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7 15:44:09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1)

一、研究背景

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且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而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成果基本属于空白。因此,本文通过广东省部分城市不同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制度建设上的不足,并总结出影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水平的因素,以期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假设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信息的沟通以及监督改进机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在中小企业内部产生了大量的税务风险。因此,本文参照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识别与评估、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要素,编制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不同类型、规模、运营时间、所在行业的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假设以待验证。

H1: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1A: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置水平存在差异。

H1B: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水平存在差异。

H1C: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存在差异。

H1D: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涉税信息沟通水平存在差异。

H1E: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水平存在差异。

H2: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3:不同运营时间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4: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5: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三、样本分析

(一)样本介绍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共向广东省8个城市(广州、惠州、清远、中山、阳江、湛江、潮州、东莞)各类企业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问卷1 413份,回收率94.2%;其中有效问卷1 289份,较之问卷发放总量,有效率为85.9%。被试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评价中涉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中的16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属于定性指标,因此需要通过对问题选项的赋值来进行量化。具体的赋值方法包括:

方法一:根据企业对问题2选项“会咨询、不咨询”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2、0”值进行量化。

方法二:根据企业对问题4、问题6、问题7、问题8、问题9、问题11、问题12、问题13、问题14以及问题16选项“是、否”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2、0”值进行量化。

方法三:根据问题1、问题3中企业实际选择的信息沟通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从不、偶尔、经常”分别用“0、1、2”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四:根据问题17中企业实际选择的对国税发[2009]90号文的了解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从来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大概了解一些、仔细研读过”分别用“0、0.5、1、2”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五:根据问题10中企业实际选择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情况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设置了税务部门、设置了税务岗位、有财务部门人员兼任、由外聘机构、否”分别用“2、1.5、1、0.5、0”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六:由于问题15是反向设置题,根据企业对问题15选项“是、否”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0、2”值进行量化。

(三)整体样本的正态检验

传统上,学者多采用ANOVA方法识别因素的不同水平量所带来的差异。但是ANOVA方法应用的前提是变量的分布必须满足正态分布,因为ANOVA所采用的F检验等方法,是建基于正态分布假设之上的。为此,我们首先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可见,全体样本的显著度在1%以上,拒绝样本为正态分布的零假设。这意味着,相关的样本不能采用传统的ANOVA方法进行分析,而Mann-Whitney U检验最显著的优点是无需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可以视为对大样本正态检验的代用品,因此,本文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代替ANOVA来进行分析。

四、不同企业规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一)不同注册资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分析

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3。

不同注册资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特别是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小企业,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都显著低于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但在信息沟通水平上与大型企业没有显著区别,这是由于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少,管理权相对集中,导致小型企业在涉税信息的沟通上,反而优于大型企业。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随着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对于注册资本在500―3 000万元的中型企业而言,所有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都有了显著提升,这说明了注册资本越大的企业,规模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在其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上比起小型企业都有所加强。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与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但在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以及税务风险评估水平上还明显低于大型企业。

(二)不同收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4。

不同收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特别是年收入低于500万元的小企业,无论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信息沟通水平还是监督改进水平,都显著的低于年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随着企业收入的增加,对于年收入在500―5 000万元的中型企业而言,除了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水平以外,其他制度建设都有显著提升,这说明了中小企业随着年收入的增加,虽然尚未设置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但在其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已经有所加强。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与年收入5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三)结果分析

无论从企业注册资本还是经营收入分析,规模较大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经营收入越多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也越高。研究假设H1得到了证实。具体到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规模较大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也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水平上,无论是从注册资本还是经营收入来分析,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水平越高。研究假设H1A、H1B、H1C、H1D以及H1E得到了证实。

五、不同特点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上的差异研究

(一)样本调整

由于本部分重点研究不同特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差异,因此,在数据的使用中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剔除标准参照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中《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将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或年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的规模较大企业予以剔除。剔除大型企业后,有效问卷为967份。被试具体情况见表5。

(二)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6。

根据表6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外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被试企业。

(三)不同经营年限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7。

根据表7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运营时间不同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运营时间在10―20年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大于运营时间在10年以下的企业。

(四)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8。

根据表8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建筑安装企业之间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9。

根据表9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湛江、潮州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高于广州、惠州以及阳江地区企业,另外中山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高于惠州地区。

(六)结果分析

1.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外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企业。研究假设H2得到了证实。

2.运营时间不同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运营时间在10-20年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运营时间不到10年的企业。研究假设H3得到了证实。

3.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虽然有所不同,但并未存在显著差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业以及建筑安装业的差异并不明显。研究假设H4没有得到支持。

4.虽然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与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例如在2011年广东省城市GDP排名第九位的湛江市,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排名第一位、第六位以及第十六位的广州、惠州及阳江。研究假设H5没有得到支持。

六、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分析如下:

1.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企业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都显著较低。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的管理上是明显落后于大型企业的,这也证明了中小企业需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制度相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也随之提高,这说明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时候,更注重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但在其他制度的建设上没有同步跟上。

3.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时发现,外资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上比内资企业要高。一方面由于国外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外资企业非常重视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也由于外资企业收入较高,其员工素质普遍较高,在税务风险的管控上更有“执行力”。

4.中小企业的经营年限也直接影响了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对税收制度了解的多一些,甚至是在税收问题上“吃过亏”,因此对于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要显著高于经营年限较短的中小企业。

5.本研究最初假设,中小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会影响到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应高于其他地区。通过分析最终发现,经济发达与否并未显著影响到当地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可能会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经营环境、税收环境、税收执法力度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6.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税务风险的管理不仅要求中小企业要有税务风险意识,关键还要建立一套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照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小企业同样需要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识别与评估、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要素入手,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仅有风险意识,没有建立配套的制度,将无法实现管理税务风险的目的。同时,各项制度的建设必须齐头并进,不能简单的将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停留在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要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及控制目标,通过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涉税信息沟通,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及时的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7.中小企业应认识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应及时进行,不能等到出现税务问题了再“亡羊补牢”。在前文的分析中提到了税务风险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一定要在税收上“吃了亏”才想起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就太高了。特别是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应该在成立初就打好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企业快速平稳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更应该尽快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发展。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2)

1、无法正常申报纳税。

破产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企业资产将全部由清算小组接管,原企业管理人员将不再负责企业的经营,原有的财务人员因为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办理破产企业纳税申报的工作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2、无法正常接受税务机关的管理。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清算小组接管全部资产,税务机关对该企业的管理无法直接下达各种文书,由于该企业已经停止经营,原管理人员已经停止工作,税务机关无法预测该企业未来的纳税情况。因此,税务机关对该企业的税务管理也就不再是正常状态。

3、流转税的申报具有不规律性.

