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档案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4:00

金融档案管理

金融档案管理篇(1)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务迅猛发展,随之产生了大量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金融业务档案。如何对金融档案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其便于利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犯罪等,成为金融档案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在金融机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档案是指各金融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各金融机构文书部门产生的文书档案;会计、基建部门产生的各类专业档案;信贷部门产生的信贷档案;客户办理业务时留存的各类表单、资料、合同以及其他工作中产生的文字、图表、光盘、磁盘等材料。金融机构的文书档案中有工作计划、目标、规章制度、会议记录、总结、业务文件材料等等,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对金融机构的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金融机构的会计档案种类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及其他类,是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发放贷款或内部财务管理产生的,真实反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反映了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的状况,这些重要的会计资料如发生丢失、损毁等现象,将会给国家和金融机构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金融机构的信贷档案是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信贷业务的重要文件和凭据,它是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依法收贷、化解不良资产和减少损失的重要依据。金融机构其他各类档案也是金融机构的重要历史资料,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档案是金融机构运营发展的历史记录,它与金融机构的各项管理活动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犯罪、诈骗、违约等也大量产生,而金融档案在为防止这些不良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资金风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金融机构档案管理现状

(一)基础设施不达标

档案库房是保存档案的场所和基础设施,是一种特殊性建筑,要求具有防高温、防潮、防光、防有害气体等功能。库房内还要求配备设施包括消防设施、空气调节设施、专用档案装具、监控防盗设施等,这些都直接影响档案的保管效果。而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档案库房,而如果金融机构自行建造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因此金融机构往往利用办公用房作为档案库房,导致有的金融机构现有的档案库房面积偏小,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不全;有的金融机构档案库接近水源,档案受潮、霉变情况时有发生;有的金融机构办公、阅档、库房合并使用,用纸箱、麻袋来装重要的档案资料;有的金融机构甚至将档案和杂物堆放在一起,导致重要的档案资料被当作废品卖掉等情况的出现。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都是为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服务的,在各项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档案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金融机构多方面、多层次信息的体现,反映了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果把这些档案分成若干块管理,既不科学又不利于金融机构发展的需要,因此档案的集中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除少数金融机构实现了档案的真正集中管理,大多金融机构各类档案往往按形成部门和档案来源分散保管,比如:文书档案由办公室保管,会计档案由会计部门保管,信贷档案由信贷部门保管,其他档案也由产生部门自行保管,分支机构产生的各类档案也由分支机构的内设各部门分头保管,没有将本单位所形成的档案按整体来进行管理,更缺乏统一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制度。这些情况势必造成档案管理和使用的不便,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相对较弱,也容易出现人为方面的问题。因此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发展规划,采用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保密,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三)制度建设滞后

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单位建立档案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金融机构制定规范的档案工作制度,对自身档案工作起着约束和导向作用,可以减少档案管理的随意性,保证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由于金融行业的特点,目前金融机构各类档案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各门类档案的管理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在制度建设上,有的单位虽然制度有档案管理办法,但存在内容不全,没有涉及档案的统计、保密、利用等方面内容的情况;有的单位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现成制度的情况,不符合本单位实际,不便于执行;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沿用老的档案管理制度,不注意对制度的完善修改,使制度的规定脱离了实际,不能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在档案整理上,有的金融机构档案管理执行上级单位的标准,有的金融机构则执行地方档案局的标准,有的金融机构则执行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做法,使得档案规范化管理步履艰难。

(四)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档案质量的好坏。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身兼数职,变动频繁,新手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档案理论知识,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都是一个人摸索着干,无法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加上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在档案整理上往往出现分类、整理规则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前一年度和后一年度档案整理方法完全不同,无规律可循,档案编号错号、漏号、跳号现象时有发生,应该归入上一年度的档案却归入下一年度,档案随意查阅,只满足于档案不丢失,装进袋子、锁进柜子,停留在你查我调的阶段,更不要说去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研究档案的开发利用等了。

三、解决金融机构档案管理困境的途径

随着现代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遇到新矛盾、新问题。纸质档案海量增长,受到场地与资金限制,档案堆积如山,金融机构每年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理、维护;由于库房紧张,档案占用办公室的面积,为此金融机构要付出昂贵的租金或同值的机会成本;由于人手不足、无专业人才等问题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其自身产生的金融档案无精力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档案的管理不善,导致重要的档案文件损坏、丢失,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影响金融机构的业绩和管理。而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于单个的金融机构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且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增加非核心业务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因此,无标准档案库房、整理不规范、大量积压、查找困难,利用率低,是现阶段金融机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木桶理论”主张经济主体要找准自己的经营优势,也就是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则交给别人。追求低成本高回报是最基本的商业操作规则,国际金融业正通过金融服务外包的方式实践着这一规则。金融服务外包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猛发展。追求低成本高回报是最基本的商业操作规则,国际金融业正通过金融服务外包的方式实践着这一规则。专业化的外包服务分工与运作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对客户而言,从外包中得到的利益主要有成本的节约、质量的提高、服务速度的加快,以及使企业更多关注于核心业务,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资源。

金融机构可以将其非核心业务中的档案管理业务交给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来进行集中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全面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工具,将金融档案管理中的人力、物力等软、硬资源按照集中的模式进行整合,使得金融档案管理规范、便于利用,使金融机构可以节约成本,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优化其市场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金融机构档案的外包管理,最大优势在于通过一定的专业分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让金融机构更多关注核心业务,继而实现节约生产成本,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档案外包集中管理成为解决金融机构档案管理难题的唯一出路。

