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43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1)

初中政治课想要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首先需要创设初中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转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法,立足初中生好奇、好胜、模仿、徘徊、矛盾等心理特征,选择初中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创设贴近初中生实际生活的政治教学情境,吸引初中生关注,激发初中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初中生互动交流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对策。创设政治教学情境,让初中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能够利用已学的政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政治课堂还给初中生,强化初中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优化实施创设生态教学环境。

二、政治教学方法创新

笔者在初中政治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个体自主方法、合作探究方法和辩论开放方法。其中,个体自主方法即初中政治课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初中生实际为出发点,贴合初中生现实生活提炼出政治问题,利用初中生的身心特征,鼓励和倡导初中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和解决政治问题;合作探究方法是初中政治课中笔者应用最多的方法。在初中政治课中,考虑到当前初中生独生子女的身份现状,笔者有意识地将初中生划分为小组形式,让初中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小组学习活动,通过对政治问题的合作探究,改变独生子女自我的不良意识,在小组中学会关注和尊重他人,在小组团队互助下获得知识;辩论开放式方法则是在新课标要求下,加强对初中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下侧重应用的方法。在初中政治课中,应用辩论开放式方法,初中生可以结合所学理论对特定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在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可以倾听别人的观点,改变初中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拓展初中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政治教学工具引入

在初中政治课的传统讲授中,教师仅仅是利用教材、板书等工具开展教学活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育领域相继引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工具,政治课教学活动就可以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改变过去板书讲解的模式,让初中生脱离“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让初中生参与体会“栩栩如生的政治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某一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呈现给初中生,如初中生通过幻灯片、投影、视频等形式,直观地感受政治课的变化,将政治知识点以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初中生,以利于初中生明确知识点及其结构。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政治课备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扩充教学资源,从互联网上选择适合初中政治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形式播放给初中生。因为他们更愿意接受和相信互联网信息,抓住初中生的关注点,就可以较易吸引初中生课堂参与和思考的注意力,以丰富的政治教学资源,为政治教学做好铺垫。

四、政治教学作业布置

政治教学作业的布置应该是政治课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政治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环节,检测学生的政治学习效果,同时向教师反馈相关教学信息,是政治教学质量考核和改善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限制,初中政治教学作业的布置重点更多的是强调对初中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功能,初中生很难在作业环境中扩展自己的政治思维和思辨能力,政治作业主要呈现出单一、枯燥的内容,不利于初中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真分析了初中政治过去作业布置的状况,注重初中生自主探究求知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为初中生布置一些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政治问题,让初中生能够从生活感悟中得出政治问题答案,也可以利用政治课已学知识分析某些生活问题,实现“生活—政治—生活”的相互循环学习,从生活中提炼政治知识点,应用政治知识点诠释生活,还原生活。笔者结合课堂讲政治知识,贴近初中生实际生活,为初中生布置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解决的实际问题,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政治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初中生能力,培养初中生的政治素养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91-01

现行英语教材,它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它涵盖的知识量很大,也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是值得英语教师探索的问题。课堂活动化教学的引入是帮助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独特方式。将教学活动按照单元教学要求、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身自身性格特点进行设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情感热烈投入、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察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一、设计教学活动,首先要激活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努力做到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减。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升初中不需要考试选拔,他们中有的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都有限,因此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也谈到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与英语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过多、过难、过杂,是很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所以老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会把教材内容激活,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主动领会,掌握知识技能。

二、课堂教学活动情境创设要合理,内容要有趣

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好不同的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活动内容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创新。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就会积极的参与讨论。所以,如何将单纯的英语知识和他们的兴趣联系在一起也一直是我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三、活动化教学设计要巧妙,互动要有效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的别出心裁和匠心独具,才能做到形式丰富、精彩纷呈,也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在有效的互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情景

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就要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因此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模的情景中去。在如何购物时,我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介绍“This is my shop. There is are……”借助于写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 closed”,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不但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3)

1.在物理授课中课堂活动的设计

一般授课,都归纳为“确立主题、实验探索、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在课前完成“展示交流、共同分析、归纳总结、集体反思”这四点,在课内我会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来完成这一节课的全部内容。例如:在学习牛顿定律时,我会告诉学生牛顿定律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主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有些学生竟然直接把苹果拿出来做实验,我被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智慧给打动了,在实验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把传统的老师的教演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这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情趣高涨。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探究性的实验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分析验证、交流总结”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的研究”这一课上,我最先提出问题:“欧姆定律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或者说明你的依据。”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我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器材来设计实验,然后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待学生确认方案之后,再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结束之后,让各组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经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行自主地分析,最后他们会得出结论,从而证明猜想。

