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6 15:55:17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1)

20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对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要求没有成文的统一规定,继续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继续教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20世纪90年代末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在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只为40%左右。[1]英国继续教育教师主要来源于工商业专家,往往具有工商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缺少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没有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可以任教于继续教育机构,而继续教育教师则不能任教于中小学校。继续教育机构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工资水平低于中小学教师。21世纪以来,英国深化了以提高质量为宗旨的教育改革,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方面,英国开始尝试继续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一)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萌发阶段。1992年以前,英国政府一直没有继续教育领域教师的相关政策,地方教育当局负责继续教育教师的行政管理。教师的专业标准及其专业发展主要由继续教育机构负责。部分地方教育当局要求继续教育教师拥有职前教学资格,而部分地方教育当局则没有此要求。有的继续教育机构要求教师具备职前教学资格,有的继续教育机构要求教师具有全国委员会职业资格标准。[2]而教学资格的颁发者并不统一,地方教育当局和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都可以颁发。由此导致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地方化、多样化。1992年,英国通过《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继续教育学院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而变更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为了降低管理成本,继续教育学院开始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并减少专职教师的数量,还减少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数量。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下降,继而导致继续教育质量下降,也因此激发社会公众对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呼吁。(二)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期。为调和教育部门、继续教育机构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强化继续教育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提高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成为英国政府教师教育和培训改革的工作重点。1999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成立了继续教育国家培训署。此组织主要负责国家继续教育发展计划制定、组织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定继续教育机构教师的资格制度和专业标准。1999年,继续教育国家培训署《继续教育教学和支持性学习标准》,确立了继续教育教师的教学标准。标准主要有职业、技能和教学三个领域的80条要求组成。2004年,英国教育和技能部撤销继续教育国家培训署,成立终身学习机构。终身学习机构着手开发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2007年,英国颁布《终身学习部门教师、指导者和培训者的专业标准》。2007年专业标准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继续教育领域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确立和形成。(三)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期。2013年10月,英国撤销终身学习机构,成立教育与培训基金会,开始对2007年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修订。2014年4月,英国颁布《教师和教育培训者的专业标准》。2014年专业标准是对2007年专业标准进行的精简和简化,突出了继续教育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2014年专业标准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继续教育领域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英国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1999年《继续教育教学和支持性学习标准》的主要内容。1999年《继续教育教学和支持性学习标准》对继续教育教师从专业知识和理解、技能和品质、专业教学3个领域提出共计80条要求。[3]专业知识和理解领域提出22条要求,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地位;继续教育目标和政策;学科知识;继续教育理论;社会、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学员个体背景;善待学员;国内外发展趋势;学科发展状况;综合学习;学员的权利;学习需求;有效学习;教学设施及其分布:教学评估;职业实践;教学技巧;教学实践及其影响;信息技术;利用技术、教学能力和职业发展资源;课程发展模式;资金来源及渠道。