四、国内外先进经验

在国外,档案中介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套公认的运作规则和模式。美国的商业性文件中心就是由私人创办的档案寄存机构,配有现代化的文件存储设施,专门为企业提供档案的寄存服务,尤其可为新型载体文件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2000年11月由美国银行、摩根大银行与IBM公司共同合资设立的Viewpoint Archive Service公司可以说是应运档案管理业务外包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它专门提供支票影像档案的存储与查询服务。2002年底,美国第三大信息管理与档案文件保管企业Guarantee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文件保管寄存服务。

在国内,也有不少档案中介组织为社会提供档案的整理、装订、保管等服务。1993就已成立的上海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是我国较早的一家档案中介机构;北京碧海兰台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文件档案管理服务中心、深圳市档案寄存中心等档案中介机构也承担了大量的档案劳务性工作。西安银博科技发展公司数据信息中心是主要从事银行、政府机构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文件档案的数字化工程及后续维护与加工服务的机构。近年来,他们先后为多家单位提供档案数据的扫描录入服务,包括建行陕西省分行会计稽核中心的扫描补录、个人住房档案合同收件及扫描、个人贷款档案扫描录入等外包服务。

五、南京金融档案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与利用模式

虽然上述档案中介机构的成立解决了一些单位、部门档案外包的需求,但专门为金融机构服务的档案中介机构还是寥寥无几。金融档案由于存在着安全性、保密性、稳定性等问题,对将重要的档案资料交给社会上一般的档案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也还存在着担忧与顾虑。2008年,具有金融服务职能的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所属南京金融票据中心为南京地区金融机构建立了金融档案管理中心这一档案中介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开展金融档案管理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较更完善的金融档案外包服务。

(一)为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档案管理服务

金融档案管理中心提供的档案管理服务包括寄存和托管两种模式。档案的寄存,是指由档案管理中心提供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库房和装具进行存放,并负责库房的日常管理,档案的整理、调阅等由寄存者负责。档案的托管,是指由托管单位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装订后,将档案交档案管理中心管理,档案档案管理中心提供整理编号、编制目录、档案调阅以及日常管理等服务。

(二)档案寄存、托管的程序

金融档案管理中心接收寄存、托管档案的原则一是要有保存价值,二是要自愿。接收的程序是:金融机构提出申请,档案中心对金融机构的档案数量、种类、寄存或托管时间以及费用等进行确认并接受申请;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订立档案寄存、托管协议并签名盖章,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清点档案数量、档案的所属年度、种类、保管方式、密级等进行清点检查,生成电子目录并注明存放的位置;根据移交方确定的档案数量、种类、移交时间办理交接手续。

(三)档案的管理

1.档案库房硬件设施符合要求。档案管理中心档案库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乙级档案馆标准进行建设,配备了档案密集架、空调机、去湿机、灭火器、温湿度计、防虫防霉药物、防鼠板等设备和物品,并在库区内设置24小时数字化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和防盗报警装置及消防设施,达到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八防”要求。

2.建立了档案管理各类制度。根据国家及省市各级档案管理规定,档案管理中心先后制定了《档案寄存、托管服务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移交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库区安全制度》等十几项制度办法;同时还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档案查阅借阅登记簿、库房温湿度登记簿、库房检查登记簿、库房出入登记簿等一系列工作台账,将工作台账责任到人,保证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安全、保密。

3.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目前档案管理中心全部档案管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全部取得了南京市档案局的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每年档案管理中心还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书,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具有先进管理档案工作经验的单位,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

4.科学合理保管档案。按金融机构行业特征,档案管理中心将托管档案按机构、年度、类别等要素对档案进行整理、编号、造册、装盒、登记等,并生成电子目录,档案上架后还要将存放的位置进行登记,保证档案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档案。对寄存的档案,实行封箱管理。金融机构将档案按年度分门别类分别装入专用档案箱内,每箱填写四张标签贴在箱子四面,标签内容为寄存寄存单位名称、档案种类、箱号、箱内卷数,备注等内容。

(四)档案的合理利用

寄存、托管在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其所有权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将档案暂时存放到了档案管理中心。因此,对于寄存、托管的档案,档案管理中心有责任将保护好,同时也有义务保护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档案管理中心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档案查阅方式有现场查阅和远程网络查阅两种。现场查阅时,金融机构查阅人必须携带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经档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核验无误后方可查阅。档案查阅需在安装有监控设施的阅档室内进行,查阅过程中,档案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权监督查阅人员使用档案的全过程,查阅人员也不能随意抽取档案或在档案上进行修改、涂改等。查阅、复印档案都必须进行登记。远程网络查阅需要金融机构首先要向档案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登记用户名使用人、身份证件及号码、经所在单位盖章确认后由档案管理中心为其分配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在进行远程查阅时,首先填写远程查阅单,由档案管理中心对需要查阅的档案进行扫描后存入档案管理系统并通知查阅者进行查阅,远程查阅时需要对该份档案的查阅有效期做出规定。已经寄存、托管的档案一般不得带离档案管理中心,特殊情况需要带离的,必须经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签字并经单位盖章,规定归还时间后方可带离。非档案寄存、托管单位需要查阅档案必须经过寄存、托管单位同意,开具寄存、托管单位介绍信并由寄存、托管单位人员陪同才能进行查阅,确保金融机构档案的绝对安全。