3.在物理复习课中课堂活动的设计

在复习课中的活动设计,我归纳为“确立主题、自主复习、展示交流、归纳总结”等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老师列出总纲,然后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要点,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现象或者自行编题自行解答,最后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复习的成果。

二、物理课堂活动的设计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1.设计要选定在“发展”,体现在“发展性”上

在苏科版物理教学中,要选择于发展,其中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第一,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来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进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亲自获得体验,通过思考、感悟逐步寻找到新的观点,得出结论;第二,学生在自主的动手实验中,能够发现新的方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会形成很新的学习能力,会为他们终身受用的学习和发展技能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上时代的进步,他们自己才会进步。

2.在设计课程活动中,要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个性、智力、情感、品质都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激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我曾担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影响了我在课堂上的活动开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度,事实证明了,同学们在物理课上学习时,他们从活动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对物理的学习也更有了自信。

3.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该“多样性”

无论是课外还是在课内,课堂活动应该展现多样性,可以是围绕教材的活动,也可以是其它综合性活动。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择活动的方式也不同,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还要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要善于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要“创新”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方法上给与引导、帮助,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鼓励自己参与活动,通过一些富有创意性的题目,引发他们的思维开放,进而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认知,打破学生以往的认知平衡,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应该要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化情境中要注重“趣、异、疑”。中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新奇的生活化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兴趣,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应该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观,进而去探究物理的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4)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手册八年级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传感器直观、准确认识吸入和呼出气体等体系。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本节课从评析这一错误认识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任务一:了解吸入和呼出气体。任务二:探究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氧气是否还有剩余及剩余含量。以上两个任务均由学生先提出猜想再进行探究,这样能够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知道氧气支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浓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感受学科价值。

三、教学的主要过程

1.提出问题,有据评析。

教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堂,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上课之前老师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同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你们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呢?

生1:同意!

生2:不同意!我们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是空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提出任务一: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2.解决问题,实证猜想。

教师:请同学们将猜想以图像的方式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学生猜想示例:

设计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烧杯、保鲜膜等实验用品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学生思考、讨论:将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放置在一个大烧杯中,用保鲜膜将烧杯和传感器覆盖,测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记录数据。掀开保鲜膜,往烧杯中吹出一大口气后立即盖好保鲜膜,观察数据的变化[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数据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明显少于吸入的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明显多于吸入的气体;不论是吸入还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都远远比二氧化碳多。

得出结论、修正图像:

3.收获方法,类比应用。

演示实验:蜡烛在倒扣的玻璃杯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学生:氧气没了。

教师:氧气真的一点都没有了吗?请同学们再次利用氧气传感器进行测量。

设计实验:利用双面胶将氧气传感器固定在玻璃杯中上部,点燃蜡烛,将玻璃杯倒扣,观察数据变化。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安全。

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氧气不足,蜡烛熄灭,即蜡烛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

4.经历感受,建立辩证思维。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同学们还想利用传感器探究我们身边的哪些混合气体体系呢?

生1:汽车尾气。

生2:教室。

生3:公园。

生4:卧室。

生5:电脑排风口排出的气体。

……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有效指导。

教师既不能“教”科学实践活动,又不能放任学生,应把有效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形散神不散,放手不放羊[2]。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制订好指导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案,可多名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指导。

2.关注学生差异,激发有效参与。

对于不同学情的学生,可以提出与之能力匹配的实践活动,提高活动课的包容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提升课程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方法,应集中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88-01

生物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基本知识的丰富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初始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即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十分必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与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地被推出。课堂活动设计作为上述背景之下出现的课程教学形式,已经大量地应用于各种课程教学之中。研究表明,课堂活动设计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一、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1)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是学生最先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的课程,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初中生物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生物知识,为以后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做好知识储备。第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初中生物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初步认识,以及形成原始的生物概念。

(2)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特点。第一,形式多样性。形式多样性可以说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教师通常有很多种选择,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抽象性。初中学生首次学习生物难免会有难以理解的地方,这是因为学生的生物概念还未养成,认知水平非常有限。例如,教师讲解食物发霉变质这种常见的生活现象时,大多数学生就很难全面理解这是微生物的作用造成的。