技能和品质领域提出个人技能要求14条和个人品质要求18条。个人技能要求包括:分析;评价;检查;设定目标;管理时间;研究和学习;自我反省;识别、理解和运用理论于实践;解决问题;创造;做决定;处理冲突;建立有效的工作关系;与群体和个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他人合作;互联网;会谈;谈判;管理自己;管理变化;呈现和传递信息等。个人品质要求包括:个人影响;热情;自信;活力和持久性;可靠;严谨;诚信;欣赏继续教育价值和伦理;期待学员的进步和发展;准备适应新变化和新思想;现实主义;开放;接纳不同的学习需要和风格;同情和尊重;自信等。专业教学领域提出8个方面的要求共计26条。评估学员的需求方面要求教师识别和规划潜在学员的需求;对学员的学习需求作前期的评估。教学规划及教案的编写方面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适当的教学和学习技巧;使学员积极参与学习。开发和使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要求教师促进和鼓励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实践学习。管理学习过程方面,要求教师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学习环境;计划和设计学习活动;与学员有效沟通;回顾学员的学习过程;选择和开发支持学习的资源;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工作关系;促进本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为学员提供支持方面,要求教师将学员吸引到组织中来;向学员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确保学员获得指导机会;为学员提供个别支持。评估教学效果和学员成绩方面,要求教师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学习和成就;利用评估信息。自我评估和规划未来方面,要求教师自我评价;规划未来;不断进取。满足职业要求的其他素质方面,要求教师依据职业价值基础开展工作;严格遵守规章制度。1999年《继续教育教学和支持性学习标准》用很大的篇幅详细地论述了教学素质方面的种种要求,这充分显示了该标准对教学素质的重视。1999年专业标准主要为继续教育教师培训资格的提供者和认证者以及大学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人员而编写的,也帮助继续教育教师计划自己的专业发展。1999年专业标准并不是规定教师资格的详细条件,而是为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一个评估的标准依据。(二)2007年《终身学习部门教师、指导者和培训者的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2007年《终身学习部门教师、指导者和培训者的专业标准》由6个领域、3个维度和166条内容要求三部分构成。[4]6个领域分别是:价值观、学习与教学、学科学习与教学、学习规划、学习评价、职业指导。3个维度包括: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实践。2007年标准基于继续教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以6个领域为纵、3个维度为横,建构166条具体规范和要求。2007年专业标准可以理解为继续教育领域通用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并支持进一步开发继续教育领域学科教师专业标准规程。英语(文学)、ESOL(Englishforspeakersofotherlanguages)、数学(算术)等学科,可以以2007年专业标准框架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细则。(三)2014年《教师和教育培训者的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于2007年专业标准中6个领域的划分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并导致条目烦琐且重复,因而,2014年专业标准进行了精简和合并,提出了专业层次的3个维度、20条要求。3个维度是指专业价值观和品质、专业知识和理解以及专业技能。[5]3个维度同等重要,每个维度联系和支持其他维度。专业价值观和品质维度提出6条要求,2014年专业标准强调继续教育教师应发展教学和培训价值的判断力:反思有效的教学和培训,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员;评估和挑战自己的实践、价值观和信念;通过热情和知识,激励、激发和提高学员的愿望;创造性地选择和适应教学策略,以帮助学员学习;珍视并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机会均等和包容性;与同事和学员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专业知识与理解维度提出6条要求,2014年专业标准强调,继续教育教师要在理论与实践中发展深入的和批判性的知识;维护和更新自身的学科知识和职业领域知识;维护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研究知识,以开展基于研究的实践;利用研究或其他证据,在教学、学习和评估中应用理论去理解有效实践;评估自己和同事的实践,并评价其对学习的影响;管理和促进学员的积极学习行为;了解教学、专业角色及自身责任。专业技能维度提出8条要求,2014年专业标准强调继续教育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学员最佳学习效果:激励、激发和提高学员的学习动力,发展他们的技能,以促进学员进步;在安全和包容性的环境中为不同团队和个人规划有效的学习计划;利用技术,并支持学员利用技术;解决学员的数学和英语需要,创造性地克服个体的学习障碍;使学员分担对自己的学习和评估的责任,设定具有激励和挑战性的目标;运用适当和公正的评价方法,提供建设性的、及时的反馈,以支持学员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和雇主合作,维护和更新教学与培训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和他人合作,促进组织发展和质量提升。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2)

