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9 16:09:44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1)

既然继电保护的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使用该装置前,就必须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此来推测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做好预防工作。因为风险产生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不同的继电保护运行风险有可能组合出现。一般来说,在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公式为R=P・I,R表示的是运行风险,P表示该风险所可能产生的概率,I表示该风险发生的后果。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于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及可靠性。首先,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即当电力系统的某些设备或者线路发生故障,继电保护会将故障设备或线路从系统中切除,若出现保护拒动,则会通过相邻设备或线路进行保护动作,将故障从系统中切除。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对于保护功能的正常发挥非常重要,如果选择性存在问题,则电力系统故障扩大甚至出现重大事故的风险就会加大。其次,继电保护的灵敏性即当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的反应能力。如果继电保护的灵敏性达到要求,则在任何运行状态下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系统都能正确进行保护动作。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可以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再次,继电保护的速动性也是另一个重要的要求,速动性即继电保护系统应具备在故障发生时快速地实施保护动作的能力,快速地实施保护动作有助于减少设备在故障中的损坏程度,有助于在故障发生时整个电力系统能相对稳定地继续运行。因此对继电保护进行风险评估,速动性也是重要的评价依据。最后,可靠性是继电保护最根本的要求,可靠性即继电保护不应发生拒动和误动,无论是保护拒动还是保护误动,都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将这些基本要求考虑在内,评估继电保护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继电保护进行风险评估。即对保护定值的运行风险进行评估和对硬件系统缺陷进行评估。

(一)对保护定值进行风险评估

在继电保护开始投入运行前,需要设置相应的保护定值,用以设置好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同时提高其灵敏性。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在离线条件下对保护定值进行计算和设定,但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情况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保护定值的设定对于电网安全的保护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效果:第一,保护定值未能达到继电保护所要求的灵敏度,则使继电保护存在隐患。第二,保护定制未能满足继电保护所要求的选择性,例如未能达到对越级跳闸的选择。第三,对相间距离三段保护值的设定未能满足大负荷时的选择。对定值设定不合理,会使继电保护存在不同的风险及隐患,而且对不同位置的定值设置不合理时,产生的危害也有所不同,同时对于电网处于不同运行状态或者不同负荷水平时,定值的设定也存在不同的风险。

继电保护定值的不合理设定使继电保护可能发生的不正确保护动作存在着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定值不合理时的隐患范围。继电保护的不合理定值引发的风险是不同的,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电网系统的实际情况,由其相间距离的保护的定值设定情况来进行研究,例如,可以从某一时刻的断面进行分析,发现定值不合理的隐患,再从整个系统的主要断面进行分析,可以基本推算出在故障发生时继电保护正常与不正常保护动作的规律性。

(二)对于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内部缺陷进行风险评估

继电保护的硬件系统包括设备和线路,不同的设备和线路的不同性质的缺陷,对继电保护的保护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类影响主要包括:第一,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而产生拒动;第二,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导致其它硬件产生保护误动;第三,即使在系统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电网运行状态不同,由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问题而导致保护误动。因此,当故障点由于继电保护硬件缺陷而发生不正确的保护动作,对相邻设备的误动概率会增加,可能会产生连续的不正确的继电保护动作,从而引发事故。

二、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就是能够在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发生误动,不作出错误的操作。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不但要使继电保护在故障发生时实施可靠的保护动作,做到不拒动不误动,而且要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缺陷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其缺陷信息,因为即使是很小的缺陷也可能影响继电保护的保护功能,甚至可能造成拒动和误动。充分利用监测到的缺陷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作为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应该从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评估。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评估体系利用相应的可靠性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进行评估分析。目前在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时,常用的模型有故障树解析法。故障树解析法从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模式出发,利用瞬间抓拍技术,进行推理。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是成功流法,即GO法。这种模式是从系统的结构出发,仿真模拟系统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数据,使分析更为直观。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电力系统中针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大致能够分成确定性评估、概率评估、风险评估这三个部分。其中,确定性评估基本上是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进行评估,其评估效果非常保守。而概率法是主要考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但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充分考虑在内,因为即使概率很小的事故,如果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应该对其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是确定性评估和概率评估的延伸,它除了考虑概率外,也能将概率以外的安全指标考虑在内。想要确保继电保护风险评估的准确度,以及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必须对继电保护风险评估及可靠性问题展开更加深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杜骁释.考虑继电保护影响的大电网安全性风险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0.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继电保护隐患 运行风险 风险评估

继电保护,作为一种保护屏障,存在于电网系统中,它的正常运行,是确保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保护系统在意外突发事件时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确保保护系统的安全性,才能使整个电网系统都能够有一种安定的力量来维系电网系统的正常作业。所以,它是后盾系统,也是基础系统。

1 继电保护的隐患

继电保护这一项工作,是一项保障正常的用电情况非常重要,也有效的方式,因此保证这一工作的正常运行,其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挑战。我们现在在继电保护的各个阶段,从基本的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到继电保护相关设备,继电器及其中的电路工作元部件等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隐患。

1.1 继电保护管理层存在的隐患

继电保护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操作工作,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够,或者专业的理论知识不够了解,就无法完全胜任继电保护的相关工作,无法保证用电的安全,这就是在最基本的管理层中所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隐患。

1.2 继电保护硬件存在的隐患

继电保护所存在的隐患除了管理层以外还有继电器本身的问题,而继电器本身所存在的隐患主要有远后备保护延时过长、自主应变能力较差以及潜在风险较大等,而存在这些隐患的原因从设计方面来说是部分系统的局限性并且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而从日常的使用上说是与一些日常工作的缺失有关的。例如没有到位的系统检测,没有定期的仪器设备的隐患排查,没有认真注意到其性能在正常工作时所能负荷的种种最大限度等,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所以很容易导致继电器本身存在一些隐患。