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内容与特点

(1)课堂活动设计的内容。课堂活动设计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出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新的活动形式。其主要内容是教学者通过课前准备,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将所教学的知识融入丰富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当然,这里的课堂活动的含义是丰富的。

(2)课堂活动设计的特点。第一,形式的多样性。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说是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特点,课堂活动设计有众多的形式与表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者设计课堂活动通常有很多种选择。例如,其主要的形式就有很多选择,加上活动的引导、开展等都需要教学者进行设计,让初中生物课堂活动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第二,广泛的适应性。课堂活动设计作为新的课程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众多课程的教学中,可见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例如,课堂活动设计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应用,同样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应用,这便体现了其广泛的适应性。

三、课堂活动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下面以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实例来进行分析。

(1)课堂活动设计在人体消化过程教学内容中的应用。人体消化过程的相关内容首先涉及消化过程所经过的人体器官,包括每一个人体器官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从食物到营养物质的分解变化的过程。课堂活动设计实例如下:教师要将全班同学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布置任务,为下节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准备。首先,要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负责两块大的知识点,一个为消化经历过程,另一个为消化物变化过程。其次,再将两大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消化器官”即一个知识点。比如,一个小组的知识点为食物在胃的变化以及胃对消化过程的作用。在下次的生物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分别阐述消化的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上述方式主要有两大优势,其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二,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活动设计在细胞结构认识的教学中的应用。细胞结构相对复杂,不同的细胞有着不同的结构差别以及细胞器的功能差别。课堂活动设计实例如下:教师组织一个课堂小竞赛活动,主题是介绍一个细胞。同学们选取不同的细胞,进行结构与细胞器方面的介绍。教师要设计公平合理的评判机制,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在设立评判机制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奖励。不论作为参赛选手的学生,还是作为听众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活动设计作为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初中生物课程作为初始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一门具有塑造性的课程,其对学生生物概念的意识养成与基本的生物知识的了解有著重要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课堂活动设计,不但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6)

体育教学设计,主要指体育工作者为体育整体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设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结构,制定教学策略和效果合理评价的全过程,这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开展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案的管制,为此,体育教师在运用教学设计手段的过程中必须顾全大局,做好每个细节的全面规划,以确保整个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采用系统化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系统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教学对象置于整个系统中,依据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作用,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精确、系统的分析与考察,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种系统化方法,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策略选择,直到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形成完整的流程,前后相接,环环相扣,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整体。

(二)理论与实践的协同

教学设计不是表面化的感官设计,而是理论、实践的协同,虽然是落实在书面的理论上,但真正明确的方向和内容注重于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环境的调整、教学进度的把控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与安排,理论性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这达到了抽象化理论与具体化实践的高效协同。教学设计是个系统化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者逐渐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为学生主体化地位的发挥创造了先决条件,推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赋予较强的创新性

创新性是教学设计的鲜明特征之一,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推进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归并与简化,此过程赋予了教学自主性、创新性的内容。这种赋予较强创新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能快速、深刻领悟到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否合乎实际情况,这是开展教学设计时的第一直觉,设计思路的多样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新颖性,都离不开教学设计者的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手段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纯意义上注重学生对于篮球技能掌握的最终学习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能明确、深刻掌握学生在篮球学习的开始、过程和结束整个过程中观念、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的发展及变化。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及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开展篮球教学运动,当确定好本堂课教学目标后,将游戏融入到本节课新授的教学内容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篮球游戏中掌握篮球技能,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

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就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合理优化配置,需要体育教师合理确定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各步骤,每个教学步骤所占用的时间,运用灵活性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整体设计要体现合理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与贯通,前后相接,互相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兔子舞”和“传球接力赛”等游戏作为热身运动的开始,然后再开展篮球基本技能的教学,最大化调动起学生篮球运动的积极性,还可引入“传球接力赛”等竞技类游戏以推动学生更为活跃地投身到篮球运动学习中。

