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力行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3:20

国内电力行业

国内电力行业篇(1)

关键词:电力经济;效果评估

电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衡量电力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需要一套完善科学的评估系统,这套系统不但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能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晴雨表”[1]。

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现阶段正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内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模式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笔者认为,在逐步提高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化程度的同时,我们应当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有助于国内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是一个多领域和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电力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电力能源生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内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既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国内电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变化,而且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与转变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

对于许多大型的跨区域电力企业来说,在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数据进行精确系统地分析基础上,就能够对国内不同区域的电力资源供求状况、本地区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各行业对于电力资源消费潜在需求状况等等进行判断,进而及时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经营战略。

2.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电力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投入行业,因此在行业运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风险也相对较高[2]。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潜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形势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冲击和影响,电力资源的供求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过度依赖电力资源的高耗能行业会逐步淡出,这就极大地影响到国内电力企业的总体生产情况。二是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后会对电力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与境外大型电力企业相比,国内电力企业无论从资本总量还是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国内电力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测出国内市场供需变化趋势,进而尽快将营销活动重点进行及时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测算出境外资本对于国内电力市场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3.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也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各级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过程中,势必要凭借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而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首先,政府可以根据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区产业布局,尽快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和陈旧的生产方式。其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挥电力资源配置的辅作用,通过大型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立项和审批等方式,达到电力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化的目标。

二、如何有效地构建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还不够充分,国内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在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主体不明确、系统各部分之间联系不紧密、评估结果方式单一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的预期目标,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笔者认为,在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而政府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不断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国内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政府应当承担起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的职责,摒弃一切可能影响到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为国内电力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二是要发挥资源配置的辅作用,在坚持市场资源配置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将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布局进行合理地引导和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

2.完善效果评估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政府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系统内其他部分也要相应地保持密切地沟通和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专业的监测机构也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及时地各项监测数据信息。电力企业也要充分利用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并根据机制反馈数据,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外部投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策略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国内电力行业篇(2)

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是一个多领域和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电力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电力能源生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内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既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国内电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变化,而且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与转变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对于许多大型的跨区域电力企业来说,在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数据进行精确系统地分析基础上,就能够对国内不同区域的电力资源供求状况、本地区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各行业对于电力资源消费潜在需求状况等等进行判断,进而及时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经营战略。

2.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性风险。

由于电力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投入行业,因此在行业运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风险也相对较高。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潜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形势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冲击和影响,电力资源的供求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过度依赖电力资源的高耗能行业会逐步淡出,这就极大地影响到国内电力企业的总体生产情况。二是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后会对电力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与境外大型电力企业相比,国内电力企业无论从资本总量还是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国内电力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测出国内市场供需变化趋势,进而尽快将营销活动重点进行及时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测算出境外资本对于国内电力市场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3.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也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各级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过程中,势必要凭借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而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政府可以根据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区产业布局,尽快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和陈旧的生产方式。其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挥电力资源配置的辅作用,通过大型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立项和审批等方式,达到电力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化的目标。

二、如何有效地构建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

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还不够充分,国内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在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主体不明确、系统各部分之间联系不紧密、评估结果方式单一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的预期目标,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

在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而政府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不断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国内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政府应当承担起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的职责,摒弃一切可能影响到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为国内电力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二是要发挥资源配置的辅作用,在坚持市场资源配置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将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布局进行合理地引导和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

国内电力行业篇(3)

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有经济,那么国有企业的发展就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市场完善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当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而电力企业也是一个支柱的产业,但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分析,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又是十分明显的,如何做好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工作,它一方面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所以需要对电力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以此来确保电力风险的可控性和规避型,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更加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当中它是一种国有企业的支柱产业,而国有经济掌握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命脉,由此可见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电力企业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什么。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关于财务数据和资金数据往来,以及涉及到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管理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会综合的造成阻碍企业发展的潜在危机,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做好相关的调控和控制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这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的基础性能源建设企业,它为我国的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动能,也关系着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用电,如果电力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一定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现实工作当中规避好企业的财务风险,这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同时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应用到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只有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正常的顺利的进行工作,财务的风险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同时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我国现代化制度管理当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因为现代企业要求企业发展更加的科学有效,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它能够有效地规避相关问题的滋生,是企业自身更好地进行良性发展。

二、电力企业财务内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电力部门对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虽然电力企业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力企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电力企业的国有性质的电力部门对企业财务的重视并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高度。企业内部只片面的认为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正常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认为片面地确保电能的安全使用和足够使用是电力部门的根本任务。而对于电力部门进行收支调查,国家的一个根本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有效地对资金进行控制,确保资金的使用,能够确保电力部门更好地进行相关管理,但错误的观念会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不足,因此可能会埋下相关安全隐患。

(二)电力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内部的控制机制是十分重要的,电力企业内部却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也没有对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管理,对于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工作,但当前来说电力企业当中很难做到这一点[2]。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评估的结果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处置,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部门来说,如果没有制定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那么它可能会导致财务内部的控制组织处于一种瘫痪的状态。而针对企业的相关财务风险,企业内部需要组织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需要有相关的风险防控是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风险进行整体的把控和处理,做好企业风险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促使我国的电力企业内部风险处于有效的控制范围之内。

