财务状况等因素,做出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房地产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投资分析实践能力。课程的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都是围绕课程目标服务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理清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理论教学目标及它们与总目标的关系,才能明确教学的方向,协调教学理论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关系。

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内容及过程涉及面广,仅仅依靠理论分析难以客观评价和理解项目方案的可比性和可行性。如果把投资周期的长短、风险大小、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收益等孤立、抽象的指标融入实际项目,赋予其实际意义,再运用投资分析的理论,对认清项目的全貌、增强项目的形象感、实现决策目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投资的需要而展开的。房地产投资分析是要积极地实施投资,或通过投资分析积极地优化投资方案,获取预期的投资效益。在同一个项目中,如果采用不同的策划方案,会得到不同的收益结果。如果没有投资分析,或投资分析失误,房地产开发就无法获取更高的收益,甚至有可能一败涂地。因此,房地产投资分析离不开科学的策划方案,房地产投资的方案决策必须依靠精细化的投资分析。实践教学的魅力在于,要表达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问题,不需要说多少大道理,利用一个简单的案例,就可以阐明课程的相关理论及其重要程度。

某房地产(别墅)项目,用地面积300亩,当时的地价40万/亩(应该是相当低了),销售价格1.3万元/平方米,两年完成销售。该项目形式很理想,理应收益丰厚,但股东却始终没有分到利润。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出了问题?还是成本管理失控?各种猜疑纷至沓来。

通过成本分析,问题的症结便显现出来。根据某别墅项目基本成本费用表(见表1),每m2建筑面积的成本如下:

[(600+675)×(1+10%)/0.2+3300]/(1-3%-13%)=12277元/m2

别墅12277元/m2的成本与13000元/m2的销售价格对比,显然,基本无利润可言。建筑面积是房地产产品的核心指标。由于该产品的策划主要重视了产品的观赏性,而忽略了产品的商品属性,造成了容积率过低,使综合成本直线上升。如果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位,同样300亩的项目就可以实现投资的目标。上述别墅案例,如果以容积率0.2建设施工,投资将会失败。由此可见,投资分析是投资的前提,也是方案策划的前提。它可以使产品数据化、形象化,为方案的制订指明具体的方向,为方案的决策提供明确的指标。将类似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先分析、后设计”在房地产开发程序中的意义。

三、实践教学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催化剂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催化剂。枯燥的理论和数据只有落实到实际的投资项目,才能真实看清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本质联系,才能使基础理论具备应有的生命力。理论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展开,并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把实践环节引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把课程理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活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填鸭式说教转变为启发式教学。

(一)数据分析案例

以数据分析为例,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相当强的,它们之间的数据要求一旦不能满足,项目投资目标将大打折扣,甚至全盘皆输。例如,计划投资一个3000平方米的餐饮项目,试分析它的几个数据关系。假定该餐饮项目规划的规模和接待能力折合为60个标准包间,每个标准包间50平方米,每间平均10人,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在这个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再来分析它的衍生数据。要保证这3000平方米的商业项目的正常运营,按餐饮的平均行业利润10%计算,即每天800人次就餐才能实现盈利目标。这样就有了消费者人流量的基本数据。

满足人流量规模必需考虑一些必备的配套数据。比如,可能有多少车辆来?需要多少停车位?店面的展示面、交通状况、客户入口、食材入口、卸货、保管、加工、备餐空间、烟道、隔油池等设施,以及水、电、气、通讯等配套是否能满足要求?在这些配套要求中,对有案可循的数据可以直接套用,判断是否符合经营要求。对由于地域、定位、客户群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变数的或没有基本数据的,则需要完成大量精细的调研、测算等实践工作。一个成功的项目,它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必须是成功的;一个失败的项目,可能只因一个数据的偏差而出现问题。上例中,如果停车位数量不能满足配套要求,带来的就会是接待能力不足、客户流失、利润减少、经营目标不能实现。

(二)实践案例的拓展

一个案例所能表达的观点、说明的问题是有限的。实践教学需要以研究深入浅出的案例为基础,举一反三,在更大范围内,更加深入地发挥实践教学的效能,尽可能用一个案例串联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实践综合训练,加强课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感。实践教学不是以判断出一个结论为终点,而是要以此为起点,扩大实践教学的成果,在纷繁复杂的项目投资分析中,研究各种因素内在联系,准确判断投资目标的可行性。对成功的案例,应总结其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对失败的案例,要从失败中走出来,通过投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行方案的优化,进而衍生出多种方案,形成多种方案的比较,走上一条精心分析、科学决策、理性投资道路,实现投资的预期效益。

四、实践教学形式与选题

以培养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定位,一旦脱离了项目实践,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更是培养实用人才的必要环节。如何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展现实践教学的意义,其形式和选题尤为重要。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