一、新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新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新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熟悉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新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然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摘要: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摘要: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和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假如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新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和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和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摘要: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假如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新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练习、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策略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策略如下摘要: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4)

1.社会、学校、教师认识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观念。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学习观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调查显示,97%的在职教师愿意接受继续教育,87%的在职教师表示希望近期就接受继续教育。但总的来说,继续教育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人们对教师继续教育理念的认识有待于加深。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和监督,但缺乏对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细化和落实。中央的政策有待细化为地方的政策,地方的政策有待细化为学校的具体措施,层层细化了的政策,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省市都加大了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力度,在教育投入上也有了适当的增加,但仍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网络体系还需进一步得到发展,各类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等继续教育的服务功能应进一步发挥。

3.继续教育的内容及目标出现偏离。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进修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内容和目标的偏离。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过多地重视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自身发展的情感需要。事实上,教师也希望改变现在的职业现状,要求获得更多的自,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些短视的、补缺性的培训,使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必然造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被动性,使自身的发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进而失去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继续教育失去生命的活力与色彩。

4.继续教育形式缺乏灵活性,课程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还都是“先生讲,学生听”的方法。这种形式虽然便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可是却忽视了学员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采取的是简单的“教学型”课程体系,生硬地将教师推及到缺乏活力的简单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精神等缺乏进一步的培养。

5.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有待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是教师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化、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目前,我国在教师职后进修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还比较缺乏,造成继续教育工作中现存的一些培训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信息化程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思考

1.转变教师继续教育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教师继续教育称作“跨世纪的园丁工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要求“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可见,时代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和需求更加迫切。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是实现教师继续教育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应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意识、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等提出更新的标准和挑战。“终身学习”是人的学习在其一生中不断获得满足与发展的过程,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继续教育中应贯穿终身学习观。教师应把继续教育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自主性、创造性地实现自我继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使继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形成以终身教育思想指导的正确的继续教育本质观、价值观、实践观和质量观。

2.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新时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应结合时代特征,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继续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关注解决眼前实际问题,而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继续传授,也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继续培养。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不但应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内容,了解更多的现代教学论流派和实用的教学模式,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磨练教研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及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和有效学习的方法,了解教育实践发展最新成果的教育方面的内容,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得到全面发展。

3.注重教师继续教育方法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与形式的创新。因此,应提倡“互动式”,使师生间通过互动,更好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建议由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组成督导观摩团,对受教育者进行示范、监督和指导,创造一种积极互动的氛围,将受教育者带入经验分享、合作探究的大舞台。教师继续教育,应当采取的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培训专家应当帮助、理解受教育者,尊重其确定自己的问题及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培训专家应当承担激励者和反思者的角色。

4.优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应与课程改革同步。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应以“学习型课程”为取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继续教育面对的是已经过系统培训与教育而富有经验的成年人,甚至有许多学科前沿的带头人等,它与普通师范教育和儿童教育所不同的是,后者主要以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得到自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而教师的继续学习是以经验学习为主,以专业发展、专业理想的实现为主要任务,最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建议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应重视科研课程的补充,以求在继续教育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队伍向专业化发展,向“教研者”队伍发展。

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法规系统设置

教师继续教育要适应教师专业化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完善教育立法。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体系,是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需求和愿望的体现,是教师履行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的保障,是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保障。我国应尽快制定《继续教育法》,就继续教育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学习类型以及条件保障等措施方面做出法律上的规定,利用立法手段全面规划、规范和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的政策法规和继续教育制度,使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晋升、晋级、评聘职称、评优、享受各种待遇的必要条件,从而形成继续教育的动力机制。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资格再认定制度。在教育行政组织中应有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及教师继续教育司法机关的设立,对教师资格实行严格的认定,对继续教育执法中产生的争议进行审理和裁决。同时,也应当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监督工作,成立相关的监督机构,形成教师继续教育法制监督管理系统。

6.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特色模式

教师继续教育应当具有多种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多模式、全方位构建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体系可以包括:校本模式,即以任职学校为基础,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本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结合起来,学校自主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和培训活动。专业培训机构模式,是教师在专门的培训机构中接受专业式培训,培训部门为教师进修提供各式课程内容,提供场所、信息资料、教学资源等以满足教师的需要。科研中心模式,即继续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研究相结合,各学科中的带头人可以作为此种模式的培训者,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将先进的学科理论与个体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结合起来,对未来的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加以改进与创新。网络模式,利用网络搭建起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资源,教师可借助网络参加远程继续教育,随时随地地接受继续教育,获得自身学习的满足。沙龙模式,为丰富教师的社会阅历,拓宽教师视野和交往空间,教师可自发组织形成继续教育的沙龙,通过沙龙形式,与社会各阶层沟通,了解自身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学习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