(三)电力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控制人员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并非任何人都可以管理,他必须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而且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应该具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专门的人员主要涉及到了专业的风险控制人员和专业的财务人员,只有这两者之间相互协同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对我国的电力企业部门来分析,很多企业内部的员工一般都是国家的编制,因此这也使得财务人员本身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他们的风险意识普遍较为淡薄,与电力企业来说,没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责任心。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将电力企业的风险和电力企业的性质联系在一起,主观的认为电力部门是国有企业,因此认为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通过国家来掌控,所以即便是电力企业发生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也需要通过国家来承担。而从另一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风险控制人员相对较为缺乏,这也使得一些风险控制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进而对于我国电力企业的风险产生了影响。

三、电力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对策探析

(一)健全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在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只有充分的对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才能够对电力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进行评估机制建立的时候,需要针对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和电力企业的财务发展情况进行。同时还需要做好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确立,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需要符合电力部门的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应该按照电力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断的发觉财务管理部门所存在的潜在问题,同时不断地根据现存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措施。而且作为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处置机构,需要不断地对相关的风险进行阻止,做好相关的奖罚惩治机制,因为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大多为人为控制,因此应该增强相关的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做好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时候进行相关的人员组织编制,这能够确保相关的财务人员的财务控制更加的符合相关的规范。

(二)培养优秀的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人员

对电力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需要涉及到相关财务人员的参与,做好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培养一批优秀的财务风险控制人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不断地促使财务风险的控制提升,使相关的控制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并具备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可以采用相关的宣传方法来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的提升,以便于更好地确保电力节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当中树立起高度的风险规避意识,在面对风险控制的时候,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培训,企业的员工对于风险具有较好的管理意识,同时需要不断的吸引电力企业的专业风险评估人才,就这样才能够做好电力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风险进行准确的把控,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加大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管力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等内部风险需要在主观上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在重视的基础上需要予以较好的监管。所以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相关的报道,对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介绍,这能够促使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可以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提升及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重视氛围。促使电力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重视,电力部门需要有效的对于相关的风险进行规避,加大电力企业对于财务的监管力度,这只有加大监管才能够更好地发现电力企业的财务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及时的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这能够促使电力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分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笔者认为,电力企业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做好电力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能够促使企业自身的有序发展,也能够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

国内电力行业篇(4)

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电力也呈现工程建设速度骤降,工程咨询能力总体过剩,清洁化、智慧化需求强烈的“新常态”,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依赖资源消耗的超规模经济不可持续

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极大幅度的改善。但中低端产业规模过大、资源消耗高、能耗大,环境难以承受,部分行业发展已经进入顶窗期,特别是一些高耗能产业,产量长期处于全球遥遥领先的位置,一些产品产能超过全球总产能的50%,如钢铁、原铝、水泥、多晶硅等,已经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中低端产品的超规模发展,已难以持续。部分产品产量情况见下表:国内电力工业同步高速发展,根据中电联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6亿千瓦,同样是全球发电装机容量第一大国。根据全球煤炭研究网络的数据,全球300MW以上的燃煤电厂,在运行装机总容量为19.64亿千瓦,我国在运行装机总容量为9.21亿千瓦,占全球总量的46.89%。当前国内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甚至负增长,电力产能出现地区性、结构性过剩,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入下降通道,整个行业规模扩张型已停止,转而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优化结构布局。同时,国家开始限制电力建设,特别是火力发电。2016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565号),10月10日,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调控煤电规划建设的通知》(国能电力[2016]275号),吹响了大范围缓建、停建煤电的号角,煤电前期工程咨询开始出现断涯式下滑,后续工程勘测设计业务量也将迅速减少。

二、电力工程咨询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国内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内电力工程咨询服务企业也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和庞大的工程咨询服务队伍。目前,全国拥有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咨询企业约有40余家,加上数量众多的乙级、丙级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形成了庞大的技术服务队伍。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电力行业的深化改革和调整,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一)未来煤电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2020年煤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考虑目前在建及已核准数量,以及环保成本上升,全国发电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煤电电价下调和向清洁能源提供补贴,除个别项目外,煤电已经基本没有发展空间,新建煤电业务已接近顶窗。

(二)节能减排需求上升

国家对在运行发电机组,估计将持续提高排污和能耗标准,对超低排放出台政策支持。在运行机组改造业务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

(三)跨区域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难以持续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四交五直”工程,可能将持续3~5年的时间,但随着各地区供电量的饱和,跨区域特高压输电业务也将锐减。

(四)清洁能源比重将持续提升

受环境压力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在国内电力比重中将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技术也将持续发展,并有可能实现跃变式突破。

(五)智慧化发展提出新的需求

以“互联网+”、“大数据”和高度自动化为特点的智慧能源将加快发展,掌上电厂、智能电网、冷热电联产、多能互补等新型电力业务将不断涌现。

(六)行业总体利润将持续下滑

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配网市场的逐步放开,有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发电、供电、咨询服务等行业竞争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电力行业利润将持续下滑。

(七)国际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全球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发展相对落后,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风险、机遇和对策

聚焦到电力工程咨询行业,常规业务量锐减、市场需求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将是最大风险。借鉴国内化工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认为,整个电力工程咨询行业将逐步进入业态分化、市场重整的洗牌期,大浪淘沙,少量企业有可能逆市上扬、升级发展,技术领先、效益显著、国际化发展第一梯队将进一步拉大与其它企业的差距,部分企业将不得不收缩业务、分流人员,一些企业也可能将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窘地。如化工行业的寰球工程公司、成达工程公司,在上世纪国内化工业务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成长成为了真正的国际型工程公司,也有很多省市的化工设计院,目前仅能勉强生存。2014年以来,国内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已经开始分化,个别企业在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并再创新高。为应对当前的电力新形势,分析认为,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应加大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业态结构,优化布局,寻找逆市发展的契机。

