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1 11:21:49

精神医学的特点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1)

[摘要] 精神科医患纠纷具备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导致的。因此,重视对精神科医患纠纷的特点、预防措施及处理方式的分析,有利于公平公正地解决精神科医患纠纷事件。该研究主要从精神科医患纠纷的特点出发,分析精神科的医患纠纷的主要特点,并对精神科医患纠纷进行的合理预防,还有对精神科医患纠纷的处理提出4点相关处理办法,为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精神科;医患纠纷;特点;预防措施;处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70-02

因社会上对精神患者存在一定的偏见或者认识误差,因此,精神患者在发生意外事件后,患者家属极易将过错全部归于院方。因此,解决精神科医患纠纷的结果,往往无法让双方满意,故预防精神科医患纠纷的措施,成为避免类似案件发生的主要途径,同时也需重视精神科医患纠纷的处理方式。

1 精神科医患纠纷的特点

精神科的医患纠纷除了具备其他医患纠纷的特点外,还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具体内容为:①责任界限的确认:现阶段人们对精神疾病医院的运作、管理模式等不了解,也未清楚认识到精神疾病病情的严重性和特殊性,因此,患者家属极易将部分意外事故归结于医院的疏忽,进而引发医患纠纷。但是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生的意外事故,通常是难以避免的,将所有责任归结于医院是不全面的,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医院责任界定不确定[1];②缺乏完善的精神病患者法定监护人确定法律:家属将患者送往精神疾病医院后,一般就由医生和专管护理人员接手,实际上医院已经全权承受对患者监护权利。但是在法律上患者的家属仍为患者的监护人,也就是说实际的监护权利转让给医院,而法律上的监护权仍归家属所有,并未有相关的法律指出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监护权归属情况,故成为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2]。

2 精神科医患纠纷的预防措施

想要避免或者减少精神科医患纠纷,就需在发生医患纠纷之前,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纠纷事件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为预防精神科医患纠纷做好充分准备,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宣传并普及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

导致精神科医患纠纷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人们对精神病认识的片面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视精神患者为危害人群,对其采取躲避的态度,并对精神病患者产生歧视思想;②将精神病患者过度的弱势化,当精神病患者在医院发生意外事故,人们出于同情心,会将一切的责任归于院方。针对以上片面认识精神病的现象,院方需在患者住院时向其家属或者亲友宣传精神疾病知识,包括疾病种类、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和预后等;还可通过媒体向人们宣传正确的精神卫生知识,消除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精神科的医生还可深入社会,通过发放宣传册、健康讲座等方式,向人们普及精神疾病知识[3]。

2.2增强精神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由于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均为医学专业或者护理专业出身,其法律意识比较匮乏,医院对法律知识的培训不够,故在精神科医患纠纷发生时,医护人员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因此,需增强精神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具体途径为:①精神科定期举办法律讲堂,邀请该地区的法律专家向医护人员讲解法律知识,或者对医护人员的法律问题进行解惑;②在医疗工作中,努力履行好自身的法律责任,慎用精神类的药物。

2.3完善精神疾病医院的保护制度

精神科的医护人员需通过案例了解其他科室或者其他医院发生的意外事故、医患纠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于防止或者应对医患纠纷的发生。另外,医院还需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委员会,对医疗失职行为作出严格的规定,将患者权益保护细化到每个医护人员的身上,并制定出严厉的过失责任追究制度,在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的同时,尽量保护患者利益,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4]。

2.4实施精神病区的康复服务

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区、治疗区是与其他疾病区域隔离开的,有利于精神科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在精神病区开展服务,具体内容有:①可对精神病区展开整顿活动,内容包括检验医护人员的冲突解决能力、预防患者酒精和药物的滥用、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等;②医护人员需对各种精神患者进行正确识别,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减少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5]。

2.5健全精神科的住院协议书、知情同意书等书面协议

现阶段,医院需规范住院协议书和知情同意书的内容、签署流程等,在精神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家属签署住院协议书,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纳入住院协议书中,并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签署的住院协议书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应,可在医患纠纷发生时,作为调解的凭证。另外,对于强制入院和自愿入院的精神患者,均与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包括患者家属对医生的用药、治疗方式等全部知情。通过精神科的住院协议书、知情同意书等书面协议的签订,可避免医生出现过度担责。

3 精神科医患纠纷的处理办法

现阶段,对于医疗事故赔偿等的民事责任纠纷的解决方式,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经给出明确的指示:医患双方可采取自愿协商的方式解决、申请行政调解、提起民事诉讼3种方式解决精神科医患纠纷。该院针对精神科医患纠纷事件的性质和患者家属的态度,主要通过以上3种解决方式解决。

我国属于法治国家,因此,对医患纠纷的处理,需做到公开化、社会化和透明化,并体现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对医疗事故进行科学、公正的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核心,卫生行政部门需依据专家鉴定的结论秉公处理,从而提升处理结果双方的满意度。目前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均一致同意进行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鉴定方法为:按照条例规定,自医学会成立的专家库内随机抽取相应的专家组,组成临时的鉴定组,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为司法判决提供有效的依据,确保审理结果更加的客观和公正[6]。

综上所述,由于精神患者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发生医疗意外事故的机率较大,精神科的医生在详细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前提下,也需对自身的医疗水平进行提升,以预防发生医患纠纷事件。对精神科医患纠纷的特点进行探讨,可为了解其预防和处理措施打下基础,以确保医患纠纷解决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参考文献]

[1]姚立峰.精神科医患纠纷的特点、预防及处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5):379.