7.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

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继续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中心。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有大量思想家和大师的思想和学识的积累,应当从中外经典名著中精选出版“继续教育系列文丛”及“继续教育影视系列”,使人们在终身教育思想的熏陶下,主动利用资源掌握和提高教育能力。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形成基地资源集中优势,为广大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优良场所。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80—02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二战以后,对教育提出了革命性的要求,在这一条件和背景之下,世界继续教育呼之欲出,并逐步形成规模。作为高校教师开发的核心内容,高校敦师的继续教育根据高等教育的宗旨和需要,划分专业来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旨在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提高。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形成的,而且优秀的人才一直处于不断成长和上升的状态。由此可见,对于人才不能是单方面的吸引使用,更重要的是继续培养和深造。综上可知,各部门机关应当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规划落实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性

日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这一观念还没有得以全面落实,部分高校对这一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在整个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没有依据教师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全员性等特征对受众教师进行探究,从而也无法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部分高校甚至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没有明确的规划,致使教师的继续教育落空。

2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缺乏实效性

当前,符高校教师的继续培训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对学历的补偿教育,比如考博,最终的落脚点为提高学历层次、扩展学科知识范围、提升教学水平。各大高校一般都是根据统一要求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安排培训的内容、方案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将继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限制在了一个小圈子,对于满足高校教师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青缺乏实效性。

3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偏向于指令性的行政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致使继续教育缺乏权威性的政策指令、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激励体制。除此之外,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之中,从而没有形成多位一体及涉及教学、管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科学研究的体系。

4 高效教师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被忽略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因为职位、年龄、性别、学科等的不同,其需求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性;而且通过这一途径来提升自身素质,他们的需求也得以扩大,并且逐渐显现出多元化趋势。部分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忽视了培训对象个体的需求差异,而且也忽视了教学实践多元化对培训对象的差异化需求。这样就无法满足各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使得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满足与多元化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原因分析

1 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现行政策的制约

当前,教育部对于高等学校教师的学历重视度比较高,比如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其要求教学科研型高校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要达到80%以上,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同时,在各项教学评估当中,有关部门都会把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作为评估指标来看待,这无形中促使了高校对教师的学历学位的教育支持。

2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受到经费和师资存量的影响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需要经费做后盾。但是部分高校经费紧张,校方更多的是将经费运用到对高层次的人才引进方面以及对教师学历学位的提高方面,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缺编,师资的存量有限。为了避免教学出现师资不足的情况,教师外出进修的人员和机会被缩减。

3 高校教师缺乏终生教育的意识理念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没有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理念,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即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使其更加专业化,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学历补偿教育作为重点;学校重视对年轻教师的继续培养,对老教师的继续培养不够重视,致使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在范围上有局限性。

4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当前,部分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没有制定明确的机制,在机制的运作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及合理规范的管理机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研究。现行的教育机制并没有把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去制定,致使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健全,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得不到良好的效益。

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 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做好分析需求

(1)要开始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首先要对其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在高校的管理工作当中,根据教师的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其需求也有所不同。要想让继续教育成功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就应当进行科学的培训。(2)要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首先要做好需求分析。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征询等形式获取需求信息,从而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处在学校这一环境中,就要把学校的发展作为主要目的来设定培训,依据教师的工作岗位等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并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来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2 扩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渠道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学历补偿教育方面。除了这一重点,还有其他内容不同、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时期各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的需求,使得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高校应当构建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渠道,通过专业培训和学历进修相结合、远程教育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校本培训与高校合作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相结合等途径鼓励教师去参加继续教育。与此同时,邀请国外专家开展讲座、学术报告,以此获取学科建设的最新消息和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教育理念。值得一提的足强化校内研修,让更多的教师脱离经费、时间、空间的限制,得到更多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以此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3 健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我们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变成了“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再后来,人们认识到老师只有固定量的水是不够的,应该有涓涓不断的细流才行。这句话虽然几经变化,但是不论怎么变,它都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要当一名好老师,就应该有丰富的知识。然而,知识是发展的,是常新的。作为小学老师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更新知识和积累知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对教师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在培训、在学习,也包括教师学历的在提高。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建设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适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所以,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我。

1 从教育的发展上看

它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了教育发展的稳定性,这样必须在教师中开展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2 继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必须对教师开展继续教育

(1)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使小学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要想适应这个要求,就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适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必须对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这样对教师有个素质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靠教师,素质教育的质量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保证。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保证。

