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5:00: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艺术教育的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背景与潜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的艺术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兴市场的需求,游戏和动画行业前景无限。根据全球动漫时事新闻得知,全球游戏、动画及相关衍生产品产值高达8000亿美元,而2011年全球动漫产业的总产值高达9500亿美元,动漫行业前景令人瞩目,俨然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①动画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正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中华文化的优势对于动画艺术的促进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有着许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和优良的文学作品。其涵盖的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化,是其他任何国家不可与之相比的。这也构成了我国动画艺术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从早期的《小蝌蚪找妈妈》到近几年的《秦时明月》,以及作为电影上映的《魁拔》系列,得到了越来越多广大群众支持与好评,而这些作品中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②
如果说中国的汉字是文化的符号,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表达,音乐是文化的传播,那么动画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没有好的文化底蕴做支撑,那么也就很难产生好的动画作品,动画艺术的发展也就没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动画艺术作品中都活跃着鲜明的中国元素,以《西游记》为题材背景而创作的《西游・降魔篇》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均突破了10亿元的票房。不仅如此,就连国外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到2011年上映的《功夫熊猫》,以及热门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也添加了“熊猫人”这一种族,以上事例预示着中华文化以一种类似于灵魂的方式寄居在各种作品中。
2.中国动画艺术产业的巨大市场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动画艺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新浪、腾讯等为代表的门户视频网站也大举进军动画领域。其中就有不少杰出的代表作,如《十万个冷笑话》《尸兄》等热播动画作品。根据《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可知,到2012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22万分钟(约合3716小时),其中有81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片获得广电总局推荐并向全国播出;全年制作完成动画电影33部,票房收入近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如图1所示,为2006年至2012年的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收入。
随着国产动漫生产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艺术灵感不断升华,作为动漫市场主体的动漫企业也遍地开花,并在快速成长壮大。由此可见,中国的动画艺术产业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④
二、中国高校动画艺术教育现状
1.动画专业发展概况
动画专业是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完善,游戏、动漫等产业的市场需求急剧旺盛所诞生的一种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其不仅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需要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敏锐的艺术眼光。因为动画专业面向的市场前景巨大,再加上作为新兴的产业,所以真正从事动画游戏领域的人才非常稀缺。⑤
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学校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生产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也都大多集中在东南部,它们分别是:南方动画节目联合制作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深圳市动画制作中心等。
2.动画专业的教育现状
虽然开设了动画专业的高校数量越来越多,动画专业的教育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教学模式单一似乎是高校教育的普遍问题,但是对于动画专业来说,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让人担忧。动画本身就是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专业,其中涉及的技术软件更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而高校中的教学计划都是四年,从入学开始就把接下四年的课程设置全部确定了,所以会有很多学生直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本科所学的软件技能到社会上已经完全被淘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去学习更优秀的软件。所以,现在有不少动画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以外,还报名了动画专业相关的辅导班。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学校的东西更实用,更利于以后毕业进入公司就能上手。
部分高校中甚至还存在任课教师自身的局限性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问题。首先,因为我国的动画艺术专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动画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任课教师很多是从其他专业聘请来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但对动画专业的大方向没有把握,甚至是一些基础有用的专业软件也是现学现卖,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力更生。
动画专业是一门实践专业,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和教师细心的指导。但是现在的高校不断的扩招,动画专业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平均一个课堂上只有一个教师,却有几十名学生,学生接受指导的机会非常少。并且动画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学科,就需要交流和沟通,然而现在的教学情况却不允许。因为教师一旦那样做,就意味着要付出多倍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进度,几乎是不太现实。
三、总结与反思
