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探讨

时间:2022-12-19 14:49:48

摘要:中医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医护理国际人才的主要责任,不断挖掘成功实施中医护理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和具体措施,并进一步推广应用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养生与食疗等课程,反复总结改进,将推动中医护理国际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中医护理学探讨

中医护理学探讨篇1

神经性皮炎作为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临床常见病因不明,而且发病时多以偶发性奇痒与患处苔藓状为特征。一般治疗措施大都采用外涂或口服,以及注射皮质激素与内服止痒、祛风、镇静、安神之类的药物。不过疗程冗长、见效缓慢,并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作用。本研究结合自身专业,与相关中医医疗人员2018年1月—2020年12月对患者局部使用针刺疗法,并配合专科护理,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120例,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相对优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到某专科医院针刺科门诊治疗的1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其中62例患者为男性,58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6~65岁,患者平均年龄34.8岁;病程5~20年,发病期平均4年;患者患病部位相对较多,在颈部的病患55例,肘关节患者45例,腰骶部患者25例,手背患者10例,足背患者15例,背部患者10例;患者患处皮损面积最小5mm×10mm,最大90mm×100mm+,患者平均患处皮损数目1~9处。

1.2诊断资料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此病的诊断:①相关病症愈后又易复发的慢性病;②平时多瘙痒,夜晚奇痒无比;③病理组织检查:发现表皮过度角化表现,并伴有棘层肥厚和硬块,以及突延的表皮,同时伴有轻度海绵状的银雪组织,真皮层部分毛细血管发生增凸,并伴有淋巴细胞被浸润现象,同时真皮层成纤维母细胞增生状态,以及呈纤维化状态;④局部性神经性皮炎:多发病于颈部、肘部、骶骨处外皮肤部、眼睑处等;⑤神经性皮炎表征:从局部瘙痒,到群集至米粒大的(类过敏状)扁丘疹,以至于表面光滑发亮并伴有局部凸起,继而呈淡褐色(类败血症状)丘疹,经过时间酵化后发展成苔藓状(碎鳞斑块)。

1.3排除标准

接受14d局部或系统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或者服用抗组胺类药物的患者;合并心脏、肝脏、肾脏以及造血机能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规定观察期未满时中断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

1.4方法

用0.5%PVP-I消杀液对针刺皮损局部进行消杀,取消毒过的银针,用针尖对准皮损部施针,并对已经下过的针进行技术性叩击,从轻叩到逐渐加大力度,均力加速,频率按435次/min左右,一直到皮肤破损和充血,以不能出血为标准[1]。刺激局部皮肤发生潮红,且没有渗出,并使得患者稍有疼痛感为标准。以此每7d针刺3次,每9次为一个针刺疗程,治疗3个疗程。患者自觉症状[2]及患处皮损程度,见表1、表2。

1.5疗效观察

1.5.1表征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全身皮损的愈合情况,是否有新的皮损;仔细观察患者患处的相关情况,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于皮肤患处大面积脱皮、渗出物较多,尤其是患者体温是否有较大变化,应检查是否有感染迹象[3]。观察患者是否有急性肾功能衰竭之迹象,以及24h内水的摄入量和尿液排出量。同时保持患者体液及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平衡。

1.5.2指标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腹痛及大便色黑,注意消化道出血。观察体质量和有无精神症状,检查口腔内黏膜是否受到霉菌类感染等不良作用[4]。定期检查肝功能、血生化、血常规、大便隐血及血糖高低等[5]。并及时告知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实际情况,如患者有不适状态就必须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5.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依据:积分下降率=治疗前积分值-治疗后积分值治疗前积分值×100%症状标准:痒感完全消除,总积分的下降率>90%;显效标准:明显减轻患处的痒感,60%≤总积分下降率≤90%;有效标准:痒感大面积减轻,30%≤总积分的下降率<60%;无效标准:加剧患处的痒感,总积分再次明显流失,下降率<30%[6]。见图1。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经过合理治疗与耐心护理,120例重症患者经过3个疗程后有64例痊愈,28例有明显效果,12例显示有效果,其中只有12例显示无效,有效率达到了90%(108/120)。