(一)深度分析外部环境

从企业战略调整的角度,对外部环境开展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包括使用一些成熟的分析工作,如PESTEL分析模型。整个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大部分员工,认清形势,压力感和使命感到位,是企业转型的基础和前提。

(二)梳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选择的加强

业界习语“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一个企业,一定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由那些有机要素组合而成,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如何加强和保护。成体系的技术服务能力是工程咨询企业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需要有选择的加强提供清洁能源、在运行机组改造和智慧能源技术服务的能力,只有形成独特的技术实力,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三)围绕核心竞争力,拓展和调整业态分布

在电力行业整体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立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业务相关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国内一些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已经开始成规模的进入市政、交通、建筑、水利等业务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国内电力行业篇(5)

近年来,大家电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空间日趋饱和,大家电产品市场的利润越来越薄。中国家电协会在2009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大家电行业发展速度放慢。在家电行业遭遇群体市场寒流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小家电产品作为高生活品质的象征,迅速进入消费者家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时至今日,我国的小家电行业迈入了茁壮成长期,行业迅速扩张。

1我国小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1.产品普及,行业发展迅猛

2010年10月26日,《中国小家电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中国家电网总编吕升华先生分享了《中国小家电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家电产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其中电饭锅产品的普及程度最高,普及率达到97.66%;家用净水器产品市场普及率最低,为9.24%。

2.国内部分省市成为小家电产品重点生产地区

小家电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准入门槛低。在我国,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电饭锅、吸尘器、电风扇的企业多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天津、上海、福建等地,产量总和达全国小家电企业产量的99%。

根据产业布局理论,这种聚集现象的产生与生产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拥有量、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3.国内大家电生产企业纷纷转战小家电市场

产生于70年代的大家电行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市场成熟阶段,市场容量渐趋饱和,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利润空间狭小,发展速度放缓。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大家电生产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小家电市场。拥有多年经营基础的国内大家电生产企业,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研发能力、品牌知名度,迅速在小家电领域开辟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在原本由小型、民营企业主导的小家电行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4.国内市场需求尚未饱和,增长空间巨大

近年来,小家电产品的硬性需求旺盛,整个行业迅猛发展,但一些小家电产品的普及率仍然偏低。欧美国家平均每户家庭拥有30件左右的小家电产品,而我国每户家庭仅有不到10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愈加强烈,因此,可以预测我国小家电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小家电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本部分研究主要采用长期趋势分析法中的时距扩大法和移动平均法,旨在从数量方面研究我国小家电行业的发展规律,以期推测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本文预测我国小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三个趋势:全球小家电产品需求旺盛,国内小家电产品产量增长缓慢;国产小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保持良好;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需求依旧强烈。

1.全球小家电产品需求旺盛,国内小家电产量缓慢增长

欧美等国家每户家庭小家电产品拥有量较高,但小家电产品平均寿命周期为5-6年,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同时,随着新家庭的组建,小家电购买新热潮也将到来。据此推测,国外市场小家电产品需求量不会减少。

国内小家电行业产量方面。未来年度,虽然国内、国外小家电市场产品需求旺盛,但国内小家电产品产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生产的小家电产品物美价廉,深受国外消费市场欢迎,国内生产的小家电产品主要以出口方式销往国外市场,因此国内相对旺盛的需求没有对小家电产品的产量带来影响;二是由于国内消费者对高端小家电的追捧,国内市场销售的小家电产品大部分为国际品牌,国内市场需求膨胀对本国小家电企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微弱。

2.国产小家电产品出口形势良好

2008年,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国产小家电出口形势有所缓解。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期间,部分类别小家电产品出口量连续增长。据此推测,未来年度,我国国产小家电产品出口量将继续稳步增长。

3.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需求强烈

通过进口形式进入我国消费市场的国外小家电品牌,以制作精美、品质优良的特点获得我国消费者的青睐,是我国高端小家电产品市场的领军者。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高端小家电产品的追捧成为热潮,这一现象促使我国小家电产品进口市场快速发展。国外小家电生产企业非常重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研发速度,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快,这是为了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好地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

3我国小家电行业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1.重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对小家电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际小家电制造企业一直以较高的研发能力著称,企业拥有自主研发团队,能够在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因而品牌认可度高。在我国全面推进国内科学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国内小家电制造企业也认识到科技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培养三到五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电企业,而新近出台的家电行业“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力争用十年实现由家电大国变为家电强国的目标。

2.制定准确的市场定位,建立国际品牌形象

国内小家电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培养企业特色,树立市场形象,在顾客心中形成特殊偏好。

另外,国内小家电制造企业应培养洞察市场需求的能力,结合企业研发能力,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地的文化相结合,才能迅速打开国际消费市场。我国小家电企业国际化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行业必须打破“中国制造”的标志,走“中国创造”的道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国内电力行业篇(6)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壮大。现今市场经济中会计监管在相关产业链条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我国的相应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如何确保会计监管的真实高效,减少因会计数据失真造成的危害是我国电力行业中会计监管工作的重点。

