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学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6 16:29:14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1)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网络安全也已经成为国家、国防及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薄弱的认证环节,系统的易被监视性,易欺骗性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直接危害到一个网站的安全。但一直以来有很多网站在设计的时候对安全维护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而也不可能认识到安全维护对于网站的重要性.然而,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学习、生活等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安全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加强壮大。目前,在信息通信的发展过程当中,网络安全始终是一个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问题。本人国政府在大力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对于网络安全问题也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监测和协调处置、开展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加大互联网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建立起强大的网络安全维护措施体系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网站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在这里能够学到一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一些安全维护方面的知识,让用户们的合法私隐权得到保护,随时了解网络安全的最新新闻的动态,积极提供实用的网络安全维护软件等等,让用户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学到网络安全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找到自己需要的软件。下面就该网站,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概述

1.1问题描述

简单的说在网络环境里的安全指的是一种能够识别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安全的一般性定义也必须解决保护公司财产的需要,包括信息和物理设备(例如计算机本身)......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2)

2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社会对于网络和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本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历经10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下的三个特色方向: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编程技术方向。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网络安全技术都离不开网络编程技术的支撑,缺少相应的编程能力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也注定会是瘸腿的技术,无法满足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这三个方向相互融合形成的高级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较为稳定的培养目标。“PKI体系及应用”与“网络安全协议”是以应用密码学为基础的延伸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密码学的技术研发密码产品的能力。“PKI体系及应用”以证书认证中心为轴心,详细介绍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在现代密码产品中的应用研发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从密码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分析入手,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标准和典型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安全协议设计及其安全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背景设计对应的网络安全协议,研发安全应用系统。网络攻防类课程是在以“应用密码学”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设的网络维护类课程。其中,“网络攻防技术入门”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共16学时,分8次上课,以学生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安排技术资料研读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网络攻防技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网络威胁防护方法。“网络信息对抗”综合讲授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渗透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课程共64学时,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每个理论学时跟着一个实验学时,以边学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实验教学通过专用综合攻防平台进行验证性训练。“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数据恢复技术、证据提取技术、证据分析技术,以及常见的计算机取证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实训”是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实训课程,共计192学时,8个学分。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现代密码理论技术应用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网络安全软件系统。第二部分以实际的网络安全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于目标系统的渗透能力与网络加固能力、以及对于整个渗透过程的取证分析能力。该实训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互结合,部分学生进入网络安全公司进行实习,提交综合实习报告来获得同校内综合实训相当的学分。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3网络安全方向的人才培养分析

网络安全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安全研究氛围。自发形成了保有数为20人左右的本科生兴趣研究小组,另外,通过每年一届的全校网络安全知识比赛,促进了全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全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比赛,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相关课题研究,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85-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家政治、国防、社会的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具有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与编码、应用数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它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多学科交叉、难以掌握的特点[1]。《网络安全》作为一门讲述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原理、技术及方法的基础课程,也是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安全》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造成其在课程教学当中一直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由于《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仅仅注重于面面俱到地介绍安全相关的知识,则会因为受到课时数的束缚,而仅能泛泛地讲授每一个知识点,不能够进行深入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网络安全》时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2)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网络基础设施正在飞速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但是《网络安全》的相关教程的内容却显得相对滞后。课程教学由于受到实验设备陈旧、教师自身对网络安全课程钻研不够,教材常年不变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高校在开设《网络安全》课程时,由于师资缺乏或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只有理论部分,而缺少非常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或者由于网络安全实验较为繁琐,教师往往通过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仅仅在理论知识上对安全有所认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

(4)品行教育忽视。

《网络安全》不仅教学具有特殊性,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可能产生在入侵软件或者黑客工具的教学后,不考虑可能性的随意使用的严重后果[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则易使学生误用安全技术而触犯法律。

1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1 教学内容优化

设计教学内容体系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再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适量变动,例如删去重复啰嗦,过时陈旧的内容,增加最新的技术成果,做到教学内容体系开放,是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却精与教材,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其次根据学生之前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讲授内容的取舍,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侧重点。例如:在讲授密码学时,着重于数学结论的使用,淡化对这些结论的验证与推理,而是着眼于如何将这些结论应用于密码学上。三是针对现有的《网络安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从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在保持现有的理论课教学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这种方式,不仅改善了师生只会纸上谈兵的现状,同时使得《网络安全》课程内容结构更趋合理。