3护理体会

3.1针刺要点

在使用针刺前,需要先向患者说明针刺的施针要点,和配合内容,以及针刺过程中的感觉,和治疗后的效果,希望患者能积极配合,并做到6个要点:①消杀工作。严禁使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杀药物,因为这些消杀液体会刺激皮肤,加重患处疼痛,一般应该用0.2%安尔碘对皮肤进行消杀[7]。②施针要点。在针刺的具体功能中,可以使用4种不同的技术:弱、中、强和重。应根据患者当时的身体实际状况、病程及其发生部位和患者当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以此选择相应的针刺手法与针刺强度。③减轻心理压力。操作指针过程中,医生要注意语言柔和,动轻快,力量均匀,做到边施针边询问。当患者感觉不适的时候可以先暂停,休息一下或开启一个轻松的话题来减轻或转移患者的心理压力。④矫正坐姿。患者应尽量选择能减轻心理压力的保护姿势,如坐姿、腿部屈膝、平躺等[8]。⑤观察与操作。对于肌肉丰富、苔藓化明显的人,可以使用重力的刺激。操作过程中切忌斜、钩。同时,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以及患者表情和反应状况。需要叩针时应先敲击前后注意局部皮肤的松紧度,强调患者放松肌肉,并及时消毒避免感染。⑥特殊情况。在施针前,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虚汗、呼吸急促,心率加速等情况,或者伴有疼痛性休克以及晕针现象时,就应该立即停止施针,让患者保持平卧。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吸氧,如果昏厥情况严重时可针刺人中、十宣穴(十指末端),以及静脉补液等科学的处置方法[9]。

3.2患者习惯体会

在对神经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现该病的诱因多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偏好会导致或加重该病症的爆发,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会促进疾病的好转。患者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不得暴饮暴食、食用海鲜以及辛辣食物和含蔗糖较高的加工类食物。饮食主要是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豆制品和奶制品以及水果和少许肉类。保持大便通畅,并要求患者停止吸烟和饮酒。同时,应避免对皮肤产生直接的机械性刺激或温差较大的刺激性接触。大多数患者因为患处奇痒难耐,导致患者会有意无意地反复抓挠、摩擦患处,或者用热水冲洗,致使病情恶化,瘙痒也随之更为明显,形成强烈的恶性循环。

3.3患者精神体会

必须让患者深入了解神经性皮炎的发病情况以及病情恶化与发展的原因,同时还要让患者学会一些防御和防治的常识。以此让患者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有利于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意志。神经性皮炎与精神腺直接相关,包括长期失眠、情绪烦躁、思想焦虑等,会使得神经性皮炎的病情逐步恶化,而当这些症状好转时,病情也会得到缓解。因此,不能只注重治疗而忽视对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

3.4心理护理

神经性皮炎发病急,病程较长,易复发,发病后患者患处皮肤有体液渗出、干裂后逐渐会皲裂、渐渐产生鳞屑,以至于引起患者阵阵疼痛,之后是瘙痒和奇痒[10]。病发后的患者易引起焦虑甚至是恐惧、抑郁,脾气和秉性等均会受到巨大影响。在护理中有1例患者因反复生病而极度抑郁,甚至想过自杀。针对患者心理上的阴影,应及时进行积极干预,使患者能够经常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尽快摆脱不良情绪,最终康复出院。

4小结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大都为皮肤在患病后逐日肿大,皮沟随着病症慢慢加深,并伴有苔藓样(碎鳞状)改变,并在发病全程伴有剧烈的阵发性奇痒。发病中期会情绪紧张,甚至神经衰弱和焦虑,并会促进皮肤病变的出现或复发。神经性皮炎属于中医“银屑病”或“顽癣”等范畴,由情志不畅、情绪低落、肝气郁滞所致。长期耗血伤阴,血气虚带来的燥生风,引发皮肤失养而发病;或皮肤受风热侵袭,皮肤受阻等原因。针刺治疗皮肤病在人群中应用广泛,在各类古医书中广泛记载。针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原理不仅可以改善皮肤损伤处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功能,而且还可以净化脏腑之气,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组织再生,以此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使用针刺使皮损出血,推动邪气外泄,使得通络中的气血运行顺畅,以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就此达到祛风、祛湿止痒消屑的目的。采用本方法治疗,可以提升治疗和专科护理的规范性,在临床效果中成效显著,同时不会有不良作用发生,更加值得在皮肤病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针刺疗法。