1.3 保护定值存在的隐患

如今,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和成本的投入,在继电保护的一般都采取的“加强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的方式,这就忽略了后备保护的重要性,会埋下安全的隐患。而保护定值存在隐患的主要原因就是定值设置的不合理,由于是错误的定值,所以无法符合当前电网的运行方式。

2 变电站继电保护隐患运行风险的评估探讨

2.1 风险评估的方法

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时候,继电保护所存在的隐患不会对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当某一部分产生变化或者被外界干扰时,所以存在隐患的危害会集中爆发出来,严重损害到继电保护装置,所以,需要对继电保护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将继电保护隐患可能会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出可能会导致的结果。

风险评估主要是通过一个公式来进行计算,R=P×S,其中P指的是继电保护隐患导致其自身装置出现不正常动作的概率,S是指评估继电保护不正常动作导致电网受损严重程度的指标。将相关的数据用这个公式进行一定的整理分析,再结合隐患产生的原因,就能够对其作出风险评估。

2.2 继电保护管理层隐患的风险评估

该隐患无法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但是管理工作人员的确会给继电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减少因工作人员而造成的继电保护隐患,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的职业技术能力,对继电操作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性的培训。

2.3 继电保护硬件隐患的风险评估

对继电保护硬件隐患的风险评估相比较而言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进行操作。首先对硬件隐患导致继电保护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设备本身的继电保护运行正常,但是受附近其他问题继电保护影响,而出现不正确的动作;二是设备自身的继电保护的硬件出现问题;三是自身设备没有问题,而因为电网受干扰而使得继电保护硬件误动。

接下来就是对上述三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进行计算,然后一步一步得出相应的风险值。通过相应的一些分析和研究,找出继电保护的硬件所存在的隐患,并对其进行改善,从而来增加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4 定值隐患的风险评估

在继电保护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隐患就是保护定值设置的不合理的问题,不合理的保护定值而会影响到电网的运行的情况主要有三种:首先是保护定值并没有达到应达到的标准灵敏度,其次是保护定值没有选择性的功能,导致出现越级跳闸的现象,最后则是三段式的相间保护距离保护无法躲过最大的负荷电流。

这三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对电网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三种情况的危害大小并不相同,会因为位置不同、电网的运行方式等原因而发生变化,所以在对不合理定值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别进行计算,对处于不同情况下的不合理定值的危害进行准确的评估,根据结果来采取相关的措施。

3 总结

继电保护作为电网电路的保护屏障,在功能上极大满足了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了大面积的停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其他一些错误的发生。因此,对于继电保护系统的风险评估和规避,是正确认识、了解和更好的运用此系统的关键。继电保护的正常运行,这一工作的完成,设备,技术的更高追求,是对社会更进一步发展更是具有跨越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瑞松.论继电保护隐患的运行风险在线评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247-248.

[2]刘军,孔和琴,付贵.有关继电保护隐患的运行风险在线评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5:145.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3)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89-2

0 引言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传输,并保证电气量和监控实时数据免受攻击,实现各种电气设备可靠运行;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在正常的安全策略范围内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即使受到攻击时也能够迅速恢复绝大部分功能,保证系统免受损坏,或者即使受到损坏也能尽快恢复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1 目前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1.1 操作系统和网络防护措施单一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是利用防火墙和网闸进行安全防护,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按照系统提前设定的方式对电力系统参数进行匹配,达到控制网络信息流向和信息包的目的。但是这种防护方式,不能完全确保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加之,现今的网络信息防护技术的更新落后于黑客攻击的形式,在操作系统和网络防护方法相对单一的前提下,直接导致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存在极大的风险。

1.2 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

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也是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大多数的网络安全装置都是限制外部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对而言,企业的电力系统内部遭受攻击,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已经逐渐影响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并对提高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水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重视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

2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2.1 安全防护分区的总体设计

电网调度、电厂和变电站的业务系统根据网络安全防护可分为生产控制区和管理信息区,生产控制区又分为实时控制区即安全区Ⅰ和非控制生产区即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区可分为生产管理区即安全区Ⅲ和管理信息即安全区Ⅳ,如图1。

2.2 VLAN技术的应用

虚拟局域网是建立在LAN网基础上,对LAN工作站进行再次划分,其用途如下:

对多余的报文信息进行过滤防止扩散;根据功能划分组,对组之间信息进行过滤;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2.3 MPLS-VPN技术的应用

MPLS-VPN技术就是把网络中的地址按照逻辑的不同分解成互相隔离的网络,用在解决企业之间互连或者提供新的业务,如:MPLS-VPN用在大型企业联网中,可以实现业务不同的子公司之间的系统进行隔离及互相访问,提升工作效率。

2.4 防病毒措施

电力二次系统本身具备防病毒控制措施,能及时发现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和病毒的入侵并及时查杀,消除威胁系统的隐患。

2.5 电力数字证书技术

电力数字证书系统在公钥技术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用于生产控制大区,只为电力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上的重要用户和重要设备提供专用的网络服务,实现安全性较高的安全数据传输、身份认证以及行为审计。

电力系统的公钥技术是公钥密码技术与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防护技术的融合应用在电力网络中。公钥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公钥技术中最主要的安全技术,公钥加密技术是信息的保密性和访问控制电力系统数据网络的有效方法,而数字签名技术则在网络通信之前对信息相互认证的方法。