[2]杨金秀.浅谈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862.

[3]全瑞国,普启光,纪桂英.精神科突发事件导致医患纠纷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6):137.

[4]郑亚琦.精神科护理工作常见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34):149.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09-01

一、教师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是一种调控规范,并能动地发挥作用,能够有效地规范引导人们的职业行为。[2]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师职业精神在不同的情境里,其可能就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背后隐含着价值取向,哲学假设。职业精神大都集中在友爱、奉献、牺牲等精神。[3]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同样具备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对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

二、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精神

医学的持续稳定发展依赖于培养医学生的教师队伍,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具备高素质职业精神的教师团队。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职业精神直接影响到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医学生人文精神。医学职业精神是对从事医学专业一种服务人类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又是医学工作者践行医学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其临床教师更具特殊性,医学工作者与高校教师合二为一,倡导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追求理性务实医学科学精神的同时,兼顾唯美向善的医学人文精神。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文精神的底蕴,结合时代特点,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氛围。然而,临床教师的职业精神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其缺乏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与了解,更谈不上重视。

临床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教师的职业精神不能有效地对医学生施加影响,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的质量。现今,虽然临床教师的职业精神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部分教师不仅敬业还乐业,表现为对本职业的热爱与高度的s誉感,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贯穿其中。

三、临床教师职业精神的关注点

临床教师职业精神建设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培养良好的临床教师职业精神,对于临床教师职业态度的改变、临床教师职业理想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教师职业精神要以职业的“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构”为使命,以职业“角色互动”和“价值旨归”为引领,职业精神要有能力追求和职业态度的支撑,职业“廉业”和“专业”贯穿职业精神的始终,内在伦理职业规范是职业精神的最基本要求,职业信誉是职业精神的直接表现。教师职业精神应重点关注职业精神维度,以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临床课教师职业精神提升的目标与要求为维度。诸如理想、能力追求、信誉、遵守规范层面的维度。临床教师职业责任模糊,职业精神的缺乏造成职业精神问题的原因除外在制度缺失外,内在的则是职业人对职业精神的无意识。

四、结语

临床教师职业精神认知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专业发展的程度,临床教师职业精神的了解需要多渠道探求,文献调研固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临床教师职业精神的探析,必须就职业精神目标赖以建立的规律性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必须深入了解当前临床教师对职业精神的看法,如关于敬业和奉献精神,调研是否因为热衷医学事业而选择“双师型”临床教师职业,分析出符合其职业特点的职业精神的构成。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目前关于临床教师的职业精神是被忽略的,既往的备受关注的职业精神的实证研究,有效的借鉴是可以为我国临床教师职业精神研究提供帮助的。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临床教师职业精神结构维度目标,是今后力求突破之处。

参考文献:

[1]安洪庆,马桂峰,范应元等.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1):91.

[2]邓丽芳.职业规范,职业精神与职业贵任一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J].高教论坛,2015,1(1):72-74.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3)

引 言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医药文化,时代的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医院的特色文化,是中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医院实力的提升和竞争力加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管理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作用。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医院管理界的重视,并被逐渐引进到医院的经营和改革实践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加快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中医院的应有作用,在2009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并于多次在全国中医院进行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继承和创新,最终达到提升中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1、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预防保健、辨证论治、平衡调节、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现阶段中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包括有:医院宗旨、院训、医院精神、医院发展战略以及中医院外在形象标志、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教学医院。近年来,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团体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式。医院建立了以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精诚仁和、继承创新的院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质量建院、特色兴院、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2、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医院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中医院发展受到了西医的竞争,甚至是否定,有些中医院出现了萧条的状况。中医院要想在现阶段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中医院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以提炼、形象和创新等特有的功能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因而中医院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实践建设,发挥其优势。

首先在价值体系上,要根植于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弘扬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拥有脑病、骨伤、肿瘤3个部级重点专科;脑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肠、针灸、肾病等7个省级重点专、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各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中医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针刺等传统浓厚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研制的中药特色制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专药的专科建设新格局,并且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其次在医院规范管理上,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医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务、优美宁静的诊疗环境,使得患者和医院职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医院环境建设进行优化,在医院门前有药王孙思邈雕像巍然耸立,并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病区外景、中医文化专栏、中医药文化长廊等特色景区,整个医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通过大胆创新,建立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管理。通过落实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员数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生活中传承了几千年,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预防保健、辨证论治、平衡调节、以人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现阶段中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包括有:医院宗旨、院训、医院精神、医院发展战略以及中医院外在形象标志、员工的行文规范及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教学医院。近年来,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吸收各方面的优势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团体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式。医院建立了以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精诚仁和、继承创新的院训;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的拼搏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质量建院、特色兴院、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的医院发展战略。