(三)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策略的制定使有效的学习方式得以充分体现,教学设计者应从传统机械化的运动教学中脱离出来,转向以学生自主练习、互助合作为主线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来。初中篮球教学应引入游戏化的元素,将游戏贯穿于各种篮球技能的训练与学习中,实现游戏教学与篮球运动的高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编排多种篮球运动游戏,比如,在开展“胸前接传球”教学过程中,可引入“按节奏传球”“传球接力赛”等游戏。在“单手肩上投篮”篮球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盲人比赛的游戏,扮演盲人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指挥与配合下不断开展投篮练习,教师用专业术语和哨声进行整体投篮的指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肩上投篮的技能和要领,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此外,篮球教学还可引用“对角传球”“双肩夹球”等游戏,通过多样化、新颖化教学策略的设计,初中篮球教学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

检验初中篮球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就是客观的教学评价,这也是不断调整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个环节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必须贯穿于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就是检验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检测教学活动是否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教学要素,分阶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以真正检测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了需要掌握的篮球技能,是否形成了较为持久的篮球运动习惯。学生们通过客观的教学评价能正确审视自己,以便对后续的篮球运动活动不断进行调整。一般的教学评价采取的手段都是参照别人的标准进行评价,这样不能完全、准确地阐明篮球教学的精神。篮球教学力求实现的真正价值不是掌握多深的篮球技能,而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和不断的创新。设计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选择的理想手段就是能力提升和不断进步的评价,只有不断地进行评价才能完全映射篮球教学的精神,教学评价除了方法的不断调整,还要确保其适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多样性。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7)

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教学情境通常设计为问题、图表、操作活动等等,这些情境都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事件或应用领域,而且明显地带有问题性、探究性和建构性。教科书所设计的情境的本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反映在产生和运用的背景事件之中,把抽象的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以便于学生对数学有更好的认知和理解。情境设计的本质价值体现在:

1. 情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事件或应用领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产生的源头,理解数学的用途。在情境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并且更容易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2. 情境将抽象的数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抽象到具体,又由具体到抽象,促进数学知识和学生个人经验、认知链接和转化,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3. 情境将数学知识包含在具体的事件中,事件中隐含了抽象的数学模型,是学生学习数学化和再创造的物质载体。

4. 情境生动、具体地揭示了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热情,并且对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提供必要的概念框架。

二、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设计的呈现方式和特征

1. 初中数学教科书情境设计的呈现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中,设计的情境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归纳式、活动式、类比式。归纳式就是将情境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而得到新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情境一般是给几个例子,先是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再从这个过程中进行归纳和概括,得出最终结论,即新的知识。活动式则是通过情境假设,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的操作、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新知识。这种方式的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多思考,进而获得新知识。而类比式是提供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相类似的、而且是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进而获得新知识。这种方式的情境提供的材料一定是有普遍性的,是一般学生都已经具备的知识或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把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类比,而得到新知识。

2. 初中数学教科书情境设计的呈现特征

(1)提供的知识背景具有直观性。情境材料的直观性十分重要,情境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如果背景材料不直观,那么就失掉了其本质价值,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直观感知。

(2)表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初中数学教科书所设计的情境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在直观具体的材料中,再一步步地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改提倡要将教学生活化,将抽象知识根植于现实生活,在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情境设计中,背景材料应该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充分体现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在获得了新知识之后,新知识又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了理论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4)概念与命题的情境设计不尽一致。数学概念的情境设计主要是体现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一般在设计概念情境时,主要是选择比较直观的,能够很典型反映这一概念的背景材料;而数学命题情境注意体现命题的形成过程的特征。因此,一般在设计命题情境时,通常选择命题的特殊事例,或选择具体的问题或活动作为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命题形成过程。所以数学的概念情境通常采用归纳的方式,而命题情境通常采用活动的方式。

三、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科书普遍都很重视情境设计,但是情境设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情境设计所体现的抽象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二是存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偏离数学主题、情境缺乏探究性等问题。

四、改进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情境设计的建议

1. 情境材料的选择方面

一是情境材料的选择必须要全面联系数字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以及现实生活。在知识形成阶段,情境材料应该选择直观的现实生活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在知识发展阶段,情境材料应该尽量以数学理论知识出发,这样才能表现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而在知识应用阶段,情境材料应该广泛的包括数学本身、现实生活,甚至是其他学科的。

二是数学教科书情境设计应该要尽量采用多种资源,包括数学史料、其他学科的知识等等。

2. 情境设计的呈现方式方面

上文所述一般教科书的情景设计呈现方式有归纳式、活动式和类比式三种,但是这三种方式可以灵活使用,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8)

