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2 15:00:37

煤矿生产管理

煤矿生产管理篇(1)

2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要加强煤炭生产的现场管理,还要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有经验、爱思考的人,具备充分的煤矿生产知识,会根据煤矿生产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并及时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或者敷衍了事,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者要直接在生产的地方区监督和查看,以免出现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煤炭生产中,管理人员和煤炭生产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煤炭企业应该定期对煤炭管理者和煤炭生产工人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煤矿行业的认识以及明白煤炭生产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表现好通过考核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也激励那些考核没有通过的员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认真工作。聘请有经验的煤炭企业家为员工讲述安全知识,让员工明白煤矿生产中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来工作,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针对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也就是说,煤矿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减少煤炭事故的发生,而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煤矿生产管理篇(2)

总所周知,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76%以上,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要求煤炭工业必须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但是近年来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煤矿工业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条件、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者和管理者素质、安全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通过分析大量事故案例我们认为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煤矿安全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

1、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观念落后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许多煤矿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大生产上,把安全抛在脑后。既没有真正理解生产、安全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2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煤矿真正走上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原因的影响, 致使煤矿经济效益低、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

1.3 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它的根本性任务。煤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于非生产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被大量的精减,职教部门的成员也五花八门,有普教的老师、企业政工师和区队技术员等组成,有教师经验的不懂煤矿生产,懂煤矿生产的不知道该如何对职工培训,因此造成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培训流于形式。其次,职工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事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对安全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培训,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学习效果也较差。

1.4 企业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较低

首先, 煤矿的管理干部,特别是班组长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干劲,但安全意识不高。其次,还有部分管理干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 对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不能正确的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再次,许多工人凭经验干活,作业中必须遵守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等对他们来说起不到约束作用,还有些职工认为上班就是多出炭,出了炭才有钱,因此违章事故常有发生。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

2.1 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

煤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安全责任,抓好现场安全问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涉及到职工的健康,建立起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完整的全员抓安全的工作机制与方式方法,构建环环相扣、时空闭合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的各级行政组织,还要充分发挥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具体负责,按照业务保安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抓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督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2.2 加大煤矿企业安全投入

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账仍高达164亿元。实践表明:安全状况好的企业,安全投入都合理到位。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从开始建就应该注重安全投入。因为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

2.3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

切实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整体安全素质,这不仅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煤炭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因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关系着职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前途。因此要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安全培训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提高,又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分层次、抓重点,分批统一管理进行培训。一是要注重加强对生产一线、重点岗位及新招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结合本人所从事的岗位性质、特点来培训,只有经过安全培训并熟知掌握了安全操作规程的方可正式上岗;二是要加强对重点岗位工人以及特种行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取得相关职业上岗资格证,确保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开展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安全管理技能;四是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环节,切实提高我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要把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从业人员达到较高的安全生产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通过培训,不断完善、优化企业职工,使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

3、结语

总之,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是统一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追求利益最优化的同时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煤矿企业沿着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前进。

煤矿生产管理篇(3)

关键词:

人本管理;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应用

以人为本,实施人本管理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矿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效发展、和谐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研究人本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人本管理的概念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于煤矿企业而言,人本管理就是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及管理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矿职工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煤矿企业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煤矿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尊重煤矿职工,关心和维护煤矿职工的利益,帮助其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上存在的困难,为其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其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之中,与企业共同发展。

2人本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以员工的利益为重,将其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煤矿企业主要是以开采和生产煤矿为主,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技术和实践经验有很高的要求。对煤矿企业而言,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员工,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其能够为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此外,稳定的员工队伍,不仅是技术传承和发扬的需要,而且还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因此,为了培养和留住煤矿技术人才,践行人本管理,煤矿企业应以员工的利益为重,将其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煤矿企业优先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充分尊重和关心员工,尤其是从事一线生产的员工。要在煤矿企业内部构建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该机制。举例来说,条件较好的煤矿企业可以在生产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一则能够让员工享有企业发展的成果,提升其对企业忠诚度,让其心怀感恩,有助于维护企业安定团结;二则还能够培养员工形成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更加爱岗敬业。