    2 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彰显中医院特色优势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中医院发展受到了西医的竞争,甚至是否定,有些中医院出现了萧条的状况。中医院要想在现阶段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式的发展。中医院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它以提炼、形象和创新等特有的功能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因而中医院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实践建设,发挥其优势。

    首先在价值体系上,要根植于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弘扬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拥有脑病、骨伤、肿瘤3个部级重点专科;脑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肠、针灸、肾病等7个省级重点专、学科;1个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各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中医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针刺等传统浓厚的中医特色,广泛应用研制的中药特色制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专药的专科建设新格局,并且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其次在医院规范管理上,要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医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务、优美宁静的诊疗环境,使得患者和医院职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医院环境建设进行优化,在医院门前有药王孙思邈雕像巍然耸立,并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病区外景、中医文化专栏、中医药文化长廊等特色景区,整个医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患者和医院职工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在医院管理上,医院通过大胆创新,建立了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管理。通过落实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病员数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5)

[摘要] 医院精神内涵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医院经历历史发展沉淀形成的精华。医院精神内涵引导着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医院文化和医院发展的灵魂,是医院在竞争中得以胜出的软实力。我国医院精神以文化标语为载体,以凝练的语言体现出医院文化的精髓,因此,加大对医院文化标语的宣传力度可以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增强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恰当的英译医院文化标语可以更好地开展医院外事宣传工作,进而增强医院的国际影响力。翻译医院文化标语应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体现医院的特色文化内涵,符合英语语言对称美和节律美,发挥文化宣传的作用。文章以北京协和医院的“协和精神”为例,探讨了“协和精神”对医院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依照英译医院文化标语的基本原则试译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这一“协和精神”。

[

关键词 ] 医院文化标语;宣传;英译原则;协和精神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005-03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al Slogan in the Hospital Propaganda Work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o "PUMCH Spirit" as An Example

YE Shengnan1 MA Dandan2 HU Jinyan3 SUN Wei2

1.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China;2.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office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China;3.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China

[Abstract] Hospital spirit connotation is one of the the core contents of hospital culture, and 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 hospital. Hospital spirit has been playing a guiding role in the fields of staff work style, ethical standards and values, and it is the soul of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f a hospital. In addition, the hospital spirit is the soft strength to win in the competition. The cultural slogan is one of the carriers of the hospital spiri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ined language, the cultural slogan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the hospital culture. Therefore, strengthen the work of hospital culture slogan propaganda will promote the hospital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improve the staff´s enthusiasm and cohesion, and enhance the hospital´s visibility and influ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proper translation of hospital culture slogan will better carry out hospital foreign affairs publicity work, thus improving the hospital´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ospital culture slogan transla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following three principles: coinci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spital culture connotation; conform with the symmetrical beauty and rhythm beauty of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 with the work of cultural propaganda. This paper takes the “PUMCH Spirit” of th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s an example, and analyses the significant roles of “PUMCH Spirit” to the hospital propaganda work.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translaton principles, the paper translates the “PUMCH Spirit”.

[Key words] Hospital cultural slogan; Hospital propaganda work; Translation principles; “PUMCH Spirit”

[作者简介] 叶盛楠(1985-),女,河北人,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硕士,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新媒体宣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行业在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同时还面临市场竞争的考验,国内医疗行业面临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挑战。实践证明,战胜这一挑战的有力武器之一便是医院的文化建设。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医院精神内涵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医院经历历史发展沉淀形成的精华。医院精神内涵引导着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医院文化和医院发展的灵魂,是医院在竞争中得以胜出的软实力。医院精神内涵以文字为载体,通常以“院训”或“医院精神”等文化标语的形式加以提炼表述。随着医院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其文字载体—医院文化标语及其英译版本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为医院的国内外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从开展宣传工作的角度对医院文化标语的重要意义及其英译原则进行探讨,为了更加形象具体地分析,文章将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分析“协和精神”对于医院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翻译原则对其进行英译。

1医院文化标语在医院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历史发展、经济条件和客观地域条件的不同,我国众多医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客观的医疗指标数据上,更多地存在于历史积累、文化内涵、办院理念、学术氛围等方面。这些差异性所反映出的便是独特的医院精神内涵,而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的文化标语也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以协和为例,“协和精神”便是北京协和医院特色的代言人,提到北京协和医院便联想到“协和精神”,这使得协和不同于其他医院。

1.1“协和精神”是医院宣传的核心内容

近百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在中西文化共同影响下不断积累和沉淀,逐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协和精神”是医院的文化精髓,其以精炼、深刻的二字四句短语为载体,对北京协和医院文化进行浓缩和提炼,是北京协和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集中展现了北京协和医院的文化特色和灵魂。“协和精神”是医院历史、传统和文化的结晶,是对外展示医院特色和魅力的中重要载体,也是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1.2 “协和精神”是凝聚协和员工的动力源泉

“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体现了医院发展的文化精髓,在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协和人提供了行为指南,为医院凝聚和团结员工的力量提供了精神动力源泉。在这一精神的指导和激励下,一代代协和人将始终以严谨、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勤奋和奉献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治病救人的事业中。

1.3 “协和精神”是医院的特色“名片”