3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3.1 安全防护的P2DR模型

安全防护工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前进的动态过程,以安全策略为核心的动态安全防护模型如图2所示。它是经过防护、检测、反应不断循环呈现螺旋上升趋势促使安全防护不断完善的。

3.2 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电力二次系统防护所面临的危险、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的安全策略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整个系统面临的危险因素。首先是系统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系统漏洞或者后门,黑客或者病毒通过多次攻击或者尝试达到破坏系统或者窃取信息的目的,这种先天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完善系统或者加装防护策略来避免。

3.3 风险评估意义及作用

通过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强化网络安全策略同时能够发现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意义如下:

风险评估的过程就是科学分析并确定风险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必须进行的步骤,是信息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枢纽。

3.4 风险评估模式

信息安全评估可以有多种方式,根据评估方与被评估方的关系,我们以风险评估作为评估的核心和基础。

①强制性检查评估:强制性检查评估标准由国家评估委员会确立并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已执行的评估法规或标准进行监督和检查,被评估单位只能由信息评估相关主管单位进行评估,具有强制性,单位自身不能进行干预,它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②自评估:信息系统评估单位把业务评估相关人员安排在一起对自己的信息系统开展的风险评估活动。自我评估由于是本单位自己开展的不涉及其他单位或部门,因此可以实现信息的保密性,提升参与单位成员的业务评估水平,降低风险评估的成本,增强单位的相关人员和信息安全知识的风险评估能力。然而,由于自我评估单位或上级领导部门或其他人员参与或保护思想的危害,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客观或评估结果信誉低,总之,评估单位经常开展自评估对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存在较大的提升。③委托评估:委托评估是指被评估单位聘请具有风险评估能力或者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实施的评估活动。

4 结语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由于构成整个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各个设备之间通信系统的不同、规约转换的差异而制定,不同的系统体系可以根据 “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四项基本原则来制定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防范各种形式的攻击侵害及制定更加安全的防护策略日益迫切。

参 考 文 献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4)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做好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传输,并保证电气量和监控实时数据免受攻击,实现各种电气设备可靠运行;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在正常的安全策略范围内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即使受到攻击时也能够迅速恢复绝大部分功能,保证系统免受损坏,或者即使受到损坏也能尽快恢复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1 目前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1.1 操作系统和网络防护措施单一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是利用防火墙和网闸进行安全防护,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按照系统提前设定的方式对电力系统参数进行匹配,达到控制网络信息流向和信息包的目的。但是这种防护方式,不能完全确保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性。加之,现今的网络信息防护技术的更新落后于黑客攻击的形式,在操作系统和网络防护方法相对单一的前提下,直接导致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存在极大的风险。

1.2 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

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也是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大多数的网络安全装置都是限制外部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对而言,企业的电力系统内部遭受攻击,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已经逐渐影响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并对提高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水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工作,重视电力系统内防水平低于外防水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

2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2.1 安全防护分区的总体设计

电网调度、电厂和变电站的业务系统根据网络安全防护可分为生产控制区和管理信息区,生产控制区又分为实时控制区即安全区Ⅰ和非控制生产区即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区可分为生产管理区即安全区Ⅲ和管理信息即安全区Ⅳ,如图1。

2.2 VLAN技术的应用

虚拟局域网是建立在LAN网基础上,对LAN工作站进行再次划分,其用途如下:

对多余的报文信息进行过滤防止扩散;根据功能划分组,对组之间信息进行过滤;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2.3 MPLS-VPN技术的应用

MPLS-VPN技术就是把网络中的地址按照逻辑的不同分解成互相隔离的网络,用在解决企业之间互连或者提供新的业务,如:MPLS-VPN用在大型企业联网中,可以实现业务不同的子公司之间的系统进行隔离及互相访问,提升工作效率。

2.4 防病毒措施

电力二次系统本身具备防病毒控制措施,能及时发现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和病毒的入侵并及时查杀,消除威胁系统的隐患。

2.5 电力数字证书技术

电力数字证书系统在公钥技术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用于生产控制大区,只为电力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上的重要用户和重要设备提供专用的网络服务,实现安全性较高的安全数据传输、身份认证以及行为审计。

电力系统的公钥技术是公钥密码技术与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防护技术的融合应用在电力网络中。公钥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公钥技术中最主要的安全技术,公钥加密技术是信息的保密性和访问控制电力系统数据网络的有效方法,而数字签名技术则在网络通信之前对信息相互认证的方法。

3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3.1 安全防护的P2DR模型

安全防护工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前进的动态过程,以安全策略为核心的动态安全防护模型如图2所示。它是经过防护、检测、反应不断循环呈现螺旋上升趋势促使安全防护不断完善的。

3.2 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电力二次系统防护所面临的危险、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的安全策略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整个系统面临的危险因素。首先是系统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系统漏洞或者后门,黑客或者病毒通过多次攻击或者尝试达到破坏系统或者窃取信息的目的,这种先天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完善系统或者加装防护策略来避免。

3.3 风险评估意义及作用

通过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强化网络安全策略同时能够发现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意义如下:

风险评估的过程就是科学分析并确定风险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必须进行的步骤,是信息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枢纽。

