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8 17:08:14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1)

1自改革开放以来,学生升学与就业压力越来越重,由于心理问题所带来的大学生自杀、自残、暴力事件不断攀升,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改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全社会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大学体育在调节学习节奏、改善紧张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保证他们能身心健康地走向社会。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人格完整,能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的良好状态。大学生是学校为国家培养的建设型人才,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定型,从升学竞争到就业竞争的残酷现实,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切外部环境,都会影响着他们心理发展的走向。 大学生在处理学习、生活、友情、爱情以及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等复杂问题时,常常出现内心冲突,有着较多的不适感、焦虑感、压抑感等消极心理体验[1]。仅1989年,原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大学生心理疾病率高达20.23%,在本科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休学总人数的37.9%,因精神不稳定退学的人数占因退学人数的64.4%,均居首位[2]。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其心理在压力下扭曲,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向偏离,导致悲剧的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学校、家庭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3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体育的心理疏导作用 体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活动,大学生从文化课狭小的空间、紧张的思维、劳累的记忆中解放出来,交互式的体育活动,使大学生脑紧张、劳累得到缓解,精神压力得到释放,体育活动起到了心理疏导的积极作用。 3.2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体育活动能对紧张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体育活动是发泄情绪、释放压力的渠道,对心理健康起到安全阀的作用;体育锻炼需要发扬吃苦精神,累其身,健其体,磨练意志,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可以提高拚搏精神及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见,体育活动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心理教育作用。 4当前形势下大学体育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4.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 学校要建立一支既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又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学生,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开设心理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与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及时、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对有心理危机倾向或有家庭病史的学生,要加强心理疏导。 4.2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良好学习条件与文体环境 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组织全校各年级之间、各班组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体育竞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与文体生活环境。 4.3学校体育要研究开发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的运动处方 体育既能健身又能健心,学校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突出问题,研究开发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的运动处方(见表1)。田径、球类等运动强调个人或集体竞争与对抗,可提高人们的竞争意识与拚搏精神;游戏、跳绳、踢毽、韵律操、栁秧歌、交谊舞、定向运动、爬山、郊游等娱乐性较强的休闲体育,给人以轻松、愉快、和谐的心理感受;心理忧郁、消极占优势的同学多参加集体的竞赛活动,能提高自信心,促进交流与协作,增强乐观、自信心;过于自信、难以理解他人或社会、情绪变化莫测、心理强势占优势的人,应多参与户外娱乐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培养轻松、欢快、和谐、平稳的心态。 根据大学生不同性格和心理特征以及体育爱好,每堂体育课应有三种以上的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在充分保证活动安全的情况下,使学生参与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活动,这对发展学生的心理和体育特长有益。 同时,应当看到,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均有帮助,对不同的心理特征人群来讲,有些体育活动对其心理的发展适得其反。因此,学校体育要研究开发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的运动处方,加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建设人才,促进社会平稳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心理健康长效监控体系;建立一支既懂得心理专业知识,又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研究开发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的运动处方,发挥体育对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它们是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2)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心理教育的经验,学生所产生的众多心理问题不是几堂简单的心理学教学便能够解决的。在疏导、解决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时,班主任应树立全新的理念,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教育工作,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教授知识、培育具有强大内心的人,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疏导教育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一、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一)发展生心理问题

发展生是成绩优异、学习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天资较为聪慧、学习成绩较为优异,光环效应的影响往往使教师和家长主观地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很优秀的,致使他们只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与提高而忽视了疏导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这一心理状态的持续,会使得发展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上保持居高临下的态势。他们所得到的过多的荣誉、赞扬、爱护和关怀,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众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发展生上的主要表现为:嫉妒心理、虚荣心理、自居心理、自傲心理。对于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育疏导。

(二)发展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合理自知法

一般而言,发展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突出,他们能够给予别人正确中肯的评价,看待问题也能够深入本质,但是对自己而言则往往会只保留优点、忽略了缺点,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对他们的错误心态与危害有一个正确地认识,继而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疏导、纠正,比如让他们参加自己并不具优势的项目,同其那些平日里他看不上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竞赛,让他们在经历失败后能够辩证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教育他们在今后应对所有问题、所有人有一个辩证地认识,人无完人,不应忙不自大。