六、建立档案管理外包中心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档案管理篇(2)

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档案是指非银行业金融企业在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音像、照片、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载体的真实记录。其业务归档文件材料构成范围是:

1.担保业务形成的文件材料

前期材料:应包括业务申请、受理和项目立项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申保企业工商注册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信息,企业简介,企业领导人资产证明,借款用途,担保申请书,批准立项及按照规定申保企业应提交的其他业务材料。中期材料:应包括项目初审、公司审核、评审会议评审、项目的审批、合同的签订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项目评审报告,申保项目呈报表,评委、专家表决意见,项目审批表,项目批复表,担保意向函,担保方案变更项目会签单,申保企业的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抵(质)押物评估报告,委托担保合同,抵押反担保合同,质押反担保合同,保证合同,申保方的房地产证、他项权证等动产或不动产权利凭证登记簿,放款通知书,提前放款审批信息等业务材料。后期材料:应包括项目保后管理、项目续保、项目撤保、项目终止、担保债务的代偿与追偿、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对已担保项目的日常跟踪记录报告,项目延期、逾期、撤保的审批记录,解除担保通知函,退还抵押、质押的有关财产和权利凭证的记录,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移交清册等业务材料。此外,还应包括从事担保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图表、音像、照片及电子文件。

2.小额贷款业务形成的文件材料

前期材料:应包括贷款受理、贷款评估、贷款初审、立项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贷款申请,调查报告,评估记录,贷款建议,贷款方案,申贷企业按规定应提交的企业基础信息、立项报告等业务材料。中期材料:应包括贷款审查、审批、签署合同、贷款拨付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审贷会的召集、评审过程的记录,审查意见,审批决议,贷款合同,贷款拨付记录等业务材料。后期材料:应包括贷后监管,贷款收回,逾期贷款,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贷后检查记录、检查报告、整改措施、贷款收回记录、逾期贷款处理记录、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移交清册等业务材料。此外,还应包括从事小额贷款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图表、音像、照片及电子文件。

3.融资租赁业务形成的文件材料

前期材料:应包括业务申请、受理和项目立项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承租方身份证明的材料,承租方经营历史沿革和近况的调查材料,承租方主要不动产的证明文书及资料,租赁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合格证、装箱单、保修单、说明书、原值、净值等材料,记录承租方财税情况的材料,记录承租方资信及运行状况等业务材料。中期材料:应包括业务申请、审查、审批、签订合同、产权变更、质押抵押登记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项目申请,调查报告,审核意见,评审批复,签订合同,抵押登记,放款申请、审批,租金支付计划,付款记录,租金调整通知书等业务材料。后期材料:应包括租后管理,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阶段形成的材料。主要有租赁物权属登记,支付第二笔款项申请审核,违反合同时形成的资产保全、及执行申请的材料,项目数据库,项目档案移交清册等业务材料。此外,还应包括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图表、音像、照片及电子文件。

4.资产、资本管理及其他金融业务

参照担保、贷款和融资租赁业务形成的材料类型分阶段收集。

文件材料的分类

企业文件材料分类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以企业全部档案为对象,依据单位职能,结合档案内容及其形成特点,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而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文件材料类别的划分,既要遵循以上原则,又要体现行业特色,是将这些文件材料归入传统分类体系中,还是另起炉灶开辟新的领域,青岛市档案局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对比。

1.传统企业档案分类管理体系

传统企业档案分类,设置11个或10个一级类目,不同时期类目的名称不尽相同。20世纪90年代执行国家档案局《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时,设置11个一级类目,分别是: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类、干部职工类、声像类。分别采用大写字母A、B、C、D、E、F、G、H、I、J、K依次标识一级类目。党群、行政、经营、生产4大类的二级类目由时间结合事由划分;产品、科研、基建、设备的二级类目采用项目号或型号标识;会计、声像类按材料种类设置二级类目;干部职工类的二级类目一般按照姓氏笔画或拼音字母顺序标识。2002年立卷改革后,将党群、行政、经营、生产4个类别合并为管理类,共设置10个一级类目,分别是:管理类、产品类、科研类、基建类、设备仪器类、会计类、照片类、音像类、实物类、职工类。分别采用其类目名称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汉字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编写一级类目,即GL、CP、KY、JJ、SB、KJ、ZP(SP)、YX、SW、ZG。管理类、照片类分别按年度、保管期限设置二级和三级类目;产品、科研、基建、设备的二级类目采用项目代号或型号标识;会计、音像、实物按材料种类设置二级类目;职工类按归档流水号设置二级类目。

2.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文件材料的分类

从金融业务归档文件材料构成范围来分析,这些内容与企业管理类档案的归档内容相近,可以将非银行业金融业务文件材料划为管理类,并与企业的党群、行政、经营、生产等管理行为形成的文件材料并行排列编号。但这样做的弊端是:由于金融业务是非银行业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每年的业务量数以千计,形成的材料数量高达上万件,而且前期的客户调查材料和中期审批、签署合同等材料的保管期限不同,如果与管理类档案并行排列编号,同一个金融项目就要在不同的保管期限内分别流水编号,而且无法在文件材料随办随归的情况下保持相对集中,这样一个金融项目从项目的形成到办结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的编号不连贯。考虑到上述因素,又要体现金融企业的特点,因此,我们按照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对企业档案分类提出应依据企业管理职能,结合档案形成特点制定,并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的要求,设置非银行业金融业务为单独的门类与其他十大类并行。一级类目用大写拼音字母JR表示;二级类目按业务类型或年度设置。用1、2、3……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业务,年度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三级类目按年度或项目流水号设置;四级类目按项目流水号设置,项目流水号用数字1、2、3……分别表示。各级类目间,同为数字或同为字母用“.”间隔,数字和字母间不需要间隔。上述示意表示2014年度完成的第一个担保业务的第一件档案。这种分类方式适用于业务种类繁多,按照业务种类划分职能部门的金融企业,有利于部门整理归档,各自分类编号,互相不受影响。上述示意表示2014年度第一个金融项目的第一件档案,这个项目的种类不固定。这种分类方式适用于业务种类单一的金融企业,或者是该金融企业配备专职的金融档案管理员,所有业务材料不需要部门整理,由专职人员整理归档。

