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4 09:20:30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1)

[关键词]传染病;知识教育;高校

学生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人际交往也比较广泛,近些年来传染病的发生一直十分常见。高校由于未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导致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学生缺乏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为传染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留下了隐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传染病的防控。为对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观察,本文选取某校1000名学生展开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校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名。1000名学生中男生615名,女生385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12±2.08)岁。观察组给予1个月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给于专题传染病知识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组学生的各项指标和腹泻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2组学生的一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健康教育实施前对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学生近1个月腹泻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结合常见传染病的感染、传播等进行设计,分成2大方面,包括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与学生的卫生习惯情况,每方面以100分为满分。调查内容有学生对几种常见传染病例如肺结核、流感以及病毒性肝炎等的认知,学生的卫生习惯和防治传染病的积极性,学生性别、体质、疾病的发生等基本情况。在专人监督下进行调查,要求学生单独不记名完成问卷,问卷当场收回。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开展讲座、多媒体展示以及游戏参与等方式对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时长1个月。1个月后,对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学生的腹泻情况进行观察。

1.3质量控制

确保调查问卷制定的科学合理性,选取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负责调查工作的开展,认真审核回收的问卷,保证问卷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学生健康知识知晓得分比较

健康干预前,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观察组为(70.25±2.36),对照组为(70.12±2.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98.03±1.33)分,对照组为(78.37±2.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卫生习惯评分比较

健康教育干预前,卫生习惯评分观察组为(69.26±2.11)分,对照组为(70.01±2.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98.12±1.13)分,对照组(77.27±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腹泻发生率

健康教育干预前,腹泻发生率观察组为4.46%,对照组为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实施后,腹泻发生率观察组为1.33%,对照组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校聚集了大量的学生,人口密度集中,由于学生缺乏较强的健康意识,对有关流行病知识也不甚了解,易造成传染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目前,高校经常发生各种传染病疫情以及意外公共卫生事件,一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及家庭的和谐稳定。传染病主要通过传染源、传播介质以及易感人群进行传播,为使传染病在高校的传播得到有效预防,必须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3个方面展开,未爆发流行时,高校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工作重点。而调查显示,传染病的高发与学生缺乏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因此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对传染病的防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本资料结果可知,实施健康教育后,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腹泻发生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因此,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使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到显著提高,使其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实现传染病感染与传播的有效防控。调查显示,健康教育的实施,促使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显著提升,使传染病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对照组虽未接受健康教育,但是平时通过上网、看书等了解到一些传染病知识,因此其健康知识、卫生习惯的得分也有所提高,腹泻发生情况也得到改善。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实际,传染病的防控应做好以下工作:(1)对高校传染病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对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给予严格执行。(2)认真执行缺课报告制度,明确因病请假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登记,如发现疫情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并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的传播和扩散。(3)建立完善免疫接种制度,在传染病高发区,应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长期停留在人群密集的场所。(4)加强卫生监督检查的实施力度,对新生进行全面体检,并且确保校园环境的清洁、卫生,对食堂等重要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处理。(5)完善传染病发生处理机制,一旦发生传染病,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反映,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消毒和采取相应的隔离。第六,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的制定,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6]。

[参考文献]

[1]赵伟,范舒云,梁海峰.388名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和行为干预调查[J].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2]包和平.高校学生传染病患病现状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2):1685-1689.

[3]谢雪妮.昆明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4.

[4]冉丽娟.传染病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5.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2)

为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社区预防及护理对策,本文选取我社区的286例普通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社区的286例健康人群,其中男164例,女122例,年龄在16~74岁。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自愿参加项目调查,并对调查内容详细了解;(2)患者无精神障碍,有自主意识,可以独立完成调查问卷;(3)所有患者接受健康教育;(4)排除乙肝病史患者、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调查方法收集所有人群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以及患者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等。患者填写不记名调查问卷,且保证填写内容真实。对所有填写问卷的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开展乙肝综合防治工作。

1.3健康教育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在进行健康教育前要对人员已有乙肝知识进行评估,并了解人员的健康需求,通过座谈会、口头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患者进行乙肝健康知识辅导[1]。