2.心态异化法

人在犯错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忽略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意识到所犯错误对他能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以及自身的缺点。当他们在犯错后处在第三种心理状态时,是教师最佳的教育批评时机,这是因为只有在发展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与不利影响有一个强烈、深刻地认识时,才能够正确判定缺点的所属性质,进而产生错误纠正的欲望,在这一时机所开展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好地效果。

3.自我内化法

发展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有着一种似本能的对他人的排斥性,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对这一类学生过多的批评,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正确方法是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自我反省,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从易到难、从小到大,进行自我内化、自我约束,持之以恒,逐步完善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德才兼备的发展生。

二、可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可发展生是一个班级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性格怯懦、欲进畏难、满足现状、渴求进步。对于可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教育。

(一)提高认识,正确引导

可发展生有着易于分化的特征,他们是待发展生到发展生过渡的中间环节。班主任应对这一群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继而用正确的方法对这一群体进行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正确方向。

(二)创造良好的进步契机

在切实详细的了解可发展生的信息资料后,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与政策,例如可选择适当的学生让其担任班级干部;将班级活动任务交给他们去干,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应更多同发展生进行教学互动,使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学习、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

(三)分类指导,助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

可发展生普遍有着渴求进步的需求,教师应善于发掘并利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可发展生而言,可开展学、赶、帮、比、超的竞争性活动,给他们注入进取奋发的活力。对于有进取心而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而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强化他们求上进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如何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多辅导、多家访,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怕吃苦的精神,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对于胆小怯懦的可发展生,教师应多体贴、亲近他们,帮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课堂或平时尽可能多创造机会,给予他们表扬与肯定。

三、待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待发展生的教育转化是班主任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这一学生群体转化发展的前提是心理障碍的矫正与疏导,他们一般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问题:戒备性心理、厌学性心理、自备性心理与逆反性心理。这些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待发展生遇到了挫折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弱化排除不益情绪,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质,大发展生的转化工作则往往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待发展生心理问题教育与疏导的方法主要包括代偿迁移法、心理置换法与宣泄疏导法。

我们不应一昧强调待发展生身上的缺点,还应认识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学习的失败和品德的欠缺而忽略他们的长处与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待发展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更好地鼓励他们,促进他们转化、成长进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同其他人分享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快乐,重新树立对学习与学校的兴趣,克服畏学、怨学的情绪,提升待发展生群体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内心树立正确的动力。

结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知识渊博、智商超群的人,我们更需要社会整体大众拥有健康的心理与优秀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的前沿,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素质教育与时代要求的人。

参考文献: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3)

首先,心理疏导遵循了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思想观念的提升。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其内心的困惑,使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从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系来看,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当前大学生出现的思想困惑、心里苦恼、情绪阻塞,一般都通过找辅导员谈心、交流等方式进行排解,所以注重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人们思想困惑、消除人们心里苦恼、疏通大学生情绪阻塞等作用,发挥了心理疏导的功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增强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思想教育的科学性,但这一切要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广泛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疏导方法为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心理知识,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非常复杂,而且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和情绪,情感乃至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且还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为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障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掌握心理疏导,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本质要求。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4)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77-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价值思考

心理疏导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日益得到关注。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新的理念和视点,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代表主流社会思想排解教育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遇到矛盾、困难所产生的思想障碍与思想问题。有别于教导和指导,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思想障碍。它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帮助人们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对人本身的关心。加强心理疏导,正是从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困惑等,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相比较以往简单的说教而言,心理疏导是在充分疏通情绪基础上理顺思想认识活动,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深度关怀。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关注他们成长成才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困惑,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根据大学生活各阶段的不同情况,做好学习成才、就业择业、心理健康、情感等方面的咨询、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就业、健康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具体困惑,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和引导,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心中装着学生,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思想困惑,关注他们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真诚地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注重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消除求学、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扰,实现学业优异、择业顺利、健康生活,形成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高校的贯彻和具体落实。广大师生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体,对于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注重心理疏导,尊重学生的个好,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心理疏导”的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达到化解思想矛盾、提升思想认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类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学业疏导

大学学习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与他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大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有的对专业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人生目标不清晰、学习缺乏动力,有的学习方法不佳、考试过度焦虑,有的对顺利拿到所读学位的要求不清楚、对学业结果听天由命等。

因此,可以通过聘请教授、专家学者开设系列讲座,明确人生目标,进行理想教育;学习座谈、专业讲座等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学位要求,加强学业规划;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发现自身潜能,获得自信;邀请专业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团体学习辅导等来进行心理疏导。