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是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组织教学活动,主要有两类基本形式:一是观摩性实践教学,主要利用课堂教学来完成,即通过实际项目案例,说明相关的观点,解决相关的问题。观摩性实践教学应进一步利用案例背景,进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互动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习思路,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实战性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外练习为主,即以工程案例为背景,布置相关课题,由同学在实践中明确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工作能力。实战型实践教学应加强答疑、辅导,在课堂上适当进行点评、分析和总结。

(二)实践教学的选题与学时分配原则

实践教学的选题,如果简单地全盘照搬案例,会使教学内容松垮散漫,既耗时耗力,又不能切中主题、实现目标。课堂实践要想获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合理的课题设计。应当围绕教学单元的目标,把精心挑选的案例进行提炼,使之服务于教学目标,即做到指出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立竿见影”。应当注意的是,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工作作风的重要渠道。

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理论课时相对偏紧的情况下,实践教学必定占用理论教学的课时。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呢?有“得”必有“失”,要“取”还得“舍”。实践教学占用的学时,可以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轻重,把一些原本计划在课堂上灌输的概念和理论,通过课外练习(作业)、课外消化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完成,填补理论教学的空白。广义上讲,实践教学可以贯穿教学的始终。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实践教学课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育、主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当指出,实践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本手段,并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掌握才是学业成败的根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用实例来串联教学内容、说明理论问题,把课程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环节,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既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厘清实践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作用,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这是“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兴应,张新桥.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2):161-163.

投资学分析篇(8)

二、资本证券

相比于上述两种证券,资本证券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此证券并非直接性的金融投资产品,而是与金融投资活动存在相关联系下形成的证券。这种证券的市场弹性较大,易受到供需关系、价格因素、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资本证券最典型的代表是股票,也是金融投资风险最高的项目之一。股票投资根据价格涨跌选择购买、出售,若市场供需量发生变化,股票价格大幅度亏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证券投资中经济学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针对上述提到的三种有价证券风险,投资方必须要详细分析证券投资的风险系数,拟定最佳投资方案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经济学分析法是比较实用的研究模型,其根据市场信息分析出投资项目的利弊,为投资人决策提供可靠的指导。证券投资中经济学分析法包括:

(一)技术分析法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产业的重要构成,金融产业凭借其独特经营方式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技术分析法是以传统证券学理论为基础,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二)演化分析法

新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朝着开放式方向发展,为资金持有者提供了诸多的投资平台,不断创造了预期的经济收益。演化分析法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

投资学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074-0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作为专门研究证券市场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承担起了证券知识普及以及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并已成为高校财经类核心课程、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校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然而,不同类型高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也不尽相同。高校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根据类型不同,大学的基本使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侧重点也不同: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科研为主;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兼顾研究使命的同时关注教学工作;而教学型大学则以教学为核心使命,兼顾科学研究,但研究层次和方向以应用为主。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就显示其不同之处。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

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科研为主,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精英人才。在国外,大部分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具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描述得很直接: 在传统哈佛人的眼里,哈佛的真正儿女只能是本科毕业生,一个研究生学位顶多只能给予一种旁系亲属的地位,只是募集基金时另当别论。国内著名大学的本科生也同样如此,目前一些著名研究型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教育,让最有水平的教师上教学第一线,使最有水平的教师通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把自己进行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如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南开大学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兼物理学家陈平教授都曾上过本科班学生的课程。

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相比,拥有普通大学无法企及的科研优势和教育资源,如相对充足的办学经费、高水平的实验室、完备的科研设施、研究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较优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生源等众多优势。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方面,通常汇集社会名流、企业精英甚至学术大师到学校上课、举办讲座和参加活动,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竞争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与条件,而这些有利条件为研究型大学提供优质课程,实施高质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在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方面,该课程显示出以下特点:

(一)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证券投资基本知识的把握和对基本原理的系统掌握,并动态跟踪证券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注重理论体系的全面完整,强调培养学生思考型学习与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风险与收益等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研究型大学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理论内容的教学,而对实践教学一般涉及较少或不涉及。如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主编的《证券投资学》授课的课时分配中(见表1),总课时为54节,基础知识、基本分析与组合管理分别占总课时的37%、24%与28%,三个部分的内容合计占总课时约90%,对实际操作起直接作用的技术分析仅4个课时,占总课时的7%。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教师甚至不上技术分析,认为技术分析不需要在大学的课堂上进行教学,这在典型的研究型大学中持此观点的教师较多,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主编教材《证券投资学》课件。基本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及监管、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组合管理包括证券组合管理、风险资产的定价及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