“协和精神”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特色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向国内外宣传医院的文化内涵和办院理念,对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协和精神”是对外介绍医院最好的宣传语,通过“协和精神”便能把握医院的基本特色,“协和精神”以其鲜明的特色深深的扎根在协和人的心中,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大力开展中英双语宣传工作已成为医院走向国际舞台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途径。随着医院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入,英译医院文化标语“协和精神”显得十分必要,恰当地翻译可以在医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工作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该文将探究医院文化标语英译的基本原则,并试译“严谨、求精、勤奋、奉献”这一协和精神。

2医院文化标语英译的基本原则

2.1体现医院的特色文化内涵

基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风俗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医院在物质、制度、文化等领域均存在差异,医院间的文化标语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准确理解医院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是准确翻译医院文化标语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在全国医院中开展文化建设,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确定为协和精神的表述。“协和精神”自确定以来就成为医院医、教、研、管等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为医院院风、学风的建设指出了目标和方向。

著名血液科专家张之南说,“为什么说‘协和精神’是协和人的共同特质 一个人要想在高标准、严要求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奋发图强,不断上进。而一个人能勤奋不已、高标准要求自己,一定有一个内在的动力,协和人的动力就是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严谨,指医院“三基”、“三严”的传统。严, 指严密、严格、严肃。谨, 指谨慎小心。《论语》中讲“谨而言”,这就要求每位协和人以严肃认真、谨慎严密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因此,严谨可译为preciseness,strict或者rigorous。

求精,指协和人做事追求极致、精确、精益求精的态度。求, 指追求、探索。精,指质优、细致、完美。科学的作风就是严谨求精的作风, 尊重患者, 尊重科学。因此,与此背景下求精含义相一致的英文翻译有refinement、perseverance。

勤奋,指协和人总是不断自我加压,忘我投入的敬业精神。勤, 努力认真, 不断地去做, 尽力地去做。奋,本意是指鸟类振羽展翅。《淮南子 时则训》中讲: “鹏鸠奋其羽”。勤奋可英译为diligence、sedulity。

奉献,指的是协和人以医学科学发展、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的无私奉献精神。奉,恭敬地用手捧着。献,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可翻译为devotion。

2.2符合英语语言对称美和节律美。

医院文化标语英译译文应体现英语表达的对称特点和节律特点,这是保证译文舒畅的需要,也是标语类翻译功能性的需要。在保证译文含义准确的基础上,应该尽量照顾以上特性需求,使得译文整齐、平衡、对称,避免出现语法和含义准确,但读起来拗口的译文。因此,将“严谨”译为“preciseness”,“求精”译为“perseverance”,“勤奋”译为“diligence”,“奉献”译为“devotion”。 一方面准确的表达了“协和精神”的含义,一方面符合对称美和节律美的要求。

2.3发挥文化宣传的作用

医院文化标语作为医院文化内涵的文字载体,体现了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翻译文化标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医院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体现医院的办院理念、作风传统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医院的对外宣传工作中,恰当的文化标语翻译能够使人直接地感受到医院的文化气息,使得宣传工作事半功倍。翻译医院文化标语的目的是对外交际,传递医院的文化内涵,吸引受众对医院的兴趣和关注。

北京协和医院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几代人的协和人更是以自己的生命在谱写着协和的文化篇章。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患者以生命相托的沉重感已经深入到协和人的骨子里。如何将严谨、求精的协和态度和勤奋、奉献的协和作风形象地体现在剪短的文化标语译文中 不妨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思维—“Mens et Manus”,即“Mind and Hand”。 [2]mitpress.mit.edu/books/mind-and-hand]这一表述涵盖了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因此“协和精神”可以翻译为“preciseness and perseverance in mind; diligence and devotion in hand”。 这一翻译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照顾了译文的对称美和节律美,更使得“协和精神”动态地展现在受者面前,满足了医院文化标语交际功能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了对外宣传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这一“协和精神”翻译为“preciseness and perseverance in mind; diligence and devotion in hand”。

3 结语

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重要内容, 是医院长期积淀形成的特有的传统、院风, 是全体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的体现。[3]李建军.强化医院文化建设是构建医院内部和谐的重要手段[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12:9053.加大对医院文化标语的宣传力度可以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增强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恰当的英译医院文化标语可以更好地开展医院外事宣传工作,进而增强医院的国际影响力。翻译医院文化标语应遵循以下原则:体现医院的特色文化内涵,符合英语语言对称美和节律美,发挥文化宣传的作用。医院文化标语既存在共性,有各具特色,这就需要医院宣传工作者不断地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充分发挥中英文医院文化标语的名片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医院的宣传工作。

[

参考文献]

[1] 俞德海.论英汉翻译应体现汉语表达的节律特点[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63-67.

[2] 倪歌,倪凯等.240家大型公立医院院训特点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2):1144-1146.

[3] 李建军.强化医院文化建设是构建医院内部和谐的重要手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2:9053.