(3)素质的提高需要继续教育,为了发展教育中央出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等重大措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发展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才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动荡局面的现实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必须把培养一代新世纪的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

4 从教师整体现状,在今后十年一大批老教师相继离开教学岗位,因此培养中青年教师,形成新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这些都应由继续教育来解决

在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利用多种继续教育方式进行的教材培训、听课、专家讲座等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教材,学习一些好的教学模式和崭新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停留在师范阶段的水平。因为我们知道,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如果不加强在职培训,以前在学校所学的许多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丝毫的帮助。

5 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游戏的时间,那么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手段上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用计算机等进行多媒体教学。

6 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和文化水平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教育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要使教师的思想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在学习,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因此说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之,开展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师培工作的必然趋势,《教育法》之规定要把继续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上来,是师资队伍的重要步骤,它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展望二十一世纪,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的教育是为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服务的,时代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发展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必须提高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才能使小学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时展。

【参考文献】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7)

师资素质是决定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继续教育则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对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是推动我国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使中职教育更强调职业性、实用性和超前性,中职学生毕业后,除了要求其在工作岗位上能熟练地操作生产,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必须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为了应对这种新的形势,要求中职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

构,及时开设适应新兴产业需要的专业和课程,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中职教师要不断掌握新的工艺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使中职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新形势,改革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

(一)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不强

目前许多学校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缺乏针对性,继续教育内容显得非常陈旧、实用性不强。许多学校继续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和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及学历提高等几个方面,各学科间教师的培训没有考虑教师个人的实际需求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对继续教育培训要求的不同,通常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培训,无法体现培训的专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也就不能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个人的需要相统一的要求。

(二)缺乏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多样,各培训模式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但由于中职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还比较缺乏,使得各培训模式特点和优势无法发挥,从而使很多中职教师感到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造成继续教育的整体效果欠佳,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缺乏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研究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统筹管理不到位。如中职学校普遍缺乏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养规划,在指派培训参培人员上随意性较大,导致教师接受教育的群体结构失衡;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没有监督,教学质量没有保障,这严重影制约了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培训教育质量。

(四)培训评价缺乏激励性与科学性

长期以来,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评价主要从管理与考核角度出发,评价的观念、内容、方法落后,培训评价结果无法说明教师参加培训后的实际效果及教师的素质提高的实况,评价体系缺乏激励性与科学性,造成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动力严重不足,部分教师甚至对培训产生消极态度和抵触情绪,使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加强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一)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教师成专业成长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更加多元化,继续教育的对象将呈现出多样性,使每个教师的培训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基于教师需求的特点,走专业化、复合化、实用化的继续教育之路。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不仅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多样性和各个专业的针对性,还要具备实用性,以满足中职教师的多样性的培训需求,体现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促进教师成专业成长。通过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深入研究,设置合理的课程,增强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吸引力;通过专业化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学科知识更加丰富、实践能力更完备,成为本学科领域专业的教师;通过实用化的继续教育使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如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重点在于教学经验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老年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重点在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新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加强对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继续的实效

校本培训模式、基地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模式、高校培训模式构成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中职学校要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合理地运用各种培训模式的优势,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规划,避免出现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不和谐现象,使教师继续更具针对性,切实提高教师继续的实效。

(三)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研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8)

一、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他们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实现上述培训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作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国充当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些兼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或高等教育教师资格。从理论上讲,他们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作需求的;但实际上,继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高等学历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学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获得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去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的是每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有所提高;但从近两年的培训实际效果看,培训工作的总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部分培训教师或者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及信息匮乏;或教非所用,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的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个“新”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实施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队伍。毫无疑问,当前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新知识、新观点,很少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因此,继续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支专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低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继续教育的师资质量和数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成败的最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教师准入的门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讲条件,指令性分配任务、教师良莠不齐的状况,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排除那些不胜任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使有志于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员、学者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来获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壮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与此同时,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事继续教育事业。

二、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可能性

1.实践基础

1993颁布的《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开始部署教师资格过渡工作。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累了经验。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实施办法》,自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2001年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保证教师资格制度的稳步、规范、顺利实施,依据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等首次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对教师资格证书的法律效用、主要内容、证书格式、证书补换发、证书编号、管理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实践上来讲,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有利于把住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制度;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支持。