一、会计监管在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中出现的问题

现今阶段,我国电力行业中各企业的工作中常常遇到问题,问责不明。各部门互相推诿,以至于加大了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控制工作难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电力行业中部门之间信息闭塞,一概只向管理人员说话。而员工的信息获取有限,从而导致工作热情低迷,无法在内心对企业形成信任依赖共同进步的思想情感。只有电力企业的管理控制人员科学有效的传达企业信息,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协作,才能让企业员工将个人与企业划分为一个整体,从而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电力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管理层并没有就企业发展迅速的现状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致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知识技能受限,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对企业的成本及运营数据等的监管不存在实际意义。其中,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监管不当是主要问题。我国对会计从业者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有不足,造成了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出现侥幸心理。这种在会计监管过程中可以说是普遍的现象导致了对会计人员的信任缺失。不仅造成了相关企业的名誉受损,更打消了人民群众的投资积极性[1]。会计监管在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中出现问题,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失职。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制度的缺失,是企业会计人员敢于伪造会计数据的重要原因。我过企业的管理系统仍处于学习实践阶段,相关方式方法的缺失,致使对一些部门及管理人员安排不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缺少监督管理造成违反规章制度、损害企业权益的现象屡有发生。例如经常性发生的会计财务人员擅自动用挪用企业钱款、管理人员贪污等违法乱纪行为。这都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失当造成的。

二、如何改善会计监管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工作现状

(一)加强管理人员对会计监管的重视完善内部环境

针对我国电力行业会计监管工作中,会计数据失真、会计人员个人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以及违规操作的种种现象。企业内部首先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惩处手段。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以期在企业管理监督时,发挥其实际效用[2]。企业良好管理环境的建立有利于贯彻企业文化、强化对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会计监管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积极作用。以发达国家电力监管案例举例。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关于电力监管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办法是将电力行业的监管权力上交到国家手中,由国家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基于我国现今电力行业的垄断现状,各个电力企业可以各推举一名会计监管人员组建成独立的会计监管机构,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共同进行会计监管,减少电力行业会计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

(二)加强内部沟通促进各个部门间的交流协作

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员工间的交流协作,有利于企业信息的传达,确保员工对企业的了解真实深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构建信息数据的交流平台。有利于管理目标、会计数据的及时传递,更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员工反馈的及时获取。加强内部沟通促进各个部门间的交流协作,不仅从根本上加强了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更有利于会计监管数据的公开公正、及时高效。

(三)规范细化电力企业会计监督人员工作

针对我国电力行业中会计监督问责不明的现象,管理人员应该细致划分每一位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使会计监督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谨细致、互相监督,真实高效的反馈企业会计数据,加速会计监督目标的实现。而这需要企业内部在选取会计监督人员前充分考察其个人信息的真实程度,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素养是否能够支撑日常工作的完成。同时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严格规范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行为,严禁管理人员为个人利益在工作中进行相关数据的违规操作。只有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问责明确[3]。才能达到提高会计监管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监管效果的目的。

(四)强调电力企业中总会计师存在的重要性

我国电力行业中大多电力企业都为国有电力企业,在会计部门职位设定中都有设立企业总会计师,想要改善我国电力企业会计监管工作中的不足,电力企业可以从突出电力企业中总会计的重要作用入手。企业的总会计师负责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属于领导阶层,只服从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我国电力行业中各个企业应该立足企业内部会计监管现状,保证总会计师能够充分行使职能,对电力企业中的会计工作进行专业监督及规范。在企业内部高层会议中,要邀请总会计师进行参与决策,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总会计师的管理地位。同时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对总会计师的个人诚信品格进行充分考察,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权责分明、严格有度。不仅能管理者负责,更能对整个电力企业及社会负责。

三、结语

想要提高我国电力行业中会计监管的实际效用,离不开广大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会计监管人员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是曲折的,结果是喜人的。只有行之有效的进行电力行业会计监管,才能保证电力企业成本及会计数据的真实透明。提升了国民信任、行业信誉的同时,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前进,使其能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亓红红.关于我国电力行业社会责任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04:104-105.

国内电力行业篇(7)

作者简介:高斯(1981-),男,湖北宜昌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经济师。(广东 广州 510730)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71-02

一、电力施工行业概况及趋势

1.电力施工行业概况

电力行业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产业。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用电的需求不断加大,电力施工企业作为电力产业链的最基础的一环对我国电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GDP高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未来若干年我国对电力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目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分析,我国近五年中火电装机容量占71%,水电装机容量占19%,核电装机容量占10%。如图1所示。从动态变化上观察,我国水电的装机容量虽然大幅增加,但现阶段我国电能主要还是通过火电的方式提供,电力施工企业的主体业务也是集中在火电方面,因此,电力施工企业的重要业务主要是燃煤机和燃油机组建设、投入及使用,这些机组的建设能力也是反映电力施工企业技术水平及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2.电力施工企业特点

(1)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相近。我国主要的电建企业施工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的有59%,最大的前十家电建企业仅仅占据30%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没有绝对的领跑者。

(2)施工企业产品无差异,同质竞争,竞争程度高,利润低。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内企业分散;另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企业产品无差异,基本都是围绕火电工程的土建、安装、调试、检维开展,竞争程度高。因此,直接导致施工行业竞争恶化,市场地位不高,利润率平均不足1%。

(3)国内电力施工行业市场环境逐步恶化,未来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未来国内的电力市场虽还有一定的市场,但火电建设将适度放缓,市场容量逐步下滑,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2008年,58家企业产值近615亿元,解决就业24.7万余人,今后要保持稳定,每年需达到600多亿的产值,而2011~2020年十年间我国火电每年新增容量平均为3500万千瓦,施工产值约350多亿元,远远不能满足生存需要。