[4] 徐青.培育医院精神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3,12:92-95.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6)

1.精细化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成根据医学专业教师职业和专业需求,结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构建精细化的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体系的核心是把握精细化的培养过程,将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通过培养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2.精细化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特征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精细化即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又有自身特点。一是,系统化、细节化与持续改进。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全面把握,统筹协调,整体实施。同时注意对各系统精细化的设计与控制,关注培养过程的每个细节,把工作做实做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评价反馈,不断改进措施,优化流程。二是,数据化、标准化与尊重个性。有别于粗放型管理的模糊标准,精细化培养强调培养目标与培养措施各环节工作都要有标准,并且标准要实现数据化与精确性。但在标准化的同时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尊重个性,即关注医学专业教师的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促进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三是,信息化、流程化与追求效率。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中来,促进教育管理的自动化;根据人文素质的知识、精神、能力的养成规律设计培养流程,有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

精细化理念下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82-02

当今世界,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高素质的教育和学术水准;二是道德使命和人文关怀,即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照和社会道德的提升。因此,考察大学素有两个标准,一是专业标准,二是人文标准。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大学精神的形成,同学校发展时代、独特历史、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师生的共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学校实现自身目标的动力,也是师生员工为人、治学、做事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一系列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将敏锐的时代精神、永恒的道德标准、崇高的医学境界体现在其大学精神中,并融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中,使之成为师生员工自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使之成为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核心内涵。

进入技术时代后,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结果,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同时,人性又屈服于技术,把技术崇拜为神。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两个极端而言,出现了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著名的大学就注意克服这种片面性,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汇通之路。哈佛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要学占总课时22%左右的人文课程。我国目前也在大学教育中增加了人性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医学院校作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更要注重医学人文学科的建设,因为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真正目的是进一步优化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医学人文学科知识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而人的生命、人的健康又是人的根本,因此,以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减少疾病为宗旨的医学技术和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临床诊疗手段不断更新,但同时医疗卫生费用也急剧升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则明显下降。追根溯源,是医学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于是,让医学从那种“太技术化、太非人性化、太官僚化”的取向回归于人性化的呼声日渐高涨。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重铸医学的人文价值,已为各国医学界及社会公众所广泛关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以医学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社会、伦理、法津和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人文学科群迅速崛起,欧美各国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提出医学人文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形成了自然科学、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并举的新教育模式。在科学研究方面,从国际重大项目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艾滋病控制,到新药临床研究和新技术临床应用都包含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和课题。人们已深刻认识到,欲解决当代医学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所面临的难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跨学科的交流,需要有更加广博知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需要医学院校把建设医学的人文精神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加以构建,同时以此来彰显医学院校独特的大学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观念,是以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利益和幸福、人的发展完善和自由为主旨的观念和信念。“人的价值”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医学人文精神的道德规范和原则是从人的价值这一核心理念中引申出来的。在医学院校如何坚守和培植适应时代的医学人文精神,并以此作为医学院校大学精神的体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在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医学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的同时,注重医学院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将医学与人文融合使医学生和谐发展,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医学院校有必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创造条件。将人文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医院文化相结合,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带有浓厚人文精神教育色彩的校训、校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在各类宣传教育中增强人文精神教育。抓校园环境、医院环境、课室环境和宿舍环境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烛照和熏陶。

塑造、凝练与涵养医学院校的大学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特点和目标定位来确立自己的大学精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稳定不变的,而是在历史的传统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中,逐步累积、共同建构、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动态精神资源,大学精神不是西方模式的简单翻版,而是在党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和普遍价值指引下贴近本土、面向社会、具体可行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它既要有展望未来、胸怀全球的宽广视野,也要有脚踏实地、关切民众的人本情怀,它既要有“科学、人文、自由、批判、独立、创新”等所有大学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内涵,更要突出不同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发展历程、社会文化条件下每所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定位,它应是普遍追求和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既有精神共同性,又具精神个性的大学才能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立心明志、凝聚感召和辐射引导的使命,坚定大学的自我意识,推动自身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医文相融”的原则,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专项人文技能培训、防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环节,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人文教育全程不间断,医学人文教育特色鲜明,以服务社区、着眼预防观念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8)

所谓人格,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感情及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毋庸置疑,人格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工作中,一个人的成就和职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人格因素决定着,因此,从实践中研究临床医生的职业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在校的医学专业学生将会起到警示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为他们人格的重新塑造指明方向。从心理学理论上讲,20~30岁是人格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而大学生恰恰处于人格塑造的黄金年龄段,本研究调查临床医生的职业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在校医学专业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本研究从丹东、营口、大连三座城市的医院随机抽取140名医生进行调查,发放140份问卷,收回108份,有效率为77.1%。其中三级医院14份,二级医院38份,一级医院56份;男临床医生53人,女临床医生55人;35岁以下医生68人,35岁以上医生40人;本科学历以上的60人,本科学历以下(大专)的48人。

方法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自编问卷与标准化量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标准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主要包括3个人格维度:精神质维度(p)、神经质或精神质维度(n)和内外向维度(e)。根据外倾性维度(e)可以将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根据情绪稳定性(n)可以将人格分为情绪型和稳定型;根据压力心理应激反应可以将人格分为失调型和整合型。此外,我们还自编了一些问题,探讨影响医生职业人格的因素。