破产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未售出的商品和无形资产),在进入破产程序后,一般是通过拍卖进行变现的,由于拍卖时间具有不规律性和拍卖过程中有流拍现象。因此,破产企业的流转税的申报和缴纳,也就具有了不规律性。

4、清算小组向法院负责,不接受税务机关的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清算小组是由法院指定人员组成,他们向法院负责和汇报清算情况。因此,他们接管的破产企业很难接受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

5、破产企业的税款很难结清。

破产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破产企业的全部资产将进入冻结状态,破产企业的全部欠缴税款,在清算结束以前,无法向税务机关结清。

6、宣告企业破产后,无法追缴以后发现的欠缴税款。

偷税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个别的破产企业在进入破产程序前的经营活动中,有可能存在偷税行为。该企业的偷税行为在宣告破产后,虽然有可能被税务机关发现,但是,该企业的资产已经被清偿分配完毕,因此,也就很难再追缴其所偷税款。

一、什么是欠税?顾名思义,是指企业拖欠应当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使得国家成为企业的债权人。欠税是大多数破产企业所具有的特点,他们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了债务人。当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无力偿还其所欠债务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债权人只好向法院申请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要求债务人以现有资产偿还债务。债务人因此进入破产程序。

在实际税收管理中,欠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现象值得注意:

1、 税务机关不能及时知道欠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

在实际税收管理中,欠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前,有的企业往往不能及时通知税务机关。这就使得税务机关在破产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只能作为普通债权人进行债权登记和等待清算结束后,清偿税款。

2、 清算小组中没有税务人员。

破产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首先要成立清算小组,个别的清算小组中没有税务人员参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的规定: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可见,欠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税务机关应当参加清算。

二、防止出现欠税和解决欠税同样重要。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的税款,它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强制性。税务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在征税的工作中,国家给予了税务机关执法的权力。例如: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的措施。税务机关在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出现欠税:

1、加强税法宣传,普及税法常识。企业出现欠税与他们缺乏税收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他们意识不到税收的重要性,随意拖欠税款。加强税法宣传,可以提醒他们重视税收,按时申报,及时缴纳税款,防止出现欠税。

2、密切关注欠税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经营不善出现欠税是一种正常现象,税务机关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应当随时关注出现欠税现象的企业。当欠税企业在欠税超过三个月后,仍未缴纳所欠税款时,就要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3、在税收管理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出现新的欠税。

企业经营不善,经营状况恶性循环是形成欠税的重要原因,针对欠税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提醒式服务,定期提醒企业缴纳税款。在提供发票的使用上,可以采取由税务机关代开的方式,要求企业预缴税款,防止出现新的欠税。

税收工作具有专业性,税务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检查和征收税款的职能。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是不能被转移和代替的。

在破产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清算小组接管企业一切资产。破产企业如果有欠税情况的话,该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参加清算,从分析的角度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法律规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来看,清算小组的主要工作不是清缴税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来看,税务机关应当参加有欠税情况的破产企业的清算小组。

2、 工作职能。

从清算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能上看,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岗位,熟悉各自岗位上的法律规定和业务知识。业有专攻、术有专长。正如俗语所说:隔行如隔山。如果清算小组中没有税务机关的人员参加,那么,有欠税破产企业税款的欠缴情况就有可能无法彻底查清,国家的利益很难真正的得到彻底维护。

3、 工作程序。

按照税务机关的工作流程,企业在注销税务登记证之前应当接受税务机关的注销检查,检查结束后,负责检查的税务人员应当写出检查报告,作出检查结论,清缴企业应纳税款。

有欠税的破产企业的情况是特殊的,在清算小组接管企业财务帐簿资料后,税务机关无法进行检查,清算结束后,企业被宣告破产,企业财产被用于清偿债务,财产分配完毕。此时进行注销检查已不可能,也毫无意义。因此,税务机关参加清算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税收征管是防止税款流失的有效途径。加强税收征管对有欠税的破产企业的管理尤其重要。加强征管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密切关注企业的欠税现象。

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出现欠税是个别现象,一旦出现,就要密切关注,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及时催缴。

2、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企业出现欠税现象,如果经过催缴后仍然拒不缴纳或恶意拖欠,应当及时采取保全措施,防止税款流失。

3、加强档案管理。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3)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及特征

由于我国税收筹划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发展阶段,目前对其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过笔者对资料的检阅研究分析后认为:税收筹划是企业法人或是自然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筹划,就其经营活动进行税务规划,尽可能的减少税款支出,尽可能多的获取由于节税而取得的税收利益。其有以下特征:1.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同于偷税与逃税的非法性及欺诈性;2.筹划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理规划其经营方式、投资方式、融资方式等对其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筹划,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税收支出;3.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性特别明确,即是尽可能多的减少税收支出,帮助纳税人获取最大的税收收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现状

我国企业的税收相比其他国家的企业而言负担较重。生产税净额与GDP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需要承担的税收负担多少。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税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2014年,中国生产税占GPD的比重为15.64%,比瑞士生产税占GDP2.6%的比重高出13个百分点,也和日本生产税占GDP8.41%的比重、美国生产税占GDP6.6%的比重存在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我国企业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需要支付更多的税金,在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能够用于后期生产发展或者股东分红的部分有限,这些从长远来说都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所占比重较大,从而较高的税负也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税收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很多企业的经营者还意识不到这项工作对企业的作用,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从其经营规模、管理理念、财务基础工作、资金规模,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等方面可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只是注重产品的生产、市场的开发,资金的回笼,而忽略推行税收筹划,这都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以下几点因素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的展开。

(一)管理人员缺少税收筹划的理念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在企业管理的关键岗位任人唯亲,管理人员往往学历不高,缺少科学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税收方面通常认为计算税金和上交税款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未能从企业整体经营层面综合考虑税收问题,在仅有的税收管理筹划方面也缺少各部门的系统的、有效的配合。在企业税收问题上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税收没有筹划的空间,税务局让交多少就应该交多少;二是认为企业的税负较重而要求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税收筹划,但由于财务部门缺少税收筹划知识和经验,以及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而容易出现侧重于账外流转等方式进行非法操作以期减少税费支出的情况。但这些方式一旦失败,将容易被税务部门认定为偷税漏税,从而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税收支出及罚款支出,还会让企业的诚信受损,成为税务部门重点监管对象。

(二)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基础薄弱

税收筹划是一项高级的财务管理工作,它不仅需要企业有完备的管理制度,丰富而准确的基础数据,还要求主导税收筹划工作的人员拥有丰富的税收筹划经验。只有上述两条同时具备的时候,税收筹划人员运用其广博的专业知识综合分析企业财务数据来设计和执行税收筹划方案,方可真正实现税收筹划之目的。但中小企业由于受其资金的制约,通常公司架构比较简单,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控制较为松散,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在内控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很少制订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便有也只是简单的条文,中小企业业主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配备较少的人员,在中小企业内部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职务不能区分,内部审批流程形同虚设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财务方面,中小企业的关键财务人员往往是由业主充分信任的人员担任,财务人员的配置较少,从而导致会计核算不健全,凭证记录不完整,财务信息失真,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更不能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丰富而有效的财务数据。中小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严重的制约着其税收筹划工作的推进。

(三)企业税收筹划存在误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不断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和市场行为,为适应我们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与世界接轨,我国会计制度及税收法律法规时常进行更新,由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往往导致企业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另外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方面的人才,很多中小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筹划水平有限,他们缺少专业的知识和全面的规划能力,只是寻找成功的案例进行简单的复制,而不去切合企业的自有条件进行再创造,这必将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有的企业甚至在筹划税收的过程中违反企业准则和税收法规的要求。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税收风险,不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更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损害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成为税务主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

三、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对策探析

企业税收筹划在短期内能够帮助企业通过规划经营行为,实现企业少纳税及暂缓纳税的目的,为企业减少税收成本,节约现金流出,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从长远来看,企业通过渗透税收筹划的要求,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纳税意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及管理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税收筹划目的,实现企业财务利润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

(一)加强税收筹划基础工作

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高级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其他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为实现税收筹划工作的目的,企业应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内控制度及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工作,合理分配业务,不相容业务分开执行,清晰准确的核算企业各项业务,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存货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建全存货收发存管理系统,对存货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制度以期有效的掌握企业的存货流转的真实情况;在人员管理及制度的执行方面,企业可以制订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相关人员的约束和激励,在制度上督促相关人员勤勉尽责,严格执行企业的财务及相关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执行有效,不形同虚设,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及税收筹划工作者提供一份可靠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报告。

(二)注重人才的培养

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中小企业受限于其资金规模及管理模式很难吸引到高级专业人才,这就需要企业改变经营理念,注重企业自有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修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自己的专属人才:1.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学习其他单位的税收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经验;2.企业可以邀请税务专家及会计专家为员工开展相关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召开专题会议,以会促学的形式促进老师与员工及员工之间的业务探讨,来综合提升财务人员及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提高税收筹划的能力;3.由于中小企业相较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来讲员工的归属感比较低,企业可以通过高薪从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聘用1~2名专业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从事管理及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的财务及税收的管理水平。4.企业可以从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园招聘来招募应届毕业生来企业任职,由企业对其进行内部培养,并利用企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其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晋升空间,这样不仅人工成本低而且可以让其与企业共同成长,加强其与企业的依存度,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