3.未来电力施工行业市场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国家主席郑重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15%。国内电力施工规划整体路线是: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在近年有关环保政策不断出台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力工业迎来了结构调整优化、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巨大产业空间。表1为国家电力“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电力发展规划,未来电力施工行业将呈现高速发展。为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增加的要求,未来的电力结构将较之前有较大的转变。

由表1可以看出,水电、火电、核电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占据国内电力市场的主要份额。未来几年火电发电需求增长将放缓,国内主业市场将呈现相对平衡的饱和状态,新开工项目减少,并且大多以“上大压小”的方式出现。而新能源装机容量,特别是核电和风电的装机容量将飞速增长。目前,核电、风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正处于成长期,市场空间增长较大;海洋能、氢能、地源热泵等还处于萌芽期,大部分技术都处于研发阶段或小规模推广阶段。新能源建设将会是未来电力施工的主要方向。

二、主辅分离的机遇与挑战

2011年,电力行业主辅分离诞生了两家大型集团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改革重组后的两家新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业务链,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千亿元,集中了中国优秀的电力建设专家和技术人才,掌握着前沿的电力建设技术,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实力大大增强,在中央企业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在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

实施主辅分离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电力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重组的一件大事,对未来电力施工企业的战略改革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改革重组,组建规模更大、资源更集中、优势更明显、产业链更合理、综合实力更强的电力建设队伍,有利于提高重组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提高电力施工企业在投标中的话语权、避免恶性竞争、实现集团内部的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主辅分离后电力施工企业由以往的辅业变为集团主业,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在国内有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态势,对外则以大型集团的身份代表我国电力施工的实力参与国际工程的竞争,于内于外各方面相比利大于弊。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集团公司内部来讲,以往各单位单纯的竞争对手关系则可能随着划入同一集团而消除,实力强的单位可能得到集团公司的重点扶持而加快发展,市场份额相对较少的单位则可能面临被兼并或内部重组的危险。外看集而成团皆大欢喜,实则药味十足、竞争加剧,同一集团内部比业绩、比市场、比实力,在当前电力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从“幕后”到“台前”角色的转变确实为不少企业施加了较大的压力。

三、电力施工企业的改革及发展

设立两大电力建设集团一方面是出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通过有序竞争发掘出适应市场的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电力施工单位划归新的集团公司之后要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竞争,加上由辅业到主业的变化,要想在内外部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根据集团定位进行战略的改革和目标的调整。

1.确定企业的定位及战略发展方向

电力施工企业建立战略发展方向是提高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有发展的指导性,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企业努力的方向。施工企业向战略目标迈进的过程,也是企业各项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

通过分析集团内部、集团外部同类企业的优劣势制订自己的规划,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分析找出自身能力建设的突破点,明确自身的不足,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订详细的战略规划并付诸实施。只有自身战略及定位与集团定位吻合才能得到集团的扶持,只有战略及定位准确才能使企业走上长远发展之路。

2.强化技术、强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电力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了解电力市场的新技术、新要求、新变化,要及时应对变化所带来的企业内部资源的不足,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合作交流、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在资源利用上提供有效支撑,适应新环境下新工艺、新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电力施工企业要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形成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员工学科学、用科学、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制订科技奖励办法,成立攻关小组,组织力量针对电力施工难点进行科技攻关。形成以论文、工法、标准、专利等为形式的企业技术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永远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以“专”制胜,打造独特竞争力

电力施工企业的主要市场大多都在土建、安装等领域,但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点所在,如果没有独特之处则很容易被兼并或淘汰。电力施工企业制订发展方向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及所属集团的情况,在强化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尽量从“补缺”方面着手确定自身在某一领域的核心地位。企业的发展也适用“点、线、面”的原理,企业必须明确自身在竞争中的闪光点,必须要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被市场认可。

4.多管齐下,努力拓宽业务范围

电力施工企业的优势何在?长期的火电建设使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力量、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在管理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电力施工企业进入相关行业的法宝和优势,尤其是在火电建设市场萎缩、竞争压力加大的当今,拓展企业发展方向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能源战略的调整,大规模的火电建设将被核电、水电、太阳能、风能等环保清洁电力能源建设所取代。随着电力能源结构的扩张,大量的新建电厂导致技术力量短缺,需要大量的有经验的电力技术人才,这给电力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电力施工企业应立足火电建设向设备制造、吊装运输、建筑工程、核电安装、电力检修、脱硫环保、电厂运行和维护、输变电工程以及相关电力新能源建设方向发展,通过人才和技术的交流输送、与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任何企业必须先生存、后发展,生存的关键在于市场份额。在市场方面,不能仅仅立足于局部,而应该放眼国内外。目前国内电力工程市场竞争较激烈,而国外如东南亚一些国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海外战略也将成为企业市场份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强强联合,合作谋求广阔空间

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含量的提高,电力施工企业仅靠单打独斗已远不能立足于市场。加强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对于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赢得市场先机、拓宽市场领域、保持竞争优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施工企业首先要认清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研究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处于行业的竞争状态。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出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要根据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制订市场战略规划,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作为市场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加强与同行业、相关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对话,同时注重双方情感方面的交流,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在科技、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企业间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

6.重视人才,强化核心竞争力

国内电力行业篇(8)