1.3.1可以通过发放社区传单或者社区工作人员入户等宣传教育方式进行乙肝发病原因、危害、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进行宣传,提高人群对乙肝的认识,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并对人员进行合理饮食、规律生活、戒烟、禁酒等知识的传播和引导,使调查人员纠正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1.3.2定期在社区内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要求人员进行乙肝健康体检,并且叮嘱人员日常的行为习惯方式,注意合理饮食,健康饮食等。

1.3.3利用现场教育专题节目,对接受调查人员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的讲解,讲解乙肝疫苗注射的作用,讲解疫苗注射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从而提高人员对注射乙肝疫苗的认识。并为调查人员发放《慢性乙肝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处方》[2],叮嘱调查人员仔细进行内容的阅读,从而提高对于慢性乙肝的认识。

1.3.4同时还可以开放知识讲座和咨询台,为需要的人员提供信息咨询,解答人员的困惑和疑问,提高人员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1.4评价指标健康教育结束后,要求受教育者再次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比较教育干预前后调查人员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人员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在对286例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后,调查人员对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乙肝疫苗注射作用的知晓率都有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调查人员自愿接受疫苗接种的人数较教育前也有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人员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对比(n(%))

时间 调查内容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疫苗作用 自愿接受疫苗接种

健康教育前(n=286) 97(33.92%) 119(41.61%) 106(37.06%) 169(59.09%)

健康教育后(n=286) 226(79.02%) 278(97.20%) 245(85.66%) 281(98.25%)

3讨论

传染疾病具有爆发迅速、流行快、控制难等特点[3],因此,进行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主要是要提高人员对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途径进行疾病的预防。精神、心理因素,饮食不节、运动不足、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加重慢性传染病的发展,危害人员的身体健康[4]。因此,在进行慢性传染病的预防时,应加重宣传教育,使人员认识到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并积极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对疾病预防的认识,防止慢性传染病的发生。

在进行社区慢性乙肝预防时,更是要提高患者对乙肝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认识,加强对人员的健康教育,从而使得人员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来对个人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传播健康卫生知识,用以提高个体对健康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从源头上切断疾病的传播,控制疾病的扩散。

本研究中,在对286例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后,调查人员对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乙肝疫苗注射作用的知晓率都有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调查人员中自愿接受疫苗接种的人数较教育前也有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使的调查人员对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乙肝疫苗的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使得患者提高了自觉接受疫苗接种的意识,能有效防范社区内乙型肝炎的产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张赛,冯时,金光辉,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区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的定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8(7):733-736.

[2]林屹,顾海银.社区健康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17(3):201-202.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3)

1、利用宣传栏、宣传活动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服务活动,在院内进行眼科、耳鼻喉科卫生知识教育宣传

2、健康教育宣传栏:在病区、门诊开辟医院健康教育长廊、主要介绍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控烟知识,安全知识、医院设备、科室、专家简介,指导患者就诊等。门诊设立导诊咨询台对候诊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介绍医院环境,解答患者提问,发放健康教育资料。门诊候诊大厅资料架放置健康教育资料供就诊患者免费取阅。

3、门诊和住院大厅和各科室均放置健康教育资料架供来院患者免费取阅健康教育资料。门诊各诊室配置健康教育资料架,放置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教育资料,提高就诊患者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

4、利用门诊大厅电子屏、室外电子屏等播放健康教育知识。

5、利用“3·3爱耳日”、“结核病防治日”、“5·12护士节”,针对院内、院外健康教育活动5次,参加人数3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为社区居民健康宣教作了大量的工作。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4)

传染病的流行对社会甚至国家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传染病传播的三要素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3]。我国对待传染病的应对措施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可针对其传播三要素进行,其中以健康教育影响较为深远。在群众中进行预防教育,通过开展传染病防治活动、传染病知识讲座、疾控公示等健康教育方法,使得群众自觉隔离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大大推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进展[4-6]。本研究特对实行传染病健康教育和未实行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两组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知晓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市某疾控中心随机抽取的820例未接受传染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另抽取同期在疾控中心接受传染病健康教育的838例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6例,女434例;平均年龄(42.7±8.9)岁。观察组男402例,女436例;平均年龄(44.6±10.2)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疾控中心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除常规检查外增加传染病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内容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内容应与当地传染病防控情况以及群众精神文明面貌相结合[3]。其内容保证真实、不夸大或缩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传染病对人员的危害、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主要手段、突发传染病时紧急处理以及国家政府态度等[7,8]。另外,针对已感染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引导,避免其过度恐慌或厌世等消极情绪产生。通过对传染病防治手段以及政府支持态度的宣传,使得群众树立传染病防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