金融档案管理篇(3)

一、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是通过扫描仪的扫描,将纸质的会计档案转化成电子式的会计档案,然后再用OCR技术将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影像建立精确的索引,实现档案的电子化,最后采用容量大的存储设备对会计电子档案进行长久的保存。

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可以将会计档案的信息进行分享,提高会计档案保管与其他环节的工作效率。比如,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提取相关的管理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有关管理信息。

二、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与金融系统有关的两个特点

2.1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是要取得凭证的。会计人员在接到原始凭证的时候,要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在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来登记账簿,接着是根据账簿来定期地在销存软件中形成了有机整体,所以说,会计档案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的严密的,会计档案管理系严密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一般的管理系统。

2.2记载事物的连续性强

资金的运转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她的具体的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会计为了完整地反映和监督资金的运转全貌,必须系统、连续地予以记录、计算、分析和评价。所以,会计工作中所产生的会计档案本身就具有连续性,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进销软件中的财务报表,时间上依次连接,内容上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

三、什么是金融系统

金融管理系统是关于资金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一个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一起构成的有机体。广泛被家庭、公司、政府为了执行金融决策而使用的机构,囊括了股票、证券和债券的市场,当然还涵盖了保险公司和金融中介机构。金融系统的资金是通过金融系统从资金盈余者流向资金短缺者的。

四、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

(1)在金融系统建设中,要形成的文件数量是很多的,而且系统建设必备文件又不是同于一般的技术文件。在系统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为了总结和协调的需要,要产生很多详细的技术文件,而且还得在这些文件的基础上总结系统建设的每一个阶段的必备文件。(2)着眼于成本差异分析的传统管理会计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经济环境,金融系统决策者所要考虑的不仅是数据化的指标核定,更加需要着眼于成本的分析与执行者行为的结合。金融系统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个盈利性的系统,通过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型的三者结合,实现净利润的最大化。膨胀不断的经济使业务和会计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变成了金融系统内部管理机制首要选择。(3)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用户管理的功能,可以实现对系统管理用户的维护,比如说是新增系统用户,对系统用户信息进行修改过着删除,这些都是可以用在金融系统上面的,金融系统是一个中介机构,里面有证券、债券、保险等的市场,设计道德用户也是很多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利用会计档案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可以对金融系统里面的大批量的用户信息进行保护。(4)机构维护也是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让用户按照ABIS中的机构隶属关系,从而来进行增加机构的操作,或者是用于机构信息的修改以及机构撤并后机构的删除和隶属关系变更后的维护。(5)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提供一定的统计功能,便于管理。用户可以根据范围、档案的种类或者是保管的状态对会计档案进行统计,计算出档案的记录数。而金融系统里面是有资金盈余者的资金流向资金短缺者的一方,中途肯定时候金额的交易,那么利用窥觊档案管理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更为清楚地记载交易的数量和情况。

五、结语

本文大概讲述了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只有将会计档案好、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优点真正运用到金融系统当中,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金融档案管理篇(4)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政府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设立的过程中,形成了承载着融资平台成长历史的缩影的材料,如项目贷款、信托贷款、融资租赁、企业发债、融资工作其他方面的文件材料等一系列重要的材料,这些,随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可能会导致档案材料的不完整或丢失、损毁,因此确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平台档案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一、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意义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是地方政府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地方政府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依据,是反映融资工作过程最真实、最完整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其管理和使用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资产审核、债务清理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融资平台档案的管理在政府职能的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它能够帮助政府摸清家底,根据发展需要对运用能力、融资规模、资金使用等重要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增强竞争力,提高融资效益。

二、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一) 地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内容。地方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它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商业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建立资金池,拓宽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渠道,提高了地方政府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运作更加市场化、专业化。