电力行业主要生产、传输及销售电力,是公共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地位。因为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重因素,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电力行业大推行的模式都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同时接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事实上,该经营模式也产生了一种结果,即“投资高度政治化;技术、建设具有较低的维护效率;不便于监管,定价”难等。所以,为提升效率、促进技术发展,及优化消费者福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智利等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这种改革尚未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内电力行业要紧随时代变革潮流。2002年初,电力行业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引入到我国。课题研究便是在上述背景下,针对电力行业把竞争机制与竞争机制引入后,分析运行出现的重大与特殊法律问题。

一、由垄断经营至引入竞争机制

因为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而言,要求技术性与重要性,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了国有化经营+政府监管的形式[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在传统电力行业中,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因素,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事实上,此种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产生的效率并不高,妨碍了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福利造成极大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弊端,世界范围内的电力行业开始转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经营模式,将竞争机制引了进来。此外,我国在实证考察电力行业的典型国家,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等的基础上。最终在次基础之上,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同时分析了竞争机制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其中的理论背景有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规制失败理论等;现实背景的构成部分包括有关区域的示范效应、政府的政治需求和电力技术发展。

二、由竞争机制至竞争法律机制

竞争机制与竞争法律机制二者存有一定关系,其中,竞争机制的功能包括淘汰、引导与创新,此外,竞争机制本身存有缺陷,包括不可克服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垄断与诱导不公平的竞争。借助发挥创制与抑制功能,法律确保竞争机制体现自身效能。再者,法律论述了竞争法律机制追求的四类价值目标,有对效率、秩序、公平和安全的追求,为逐步建立具体化的竞争法律机制发挥了价值引导作用。最终,初次建构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内部存在的逻辑体系。笔者认为,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塑造了市场主体,法律控制市场主体行为及追究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三、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

面对传统电力行业中的国家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企业,企业向市场转型的问题引起了关注。针对这种问题,找到切入点,以此构建合适的竞争机制,在电力市场中,成为新的主体。具体说来,对电力行业主体结果塑造时,首先按照有效竞争理论与贝尔理论,指出,国内电力行业的主体结构应当要在发电与售电过程中产生各种类型的竞争性主体,于输配电网过程中变成垄断性主体。再者,基于产权理论,重新塑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产权,先要分析国内原有电力企业国有产权主导模式产生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产权塑造途径与手段。最终,以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权责配置为视角,探究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中的特殊法律制度,其中内容有交叉经营限制制度与普遍服务主体制度等。

四、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公平交易法律机制

电力行业进入市场后,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电力行业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这就迫切需要一套公平交易法律机制,因此来市场交易行为。限制电力公平交易包含两种主要因素,有价格与信息,电力行业存在多元竞争性主体,其中像电力交易信息法律控制与价格歧视法律控制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我国现行相关立法存有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不断完善。

五、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法律机制

随着输配电网竞争主体规模的变大,垄断性主体开始出现,公平开放法律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基础设施理论与核心设施理论构成了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的理论,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世界各国及区域范围内输配电网公平开放需要按照两种法律途径,其一是反垄断法路径,其二是电力法路径,于此同时,我国在选择时,还要以电力法为主,辅采用反垄断法[2]。此外,对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行为控制,其有两个基本法律制度:一个是强制缔约制度,另一个是电价制度,要重新建构二者。

六、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

结合竞争性主体和垄断性主体的各自不同的特点,从正面出发,控制二类主体的竞争与交易行为,然而本文重点从侧面入手论述,当两类主体的竞争出现违法行为,要进行问题的控制。针对两类主体的竞争违法行为,先要详尽描述违法行为;再者,上述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一定的民事、行政与刑事等责任,健全国内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要建立相应的立法予以完善;最终,针对世界各国范围内电力行业出现的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普遍存在着两种追究的模式,其一是司法主导模式,其二是行政主导模式。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现状,所以我国要选用行政主导模式,并以这种模式为主导,深入研讨行政权力配置。

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之一,行业之间存有竞争是非常普遍的。国外有关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相对较为成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刚刚引入这一机制。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健全和发展,相关机制会更加完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的研究内容远远不止上述一些内容,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有关研究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所做研究多有不足,其中观点仅从自身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出发,以期研究内容更为健全。

参考文献

[1]刘利.论电力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D].贵州大学,2007.

国内电力行业篇(9)

一、前言

电力属基础产业,与民众日常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当前,中国海外投资的热潮已延伸到电力行业,中国电力企业利用自身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优势,将开拓国际市场作为发展重点,力促国内电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及盈利水平的提升。电力行业的复杂性质决定了其投资过程繁琐,风险较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对投资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将社会、经济效能发挥到最大。

二、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现状

1.从投资主体分析,海外投资以国有电网企业为主。电力行业具备技术性强、垄断性高、资金需求大等特征,又受政府管制,因此以国有企业建设和经营为主。国有企业“走出去”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以企业财力为支撑,以技术和设备为依托,比较容易实现大规模收益,对项目所在国家经济起带动作用。因而,我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多集中在各大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

2.男幸凳粜苑治觯我国电力海外投资多以输变电、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主。投资最多项目的是水电项目,约占总项目数量的44.68%,其次是火电项目占19.5%,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8.51%,太阳能占2.13%。

3.从地区和国家分析,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跨越多个地区和国家,既有巴西、印尼等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也包含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例如,2010年,印尼和巴西电力海外投资额分别为4.28亿元和9.89亿元;2011年4月,美国电力海外投资额12.3亿美元;2013年5月,澳大利亚电力海外投资额28.73亿元。