研究结果

医生的人格特质维度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医生的人格中,e分高于全国常模,表明职业要求医生的人格更倾向于外向型,即医生具备乐观、善于交际、健谈等人格特点。男性临床医生的p分数低于男性常模,表明男性医生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更具有同情心,感觉更加敏锐。因为医生是高风险的职业,尤其是临床医生,每天的工作没有规律可循,随时要面对突发情况,面对患者的生与死,这对医生是一种艰难的考验,要求临床医生具备很高的问题处理能力,包括观察力、判断力、敏感的直觉能力等,尤其是许多男性医生从事的外科医疗工作,更是高风险、高付出的职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要求医生职业人格中的整合性要好,即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应激能力。而女性医生的p分则高于女性常模,女性本来同情心和直觉能力就强,对于女医生而言,她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已经习惯了这种职业环境,其同情心和人道精神相对全国女性常模要高,即她们在p分维度上所表现出的同情心等方面相对要弱一些。在n分维度上,男医生人格中的情绪性更大些,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易怒情绪,而女医生的n分维度则在常模左右,情绪较为稳定。

医生职业人格的性别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在性别上医生的神经质和内外向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精神质维度上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不同性别的医生在p分维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男女性别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同情心和直觉力方面表现出不同。研究表明,由于母性的特点,女性的同情心和人道精神更强些,所以多数患者认为女性医生的亲和力更大些。

医生职业人格的学历差异由表2可见,学历对医生人格中的n分具有显著性影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情绪更加不稳定,更容易焦虑、不安。学历表明一个医生的知识体系结构,高学历要求医生具备更高的技术,独自面临的工作风险更大,同时社会对高学历者有更多的要求,所以高学历对医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赋予了医生专业和社会影响方面的双重角色,对他们的情绪影响较大。

医生职业人格的科室差异由表3可见,不同科室的医生人格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p分上。外科和内科医生在精神质维度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外科医生相对而言职业环境更加复杂,因为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相对要大些,有些外科手术要求医生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这对外科医生而言,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挑战,他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术上,对病人的关心相对要少些,所以外科医生的人格相对内科医生而言表现出冷漠、同情心较低等特点。

工作年限对临床医生职业人格的影响从医生工作年限来看,以5年为划分标准,在情绪稳定性维度上有着极其显著性差异,工作5年以上的医生情绪更加稳定,表现出稳重、很少焦虑、即使生气也有节制,而工作不足5年的医生情绪起伏较大,较为容易激动,这是由于人格对环境有个适应阶段,适应医生职业特点后,情绪就会慢慢稳定,焦虑会逐渐减少,但是就个人而言,不同人的适应期是不同的,总体而言,5年是个分界点。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应该尽量缩短职业适应期,有了稳定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自我职业认同对临床医生职业人格的影响所谓自我职业认同,即对职业的喜欢程度。研究表明,自我职业认同度对医生人格特质中的p分和n分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医生的职业认同度越低,p分越高。自我职业认同度较低的医生,其职业兴趣往往不在医务工作方面,因此,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对患者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热情。而自我职业认同度较高的医生,则能将职业兴趣融入工作中,更加珍惜医生职业,能在工作中付出极大的爱心,同时也因为喜欢医生的职业,当受到职业环境的影响时会出现情绪波动,因此,自我职业认同度较高的医生的n分较高,容易紧张、焦虑。

讨论

医生职业人格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比较医生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特点,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性强、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同时在医患关系上拥有决策权和特殊干涉权。医生在多年的专业训练和长期的职业经历中形成了病人无法企及和动摇的专业优势,这种知识技术与资源的独享优势使医生对患者拥有几乎至高无上的职业权力,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限制患者的自主权利,实现自己的意志,已达到完成医生对患者应尽的义务、对患者的利益负责的目的,因此,医生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职业特点,必然会导致特殊的职业人格。近年来,有关医院或医生的负面新闻不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患比例太低了,也就是说,我国医务工作者与普通百姓的比例要比欧美发达国家小得多,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后果,即老百姓的健康得不到完全的关照。另外,一个医生对应的病人太多,会使医生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辛苦,压力很大。当病人好容易等到就诊的机会,希望医生能就自己的病况多下几句医嘱,而医生因为等待的病人太多不得不言简意赅的时候,医患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医生的人格特质较全国常模有所不同,在对医生职业高要求的前提下,医生的职业人格势必会受到影响。

医生职业人格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表2和表3可见,医生职业人格在年龄和职称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人在20岁时人格的“模子”就开始慢慢定型,到了30岁时便十分稳定了,一般而言,人过了30岁以后,基本的人格特征很少会改变。本研究也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医生的职业人格没有差异性区别。职称虽然与医生职业的收入和利益密切相关,然而在医生人格特质这一因素上也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王岚等人的研究表明,职称在医生人格特质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医生职业人格维度在性别、科室、工作年限、收入、自我职业认同度因素上都有着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而在内外向维度上没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都可以成为医生。但是对于医生而言,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所表现出的理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又有特殊的要求,与医生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要求医生职业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具有一定的弹性,正如我们对医生进行社会调查时医生所说的那样:既要大胆,又要细心;既要体现大爱,也要承担无奈;既有辛苦,又有高尚;既要有同情心,又要有魄力。因此,医生的职业具有双重性,这就要求医生在自身行为上和情绪上具有一定的可调性。

教育启示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以为在校的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以下启示:

第一,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很难成为好医生;

第二,无论内向还是外向的医学专业学生,都可以成为临床医生,医生职业对人格中的性格维度没有显著性要求;

第三,医学专业学生要重视医生职业人格维度中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的培养,神经质维度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医生不能有过强的情绪波动,但也不能成为情感淡漠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自己的情商,要具备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情绪激励自身行为(自我激励)的能力,还要具备认知他人情绪、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在精神质维度方面,则要增强自己的理性,培养敏感的判断力,这就要求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达到敏感与果断相结合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0-131.