3.4 风险评估模式

信息安全评估可以有多种方式,根据评估方与被评估方的关系,我们以风险评估作为评估的核心和基础。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5)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对于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美国政府2002年颁布《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欧盟国家也把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手段;2003年7月23日,国家信息中心组建成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组”,提出了我国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对策和办法。2004年,国务院信息办研究制订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两个风险评估的标准;2006年又起草了《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1]。这些工作都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开设和讲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评估并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课程发展十分迅速,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较广,传统的教学的模式不能使该课程的特点很好地展示出来,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新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它涉及信息系统的社会行为、管理行为、物理行为、逻辑行为等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检测。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南,用来确定合适的管理方针和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资产,全面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2]。自2001年信息安全专业建立以来,高校在制订本科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侧重于具体安全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和讲授,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安全等安全理论与技术的传授。从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看,多数侧重于对“信息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基本内容的介绍上,而且教学课时数也较少,只有十个学时。当前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该课程在信息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地位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的建设与研究迫切需要深化。

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本科教学大都以理论内容为主体,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时安排较少。一般高校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主要以理论内容的讲授为主,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时较少,实验内容也大多属于验证性质,缺少具有研究和探索性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践内容和课程设计;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激励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当前开设《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高校还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经验也比较缺乏,仍以主要由教师讲述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和操作的课时较少,缺乏创新性的教学和研究,基本没有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特点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3.实验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缺乏专业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师资。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起步晚,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而且受到资金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此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涉及管理科学、安全技术、通信和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对于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学习好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加强实践训练。

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不是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全才或战略人才,而是培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确实能解决某些具体安全问题的实用型人才。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重新确立课程培养目标。①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目前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多种多样。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时也需要培养他们科学地提出解决安全隐患的方案及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估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是对信息系统的资产进行分类,对其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目标对象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包括使用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工具,可在模拟实验里,通过不断地训练实现。③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急剧增加,为此各国政府都不断提出和完善了各类信息安全测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理解和解释最新的国际、国内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培养和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另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也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实验验证和考试、考查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力分析信息系统安全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最终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具体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2.增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和相关标准的教学。信息安全测评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是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和保障。2006年由原国信办《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国信办2006年5号文);同时,随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推行,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包括:《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颁发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4~2007)、《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等多个国家标准[3]。为了保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Z24364-2009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GB/T

22080-2008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2081-

2008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GB/T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5063-2010?摇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测评要求》、《GB/T 20010-2005信息安全技术包过滤防火墙评估准则》、《GB/T20011-2005信息安全技术路由器安全评估准则》、《GA/T 672-2006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评估准则》、《GA/T 712-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测试指南》等相关评估标准和指南的学习,并编制相关的调查、检查、测试表,重点强调对脆弱性检测的理论依据的描述,检测方法及其步骤的详细记录。

3.利用各种测评工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资产赋值、威胁量化分析、安全模型的建立等环节的教学和实践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课程要求。我们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实践中通过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并对具体的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分析,加深了学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理论知识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我们增加了主动型风险评估工具Tenable扫描门户网站系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通过评估,该系统的服务器存在感染病毒的症状,其原因是服务器存在特定漏洞。为此我们使用漏洞扫描器对该服务器进行扫描,发现了“远程代码被执行”漏洞,而且该漏洞能被蠕虫病毒利用,形成针对系统的攻击。通过案例特征提供了的信息,培养学生使用测评工具对具体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并进一步使其认识到主动型评估工具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快速了解目标系统安全状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论述了当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不断地根据信息系统在新环境下面临的各种威胁,制定新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案,并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下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付沙.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0,26(8):6-8.

[2]杨春晖,张昊,王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辅助工具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12):75-77.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6)

大型游乐设备在国外的制造历史比较悠久,而我国的制造历史还不是很长,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在我国出现,是属于是特种设备,受国家安全技术监督部门监督使用。游乐设备从粗到精,从小型到大型,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安装为一体的行业体系指导以及安全监测等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大型游乐设备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0多个种类,其中包括有滑行设备、飞行塔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观缆车类、赛车类、水上滑梯类、碰碰车类、转马类等大类。这些游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乐趣。而同时频繁出现的大型设备安全事故,也不免让人们对游乐设备的安全产生了担忧。游乐设备直接面对的是游客,能否保证游客生命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使用单位和技术监督部门对大型游乐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显得优为迫切和重要。不仅能够帮助维护和操作人员对不同的游乐设备安全风险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在实际工作中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大化的提高大型游乐设备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和设备的安全。安全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防修结合,通过对游乐设备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认识和关注每一台设备的主要风险源在那个部位,指导维护人员重点的通过对设备的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工作,把设备的风险源消除,就能很好的避免大的事故的发生。

一、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安全现状

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在近些年来,发展足够迅速,各种各样的新奇产品不断的被推出,不但对人们需求刺激心理进行了满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大型游乐设备向更先进技术、更复杂形式的发展。但是,大型游乐设备在给人们繁忙工作后带来刺激和快乐的同时,也给部分游客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和不幸。目前大型游乐设备已经逐渐普及到小城市,但是由于某些经营单位安全风险意识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大型游乐设备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例如2001年某游乐园太空飞梭设别液压安全装置失效,最终导致一名乘客被摔死;2010年,深圳某大型游乐园太空迷航座舱发生断裂,导致多人死伤等等。一件件大型游乐设备意外事故的发生,不但对游客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对大型游乐设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工作,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为广大游客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在安全维护中的指导意义

(一)有助于确保设备安全

大型游乐设备,其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有:设备设计存在问题(其中包括设计不合理)、加工制作存在问题(其中包括制造材料不合格)、进口游乐设备过程监管不严、维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技术能力不足、没有经过设备维护和操作培训、使用单位不负责任、检验部门安全意识不强、设备老化、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不强)以及游乐设备(过期)没有进行安全检测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大型游乐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对游客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其中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能够对设备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同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对策,对其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借助于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能够从设备设计、系统规划、设备运行等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以及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依照其不同事故之间所存在的各种可能原因以及有关条件,对其制定消除风险的技术方案。