中国作为刚刚起步的经济大国,动画艺术产业的市场价值非常巨大,人才需求也非常迫切。因此,中国的高校应当借助这股历史潮流,紧握这次机会,大力发展中国的动画艺术产业教育,充分发挥中国的民族特色优势,使得中国的动画艺术产业蓬勃发展。不过在分析了我国的动画艺术教育现状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动画艺术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要克服的问题还很多。
首先,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动画市场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采取灵活的方式,让学生随时都走在行业的前沿。并且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应积极主动联系动画企业,争取和企业合作,实施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或实习方式,让学生始终接触第一线的专业工作。
其次,优化师资队伍,可以采取向企业聘用的方式,这样不仅增加了学校里具有动画专业基础的教师数量,也可以让学生们长期接触前线的工作人员,从而学到很多实用且专业的知识。在具体施教时,最好采取小班次的教学,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求和教师或者同辈交流。既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最后,高校也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现在高考可能会分为“学术型”和“技术型”两类招生,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所以高校中动画艺术专业的学生培养,也应该采取相同的措施。并且在培养模式中,不应该采取单纯的教,可以尝试举办动画专业相关的比赛,通过比赛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设置比赛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巩固自己专业技能,还可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动画艺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动画艺术的教育,同样,高校的动画艺术教育应该以社会为向导,服务于社会。因此,动画艺术教育是一条重要且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无数拼搏在动画艺术领域的师生共同奋斗一起走完。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去解决,动画艺术的发展一定会取得重大的成果。
注释:
①杜翠云.试论高校本科动画教育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2.
②卢斌,郑玉明,牛兴侦.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
③动漫产业发展部.“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S],2012.
在新课程环境和幼儿艺术教育体系中,要让幼儿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就要在工作中切实将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课程内容整合起来,并且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课程设置等也进行有机结合,既重视正规的艺术教育,又重视非正规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游戏中不断吸收艺术的营养、学习更多的艺术技能和方法。
一、美术教育的渗透形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
1.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应适合幼儿的特点,为幼儿乐意接受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幼儿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画或用舞蹈、歌声的形式将美术作品表现出来。这样,既满足幼儿的需要,又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2.美术教育的形式要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幼儿对形象的平面表现能力和对色彩的辨别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
3.美术教育的活动形式要能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促进和完善个性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感化和影响人的精神。优美的美术作品和健康的美术活动,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育。如: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要求幼儿在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内容都可以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促进幼儿道德感和道德认识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的渗透的组织形式
渗透性的美术教育活动是在幼儿在构思、创作美术作品、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理解、表现等活动中体现的。渗透美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初探如下:
1.美术教育课程的结构安排上,有集体与分组、个别教学的形式,以满足幼儿的共性和个性的需要
2.一日活动中渗透美术教育与音乐、语言、礼仪等课程相互渗透交融
如在美术教学中去培养幼儿的美术思维、对美的感受、认识,加大美术的教育力度,增加美术教育课程内容。
3.创设浓厚的美术术教育氛围,将美术渗透在各个环节中
我们尝试将幼儿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内,走道间,游乐场、休息室等,让幼儿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提高美术创作兴趣,从而使美术教育渗透到幼儿学习、活动和生活中,让幼儿在浓浓的美术氛围中感知美术作品。
三、渗透美术教育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1.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不能相互割裂或者取代的。因为哲学提倡的是“凡事都是对立统一的”。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班在进行对“一日活动中渗透美术教育”的初探活动中,既强调美术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美术活动面向全体幼儿,又能保证幼儿能够自主选择美术表现形式,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
2.实施美术教育对教师角色的重塑
教师、幼儿是构建积极教育经验的主体。幼儿的心灵是需要点燃的火炬,而不是知识的填充器。课程实施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到课程设计中去。如春天带幼儿到附近小公园去,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回到教室,教师引导幼儿把刚才的情境回忆一遍后进行绘画,教师不用示范,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自然而然会表现出来,虽然在构图、色彩方面尚有所欠缺,但画的内容是孩子亲身经历的,真正成了绘画的主人,体会了其中的愉悦,兴趣也随之增加。其次,渗透艺术教育的方法要符合幼儿的生活逻辑,要做到整体化的美术教育,明确教师前示范与后示范的本质意义,给幼儿提供儿童化的美术欣赏、创作和表达的机会。
3.渗透美术教育的取向对幼儿主体地位的确立
幼儿不是艺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艺术的积极创造者,那又如何来确立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的取向呢?