[2]赵阿勐,崔光成,刘吉成,等.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对精神医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36-438.

[3]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4]杨文,赵勇,蒋守涛,等.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的研究[j].中国康复,2006,21(6):390-391.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9)

所谓人格,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感情及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毋庸置疑,人格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工作中,一个人的成就和职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人格因素决定着,因此,从实践中研究临床医生的职业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在校的医学专业学生将会起到警示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为他们人格的重新塑造指明方向。从心理学理论上讲,20~30岁是人格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而大学生恰恰处于人格塑造的黄金年龄段,本研究调查临床医生的职业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在校医学专业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本研究从丹东、营口、大连三座城市的医院随机抽取140名医生进行调查,发放140份问卷,收回108份,有效率为77.1%。其中三级医院14份,二级医院38份,一级医院56份;男临床医生53人,女临床医生55人;35岁以下医生68人,35岁以上医生40人;本科学历以上的60人,本科学历以下(大专)的48人。

方法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自编问卷与标准化量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标准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主要包括3个人格维度:精神质维度(P)、神经质或精神质维度(N)和内外向维度(E)。根据外倾性维度(E)可以将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根据情绪稳定性(N)可以将人格分为情绪型和稳定型;根据压力心理应激反应可以将人格分为失调型和整合型。此外,我们还自编了一些问题,探讨影响医生职业人格的因素。

研究结果

医生的人格特质维度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医生的人格中,E分高于全国常模,表明职业要求医生的人格更倾向于外向型,即医生具备乐观、善于交际、健谈等人格特点。男性临床医生的P分数低于男性常模,表明男性医生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更具有同情心,感觉更加敏锐。因为医生是高风险的职业,尤其是临床医生,每天的工作没有规律可循,随时要面对突发情况,面对患者的生与死,这对医生是一种艰难的考验,要求临床医生具备很高的问题处理能力,包括观察力、判断力、敏感的直觉能力等,尤其是许多男性医生从事的外科医疗工作,更是高风险、高付出的职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要求医生职业人格中的整合性要好,即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应激能力。而女性医生的P分则高于女性常模,女性本来同情心和直觉能力就强,对于女医生而言,她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已经习惯了这种职业环境,其同情心和人道精神相对全国女性常模要高,即她们在P分维度上所表现出的同情心等方面相对要弱一些。在N分维度上,男医生人格中的情绪性更大些,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易怒情绪,而女医生的N分维度则在常模左右,情绪较为稳定。

医生职业人格的性别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在性别上医生的神经质和内外向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精神质维度上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不同性别的医生在P分维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男女性别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同情心和直觉力方面表现出不同。研究表明,由于母性的特点,女性的同情心和人道精神更强些,所以多数患者认为女性医生的亲和力更大些。

医生职业人格的学历差异由表2可见,学历对医生人格中的N分具有显著性影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情绪更加不稳定,更容易焦虑、不安。学历表明一个医生的知识体系结构,高学历要求医生具备更高的技术,独自面临的工作风险更大,同时社会对高学历者有更多的要求,所以高学历对医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赋予了医生专业和社会影响方面的双重角色,对他们的情绪影响较大。

医生职业人格的科室差异由表3可见,不同科室的医生人格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P分上。外科和内科医生在精神质维度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外科医生相对而言职业环境更加复杂,因为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相对要大些,有些外科手术要求医生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这对外科医生而言,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挑战,他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术上,对病人的关心相对要少些,所以外科医生的人格相对内科医生而言表现出冷漠、同情心较低等特点。

工作年限对临床医生职业人格的影响从医生工作年限来看,以5年为划分标准,在情绪稳定性维度上有着极其显著性差异,工作5年以上的医生情绪更加稳定,表现出稳重、很少焦虑、即使生气也有节制,而工作不足5年的医生情绪起伏较大,较为容易激动,这是由于人格对环境有个适应阶段,适应医生职业特点后,情绪就会慢慢稳定,焦虑会逐渐减少,但是就个人而言,不同人的适应期是不同的,总体而言,5年是个分界点。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应该尽量缩短职业适应期,有了稳定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自我职业认同对临床医生职业人格的影响所谓自我职业认同,即对职业的喜欢程度。研究表明,自我职业认同度对医生人格特质中的P分和N分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医生的职业认同度越低,P分越高。自我职业认同度较低的医生,其职业兴趣往往不在医务工作方面,因此,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对患者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热情。而自我职业认同度较高的医生,则能将职业兴趣融入工作中,更加珍惜医生职业,能在工作中付出极大的爱心,同时也因为喜欢医生的职业,当受到职业环境的影响时会出现情绪波动,因此,自我职业认同度较高的医生的N分较高,容易紧张、焦虑。