(三)加强与税务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

面对繁杂的业务,大量新的税收政策出台,税企双方对税收征收政策的理解难免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必将会使征纳双方对企业纳税行业与结果的认定和判断出现不一致,从而导致纳税争议。对于这些存在争议的税务处理或政策适用,企业的税收人员必须及时与主管税务部门进行良好长效的沟通,以获取权威解释,以低成本化解企业与税务主管部门的争议。就此公司可以成立税务部,配备专门的税务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首先,随时关注国家税务局网站及时取得税收征管方面的最新政策及政策解读;其次,维持与税务主管部门的联系,特别是本企业的税务专管员,及时取得与本公司相关的税收通知,防止由于不能及时取得相关文件而不能享有本公司该享有的税收权益;另外在遇到模棱两可无法判断的问题可以及时与专管员联系以期取得有效辅导,避免在新业务及复杂业务方面出现税收风险;再次,税务部应对企业的涉税业务定期进行跟踪分析,以免企业误报、少报税,规避税收风险,避免因税收引起的额外成本支出对企业形象的破坏。最后,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经常保持联系,取得对方的信任,减少对企业的税收检查工作,当出现税企争议时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化解。

(四)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税务人员应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相关优惠政策,根据要求积极准备相关资料及时到主管税务部门进行备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的筹划,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利用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可以分税种进行,在此分别以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简要列出两种税收筹划方式。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比如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不同地区税负存在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者在选择企业的注册地点的时候,可以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贫困地区、保税区、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节省大量的税金支出。再如我国为了扶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准予加计扣除,那么根据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对本企业的研发费用设立专门的会计科目,合理的进行归集。企业应建立研发费用的明细账,妥善保管相关研发费用的合同及审批文件,年末及时到主管税务部门进行备案,拿到加计扣除的审批文件,这样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大笔的所得税费用支出。最后可以利用转移定价方法来进行税收筹划,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存在税率差的地方设立不同的公司,通过合理制订转移价格,在法律允计的情况下,使税率高的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企业,最终减少两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增值税方面,我国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确定纳税人的身份时,可以根据企业的税率来计算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平衡点,以此来判断企业应选择成为哪一类型的纳税人。当企业的增值率适合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时候,投资者可以成立多家公司分开经营业务来减轻税负。另外我国根据征税对象划分不同的税率,对于企业兼营的业务,税法规定如果能分开核算,则按不同税率分别征税,如果企业未能分开核算,则从高计税征收。这就要求企业在平时的税务筹划管理中要求相关财务人员对企业兼营的业务分开核算,按不同税率计缴税费,节约税额支出。

(五)合理寻求外部机构的帮助

由于中小企业受其固定条件资金规模的限制,很难吸引到高级专门人才为其服务,但目前我国有着大量的税务中介机构,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他们对企业税收筹划有着丰富的经验。企业可以与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其专业优势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整体上给予税收筹划,对每个经营事项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跟进,把税收筹划工作贯穿在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企业的财务核算和日常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帮助企业降低税负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企业自身财税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些将会提高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档次和水平,更能有力的推动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更好更快的发展。

总之,中小企业合理运用税收筹划,不仅能让企业节约成本减少现金流出,提高企业的税收管理意识,有效的规避税收风险,还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建梅.我国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之初探[J].科教文汇,2013(09).

[2]郭超.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务纵横,2011(02).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4)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供求日趋饱和,市场渐趋成熟,房地产企业的筹资能力下降,资金回笼受阻。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房地产企业,其税种繁多,涉税事项、涉税环节众多,税收筹划空间大,涉税风险高。税收筹划不仅成为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提升的要求,更是房地产企业“节流”和规避纳税风险的需要。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业优化经济资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中小房地产企业在涉税事项发生之前,根据现有的或将来的经营管理情况,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对企业经济资源科学的测算、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优化企业的经济资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税收筹划,让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相结合,使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在充分考虑税收影响的同时考虑企业的成本费用最优化,使企业财务收益最大化,最终达到整合企业经济资源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要想做好税收筹划,及时、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是保证。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除了必备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全局管理能力外,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的税收政策变化及相关行业政策变化,对税收的变化趋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一旦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变化,财务人员应从企业最大财务利益出发,采取行动,趋利避害,把税收的意图迅速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因此,税收筹划客观上促进了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促进税收法律法规的健全

税收筹划可以及时发现税法中的不成熟、不完善以及税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合理等缺陷。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在通过对税法的“边际”效应获取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将税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反馈给征税机关和相关的税法研究人员。从而推动相关部门在立法和征税管理中权衡轻重,修订和完善税法,促进着税法的健全。

4.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规范财务核算

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涉税诚信等方面是做好税收筹划的基础条件。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有的企业还存在偷逃税款等违反税法的行为。由于房地产企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工程成本的复杂性,成本发生的置后性,销售政策的特殊性,更加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专业化,财务核算规范化。

5.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税务处罚,提高税收合作与信任

中小房地产企业通过税务筹划实现涉税零风险,即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税款缴纳及时、足额,不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等措施,可以减少和规避税务处罚;中小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为争得税务机关的认可,规避筹划风险,不断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提高了税收筹划的效率,增进了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合作与信任。

二、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1.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和欠缺房地产业财务管理经验

房地产企业作为国家的一门新兴产业,有其生产周期长、成本发生复杂、涉及税种繁多、销售方式特别等很多与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不同的特殊性。其账务处理周期长,核算要求高、所需的税法知识多。而在中小房地产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多数缺乏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经验,部分企业存在会计核算不健全,账目设置零乱,账证不全,其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无法实施对项目的长远规划和统筹管理。

2.管理层对税收筹划的意识不够重视,决策层不够民主

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认识程度是税收筹划的基础条件之一。在中小房地产企业中,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不了解,甚至认为税收筹划是高水平的财务造假,通过造假大肆进行偷税、漏税和骗税等。此外,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层缺乏民主决策,普通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难得,财务部门等财税专业人员参与企业决策的力度不够等。

3.会计核算基础薄弱

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不健全、成本费用归类不正确、账目设置不规范、台账登记不完整、账证不清、会计信息失真、收入确认不规范、未按税法规定缴纳税款;内控制度欠缺,如不经领导审批签字支付款项、现金管理未做到日清月结、限额库存、大额现金支付、购买贵重物品及办公用品未建立登记保管领用制度、记账凭证上记载的后附原始单据张数与实际不符等;预算管理缺失,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税收筹划必须以规范详细的预算作基础,如土地增值税的筹划等。

4.税收筹划欠缺操作的可行性和全局性

税收筹划决策关系到中小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税收筹划只有满足特定的条件才能成功。虽然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层注意到税收筹划的巨大作用,开始着手强调税收筹划,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忽略了税收筹划的许多前提条件和环境,或者忽略了税收筹划的可操作性。如中小房地产企业在运用土地增值税中有关普通住宅,土地增值额低于20%免征土地增值税这一条款进行税收筹划时,如果在设计阶段忽略了当地的普通住宅标准这一规定,后期的筹划就会化为乌有。

5.税收筹划忽视筹划成本

税收筹划需要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方面,显性成本是税收筹划中实际要发生的成本,隐性成本是税收筹划中可能要失去的机会成本。而中小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基于税收筹划技术和筹划水平等多种原因,往往会割舍成本效益原则和综合平衡原则。如不计成本的聘用专业的税务专家为其税务咨询和策划;在筹划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时,不计成本地增加成本支出,无限制地降低售价;在日常税收筹划中,花费于分析测算等的人力、物力、财力远大于税收筹划收益等。