2.2构建煤矿企业员工自治机构,壮大煤矿企业员工力量对煤矿企业而言,其能否安全生产关键在于企业的技术员工,尤其是从事一线生产的煤矿工人,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还是煤矿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都需要员工去实施和操作。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涉及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法规条例的贯彻执行,也要依靠煤矿企业的员工。而构建煤矿企业员工自治机构,壮大煤矿企业员工力量,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更忠诚地为企业工作。此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煤矿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增加员工对煤矿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3提升员工待遇,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众所周知,煤矿行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条件较为艰苦,而且容易发生煤矿安全事故,上述这些因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从事煤矿行业的人员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使其产生消极的抵触心理。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贯彻落实人本管理,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提升员工的待遇,尤其是要让长期在煤矿企业一线上工作的员工待遇有所提升。此外,还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改善其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比如,从为其健康负责的角度出发,为其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定期安排其体检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对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其能够为煤矿企业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良好的基础,继而促进煤矿企业科学、安全、和谐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那么应该如何应用呢?笔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首先,以员工的利益为重,将其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其次,构建煤矿企业工人自治机构,壮大煤矿企业工人力量;再次,提升员工待遇,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全的工作环境。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投身到“人本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指出笔者在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尹清合,吴连营,张飞.在煤矿企业中如何实施人本管理[J].科技信息,2011(03):394.

煤矿生产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煤矿生产的风险形式及不利影响几十年来,我国煤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每年原煤的产量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最新行业报告显示,煤矿产业创造的产值收入在国民经济收益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国内采煤生产已形成固有的经营模式。随着社会对煤矿资源需求量的增多,企业采煤作业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煤矿生产常见的风险形式如下:

1、技术风险。中国的煤矿产业起步较晚,在生产经营期间还存在许多不足,技术水平落后是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由于露天开采所处地表的深度较浅,现场操作的难度较小,大部分企业已掌握了成熟的生产技术。采煤生产的技术风险主要体现于地下开采,面对复杂的地质构造或水文运动,企业往往难以制定相匹配的技术方案,给生产人员的开采操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落后的技术条件不仅阻碍了煤矿开采的机械化发展,也大大提升了矿物资源开采的风险系数。2、质量风险。质量是煤矿产品实现经济价值的根本,只有原煤开采质量符合标准才能运用于各个行业。企业在采矿生产期间过于重视煤矿开采的产量,对原煤的加工质量缺少严格的控制,造成“高产量、低质量”的生产局面。质量与煤矿企业的经营收益直接相关,质量不达标阻碍了煤矿产品的正常销售,也损坏了企业在市场上积累的信誉形象。如:某小型私营煤矿企业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一季度市场占有率下降25.8%,直接导致300多万的收益损失。

3、安全风险。现代采煤作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应分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两方面,由于两种采煤方式存在差异性,其面临的风险也具有显著的区别。安全风险违背了煤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首先,露天开采风险主要来源于矿床的坍塌,大范围矿床在采掘时容易发生坍落、塌陷等意外,对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均造成了损害;其次,井下开采的安全风险最高,矿井深度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机械设备故障或异常地质运动均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从煤矿行业角度出发,解决采煤作业阶段面临的风险隐患,有助于自然资源开采效率的提高,带动了煤矿工程的产量、产值等水平的改善。从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说,科学发展观是各行各业持续创造收益的基本条件,其要求煤矿生产全面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针对目前采煤生产潜在的种种风险,企业需实施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把生产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1、宏观指导。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机构对社会经济运营具备宏观调控职能,完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必须重视政府的宏观管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定期对煤矿企业的开场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煤矿开采存在的风险问题。如:设备上,应要求企业定期检查维修采煤机械,一些老化设备需尽快更新调整;技术上,邀请国内外企业的技术骨干给予指导,提高采矿生产的技术水平。

2、强化管理。借助于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煤矿企业自身要开辟一条创新经营的道路,避免生产风险对煤矿资源利用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上述三种风险,采煤作业管理措施:一是技术创新,除了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外,企业要倡导自主创新的精神,鼓励广大人员敢于技术创新,从采煤工艺、流程、方法等方面提升技术水平;二是控制质量,坚持“狠抓”质量标准,采掘出的原煤资源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未完全加工的原煤需重新处理,保证成品煤质量与标准要求一致;三是安全防范,做好采矿作业的前期勘测工作,了解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必要时对矿井或矿床四周设置支护方案,防止坍塌、沉降等地质病害造成的风险。四是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达标。

3、人员培训。制定科学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其在生产技能、安全意识、理论知识等方面有所提升,更好地完成各项采煤生产任务。如: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灌输给各个工种作业人员,提醒其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安全操作的优良习惯;把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教授给生产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生产难题能够灵活地处理,防止个人安全或机械设备受到破坏。人员培训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提升企业人员职业技能过程中执行了安全管理的措施。