引言

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及其在心理、身体、学习压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的难度日益增加。但同时受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推广应用的综合影响,初中体育教学在策略、模式、思想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成了当下初中体育改革发展所做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不同初中院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信息化教学建设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教育领域范围内对信息化技术及信息化思想进行的充分的应用与推广,包括对信息化设施,如移动网络数据终端、互联网络技术、高频率电子计算机等的使用,以及信息化新教学思想,如多媒体教学策略、微视频教学思想等。充分利用信息化在信息采集、数据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效益,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则是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设施、思想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初中学生体育活动中所包含的各项信息数据,如身体状况、肺活量、身高、体重及体育兴趣爱好等进行采集记录,并通过有效的运行分析来设计规划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重点及需要改进的重点方面。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设施,如视频播放器、互联网络数据库、电子计算机等,进行相关的体育教学经验交流。良好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既可以让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化体育教学资料,也可以针对特定的体育项目进行可视化教学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得体育基础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1]。

二、我国初中体育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思想意识方面来讲,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时间较长,对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听讲为主的教学思想在整个教育体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采用包括信息化教学思想在内的新策略、新思想还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深入应用。从学校建设发展方面来讲,信息化体育教学发展建设需要对原有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升级改造,而部分学校教育经费有限,无法在体育课堂实施信息化升级改造,特别是对信息化设施的采购,只能针对基础的体育器材用具等进行小批量采购,信息化建设则流于形式。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意识方面来讲,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往往是排在语数外等课堂之后,处在辅助教学课程范围之内,因此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其形式、策略、内容相对固化,无法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一般在户外进行,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教师往往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范围进行了过度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2]。

三、推动建设初中体育课堂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是当下进行新课程标准教育体制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学思想的真实写照,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阶段教学创新发展步伐。信息化教学建设由于其所包含的新颖的教学思想、教学措施以及所产生的高效益教学成效,对体育教学的总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教学思路、教学规划等重要内容,提高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能够较好地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第二,现如今,随着快节奏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日益加强,社会对综合型素质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因此,学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确保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又要锻炼独立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更突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而科学、合理、高效的信息化体育教学,能通过掌握学生基本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等内容对所实施的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提高教学方案的实践性,是当前加强初中学生体育素养所经历的必备环节[3]。

四、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一,从教学思想方面而言,一是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校应当逐步树立加强初中体育课堂建设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对体育学科教学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在确保既定教学目标任务前提下,增加对体育教学计划的比重,在校园中增强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二是从教师的教学思想上来讲,教师应当逐步树立以信息化教学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思路,依靠多媒体视频、信息数据分析仪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平台等设施软件,改变传统依靠教学大纲来进行实践活动的落后教学措施。第二,从教学设施的引用方面而言,一是学校应当在结合有限教学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体育教学信息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以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包括智能化体检仪器、体育电子教学器材以及辅助计算机等设施的数量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分批采购;二是教师应当通过信息化设施的优势效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能力范围进行精准的信息数据采集,并将此作为实施教学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三,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应当加强对体育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提供打篮球、打乒乓球的教学场合,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能够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坚毅的性格,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时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现状,结合教师的体育讲解引导,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项目,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有计划的锻炼提高[4]。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9)

如果想要改变课程对知识传授过于注重的倾向,转而强调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主流,这样就可以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当前课程实践中对被动接受学习,不懂创新,机械式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勇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就更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其指导和依据,把它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此外,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更为立体和真实。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

实验是探究科学的基础,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一)初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1.验证性实验

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加强和巩固有关基础知识和内容,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掌握实验的原理作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活动,在化学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了实验中大部分的比重。

2.探究性实验

实验者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和分析等得出结果,进而形成科学概念的认知方式,在化学实验中,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占据了总实验三分之一的分量。

3.二者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操作来解答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而验证性实验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处理数据的技能,学生只要证实其中一个已知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步骤,只有达到相应的目的,并通过不同的步骤,才能将实验的教学功能发挥到最理想的状态。

(二)初中化学实验的依据

实验需要的主要条件是氧气,而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关键的物质,没有氧气,我们无法生存,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是进行实验的重要依据,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氧气的收集和氧气的检验,检查气密性,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的反应过程,都是每一次重点考试考查的核心部分,因此,这些操作步骤一定不能出

差错。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学生自身学习和实验的角度出发,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情感的培养,从而构建一个初中实验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学习间接经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探究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环境的设计