首先,美术教育的实施要适合幼儿的发展,同时使幼儿的学习建立真实经验和参与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分析幼儿,把握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各种类型的美术活动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其次,美术教育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并形成主题活动,让幼儿自己去选择美术作品的材料,表现形式,总而言之,要促使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独立决策、思考和行动。
一、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
艺术的特点在于多变,而新媒体的到来给予艺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新媒体艺术包含社会学、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甚至还包括哲学。新媒体艺术是一种由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并以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型艺术形态,属于一种全新的艺术创造活动。相比传统的媒介艺术,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丰富多样,但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一)结构相对开放。传统媒介的作品往往都体验单一,相比新媒体艺术,与普通大众交互起来难度较高。而新媒体艺术拥有开放性这一特征,由于作品处于动态,使大众参与其中相对容易,并以此呈现良好的互动性。(二)体验丰富多样。新媒体艺术在展现的途径上也远远多于传统艺术,比如传感器、投影仪、计算机等,借助这些设备,在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上是多层次、多形式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艺术的表达方式将更宽广,给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2]。(三)内容涉及宽广。新媒体艺术并不拘泥于单纯的艺术形式,涵盖的内容广博。新媒体艺术将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后以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进行表达,不光满足了现代人对审美的多元化标准,也体现了社会发展需要融合的一种趋势。
二、新媒体时代给艺术教育带来的变革
新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传统的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革新,使当代艺术教育工作不得不顺势改变策略,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传统教育的变革。时代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才是传统艺术教育的出路。艺术是不变的,但是可以发展、进步,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课程设计具有开放性。有人曾说科技改变了艺术,艺术融入了科技,但二者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并没有高下之分。两者的侧重不同,艺术讲究的是熏陶人类的内心,用美填充人类的感受,而科学是把重心放在了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中,为人类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和捷径。表面看来两者截然不同,但是艺术和科技有内在的沟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往往都是由艺术体现和保存,科技推动艺术,艺术展示科技。因而我们常常可以在科技中发现艺术的身影,在艺术中也能发现科技的痕迹。(二)艺术具有交互性。这个特点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被放大,从而决定了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必须兼备开放性、多元化、动态性等特征。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也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反向决定了艺术课程对多样性的态度。(三)新媒体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经过加工和修饰,艺术才能高于生活,给人们带来启发。艺术的题材是有限的,叙事的手法、加工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创作者的情感、对现实的体会、对生命的感悟完整展现在艺术作品中。但是随着各式艺术作品得到展现,越来越多艺术作品变得同质化,风格趋同,内涵趋同。这无异于杀死了艺术的生命。而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艺术的窘境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三、教学与思政一体化措施
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发展,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与科学的调和。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需要发展、深化和创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并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深化设计教育理论体系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设计教育并没有完全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全依赖用人企业,给学生就业造成压力。
2建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
2.1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艺术教育本身富有创造性,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一批富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以单纯传授艺术知识、训练艺术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集体绘画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育方式,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手段、方法,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表现自我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加强基础课教学适应性与专业课教学实用性
艺术设计教学应纠正以往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在基础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逐步塑造出充满创造性、个性的表达自我。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制订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实的就业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2.3增强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艺术设计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相渗透的。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今天开放的社会中,对外设计服务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的设计理论过度转化到设计实践中,增加理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让学生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不断提高理论的深度,解决不断发展的设计实践中的问题。
3把握艺术设计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3.1艺术设计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变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科技主义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世纪的设计观念是,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从物质设计向非物质设计转变;从产品设计向服务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人们的需求重点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转移。我们的社会从过去的“硬件社会”向今天的“软件社会”转化,人类已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设计与社会经济形成互动的关系是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在这里,任何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和衡量标准都显得毫无意义,设计师同时也是艺术家,它将充满感性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生存空间,在更高层次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艺术设计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文化背景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因为那是孕育它的土壤。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审美观和哲学观,因而使得设计语言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永恒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设计是文化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流行的色彩与块面的罗列与拼凑。对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借鉴是在传统审美基础之上进行的。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然立足于本土文化,将精髓融汇于现代思潮中,丰富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多极化的现代国际文化体系。在未来的设计趋向中,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价值观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把握住历史的契机,站在新的高度对中国传统哲学观、美学观的再认识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道路。