6.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易割裂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

简单看每一税种,似乎都是独立的,有单独的条例和实施细则。但事实上,每一种税都通过某一经济业务载体,联系在一起。如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做土地增值税筹划时,易忽略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中营业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所能增减的成本费用及土地增值税缴纳的多寡等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三、完善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建议

1.提高全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水平

中小房地产企业应从企业管理层出发,提高全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水平,如聘请权威人士(专家)到公司作全员讲解等。财务核算是税收筹划的基础,财务核算不健全,账目混乱,成本费用归类不清,项目预算不够精细,都会给税收筹划带来障碍,房地产企业税种繁多,税收政策的变化无穷,都需要财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把握。

2.加强税收合作与信任

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及时缴纳税款,并信赖税务机关的决定是公正和准确的;另一方面也要求税务机关有责任向纳税人提供完整的税收信息资料,征纳双方应建立起密切的税收信息联系和沟通渠道。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做好税收筹划的同时,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服从税务机关管理,力争企业的税收筹划得到税务机关及相关人员的认可,任何单方的行为都会给企业埋下隐患。不服从税务机关的管理将会引发和税务机关的矛盾与冲突,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开展带来阻碍,增加企业的筹划风险。

3.重视筹划成本,务实税收筹划的可操作性

中小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与从实际出发原则相结合。例如,税法规定企业的利息实际支出允许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规定扣除。因此,理论上一般认为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效应,有利于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然而,在实操中如果该项目的预售收入资金回笼到位,支付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还绰绰有余的情况下,企业再做项目贷款,筹划利息抵税的效应显然是不成功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把各种实际情况和前提条件综合考虑,税收筹划才能取得成功。

4.注重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合理性与综合平衡

每一税种虽有单独的条例和实施细则,其实任何一个税种都通过经济行为这一载体,联系在一起。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之间的关系足以说明税种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税收筹划应坚持合理性与综合平衡,把各税种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用足行业里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此外,税收筹划还应坚持合理性与综合性平衡。例如,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分期开发的项目,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都将人防工程和景观工程分割于相关的期数,规划如此,工程合同的签订也是如此,符合税法规定的能明确划分归属的成本费用按归属归集的规定,但是景观和人防是作为整个项目的配套工程,是整个项目的“卖点”之一,是整个项目所有业主都享有的“权利”,这种划期施工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税收筹划,割裂了合理性原则,损失了企业利益。

四、结束语

中小房地产企业应从实施税收风险防控的战略出发,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把税收风险防控作为企业的战略内容之一,与营销、人才、竞争等战略等一并进行长远规划,运用税收风险筹划策略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建立企业与政府、员工、税务的合作关系,把税收筹划与企业内部各环节、各税种相结合,让税收筹划在非违法的前提下游刃有余,为企业“节流”。

参考文献:

[1]迟丽华,周小雪.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策略

[2]林松池.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财经视线,2010年第28期

[3]董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浅析

[4]刘静.试论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

[5]田霞.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财会研究,1999年

[6]黄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贵州电力技术,2013年

[7]范小平.谈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注意事项.商业会计,2005年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5)

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决策的成功与否,都受到税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纳税筹划是财务决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若各项决策不考虑税收因素,决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2.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纳税筹划的开展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而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促进力。进行纳税筹划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它也离不开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这必然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促使企业的会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3.纳税筹划是中小企业实现财务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法律特征,因此税收是企业一项不可避免的经营成本,必然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它与企业的利润存在着此增彼减的关系。通过纳税筹划,企业就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不纳税或少缴税,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同样受到国家的法律保护。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和风险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由于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纳税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这必然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漏税的陷阱,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中小企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还是解决就业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45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3%,中小企业利润额占所有企业利润额的66.8%,税收占54.3%左右,专利占了全国专利的65%,中小企业新产品占全部新产品的80%,解决的就业人口占城镇净增就业人口的77.9%,无论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都十分活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我国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筹划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随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中开展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情况不普遍,水平也不高,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以后,中小企业在所得税纳税筹划方面又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我国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筹划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随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中开展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情况不普遍,水平也不高,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以后,中小企业在所得税纳税筹划方面又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

1.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认识不足

(1)认为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是主要的,税收筹划是次要的。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税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加上征管机制不完善,税务机关在执法上的自由裁量权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税收执法上的随意性,造成纳税人把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作为降低税收支出的一条捷径。

(2)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避税,钻税收制度的空子。很多人将税收筹划与避税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判。税收筹划会涉及到一些避税措施,但是并不等同于避税,它是纳税人在事前通过对企业的注册地点、组织形式、投资方向,筹资方式、业务流程、财务制度等涉及的经营活动的合理安排,用足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的效果。

(3)认为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少缴税。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税收负担,但在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时,并不能认为缴税最少的方案就是企业最优选择。税收筹划的目标应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总目标,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2.中小企业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缺乏

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

3.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水平不高

企业税收筹划水平可以从深度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级筹划立足于规避额外税负;中级筹划立足于综合考虑不同方案的税负差别,选择最佳经营决策;而高级筹划指通过反映、申诉、呼吁等措施积极争取对自身有利的税收政策。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中小企业水平低下是不容置疑的。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1.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它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无论哪一种税,税法在纳税范围上,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或将企业本属于明显违反税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暂且放任不管,使企业对税收筹划产生错觉,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埋下隐患。

2.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

3.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导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后利润最大化也只是税收筹划的阶段性目标,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如果企业税收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税负抑减效应行之过度而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那么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

三、 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的措施

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同时下手,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外部环境方面的措施

1.税法及税收制度的完善

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税法,制定一些与税收筹划相关的法律条款,提高立法级次,修订税法语言表达不清或不明确之处,明确税收筹划定义,避免出现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收筹划”认识上的分歧;明晰税收征管范围,明确税务机关职能,真正做到纳税、征税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升税收征收监管力度,保障税收征收的统一、严肃、公正和公平。切实转变税务执法人员观念,提高税务人员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批税务专门律师,完善税收筹划争议解决途径,更好地保障广大中小企业税收方面的权益。

2.建立健全税收筹划机制

首先,应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践,制定《税务法》、《税务师法》等,以明确税收的性质、宗旨、范围、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将税务资格考试、资格认定、执业范围、管理协会的规章制度、后续教育、业务监督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中去,从立法的高度确立税收的地位和作用,为税收提供法律依据,为税收市场的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提高人素质。

(二)内部环境方面的措施

1.积极树立税收筹划意识

税收筹划是企业对其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保护属于中小企业应有的合法权益。中小企业应当首先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筹划意识。加大税收筹划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宣传企业税收筹划,重点介绍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原则,介绍税收筹划与逃避缴纳税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介绍税收筹划可能带来的收益及存在的风险。税务征管人员也要在执法活动中让纳税人了解其享有的税收筹划的权利。税务中介机构要通过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成功案例的介绍,对比筹划与不筹划的区别,从而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税收筹划意识,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税收筹划水平。

2.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6)

我国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必然,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1.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而确定的,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的购进、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目前,我国有的中小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又有的中小企业在核算时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或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成本核算较为混乱,甚至无成本核算资料,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对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进行提前结转,或对产品已发出但未开票的产品成本也进行提前结转,中小企业采用该法作为计缴所得税的“调节器”。

2.中小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这类中小企业一般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依据不可靠,理由不充分,随意性也很大,即使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根据账面记录得到,而中小企业往往将在产品的成本挤占到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中去,导致本期结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增大。wWW.lw881.com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现象,到了年末,中小企业根据当期开票数量及库存实际数量进行倒轧账,来调整当年库存商品的余额和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常损耗,而且将成本进行提前结转,直接减少了当期的会计利润。