按照融资项目的时序性,融资平台档案的内容可分为:1.项目贷款档案。包括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授信额度协议、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合同、委托贷款借款合同、委托贷款不可撤销担保书、保证合同、委托债权投资协议、委托债权投资资金使用及账户监管协议、委托债权投资项目融资顾问服务协议、借款合同。2.信托贷款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人民币借款合同(中、长期)、抵押合同、上级关于有关工程项目的批复、固定资产贷款合同、保证合同、最高额抵押合同、项目实施的请示、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合同书、最高额借款(信用)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信贷业务委托协议、担保承诺、反担保保证合同、资金支付协议、应收账款债权转让协议、公证书、资金托管合同及股东会决议。3.融资租赁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融资租赁合同等有关材料。4.企业发债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集团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债券相关事宜)、关于发行企业债券的请示、区、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转报文件、主承销商对发行本次债券的推荐意见、债券发行申请材料审核表、发行企业债券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债资金投向的有关原始合法文件、发行人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担保人最近一年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公司债券承销协议书、公司债券承销团协议及模分配表、公司债券发行网点表、担保文件、第三方担保相关文件、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文件、市政府有关决议、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投资建设与转让收购协议书、公司债券债权协议、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公司债券偿债及监管账户监管协议、信用评级报告、信用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中介机构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主承销商资质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资质证明文件、信用评级机构资质证明文件、律师事务所资质证明文件、各承销团成员的资质证明文件、监督银行/债权人资质证明文件、债券发行有关机构联系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债券发行使用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环评报告、工程项目建议的批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工程规划选址红线图、债权协议、公司基本信用信息报告、公司已发行债券存续期相关情况的报告、公司债券质量控制审查报告、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关于本期债券的信用承诺书、公司资产构成情况的说明。5.融资工作其他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抵押人与有关银行(行)的银团贷款抵押协议、固定资产贷款合同、项目建议书及的批复、对外担保内审审批表等。

(二)融资平台管理档案的特点。融资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专门反映融资平台工作业务,它除了具有档案的基本属性之外,还具有区别于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其他门类档案的特性,这是由融资平台档案的特殊性、专业性所决定的。1.真实性。融资平台档案是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的经济实体,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商业银行贷款、筹集资金的过程中的融资行为及其效果的事实记载和反映。融资平台档案以真实性为根本,以对融资项目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为准则,其形成的档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2.成套性。融资平台档案一般是以每个融资项目为单位整理的,每个项目都是由一整套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融资材料组成,与融资程序中的融资立项、实施、形成贷款形式等一一对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同一项目中的档案不能分散,不同融资项目档案材料不能混放。3.保密性。融资平台档案不仅反映了融资部门的融资工作,而且记录了融资项目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融资平台档案涉及到融资单位项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要考虑不同材质的档案的特殊保管,对融资平台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对融资平台档案建设的思考

融资平台档案是政府经济实体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平台档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融资工作质量。相关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到它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改变过去只要项目实施,轻视项目归档的观念,按照融资平台档案管理规定,实行边融资边收集整理,融资项目结束,档案材料入库,切实加强融资平台档案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融资平台档案管理制度,促进融资平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融资平台档案应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结合自身融资工作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融资平台档案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实施“科学归集、分类规范、集中储存”的管理原则,实行边融资边收集整理、融资项目结束,档案材料入库的责任制度。

同时,融资平台档案管理要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利用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切实维护和保障融资平台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正确性。避免由于档案人员的变动、融资工作人员变动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导致档案资料的不慎丢失或损毁,促进融资平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发挥融资平台档案服务全局的作用,提升其实用价值和利用效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平台档案管理方法,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需要。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和标准化构成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融资平台档案要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数据同时归档的方法,实施“标准化管理,电子(数字)管理”的综合管理方式。

金融档案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G271;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27-01

一、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组成部分,也是存在单位重点管理的内容之一。2005年我国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银行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给出了明确的指示,目的是促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完善化。

从定义角度来说,银行会计档案是指在银行机构日常的工作中,所形成的会计凭证、账簿以及财务报告等所有用于核算的专业材料。这些材料是反映本机构中经济业务的重要证据。作为经济金融类档案的一种,银行会计档案很显然与科技类档案、人事类档案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银行会计档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来说,凡是可以进行独立财务核算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但银行本身也是一个对外服务的金融窗口,这就要求其会计档案中除了一般企业(单位)所进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内容之外,还要包括更宽泛的金融经济信息。

其二,银行会计档案种类较为稳定。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还是区域性地方银行,在统计会计档案类别中极少进行变动,便于作为管理部门的中央人民银行实行规范化制度。

总体而言,银行会计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复杂性和严密性特点,促使形成了与其他会计行业明显不同的档案特点。

1.1 专业性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不仅仅是针对本机构的,更多的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统计部门,并优先考虑整体经济的需求,换句话说,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而与宏观部门对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专业性较强的手段提高效率。

1.2 严谨性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的形成过程造就了其严谨性的本质,从业务角度来说,所有的操作都是依赖于凭证完成,并形成相应的账簿,最后构成整体报表,任何一个数字都是有缘可查,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很大。

1.3 广泛性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涉及、服务和影响的范围很广,几乎包括所有的社会经济体(个人和组织)。同时,银行机构自身的发展也表现为广泛性的特征,几乎所有的银行机构都会建立分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侧重点,筛选业务对象。

二、当前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的稳定性,必然造成其管理问题的集中统一性,在目前国内的各类银行系统中,所面临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大同小异。

首先,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固定的形式,只注重工作对象而忽视管理流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2006版)中规定,银行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必须进行集中管理和监督。但从实际操作中,档案资料的最终处理实行了集中统一处理,但在会计档案的管理形势上,则采用的是分散和柔性模式,赶进度的情况普遍存在。

其次,银行会计档案具有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管理制度形成了矛盾。例如银行的会计档案是否应该接受公安部门的监督,这是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部门(经侦)有权利对存在一点的经济账目从银行档案中调查的权力,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银行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外借。这种实际存在的 矛盾,必然导致中间手续的形成,既破坏法律原则,又对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再次,当前国内的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完善,一些必要数据容易丢失。从会计工作本身而言,是在体制下进行严格的经济记录、整理和协调工作。但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十分严重,容易造成监督管理上的漏洞,如档案保存周期、档案监督权限等,最终形成监管分散、多头参与的复杂局面。