作者:华烨 张丽平

中医护理学探讨篇2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中医护理学科的重视,各医疗单位逐渐加强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但受限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中医护理教学培训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发展较为缓慢[1]。“三环理论”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根据刺猬效应理论提出,他认为从管理角度而言,应注重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主要由知识体系、管理制度和资源三个环节组成[2-3]。该理论较多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对医院学科管理及发展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将“三环理论”引入到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中来,可通过完善知识体系和管理制度,丰富各项资源要素,从而提高医院中医护理学科的综合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医院中医护理质量[4]。因此,我院于2020年1月开始以“三环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0年1月起以“三环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医护理学科建设。选择2019年48名中医护理人员作为建设前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48名护理人员作为建设后研究对象。建设前男5名,女43名;年龄24~41岁;主管护师9名,护师19名,护士20名;硕士3名,本科22名,本科及以下23名;工作年限20年及以上3名,10~20年15名,10年以下30名。建设后男6名,女42名;年龄23~41岁;主管护师11名,护师22名,护士15名;硕士3名,本科23名,本科及以下22名;工作年限20年及以上3名,10~20年14名,10年以下31名。建设前后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选取建设前后接受中医护理技术护理的患者53例进行满意度评分调查,建设前年选取患者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19~69岁;建设后选取患者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20~70岁;建设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2020年1月起我院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加强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具体包括:①建设健全科研知识体系,推广中医护理文化,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丰富中医护理职业内涵。首先,在医院内部各科室设立专门的中医护理宣传区,加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与宣传,建设中医护理文化氛围。其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指导及考核。充分了解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护理专家对临床护师和护士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主要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指导。定期组织中医护理技能考核,通过考核不断加强和巩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最后,加强中医护理科研知识体系建设,组织和培养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奖励机制。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中医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在相关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下,不断改进中医护理质量。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各科室成立中医护理管理小组,积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由医院统一的督导组进行定时检查。③完善中医护理学科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相关设备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需在加强医院内部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的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及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外部人才。定期组织院内及院外交流,积极参加各项会议,加强对中医护理学科能力较强的三甲医院的考察和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各项公共平台,积极培养中医护理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在财力资源方面,医院对中医护理学科技术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成立科研小组,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在相关设备资源方面,各科室提供中医护理服务的前提是设备资源,医院加强实验室建设,为科研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关仪器设备支持。

1.3观察指标

①建设前后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评分比较。比较建设前后护理人员年中及年末的操作技能考核的平均成绩,满分均为100分。②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率比较。以2020年1月为时间点,统计2019年全年和2020年全年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次数。③统计2019年与2020年中医护理相关课题项目数量。④随机选取106例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满意度调查,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及处理工具,其中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建设前后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评分比较

建设后的年中专业技能考核评分及年末专业技能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建设前(P<0.05)。见表1。表1建设前后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评分比较(分,χ±s)时间年中考核成绩年末考核成绩建设前80.22±7.8482.30±8.03建设后90.21±8.3588.93±8.89t4.563.63P<0.05<0.05

2.2建设前后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次数比较

建设后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次数明显高于建设前(P<0.05)。

2.3建设前后中医护理学科科研能力比较

建设前中医护理相关课题97项,建设后增长至159项,增长了63.92%,差异显著(P<0.05)。

2.4建设前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建设前患者中医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38±7.75)分,建设后患者中医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39±8.92)分,差异显著(t=5.35,P<0.05)。

3讨论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基础建设,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中医护理学科发展与西医临床护理学科发展比较相对落后,受技术困难和人才短缺等影响,建设难度较高。2021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技术优势,制定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加强各医院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我院为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中医护理专科建设的竞争力,将“三环理论”引入到学科建设中,不断更新和健全知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供资源、加强对外交流和人才培养,获得不错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建设后的年中专业技能考核评分及年末专业技能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建设前(P<0.05);建设后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次数明显高于建设前(P<0.05);建设后中医护理相关科研立项高于建设前(P<0.05);建设后患者中医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建设前(P<0.05)。表明“三环理论”对医院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上所述,以“三环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可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增加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频次,提高学科科研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医院中医护理质量。