3.在同一会计年度内随意选择、变更会计处理方法。这类中小企业一般设置了原材料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原材料的购进、领用均根据详细的原始资料进行核算,月末编制盘存表,但在结转生产成本、商品销售成本时,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中小企业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与不固定性,导致产品期末库存数与实际盘存数严重不符,这样做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考虑,减少了会计利润,从而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

4.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混乱。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是进行税收日常管理与税务稽查的基础。混乱的成本核算,使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中小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很难觉察到中小企业的账外销售行为。中小企业成本构成的相关数据难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一些税收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税务机关无法对所得税实施有效监管;税务稽查时,数据无从查证,难以对成本资料实施查验,甚至出现尽量回避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现象,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不实的动因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失真现象普遍存在,既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税收管理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1.中小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成本核算。中小企业管理当局一般不精通或不懂财务核算,全部由会计人员负责。为了体现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中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简单,配置的财务人员较少,一般只有1~2名会计,而对于成本核算相当重要的生产车间、仓库不配备会计人员,或由会计人员同时兼任。会计人员因忙于记账、算账、报账,根本无暇顾及成本控制,导致成本核算资料混乱,错误不堪,严重缺失。此外,兼职会计现象也普遍存在,到了月底,为了应付纳税申报和账务处理,会计工作从简,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是根据主观意愿进行成本结转。

2.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受到限制,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业务较为简单,因此,在财务核算的要求上相对宽松,成本核算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由原来的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转制而来,一些会计人员是原来企业的会计,虽然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熟悉业务,但是会计理念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无法跟上时代的节拍,对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不甚了解,沿用过去的综合成本结转法进行核算,忽视对原始资料的收集、记录、整理,再加上成本核算的随意性,造成成本核算数据的不真实;而新会计人员较为年轻,往往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能将理论自如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无法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直接导致成本核算数据严重失真。

3.利用混乱的成本核算达到偷税的目的。中小企业利用混乱的成本核算随意调节支出,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不仅通过隐匿收入以达到偷税的目的,而且通过多列支出、虚增成本进行偷税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偷税数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将隐匿收入的相应产品成本也在当期结转,严重违反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混乱的成本核算为实现偷税之目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4.税务机关缺乏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督促的有力措施。近年来,税务征管部门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税法宣传力度也在在不断加大。宣传的内容主要是税收法规、税收政策及税收实务,一般不涉及企业的账务处理,尤其是成本核算方面的内容更少,没有引起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在税务部门日常审核和征税过程中,只是对中小企业是否存在多结转成本提出质疑,而然,通过中小企业自查来补缴税款,并未对中小企业混乱的成本核算提出过多的整改要求。在税务稽查时,对于成本核算确实混乱的,只是通过改变征收方式来核定其应缴纳的所得税,并按照有关规定加以处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规范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普遍存在混乱的现行状况,必须引起税务机关足够的重视,应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理财水平,督促中小企业加强成本核算,客观反映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税收征管奠定良好的基础。

1.加大税法宣传力度。通过税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纳税意识,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违法的观念,使中小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明白“不做假账”、“诚信纳税”的严肃性,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打消浑水摸鱼、偷工减料、蒙蔽过关的念头,积极主动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规范机制,严格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成本核算。

2.加强成本核算考核。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税务机关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章;利用税收通报会、咨询会、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定期为纳税人进行成本核算方面的指导,结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实际,要求中小企业逐步完善总账、明细账的设置,尽可能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当期的销售成本。

3.实行记账核算。对于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又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或经屡次督促整改仍未整改的,责令其通过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实行记账。中小企业在日常核算时,按规定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归纳和收集、整理,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根据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依照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成本核算能力,逐步规范成本核算行为。

4.强化成本核算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税务机关备案。税收征管部门应结合日常纳税和评税工作,及时了解中小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是否符合备案的要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中小企业限期改正,并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在税务稽查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稽查建议,编制调账分录;其次,延伸稽查服务,对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财务辅导,帮助中小企业加以改正,从而规范会计核算;再次,及时与征管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进行必要的衔接,双管齐下,督促中小企业整改到位。

总之,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重要,必须从源头上实施税收征纳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税务机关有力的监管,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混乱的状况将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我国的税收征纳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周 君: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治理[j].科技咨询,2007,(04)

[2]关 键:搞活中小企业的十大对策[j].苏南科技开发,2000.(09)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7)

关键词县级中小企业所得税问题成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在县级及以下区域的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影响了公平税负原则的实现,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我国县级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不规范,亏损比例较高

财务核算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亏损比例居高不下,首先表现在这些企业账簿不健全,只设总账不设明细账,没有产品出库、入库手续,进销存没有核算依据。收入核算不真实,采取销货不开发票或收入不入账等形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其次是无具体成本核算过程,表现在工业企业中以购代领、以领代耗、以耗代产、以产记销,不分摊产成品与半成品、产成品与已销产品之间的成本,甚至少数企业根据销售收入倒推主营业务成本金额,人为保持微盈微亏状态。第三是大量业务使用现金结算,企业往来账上现金交易频繁,银行账户形同虚设,常年无存款余额,不仅使税务人员处于信息劣势,更容易造成偷逃税款。

(二)征管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税务系统征管力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人员相对不足。以笔者所在山东省宁阳县为例,2008年我局具体负责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人员为42人,负责311户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管理,其中包括297户中小企业,人均管理7.4户。截止2010年底,由于多种原因具体负责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人员减少为40人,负责552户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管理,其中包括528户中小企业,人均管理13.8户。二是业务技能急需提高。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与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各类补充政策文件增加较多,给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短期内熟练掌握各项政策难度较大。

(三)账册不健全,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20多项税收优惠,同时为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制定了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但很多中小企业因账册不健全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不能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只能实行核定征收,造成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另外中小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不了解,即使符合条件也没有享受,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税负,影响了企业良性发展。

二、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成因

(一)纳税意识欠缺,会计核算水平低

很多中小企业都是由个体工商业户和合伙企业改制成立,纳税意识淡薄、会计核算水平低,多数中小企业老板不重视对会计的培养和利用,部分企业老板甚至不用会计,用一本流水账作为会计核算资料。目前县级以下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多为兼职,有的地方会计兼职比例甚至达到40%至60%,个别会计同时兼职5-6家企业,同时为几家企业做账务处理、纳税申报、购买发票等涉税事宜,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往往不负责任,导致财务核算信息严重失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另外,县级以下会计人员综合核算水平较差,部分乡镇距离县城较远,会计人员不能及时获取信息参加教育培训,部分会计证多年未进行年检已失去效力。

(二)征管力量薄弱,核定征收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数量逐年以13%以上的比例递增,税务机关的征管力量却因年龄结构老化及工作量的增加有所削弱,影响了征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企业所得税税源提出了“抓大、控中、核小”的征收管理思路,但有些基层税务部门不区分是企业是否设置账簿,不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管理。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应纳税款与实纳税款严重脱节,也影响了中小企业完善账务核算的积极性,还限制了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

三、完善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人员信息库,提升财务核算水平

针对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兼职会计现象严重等问题,一是建议税务机关在税务登记环节建立并完善《企业会计人员信息库》,并与当地财政部门进行外部信息共享,将会计证号码、会计人员身份证号码、取得会计时间和继续教育等资料全部纳入信息库管理。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时,输入会计人员身份证号码即可显示该会计人员相关资料及个人工作情况,对失效会计证、兼职超过3家会计人员不予进行税务登记,确保财务核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纳税遵从度。针对中小企业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纳税意识不强、对税法知识了解不深的现状进行宣传培训,确保纳税人及时了解企业所得税政策,特别是税收与会计的差异处理及纳税调整项目等。三是加大义务帮扶,为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提供建账建制指导,督促企业不断提升核算水平,降低纳税成本。