全面实施的素质本文由收集整理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在内的艺术教育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缺少了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作为培养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对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实施完善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校园艺术教育也更有利于唤起社会对农村的关注,促进农村地区艺术师资力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孩子自我封闭的个性,完善审美。不仅如此,学习艺术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艺术教育课程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村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长期面临着诸多困境,也正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因素,农村的艺术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盲点”。
1.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学校、家长、学生自身在内,都对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认识,单纯以最求文化课的高分以及升学为目标,艺术课程被普遍认识为“副科”,甚至是“副科的副科”。有些学校甚至占用美术、音乐课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课,长此以往,便对艺术教育的产生轻视的看法,更不利于参与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甚至连相关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定相关教育规定是并没有将艺术教育列为“必修”的重要课程,只是将这些艺术课程屈居主课之后。
2.农村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师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城市中的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师往往都是非专业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开展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有些农村中小学中,美术、音乐等课程往往都是由语文、英语老师兼任,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往往是单纯的娱乐性质,无法掌握绘画或是歌唱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削弱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不利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良好审美的培养。
3.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不足,造成艺术教学缺少最起码的设备
充足的教学设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辅助,而在很多农村学校之中,相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却是极其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器材,美术用具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专门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画室。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艺术教育课程便很难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财政支持也明显不足,而学校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上,首先保证“主科”的师资,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社会对农村的教育关注力度不足,人们对在农村工作存在偏见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距离较为发达的城市较远,所以广大艺术专业毕业生宁肯在城市中做着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大老远跑到农村学校任职艺术教师,心中对农村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便很少有人会愿意到农村做教师,教育资源的倾斜变得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富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无人问津。
三、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对策
1.要在思想上扭转对艺术教育不合理的偏见,让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充分的。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艺术的力量深入人心,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的开展教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可以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逐步打开农村艺术教育的局面,让农村艺术教育成为常态化的课程,让每一位农村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2.要确保农村艺术教育课程的师资,引进专业过硬的教师进行授课
一方面,要呼吁上级部门制定政策,为农村地区补充大量的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的艺术教育人才队伍,使之可以源源不断的服务于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可以与专业院校建立对口支援,让优秀的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专业学习跨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给与艺术课程以充分的空间,要合理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并将课程列入实施计划严格遵守,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可以充分学习艺术,更好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3.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大支持
在进行教育拨款时,要留出专项资金保证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应为各校区合理添置相关的教学设施,并且要不定期举办文艺节目,为校园增添艺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
4.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均衡教学资源
要从根本上改善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农村的艺术工作中,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艺术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选派一定数量的市、县级学校中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的艺术教育,分享各校区、各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的艺术教育共开展的更有活力。
引言