(二)安全法纪疏导

安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身安全、财物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校规校纪安全心理疏导对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严密监护下长大,进入大学后,失去了以前家长的监管,对周围潜在安全隐患不易觉察,尤其对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安全情况复杂的地方性大学,大学生遭受人身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钱包、手机、Mp4等被窃事件频发;大学生在校内校外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不断;学生因考场作弊失或多次旷课教师教诲后仍无悔改而被处分等并不鲜见。为避免这些损失,辅导员等应不失时机地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班会、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心理疏导,让他们知道安全知识内容以及如何避免遭受损害,确保学生人身、财产、交通安全,不违反校规校纪。

(三)交际情感疏导

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交际需求,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缺少沟通交往;部分贫困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与富裕生存在心理隔阂,在面对交往时自卑、封闭、嫉恨等往往力不从心;大学生男女交往、恋爱等问题也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困扰。

因此,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引导大学生建立宽松友爱的人际关系,尽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交往教育疏导,充分发挥疏导原则进行思想的调节、调解、协商对话,从而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缓地解决学生人际关系之间的冷漠、紧张状况,促使人际氛围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正常对待异往,理智对待友情、爱情等。

(四)消费休闲疏导

消费和休闲疏导对大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心态极为重要。有的学生存在盲目从众的心理,花钱随便,没有节制;有的学生存在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心理,追求奢侈生活,超前消费;有的学生存在炫耀心理,追求品牌,盲目攀比……部分学生在休闲时间内懒懒散散,虚度时光,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通宵达旦;部分学生痴迷于怪诞、神话小说昼夜颠倒;部分学生沉溺于聊天交友而整日萎靡不振……因此,心理疏导有助于大学生做到合理消费,科学安排休闲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就业疏导

就业疏导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择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就业疏导集中在即将毕业、找工作时,这使得大学生无法获得整体化、个性化的全程就业疏导。在对大学生开展就业疏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展全程化的就业疏导。首先,可以按职业认知与探索、未来职业定向与选择、就业能力准备(提升)、就业实现与职业生涯启动等四阶段分年级进行疏导。其次,构建大学生就业疏导全员指导体系。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全体教师通过就业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挑战杯、班级文化活动等,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能力等,提高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队伍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高校政治辅导员中,专业方向不一,学历结构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学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心理疏导队伍。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一种育人、育心的全方位综合教育活动,要建立学生工作部门整体协调、齐抓共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队伍。因此,要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专门的校园心理疏导教育组织机构,加大教育、心理专业辅导员的引进,配备各类专兼职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服务活动,如我校对大学生进行“5・25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开通情感热线、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文明离校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广泛宣传学业、情感、就业择业等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思想等各种问题。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队伍思路。我们通常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德育工作来抓,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缺乏全面认识,工作方法简单,效果表面化,不能达到活血化瘀,舒缓情绪,提高认识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落到实处,形成深度。

3.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作为对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要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作为辅导员日常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目标责任制,定期督查、考核执行情况,努力避免院系因学生思想问题发生恶性事件。

(二)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知识,拥有健康的心理世界和较高的思想境界,能够联系所讲授的课程,插入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所以,作为教师要保持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用清晰生动的内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适宜的方法去疏导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利用班级、院系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例会,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机制

1.要充分发挥班级、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等例会的心理疏导作用。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各种需求,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妥善把握学生思想情绪,引导学生理智选择正确行为。如利用每周的学生会工作例会、每个月一次的班会,每周一次的班委会等,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情绪,并进行检测、评估和预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调适,对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答,对于部分学生的疑惑要及时予以讲明,对于个别的谣言要及时予以澄清,对于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以说明;对于学生积极的情绪要及时给予鼓励。

2.坚持学大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常规化、制度化。通过经常性的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避免不良情绪、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情绪、心态向良性发展,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情绪稳定、心理和谐,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坚韧不拔、不怕失败、关爱心灵、珍视生命,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时化解思想矛盾、理顺思想情绪,加强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平台