三、结论总之,近年来煤矿开采事故频发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既危害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针对采煤生产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煤矿生产管理篇(5)

1.1筑牢思想防线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形成“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化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线,在做好预防工作之前,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时刻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避免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定的事故,降低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

1.2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预防过程中,要注重对安全文化的引导。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在具体的管理中,就是要在事故出现或者有征兆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管理手段等,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因此,要求在行动上小心谨慎,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不能对安全隐患存在有侥幸心理,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1.3强化安全管理技术

技术运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最佳路径。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预防措施,针对煤矿企业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包括在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技术、安全法律知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运用,全面加大管理力度,在设备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做到预防,更好地服务煤矿安全生产。

2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教育培训

2.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突出在安全生产素质能力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安全管理素质。可以采取召开例会、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让管理者在实地学习、实地管理中增长见识与能力,并服务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

在提升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中,要形成多元化的综合技术管理模式,针对企业安全技术多方面的需要,在施工人员上岗之前,开展煤矿企业在工种、技术规范操作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对于施工人员要严格要求,必须要持证上岗。对于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焊接等特殊工种,要形成系统化的考核管理,结合当前的技术要求,组织各种考察,全面提升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并结合召开安全现场会,进行相应的分析讲解,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注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

3.1带着显微镜督查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要建立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理念。因此,在督查的过程中,要带着显微镜进入到安全生产一线进行隐患的排查,并运用放大镜对出现的隐患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从煤矿发展的大局出发,从细微处着眼,时刻紧绷安全管理的神经。在督查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每一个细节问题的管理,对于牵涉到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2注重规章制度与细节的融入

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注重对细节的融入,始终关注细节,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在安全管理中的综合运行,从细节入手,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通过形成对每一个管理内容的细化,突出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运用、安全隐患等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技术要素,侧重对煤矿工作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责任的细化,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4.1强化遵章指挥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每一个管理者要全面吃透规程措施,在熟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多方面的活动,通过考试、竞争上岗等方式,让管理者深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线,并在施工一线、开采一线进行指挥,形成现场应急能力的综合素质。并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管理者进行责任意识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对管理者的问责力度,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的指挥作用。

4.2强化现场把关意识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现场管理意识。带班组长要把握好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对于出现的各种违章现象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人。在现场进行安全提示,同时,利用案例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出现的违章行为,要采取及时的纠正与处罚方式,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状态。不能因为私人感情或者各种关系,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

4.3强化安全管理的自觉性

自觉性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保障。只有建立制度运行与维护的自觉性,才能将安全生产管理的每一项内容落到实处。增强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防范。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煤矿生产管理篇(6)

1.1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人,具体负责各班组的工作。因此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证煤矿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a)煤矿单位要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要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维护好和协调好员工的利益;要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做好配合工作;b)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应用,给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更严的标准,就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煤矿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效掌握生产操作流程和业务技能,熟悉和了解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性能,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合理处理;与此同时,能够对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判能力,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是临时抱佛脚;c)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煤炭生产工作,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严抓细管,不能违规指挥,也要保证工作人员不违章操作;要随时随地了解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心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进行工资分配时,做到客观公正,勇于承担责任。