造成这一认识的另外原因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本科生读研比较较高,如中国人民大学本硕连读的比例就高达三分之一。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产生了许多教学上的优势,使专业教育的重心上移,使得他们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三)理论课程特色。研究型大学在理论教学上,力求全面、完整、严密,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注重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对涉及证券投资技术与技巧分析时,一般讲授较少,或略微提及,或在理论上只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阐释,在理论层次上体现出一门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同时,注意吸收学科最新成果,将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最新成果,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理论与现论进展有机结合起来。相当部分的研究型大学还注意与金融相关学科如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的交叉融合。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后较高的作业要求。例如,针对证券市场出现的热点问题,课后布置的作业思考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查阅较多资料研究完成。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国内外有关证券投资的文献资料,以及阅读投资大师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而有些教师会让学生根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上市公司财务和价值分析等基本面撰写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在本科阶段就开始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但是,对实践教学则涉及较少或不涉及,一般由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酌情而定。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培养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有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的专业人才,力求做到在开展本科层次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重视对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据此构建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编制体现“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合理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因此,其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显示出如下特点: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证券投资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证券投资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于实践中。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理论要求则相对降低,力求做到本科层次的理论教学,没有研究型大学提出的在理论内容上要求全面、完整与严密。

(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研究型大学此门课程教学内容中,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理论教学,也注重实践教学。以东北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为例,在课时分配中(见表2),理论课总课时为54节,基础知识、投资分析与市场监管分别占理论课总课时的52%、30%与18%。其中技术分析课时约4节,占总课时的7%,技术分析已真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理论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了模拟实验课程。实验的方式主要以模拟操作为主,通过证券交易过程的模拟,了解进行证券投资的条件、步骤及主要的手续,运用理论课所学的证券投资基分析、技术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分析预测证券行情。

资料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网站。投资分析包括基本分析、技术分析、风险与收益、组合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效率及绩效评价;模拟实验教学为6课时,学生模拟实验一个月。

(三)理论课程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在理论教学上也基本要求全面、完整,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但在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上没有研究型大学的要求高。如作为教学研究型的东北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投资分析部分除包括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外,还包括了风险与收益、组合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效率及绩效评价等投资理论,但其占理论总课时的比例也只有30%。而中国人民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的组合管理就占总课时的比例达28%,如加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内容,则这一比例将达到59%。在这一类型大学的理论教学中,鲜见提出要与金融相关学科以及数理统计方法交叉融合。

(四)实践课程特色。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财经类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如购置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世华金融家”、“国泰安”等教学系统进行实验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此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特色。实验教学软件“世华金融家”、“国泰安”等教学系统均可以通过卫星接收系统得到沪、深股市和国际证券市场的即时财经资讯,并可通过模拟交易系统实现股票、期货、外汇的实盘模拟交易。

教学研究型大学也基本都建立了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在实验教学上均有一定量的课时安排,同时实行实验室开放或校园局网等。学生通过证券模拟实验,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正确使用证券分析软件,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要领,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流程。

为了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业务有更直观的认识,有些高校还安排学生到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实习,接受行业专家的指点,与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研究型大学一样,教学研究型大学也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基于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的特点,教学研究型大学本门课程的教学逐步改变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采用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验教学的方面,利用证券投资实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不少教学研究型大学进行了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使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进行了教学。如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思考题、重点难点、参考文献等均放到网上,由学生上网直接查阅学习。

三、教学型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

教学型大学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建设有特色的“教学型”高校。在办学特色定位上,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服务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学术背景。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定位主要考虑有效地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解决基层第一线的问题,为基层第一线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教学型大学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显示出如下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证券市场分析能力,能初步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于证券实践中,解决证券投资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与教学研究型相比,更强调实践教学,提出了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其理论要求进一步降低。

(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型大学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教学,同时加大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原理与方法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的理论性、应用性教学与“实时行情接收+资讯分析+模拟投资+实地考察与现场观摩”的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形成。以湖北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为例,在课时分配中(见表3),理论课总课时为54节,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投资理论分别占理论课总课时的52%、11%、15%、22%,其中技术分析课时增加到8节,技术分析已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类似,在理论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了证券实验课程。实验的基本方式仍是模拟投资,但安排的课时已明显增加,实验的项目更加贴近市场。另外,也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上市公司等实习基地进行实践。

资料来源:湖北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网站。基本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及监管;投资理论包括证券价格、收益与风险、现资理论。

(三)理论课程特色。给学生讲授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阐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建立起证券投资理论思维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上,比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又有所降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地方院校对收益与风险、组合管理等投资理论较少涉及,这是教学型大学在理论教学中应该补充的内容。

(四)实践课程特色。教学型大学普遍加强了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基本形成了通过实验课、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三种途径实现。在校内建设证券模拟实验室等,使学生在实习前便了解证券交易的基本情况,初步进行证券行业第一线所需人才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校外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证券投资模拟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