1.2 教学方法改进

由于《网络安全》课程中的概念、原理等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并产生兴趣,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1)案例教学。

《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很多技术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授到每一个安全问题时,尽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例如,在讲授远程控制安全问题时,通过灰鸽子木马与QQ密码盗取等实例,向学生说明木马防范的重要性,并向学生介绍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特别是密码安全问题。

(2)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作为倾听者的被动型知识学习模式。但由于《网络安全》独有的特点,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由知识点引入问题,辅以必要的参考求解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通过举例说明、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正确、全面地认知问题由产生到解决的全过程。通过开展学习讨论,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数字证书概念时,在课堂上可以淘宝购物为例,讲解如何开通网银,申请和安装数字证书,如何使用U盾保护证书;在网上购物时,该数字证书又是如何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性的,这样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实践教学。

《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经过有效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网络安全各知识点的真正内涵。比如,密码学理论抽象难懂,只有通过实验实训,亲手去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另外,减少演示性实验内容,增加技能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流行的新网络技术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课中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转为积极主动受教育。

(4)法制教育。

《网络安全》教学离不开网络安全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章制度,不做违法的事。为此,引入法制案例分析计算机犯罪的动机,采取的技术,以及造成的危害和应受的法律制裁。例如,“熊猫烧香”病毒作者李俊,为其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是入狱三年。同时,还要告诉学生网络安全技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网管人员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有助于了解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漏洞,但也可能被黑客利用制造网络攻击。通过法制案例引导学生做一个网络安全卫士而不是一个黑客[3]。

2 结语

总之,《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针对《网络安全》课程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课程特点,我们对《网络安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讨,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4)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研究意义

职业教育提出的指导思想就是工学结合,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并且职业教育课程的2个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来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互相分离的有效途径。工作过程就是让学习者自己去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质量检查等等。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任务,首先就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让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如下图所示: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课程研究的总体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将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解,然后落实到具体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要通过M(M>=3)个学习情境(学习单元)来完成,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独立的,并且都属于同一范畴。。

并且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以下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

因此,《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就是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或者是工作任务,并围绕着学习情境或者是工作任务组织和开展教学,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及同学指导协助下或借助参考教材、互联网,并在相关软件的帮助下,对特定网络下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从而来设计出合理的安全策略。这样学生在完成指定任务的同时,能够在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和应用已有的知识,以致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综合能力。。

三、具体设计与实施

《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这门课程,是以《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击与防御》、《操作系统安全》以及《网络设备安全》等等为前期基础课程之后的核心综合课程。。主要讲解:在开放式网络、以及整个网络的部署方案下,对网络中的设备、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详细、准确的风险分析之后,可以得出更深层次的安全分析结果,从而来巩固和加强整个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

1、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独立或合作地进行以下操作:

①数据安全:能够使用相关的测评方法,来检验某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性

②主机安全:能够使用相关主机安全的测评方法,来检验某环境下主机的安全性(包括:身份认证技术;恶意代码防范;安全审计技术;入侵防范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③网络安全:能够使用相关的测评方法,来检验某环境下网络的安全性(包括:结构安全与网段划分;恶意代码防范;网络安全审计技术;网络入侵防范技术;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网络设备防护)

④应用安全:能够使用相关的测评方法,来检验某环境下应用环境的安全性(包括:身份鉴别技术;安全审计技术;通信完整与保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抗抵赖技术)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总体思想,以及本课程知识特点,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如下表所示:

 

序号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与说明 学时 1 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分析与评估 学会怎样进行数据安全测评  

掌握数据安全测评的方式

 

数据安全测评的标准; 数据安全的测评方法; 如何进行数据安全测评 讲解,讨论、实践 6 2 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主机安全分析与评估 掌握主机安全的相关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恶意代码防范; 安全审计技术; 入侵防范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 主机安全测评的8个环节; 主机安全的测评方法; 如何进行主机安全测评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5)