1.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a)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整个煤矿生产顺利进行。因此,在加强煤矿的现场管理上,要把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贯彻落实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跟踪、监督和检查,使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和角落都能得到落实。(a)管理人员在生产中要勤观察,在每天挖掘正式开始前,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规范详细的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或不稳定因素进行消除;(b)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中,要多思考,对整个现场采用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用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每个职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每个生产班组职工能够遵章作业;(c)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要勤交代和嘱咐,在现场告诫职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同时安全管理人员要给广大职工讲述违章作业和安全事故,要大家引以为戒;(d)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要勤走动和查看,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及时得到解决处理;b)管理人员在现场作业中,都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增强广大工作人员的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把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降至最低,坚决避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安全”现象[3-5]。另外,具体的每个班组管理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明确责任,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加强检查设备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和故障。最后,管理人员要严把每一道工序安全关,要完全按标准和规范操作;c)在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在每个班组建立安全监督岗点,明确划分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区,制定严格的考核要求,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要定期继续考核和通报,要立足岗位抓好全体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坚决杜绝在现场出现安全管理的盲区和薄弱环节,要利用自查和互查的安全检查方式,不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2加强全体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在通常情况下,煤矿单位都是通过培训来提高工人各方面的素质,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强调思想、技术和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训。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高强度和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振奋生产人员的精神,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出现的险情,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广大煤矿工人的安全心理和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因此,煤矿单位领导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安全心理培训,建立相应的安全心理模型,形成良好的安全心理定势,实现采用良好的心理指导达到煤矿安全生产。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不能一蹴而就,在培训内容上,从简到难,培训方式由易到难,要针对广大的工作者,按照既定计划、步骤、程序展开。通过适当的培训,最终目的就是让员工能够自觉控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违章违规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煤矿生产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煤矿调度的工作是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专业工作。而煤碳企业生产是地下作业,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生产。采、掘工作面每日三班生产,各班都有任务、工序、质量、计划和要求,同时在操作上还受到空间和地压的限制,因此调度不但要指挥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还要为下一班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它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到调整,调节、调配、权衡、调遣、协调、指挥、监督作用。它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组织起来,协调起来,综合平衡,及时地反映和克服生产的矛盾和簿弱环节,为了协助企业领导人来进行这些管理工作,集中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使生产过程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

一、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

1、煤矿调度在煤炭企业生产管理方面:严格检查、督促各个环节,各个生产岗位上的人员认真执行“三大规程”;掌握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掌握采、掘作业规程和单项工程的施工情况;掌握重大安全隐患解决情况;掌握安全生产发展趋势、检查、执行、督促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在安全管理方面: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对领导指示、上级调度通知、通报、传真电文及时的检查贯彻执行情况;对基层反映的安全生产情况、以及出现的重大问题,如实迅速地的逐级上报。在抢险救灾方面:“沉着指挥、科学决策、协调行动、安全快速”。在指挥抢险救灾事故中,按照事故抢险预案及指挥程序组织抢救,就是当接到事故汇报时,问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区人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现状和趋势。通知邻近灾区人员由班组长带领撤出,并把事故性质、严重程度,通知矿山救护队、医院派人赶赴现场,按照指挥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抢救;立即按规定的汇报程序向总工程师、矿领导和矿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按领导指示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观察灾情,研究抢救措施及处理方案,并通知有关科室维护好矿井秩序及保卫工作。

2、在日常工作中,它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统一指挥机构,按照煤矿“三大规程”及领导指示:组织、指挥安全生产,依靠计划组织生产,完成生产任务的平衡;围绕循环图表搞好综合平衡;按照有关规程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3、煤矿调度在安全生产任务和灾害事故抢救工作处理方面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发生透水、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和大面积冒顶等重大事故时,如果在调度指挥上稍有疏忽或迟缓就会贻误时机,酿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根据这些特点,决定了调度室必须成为在局、矿长的领导下的煤碳生产系统的指挥部和参谋,担挡起对安全生产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日常生产活动、进行集中、经常的指挥工作。

4、煤矿调度是为煤炭企业领导完成生产计划的有效方法,并能保证各生产过程相互协调地进行。它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专业工作,也是一门管理系统科学。

二、保障和提高安全生产调度工作的措施

煤矿生产调度工作必须以矿井生产计划为依据,这是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原则。生产调度工作的灵活性必须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计划任务来开展调度业务。同时,调度人员还应不断地总结经验,科学调度、精心组织,有力的保证矿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

1 对照标准,强化学习,提高调度队伍的整体水平

(1) 严格落实对调度工作的“四个”基本要求

①接好每一个电话,就是调度工作的大事。

②处理好每一个电话,就是调度人员有工作水平。

③做好每一项调度记录,就是调度工作的有心人。

④以饱满的热情和文明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就是一名合格的调度人员。

(2)坚守标准、细化考核

对照《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中的要求逐一进行落实,分工到人。对各类资料由调度台长每天检查一次,班组每周进行一次自检,分管副主任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自检,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对责任人按照《调度室内部考核奖惩办法》进行处罚,并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提高了调度人员的责任心。在日常调度工作中的图件管理、各类记录以及传真电文的上传下达,严格按照“细化、量化、表格化”的要求进行,及时做好图纸的更新。

(3)强化培训提高调度人员应急应变能力。

为应对各类应急突发事件,我们专门组织了对应急处理预案的“启动步骤”“、汇报程序”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签字、考试。使每一名调度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正确处理突发应急事故,提升了调度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4)强化调度人员队伍建设。