2.理论依据

许多研究者认为,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的教师在高等学校里是优秀的教师,但在继续教育领域内有可能难以胜任工作。培训院校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师范院校中的教师,他们既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要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分析、总结,必要时还要亲自讲授中小学课程,发挥出“师范”的作用。从目前状况看,许多国家都要求培训机构中的各科教师继续参加培训,通过教育理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训,到中小学开展调研、教研活动,参加培训课题的教材编写或研究工作,最终形成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如在德国,师资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并要在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在理论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还要经过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正式担任教师工作。如果工作不胜任,同样可以被辞退。但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的任务一般是分配给一定的师范院校或进修学校;这些教育机构,都是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把具体教学任务分配给个人,不管能否胜任工作,没有一个监督的机制,随意性很大,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就在所难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便从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各类申请者当中选拔能胜任继续教育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建议

1.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内一项战略任务,所以说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继续教育师资质量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国家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这个部门可以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构成,来保障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培训单位和资格认证机构是一个单位,就很难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如私情、关系等干扰,使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失去公证性,最终影响到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师资培训机构与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高等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教师中学、皇家督学团、教育部与教育当局,而教师资格审查权和证书发放权均在教育与技能部。

2.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9)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一)编制问卷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及研究成果,咨询专家和参考教师意见,调查组自编《浙江省中学教师在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调查老师基本情况、在职学习现状、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调查等四个部分,共50题,题型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为主。问题主要涉及高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满意度、以及对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师资、时间、组织、制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采用集中发放问卷的方法,在2013年参与浙江省中学教师暑期培训班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院全部参与问卷调查,参与情况作为培训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共发放问卷800份,共回收749份问卷,回收率93.6%。其中有效问卷为594份,无效问卷为155份,有效率为79%。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教育观念跟不上”(占46.8%)、“教育理论知识不足”(占28.2%)、“教学技能与水平不高”(占22.6%)以及“教学资源欠缺、信息技术条件落后”(占2.4%)。这些问题反映了高中教师尤其农村高中教师面对新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也为高中教师尤其农村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指出了方向。

(一)高中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预期

浙江省高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比较深的认识,这是近几年浙江省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关系。通过政府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高中教师的职业要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中教师对教师继续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认为继续教育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和动机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愿望和目的是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力。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接受调查的高中教师都是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出发,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但仍有一部分高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比较强,有40.4%的高中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表现得很被动。认为参与继续教育是为了服从上级的安排而完成考核任务,是一种被动式行为。20.4%的高中教师认为参与继续教育就是为了满足评优晋升之需要,是制度安排所要求,也是被动式行为。这些是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满意度

高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近一半的高中教师认为效果不大,甚至有29.1%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根本没有效果,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教师选择的主要效果有“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视野,提高了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可以看出,高中教师的这些收获主要还是与教师自身需要相对应的,工具性趋向十分明显。虽然这几年浙江省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改革,实施了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学员实行平台报名,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监督考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解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目前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内容针对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合理,师资专业化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培训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中在“内容需求”排序方面提供给教师排序的共有8项。根据结果统计分析,这8项内容的需求程度如下:排在最前面的是列菜单式培训课程,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其次是培训内容增加课题案例、名师观摩。这反映了多数教师关注的培训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工具性特点。

2.培训组织

在本次问卷中培训组织选择一项有培训时间安排、师资安排、培训考核方式、食宿安排以及教学跟踪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教师认为培训组织对培训满意度的影响非常大,其中师资安排、时间安排和成绩考核是高中教师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由此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继续教育中,培训者应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高中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的效果。培训师资问题是制约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中主要安排大学教授、教育部门领导以及中学校长或名师。但现场访问中我们发现高中教师更喜欢教学骨干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平等交流。高中一线优秀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视野,教师能在观摩学习优秀教师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技能。