艺术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十分重要,它能够挖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并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让幼儿形成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与理解。然而,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大部分幼儿艺术教育都带有功利性与目的性,不适合幼儿的天性。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艺术教育也形成新的发展趋势,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我国的幼儿园艺术教育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幼儿艺术教育是以艺术教学为手段,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幼儿园艺术教育应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有目标、有计划地为幼儿组织音乐、美术、手工等艺术教育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让幼儿对艺术创造有一定的认知,对事物有一定的审美,进而激发其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1]。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非常广泛,幼儿美术、音乐、歌舞、表演、文学、影视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幼儿园艺术教育主要以美术、音乐为主。其中,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等方面;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欣赏、绘画、手工等。这些内容还可以进行更细的分类,如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还可以分为律动和舞蹈;美术教育中的绘画还可以分为线条画、水彩画、纸版画、吹画等。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教育部对幼儿的艺术教育目标有如下描述:第一,能够感知并喜爱所处的环境、生活,能够感知生活中的美;第二,积极并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够勇敢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第三,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表现活动。而笔者将现代幼儿艺术教育的具体目标描述为:通过引导幼儿接触与感知周围环境与事物,培养幼儿的审美与对美的敏感度;通过指导幼儿熟悉艺术工具与材料、自主进行艺术训练与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与审美表现;通过创造自由、平等的交流表达环境,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与创作感受;进而培养他们的创作乐趣,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2]。
二、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教育创新能力
幼儿园园长等教育领导者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其教学水平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部分幼儿园艺术类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艺术教育课程也很不规范,大部分教师一味地使用教材或者网络上的活动形式,并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这种情形不仅阻碍了幼儿艺术培养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不良影响。
(二)幼儿教师艺术素养参差不齐
教师是幼儿接触艺术活动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因此,幼儿艺术教师的艺术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幼儿园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艺术教师,他们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是对于艺术教育却知之甚少。部分幼儿园虽聘请有一定艺术基础的教师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其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关心不足。幼儿艺术教育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不能达到要求,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幼儿园艺术设施、玩教具材料不全面
幼儿园的外观大多采取较为明朗的颜色、风格活泼有趣,贴合幼儿的心理,园内设施也较为齐全,但是其布置上却缺乏艺术特色,不能支撑起大量幼儿的使用需求。幼儿园艺术教学材料少、种类单一、质量低,如美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画笔、蜡笔,缺少黏土、丙烯燃料等多样性的工具,限制了幼儿的发挥;乐器配置多为钢琴,且不供学生使用等。
三、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艺术教育的综合性趋势
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对于幼儿艺术教育而言也是如此。要想全面开发幼儿的潜能,教师就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接触到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多种类的艺术教育,每种艺术教育的门类也应尽可能多样化。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接触不同国别的经典音乐、儿歌,以及现代音乐中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让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而对音乐审美形成更为系统的、清晰的感知。此外,不同种类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十分重要。艺术本来就有相通的特点,将不同种类的艺术教育进行融合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二)艺术教育与幼儿其他学科教育结合
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因此,艺术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能够与幼儿其他学科的教育相结合。例如,幼儿体育教育可以采取舞蹈等形式进行;幼儿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唱儿歌等形式进行;幼儿沟通教育也能以合唱、群体舞蹈、手工制作等形式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教师可以穿图画、影视作品欣赏等环节。艺术教育与不同学科的融合不仅能让幼儿的学科教育更加生动,也能让幼儿在接触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同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三)艺术教育活动应更加贴合幼儿的性格特点
幼儿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却又很可能快速失去兴趣。所以幼儿艺术教育要尽可能采取生动的、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重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行选择或者设计课程活动形式。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只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除非幼儿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否则让学生自主掌握活动流程。其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贴合身心特点的学习情景。例如,在教学古典文化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古风动画或者视频,帮助幼儿感受古典文化的氛围,也可以通过课堂话剧、小品等活动让幼儿亲自感受古典文化的意蕴。最后,教师应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呈现色彩缤纷的画面、优美悦耳的音效、动态流畅的动画等,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方式,调动幼儿多感官感受,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四)崇尚自然本真
幼儿的语言、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在自然本真、优美的环境里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促进,因此,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时应当对自然本真更为重视。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对自然更为亲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感官体验大自然,在不同时节带领幼儿走进自然、体验自然,感受自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让幼儿绘画自然,并利用幼儿的作品对幼儿园进行装饰,让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美有更加亲近的体验。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57-01
校外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艺术教育又是校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校外艺术教育工作者,深知校外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同于校内老师,每周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我们也同样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对孩子同样本着一份负责的态度,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挖掘孩子的潜力。下面从我作为一名校外艺术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谈谈对校外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认识。