2明确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合理课程体系的前提。北大青鸟集团调研了1174家IT企业,并对企业168位负责招聘的技术经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访谈,结合学院的专业调研,最终确定网络技术专业目标岗位和技能(附表)。

2.1阶梯式技能体系结构,平稳提升技能水平

根据内容深度,技能层次划分为三个阶段,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第一阶段面向基础、入门,以知识性、趣味性为主,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网络技术行业,提升学习意愿,树立学习目标,能够管理和维护小型办公网络,制作和更新简单的网站页面;第二阶段面向技术提升,使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由感性过度到理性,熟练掌握企业网络应用中的核心技能点,管理和维护大中型网络信息系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面向安全及高级应用,以规模化部署及攻防实践为主,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技能在大型企业环境中的安全应用,保障企业网络、系统及数据的安全,能够分析企业网络结构、操作系统、应用服务的安全隐患,制定安全防护策略。

2.2打造高专精技术人才

第一阶段的内容仅仅是入门,第二阶段所学内容具备技术含量,但距离企业中高端岗位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欠缺目前企业普遍非常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因此,第三阶段分为Windows网络安全和Linux网络安全两个技术方向,以满足企业中高端安全需求。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在哪个技术方向上具备更大的潜力,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全面学习,可确定个人优势,再在第三阶段分技术方向深造。

3构建分方向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后,需要构建与其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既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自我提高、创新、沟通协作能力。因此,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平台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四大类。

3.1平台课培养基本素质,奠定学习基础

公共平台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增强职业稳定性。公共平台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时事与政策”、“体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并开设可供学生选修的艺术鉴赏类课程。专业平台课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奠定宽厚的专业基础,为学好专业核心课做准备。专业平台课主要有“网络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组装维护”、“数据库应用与性能优化”、“网页设计与制作”、“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等课程。

3.2核心课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精练目标岗位技能

专业核心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分为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和分方向选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有“构建大型企业网络”、“网络安全高级应用”、“Linux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部署”等课程。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和特长,在Windows网络安全和Linux网络安全两个技术方向中选修其中一个方向的专业核心课,Windows网络安全技术方向有“Windows安全检测及防护”、“Windows安全高级应用”两门课程,Linux网络安全技术方向有“Linux安全检测及防护”、“Linux安全高级应用”两门课程。分技术方向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核心技能,实现培养高专精技术人才的目标。

3.3拓展课拓宽职业方向,培养职业迁移能力

专业拓展课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能力,为学生拓宽就业方向,主要有“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设计”、“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专业技能,也掌握一些前沿实用技术,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6)

[DOI]10.13939/ki.zgsc.2016.40.156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攻防兼备”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使其能够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运维、管理工作。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已经被提及到个人层面,不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受到安全威胁,个人信息也成为众黑客们觊觎的对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讲授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既能够保护自身信息不被窃取,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初衷。[1][2][3]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结合该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且还要结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态势进行研究。

1 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地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更多地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生特点,做到结合安全技术前沿知识因材施教。

1.1 教学内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围绕着四部分知识目标开展设计:

(1)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包含SQL注入攻击、网页挂马技术、密码破解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等。

(2)精通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包含网络协议分析、端口与服务漏洞扫描、防火墙配置技术、入侵和攻击分析追踪技术、病毒木马防范等。

(3)掌握基本的服务器系统安全配置技术。包含系统安全策略配置、用户权限配置、系统防火墙配置等。

(4)掌握流行的数据加密方法。包含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证书的配置使用、加密软件的使用等。

以某模具有限公司内网的安全防御作为主项目,遵循“一个主项目,八个模块,工作典型化,任务兴趣化”的思路,划分针对企业内网的攻击分析、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通过嗅探分析攻击来源、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对入侵进行检测、数据备份和恢复8个模块,模块间循序渐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学生互评与教师参评相结合来进行项目的考核。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舍弃原理类知识,选择操作类知识[4],重点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间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使用工具进行攻击及分析攻击的能力等,将临危不乱、吃苦耐劳、作风优良、胆大心细、团队协作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始终。

在教学内容的程序化上以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5]从故障现象到故障处理,最后提出安全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加固,各模块内容按照兴趣点进行安排:从故障入手,到如何进行攻击,再到如何防御攻击及紧急恢复。