1.利用高校校园心理疏导网络体系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发展,学生可以平等地在网上获取信息,又会在网络交际中迷失自我,对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抵触心理,造成人格障碍。因此,首先,要建设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或者网页,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形成正确的校园思想信息导向和舆论导向。其次,积极加强网上心理疏导的工作,开展网上心理咨疏导服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优势,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运用现代手段和科学方法,帮助大学生掌握有效地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要积极开展网上时政讲座、网络论坛等活动,重视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网络公德意识,尤其是对网络中散布的一些过激的言论、不好的思想苗头要及时引导,对不良信息、有害信息及时监控和屏蔽,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信息,接触健康信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宣传媒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和校报等媒体,针对校园发生的事件予以及时宣传,坚持正确立场和舆论导向,有利于消除思想疑虑,化解不良情绪,引导大学生思想稳定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五)构建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的优势,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为一体,融校园、公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在校园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而不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既能体现大学的崇高追求,又富于文化底蕴,赋予外在“美”于 “真”和“善”的内涵,使每个置身其中的大学生都能感受到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所带来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舒畅,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6-02

骨质疏松症(OP)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目前已是引起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人口渐步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相关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均有密切相关性,故制定科学方案积极防治,减少其发生机率,是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键,其中健康教育为重要环节[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保建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参与保健体检的老年人200人,实施针对骨质疏松防控的健康教育,就所得资料与实施前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人,男121人,女79人,年龄62-74岁,平均(67.5±4.7)岁。文化水平:大学25人,高中67人,初中及以下108人。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相关资料与实施前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①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针对骨质疏松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需纳入到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依据管理要求,对相关单位人员在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相关工作。②加强综合性防治:在各类型慢性疾病实施综合性防治的过程中,将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使社会服务与医疗保健密切结合,对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有序开展起到保障作用。③提高健康宣教人员素质:负责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相关人员除需对医学知识扎实掌握外,还需具备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项社会工作,如组织协调、信息传播等[3]。④更新服务理念:对传统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高起点、多形势的以全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健康教育。⑤建立信息资源:对有条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资料库,以起到知识传播,指导患者行为的目的。

1.2.2 健康教育内容 ①基本知识掌握:就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病理因素,诊治方法,对健康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和认识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就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向患者强调,以使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②饮食指导:在正常骨骼的生长发育中,钙为必须的部分,可提倡多食用乳制品,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③生活指导:营养不良、嗜酒、吸烟、缺乏运动均为造成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故需加强营养、合理运动、不喝酒抽烟,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心理干预:骨质疏松患者中骨折、骨痛为主要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伤残或死亡,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故需加强心理干预,主动和患者沟通,使其树立勇气及信心,提高配合依从性。⑤药物指导: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故早发师、并行及时诊治较为重要,抗骨质疏松共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两种,让患者对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可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骨量的丢失起到阻止效果。⑥健康指导:对专业知识和医院环境条件充分利用,举办讲座,对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防控措施进行集体宣教,开展咨询和随访,行具体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划问卷,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中知识的掌握、防治态度和行为等。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是引发中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骨折增加了伤残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4]。因骨质疏松在临床表现上并不典型,呈缓慢发作进程,故多数患者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疏松骨质向高质量正常骨骼恢复。骨质疏松好发老年群体,此病理机制为老年人骨生成数量显著低于骨重吸收水平所致。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危害性尚无明确认识,缺乏对危险因素的了解,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存在,科学合理的预防知识缺乏[5]。故在防治骨质疏松过程中,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对卫生保健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获得自觉的维护和应用,最大程度的将危险因素减轻或消除,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同时,疾病防治各级机构尚未统一对骨质疏松实施健康教育方案的重视力度,缺乏健康教育材料,如录相带、宣传画等,且缺乏专业人员的设立的咨询平台和宣传方案。骨质收松健康教育未被健康教育机构作为工作的重点,骨质疏松为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涉及到营养学、临床医学、传播学、预防医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等多学科的技能和知识,医务人员需对相关知识结构进行充分了解,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科学化的服务要求。健康教育是以干预、教育、传播为主的手段,以促使群体建立健康行为,达到维护健康的目标,本次研究中,通过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养、更新服务理念等,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知识宣教、饮食及药物指导、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老年人掌握骨质疏松的防控知识和预防行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特点,实施全面、整体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更好的防控疾病的发生,以彻底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7,10,14(10):1628-1629.