为实现调度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实行公开招聘调度人员,经过矿领导组成的评委团层层把关,经过笔试、面试成绩考核,把那些在基层业务熟练、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同志充实到调度队伍中来。更好的为矿井生产服务,确保了调度员素质过硬、专业过硬。

(5)做好日常信息处理。

对当天收发上传的各类传真电文、专题汇报、图表等按照标准化要求,有内容简要、收发时间、收发人、领导批示、并且按照领导批示要求逐一落实,办理完善后进行编号存档管理。

2、 深入现场,实行跟踪调度。

(1) 生产调度工作要立足实际

调度人员必须具有深入现场、扎实果断的工作作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和准确地掌握生产活动中千变万化的情况,摸清客观规律,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所出现的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积极完成生产任务。对原煤生产的各个作业地点、生产系统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指挥,使调度工作达到抓早、抓准、抓狠、抓关键、一抓到底的要求。

(2)跟踪调度、落实会议安排事项

对安全办公会、早晚碰头会、生产平衡会、专题会和领导安排的事项,建立《调度督办事项表》,安排专人追踪调度落实。坚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跟踪调度制度,对没有按期落实的问题在每周的生产会上对责任单位通报批评,按照规定处罚,并限期解决,同时对问题继续跟踪调度直至彻底解决。

(3)精心调度,均衡生产,抓好重点工程,确保矿井稳产高产

调度室将各单位动态存在的问题及时平衡到位,一改过去那种生产会被动协调的局面,及时合理安排、平衡解决了生产系统和各环节的问题,营造了较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度室根据每月生产计划安排,积极优化各采煤队生产组织,对采煤工作面生产进行平衡安排,穿插检修时间,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时间。如遇特殊情况可动态的调整检修时间,这样既保证了矿井的正常原煤生产计划,又提高了设备检修的质量。

(4)应对突发事故及时、快速反应,做好事故汇报

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和准确。所谓快速,是指对各种隐患发现早,采取措施处理快,向上级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快。所谓准确,是指对情况的判断准确,查找原因准确,采取对策准确。及时汇报、制定法案、采取措施、快速组织力量进入事故现场。

煤矿生产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52-02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开展,通过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出现良好的局面,有效地减少了各类事故发生,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可以说安全生产是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因此,抓奸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在开展该项工作时不仅需要始终不懈地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而且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还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各种关系。

一、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有些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着的双方,安全生产相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在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观点,杜绝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丌来的片面孤立的思想,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

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就煤矿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产。煤矿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主要来自于煤炭生产,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生产煤炭就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如何,必须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工亡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对煤矿至关重要。但是也应看到,安全毕竟不完全等于经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由于有的国有煤矿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惩,因此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煤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三、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在安全生产中中,常有人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比如,若发生死亡事故,便以事出偶然来开脱,这种偶然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搞好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任何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可以找到隐藏着的必须规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尽管有各种偶然因素,但终究是“三违+隐患二事故”的结果。无论分析追查哪起死亡事故,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必须根源。看似偶然的事故,其实都是必然。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宋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精心大意。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考核,从严奖惩。只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强化安全管理,能逐步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杜绝事故的偶然而走向成功的必然。

四、突市与持久的关系

安全生产涉及到井上井下,方方面面,有些工作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完成,布一段时间内形成高潮。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巩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行为。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在安全生产实践山,注重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集中抓打开工作新局面,通过经常抓使工作深入持久,不断巩固发展。如每年5月丌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通过短短的一周时间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突击战。在此基础上抓巩固,求提高,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奸突击与持久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为什么事故安全教育坚持不好,收效甚微,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只重视社会突击战,忽视持久战。很多煤矿往往是文件一至,上下号召,声势浩大,完成了事。事故安全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仅靠“突击”一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树立“持久战”的思想,从制度、纪律、时间、形式、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一套考核机制,惟有如此,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在安全生产,我们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用突击来巩固持久,以持久来检查突击,把突击与持久恰当地运用到安全生产活动。

五、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安全生产中的硬件与软件是指装备与管理两个方面。搞好安全生产没有先进的装备不行,这是安全生产中的硬件。随着井下采拙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综采综掘机械化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硬件水平的提高,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狠抓软件建设,深安全管理,狠抓职工培训,促进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提高,把硬件与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但也必须看到,同样的装备,同样的条件上,同在一个矿生产,有些班队平安无事,有些班队则发生事故。其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奸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实践证明,硬件仅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在抓奸硬件的同时,不能放松软件建设。必须坚持“装备、培训、管理”并重的原则。