1.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采用了包括案例教学[6]、角色扮演、张贴板、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方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一个模块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点,使得课堂实践过程往往无法及时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学院响应大学号召,开放了《融合式网络及安全应用》开放实验室。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训练,不仅巩固了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及技能,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手段

在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利用电子教室实施广播教学,借助于电子教室软件的屏幕广播及屏幕录像功能,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实时演示,并可以将教师对于关键步骤的演示录制下来,反复观看练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需要用到多种硬件及多台靶机,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为每位同学配置一套实训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软件来虚拟实训环境[7],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来模拟路由器、交换机与防火墙,利用VmWare软件模拟多台PC机等。

2 应用效果

在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的指导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与辅助者。按照这种设计,应用于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两个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课堂效果

在新的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普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课外实践的意愿,更多的学生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后,他们对于使用网络也更加小心和谨慎了,懂得了学习防范网络攻击与网络诈骗,更加深了对其他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解。

2.2 课程及格率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得更加扎实,反映在期末考试上,学生的及格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4级和2015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及格率分别为90%和95%,分别仅有2人和1人不及格,反映出新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3 结 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新形式的整体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莫永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9):43-45.

[2]倪亮,李向东,潘恒,等.《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2-145.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7)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信息和重要数据资源存储和传输于网络当中,通过网络获取和交换信息的方式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信息沟通方式之一。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平台涵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银行等。然而,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黑客入侵、拒绝服务攻击(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广泛传播使得网络安全技术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强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

二、《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当中,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了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课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以及保障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全才;另一方面在于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解决一些网络安全问题的实用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基本要求。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网络原理等理论基础上,对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包括密码技术、IDS技术、网络攻击技术、PKI技术、常见的网络病毒与网络黑客的防范技术、实现安全服务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网络安全体系。

三、《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计算机、数学、通信、电子、物理、法律、教育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它既可以说是附属于计算机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网络信息安全》这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关联,其涉及的新技术、新概念、新问题以及新方法日新月异,发展极为迅猛。《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一门课程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知识覆盖面广,知识更新快。《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包括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密码学、网络体系结构、防火墙、IDS(入侵检测技术)等,它又涉及到网络安全原理、网络安全标准、黑客入侵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范围非常广。与此同时,网络攻击手段与网络防范技术此消彼长,要想保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必须要保证网络安全技术实时更新,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第二,学生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高校一般拥有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和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主要技术力量,需要深入理解、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计算机实用性人才,一般而言只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第三,实践性强。学生要想掌握《网络信息安全》这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预备知识,例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数据通信等,还需要开展一定程度的实验课程。《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不能离开实践,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兴趣索然。例如防火墙的配置的实验,学生只有实际地动手操作,才能深刻地领会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工作方式。

四、《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了达到《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必须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实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上进行变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在《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当中,教师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缺乏主动地进行思考。因此,在《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积极推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以及“课堂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习质量。

2.教学手段的改革。《网络信息安全》这门课程中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十分琐碎而又环环相扣,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应选取不同的角度去阐述知识,划分不同的学习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利用幻灯片、动画、影片等更直观地呈现出所授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方式,加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流。在《网络信息安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枯燥的文字解读,应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法等进行实时教学。例如在教授关于黑客进行网络攻击的模块时,教师可以使用仿真黑客模拟工具的方法修改学生的计算机密码,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课堂更富有实际意义。

3.实验手段的改革。高校首先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改进,《网络信息安全》的许多实践课程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并且搭建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平台。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课程大都是对一些黑客软件的应用,由于黑客软件具有一定的攻击性,难以监控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所以在安排实验课程时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要达到专人专机,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对于黑客仿真软件的使用,教师要严格管理其使用过程,避免部分学生因为好奇心驱使而攻击一般网络。另外,高校可以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教学中利用虚拟机技术来解决实验中所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最后,高校可以在实验室中建立专用的安全工具资源数据库,以便于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的自主学习和自由操作。

4.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师在设置《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考核方式时,首先必须要明确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考试的高分,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各项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及时更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师应该以实际动手能力测验为主,以书面考试形式为辅进行综合测评考核。考核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团结合作或者分组讨论去完成一些网络安全维护的项目,将考核变成一个实际的操作任务,提高学生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时的能力,增加课程的学习乐趣,以此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必然会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技术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改革方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网络安全技术专才势在必行。《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使用能力,而且要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技能。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高校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来加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形成完整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晓峰.浅析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界,2013,(28).