作者:王兰香 林文君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中医护理学探讨篇3

中医护理作为我国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实用的护理技术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慢性病防控等方面较西医凸显出强大的优势,迎来了国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1]。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护理越来越重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医护理发展,注重特色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医护理更快更好地发展提出迫切需求;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为中医护理健康养老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前景[2]。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医护理也日趋国际化,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培养中医护理理论扎实、技术熟练且能应用中医护理专业英语进行临床工作、科研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中医护理人才亦成为大势所趋[3,4]。面对目前临床上中医护理人才匮乏,中医护士缺乏对外交流和服务能力的现状[5],结合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中医护理的主干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实施中首次开展双语教学,并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反馈,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方法、课后拓展等方面就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和具体措施进行反思,浅述如下。

1师资力量充足是中医护理双语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中医护理学虽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其成熟晚,师资储备严重不足[6],目前师资一部分是中医学专业背景的临床大夫,缺乏相应的护理学知识、护理理念,虽然学历均为硕士或博士,但在中医护理专业英语方面仍然十分欠缺。另一部分是西医护理专业出身的护理教师或临床护师,这部分教师仅参加过一定学时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她们不仅中医基础薄弱而且没有形成应有的中医思维,更不用说开展中医护理双语教学。因此若要全面开展中医护理双语教学,首要关键是进行师资培养,需要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在护理本科专业中开设中医护理方向班,还应加大中医护理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让更多的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充实到中医护理教育队伍中来。此外,从学校层面不定时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和双语教学培训工作,为广大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契机、环境。通过培训,使中医护理教师具有更高的中医护理专业素质和中医护理英语水平,并增强对目标语(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了解[7]。同时鼓励教师外出参加中医护理方面的国际学术会,切实提高专业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加强双语教学质量。

2双语教材专业英语工具书是中医护理双语教学的基本要素

2.1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材是开展中医护理双语教学的基本要素

目前,惟一一本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郝玉芳等主编的《中医护理》双语教材出版于2015年,已经落后于现在的教学,迫切需要联合各大中医院校编写新的《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材[8]。

2.2中医护理英语工具书是开展中医护理双语教学重要辅书

中医护理专业术语的储备是学生适应双语教学、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尚没有中医护理专业英语的相关教材或学习工具书。另外,涉外护理班的学生虽然在入学时英语成绩优异且入学后有大量的英语课,但都是公共基础英语课,中医护理专业英语方面为空白,缺乏讲英语的环境,在口语交流和英语听力方面普遍欠缺。因此,在双语课堂上,教师用英语讲解太多就会让很多学生听不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确保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已开始编写中医护理专业英语小手册和中医护理英语场景对话工具书,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切实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3教学内容上不宜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应集中在实训环节和辨证施护章节

3.1在讲授中医学基础部分不建议采用双语教学

在当下国家主张大力发展中医的形势背景下,中医护理也备受重视。但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以西医护理为主,中医护理课程在学生培养方案总课时中占比不足20%。其中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为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中医课程,本课程涵盖中医学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体质、方剂、中药、针灸推拿;还包括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般护理和辨证施护等内容。课时少,内容多。对于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的护理学生而言,一开始上课就采用双语教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在讲授中医学基础内容时不建议采用双语教学,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为首要关键,要让学生切实理解中医学中讲的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精和神、病因病机、四诊、辨证等概念及其内涵,建立初步的方药基础和经络腧穴基础,领会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精髓并学会用中医思维进行病案分析[9]。

3.2实训环节和辨证施护章节中开展双语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完成中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中医学术语、中医学思维方法有了基本的认识,为进一步讲解中医护理技术和辨证施护打下基础,因此在讲解中医护理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辨证施护等内容时,相当于在整合前面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且有场景、器材、案例的辅助,学生听课不吃力,操作有兴趣,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采用双语教学,可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提高辨证施护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应用中医护理英语进行临床救护的能力。切实为接轨国际化中医护士打下基础。

4线上-线下相结合

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相结合教学-考核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相结合可提高教学质量

4.1线上-线下相结合

鉴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薄弱,同时课时少,掌握双语应用能力很困难,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教学。(1)将双语课件和其他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学习。(2)采用双语开展线上微课。(3)针对线下教学内容,设置线上讨论话题,展开全员双语讨论。(4)通过学习通、微信群等在线答疑解惑,要求学生尽量采用双语提问,和学生积极互动。