1.2.2健康教育形式关于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形式有许多种,例如口头教育、书面宣教、新媒体教育等。口头教育是使用率最高的形式之一,例如演讲、专题讲座、随访调查、医嘱等均是口头教育的常见方法[9-12]。口头教育费用较低,且能广泛实行、灵活运用。书面宣教主要是通过板报、社区公示、杂志、宣传册等介质进行健康知识传播,具有形象感强、易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新媒体教育是通过公益广告、视频、微电影等方式在网络电视进行健康教育,具有内容生动形象、易接受、传播面广、速度快等特点[13]。本研究采用口头教育和书面宣教两种方式,制作传染病防治宣传手册,由专业护士进行一对一讲解;并在疾控中心内开传染病专题讲座,课后进行防治知识调查;另对有需要的人员进行一对一医师心理辅导和答疑解惑。

1.3评定标准

制作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满分100分,≥60分为基本知晓;同时发放传染病防控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对防控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1.6%、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6.8%、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增加群众的健康教育能够强化群众树立传染病防治意识,了解简单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歧视。艾滋病作为难以治愈的传染病之一,加强其预防和控制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14]。通过各类形式对艾滋病传播进行健康教育,现今大部分群众均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以母婴、血液以及性传播为主,规范血液制品和医疗器械的应用以及健康的性生活是防控艾滋病的有效方式[15]。通过统计相关资料发现,近十年国家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后传染病发病患者较先前减少8千万,致死人数减少65万,为社会节约医疗成本约342万元[16,17]。因此,应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能够减轻医疗经济负担,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提高人均素质和生活质量。现今在电视网络播放的公益广告以及疾控中心、医疗机构中放置的传染病防控宣传册是一直持续的疾控健康教育,传染病健康教育面向社会群众,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存在传染病防控知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疾控意识。另外在酒店、网吧、KTV、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点以及农村或偏远山区需进行集中式防疫健康教育[18]。人流量大的地方在醒目位置贴上传染病防控提醒,经济落后地区组织人员下乡进行健康宣讲,鼓励人们进行身体检查。传染病预防控制是一项漫长又意义重大的工作,科学实用的健康宣讲能够帮助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使群众掌握基本的传染病知识,稳定民心,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1.6%、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6.8%、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健康教育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能够提高群众的疾病防控积极性,群众容易接受防控知识,并且真正掌握传染病预防方法,大大增加了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本次研究结论与类似文献结果相似[19,20]。综上所述,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影响群众对传染病的看法,树立疾病防控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减轻社会恐慌,有利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范文芳,范芮.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作用.医学信息,2015,28(46):394.

[2]王俊杰.浅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饮食保健,2016,3(2):60-61.

[3]韩悦富,冯淑坤.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6-97.

[4]赵铭.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医疗装备,2016,29(9):179-180.

[5]杨光菊.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7):158.

[6]徐慧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1089-1090.

[7]李莉.刍议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8):106-107.

[8]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医学信息,2016,29(11):340-341.

[9]茹建峰,郑彩虹.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14-15.

[10]于广森.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健康之路,2016(4):141.

[11]徐洋.浅析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外健康文摘,2014(22):47.

[12]王林彦.健康教育在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观察.中国农村卫生,2013(3Z):322.

[13]胡晓燕.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07.

[14]丁瑞英.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100-102.

[15]徐亚芹.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的研究.医药前沿,2014(32):14-15.

[16]何秀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吉林医学,2011,32(15):3146-3147.

[17]王文欢,马海秀.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202-203.