三、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动因

1.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提高电力企业国际影响力

电力行业属我国基础性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极为关键,加大海外投资和发展速度,将有助于国家实现国际产能合作、提升设备出口、增加国内工业需求、促进综合实力提升。开展电力海外投资,能够对国内存在的产能过剩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确保电力行业供需平衡,促进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资源及资本的合理配置。当前,国内火电行业矛盾突出。基于该种情况考量,电力企业通过对具备丰富资源条件的国家实施项目投资,加速国内电力产业走出去。同时,海外投资能够通过技术、劳务、设备等交流,提高电力企业国际影响力。

2.提高收益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我国电力能源投资市场尚未全面开放,相关法律和定价体系等尚不完善,海外电力投资能够依据所选区域,整合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电能成本统筹及盈利水平提升。发电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通过各类投资活动,学习海外先进管理理念及经验,实现自我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电力投资评估、项目开发开发、设计、施工、准备、运营等方面,与跨国电力公司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我国电力企业更具国际竞争优势。

3.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企业要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既要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也要以资本运作方式,使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新的效益增长点。相较于产品贸易及服务,对外投资更具带动性和利润空间,能够实现国际市场份额增长和扩大。因国内发电结构调整空间有限,企业可借助宏观政策,对海外电力投资进行严格实施和把控,实现投资区域拓展,增加盈利方式,对国内外市场及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应用,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电力行业海外投资对策

1.优化电力企业治理结构,实施集成化管理

(1)治理结构优化,能够使电力企业呈现高效运行状态,通过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相互制衡,使各权力主体处于协调的利益分配状态。

(2)海外电力投资外部环境缺乏稳定性,内部各要素互为关联,具备开放性特征,管理难度大,可尝试采用集成化管理,对信息、参与主体和相关知识等进行整合和管理,注重日常交流,促进整个行业投资及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集成化管理应用到电力海外投资中,能够对电力项目实施中的各类复杂性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2.挖掘区域优势,深化目标市场

(1)电力企业应据自身优势,寻求重点区域市场,形成国际经营网络,构建电力产业分析与投资的国际平台,促进区域营销网络体系更加完整,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化研究,实现早布局、早分析、早落地。

(2)电力企业应依据电力市场竞争情况,将市场进行划分门类,对发展中国家区域优势进行重点挖掘,借助地缘优势,优先与周边国家合作,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行业目前海外投资发展态势整体良好,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电力企业要依据自身运营发展状况,对我国电力海外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海外投资方式参与国际电力市场竞争,以严控风险、实现盈利水提升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满足我国能源战略发展要求。

国内电力行业篇(10)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94-02

相较于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具有能源可再生、无污染、单机容量小和可分散建设等多种特点。所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逐渐提高,风力发电逐渐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风力发电的发展思路展开研究,从而为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1 我国新能源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

1.1 各地的风力发展现状

从能源分布角度来看,我国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根据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陆地风能离地10 m高度的风能开发量达到了2.53亿kW,是世界五大风电国之一。而从国内的风能分布来看,风能资源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三北”地区和内陆局部地区分布。受到风能分布的影响,国内各地的风力发展现状也不尽相同。就目前来看,我国有10个省份的累计风力发电装机超过了100万kW。而在这些省份中,内蒙古地区的累计装机容量最多,位于全国第一。而在甘肃、河北、蒙东、吉林和江苏等8个地区,则建立了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早在2010年,我国的第一座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在甘肃投入运营。而中国的首座海上风电场则是在上海建立,是亚洲的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1]。此外,近几年来,各地政府都对国家的发展风电的政策进行了响应。而江苏、甘肃、宁夏和山东等地区则出台了发展新能源的计划,并出现了产业投资现象。

1.2 风电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风电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推动。一方面,国内的风电企业的装机容量得到了迅速提高。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投资风电的企业为国家电力企业。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政府要求企业按照火电投资的5%~10%配备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国内的大多数火电企业在风力发电方面进行了投资。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的需求有所增长,所以国内的风力发电机制造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的风电整机制造技术相对落后。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独立开发风电整机的能力,只能采用联合开发和合资生产的方式制造风电整机。但是,在功率较小的风力发电机的生产制造方面,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针对1000 W以下的小风力发电机的生产制造,国内风电行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此外,在效益方面,国内的风电行业收益相对较低[2]。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则与风电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近几年来,国内的风电行业出现了利润集体下滑的现象。

2 我国新能源风力发电的发展问题分析

2.1 风电入网问题

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的风电发展之所以相对缓慢,与风电入网问题的存在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很多风电场得以建立的情况下,却有不少的风电场处在闲置状态,继而导致了风电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实际上,国内有将近1/3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正处在空转状态,继而造成了大量投资的浪费。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则是因为风电上网难以实现。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要求电网企业无条件接纳风电入网。而由于风电的稳定性不高,容易对电网形成冲击,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纳风电入网。但是,如果电网运营商能够为风机配备相应的调峰电源,就可以解决风电的不稳定问题[3]。然而对于电网运营商来讲,这样的投资会使企业的发电成本增加。因此,风电入网问题成为了一直困扰电力企业的问题。