一、校外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校外教育是在各级校外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领导和组织的,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是通过传递人类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把其转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并按一定社会要求造就社会成员,促使其社会化,进而又促进其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实践活动的行为,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校外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它教育对象参与的自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例如:在舞蹈班学习中,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青少年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服装和不同的乐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在声乐的教学中,通过革命歌曲和传统歌曲的教学,能使学生自然的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情感的教育。在跆拳道班学习中,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懂得许多礼仪常识,并能学习到克己忍让,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吃苦的精神。
二、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素质教育的迅猛崛起与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素质教育既是人类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也是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愿望。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地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而校外艺术教育正担负起这一重任,做好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和学校教育无缝连接,充分发挥校外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是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终极目标。
三、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东方佳音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现在的发展方向是以美术、舞蹈、音乐为主以文化课为辅的办学理念,在其短短一个学期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学员数量急剧上升,而文化课学员的招生却相应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与人们对艺术教育认识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作为一名东方佳音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给学生的影响体会很深。
校外美术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变座位,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与学习,在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学校教育那样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
四、提高认识、明确校外艺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促进校外艺术教育良好发展
校外艺术教育要以“活动”为主要载体而形成独特的教育模式。校外艺术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校外艺术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工作思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艺术天才,我们的任务不在于传授多少艺术技艺,而是着重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今后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
五、注重品牌形象,抢占艺术教育制高点
品牌是生存发展之本,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创造条件扶持特色科目和名教师,以良好品牌在市场中确定良好形象,以良好的品牌在家长中树立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品牌在孩子们中建立巨大吸引力,即以品牌为龙头,带动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抢占全市艺术教育制高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品味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艺术设计是一种传达信息与文化的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给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顺应时展,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悟,谈一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明确了教育教学培养的目标,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培养出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人才。培养出面向服务、面向生产、面向基层的应用艺术性人才是国家制定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时,却没有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岗位特点、技能性、实用性、层次性、实践性等进行,而是生搬硬套的采用模仿本科教育的模式进行,这样就只注重了学历教育自身,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即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这是和高等教育有所区别的。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总是在模仿本科教育的思路进行,从教材到专业设置,都没有自身的特色。在调整专业方向时,缺少与企业的沟通,课程设置时没有新鲜的点子,课程教学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培养出来的还是应试型人才,而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较为缺乏,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动手能力就较差,所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建议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校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不能盲目模仿本科教学的目标,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定位,注重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2.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头脑不是等待被灌满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培养人才不能照搬照抄,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来展开,同时密切关注社会上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关注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这样才能够适当调整课堂设置,多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多组织技能比赛、多给学生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3.提升师资力量。经常组织在职教师进修、参加讲座、实地观摩等,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适当提高新进教师的层次,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
1.职业素质教育受到重视。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未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必然会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一是身心健康、价值取向正确。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保持积极心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二是合理的知识结构。艺术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市场管理、信息技术、心理学知识等,为此,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是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然趋势。三是职业技能。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到位、熟练掌握应用技术是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四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进取的精神都是学生未来职业中十分重要的能力。