[2] Chan MF,Kwong WS,Zang YL,et al.Evaluation of a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young adulta.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3):270-285.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6)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安排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但总体而言,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当前大量高职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事后补救,轻预防。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都会犯的一个共性问题。究其原因,这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其指导思想本身并不是真正地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而是以杜绝或消除学生因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而产生的后果为目标,这种指导思想必然会导致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即只注重眼前利益,强调如何减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后果,而对于学生平常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普遍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够重视。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的是一种补救式的教育方式,而对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并没有实质上的改进,更谈不上为学生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重心理疾病治疗,轻健康心理培育。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很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包括部分同学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去治疗的,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的,而不是针对健康人群的。这种思想既会导致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导致学生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普适性的教育活动转变成只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开设的教育活动,大大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初衷。3.重被动干预,轻自我修复。目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采用一种被动的干预教育模式,即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再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被动的干预都是在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之后,才考虑如何去解决,解决方式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这种被动的干预也只是去弥补和修复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之后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去修复学生的心理品质。而且由于学生长期都是接受这种被动的心理健康干预,因此并没有让学生养成一个自我修复、自我疏导的心理问题解决模式,使得学生不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修复能力。综合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问题,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而言是缺乏可持续性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并不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解决、自我疏导能力。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设计

为了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本文专门设计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模式中,分别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设计,使得按照这一模式所设计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1.在实践安排上,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为了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覆盖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学生的全部学习阶段中都安排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而且针对不同环节、不同的热点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心理健康程度。事实上,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几年时间中,不同的时间阶段其学习要求、学习特点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学生在刚入学时,更多的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学生在学习的第二年,更多的是解决人际关系、情感恋爱等问题;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中,更多的是需要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人生观、职业观等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产生的潜在心理问题,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才能有助于学生自始至终都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获益。2.在教学理念上,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的心理问题治疗是有很大差别的。心理问题治疗是专门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为学生培养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这种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去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因此,这就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育理念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核心,而不是盯着针对个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和疏导上。3.在教学内容上,关注与学生相关的热点问题,疏导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社会上的各种热点事件以及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事件时刻处于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当中,每一届的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都各有差别,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要紧贴学生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逐年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更新,使得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当前社会、满足学生需求。只有对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让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疏导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才能给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有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4.在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我疏导心理问题的习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不同的心理健康概念、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等。这会让学生慢慢地习惯于去接受别人的指导和被动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形式上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互相进行开导和交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自行地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这既有利于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能让这些参与心理健康疏导的学生慢慢养成自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习惯,培养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7)

央行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每一位央行员工的健康和良好的发展状态,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势必反应到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说,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央行,高效提升履行央行职责的关键。

一、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

(一)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需要

把握基层央行员工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促进员工心理健康,深入推动和谐央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解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构建和谐央行的需要

基层央行要不断满足员工从最低到最高的各层次的需要,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不断开发员工潜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央行事业和央行员工的和谐发展。

(三)高效履行央行职责的需要

当前,各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都有可能因不同的原因引起心理问题。如部分员工为完成各项调研信息考核任务而焦虑忧愁;部分员工因为收入分配不尽合理而心理失衡;部分困难职工生活上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而悲观失望;部分员工因为自己的职务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而心情抑郁等等。这些不良情绪势必给员工个人和集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自觉关注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和谐入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员工至上的理念,也是支撑央行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水平,造福员工的源动力。

(四)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理念,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对症下药地化解基层央行员工的心理问题,而不是一味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当前基层央行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对人行改革产生失落和消极心理

基层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工作重心由金融监管转变为金融服务意味着权力在削弱,地位在下降,工作中,商业银行配合“慢半拍”或拖延误事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人民银行却没有相应的制衡措施,由此使不少员工产生了失落和消极心理。

(二)对工资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垄断性行业如石油、通讯、电力、烟草的收入在不断提升。与之相比,基层央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近几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善,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员工的实际收入呈下降趋势。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总之,无论是与金融系统内还是行业外部门相比,收入处于劣势,都使员工心理产生落差,造成心理失衡。

(三)工作重心变化导致工作压力感加重

人民银行在职能转换后,工作重心由以前的金融监管转移到金融服务,在绩效考核中主要内容是调研信息等方面的竞争,这使得基层央行员工的学习、工作任务加大,标准提高,导致部分心理承受力较弱的员工很难适应,在心理上形成紧张、焦虑和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困惑或迷茫感。