(二)实施分类管理,逐步减少核定征收

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纳税能力,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建议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引入分类管理理念。一是对财务管理比较规范,能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完整纳税资料的企业,建立健全这类纳税人的台帐管理制度,主要记录税前扣除项目、减免税等企业所得税基础资料,确保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充分享受各类税收优惠;二是对财务管理相对规范,帐证基本齐全,但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可在年初按核定征收方式确定其年度所得税预缴额,逐步规范会计核算正确申报纳税,强化服务和政策培训,积极引导企业向查帐征收方式过渡;三是对不设账簿或虽设账簿但账目混乱,无法提供真实、完整纳税资料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征管方式,年度内作为监控重点,加大纳税服务和管理力度,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三)加大征管力度,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现状的纳税预警和评估系统。现行的纳税预警评估系统主要以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为数据源,综合运用财务管理指标和涉税指标进行分析,列明疑点后由税收管理员进行核实,该系统在大型企业和账务处理规范的企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实际作用不大。建议新的中小企业预警评估系统以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该数据从增值税进项税发票采集信息中获取)、企业职工人数、企业老板或财务人员存款账户大额资金往来、企业购销合同等为数据源,逐步完善中小企业预警评估机制,不断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加强所得税征管力量。建议县级税务

机关设立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机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下,配备一批精通税法、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全面负责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不断提高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日常监控和专项稽查相结合,依法对主观原因造成的偷逃税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是加强所得税管理和促使中小企业依法纳税的有效手段。税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务检查力度,合理调配力量,将汇缴检查和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对存在不按时申报,有意隐瞒真实情况、逾期不缴、逃避纳税义务等行为的纳税人,要查深、细查,对查出来的性质较为严重的问题,应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检查,横向延伸到同一行业,对本地区该行业共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稽查作用。纵向延伸到本企业以往多个涉税年度,同一指标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深入挖掘企业违法行为实质内容,严惩其违法行为,做到查处一户,震慑一片,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对已经达到案件移送标准的要及时按程序及时限移交,坚决杜绝以补代罚、以罚代刑。

参考文献:

[1]陈狄峰.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2).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8)

一、研究意义

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极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企业类型,作为我国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重要的推动力量,尤其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的县域经济、城镇经济中,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力军。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在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之外,要想长久生存并做大做强,一定要充分重视税务风险,提高税务相关工作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站在税务部门的角度来看,当前部分税务管理机关侧重于对辖区内大型企业的税务管理与服务,而相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广泛需求,税务管理机关则经常处于缺位状态。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纳税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税收遵从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从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的角度出发,将税务部门内有限的征管资源的配置进行科学分析,建立起符合国家利益、税务管理部门和纳税人三者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提高中小型企业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榆林市中小企业税收征管现状

榆林市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具有经营户数较多、经营范围较广、税源分布零散等显著特征。国税管理部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管户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税收征收方式,整合政策资源,切实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明确规定的应当设置而没有设置会计账薄、虽然设置账薄但其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中小型企业纳税人,采取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税。其二,为了缩小中小型企业核定征收的范围、保障纳税人相关权益、规范纳税人生产经营行为,我市国税管理部门提供税务指导,帮助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核算企业制度,夯实税源基础,对符合税法规范的纳税人实行查账征收方式征税。其三,国税管理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通过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征管政策宣传和纳税服务规范操作,使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切实享受到小微企业优惠、西部大开发优惠、残疾人优惠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中小型企业的纳税负担。

三、影响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度的因素分析

(一)中小型企业自觉纳税意识薄弱

受中小型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个人的素质、法制观念的认识程度、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资本的周转运营等因素影响,中小型企业纳税人认为,税款的上缴给自身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资产的减少和经济利益的损失,而税收缴纳并不能使其得到较为直接的利益回报,这类狭隘的纳税认识使得中小型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较易发生基于主观性动机的避税、逃税、偷税等纳税不遵从行为。

(二)税源类型特质导致征管及监控力度不足

中小型企业税源数量的不断增长、生产经营形式与范围的多元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乱象,导致了税源管理的复杂性日益加强,税收征管的难度日益加大。目前中小型企业纳税人普遍存在生产管理、生产运营信息失真的状况,其财务会计核算在某种程度上易被诸多人为因素影响甚至操控。由此,更进一步造成了税务管理部门的监控强度水平较低、监控手段较为单一的现状,在日管过程中案头分析出现原始数据的偏差,加剧了税款的流失。

(三)税收规范与会计核算制度存在部分差异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在部分规定上,在同一事项中与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有着显著差异。这种人为性差异不但加大了税务管理部门征收管理的复杂程度,而且加剧了企业财务、税务核算的难度。尤其是受企业运营资金周转速度快、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等客观原因限制,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税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采取雇佣兼职会计的做法进行核算,导致其未能准确核算自身应纳税额,使中小型企业较易发生基于无知性因素的税收不遵从的行为。

(四)税收服务缺乏主动性,税收宣传缺乏针对性

受到我国传统赋税思想的影响,税务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将中小型企业视为需要严格管理、监督的对象,对纳税人宣传税收管理要求的内容较普遍,指导纳税人合理享受权益的宣传较稀缺;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观念下,税务管理部门的纳税服务工作仅仅建立在依靠税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税务部门行风建设的基础上,税务咨询服务还是局限于以传统面对面、电话等形式问询后给予答复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主要方式,不自觉地缺乏主动性;信息化、个性化等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现代化服务模式没有全面落实。

(五)税源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税收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税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也在一刻不停地增加。然而,现阶段把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征收管理功能大部分集中于税源管理部门一线税收管理员的单兵作战,这种落后、粗放的管理模式,使一线管理员仅对各类型企业纳税户的日常管理、事项核查、上级交办事项等任务就已经疲于应付。若再进一步要求一线税收管理员进行更专业化、更耗费时间、更集中精力的监控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必将导致税源精细化管理、税收征管改革措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这种易形成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一部门、某一人员的征管模式,更容易滋生渎职与腐败乱象发生的土壤。

四、提高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度的征管策略

(一)推进组织再造,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员同时管理多个行业、不同规模纳税人的管理水平的提升,肯定要比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水平提升难度大得多。所以,建立税务管理部门的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随着以往税收征管依靠单兵作战模式的力不从心,建立市县两级税务征管联动机制,建立一套便于上下级部门纵向层级充分沟通、同级部门横向层级积极联动、与外部机构实时合作交流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扁平化、实体化、专业化的运行机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应在县级税务管理部门层面,在对当地企业税源情况进行综合摸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税源层级+行业”的科学分类。对于大型企业重点税源,其管理权限可上提一级,由市级税务管理部门逐步前移管理重心,统一按照行业管理。当前市、县两级税务管理部门针对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重点税源,已试行成立了专门的税源分析监管机构,在此不做赘述。由此,将县级税源管理资源的重心放在中小型企业上,就更显科学合理,使得税源征管体系可以向专业化、扁平化发展。例如,可以先行选择条件适合的县域进行中小型企业税源管理的改革试点。试行由中小型企业税源的行业划分税源管理科、由原税务分局(所)按科室化分类管理的原则,除主要承担税收风险应对或税务机关依职权发起的日常管理外,采集县域企业数据,研究制定县域行业管理指南,夯实专业化、扁平化管理的基础。

(二)科学分解税务事项,归集服务管理资源

按照管户、管事相分离的原则,在税务管理部门内对税务事项依照税务管理工作的步骤、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科学分解,实行日常监管、审批核恕⒆ㄒ灯拦赖仍鹑胃谖换分。面对县级征管事项交叉和业务人员紧缺的现状,可整合现有各业务科室组成大业务科室,综合各项税收业务,在原有政策法规科、征收管理科的基础上,使征管、执法行为和政策法规管理结合得更紧密、更高效。另一方面,可将纳税服务科与办税服务厅的资源有效归集,将纳税服务资源向第一线倾斜。将原由各业务科室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简并整合后,对于直接由纳税人发起申请的业务事项,前移至纳税服务机构,缩短流程集中办理,必将给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带来切身的便利。