环境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变化的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和学习过程。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基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下进行的,实验的进行需要较为开放、可以进行计算机学习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有资源、有空间的地方,有利于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相关的理论结果。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初中实验教学评价也是一样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实验教学的合理性,还可以理解学生对目前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对理论教学知识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设计出更符合现阶段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针对设计出的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其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相关实验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主体全面综合性发展,对老师备课也是一种挑战性的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奠定初中化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学,也是化学教学设计得以发展的前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论证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合理而科学的实验是取得正确论证结果的关键,也可以达到实验教学先进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实施者的位置,就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教学实验进行的指导和依据,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化学实验的进行及不断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篇(10)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四十分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补充,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尚且不够牢固的初中学生而言,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1.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

1.1 开放性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次是作业形式的开放性,教师应该跳出书面作业的传统形式,提供更多的课后作业形式;再次,结果的开放性,语文作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拓展与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下培养发散性思维;最后,作业评价的开放性,多样化的评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创新性

在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下,语文教学的创新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在作业设计上具体体现为:语文作业设计更加注重对学生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得到强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依然比较薄弱,因此重现式的作业设计依然不可缺少,其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积累更加的语言材料。

1.3 发展性

发展性主要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建立自信,不断获得进步。

1.4 趣味性

不管是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趣味性都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在兴趣的推动下自主学习,将学习与自己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1.5 人文性

语文教学内容的额人文气息比较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是与道德情趣、人文习性的对话,将这种对话延伸到学生的作业设计中来既可以让教师利用语文作业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感受到教师的修养与学识,进而受到熏陶,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2.1 选择性地改变教材内容,增强作业的吸引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将其作为作业主题虽然可以强化学生的系统知识,但是难免会带来枯燥的感觉。将教材内容整合,改编成学生的语文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学习完《这就是我》这个主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将这个主题改编为演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演讲稿进行演讲,通过演讲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了解作者在进行自我剖析时的感受。演讲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让学生更有勇气展示自己、表达自己。

2.2 将生活中的素材引用到作业中来,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老师,尤其是像语文这种人文性比较凸显的学科,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往往更加具有教导意义。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中有《音乐之声》等戏剧课文,在结束这类戏剧文学的学习以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或者生活感悟进行戏剧创作,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引入到语文实践作业中来,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还可以自行组成表演小组,以喜剧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创作出的戏剧用表演的形式呈献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素材会有更多的感悟。教师也可以发挥创意,将戏剧表演的评比过程模拟成各种颁奖礼,选定几位同学作为评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以及最佳演员奖等奖项,让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出语文学习的兴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专门收集家乡的民间故事,了解相关的风俗习惯,在了解家乡文化的过程中获取历史知识,强化对故土的热爱与感恩之情,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的同时还可以激发社会责任感。

2.3 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学生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因此很多方面的感知能力还不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可以有效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以《秋》这篇课文为例,其可以代表的意象非常多,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学生无法了解它所表达的全部意象。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将“秋”这个主题进行延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寻觅秋天的踪迹,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秋天的照片。然后让学生收集与“秋”有关的古诗词并根据诗词的意境选择合适的照片作为古诗词的配图,再通过自己的理解用文字对诗词以及配图进行描绘。

2.4 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教材的断改革,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知识越来越多样,涉及到音乐、漫画、科学、戏曲、自然、诗歌以及民俗等多个领域。在这么丰富的内容下,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让学生同时吸收这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为此,教师需要丰富作业形式,以观察型作业、课题型作业、设计型作业以及调查型作业等不同作业形式交替的方式让给学生全面地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

以课文《孔乙己》为例,作者在文中对孔乙己的外形有很多的描绘,塑造得非常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语文作业设计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孔乙己的认识以及文中的相关提示为他在现代设计一个合适的身份,然后为他制作一份名片,主要包括他的年龄、籍贯、优缺点、特长、学历、工作单位、社会关系以及总体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将以上内容合理化。这样的设计型作业不仅能充满趣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素材选择最合适的作业形式,发挥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最大效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同时满足开放性、创新性、发展性、趣味性以及人文性等方面的要求,只有满足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条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才能发挥其效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改变教材内容、增强作业的吸引力,将生活中的素材引用到作业中来、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学生能力以及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措施来实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下一篇: 煤矿安全责任制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