三、针对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3.1 明确部门职责,加强统一管理

银行会计档案的形成是通过不同渠道完成的,换而言之,部门越多档案的细分化就越具体,但造成的沟通协作问题就越多。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不同,所进行的操作规范和硬件匹配各有差别,因此容易造成监督部门的监管乏力;如果将银行的分支结构考虑在内,必然会收到异地异步管理的影响。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在体系内形成多条档案管理交流的信息流,有利于部门之间的纵向沟通和横向协作。因此要在银行体系内部明确规定各部门的会计档案类别,划定工作区域,避免重复劳动浪费资源。最终的档案数据进行汇总,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

3.2 完善银行制度管理,提升会计档案科学监督力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服务体系的扩充,我国的银行机构中所包含的经济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严格意义上说,目前的银行体系中没有一家是国有独资企业。不同的利益成分坐拥在一起,必然会对银行制度化的形成产生不同的作用,并向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发展。央行作为管理机构,可以从银行制度管理完善为方向,以银行会计档案为切入点,加大管理力度和完善力度。同时,虽然银行企业不得不遵守经济类法律法规,但真正发挥约束作用或者约束作用较强的,依然来源于中央人民银行的相关监督条例。从这一角度来说,完全具有管理和提升的可行性。

3.3 强化会计从业人员意识,明确档案管理责任范围

银行会计从业人员是主导档案形成的力量,也是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职业道德等方面培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般来说,会计人员首先要完成业务工作,其次才能够针对档案进行立卷、审查、整理和归档等操作。对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不仅要从体制内入手,还要包括体制外的检查和监督,例如定期抽检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及时性等,在相关专业性方面,通过定期培训或者引发学习材料的方式,督促银行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职责范围必须做出明确的界定,防止过度放纵或过度约束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良军. 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现状[J]. 金融科技时代,2011,09:66-67.

[2]吴晓东. 转型期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优化的思考[J]. 兰台世界,2014,S3:145-146.

金融档案管理篇(6)

信贷档案管理是一项相当基础的工作,它贯穿了借贷的整个过程,如果信贷档案管理进行得好,那么就能够有效地起到风险防控的作用,因此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有了健全的信贷档案之后,金融机构就能够通过信贷档案中所收集到的关于贷款客户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的相关资料来进行分析,掌握信贷风险的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如果根据贷款人的资料显示其信誉和资产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就能够更快速地做出反应,做好风险防控。健全的信贷档案也有助于依法收贷,有助于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不良贷款,并且在依法进行诉讼的时候能提供具体而详尽的资料数据。

一、信贷档案管理的现状

信贷档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虽然说各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也越来越好,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其中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不够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认识不够。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贷款能够发得出去,收得回来,那就已经足够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更有些金融机构对于信贷业务的发展十分看重,但是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就相对比较轻视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相关人员没有做到妥善管理,不讲究工作效率,造成工作拖沓甚至是错漏的现象,在面对检查工作的时候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由于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因此导致信贷档案的资料收集不够完整,不够严谨,同时在移交、归档等方面的手续不够齐全,大大地影响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资料搜集不够完整。信贷档案对于分析贷款人资料,进行风险防控预警相当重要,但是要让它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在信贷档案资料收集完整、齐全,文本资料严谨的基础上。但是有的金融机构对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往往不够重视,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部分问题体现在材料的多收、漏收和重收上,有些工作人员由于自己业务不够精通,所以不知道哪些资料是必须要收集的,所以就导致了遗漏一些重要的资料,但是却将一些不必要的资料收集了起来。比如说在土地类贷款项目中,环保评测是一份很重要的资料,有必要搜集,但是有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认识,所以就导致这方面资料的缺收。又例如在房贷等贷款中,由于贷款时间很长,所以导致这方面的日常工作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缺少了诸如贷款催收通知书等内容,殊不知这些资料是相当重要的,当贷款发生问题需要进行诉讼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贷款催收通知书而在诉讼时效等方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也有一部分问题体现在资料搜集不够严谨上,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或者是缺乏相关经验,所以虽然搜集了某些资料,但是却没有进行认真地检查,有的时候没有给资料进行编码,有的时候甚至连还没有签字盖章的资料都搜集了起来。由于缺乏信贷档案资料的严谨搜集,很容易导致信贷档案缺乏连续性,也会给日后的信贷档案调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发生贷款风险的时候,在诉讼的时候就会导致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管理移交不够规范。除了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信贷档案的管理和维护也是相当重要的,若是信贷档案的移交不够及时,就会导致档案的目录和它实际的内容之间对不上号,以后需要查找信贷档案的时候就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很有可能会因为信贷档案移交不够及时而造成重要的资料被非法篡改等现象,还可能会产生资产不良的情况,后果相当严重。除了移交方面外,信贷档案还有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是需要不断规范化的,例如档案的保存,这就十分重要。信贷档案档案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在这个期限中要确保档案得到很好的保存。有些档案室的环境相对比较差,出现潮湿,多虫患等情况,这就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信贷档案遭到破坏,当需要调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信贷档案的保管不当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二、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途径

要完善信贷档案管理,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要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必要的考评机制来帮助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明确责任,同时还要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让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更加完整有效。