(三)整合利用税情资源,优化风险应对方式

针对现有税情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若在县域税务管理部门设置税务情报大数据分析部门缺乏现实基础。因此,应从市级层面成立大数据分析部门,从运行的各系统中提取涉税数据按照行业分类整合,继续规范、拓展与工商、海关、人民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相关组织的税情信息合作,开展对涉税信息的信息化、数据化运用。大数据分析部门可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市域内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层级分类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分别适用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以具体数据为衡量指标的风险应对模板。以模板为指标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初步排查涉税风险点,并实时推送到县域业务部门。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部门可利用税情网络,及时向县域税务管理部门推送与涉税信息关联企业的税务风险提示,实现实时共享。县域风险应对人员除了应对市级大数据分析部门的涉税疑点推送,还可根据税源管理科室制定的具有县域行业特点的税务风险应对模板对管辖内中小型企业数据进行风险排查,对涉税关联企业进行核查,实现税务管理部门对涉税数据的信息化、高效化处理,实现税务风险应对方式的优化。

(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序打造征管团队

在县级层面,配备专业化管理人员,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涉税风险的数据分析、跟踪和评价,对凸显出税收事项的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尤其关键与迫切。其一,应结合现有税务管理人员的特点与岗位需求,按照各年龄结构与知识能力层次合理穿插,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利用“鲶鱼效应”激活税务人员创业的干劲。其二,应针对各岗位的需求实际和人员结构,分层级、分类别及时开展业务知识、岗位技能轮训。在现有的省局、市局培训基础上,可适度增加由社会税务服务机构、高校专家等社会资源参与提供培训的程度,关注对重点、热点问题的培训力度。其三,完善各类岗位能手的评比制度,提升奖惩力度,激发税务人员奉献的热情。与此同时,在现有人员队伍基础上建立、培养一支高质量的税务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对业务干部的职业规划,科学开展各类人才选拔考试,完善税务专业人才库配置,集中优势人才强化税收风险管理,使之与各岗位的需求相匹配,保障税收事业的持续发展。

(五)强化纳税宣传服务,完善税收援助系统

对宣传网络进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对各级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以及广播电视、报纸和其他宣传方式进行优化,对中小型企业纳税人进行税收法律规范和税收知识的宣传互动,使纳税人对税收管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自觉缴纳的意识,足额、及时缴纳应缴税额,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税务机关牵头定期组织业务研讨会、政策指导,提供税务策划、税务咨询和税务分析,把纳税人无知性纳税遵从风险降到最低。要建立、完善税法宣传指导的责任体系,将税法宣传及纳税服务嵌入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最新税收政策、税收热点和税收难点的解读宣传,增强纳税人税法认识的确定性、针对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自岗位的功能,增强税务管理部门主动宣传的意识,形成为纳税人提供规范服务、优质服务的合力。例如,由税务部门帮助中小型企业依法解决税务争议,切实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和赔偿工作,增强征纳双方的和谐关系。

(六)完善税收信用等级管理,助力主动遵从

继续规范、拓展与工商、海关、人民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相关组织的信息合作,逐步实现税收信用等级评价和纳税信息社会化共享网络,使纳税信用管理对中小型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事项产生直接的影响,促使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程度。在日常管理中,对纳税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提高核查的频度,在违章处罚时适当加大力度,增加其税收不遵从行为的成本。同时,对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在服务上、管理上给予鼓励。比如增加购买发票的数量、优先办理退税等,使纳税人从遵从税法中得到实惠。对纳税信用等级一般的纳税人,应当加强纳税指导,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税收遵从纳税人。

五、结语

当前,中小型企业的税收遵从程度不断提高,各级税务管理部门对税收遵从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并且在税收征管理念的更新、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运用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根据我省的总体情况看,将中小型企业税收遵从作为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发力点的实践,目前仅处于初级阶段。本课题组借鉴了国内外税收遵从理论,分析了其他省份的征管经验,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纳税人自愿遵从为目标,对我市税收征管模式、税收遵从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专业化平台、专业化人员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征管策略,提出提高中小型企业税收遵从程度、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建议。另一方面,构建、优化以提高税收遵从程度为目标的税收征管模式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只有在实践工作中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税收管理的客观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对我省税收征管改革和体制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慎刚.中国纳税遵从问题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陈懿S.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杨静寒.以税收遵从为目标的新征管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4]陈艺.纳税人纳税遵从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曹茜.西安市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6]朱振国.基于税收遵从理论的税收征管模式完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7]王英.基于促进福建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征管模式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1.

[8]马啸.基于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9]曹灿霞.我国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2.

[10]于倩.大连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1]邵景岚.税收促进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2]田一阳.税收征管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5.

[13].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度的税收征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9)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民营企业在税务核算、依法纳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涉税管理现状令人担忧,导致民营企业涉税风险较高,给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在涉税管理方面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民营企业涉税管理的现状

1.涉税管理侧重于外部监管要求

涉税管理是企业的一项综合管理,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它们实施的涉税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税收法规的遵守与执行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税务部门的检查或为了定期申报企业税费的需要。只是为满足企业税收申报缴纳的一项外部监管需要,忽略了涉税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效用。

2.涉税管理缺乏风险意识

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往往是家族式管理,不容易吸引家族以外优秀人才加入,导致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税务风险意识非常淡薄,因而想尽办法偷税漏税,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甚至认为企业只有赚了钱才去纳税,没赚钱就不纳税,认为涉税管理不必依法规为准绳,只需要与税务机关处理好关系即可。在企业涉税事项管理与企业当前经济利益出现冲突时,企业领导者往往会不遵守相关税收法规。

3.涉税管理缺乏系统性

涉税事项伴随着企业的成立而产生,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终结于企业的清算消亡。涉税管理自然也贯穿于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至最终清算消亡的 全过程。涉税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合法合理纳税的过程。广大民营企业则普遍只重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期的涉税管理,民营企业成立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对企业成立后的涉税事项进行规划分析,甚至有些民营企业在企业成立初期也不重视涉税事项的管理,民营企业的清算消亡往往是被动进行的,更谈不上涉税事项的管理。总之,广大民营企业的涉税管理只注重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得涉税管理,成立之前、成立初期和清算消亡期基本没有进行涉税管理,只被动的进行当期税收申报缴纳,导致企业的涉税管理缺乏系统性。

4.涉税管理仅局限于财务部门

税收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转过程中都将面临涉税事项,也都需要进行涉税管理。但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涉税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是财务核算上的要求,对其他部门只片面重视生产效率和经营业绩,导致其他部门的涉税管理观念很淡薄,且在二者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偏向于其他部门。其实,涉税管理需要在税收产生的业务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在事后的核算过程中。如果业务的决策与经营过程中没有进行涉税管理,产生了无法弥补的涉税风险,财务部门就是事后强行弥补,也只能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民营企业涉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建设和资产购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许多民营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和资产购置时,基本不考虑涉税因素。部分民营企业认为同样的项目建设在不同地域会产生一样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各地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差异,严重的将直接导致项目投资的失败。资产购置是企业一项重大支出活动,广大民营企业在资产购置过程中,只重视设备的采购价格,不考虑设备进项税抵扣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导致采购设备普通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较多,且不能享受国家关于资产购置的优惠政策,设备采购支出看似降低,但考虑进项税抵扣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后企业实际的资产购置成本反而增加。

2.营业收入入账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民营企业非常关注营业收入的提高,为了提高营业收入增加利润,在当前社会财经制度落实不彻底的现状下,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带发票与不带发票两种销售价格进行销售,且不带发票部分收入大多数不纳入财务核算,一方面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税收风险。

3.成本费用列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许多民营企业中,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个人与民营企业发生的费用很难分清由谁承担,导致民营企业的成本费用该列支的没有列支,不该列支的又进行了列支,降低了民营企业利润核算的精确度,误导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同时也增加了民营企业的税务风险。