讨论

医生职业人格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比较医生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特点,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性强、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同时在医患关系上拥有决策权和特殊干涉权。医生在多年的专业训练和长期的职业经历中形成了病人无法企及和动摇的专业优势,这种知识技术与资源的独享优势使医生对患者拥有几乎至高无上的职业权力,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限制患者的自主权利,实现自己的意志,已达到完成医生对患者应尽的义务、对患者的利益负责的目的,因此,医生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职业特点,必然会导致特殊的职业人格。近年来,有关医院或医生的负面新闻不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患比例太低了,也就是说,我国医务工作者与普通百姓的比例要比欧美发达国家小得多,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后果,即老百姓的健康得不到完全的关照。另外,一个医生对应的病人太多,会使医生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辛苦,压力很大。当病人好容易等到就诊的机会,希望医生能就自己的病况多下几句医嘱,而医生因为等待的病人太多不得不言简意赅的时候,医患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医生的人格特质较全国常模有所不同,在对医生职业高要求的前提下,医生的职业人格势必会受到影响。

医生职业人格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表2和表3可见,医生职业人格在年龄和职称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人在20岁时人格的“模子”就开始慢慢定型,到了30岁时便十分稳定了,一般而言,人过了30岁以后,基本的人格特征很少会改变。本研究也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医生的职业人格没有差异性区别。职称虽然与医生职业的收入和利益密切相关,然而在医生人格特质这一因素上也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王岚等人的研究表明,职称在医生人格特质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医生职业人格维度在性别、科室、工作年限、收入、自我职业认同度因素上都有着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而在内外向维度上没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都可以成为医生。但是对于医生而言,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所表现出的理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又有特殊的要求,与医生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要求医生职业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具有一定的弹性,正如我们对医生进行社会调查时医生所说的那样:既要大胆,又要细心;既要体现大爱,也要承担无奈;既有辛苦,又有高尚;既要有同情心,又要有魄力。因此,医生的职业具有双重性,这就要求医生在自身行为上和情绪上具有一定的可调性。

教育启示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以为在校的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以下启示:

第一,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很难成为好医生;

第二,无论内向还是外向的医学专业学生,都可以成为临床医生,医生职业对人格中的性格维度没有显著性要求;

第三,医学专业学生要重视医生职业人格维度中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的培养,神经质维度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医生不能有过强的情绪波动,但也不能成为情感淡漠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自己的情商,要具备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情绪激励自身行为(自我激励)的能力,还要具备认知他人情绪、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在精神质维度方面,则要增强自己的理性,培养敏感的判断力,这就要求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达到敏感与果断相结合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0-131.

[2]赵阿勐,崔光成,刘吉成,等.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对精神医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36-438.

[3]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4]杨文,赵勇,蒋守涛,等.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的研究[J].中国康复,2006,21(6):390-391.

精神医学的特点篇(10)

1、使英语课堂充满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包括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部分,而文化是英语教学中得本质特征之一。在英语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中医人文教育,可以既达到语言知识传授的目的,同时也使语言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中营造准英语文化环境,从而焕发生机勃勃的英语教学。

2、使英语成为学生学好本中医专业的需要

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为“仁”。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善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以这种博爱的思想为基础而培养的具有中医思维的学生来说,在英语课堂中适量接受人文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其纯粹地把英语作为一门和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科目来对待的态度。

3、使中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趋于和谐

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医人文精神,是中医校园建设的核心和主旋律。而英语教学本身是再受教育者在母语环境下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过程,他国文化语言规律和我国传统人文精神必定有不同之处,如果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英语为载体弘扬中医人文精神,就会缩小以中医为专业的学生的陌生感,使大学英语和中医其他科目更加融洽,以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理念陈旧

许多中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仍受到传统英语教育的因素制约,沿袭传统模式。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在中医院校整体教学里把英语和中医专业完全割裂开来,在英语课堂上就只英语讲英语,学生学学英语的功利性强,兴趣不高,效率低下,陈旧的理念难以适应当下中医院校的教学要求。

2、忽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受到教育背景、考核制度、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依然沿用语法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3、教师缺乏中医人文精神素质

普通的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本身的交际更为熟悉,由于其自身专业的局限,大多数英语教师对中医文化及其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所知甚少。他们对于抽象的阴阳五行、藏象、寒热虚实等专业术语极其陌生。这样的现实也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师很少在英语课上穿插人文精神知识讲授的结果。

三、如何强化大学英语课堂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

1、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以中医文化为底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各家学说和诊断技术,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东方思维的灼灼光辉。为适应中医高校这种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需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必需更新,使其着眼于提高中医类学生的综合人文实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立足英语教学的同时,配合中医经典中人文精神的传授,使得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很好的掌握中医人文精神的精髓。

2、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人文兴趣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直接因素,在教学方法上从知识型教学转向技能型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到培养技能为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专业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其专业考虑改进英语教学,增加中医人文知识的传授。

上一篇: 校园暴力对家庭的影响 下一篇: 资本市场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