(二)有助于保障游客安全

实施系统性安全风险评估,从游乐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护、运行、操作的一系列工作实施安全评价,并最终形成标准化,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安全对策,使之形成制度化。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安全制度,有助于对设备的不合规工艺流程以及(有缺陷材料)使用进行规避,同时还能够对设计和制作不合理设备使用进行规避。要在实际操作中对某种设备进行使用,同时也能够对其存在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设备运行中,还能够依照其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对设备运行的危险性进行有效的掌握,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以制定能够对其消除风险的措施,并选择出最佳的安全运行方案,消除风险源,以提高对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最大化的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从而最终实现游客安全的有效保障。

(三)对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

综上所言,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能够对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维护人员能够依据风险评估的成果,全面了解和认识设备事故的风险源在那里,在设备将要发生故障之前,就能有效地将风险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消除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能很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之后,就能够依照其风险评估结果,迅速找到故障原因,从而制定故障解决方案。因此,说大型游乐设备风险评估对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三、大型游乐设备的安全风险源评估

(一)合理选择安全风险源评估方式

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大致有以下几种:(1)游乐设备自身质量带来的风险;(2)游乐设备管理带来的风险;(3)游乐设备运营带来的风险;(4)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 大型游乐设备风险源总结来说主要包括有:制造、安装质量不达标、维修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低、设备操作存在不规范、设备超期未检以及设备超期服役等等。依照对游乐设备危险源的分析看出,游乐设备的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维保操作人员因素及不可抗力因素。那么对于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源评估来说,其方式比较多样,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包括有: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法、人的失误分析、危险性可操作研究、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在实际风险源评估过程中,也要对其评估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不同种类的设备和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评估方法。根据其实施系统评价阶段,可以将其分成三种,分别是:(1)安全预评价,就是设备的运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针对于其具体的分析结果,制定出合理的安全对策。(2)安全现状评价。其就是针对某一台游乐设备,的安全现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找出对其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修正方案。(3)安全验收评价。其就是在游乐设备安装工程结束、并对其进行试运行正常无误之后,对其建设项目及设施、装置实际运行情况以及管理状况,再次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价,对其建设项目在投入使用后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查找,确定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就要依照其具体的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合理评估方式,提高风险源评估准确性。

(二)制定安全风险源控制方式

根据本人在深圳欢乐谷旅游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在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岗位上的实践,现以我公司的吊挂式大型过山车为例,简述一下吊挂式大型过山车在使用运行中的风险源和相应安全对策。

因为过山车是属于滑行类游乐设备,利用提升设备将整列过山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放开,靠过山车自重惯性在轨道上运行来完成一周的运动,设备在轨道上运行的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80公里以上,离心力是相当大的。最大的风险源有以下几点:

(1)座舱的安全压肩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首要部件;(2)其次是安全带,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附件;(3)座舱的吊臂轴和吊臂;(4)走轮、导轮、底轮连接轴;(5)走轮、导轮、底轮轮毂及轴承;(6)走轮、导轮、底轮支架;(7)车架松动或损坏。(8)刹车安全装置(9)轨道连接螺栓松动和轨道变形。

认识和了解了上述最大的风险点,在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过程中,给予重点的检查和关注,加强日检、周检、月检和年检的管理。每天在开机前进行重点检查,并利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安全压肩和安全带是否有效,及时发现所有连接轴和吊臂、支架、轮架、轮毂等有无裂纹,用手动法旋转轮子,检查轮子轴承是否顺滑,有无异响。车架有无松动或损坏,机械式刹车的刹车铜片是否牢固可靠,气动装置是否有效,检查轨道连接螺栓有无松动,利用测轨距仪测量轨道有无变形。并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检查程序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型游乐设备发展过程中,风险评估在设备安全维护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其不但能够提高设备安全性,为游客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可以说,在整个游乐行业的体系中,游乐设备风险评估是安全运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每个人对设备风险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方案,最大化的消除或者减少安全风险的存在,为广大游客提供放松刺激和快乐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障其生命安全。

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内容复杂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高,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配合才能做好做细,并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负责。本文希望能引起游乐园经营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和领导对设备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把游客安全放在第一位,使我国的游乐事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大型游乐设备安全风险评估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以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晔玮.惊险刺激游乐设施“大众化”之忧[J].中国减灾,2010(8):28-29.

[2]李果,张广明,凌祥,等.基于Multi-Agent的大型游乐设施远程安全监控预警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4):824-826.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7)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评估。为确定这种可能性,需分析系统的威胁以及由此表现出的脆弱性。影响是按照系统在单位任务实施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风险评估以现实系统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系统中的危险要素进行充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危险或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即:风险评估是对系统存在的固有和潜在危险及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送危险的可能性和程度评价,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2)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①技术层面。评估和分析网络和主机上存在的安全技术风险,包括物理环境、网络设备、主机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软、硬件设备。②管理层面。从本单位的工作性质、人员组成、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网络系统运行保障措施及其他运行管理规范等角度,分析业务运作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缺陷。(3)风险评估方法。①技术评估和整体评估。技术评估是指对组织的技术基础结构和程序系统、及时地检查,包括对组织内部计算环境的安全性及对内外攻击脆弱性的完整性攻击。整体风险评估扩展了上述技术评估的范围,着眼于分析组织内部与安全相关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源、技术基础和组织结构以及基于电子的和基于人的风险。②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分析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风险分析方法。根据组织本身历史事件的统计记录等方法确定资产的价值权重,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将其赋值为“极低、低、中、高、极高”。③基于知识的评估和基于模型的评估。基于知识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经验从安全专家处获取并凭此来解决相似场景的风险评估问题。该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能直接提供推荐的保护措施、结构框架和实施计划。(4)信息安全风险的计算。①计算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威胁出现频率及弱点的状况,计算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评估中,应综合攻击者技术能力、脆弱性被利用的难易程度、资产吸引力等因素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计算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损失。根据资产价值及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计算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后的损失。部分安全事件损失的发生不仅针对该资产本身,还可能影响业务的连续性;不同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③计算风险值。根据计算出的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的损失计算风险值。