4.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中小企业的税率优惠和减免税政策。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均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但由于民营企业缺乏专门的涉税管理人才,不重视税收政策的学习,不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导致民营企业普遍没有享受企业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民营企业税收成本较高。

5.财务核算及涉税基础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民营企业并未能按照《会计法》和《税收征管法》等的要求,建立健全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帐簿进行会计核算,帐簿建立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涉税管理。同时民营企业普遍机构设置不全,涉税基础资料不完备,无法按照征管法的要求正常申报相关税收和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因为民营企业没有完备的合同管理台帐而无法正常申报印花税;因为民营企业没有收集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工资等相关信息,而在企业所得税申报中无法享受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人员工资的100%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均损害到企业涉税利益。

三、民营企业涉税管理的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涉税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认识到企业依法纳税是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企业纳税是依据国家税法与企业自身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法定义务,偷税漏税、不按时申报、不正确申报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开办企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从自身做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牢固树立涉税风险意识,绝对不能逾越法律规定的红线,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给个人带来刑事责任。

2.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系统

民营企业应当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规模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系统。民营企业应根据现行会计法规制度确立规范的会计科目、设置合理的帐薄,并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按照《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对企业产品进行成本核算,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最终编制出客观公允的财务报表,从而为企业的涉税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3.实施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税管理

税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项目,无论怎样公正合理,都是纳税人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流出,企业应当将涉税管理提升到与成本控制、费用管控相同高度进行筹划管控。税收伴随着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可以说是企业前期经营行为,成就了后期的纳税义务。如果涉税管理只局限于生产经营的某一环节、某一期间,是远远不能实现涉税管理的目标,还会给企业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这就要求涉税管理必须从筹划设立企业开始,一直持续到企业最终的解散清算,要求涉税管理从一项经济行为的决策开始,贯穿于经济合同的鉴定、经济事项的履行以及该项经济活动最终的财务核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涉税管理的最终目标。

4.提高企业涉税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全面推进,税收法规政策不断更新完善,对企业的涉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税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涉税管理的水平。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涉税管理人员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涉税管理人员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学习新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不断增加新知识。

5.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提升企业涉税管理水平

目前,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日趋成熟,企业不仅在遇到涉税疑难问题时,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咨询,还可以利用中介机构进行纳税申报鉴证、年度税务审核、并购税务尽职调查、清算税务审核等,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涉税风险,通过与中介机构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涉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最终提升企业涉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继.化解税收风险的对策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1.(8):113.

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篇(10)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税收风险的形成

随着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完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事业中均有突出的贡献:增加税收、解决就业、市场多元化等等,不过相比较国有、私有和合资的大型企业,虽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依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它本身的一些限制因素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如企业税收风险的产生和纠正。

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虽说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在占据了很多优势的,不过就近几年的市场形势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都受到自身内部和政府及竞争的外部影响,发展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而且因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后劲儿不足,使得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上面临利润微薄或者亏损的情况,以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想要存活下来也是不容易的,而且在整个中小企业的管理上面,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都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相关管理知识的培训,因而在发现企业问题的前瞻性上面基本没有任何优势,在产生财务、税收、营销策略等危险之时,也不能够及时而迅速的解决问题,让企业度过难关;在这样不利的内部和外部形势下,大部分大的企业在生产销售上面都是通过销售来决定生产,基本无法获得有效的效益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可说是举步维艰。

2.中小企业税收风险产生原因

不管是要防范还是治理企业的税收风险,企业管理应该要明确的指导企业税收风险产生原因,从根源上去明确和治理问题:首先,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公司经营项目的资金核算和财务往来的核算上面都是非常仔细与熟练的,可是在财务税收上面却不够重视,这说明在财务管理层上面有着很明显的问题;其次,缺乏税收意识和法制观念。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对于税务的相关法律制度上的了解都是非常少的,所以对于拥有正确税收意识的观念也是非常薄弱的,殊不知这样的缺乏税收意识会在无意识中产生偷税和漏税的情况,所付出的严重代价对于生存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会是雪上加霜;最后,没有系统的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的多元化。一家没有建立系统税收体制的企业,也是造成财务管理和人员对税收知识和风险情况了解不清楚的原因,加上现今企业经营项目的多远化致使税收的收纳项目也是多种多样,所以若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财务税收管理体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给自己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就此爆炸灭亡。

二、企业税收风险的界定和分类

由于财务和业务的不确定性引发的财务后果即企业财务风险,这里所指的后果既包括了不利后果也包括了有利后果,税收风险则是国家在收纳税收收入时因税收制度和手段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税收损失和困难,可分为纳税主体税收和征税主体税收风险,集体表现为企业未能有效遵守税务法规和准则而导致的对企业不利因素或者直接让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

1.企业税收风险的界定

什么是税收风险?在其广泛的定义上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陷、政策与管理失误及不可预知和控制因素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而导致的税收收入无法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可能性。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财务税收风险上的概念,是企业在税收的相关方面的不确定而导致的或大或小的不论有利还是不利的财务后果。

2.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分类

每一种问题都可以将其详细分析进而分门别类的规划出来,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亦是不会例外:第一种,可控性税收与非可控性税收风险,是按照企业对税收风险的可否把控度来分的;第二种,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将企业税收风险分为筹资活动企业税收风险、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税收风险和投资活动企业税收风险。第三点,税收筹划和管理这两种风险是根据企业对税收风险的管理进行划分的。其实将税收风险进行分类的角度还有很多,例如:风险的来源、风险可测程度、风险等级评定可以分为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和企业税收管理风险、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又或者按照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的形成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税源管理风险、税收征管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将其分类程不同的样式,不过其虽然名字不相同,可是大概的形式和内容还是大同小异的。

三、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俗话说的好“未雨绸缪”,在危险还未发生之时就将其预见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患其产生,当一家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不断的成长时,企业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其中影响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企业的税收风险,因其风险产生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大小不一,因而未避免这种不确定性的危险产生,企业不妨在这方面多多了解,在其产生之前就预见其即将产生的原因,直接解决根源,在其产生后也能迅速的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在其危险扩大之前将其解决。

1.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所应该采取的措施,现整理了一些观点:首先,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税收能力和加强财务税收管理。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税法知识的培训是刻不容缓,一定要使财务人员能够知道和区分税法与企业财务核算制度的差别,进而提高税务人员的税收问题的办理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税收体系与加强税收工作的审查。企业管理应该对于会产生的危险有预见性与前瞻性,对于会产生的问题要提前建立起防范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在根源上杜绝问题的产生,即使有了问题也可以快速的解决,而加强企业员工的税收工作的审查是为了督促企业员工对于税收工作的自我意识的养成,让其能尽量的避免在国家税收部分出现问题。

2.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措施

中小企业税收风险中存在的问题,其财务税收风险管理问题是极其重要,也是急需寻找对策解决的,也希望在中小企业不断寻求自救的同时政府税务部门也能够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完善税收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一些相关建议如下:第一点,加强税源监控,从税源就杜绝产生其发生问题。第二点,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拥有管理服务意识并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三点,中小企业在面临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时不妨借助“外脑”,高薪聘请专业人才进行管理。第四点,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要将税收管理细化并抓住管理控制的要点。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了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税收风险的形成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后面的关于企业税收风险的界定、分类和税收风险的防范、措施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引起中小企业对税收风险和政府税收政策的关注进而深入的去了解与认识,同时希望能够增强企业对税收风险的防范,对其即将产生的危害小火苗引起重视并在烧毁企业之前将其掐灭在摇篮里。

参考文献:

[1]彭 明: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J ]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8-20,24.

[2]任世明:浅析企业税收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电子商务,2009,(7):21-22.

上一篇: 经济学经济管理 下一篇: 短期证券投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