六、爱护与袒护的关系

爱护与袒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原则上的区别。然而,在安全生产中由于有些领导对爱护的认识有偏差,往往错把袒护当爱护,这样,必须给安全生产带来负面效应。在安全产中,各级领导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干部爱护下属既是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的需要。如何才是爱护下属呢?各级领导要把对下属的爱护全部体现到安全管理中。寓爱于严,严要求、严检查、严监督、严管理、严追查、严处理才是真爱护。对于下属发生的违章行为和责任事故不姑息、不迁就,该教育就教育,该追查就追查,该处罚就处罚,该撤职就撤职。这样才是真正的关心下属,爱护下属。而在安全生产山,确有少数领导干部错把袒护当爱护,他们把严格要求同爱护下属对立起来,一味地讨好、迁就下属,结果帮了倒忙。对下属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如果袒护,表面看来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害了下属,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七、情治与严治的关系

情和严只是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在安全生产中,许多单位恰恰在情和严的问题上处理不好,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处境。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布他们处理情和严的关系上。情和严,也可视作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情应该出于严治之中,严应该立姜堰情治之上:两者是不应分离的。而在安全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处理不好两者关系,以致顾此失彼,易走极端。有的一味强调情治,使管理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放任自流,弄得松松垮垮,无章可循,不可收拾。有的一味强调严治,使管理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条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沟通,管理自然达不到目的。在如何处理情治与严治的问题上,要做到适而有度,恰到好处,情中有严,严山有情,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八、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安全工作中的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体现,搞好安全工作重点要抓好预防工作,而要搞好预防工作就要化解量变,防止质变。各类事故,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促使我们运探究大与小的关系。以小为大,就会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知道,不排除小隐患就可能变成大隐患;不解放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处理小事故就可能变成大事故。而以大为小,往往由小变大,积小成巨,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无小事。谁忽视小事、放松小事,谁就受处惩罚、吃苦头。一定要妥善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把事故预防和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放小变大,最易诱发大事故的发生,是很难搞好安全生产的。

煤矿生产管理篇(9)

1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

就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而言,其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我们通过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来实现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煤矿的生产技术是支持整个煤矿生产工程的基础,技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开展,故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那么技术管理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这方面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而言,主要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择等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实施,而设计又与煤矿地质勘测密不可分,地质勘测的精确、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否,所以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技术管理是消除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企业如何做到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其有效的技术管理也是消除煤矿生产中事故隐患的有力措施。在整个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水害、火灾、瓦斯爆炸、煤尘事故、顶板事故等事故灾害一直威胁着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或者技术管理不够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大,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对事故隐患的排除不够及时,那么很可能由一些危害性质小的隐患发展成重大危害事故,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工作人员的伤亡。因此,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2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2.1 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那么生产之前的地质勘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的系统分支,也是煤矿施工进行前的必要步骤,更是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

因此,要加强地质勘测的管理,我们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运用这个系统是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事故发生时人员避难的良好措施。运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一是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在其功能中,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构,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有效分析,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二是系统的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库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提供有效的帮助。三是拥有远程预测功能,它可避免数据库中数据僵化,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析,通过远程功能,我们也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四是系统的动态预测功能,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实行动态模拟计算,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五是系统的数据连接功能,通过VisualBasic6.0调用SuperMap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运用SuperMap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引导人员及时逃生,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2.2 实现“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指,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防治瓦斯、防治煤尘以及防灭火工作,要做好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体系不仅要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尽可能地完善,在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和隐患处理关。在通风技术的管理中,通风系统的建立应该由专家评定,要将通风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并且要对生产加强相关方面教育,从基层人员做好通风系统的爱护和维护,保证矿井的整个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在防治瓦斯爆炸的技术管理中,不仅在地质勘测时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来检测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区域,同时也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检测,从最大力度上保证人员的安全。对于防灭火的技术管理,应该加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意识的培训可以引用相关火灾案例、可以培训火灾事故相关的法律制度、运用事实和法律的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警惕性,让火灾的发生机率得到有效扼制。再者应对火灾应急演练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涉及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路径的选择、逃生中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因素、以及逃生唯一出口被封时如何快速进入避难室等。