3.风险评估模型选择

参考多个国际风险评估标准,建立了由安全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安全风险关系模型和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共同组成的安全风险模型(见图1)。(1)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模型。①风险评估过程。信息安全评估包括技术评估和管理评估。②安全风险报告。提交安全风险报告,获知安全风险状况是安全评估的主要目标。③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根据单位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评估结果入库保存,为安全管理和问题追踪提供数据基础。④安全需求分析。根据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确定有效安全需求。⑤安全建议。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协助构建本单位安全体系结构,结合组织本地、远程网络架构,为制定完整动态的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参考。⑥风险控制。根据安全风险报告,结合单位特点,针对面对的安全风险,分析将面对的安全影响,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⑦监控审核。风险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监控和审核程序,保证整个评估过程规范、安全、可信。⑧沟通、咨询与文档管理。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沟通、咨询是保证风险评估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2)安全风险关系模型。安全风险关系模型以风险为中心,形象地描述了面临的风险、弱点、威胁及其相应的资产价值、防护需求、保护措施等动态循环的复杂关系。(3)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安全风险计算模型中详细、具体地提供了风险计算的方法,通过威胁级别、威胁发生的概率及风险评估矩阵得出安全风险。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8)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084-02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风险管理成为了社会与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工程风险管理涉及发现风险、评估风险以及规避风险。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公众利益,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工程管理者应该重视的课题。

1 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在现代社会,电梯成为了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一种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电梯一旦出现事故,可能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分析老旧电梯安全隐患因素,对开始老旧电梯安全风险管理有重要作用。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有五点。

1.1 技术落后,容易出现故障

老旧电梯普遍存在拖动与控制技术落后的问题,由于技术落后导致电梯的可靠性较低,加之使用多年,造成电梯零部件出现老化与损坏,老旧电梯的故障发生率大大提高,并且逐年增加。

1.2 老旧电梯与现行电梯安全规范的矛盾

我国电梯安全的规范文件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从1987年以来,几经修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2003年修订的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增加了大量新的安全要求,其中包含许多技术与安全性要求,显然老旧电梯达不到现行电梯安全规范的要求。

1.3 老旧电梯老损问题严重

老旧电梯由于长期的工作运行,不可避免的存在线路老化、磨损的问题,电梯的主要部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一旦达到或超出电梯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电梯就等于是一颗定时炸弹。电梯的主要部件包括钢丝绳、继电器、曳引机、接触器、变压器、制动器、限速器-安全钳、轿门门机及层门系统、缓冲器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带来严重危害。

1.4 老旧电梯维护和改造困难

老旧电梯普遍存在维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大多数的老旧电梯不能及时进行检查、维护与改造。在我国的老社区中的老旧电梯得不到专业的维护,一般由物业公司管理,常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维修不及时,影响住户使用;另一方面电梯维护工作无法达到新的技术标准。

1.5 我国缺乏老旧电梯报废的相关规定与标准

截止目前,我国还没出出台明确的电梯报废标准,老旧电梯没有明确的退役时间表,没有报废评估的方法与标准,使得很多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电梯还未服役,严重威胁着人民的人身安全与生产安全。

老旧电梯安全隐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人们对电梯安全需求的提高,针对老旧电梯的现状,分析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办法与相应措施,为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有重大意义。

2 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

前文提及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老旧电梯报废标准,同样的我国也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办法。针对我国现存大量服役老旧电梯的现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刻不容缓。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建立在进行的检测仪器设备与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之上的,二者缺一不可。

利用设备与工程安全原理对电梯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作出初步辨识,对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而预判电梯存在的危险源、老损部件、故障概率以及电梯寿命周期,最后结合电梯安全状况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

一般来说,老旧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准备阶段、安全隐患分析与辨识阶段、定量与定性评估阶段、制定安全措施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结论与建议阶段以及编写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阶段。

安全风险评估程序依次如下:

①准备阶段。收集与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信息,与相关单位签订评估协议,明确权责与评估目的,准备设备与确定安全风险评估组成员。

②安全隐患分析与辨识阶段。依据被评估电梯运行与维护的情况,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检测与分析,识别出有害因素,确定风险来源、关键部位以及存在方式,明确电梯发生故障的方式与规律。

③定量与定性评估阶段。对辨识阶段的基础上细化评估单元,对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进行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④制定安全措施阶段。在电梯安全风险定量与定性评估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能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的维护方法与技术手段。

⑤安全风险评估结论与建议阶段。列出评估电梯的安全隐患因素与主要威胁,指出电梯运行过程中应该重点防范的主要风险源,为电梯使用者与管理者提出安全措施与应对风险的建议。

⑥编写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阶段。综合以上评估的结果编制出风险评估报告,以备查用与借鉴。