2.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模式”的教育方式得到推广。所谓实训模式,即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动手操作等方式,零距离的与生产实际接触,了解市场上实际的运作方式,了解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有哪些方面的素质要求,从而勉励自身进步;同时,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训生产,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实训模式具备很多优点,这就使这种教育方式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认同与推行。第一,实训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做一体,产学研一体。学生学习到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枯燥的理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结合鲜活的实例去理解和把握,企业真实的运行情况也会对学生平时的学有启发。第二,实训模式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对岗位的陌生感,通过实地学习、实习、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未来的岗位多一些了解,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实训模式下,学生可以与生产一线的人员接触,可以向他们交流、学习,同时也参与生产,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同时,学生的理论、创新思维等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克服生搬硬套的做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专业型、技能型人才。
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美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总是真诚地反映生命的本质。表现音乐美首先是情的表露,情动于衷才能“咏歌之”,“手舞之”,“足蹈之”。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职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
3.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呈现、展开与时间的关系密切,作为一门无空间造型的有声艺术,无论听者的感受来自音响听觉,或者来自内在情绪,人对音乐的感知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获得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随着时间的流逝,无形的音乐声如同有形的大珠小珠落入玉盘。
4. 音乐审美的渗透性。音乐带来的感受不仅仅是听觉,音乐的审美并不是纯听觉性的,更需要感知联想、思考共鸣。音乐的审美特征与众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是相通的。
5. 音乐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在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迁移中,音乐作品反映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民族,具有其不同的音乐审美习惯。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偏远地区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艺术教育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艺术教育从学生的情绪体验入手,逐步形成自发自主性,积极介入到自由表现和自由创造的各类活动中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当前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硬件设施较差,信息较闭塞,如何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硬件设施较差地区的艺术教育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而轻技能培养;重专业本身的知识系统,而轻学生兴趣、爱好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操的陶冶;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轻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求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或者只求艺术教育的课时完成,不重视艺术教育的实际内容,不重视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名存实亡。艺术教育的功能没有得以发挥,其他学科中的艺术教育重要因素也没有得以挖掘。同时,艺术教育的内容囿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往往同农村小学的实际脱节。限制了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而学生也不能学到基本的技能,像画、唱、舞、制作等,更不懂得欣赏,不懂得理解学科知识中的美的内涵。即使某些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良好,也是一种不健全的发展,属于畸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现状的成因
1. 艺术教育的被忽视。
2. 农村学校的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3. 艺术教学专业设备明显不足。
4. 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三、改善农村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农村小学地区的特点,我有以下建议和看法:
首先,我认为,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标不能脱离这个大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学科才能同其他学科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发挥综合效应,艺术教育自身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其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样才能使学生用更新的感官和思维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高校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切实加强高校艺术教育,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但是各地区、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艺术教育的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本文将立足于客观、现实、创新的角度,结合民办高等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开展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着重阐述民办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方向,旨在有效地引导民办高校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扎实组织实施艺术教育活动,不断促进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认真制定符合民办院校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规划是艺术教育的发展的“软件”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制定推出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江苏省在2003年研究制定了《江苏省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和措施,为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部于2006年3月8日制定《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将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其目标与公办院校是一致的。但是民办院校的学生思维相对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我们必须从民办教育的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好艺术教育,就需要制定适合民办院校的艺术发展规划,将公共艺术教育的规划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而制定公共艺术教育的年度计划和活动方案,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治宜、讲究实效,遵循普及与提高,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适当增加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与配套保障是艺术教育的发展“硬件”
(一)经费投入。
开展艺术教育是需要投入的,没有一定物质、设施、经费等保障,若想求得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则是困难的。对此,民办高校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促进艺术教育。