[2] 黄剑华,马婷.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2,(13):226.

[3] 焦燕.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管理学家,2014.

[4] 习军.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学导报,2015.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8)

1 概述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络信息安课程,该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并且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挑战。由于专业性质不同,为了使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符合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并且跟上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步伐,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探索。

 

2 网络工程专业特点

 

网络工程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工程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乃至信息技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迅速发展并且应用广泛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网络工程专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在我国很多本科高校中都有开设。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网络设备的配置,深入了解网络的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网络管理能力,可以胜任中小企业的网络管理工作,并具备发展成为网络工程设计专家的能力[1]。以商丘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该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现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所属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校学生一二年级主要学好程序设计、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等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网络设备管理、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学习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关注学科前沿,鼓励学生利用好实验室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我校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多年来在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一直开设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3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开设现状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起点还较低,国内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奇缺。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在信息安全专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

 

目前,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开设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学时分配上我们采用“34学时理论+18学时上机”的模式。在考核方式上采用“20%平时表现+80%理论考试”来计算总成绩。结合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不断更新教材,以求跟上时代和技术的潮流。我校先后选用吴煜煜[2]、周明全[3]、石志国[4]、袁津生[5]等人主编的教材,这样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最新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过硬的数学、操作系统和网络知识。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级程序设计(C、C++、Java)、计算机网络(TCP/IP)、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数据库系统。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加密与解密、公钥体系、TCP/IP协议安全、应用层安全、攻击与防御、网络站点的安全、操作系统系统与数据库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且抽象,实践问题规模难度大。这样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在我校是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既不能像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专业课那么详尽和深入,也不能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一样成为公共选修课那样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最基本的原理、最常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解决最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必须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和我校学生水平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和学的效果都达到最优化,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层次上。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性不强,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信息安全课程学习的兴趣不持久,实践能力不强,而且现有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课程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的角度来出发,我们尝试对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

 

4 教学改革与探索

 

4.1 翻转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6]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参考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一、创建教学视频。我们根据上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使用录屏软件将课件和讲课声音录制下来,然后将课件或视频通过网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先行学习并收集好学生反馈的问题。二、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这样学生先自我学习或通过讨论来掌握知识点,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上再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该方法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明的论文[7]中提到,可以作为改革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来学习使用。

 

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授课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授课要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网络安全实验均在我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成,学生上机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采用圆桌模式分为8组,每组8位同学,能同时满足64位学生做实验。我们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参考袁津生[5]等教材,安排了如下实验:①VMware虚拟机与网络分析器的使用;②RSA加密算法的分析与实现;③加解密算法的分析与实现(DES、AES等);④Hash算法MD5;⑤剖析特洛伊木马;⑥使用PGP实现电子邮件安全;⑦X-SCANNER扫描工具;⑧用SSL协议实现安全的FTP数据传输。除了正常安排的16个上机学时之外,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为对网络安全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网络信息安全原理和技术的认识,提高网络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加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另外,工学结合,引进第二课堂,创建实训基地,争取在网络安全相关的企业和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合作,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我们以后也要逐步探索的教学方式之一。

 

4.3 教学方法的一些改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讲一些实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上课前提出一个问题再开始讲课。例如:假如你是一个公司新任的网络管理员,需要对某台路由器进行相应的配置,但是你不知道该路由器的enable密码,该怎么办?这样就能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完成任务的方法,主动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做好师生互动。另外授课要尽可能地生动、幽默。

 

课堂知识、搜索引擎、论坛和专业站点、期刊论文(CNKI),这些都是学好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搜索引擎、论坛、期刊论文等,关注前沿的信息安全领域发展动向。

 

增加先驱课程知识的讲解。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我们参考裴定一教材[8]。例如,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的内容涉及到模运算、矩阵置换等数学知识,在讲解相应的数据加密知识时一定要将涉及到的先驱课程知识讲解清楚。