3 老旧电梯风险识别

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程序是以电梯的运行安全为出发点,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并指出风险来源与风险等级,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划分,电梯运行环境评估、管理维护保养评估、制动功能评估、控制功能评估、曳引功能评估、限速器-安全钳可靠性评估、轿层门与层站评估、电梯整体性能评估、电梯能耗评估、电梯安全装置评估以及关键部件可靠性评估。各种指标的综合评估能够对发现老旧电梯的所有潜在隐患,并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行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的办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与针对性,每一种危险识别方法能够识别出老旧电梯中不同的危险因素。

因此,危险识别方法的运用要对症下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般而言,常用的电梯危险识别方法有三种:

3.1 对照相关标准进行识别

利用我国最新出台的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相关标准对电梯进行危险识别。

3.2 收集电梯使用记录

收集和查阅电梯的使用记录,包括电梯的故障记录与危险历史,直接获取电梯使用过程中的量化数据,帮助我们对电梯危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可以通过事故树分析法追溯电梯故障的原因与规律,进而辨识出影响电梯安全的危险因素。

3.3 实践测试法

有专业的工程安全技术人员使用先进设备对电梯进行实地的现场检测,收集测试数据,借助工作任务分析与假设分析法进行电梯危险识别。

4 老旧电梯风险等级评定及降低风险措施

老旧电梯的风险等级评定依据前文提及的安全风险评估程序,针对电梯风险评估进行等级评定,确定电梯风险的类别,制定相应的减低风险的措施。

参照我国GB/T 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估和降低的方法》与GB 24804-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标准,对老旧电梯的风险要素的等级划分以风险带来的损伤严重程度为定性参照,见表1。

依据电梯风险要素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定量制定出各种风险要素的概率等级,见表2。

基于电梯风险等级对电梯风险类别进行评定,并拟定对应措施,风险类别说明见表3。

电梯风险评估优先考虑风险等级,而不是损害的严重程度。具体而言,电梯风险等级为“2B”的风险情节要高于“1E”,虽然“1E”的风险等级会导致严重的损害,但由于“2B”的高况,要优先对“2B”进行维护与修改,然后再对“1E”进行维护,这里要说明不管风险类别如何,都应该引起电梯风险评估人员的重视。这里电梯风险类别的评定与划分仅仅是从电梯运行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电梯实际的使用环境、使用年限、使用频率以及日常保养情况,在综合考虑电梯管理的经济因素,来采取具体的风险减低措施。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9)

中图分类号:TM6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能源应用范围的拓宽,技术人员逐渐加深了对其运行管理的研究,就目前的电力系统运行分析,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展开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虽然在大批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一些先进的技术逐渐的应用在机电保护装置上,使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电力系统中更好的得到了应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一些管理上的原因和客观的影响因素的存在,目前继电保护装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对继电保护风险评估及可靠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继电保护运作的风险可能

既然继电保护的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使用该装置前,就必须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此来推测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做好预防工作。因为风险产生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不同的继电保护运行风险有可能组合出现。一般来说,在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公式为R=P·I,R表示的是运行风险,P表示该风险所可能产生的概率,I表示该风险发生的后果。

对于运行中的电力系统来说,继电保护的意义在于它的选择性、灵活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对线路进行切断时,要同时实现这几个原则,才能实现安全的继电保护。首先,选择性指的是一旦电网的运行出现问题,继电保护可以及时的筛选出出现问题的线路部分,其次,灵活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故障讯息的接收,并作出反应;再次,及时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电网故障的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扩大;最后,可靠性也较安全性,指的就是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发生时能够有效的保护电网的运行安全,并且在电网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不作出错误的制动行为。

1.1对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风险预测

继电保护的运行要通过对继电保护的固定数值进行判断来实现,所以在定值的设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电网运行的变化性决定了这些安全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定值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继电保护的既有定值不能达到继电保护的运行灵敏度的要求,也就是继电保护的定值设定的低于安全标准,这样会使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发挥其职能;第二种,继电保护的定值不能满足继电保护过程中的选择性,也就是说高于基点保护的安全标准,容易造成越级跳闸,这样也不利于电网的正常有序运行。第三种,继电保护的定值的设置不能满足电网运行的最大负荷的需要,也就是说不能够针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这些问题都使得电网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存在风险,危害了电网运行的安全。

在对继电保护的定值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测定固定的隐患范围,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对定值的设置进行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继电保护可以适应电网运行的复杂情况。

1.2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风险评定

对于继电保护的硬件系统来说,风险主要存在于设备的内部缺陷,也就是说设备的功能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而产生拒动;第二,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于继电保护某些硬件存在问题导致其它硬件产生保护误动;第三,即使在系统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电网运行状态不同,由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问题而导致保护误动。因此,当故障点由于继电保护硬件缺陷而发生不正确的保护动作,对相邻设备的误动概率会增加,可能会产生连续的不正确的继电保护动作,从而引发事故。

2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影响因素

2.1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中的硬件设施不符合要求,会影响其可靠性。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硬件设施是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继电保护装置能否顺利运作。如果硬件设施中的某些设备出现问题,就会使继电保护装置在发现和切除故障时出现误动甚至拒动,从而导致电力系统受到损害甚至崩溃。因此要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硬件设备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从而使电力系统正常供电。

2.2电力系统周边环境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周边环境也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时,大多数零件都是暴露在外面的,如果外部空气中存在有腐蚀性气体或空气湿度较大,都会导致零件受到损害,使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安装继电保护装置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还要经常检查周边环境的变化和空气质量。