(四)人事制度不完善而造成的心理失衡

目前,人民银行在干部选拔任用、落实政策待遇、工资奖励晋级、职称评定聘任等机制上存在一定弊端,使一些人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相对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当前基层央行与上级行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且职称晋升受指标限制,职务提拔受职数约束,该落实的政策待遇而不落实,工人编制的员工不能提拔任用,以及级差设置不尽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等,都给员工心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做好基层央行心理疏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将心理疏导纳入央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要充分认清心理疏导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将心理疏导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中,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二)培育和谐央行文化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基础

基层央行文化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职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

(三)健全完善心理疏导机制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核心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8)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105-02

引言:2010年5月以来,名列世界500强的台资企业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的员工坠楼死伤事件、南平医生连杀小学生事件以及中国官员自杀事件等,引发全社会对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职工在工作、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日益加大,由此产生的焦虑、失落、自卑等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必将对职工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职工全体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真正主角。一个健康、活跃、斗志昂扬的战斗集体,才能创造出企业的奇迹。如何使企业职工都拥有健康心理,企业工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应是当前管理者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之一。人们通常把人的自我身心和谐称作心理健康。一个人如果心理失衡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疏导,就会使身心处于不和谐状态。由于社会、家庭、个人面对的环境压力,都会使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亚健康、不健康越来越普遍。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出现的不健康的生理现象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心理疲劳、心力衰竭等认知和情绪病态;身体疾病:如疲惫、偏头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病态;行为扭曲:如吸毒、酗酒、攻击行为、自杀倾向等。而企业一线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各方面原因。

一、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改制带来的职工心理焦虑问题。在企业改革浪潮中,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并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地期待,但也存在部分职工的抵触情绪,表现出“失落感”、“危机感”、“忧虑感”等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负担和压力,极易影响职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往往导致心理压力产生。

(二)企业和职业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立足市场,必须加强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企业将竞争的压力会部分转稼到职工心理上,致使一些职工对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表现出对个人失去自信心,感到前途渺茫。

(三)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严厉的追究,压力传递到职工个人,形成心理压力。处在生产一线的职工,一方面怕出事故、怕打断企业的安全记录、怕因事故影响企业声誉、怕因此失去工作等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心理、习惯性心理、从众心理和麻痹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导致心理矛盾增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竞争大、工作时间紧张带来的心理亚健康。一些个体、私营、合资、外资企业,职业竞争和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生产组织工作。

(五)在人脉很重要的时代,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工能否立足企业的问题。如果职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伙伴、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就会使职工个人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

(六)情绪受挫造成的心理问题,包括工作挫折、生活挫折、社会挫折等引起的不良工作情绪。

(七)职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凡此职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处理的成败都会成为职工健康心理养成的关键。做为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是工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企业工会应从分析心理因素成因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将职工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缓解纳入日常工作中来,保证建立一支健康活泼的职工队伍。

二、在职工心理健康管理中工会组织应帮助职工建立健康心态

(一)从基础工作抓起,筑起职工心理健康防线。神华集团公司20万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神华集团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提高神华员工的“幸福指数”是广大职工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在神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职工以活跃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建设中去,作为企业工会,首先应当经常召开职工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采取与职工谈心交朋友等形式,认真了解职工对当前国家实施的有关方针政策的理解,对企业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认知情况,及时掌握职工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情况,通过分析寻找解开职工心理疙瘩和矛盾的“钥匙”。其次,在条件允许的单位建立职工心理咨询站,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新时期职工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会组织应以开展职工心理咨询培训工作为契机,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工作,如女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班组长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培训出心理咨询方面的人才,为普及职工心理健康知识打下基础。

(二)在单位实施好“关爱职工健康”工程。工会组织要联系好党政机构推动企业关爱职工,引导职工热爱企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要协助企业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完善劳保保护,重视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工作,做好心理纠集职工的疏导工作,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工会组织一定要把企业党政托付给工会的“关爱职工健康工程”做好,把维护好企业大好局面、维护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做为一切工作的首要大事认真做好。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钟道恒博士说:“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为了加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职工身体健康,工会组织在实施“关爱职工健康”工程中,要做好神华集团准能公司一年一度的全体职工健康体检和全员的青岛健康疗养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制度上保证消除职工身体方面的疾病,使生理健康得到保证。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职工提升心理素质。在两个层面实施和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时,引入心理健康培训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职工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应对压力能力;二是对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开设专业知识讲座,帮助其调整认知模式,缓解或调整由于认知错误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使其能自动消除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明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职工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淡化对名利得失的计较,豁达心胸,减少烦恼,愉悦心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缓解职工心理压力。善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企业工会组织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职能,搭建平台,互动疏导,充分把握员工情绪波动规律,能及时有效地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健全职工心理疏导组织网络、扩大疏导阵容。党政领导、班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生产技术骨干、职工代表等,都应作为重要的心理疏导者,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互动座谈、个别交流、互发短信等沟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引领工作,特别要应用好企业内部网络宣传作用,加强网上的互动论坛,做到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以使职工的心理失衡甚至不满,有地方倾诉或释放。工会还要适当地加大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疏导技巧或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心理疏导的技术含量。