 

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鼓励对网络安全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学习。

 

4.4 加大投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设施

 

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平台[9]应该以网络为基础,将网络原理、网络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实践类等课程集成在同一平台上,采用群组动态交互式实验方法,利用共享网络墙形成公共实验载体,实现网络实验从单设备组网到不断叠加和扩展,使学生从规模化的网络中理解路由协议和网络效率。在这样的实验平台下,利用共用服务器,各个群组组成网络攻防、信息战等实际场景,根据现场不断变化的信息实时设计技术方案,灵活应对网络的动态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与调整,以培养学生高度的应变设计能力。

 

4.5 改革课时分配和考核权重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为了增加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要合理分配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的权重,在现有考核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实践成绩的权重。在考核的形式上,综合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的成绩注重关注实验小组讨论的表现,个人实践的表现等。

 

5 结论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性基础设施。网络教育是以Internet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为师生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交流的平台。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网络教育的安全性问题也愈加显著,成了家长和教育机关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的环境下,以现代化的教育和学习理念为基础,给受教育者提供的一种充分利用网络多样性教育功能和大量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环境,通过传递数字化信息,为学习者开展的非面授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形式为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性意义。相对于以往的远程教育形式(例如:电视广播、函授等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是一种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的教育技术。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第一,打破了传统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第二,有助于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满足个人的学习要求,可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第三,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对信息的自主选择和获得能力,有效的锻炼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第四、远程教育还可以完成从以传教者为中心的灌输式学习手段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换。

二、网络教育的安全性分析

虽然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给教育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的保密性上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网络教育中的这些问题也在日趋突出。

大体说来网络的安全由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信息传播的安全以及信息内容的安全四部分组成。

运行系统的安全是指保证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安全,防止由于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造成的对系统信息的存储、处理及传输的破坏和损失;系统信息的安全是指包含数据加设密码、安全审计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治等在内的安全;信息传播的安全是控制信息的传播后果,避免在公开网络大量传播信息的失控;信息内容的安全是对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侧重保护,避免有意者在我们对系统安全的疏漏的空当下进行窃听、诈骗等不正当行为。

对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的安全威胁起作用的主要有硬件设备的威胁和软件设备的威胁。网络的安全隐患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我们对网络安全的疏忽上。另外一些高校的网络教育系统本身就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在日常的网站维护和管理上,师生间会通过各自的账号进行文件传输,但是因为学生的流动性及安全意识较差,当维护和管理的账号被窃取或泄漏时网站的安全性就很难被保护,与此同时,与该服务器有关的其他网络系统的安全指数也会降低。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多样化,并在网络中快速蔓延。因为计算机病毒的类别和数量在日益显著,而计算机的安全防范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一旦网络系统感染上这些病毒就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速度,导致系统的数据和部分文件受损,严重的甚至会使服务器系统瘫痪,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三、网络教育系统安全防范的措施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要根据互联网的特性,对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的安全性做出防范措施。

(一)多层防病毒措施

多层防病毒技术是指给每台PC机安装对客户端的防病毒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器的防病毒软件,在网络入口安装防病毒网关。在建立了多层防病毒措施后要保证自己的PC机不受病毒的感染,以保证所有的教学网络不受到病毒的侵犯。由于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各异,所以在这些网络防护层下还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让网络不存在薄弱之处,不成为病毒入侵的露点。

(二)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能在内外网之间设置网络的安全规则,降低网络风险系数。它的作用是给网络入口的网络通讯做检查,依据要求设置安全规则,在保护内网的安全前提下,保证内外网的安全通讯。在网的出口处配置防火墙使内外网进行有效隔离,因此一切来自外网的访问请求都会经过防火墙的“体检”,并对内网对外网的访问请求做出合理的规则,提高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能。

(三)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有两种形式:对称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在对要保护的信息加密时,她的解密符号和加密符号是相同的。而非对称加密会存在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部分,公开的会以非保密的形式向他人公开,但私有密钥要自己妥善保存。