2.3软件系统出现问题

继电保护装置中的软件系统出现问题,同样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编写继电保护装置软件的人员将不正确的数据编进了软件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测试或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需求没有分析准确等,就会导致软件系统出现问题。这将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在运作时经常性地出现误动或拒动,使电力系统无法正常供电,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4工作人员的问题

在继电保护装置运作时,工作人员出现问题也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如果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便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失误。如没有按照要求将路线进行正确连接,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继电保护装置发出的警报,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处理故障等,都会降低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

3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分析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就是能够在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发生误动,不作出错误的操作。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不但要使继电保护在故障发生时实施可靠的保护动作,做到不拒动不误动,而且要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缺陷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其缺陷信息,因为即使是很小的缺陷也可能影响继电保护的保护功能,甚至可能造成拒动和误动。充分利用监测到的缺陷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作为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应该从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评估。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评估体系利用相应的可靠性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进行评估分析。

目前在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时,常用的模型有故障树解析法。故障树解析法从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模式出发,利用瞬间抓拍技术,进行推理。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是成功流法,即GO法。这种模式是从系统的结构出发,仿真模拟系统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数据,使分析更为直观。

4总结

电力系统中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确定性评估、概率评估、风险评估。其中,确定性评估基本上是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进行评估,其评估效果非常保守。而概率法是主要考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但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充分考虑在内,因为即使概率很小的事故,如果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应该对其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是确定性评估和概率评估的延伸,它除了考虑概率外,也能将概率以外的安全指标考虑在内。为提高继电保护的风险评估的准确度,增强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应对继电保护风险评估及可靠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护理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29-01

入院评估是获得患者入院时的全面健康信息的最好阶段,受临床护理人员经验及自身能力参差不齐,护理评估时间不足,以及患者群体的多样化等因素的限制,其质量存在波动。需要护士对入院评估存在的问题总结并予以措施,对入院评估予以持续改进。

1现存问题

1.1入院评估表

1.1.1只见表不见人

部分护士过分依赖评估表,按照表格依次询问患者,容易让患者感觉被质问,不配合评估过程的顺利进行。

1.1.2记录不全

评估表有部分内容以“其他”或者“___”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评估者自己用文字描述,这些内容因为没有选项可选,评估者容易漏记或是不愿意记录。

1.1.3评估结果干预不及时

部分护士做完入院评估后,将表格搁置起来,未及时对风险进行干预,导致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未形成连续性评估,导致遗漏和造假现象。

1.2 临床护士

1.2.1沟通能力

护患沟通时,重点不突出,耗时长;使用较多的医学术语,护患沟通障碍;医护缺乏沟通,记录不一致,存在医疗纠纷隐患。

1.2.2护理体检能力

缺乏护理体检能力,或是忽略护理体检。

1.2.3定向思维

根据患者入院诊断,断定患者应有的症状和体征,采用引导式的方法询问患者,得到相关信息并作记录。

1.2.4临床时间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患没有时间充分沟通,无法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

1.3患者

患者来自不同的群体,文化知识水平、理解力不同;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不一样,疾病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2 应对措施

2.1加强对护理评估表的监察,规范评估系统

2.1.1严格实行环节控制,评高估质量

责任护士做完入院评估后,由护理组长检查评估情况,把好质量关。护士长不定期地抽查评估结果与患者情况是否相符,对存在问题是否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情况汇总,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学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入院评估的质量。

2.1.2规范评估系统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风险评估(如跌倒、压疮等)的标准,以及相应的防范、处理措施。临床护士对评估出的风险及安全隐患及时归类并干预,在床头给予统一、醒目的风险标识,同时在腕带上标识,以便各班护士交接,在值班过程中加强巡视,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连续性。

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2.2.1入院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临床护士应明确,好的入院评估过程,不仅可以确立正确的护理问题,同时可以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1〕。为此,医院和科室定期开展护理评估相关知识的讲座,提高护士对入院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护士们进行情景模拟训练,熟练掌握评估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入院评估的质量。

2.2.2护患沟通的方法

良好的沟通方法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有助于护患交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2-3〕。护士在评估之前,必须熟悉评估内容,确立评估的方法及重点;面对患者前,调整情绪,确保仪表端庄,动作表情得当;沟通前,注重个体化,不同年龄及文化层次的患者使用相应的语言、语速,确保沟通顺畅;沟通过程中,要有评判性思维,观察患者的表情和情绪,判断获得的信息是否可靠。

2.2.3护理体检能力

蔡仁美〔4〕等调查显示:在入院评估过程中采用护理体检的人占51%,而对自己护理体检技能满意的占9%。因此,亟待提高护理人员的体检能力。护理人员先要有护理体检的意识,然后通过培训掌握护理体检的能力,在体检过程中注重护患沟通,确保护理体检的正常进行。

2.2.险意识教育

岗前培训的时,对护士进行风险意识教育,以增加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护士在对患者做入院评估时,认真、仔细与患者交流和对病人查体,在细节中发现风险,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2.5团队合作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之间需要充分沟通,在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做记录时,内容必须达到一致,避免因记录不一致埋下医疗纠纷隐患。同时,护士在对患者评估之后,应将存在的风险告知其他的医生和护士,医护人员共同防范,提高医疗安全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入院患者的护理评估在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面和避免医疗纠纷方面很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服务,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理论学习、沟通技巧、医护合作等。对入院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归纳和总结,改进后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适应现代临床护理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陆霞.影响护理入院评估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6,49(10):1261.

上一篇: 节水小论文 下一篇: 加强企业税收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