在通风技术管理中,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优化是为了提高井内工作人员的空气呼吸质量,也是为了预防矿井内事故发生扩大的重要性措施,其优化的原则应遵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在每个矿井的操作中,应对每个矿井的通风系统建立独立、健全的系统配置,在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口位置的选择上,应选择在粉尘、毒害或高温气体分布较小的位置,在进风和回风井和诸多联络巷中要砌立起永久性挡风墙,并且针对各个采区的不同,要在各个采区建立起回风道,回风道应在每个采区都有单独、完整的设立。在矿井的通风机运用上要合理,在原有的抽出式通风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也可以通过购置最新的通风机产品来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作用。

加强防灭火工作就是要加强火灾的应急预防性措施,首先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结合的方式来执行,运用GIS系统对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导致火灾发生的各种因素,并且能够针对于此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应急预案。再者,应加强应急演练的工作,如对人员的灭火器的操作进行培训,培训灭火器的使用要领,对于不同灭火器的性能和适应火种的情况加以强化培训等。另外,应对火灾发生进行模拟演练,演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指挥能力,使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有组织地在现场迅速撤离,而对于各种突发性情况模拟要考虑充分,通过演示详细全面的突况,加强人员的应变能力,使得最大程度上在火灾发生时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新的、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虽然仍处于研发阶段,但是,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原有的煤矿生产技术中做调整,比如改进采煤工艺、运用新的设备、新的材料,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来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在部分企业中,由于采煤技术和设备都较为落后,因此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也无从谈起,其事故的发生率很高,在20世纪末,我国就对这些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做出了大力整顿,但是,目前仍有这些企业的存在。所以,要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就应该通过政府干预,加大对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的整顿,通过采取强制性措施让企业运用更新、更合理安全的采煤设备和技术,保证整个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煤矿生产管理篇(10)

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1.1前者贯穿于后者整个过程

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过程化保障。对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来说,其贯穿于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主要单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正是煤矿生产技术功用的有效发挥,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有序化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煤矿生产技术的安全性是维系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标准和基础,也是保证相关工作常规化开展的根本,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项目中,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至关重要。另外,正是由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贯穿始终,其技术结构和应用机制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项目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管理项目建立和落实过程中,要进一步研究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效果,主要涉及煤矿生产项目的巷道布置单元、采区划分单元、生产操作流程以及设备配置单元等。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能更好地为安全生产过程提供总体规划以及安排,确保设计项目和煤矿管理效果的同步性和实效性,为煤矿生产安全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才能保证相辅相成的进步和产业优化。

1.2前者是实现后者的根本

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项目中,要建立健全科学化和合理化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结构,保证安全生产的全面升级。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生产事故和安全隐患的重要机制和措施,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处理,确保管控效果和管理模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1]。需要注意的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对其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威胁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要积极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技术模型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结构,确保技术管理到位、管理力度升级等。只有从根本上提高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落实程度,才能对一些危害性较小的隐患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提高经济管理效果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水平。因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根本和基础保障措施,也是安全生产体系开展的前提,更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项目消除隐患的路径,所以,需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给予技术管理体系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管理效果。

2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2.1开拓地质勘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项目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项目符合标准,也为生产结构的建立以及优化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项目的管理目标,就要对地质勘测工作进行全面升级和系统性优化,为勘测方法以及目标区域数据信息管理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2]。例如,煤矿管理部门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利用相关措施展开数据分析,并且有效绘制数据反映出来的平面图,保证管控效果和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地质测量项目不仅仅是地质学系统的分支项目,也是煤矿施工体系有序开展以及全面优化的重要机制,其基本运行原理就是在结合矿床勘察规律的同时,测量相关数据并集中分析。需要管理人员着重关注的是勘测位置、矿产产量以及矿产的前景等,能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效率的同步提升,是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重要途径。若从煤矿工作的实际效果出发,则要对其高危险性给予重视,对安全要求展开深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煤矿工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地质测量工作的全面优化[3]。另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落实和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地质勘测的管理,充分结合GIS系统,对煤矿事故展开遥感预测,确保煤矿事故的实效性得以全面维护和优化。人们利用GIS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生产技术管理效果的优化目标,确保技术管控机制和技术管理模型符合标准,也为图形处理效果以及相关功能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GIS图形处理单元运行过程中,利用三维立体参数和程序将施工区域以立体地图表现出来。另外,GIS系统具有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其中涉及地质灾害预测模块、救援数据块模块、法律依据数据库模块以及事故案例数据库模块等,能在建立相关测试项目的同时,为项目提供预测以及救援,以保证整体应用效果和管理措施的最优化。除此之外,GIS系统还具有非常强大的生产技术管理功能,应用在煤矿产业中,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优势。GIS系统能实现远程预测,避免数据出现僵化问题,能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灵活化的分析和解读,真正落实远程功能,对地质专家建立信息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能为预测信息共享效果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4]。GIS系统能建立动态预测功能模块。动态预测主要是对模拟矿井动态过程和运行结果展开深度预测和集中管理,着重对危险源进行动态预测、对瓦斯进行灾害预测、对热害进行预测等,为动态化数据分析以及模拟技术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GIS系统中,数据的连接功能十分关键,运用VB6.0开发平台对项目中提供的组件进行系统化分析,并且实现属性和方法的综合性整合,着重联系重大危险源和应急救援数据库,从根本上显示出相关危险源信息,并模拟灾害避免路线和影响范围,着重处理灾害机制,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减少灾害事故,才能为救援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