(五)开展家访谈心活动,帮助职工解决思想方面的后顾之忧。通过“五必访”活动,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把心理思想了解工作从企业延伸至职工家中,增进工会与职工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有效渠道,通过家访这种传统的、富有成效的方式,即可让职工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地倾诉内心感受,缓解心中苦闷、烦躁、抑郁情绪,也可通过家访,虚心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真切地感受职工的所需和所求。特别针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职工,要抓住他们自尊心强、遇到困难不愿寻求他人帮助的特点,主动热情地找上门去关心他们的内心苦闷,做好排忧解难思想工作,在聊天的轻松环境中缓解压力,使职工的身心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六)广泛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帮助职工释放心理压力。有句话说:人,是爱玩耍的动物。通过文体活动,负面情绪随着汗水挥洒出去,会给人一种释放压力痛快淋漓感受。一些心理调适能力比较强的人,能够通过娱乐来释放情绪。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陶冶性情的文体活动,能为职工创造发泄情感的空间,益智强身的文化娱乐活动,能让职工以平和愉悦的心情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从挫折中反省自我,最终达到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效果。

(七)工作中,工会组织化解职工心理问题要注重“防患于未然”。建立“领导接待室”、“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室”、“职工谈心室”、“情感交流站”、“心灵驿站”等场所,不断加强心理健康设施的硬件投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中,除了生理病痛,也需要经受心理健康的种种困扰,心理健康问题通常具有隐匿性,但在特定环境下会突然显现甚至放大。特别是不在自己家乡在外地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防范工作更为重要。工会组织曾作过一次职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29%的职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尤其令人关注。建立健康矛盾预警、应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早处理,努力把心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制定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是必然选择。

(八)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开展赏识教育,学会赞美职工,承认职工差异,尊重个体发展。做任何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职工在某些方面产生消极心理情绪,心理健康产生污点。大力倡导人性化管理,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赏识职工”不失为一种屡试不爽而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只要不是用显微镜去找职工的缺点,而是用放大镜去找职工的闪光点,就会使职工的心理更加愉悦。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就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当前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断言的“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更深重”。针对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最大问题”,所以企业工会必须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尽可能的减少职工的后顾之忧,消除职工的心理失衡。只有职工心理健康了,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神华集团准能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

作者简介:周春丽(1966― ),女,经济师,现于神华准能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办公室工作。

参考文献:

[1]《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文件,2010.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7-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长期身心劳累疲惫,其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问题增多。如何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和谐的劳动关系,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医院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现实课题。

我们的做法是:

1 依托信息平台,掌握动态积极疏导

1.1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一是通过医院 “院长值班月”、“领导接待日”与院长热线电话,听取职工意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二是通过工会职代会、院情会、职工议事会,以及召开各种对象参加的职工座谈会,直接听取、收集情况,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三是通过网络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内网留言簿的作用,收集职工意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1.2 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分层次进行重点疏导 一是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疏导,帮助新职工认识医院发展特点及其卫生行业个性特征,让新职工明确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二是对业务骨干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疏导,通过教育疏导,帮助业务骨干以良好的心态与职业道德,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三是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价值观”疏导,倡导“仁心仁术、博学博爱”的价值观,稳定核心团队,服务病人,造福一方,推进医院与社会、医院与病人的和谐。

1.3 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一是建立职心理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对专业机构明确诊有心理疾病的职工,人事部门进行备案。二是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提供政策咨询、专家服务、阵地保障等。三是凡参与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人员都应做好保密工作,对其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2 依托文化平台,正确引导释放压力