1.落实场地器材
江苏省高校拥有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300多个,并配备了音像资料、艺术图书阅览室、音像资料视听室和名族器乐、电声器乐、管弦器乐等设施。南京仙林大学城内的10所高校均建有艺术教学大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承办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了现代化舞台剧场。省内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及艺术场馆,但在场地和器材方面的投入与公办高校还有很大差距。
各民办高校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专用教室、排练室,配备艺术教育器材,如乐器、服装、道具、设备等。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艺术教学器材配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每学年由艺术教研室根据要求制定配置方案,逐步落实,让列入教学计划的限定性艺术选修课与学生第二课堂艺术活动共享场地和器材资源,避免盲目重复投入。
2.列出专项预算。
公共艺术教育要争取专项费用,列入民办高校的年度预算之中,按照计划项目来执行。民办高校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引外联,寻求社会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社会机构、企业等单位以冠名或者捐赠的方式支持公共艺术教育,在校园内设立艺术教育专项基金,为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万人以上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应建立艺术教育中心,配备专(兼)职艺术教育管理干部和专(兼)职教科研人员,负责全校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及其他类教育或部门间协调等工作。规模较小的民办院校可以成立艺术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教学科研和指导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有了学校艺术教研室,就会改变原先艺术教育零敲碎打的局面,能够统一研究、规划、落实整个学校的艺术教学计划,确保各项艺术教育任务有计划、有组织、有监控地执行。
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以艺术教研室牵头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有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总务后勤、招生毕业生分配处及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各单位应认真履行所承担艺术教育的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其中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研室)、教务处主要负责第一堂课艺术教育;团委、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第二堂艺术教育。
2.选拔和合理配备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
教育部规定,艺术教育师资配备的参考比例以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为宜。民办院校可以从艺术类院校毕业生中挑选各类艺术师资。同时对所有的艺术类教师应当提供培训、观摩、进修、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艺术水平,逐步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团委、学生工作部等部门负责学生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担任公共艺术教育的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聘任部分校外兼职教师。
民办高校应重视、关心艺术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不能有歧视、忽视和倾向,应当尽力为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并且在职称职务评定、工资、住房、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待遇一致。
3.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
民办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公共艺术教育的合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很少有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要求,因此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估体系非常重要。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又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及学校的教学决策。将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与教师的教学和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三、积极探索开展符合民办院校学生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是艺术教育的“载体”
(一)构建公共艺术教育的大课堂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规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本身就是由多种艺术学科交叉、多种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可尝试性地将各类关联课程整合为凸显特色的课程群,建立新的教学系列模块,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相联的教学模块。
在课程的横向布局上,覆盖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等方面;在纵向结构上,应兼顾理论传授、精品教授和艺术实践等多个层次,以配合普及素质教育。开课形式可以考虑开设四种类型的课程教学模块:欣赏普及型课程模块,基础训练型课程模块、技能提高型课程模块,排练课程模块。
通过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模块教学,使学生艺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二)营造人文艺术校园的大环境
1.办好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作为校园艺术教育的“盛典”,校园艺术节是校园重要文化艺术活动。民办高校必须重视艺术节的组织工作,努力把艺术节办成一个大舞台。艺术节不应是艺术专业人才的艺术展示活动,而应当是人人参与的活动,人人都是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即使没有艺术才能的人也可以通过艺术节的活动开始步入艺术的殿堂。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活动都可以确保经典活动延续,创新活动推出,给大学生创造更多接近艺术、体验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
2.把艺术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
在校园艺术实践中,努力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不断拓展高雅艺术活动载体,深化高雅艺术活动内容,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受众面”。通过艺术的“真、善、美”来培育专业的“精、实、新”,促进艺术教育由外到内,由虚到实,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3.走出去、请进来,增进艺术交流。
民办高校不能轻视艺术交流。一方面,学生到校外艺术实践基地参观实习,如到音乐厅、美术馆、艺术馆等,增强对不同类艺术实践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邀请著名艺术团体来校演出,邀请著名艺术家、艺术名人开设专题讲座,提升学生对艺术品内涵的理性把握。
(三)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大品牌
1.继续推进高雅艺术活动进校园,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们对高雅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有利于培养高尚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2.打造精品大学生艺术社团。
江苏省教育厅在2009年通过院校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选出了一批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其中多个社团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民办院校艺术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3个高校的社团跻身于“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
民办学校要把握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机遇,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求,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务实创新地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真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高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