[18]曹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讨.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4):188-189.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5)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14-03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o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Chongqing/LEDU Xiao-lan, LU Jian-yang, QIAN Wu-yan, et al. Clinical schoo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40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o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ir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 intervention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among students in parts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ongqing, the sam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In the basic AIDS-related knowledg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correct answer rates of three transmission routes: Blood-borne(92.41%),through sex partner(44.50%), mother to child(85.78%).The latter two correct rates were impro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and th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Knowledge;Attitude;Health education;Students

艾滋病疫情在我国仍处于上升趋势,且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处于性活跃阶段的青少年已经成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重点人群[2]。职业学校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将比同龄在校高中生、大学生更早进入社会,对他们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笔者调查了重庆市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现况,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为科学开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非主城区9所职业高中、大专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干预前收回有效问卷1 582份,男生663人,占43.1%;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1 499份,男生589人,占40.5%。其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23岁,平均年龄16.8岁。汉族占56.0%,少数民族占44.0%。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依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对青年人的要求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等。采用匿名自填方式,调查前详细讲解问卷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先进行基线水平调查,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后,当场回收问卷。干预后分别对该部分学生以相同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变化情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2 干预方式 2008年12月20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9所学校,围绕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知识分别进行2次讲座,每次1 h。讲座内容为: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同时进行现场专家咨询,与学生互动交流。并要求所有干预班级开展1次以艾滋病防治为主题的班会,并展出展板学习相关防治知识。

1.2.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使用统一方法及指导语,调查时采用匿名独立答卷的方式。对所有资料进行手工及计算机纠错,剔除不合格答卷,干预前收回有效问卷1 582份,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1 499份,采用正确回答率作为评价指标。

1.3 统计分析 通过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及逻辑检错,双录入确保资料准确无误,应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基本知识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认知水平较高(90%以上),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性传播途径的认知,干预前仅44.50%的学生知道“通过感染艾滋病的可传播”,干预后正确回答率提高到6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3,P

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干预前除“同教室上课不会传播”外,其余问题的正确回答率都在80%以下,干预后所有问题正确回答率显著提高(P

干预前防治知识相关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大部分在70%以下,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态度的转变 见表2。学生对身边艾滋病患者及对知识传播采取正向态度的比例为69%~84%,经干预后,采取正向态度者的比例有了提高,但仍有12%~20%的学生不能采取正向的态度,对HIV感染者不愿接触,认为他们不应继续工作和学习,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

2.3 对艾滋病的关注 基线调查时,学生关注艾滋病的原因是“了解艾滋病、提高个人防护能力”的占91.40%,“媒体经常报道所以关心”的占56.76%。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更加了解艾滋病,提高个人防护能力。对艾滋病相关信息,干预前30.25%的人“会主动了解”,65.10%的人“偶尔会看一下”,4.65%的人“从来不关心”;干预后42.04%的人“会主动了解”,55.81%的人“偶尔会看一下”,2.15%的人“从来不关心”,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9 7,P

表1 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前后正答率比较

艾滋病基本知识干预前(n=1582)干预后(n=1499)χ2值P值

传播途径通过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1 462(92.41)1 404(93.66)1.850.174

通过与感染者共用针具传播1 456(92.04)1 388(92.60)0.340.560

通过感染艾滋病的传播704(44.50)998(66.58)151.73

通过感染的孕母垂直传播1 357(85.78)1 394(93.00)41.93

非传播途径 共用厕所、游泳池不会传播797(50.38)1 206(80.45)306.05

吃饭,共用水杯、餐具不会传播551(34.83)1 082(72.18)431.10

拥抱,握手不会传播1 200(75.85)1 351(90.13)110.10

同教室上课不会传播1 284(81.16)1 318(87.93)26.81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480(30.34)1 267(84.52)920.36

防治知识听说过艾滋病1 508(95.32)1 445(97.06)2.230.135

看上去健康的人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1 083(68.46)1 233(82.25)78.50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传播危险823(52.02)1 167(77.85)224.50

如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知道到哪里检查1 029(65.04)1 126(75.12) 37.15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表2 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正向态度健康教育前后比较