(一)明确责任,统一认识。由于信贷档案的主要责任人是信贷员,所以要规范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责任,统一认识,对所有的信贷员加强组织领导。信贷档案相关工作领导要注意敦促每一个工作人员及时移交重要的信贷档案,要加强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杜绝遗漏、拖延、泄密等违规行为的出现,只有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树立了风险防范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有了工作的责任感还不够,还必须提高业务水平,所以金融机构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信贷档案队伍。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等相关法令法规,并必须熟悉信贷档案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促进工作人员树立更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日常业务考核,并设立适当的奖惩措施,对于一些工作态度差,业务能力不强的员工要提出警示和教育,并采取“传帮带”等方式,让他们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严格管理,规范步骤。各金融机构要规范每一个工作步骤,及时收集和登记相关数据,尤其是在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等方面,更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由于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存在各种问题,所以金融机构可以逐步改变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采用信息联网等高科技的手段,建立更加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通过设置各种权限,建立多重保密措施等方法,让档案资料更具有安全性。

三、结论

加强信贷档案管理,树立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明确责任,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技能评测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信贷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采用电子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并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莉.谈信贷档案管理[J].陕西档案,2002(1):21~22.

[2]翁陆平.谈市场经济时期的信贷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0(4):24~25.

金融档案管理篇(7)

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集聚载体,在明晰政策信号、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推进市场交易主体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的综合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作用。档案部门要按照建立档案资源整合和利用服务两个体系的要求,围绕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方式,开拓性地指导好、服务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旺盛发展活力的企业相关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真正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软实力的存储器,可持续发展的孵化器。

一、优质高效服务中央积极财政政策。中央提出今后两年要安排4万亿投资,强力启动内需。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放在了首位。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国家确定新增投资的安排方向和重点,适时出台有针对性的重点工程及项目档案业务标准,指导业主单位或项目法人做好工程档案工作,应充分发挥工程档案、基础档案资料、民生民情档案、企业档案在项目选择、可行性研究论证、招投标、工程设计中的作用,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各级档案执法机构应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档案执法检查力度,确保重点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发挥档案信息要素和法律凭证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档案部门应将本区域重大民生工程档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档案,大型工程项目档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档案作为工作重点。重点档案工作应通盘考虑,做到有决策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应将档案工作作为重大投资的管理基础工作抓好抓实,将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政策信号通过各级档案部门政府信息查询和平台实时提供,编研国家产业政策有关材料,提供深度服务。应将档案信息系统建成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互动性的功能系统,积极为鼓励和引导市场自主投资服务。用以奖代补的方法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积极服务民间资本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为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服务。

二、推进民生档案工作,服务拉动内需消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一个重点。政策举措中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落实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收计划、安排财政转移支付离不开民生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部门应继续深化民情档案系统,完善民情档案系统分类和实时采集制度,科学制定民情指标体系,将民情档案系统与财政转移支付,居民就业帮扶,中低居民收入增收计划,粮食、农业直补相结合。应将扩大就业,劳动合同档案,劳动关系档案,社会保障档案作为重点领域来抓。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为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必要支撑。

三、精确制导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资金面偏紧,流动性不足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维系资金链成为中小企业生存的第一课题。在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政策扶持的同时,金融工具创新和细分信贷客户成为解决银企博弈困境,利用信贷规模控制倒逼机制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信用评级作为细分信贷客户和争取低成本资金(优惠利率)的重要参数,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各级档案机构应按照所在区域征信机构的征信模式、评价体系、评测方法编制各类型、不同行业形态企业信用档案的构成、分类和收集方法。条件成熟的地方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和信用综合管理部门可合作适时《企业信用档案构成指引》,建构不同行业和组织形态的企业信用标准模块,为企业档案工作和银企信用评价工作提供无缝化标准作业流程。“企业成长性报告”是金融企业正确评价放贷风险,确定风险预期回报(利率),保证经济发展中正常合理的资金需求的重要信息支援。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好企业生产要素资源档案,企业现金流档案,企业市场策略及实际执行情况档案,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档案是正确评价企业成长性的基础条件,档案部门应与有关企业开展合作,委托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企业编制上述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方法,在区域内推广。

金融创新的核心,是合理界定各种权利,并在市场的条件下给出相应的价格,从而在全社会的范围内配置资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基本事实判断是受制于银行信贷规模和不动产抵押贷款的路径依赖。实现企业各种具有经济利益价值权利的市场界定和给价,直至流通是金融领域创新的制度基础。产权档案是上述经济权利的法律凭证和流转依据,规范有序地做好产权档案工作是支持金融创新的重要保障。在三农领域,应继续做好土地流转、山林定权、专业合作社的档案工作,为土地承包权、林权、乡镇企业财产抵押权进入市场领域做好确权的基础。中小企业各种应收账款档案、知识产权档案、金融票据档案、股权档案、动产档案、不动产档案、出口退税档案是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寻求融资的工具。目前招行创设的“融资担保一路通”就是基于产权档案金融创新的最好实例。各级档案部门应深入研究产权档案和金融创新的相互关系,指导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形成齐全完整的产权档案。

游资借助衍生工具放大效应,引发的流动性缺失,是市场失灵,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各级档案部门应密切配合金融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监管指标基础数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金融监管实时有效,监测指标真实可靠,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正在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要注意收集、整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档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的档案,对于信贷档案应反映贷款流程和操作过程,应