(四)漏洞检查技术

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中难免会在安全性上存在遗漏,所以可以采取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下设置漏洞检查技术,采取定时检查的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弥补疏漏,提高网络教育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在人们对网络技术的利用和依赖性也越来越大的今天,网络教育有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果不能对系统进行很好的设置和管理,让黑客钻了网络上的漏洞使系统的安全出现了问题,这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一定要重视网络教育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庆民.朱姗虹,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安全性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9(8):234-236

[2]余嵘华.大学物理远程网中的安全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1):45-47

[3]尚华益,姚国祥,官全龙.基于Blowfish和MD5的混合加密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12(1):71-72

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篇(10)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66-03

1 概述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网络社会,信息网络系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操作不当和网络黑客的猖獗,大家对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安全越来越担心了。怎样才能使计算机与网络中的信息更安全,必须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概念,了解经常遇到的各种信息安全问题和应对策略。

以为企事业单位第一线输送实用型人才[1]为办学宗旨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需求,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比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针对工作在各行各业最前沿的高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日常安全意识,掌握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已迫在眉睫。

为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并认识各类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的危害性,熟悉并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侦查与信息安全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实际操作及处理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应用处理能力,能胜任各级企事业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及基本的安全维护,具备规划企业安全方案的初步能力,该文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2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为核心目标,理论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建构。所谓实际工作能力,应当是一种对职业世界的理解和认同,对职业任务的认识和把握,对职业活动的控制与操作能力[2]。高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解决第一线的具体信息安全问题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全才,也不是培养战略人才。即培养满足企事业单位社会需求,具备一定的安全道德意识,了解并熟练掌握信息网络安全维护及安全防范技能,基本能够胜任信息安全系统环境构建的技能型的人才。

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术,学会如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护自己的信息和数据,防止黑客和病毒的侵害;重点学习目前在信息网络安全领域应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IDS)技术和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等信息安全技术,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独立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在学习并掌握信息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 精心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信息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普及性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高职学生的网络基础知识及所授教学课程学时所限,全面介绍信息网络安全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是不可能的,也毫无必要,应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故信息网络安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基本的思想与方法,为今后工作、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高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在掌握信息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前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以增强实际分析与解决信息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

1)网络安全概述: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安全威胁,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模型及功能,了解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各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网络操作系统命令及协议分析:需要掌握常用网络协议及协议分析工具,各种网络服务及常用网络命令,系统漏洞及后门等内容,尤其是系统的安全配置,这是信息网络安全的根基所在;

3)防火墙技术与VPN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隔离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的安全技术,对两个通信网络执行访问控制,而VPN则是一种跨越Internet进行安全的、点对点通信的安全虚拟通道技术;

4)密码技术及应用: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防止伪造、篡改信息的认证技术基础;课程中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要求准确理解并反复强化,以形成对密码学整体的初步印象;而对密码学中的数学概念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不必深入掌握,留待以后加强;

5)病毒及其防范:了解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原理、传播方式及其危害,从而更好地杀毒、防毒;

6)网络攻防和入侵检测:了解黑客与网络攻击、入侵检测的基本知识,掌握口令攻击、端口扫描、网络监听、IP欺骗、拒绝服务、特洛伊木马等攻击方式的原理、方法及危害,能够识别和防范各类攻击并利用入侵检测工具检测入侵行为;

7)网络安全管理:理解网络管理的概念、目标、功能及标准,熟悉一些管理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在选择具体授课内容时,应根据社会企事业及各方面需求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作适当调整,尤其不能流于表面而局限于一些泛泛的、缺乏全面的安全知识,同时也不要过于追求一些深奥的、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要根据所设定的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授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以便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同现实安全问题相联系,能够根据出现的安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将信息安全知识固化到自身,最终达到开设本信息安全课程的目的。