2.2落实“一通三防”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在“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机制中,要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有效防治瓦斯和煤灰,并且保证防灭火工作的常规化开展,就要结合技术升级机制,展开综合性分析[5]。

2.2.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给予一定的关注,确保管理效果和完善程度符合预期,对设计项目、生产布局项目和措施审批项目的全面优化进行集中监督。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要符合标准,并且健全完整,尤其是在通风技术中,系统的建立应该符合专家评定标准,要保证专家评定效果和管控水平符合预期,真正建立健全供风和配风效果,也为生产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提供便利。

2.2.2从基层人员管理效果出发

要从基层人员管理效果出发,确保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为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升级提供便利。只有确保技术结构的应用效果,才能实现整体通风系统的全线升级[6]。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框架和应用体系,在最大力度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确保安全意识培训符合实际标准,也能在统筹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事实性和法律性的综合性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优化管理效果的同时,为后续管理升级提供支撑。

2.2.3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的火灾事故意识

在煤矿安全生产体系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火灾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火灾事故意识,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的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火灾应急意识[7]。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定期演练应急培训项目,凡是涉及火灾发生后人员逃生路径和突发性因素处理措施都要符合标准,并且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2.2.4全面优化处理矿井的通风系统

在通风技术管理体系中,要对矿井的通风系统展开全面优化处理,提升矿井内管理人员空气呼吸质量,并且能最大化地满足需求,践行经济合理以及安全可靠的管理路径,结合矿井操作实现通风系统的独立配套,并且保证通风系统进风位置选择效果的有效性。进风井和回风井都是永久性挡风墙处理的重要单元,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展开有效的管控和系统的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在矿井内要合理化应用和控制通风机,保证相关操作的稳定性,也要积极优化管控措施,确保管理模型的稳定性,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管理人员要在原有抽出式通风结构中运用多种手段对技术结构和相关设备进行优化,并通过购置通风机产品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全面优化和综合性处理[8]。也就是说,在工程项目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综合强化防灭火工作,升级火灾应急预防措施的实效性,不仅仅要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应用效果和制订效率,也要对应急预案的制订结构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整合,确保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两者能形成更加具有实效性的执行方针,确保管理体系和GIS系统的优化融合,也为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和瓦斯灾害预测等项目进行统筹处理,建立动态数据分析机制和控制结构,保证应用模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只有对相关测量分析机制进行整合,才能保证管理效果和控制体系的完整程度,为全面开展测量分析实验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健全更加全面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管理效果和控制措施的完整程度。

2.3融合新型煤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模型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煤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效果,就要结合实际发展要求,切实维护管理需求,在遵循《煤矿安全规程》原则的同时,确保管理模式符合矿井的开采条件以及经民工不断涌入建筑领域,成为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主体。但多数农民工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施工技术不熟练,施工标准把握不足,容易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之所处岗位及相承担的职责不同,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进行岗前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还可以增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从而确保工程进展及质量,减少事故发生,提升安全性。

2.4减小预算误差,降低投资成本

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及机械费用等进行控制与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预算误差,使投资所需成本的预算控制在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的。对于预算工作人员,必须在入职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工作。

3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建筑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目前建筑业在工程管理方面仍存在比较多问题,比如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建筑工程管理不重视核算工作等。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现状,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保证工程质量,最终为企业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毛兆龙 单位:山西蒲县华胜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艺术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 科技发展的变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