态度干预前(n=1582)干预后(n=1499)χ2值P值

家人感染艾滋病病毒1 099(69.47)1 194(79.65)41.94

同学感染艾滋病病毒1 283(81.10)1 262(84.19)5.110.024

愿意成为防治艾滋病志愿者1 275(80.59)1 279(85.32)12.140.001

传播艾滋病相关知识1 323(83.63)1 318(87.93)11.610.001

注:()内数字为正向态度率/%。

3 讨论

重庆市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非主城区发展相对滞后,本研究所选取的重庆市非主城区区县部分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少,干预前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低于国内其他一些类似研究结果[3-4]。因此,对于这些地区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在被调查学生健康教育之前,他们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全面,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相似[3-5]。对“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学生掌握程度较高,干预后进一步提高。性传播途径问题正确回答率低,对“通过感染艾滋病的传播”干预前正确回答率只有44.50%,可能原因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性健康知识和艾滋病预防知识。干预后性传播途径问题正确回答率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其他2种传播途径。表明非系统性的单次健康教育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大重点人群包括健教人员、保健医生等在内的专业知识培训[6],并通过他们专业讲授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同伴教育活动,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危险行为改变有关的自我效能和生活技能[7],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个人、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复杂作用影响艾滋病的传播,其中社区的积极参与对制订最佳教育方案有重要作用[8]。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网络与家庭社区取得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与社区及家长进行沟通并提供干预指导,从而构建开放型健康促进教育格局[9],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于性传播相关知识的缺乏,提示青春期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可以先从家长入手,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对非传播途径,干预前学生的正确回答率总体低于传播途径方面的问题。正确回答率最低的是“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与文献报道一致[4-5],经干预后明显提高。然而有些艾滋病知识并不是短期培训就能完全弥补上来的,健康教育要有计划地长期开展,同时应针对学生知识结构特点,重点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艾滋病临床表现等方面知识的教育[11]。因为对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群畏惧艾滋病的情绪,减少和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创造有利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生活和工作的和谐环境。

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有较明显提高,学生对防治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12]。健康教育对减少包括校内和校外青少年的高危行为有明显效果[13]。可见,健康教育对从根本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学生主动预防艾滋病的意识还比较薄弱[14]。经过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及相关知识的传播采取主动态度的学生比例有了提高,反映出学生们对于艾滋病患者歧视程度的减退和关注艾滋病病人意愿的增强。对于艾滋病的耻辱感,恐惧和歧视,实际上助长了艾滋病毒的持续传播[15],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艾滋病患者,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保障他们的基本人权才是明智之举。但是态度和行为的转变是长期的过程,因此不仅应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安全的健康教育,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且还应重视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观念教育,关爱他人[16]。

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对相关信息的关注,表明在没有有效治愈药物和特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17]。但单次健康教育的效果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全面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转变某些固有的错误观念,要提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中远期效果,还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4 参考文献

[1] 何林格.怎样才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扩散.科学教育,2005,11(6):41-42.

[2]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况.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62.

[3] 吴灵娇,冯磊,谢天胜,等.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效果评估.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0):66-67.

[4] 赵红纪. 晋中市榆次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干预效果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9,38(3):237-238.

[5] 张秀丽,窦东梅,韩丹.1087名青少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308.

[6] 崔洪文,唐建华,崔上上,等.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4):345-347.

[7] 沈理笑,金星明.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进展.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14(1):117-119.

[8] MOORE D,CARR CA,WILLIAMS C,et al.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addressing HIV/AIDS in the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J Evid Based Soc Work,2010,7(1):144-161.

[9] 田中,陈云,毛立坡,等.学校健康促进教育干预模式的效果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17-419.

[10]李桂英,褚天新,贺雄,等.北京市中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现况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6):492-495.

[11]邹延峰,冯晓亮,杨超,等.安徽省某贫困县女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43-145.

[12]包龙梅.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实用医技杂志,2008, 31(15):4498-4500.

[13]VERGIDIS PI,FALAGAS ME.Meta-analyses 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HIV.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09,23(2):309-14.

[14]葛静,马克新,雷琦.我国青少年和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77-79.