2.1 引导职工融入医院建设发展 一是对医院精神、服务宗旨、发展理念等进行学习宣传,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医院建设,让职工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从每一个环节、从一个细节上履行医务人员的承诺与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引导职工投入到医院开展“党员一面旗”、“感动一医”人物、科技创新旗手评选等竞赛工作之中,让职工在劳动竞赛活动中丢掉郁闷,获得快乐,收获喜悦。

2.2 引导职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一是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职工每年培训2次以上。二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让职工与管理者正面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倾泄烦恼,解除心中的疑惑,缓解职工的心理情绪。三是让职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释放压抑,保持心理平衡。

2.3 引导职工参加文化体育活动 一是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荆江之春”、“荆江之秋”职工联欢会、5・12护士节晚会、职工乒乓球比赛、职工羽毛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支持职工文体沙龙等社团活动,鼓励职工通过“兴趣小组”,自娱自乐;三是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适当的调节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

3 依托管理平台,制定措施主动干预

3.1 日常工作抓规范 一是医院成立了成立医院职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二是明确了工作职责,出台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计划与措施。制定了《职工心理危机处理应急预案》与《职工心理危机处理工作流程》。三是建立职工心理危机保障机制,发挥心理咨询门诊与专家组的作用,医院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和经费投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10)

高中生在生理发展上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心理发展状况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强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适应这一趋势,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功能。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疏导的意义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沟通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调节,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疏导,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在体育学习中,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佳或存在缺陷,导致体育学习中没有自信心。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走出思维狭隘的小圈子,特别是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二是可以消除学生消极情感。高中学习生活压力非常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容易出现情绪不佳状况,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困惑,如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消除各种消极情感等,从而让学生以更加饱满昂扬的姿态投入到体育学习和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是可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高中生的健康既包含身体健康又包含心理健康,两者缺一不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能够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面对困难挫折时勇于面对、积极克服,使自身能够积极适应群体生活、适应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的路径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疏导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对象,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开展心理疏导。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经常和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交流。在体育教学中,一些身体存在缺陷或运动技能不佳的学生,往往成了教学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体育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投入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心理干预这一手段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换位思考、真情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积极投入体育学习中。笔者在每一个班级的体育教学中都针对性地圈定一些体质较差、身体有缺陷、运动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特别是其中带有较大消极情感的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教学活动中搭建平台让这些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自己的才干。结合教师的循循善诱,让这一部分学生能够逐步树立体育学习训练的自信心。

2.教学中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既要注重个别开展,又要注重集体提示。当今高中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突出,这对他们将来融入集体、融入社会非常不利。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如项目训练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教师示范之后每个小组独立开展训练。教师在各小组训练完成之后开展小组间的训练成果比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创设情境。每一个学生的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小组整体的成效,他们之间更加注重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笔者对团结氛围浓厚、协作帮助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情感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出战斗力出效率,同学之间应该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友爱精神的弘扬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3.训练艰难时给予学生心理暗示。体育学习与训练消耗体力较大,特别是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如800米和1000米跑步,有些学生没有恒心毅力,难以坚持下去,跑到中途就败下阵来。此时,教师要结合这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将体育训练中的困难当做人生中的一次历练,尝试自己究竟能不能坚持下去,考验自己的潜能和力量,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在笔者的心理暗示和言语激励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跑到终点,虽然成绩可能不太理想,但是毕竟做到了突破自我,顽强坚持到了最后,这样的心理疏导对学生顽强意志的训练是一次有效的推动。

4.开辟通道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除了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疏导外,教师还要将工作的触角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延伸。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改革,向学生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训练乃至生活中遇到困惑、有解不开的思想疙瘩时,都可以向邮箱发送匿名求助邮件。对待学生求助的每一封电子邮件,笔者都坚持认真阅读、细致分析、逐一回信,通过这种背对背双盲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确保了整个心理疏导在无障碍状态下进行,帮助这些青春后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成熟,在人生理念上更加端正。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几点思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也发挥了体育学科自身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学生变得更加开朗了。虽然高中学习生活紧张高压,但是经过心理疏导的学生,他们思想负担明显减轻,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能够乐观地对待,性格与心情更加开朗。

二是学生耐挫能力增强了。经过心理疏导,学生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思维圈子,遇到事情经常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增强了他们的耐挫能力。

三是学生更加合群了。经过疏导以后的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和认识,他们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宽容忍让,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更加和谐。

上一篇: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 下一篇: 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