4 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明确教学目标,规划好教学内容后,还应配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是才能真正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方面按照现代教育思想[3]组织教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4.1完善信息安全理念,认识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一部分学生更是对黑客技术有着耳闻,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些黑客攻击技术的迫切感。其实,在Internent网上有很多的黑客攻击工具,只要下载下来简单安装配置后就可能产生严重的攻击行为。例如,漏洞扫描、网络监听等工具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管理人员使用这些工具可以了解网络运行情况及现有网络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从而作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而一些怀有好奇心的人及黑客则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扫描、监听甚至攻击相关网络,从而造成有意或无意的网络攻击。因此,我们在讲授信息安全课程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攻击的危害性和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信息安全卫士而不是一个安全文盲及黑客,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节课,首先给出一些CERT(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计算机紧急应变小组)统计出的一些信息安全事件数据,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信息安全攻击事件的防不胜防和信息安全事件所带来的惨重损失;然后通过讲述一些国内外网络犯罪的事例,使学生了解哪些网络行为是违法的,进一步认识到维护信息安全和遵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明确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着木桶效应: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安全,信息网络安全才能有保障,从而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严谨的信息安全理念。

4.2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图片、动画、录像等元素都集成到教学活动中,以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避免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让学生能够从抽象难懂的信息网络安全知识上升到形象上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寻求学生的反馈,打断讲课来提问,一次中断十秒钟,注视学生;有时老师可以和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允许他们提问,发表评论,并在对话中保持主动。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相互交流[4]。

针对信息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安全事件,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网络支付中的身份识别和信息保密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表达、倾听并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应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分析比较的习惯,让他们每时每刻都带着问题去学,并及时总结已学过的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3理论联系实际,尽快掌握所学知识

密码技术及应用理论性强,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密码学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首先讲述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对称和非对称密码的区别、古典密码学的基本方法及DES算法、RSA算法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密码学的基础知识,简单了解加密算法的原理、设计思路及使用场所,对加密算法产生初步印象;然后介绍密码学应用方面的知识,包括密钥管理、消息认证、数字证书、以及Windows系统中的证书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从而加深对密码学概念及各种应用的理解。

PGP,全称Pretty Good Privacy,一种在信息安全传输领域首选的加密软件,其技术特性是采用了非对称的“公钥”和“私钥”加密体系。学习完非对称密钥理论知识后,试着让学生各自动手安装PGP软件,生成一对的“公钥”和“私钥”,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公钥”给同班的同学,让学生之间相互发送加密和签名的文件,从而实现安全文件传输,如此,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快速了解并掌握了非对称密钥体制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使用方法。

4.4遵循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第一的原则,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应变能力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隐蔽性很强的问题,一般人很难发现[5]。开设信息网络安全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环境之后发现信息安全问题,针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并能够及时解决所出现信息安全,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眼光、清晰的思路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从发现信息安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直至消除安全隐患,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同时针对信息安全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主动出击、防范,不能等到问题爆发了,造成严重损失了再解决。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病毒与黑客攻击技术日新月异,高职学生应用“与时俱进”的思想面对信息安全问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时刻了解信息安全动向,关注各种新病毒:网络挂马、网络钓鱼、超级病毒工厂等,不断学习,接收最新信息安全技术及各种安全防范方法。

信息网络安全课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的片面推导过程,应加强培养学生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在努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善于总结、应对各种最新安全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上网查找最新安全技术资料,了解并掌握一些最新信息安全技术,以小论文方式提交并进行适当考核,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应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信息安全权基础。

4.5 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一般工作在计算机应用的最前沿,网上办公、网上事务处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这改变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给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安全挑战。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面比较广,参与讨论的人越多,解决问题的速度就越快、越完美,相应的安全漏洞也会越少,共同探讨、争辩过程中,甚至还会激发更多人的奇思妙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高职信息网络安全课程应积极培养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读、读懂信息安全方面的文章,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并在同学间实现共享;另外,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往往不是某个学生单独能够解决的,需要同学们共同参与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集众人智慧,共同探讨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当然,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探讨各种信息安全问题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来学习充实自己,例如可以经常上一些杀毒软件网站了解最新病毒信息,从一些病毒案例分析解决中学习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可以注册清华大学(水木清华)、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BBS论坛,学习探讨一些信息安全问题。

5 结束语

高职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内容更新很快的课程,更是一门具有较高挑战性的课程,这势必给我们的信息安全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该文在明确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目标、精心安排设计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合理设计、组织好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完善学生信息安全理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贾少华. 面向市场 面向学生、面向实践——试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 江铁.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2).

上一篇: 企业经营状况分类 下一篇: 基金从业证券投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