[15]PERETTI-WATEL P,SPIRE B,OBADIA Y,et al.Discrimination against HIV-infected people and the spread of HIV: Some evidence from France. Plos One,2007,2(5):411.

[16]沈理笑,黄红,蔡泳,等.职业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67-168.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6)

2平面设计基本要素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的应用

如何将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灵活、有效运用到健康教育平面材料制作中,并通过其引起大众的共鸣,达到健康教育与促进的传播意义,这是设计人员必须好好把握的问题。(1)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创意构思的应用。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也是一种附有文学修辞的艺术形式,创意的基础也来源于生活。健康教育平面材料通过个性的创意创作传播信息,创作中的“创意”针对传播目标、受众人群和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写实僵硬的医学信息主题形象艺术化,以简洁鲜明有趣味的画面展现。好的创意通过表现手法的大小对比、色彩变化、字体符号、动物人物等形式,达到了快速冲击目标大众视觉的效果,使其从中获取信息,好的健康教育平面材料创意则要符合人性,迎合大众的需求切入点,通过传播信息的个性化符号,让受众从直观的信息中找到健康信息需求点。(2)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构图的应用。构图是为了合理编排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的主次关系。设计人员从策划整体传播方案,确定主题内容、目标人群、投放范围这些目标依据,再以解决人们的知识需求为指导,运用所掌握的设计技能,对构图中图形、色彩、文字进行主次分割应用,通过对比、调整完善版面形成设计稿。如拒绝二手烟的户外广告《拒绝这种传递》运用白色为底,图中一只手以接力棒的形式拿着点燃的香烟传递,另一只手则表示拒绝,图片上方文字分别由大、中、三种字号划分出主次组合排列,使用整个广告更加简洁、生动,视觉冲击力强。所以设计者更要仔细研究基本要素的设计所指,注意整体构成的视觉效果,能否有效吸引公众的视线直白表述传播的信息。1)创新图形,提高受众视觉冲击力。图形在平面设计中有较大的优势,它是一种通过影像和色彩来表达内容的视觉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以准确的了解图片所表达的信息。创意图形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是必不可少的,可随版式调整不同形状圆形、矩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形式,或将几个图形搭配形成一个新的创意图形。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禁止吸烟标志,用一只黑色烟的形象搭配红色圆形禁止标识,简单的色彩加直观的图片组合让人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它的含义,也同时引起人们对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的关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还将一些医学图片创意为诙谐可爱的漫画图形,以特别的图形语言,简洁形象的元素,清楚地表达了需要传递的信息。由此可见图形创意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之大,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占据的位置之重。2)特色文字,增强受众情感魅力。文字不像图形那么多元化无国界,但也有它自身的魅力所在,我国汉字更是一种辨识度高的符号元素,根据不同的字体、字号变幻不同的艺术意境与文化风格。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中文字是一个突出的要素。有些文字不单独使用以围绕图片进行解说搭配,多以块状为主字数不宜过多;有些根据不同内容的编写,配合整体的风格组合不同的字体,形成统一的格调布局,突出创造特色意味的文字设计;如中医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文字在表述与设计上大多采用复古的水墨元素,既符合中医悠远的历史文化,又让它在简洁现代的传播材料中脱颖而出,使受众有眼前一亮的视觉享受,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的传达。3)增色添彩,给予受众人文关怀。色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气息,在平面设计中它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语言,往往比图形、文字等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语言,也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亮色让人感觉明朗、活泼、向上;暗色则让人严肃、恐惧、压抑。在健康教育平面材料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是设计出优秀健康教育材料的一步。设计者根据健康信息的主题,选定一个主色调再观察和揣摩辅助的色彩进行搭配,灵活运用色彩规律才能更好地传达健康信息知识,让受众在接收信息中享受感官带来的视觉效果。设计中常见使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参差感对比搭配不同色彩,或运用简单的色彩纯度搭配,来突出表现版面的主次关系。健康传播中部分卫生疾病的标志设计,如艾滋病的红丝带以纯红色为主调,带给人一种关心与坚持的感觉;结核病的双绿丝带以纯绿色为主调,带给人一种关怀与守护的感觉。而乳腺癌的粉红双丝带以粉色为主调,虽减少了色彩纯度,降低了视觉冲击力,但也同样吸引到大众的关注,视觉感更柔和,带给人一种关爱与温暖的感觉。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7)