2.2 风电企业竞争问题

在巨大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大批企业进入到了风电行业。在竞争的初期,为了得到更高的市场份额,一些风电企业通过将技术拿到国外卖来实现迅速生产,继而造成了市场产能过剩,并导致了技术的流失。因为,风力发电机的生产相对容易,只需要按照图纸将配件组装就可以获得风力发电机。但是,这样组装出的风力发电机难以达成生产标准,继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很多厂家没有掌握风力发电机生产的核心技术,所以难以完成机械维修。在这种情况下,聘请国外的专家到国内维修,则使企业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此外,由产能过剩引发的行业价格战,则直接导致风电行业内出现了恶性的竞争[4]。因此,近年来,国内的风电行业的整体利润出现了下滑的发展趋势。

2.3 政策障碍的存在

实际上,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新能源的发展,但是风电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在国内的多个地区,风电产业入不敷出的问题普遍存在,继而导致了风电的发展相对缓慢。一方面,我国虽然有发展新能源的概念,但是风力发电却仍然没有获得应有的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尚没有形成风电发展目标,也没有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而在经济激励机制和体制保障都没有形成的条件下,国内的投资者很难对风力发电产生投资热情。另一方面,政府尚没有提出风电技术和设备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投融资体制和政府的指导,国民对风电等新能源的认识不深,所以导致了风电的市场十分有限[5]。此外,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风电的发展提供支持。

2.4 技术发展的制约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制约风电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为发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低。而在我国,这一问题也一直制约着国内发电行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国内市场仍然被进口设备垄断,而国内的风力发电设备厂家则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继而难以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由于发电设备较贵,风力发电的造价比火力发电要高。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则是因为我国的风电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从发电机的设计制造角度来看,国内仅能生产最大单机容量为750 kW的风力发电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发电机生产企业只能与外商合作,继而难以发展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此外,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内的电网较为薄弱,风电最大只能占到电网比重的12%以下[6]。因此,想要促进风电的发展,就需要解决风电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

3 风力发电的发展思路

3.1 遵循新能源的发展原则

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需要遵循着新能源的发展原则。首先,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实现风力发电。具体来讲,就是要使风力发电装置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而随着负荷的变化,风力发电电源还需要与各类电源相互调剂,继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要遵循鼓励性原则促进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具体来讲,发展新能源的目的就是利用新能源发电的清洁和可再生的优势。所以,可以从减少电力企业资源消耗的角度为促进风力发电提供支持,继而为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一定的贡献。再者,为了促进风力发电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发展风电。具体来讲,就是以新能源发电总量为指导,研究风力发电的技术经济特性,继而实现风力发电结构比重的优化。此外,需要遵循协调性原则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7]。一方面,需要加强风力发电与常规电源发展的相互协调,继而使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需要使风力发电与电网建设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继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2 合理发展风电

在风电的开发方面,应该合理的完成各地风电的发展。首先,需要按照大中小、分散与集中和陆地与海上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风电基地的开发,继而完成国内千万瓦级风电基地的有序建设。其次,需要促进内陆地区的风电发展,继而使分散的风电资源得以有效利用。针对河谷和丘陵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鼓励地方政府发展风电。而这样一来,中小型风电项目将得以发展,继而使内陆地区发展风电的电力负荷近和电网接入条件好的优势得以发挥。最后,针对海上风电项目,需要充分完成对海上资源的评估和实地勘探。同时,在对示范项目进行总结评估后,则可以有计划的完成海上风电的建设工作,继而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

3.3 实现产业化的发展

风力发电的产业化发展,还需要从发展风电市场开始。首先,相关部门除了为风电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求风电企业采购一定的风电。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政府则需要实行多购奖励和少购买处罚的办法,继而督促风电企业为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其次,为了解决风电入网问题,发电行业需要同步完成风电厂和电网的建设。同时,为了实现风电上网,风电的上网电价应实行网内补贴。最后,政府需要完成对风电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督促其他企业进入到风电产业。而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继而带动风电产业的发展。

3.4 加强对行业市场的监管

为了促进国内风电行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风电行业市场的监管。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以便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而为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完成对风电体制的改革,继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应该进行市场竞争主体的培养,并鼓励多元化的投资,继而使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得以保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规范风电市场秩序,并加强对风电建设的管理。而这样一来,就可以使风电投资风险得以防范,并促进风电市场的有序发展[8]。在风电项目的管理上,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全省电力发展规划进行统一管理。针对违规项目,则需要及时完成项目的清理工作,继而使风能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5 获得政府的扶持

就目前来看,想要促进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还需要获得政府的扶持。一方面,在风力发电上网价格上,为了使风力发电能够与常规能源竞争,政府需要为电网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在增值税方面,风力发电产品不需要使用燃料和其他材料,所以不应该收取增值税。而解决风力发电的税负问题,则可以更好的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最后,政府应该实行优惠信贷政策,以便使风力发电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3.6 促进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在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面,首先应该使风力发电设备向着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在设备和技术引进方面,企业应该通过收购国外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等方式获得先进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设计技术。而在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时,则需要采取技术入股和出资购买等方式缩短技术差距。在国产化发展方面,风力发电企业则需要致力于开发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并做好样机设备的制造和试验,继而获得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9]。同时,为了使风力发电机组向着国产化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此外,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风力发电企业应该尽量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质量,并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4 结论

总之,国内的风力发电已经逐步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从该文的研究来看,为了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政府应该为风电行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在加强风电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快风电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风电企业也需要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开发,继而使我国的风力发电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低碳经济背景下风力发电布局与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 黄加明.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5(4):47-50.

[3] 雅睿.风力发电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4] 高剑.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 胡卡.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6] 李雪凯.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风,2015(5):49.

上一篇: 证券交易基础 下一篇: 公允价值的缺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