而在实验教学方面,实验课时通常比教学研究型大学有相当大幅度的提高,湖北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验课时只有10学时,相当多的教学型大学实验课时远不止10学时,如贵州财经大学为24课时,广西财经学院至少32课时。之所以安排大量的实验课时,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设计实验项目和证券实验室投资模拟操作,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证券投资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教学,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少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分析及投资实战操作,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研判和投资决策的能力,其中有些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证券模拟大赛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有些学生通过考试取得了证券从业的部分资格。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型大学基本形成了“多媒体课件+原理与方法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的理论性、应用性教学与 “实时行情接收+资讯分析+模拟投资+实地考察与现场观摩”的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践性教学比教学研究型大学有了更为具体而丰富的内容,设计了跟理论课程相对于的实验项目,甚至紧密联系证券行情的变化,在实验项目上不断跟进和完善。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类似,也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利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进行了教学。

总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必然要求大学的层次、类别和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既需要承担学术型的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研究型大学,也需要能够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提升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型大学。不同高校层次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并不代表其办学水平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数量较多的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应合理定位,从其所在地区的实际出发,以重点解决本地区证券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承担起提升所在地区证券业发展水平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赵文华,程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

[2]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3]高向东.教学型大学的责任与追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4]郑祥江.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高教研究,2009(3)

投资学分析篇(10)

    (二)模型化现资理论的成果经常以模型的方式呈现,通过这些模型来反映复杂世界中的规律,从定价模型到资产组合到业绩评估无不以各种模型、指标为工具。所以投资学实验也多围绕着这些模型,让学生验证这些模型、分析这些模型、应用这些模型。

    (三)综合化现资理论的发展也是多种学科综合的结果,并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实验也是如此,要想顺利完成这些实验实际上不仅仅需要金融学知识,还需要经济学、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综合化还意味着这些表面看起来松散的模型其实是一以贯之,都是围绕着投资分析这一终极目标,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考核。

    二、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现资理论的理解现资理论有较多的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如果只是单纯介绍还不足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教学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本市场的数据,自己利用学过的统计与计量方法去验证前人的研究、去应用前人的研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自然会对理解教学内容大有裨益。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素养在这些数据分析实验中,不仅需要他们理解投资学教学内容,还需要学生运用他们学过的经济学、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此外,投资学实验中还有综合性的实验,学生需要摆脱对单个模型、理论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实验,这都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验,对培养学生的研究素养有很大好处。

    (三)是对现有证券投资学实验的有益补充传统的证券投资学实验大多把实验重点放在交易环节,强调技术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随着各高校实验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实验已经日益规范和完善。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把实验重点放在了对理论的验证与应用上,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实验“重交易、轻分析”的缺点,两者各有优劣,相得益彰,是对现有实验体系的很好补充。

    (四)是研究性教学的有益探索研究性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投资学作为金融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集中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良好平台,实验这种形式作为探索性的研究也适合对学生教学使用,所以,数据分析实验的深入开展,把学生带入学术领域,引导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是研究性教学的有益探索。

    三、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过去几年的投资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带领学生开展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实验设计需要掌握理论与实践平衡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在实验建设中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在现实的投资实践中,现资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各大投行、研究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分析体系与模型工具,这些数据处理工作已经由计算机完全替代,所以如果实验完全跟现实操作一样,你会发现这无助于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知识。相反,如果实验设计过多偏向理论,就会大大降低实验的应用性,也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投资学实验要精心设计,既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明白现实的投资分析中,这些机构投资者如何来使用这些理论与工具,掌握两者平衡实则不易。

    (二)实验对学生要求较高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也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同学由于理论基础不牢,对实验的内容不甚了解,导致做实验时无所适从。也有的同学顺利完成了实验,可是发现实验结果不甚理想,需要他自己去分析研究的时候却总是不得要领。当实验内容偏难的时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进而导致应付、抄袭现象的出现。

    (三)实验教学激励机制尚显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有力的激励之一。由于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偏重理论研究,这些实验不像技术分析这些内容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很多同学感到学的内容在以后很难应用或者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单靠传统的考试、考核来约束学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为指导教师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现资理论广泛应用于投资分析、基金管理、IPO等领域,也就是说只有在各大投行、证券公司的核心部门才会接触这些实践活动,然而,作为普通教师,缺乏相关部门和公司的工作经验,也很难进入到这些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这就使得作为指导教师也只是依据课本理论与学术研究成果来进行实验教学,这难免有闭门造车的嫌疑,也影响实验的有用性。

    四、完善投资学数据分析

    实验教学体系应采取的措施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一项长期工作,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因地制宜,但无疑都是从改善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来着手。

    (一)加大对实验建设的支持力度投资学数据分析实验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看,这部分实验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在内容和体系上也多和传统的证券投资实验合在一起,没有得到足够高的重视。在实验内容和体系上也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在实验设计上还需要不断探索,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想把这部分实验建设工作做好,必须要加大支持力度,依托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实验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指导教师争取实践机会,把实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 食品检测新技术 下一篇: 航空货运存在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