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从以上罗杰斯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健康传播主要是指健康信息的传递和分享的行为与过程,从大众传播的视角看,健康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介来传播健康信息的,大众媒介是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健康知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注重传播策略,提高健康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实质上是一种群众健康教育运动,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工作的加强和大众健康教育的开展,健康传播理论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尤其在新老传染病不断暴发和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积极运用科学的健康传播策略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坚持健康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健康新闻也不例外。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健康新闻主要传播健康卫生界的新闻消息、医学界的最新发现或学术动态等,对于广大受众提高健康理念和医务人员了解最新健康信息都有帮助。然而,不真实的健康新闻将误导读者,引起观念上的混乱,甚至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例如有一则广告为“皮肤顽疾,一喷就灵”。稍懂医学常识的人就知道,皮肤病由内而外滋生,不可能“一喷就灵”,皮肤顽疾更是与人体的精神、免疫、内分泌系统相关,需要综合治疗。而一般受众不懂医学,看了不真实的报道后就容易上当受骗。

健康传播从业人员对新医新药的报道应该慎之又慎,对不成熟的医疗方法不能草率地报道,应在真实性上严格把关,见诸媒体的报道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颠倒黑白。而由于受经济利益诱惑刊发虚假新闻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丧失,是对媒体一个重大的损失。因此,要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首先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提高健康传播从业人员的素质

传播效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者的素质修养。要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必须不断加强健康传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修养。健康传播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相当的医学知识水平和理性的思维方法。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首先,健康传播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科学的头脑,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健康传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其次,健康传播从业者应以人为本,为公众的健康服务,决不能见利忘义而漠视公众健康。坚持做到这一点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传播的从业人员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受众提供科学的健康资讯,传递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从业者不仅应该具备新闻传播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不具备医学专业的知识背景,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不断的学习,积累一些医学知识,还须了解各国的医学动态和前沿消息。只有这样,在传播健康知识与信息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分清利弊真假,从而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

3、保持健康传播的群众性

健康传播的最大特点是群众性。所谓群众性就是其受众群体广泛,包括了所有有健康需求的人群,也使之成为一种群众健康教育运动。保持健康传播的群众导向对提高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媒体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传播的受众亦是如此。普通大众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对医学专业名词和术语知之甚少,这就要求媒体所报道的健康新闻和医学信息一定要通俗易懂。许多专家学者的文章见诸于媒体,感觉就像学术论文,缺乏通俗性和趣味性,给读者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媒体长期报道一些通俗易懂、接近性强的健康卫生常识来服务受众,它就会聚拢人气、凝聚人心,使很多关注健康的人聚集在这个媒体周围,从心底信任、支持、喜欢这个媒体,那么健康传播的效果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

4、运用适宜的健康传播技巧

适宜的传播技巧能提高传播的效果,健康医疗信息的传播同样需要运用恰当的技巧。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技巧:

(1)信息必须简单扼要、中心突出。信息应精悍通俗、一目了然。美国危机传播专家认为以小学六年级的水平或比当地居民平均文化水平低三年的人员能接受的程度为宜。这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传播中显得尤为重要,人们没有心情听长篇大论,媒体需要给公众一个定心丸,再提供更多的信息。

(2)注意健康类信息的方法。提供有关具体行动的健康信息时应尽量使用肯定句,就是告诉公众你应该怎么做,不是告诉他不要做什么,以免误导受众。

(3)要不断的重复信息。不断的重复意味着可信度和持久的影响,而且每次的重复都是进一步修正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扩大健康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

5、积极策划媒介公益活动

从事健康传播的媒体不能功利性太强,应该有一颗公益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媒介公益活动,让广大受众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健康医疗常识。比如可以联合医学专家进社区义诊、开展关爱女性活动、举办公益健康讲座等等。由于公益活动的非商业性,公众对专家、医生的信任度和亲近度最高,非常有利于民众接受健康知识的指导。因此,以媒体为纽带,促使医疗机构与受众近距离接触互动的公益活动,不仅是提升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媒体健康传播效果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民杰.提高报刊健康传播质量的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 2005.(2)