4.2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相结合

建议在实训课和辨证施护课上开展双语案例教学、双语情境教学。实训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课前给学生双语教学讲义,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上2个教师一个扮演患者,一个扮演护士,按照护理程序(评估-用物准备-护理操作-评价)进行全英文对话和护理操作示范,并要求学生也分组练习,先用中文后用英文,学生们从不适应到大胆开口说英语,越说越流利,越说越自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真正达到快乐学习;辨证施护课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将课程前面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并学会应用中医思维进行辨证分析、给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双语教学,并在课后要求学生针对身边的案例应用双语进行病情资料收集、辨证分析并给出施护方案,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乐此不疲。

4.3教学-考核相结合

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考促学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要与考核相结合,课堂表现好、课后积极实践并用双语撰写实践报告者均可加分鼓励。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如下:要求学生自选一个身边的病例,运用双语进行病情资料收集,病机分析并拟定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实施,收集护理效果反馈,全程拍摄小视频并撰写实践报告。大部分学生兴趣很浓,积极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跟教师反复交流。

4.4课堂教学-临床实习相结合

立足涉外护理班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采用双语教学,而且应该在实习安排中保证有中医科实习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经常接诊外国人的医院,比如上海和睦家医院、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博爱医院、香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浙大四院等。鼓励学生们在接诊海外患者时,用中医思维去分析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药膳指导、情志护理等,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全方位的恢复,全程采用双语沟通,不仅提高了中医护理实践技能,而且强化了对外交流和服务能力。

5实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

开放实训室或设立中医护理模拟门诊部有望提高学生运用中医护理知识技能进行国际服务的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英语是一门语言,反复练习是说好英语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培养适应国际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至关重要。开放实训室或设立中医护理模拟门诊部,增加学生反复操练的机会,可提高学生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在操练时进行全英文对话练习,并邀请需要进行调护的在校留学生前来咨询问诊,更能给学生真实的实训场景,可有效提高学生在中医护理临床的对外交流和服务能力。

6展望学科发展前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课之初,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讲解中医护理的临床优势和社会需求,展望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突出学习中医护理学相关课程的重要性。比如,2019年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指出: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医护理的发展,开设了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希望能扩大中医护士队伍,可惜的是参加该考试的护士寥寥无几,报名人数少,考试通过率低,希望各中医院校的护理教师能重视该资格认证考试。因此作为中医护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备考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争取同时拥有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双重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优势[10]。同时要介绍国际社会对中医护理的大力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学生有动力、兴趣浓,自然会把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双语交流能力的提高做在日常学习计划中,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上课进程。毕业后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坚持耕耘在中医护理领域,甚至走出国门,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化进程。

7小结

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色,“以人的整体健康”为关注点,在临床上凸显出强大的优势,迎来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吸引多国护理代表团前来考察学习,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中,中医优势体现在中药汤剂和中医各项优势护理技术,培养中医护理国际化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号召全民健康的今天,中医护理在防病保健促健康方面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广东省为实现中医药强省的宏伟目标,将发展中医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作为重要举措之一[4]。中医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医护理国际人才的主要责任,不断挖掘成功实施中医护理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和具体措施,并进一步推广应用到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养生与食疗等课程,反复总结改进,将推动中医护理国际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于春光,郝玉芳,陈岩.中医临床护理学开展双语教学的设想和思考[J].中医教育,2010,29(3):69-71.

[2]徐桂华,胡慧.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12-13.

[3]何燕萍,宋阳.国际化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4):63-64.

[4]彭晓玲,张月娟,刘梨,等.中医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双语实验教学的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0,16(8):143-145.

[5]郑海霞,赵素珍,郑秋霞.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0):67-68.

[6]严璐,石国凤,熊江艳.中医护理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方向[J].新校园(阅读),2018(1):27-28.

[7]施珍妮,陈佩仪.浅谈中医护理专业师资的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107-1109.

[8]苏春香,郝玉芳.《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意义与编写思路介绍[J].中华护理教育,2015,2(2):159-160.

[9]李一芳,施慧,王睿,等.基于双语分层教学模式探讨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设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2):48-50.

[10]何瑞娟.以护士资格考试为导向优化中医护理教学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0(24):87-88.

作者:赵兴梅 刘炜 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一篇: 小学体育教学思考 下一篇: 养生文化研究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