四、增强高中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教师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是否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愿望。根据学习理论,首先,在引导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价值认识,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职业要求;其次,应建立教师激励与竞争机制,把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和职业要求引入教师考核制定中,成为继续教育制度化要求;最后,应积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真正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高中教师认为在教育学理论中提到的一些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本用不到,因为它没有给自己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现成方法。这些反映了目前高中教师普遍存在工具性教育思想,它是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反映。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选择无疑是需要的和重要的。因此,教师继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在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和教学基本功培训的层次上,而应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为此,我们需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专业化培训课程,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尤其要注重新课改、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解读与指导,注重教师职业伦理和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教育。创新继续教育内容,必须“要在正确把握终身教育与阶段需求、全员培训与目标多样的基础上,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

(三)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调查中发现,教师继续教育基本以班级授课为主,形式班级单一,已经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和教师的需求。而实际上,高中教师由于自身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不同,对继续教育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环境的发展,教师追求继续教育的方式也发生很多变化,一些教师希望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它不仅解决工学矛盾,而且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名师名家之间交流。一些教师希望通过到名校蹲点,近距离进行学习,接受名校优质资源的教育,促进继续教育的有效性。一些教师希望通过经典课例的展示与研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十分重要,也是适应教师对继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现代继续教育模式必须建立起立体化模式,把网络教育与课堂讲座,专家指导与现场学习,理论学习与科研活动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四)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都是由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来完成,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和培训资源十分单一。基本上利用课程教学对高中教师进行学历补充和知识传授,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随着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继续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已经不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目前继续教育的资源短缺已经影响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继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培训基地和国际化教育资源等。

(1)我们要建设一支专业化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

因为没有好的培训老师,会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所以“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新课程的要求,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熟悉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高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

(2)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网络教育。

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引入网络教育,可以更好地方便教师学习,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同时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在发展网络教育必须要注意二个问题,一个是教育内容和课程设计必须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另一个是开发好学习交流和学习评价的平台。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10)

一、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他们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实现上述培训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作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国充当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些兼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或高等教育教师资格。从理论上讲,他们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作需求的;但实际上,继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高等学历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学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获得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去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的是每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有所提高;但从近两年的培训实际效果看,培训工作的总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部分培训教师或者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及信息匮乏;或教非所用,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的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个“新”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实施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队伍。毫无疑问,当前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新知识、新观点,很少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因此,继续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支专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低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继续教育的师资质量和数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成败的最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教师准入的门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讲条件,指令性分配任务、教师良莠不齐的状况,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排除那些不胜任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使有志于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员、学者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来获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壮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与此同时,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事继续教育事业。

二、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可能性

1.实践基础

1993颁布的《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开始部署教师资格过渡工作。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累了经验。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自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2001年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保证教师资格制度的稳步、规范、顺利实施,依据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等首次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对教师资格证书的法律效用、主要内容、证书格式、证书补换发、证书编号、管理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实践上来讲,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有利于把住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制度;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支持。

2.理论依据

许多研究者认为,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的教师在高等学校里是优秀的教师,但在继续教育领域内有可能难以胜任工作。培训院校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师范院校中的教师,他们既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要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分析、总结,必要时还要亲自讲授中小学课程,发挥出“师范”的作用。从目前状况看,许多国家都要求培训机构中的各科教师继续参加培训,通过教育理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训,到中小学开展调研、教研活动,参加培训课题的教材编写或研究工作,最终形成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如在德国,师资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并要在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在理论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还要经过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正式担任教师工作。如果工作不胜任,同样可以被辞退。但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的任务一般是分配给一定的师范院校或进修学校;这些教育机构,都是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把具体教学任务分配给个人,不管能否胜任工作,没有一个监督的机制,随意性很大,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就在所难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便从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各类申请者当中选拔能胜任继续教育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建议

1.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内一项战略任务,所以说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继续教育师资质量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国家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这个部门可以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构成,来保障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培训单位和资格认证机构是一个单位,就很难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如私情、关系等干扰,使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失去公证性,最终影响到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师资培训机构与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高等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教师中学、皇家督学团、教育部与教育当局,而教师资格审查权和证书发放权均在教育与技能部。

2.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上一篇: 合同管理廉政风险点 下一篇: 房地产评估档案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