[2] 周安心.健康类媒体如何服务读者 [J]新闻前哨 2008.(1)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8)

2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所谓“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聆听着,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体现其价值。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文化修养均能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在教学中,笔者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例向学生说明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因素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如开朗乐观、家庭关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悲观抑郁、单亲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复则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发怒、熬夜、劳累等不良行为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传染病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为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就是通过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类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几乎无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及预防措施,让健康人群对自己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不仅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有效地减少全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预防接种的普及,现代急性传染病明显减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而且易引起爆发性流行;此外,目前对全世界威胁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从传染病护理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模拟护患沟通,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传染病患者常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由于突然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或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经济压力的原因,容易产生恐惧、孤单、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克服怕传染的思想,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处处关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等,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可让学生进行传染病患者角色模拟表演,模拟练习与传染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患角色,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问题,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处临床的感觉。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且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辞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用举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明观点,从而达到指导目的。此外在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

4让学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对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要从事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属、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的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常识,懂得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如对传染性患者进行隔离可控制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 食卫生及环境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注射吸毒及性传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传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断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当学生充分掌握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时,才可以将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9)

2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所谓“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聆听着,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体现其价值。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文化修养均能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在教学中,笔者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例向学生说明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因素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如开朗乐观、家庭关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悲观抑郁、单亲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复则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发怒、熬夜、劳累等不良行为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传染病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为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就是通过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类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几乎无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及预防措施,让健康人群对自己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不仅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有效地减少全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预防接种的普及,现代急性传染病明显减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而且易引起爆发性流行;此外,目前对全世界威胁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从传染病护理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模拟护患沟通,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传染病患者常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由于突然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或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经济压力的原因,容易产生恐惧、孤单、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克服怕传染的思想,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处处关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等,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可让学生进行传染病患者角色模拟表演,模拟练习与传染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患角色,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问题,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处临床的感觉。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且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辞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用举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明观点,从而达到指导目的。此外在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

4让学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对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要从事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属、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的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常识,懂得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如对传染性患者进行隔离可控制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注射吸毒及性传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传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断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当学生充分掌握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时,才可以将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篇(10)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71-01

护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和壮大护理队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护理工作者是卫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在医院,护理工作不仅保证了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在医院管理、病房设置及对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等均占很大比重,在农村及工厂护士更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培养了各级医护人员,其中护士占很大比例,但大多数的护士都在城市各医院工作,县以上各级医院由正规学校毕业的护士仍很缺乏,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由医生、家属或未经培训的人员承担,这样不但影响了医疗效果,而且使一部分护理人员学非所用,挫伤了积极性。如果把护理教育抓上去,保证各级医院都能有正规的护理系统,那么对医疗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益处的,而且使医院的面貌也会得到很大改观。护理教育不仅担负着校护生的培养任务,也担负着在职护士的复训、能力提高的任务,护理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队伍。

行为科学是开展护理教育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是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应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的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规律,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对教育对象合理的、正确的健康行为,应给予鼓励并促使积极维护,而对于那些不合理、不正确、不健康的行为,则应加以引导,促使其转化,将不利于健康的消极因素转变为有利于健康的积极因素。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行为来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关心的是人们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此,护理健康教育者不仅要考虑人们获得知识,改变态度和转变行为的过程,且要注意研究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影响这些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掌握有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研究改变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的规律和途径。护士——作为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须具备充实的行为科学理论,要知道如何解释行为的存在,知道如何改变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行为。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行为科学理论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诊断和分析,确定影响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依次确立护理健康教育的行为目标,为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事实和评价提供依据。

传播学是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传播行为,其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组成。

A. 传播者又称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其应有健康教育意识和医学、护理学等学科知识。

B. 信息。健康教育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一则完整的健康信息应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健康行为。

C. 传播媒介是信息的载体,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结起来的纽带,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要开发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进行健康传播,包括交谈、个别指导、咨询、健康教育手册、演讲、网络、电视、宣传栏等。

上一篇: 资产证券化优势 下一篇: 零售业商业模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