实现文档一体化,使得每笔贷款档案的关键指标可以实时反映在监管信息系统上。要指导各类金融企业做好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档案工作;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强化基础,稳定出口。目前稳定外贸形势的关键在于商品结构调整、开拓国际市场和防止收汇风险上。档案工作应围绕“科技兴贸”战略,做好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研发项目档案。注重农产品质量档案,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档案。应将加强出口品牌档案建设提升到更重要的高度。投入一定资金帮助企业建立出口品牌档案。品牌档案的重点应沿着营销模式,研发或售后服务能力,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品牌等方向拓展。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境外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和劳务合作形成的档案是外贸工作档案的收集重点。上述档案是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打开国外市场的保障条件。要防范出口收汇风险。就必须做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降低其经营及投资风险。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等在目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公平贸易档案、对外贸易预警体系档案是现阶段档案部门服务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争端诉讼实例,档案部门应重点指导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档案工作(并且该类档案是符合国际通则的)。如公司质量方面的档案、公司与政府之间关系档案、会计档案、销售及产品档案、成本核算档案、生产要素档案、物流档案。贸易预警档案关系到政企合作,档案部门应积极配合商务主管部门、海关及出口企业、商会等组织,协助上述机构做好此项工作。指导出口企业继续做好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押汇、出口保付业务、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金融产品业务档案。

金融档案管理篇(8)

BT项目模式的出现,为大型建筑企业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提供了机遇。如何配合BT项目工程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规避高风险,保证BT项目工程竣工时向项目发起者提交完整、准确、系统的建设项目档案,使企业效益得到最大回报,是施工企业必须要考虑的。由于BT项目模式在管理体制、资金运作上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变化,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为确保BT项目档案工作有序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档案人员认真学习新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及时了解新的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需要。

金融档案管理篇(9)

在构建信息化提供的时候,要从目前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发展需求出发,组织技术以及业务经营骨干分析当前的情况,做好调研工作,到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以及部门进行参观,全面了解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建设要点以及技术重点,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必须要对信息化系统有深入的认识,达成共识之后,开展信息化建设。要客观认识当前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比如档案管理无法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档案信息滞后等问题,信息化过程重点注重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建设,突破当前档案工作的瓶颈,确保档案管理能够顺利进入高级发展阶段,为档案信息化的全面落实提供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循序渐进,逐层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房地产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遵从系统理论思想以及集成化要求,要从系统整体出发,针对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各方面逐一细化,建立立体化、功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横向与纵向的信息通过网络加以联通,真正发挥出信息系统优势。

3.加强论证,重点搞好数据库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发和建设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资源的科学化管理,这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档案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到一点,那就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次性投入工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建立的最初的系统之后,还面临着不断的升级和维护,因此强化论证,为数据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4.科学决策,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作,因此从设计到最后的使用,都要经过严格的计划,科学的决策,微机、工作站以及服务性能、网络技术都是影响信息自动化工程的因素,在当前的管理背景下,应该合理选择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路线,在保障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系统建设的合理性与经济性,要结合当地的房产档案管理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积极借鉴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不能盲目引入信息化技术,制定阶段性目标,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够完成建设目标。

5.多渠道筹措,科学合理分配建设资金

房地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长期坚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为了能够减少单位投资压力,单位领导应该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坚持中央拨款、地方拨款与单位自助、争取外援相结合的原则,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向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减少资金浪费。充分调动财税征收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财政、税务、金融的相互融合促进,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为档案信息自动化奠定扎实基础。

6.加强培养教育,重视人才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和动力,因此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单位应该强化人才的教育培养,重视人才的管理,减少人力资源流动性,构建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有针对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信息管理人才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以及专项人才培养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

7.注意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

如何实现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如何把繁重的任务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相结合,决策的正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行政领导与档案业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事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共同研究,设立专家业务技术咨询小组,讨论并提出系统建设中长期发展日标和指导方针,协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各有关方面工作,审定系统建设的阶段日标、技术路线、标准规范、实施方案、投资规模、经费预算及重大立项和执行。

8.结束语

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而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顺应时展规律的举措,是档案管理工作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宋斌路 单位:齐齐哈尔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

参考文献:

金融档案管理篇(10)

第一条、一切金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金融工作法规,任何人员不得违反;

第二条、涉及国家金融计划、联行密押、金库位置及其保障措施的秘密事项,不得泄露;

第三条、金、银、现钞库存数及调运计划、实施方案、行动路线不得泄露;

第四条、未正式公布的存、贷款利率调整,不得泄露;

第五条、未正式公布的人民币兑换外汇的比价,不得泄露;

第六条、联行密押收发、拆封、保管、必须专人负责、非直接工作人员不得打听密押有关事项;

第七条、项目电报要由专人负责填报管理,非直接工作人员不得查阅,因工作需要必须查阅的,要信用社领导批准;

第八条、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计算机、传真机上储存、传递金融工作中的秘密事项;

第九条、信用社工作人员,不得向他人泄露储蓄户的存款金额等存款信息,如需查询时,必须经过授权部门批准;

第十条、凡泄露、窃取和出卖国家金融秘密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当事人必要的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保密内容

第十一条、政府类三密文件(绝密、机密、秘密,统称“三密”件)。

第十二条、信用社业务类:

1、发展规划、发展策略、竞争策略等涉秘资料。

2、客户信息(包括存款客户信息,贷款客户、咨询客户、其他客户商业秘密)。

3、密押、印鉴、密码(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业务系统口令,操作员密码等)。

4、未发表的信用社业务资料,如:信贷档案、业务凭证等。

5、注明“三密”的文件,未到公开期限的密件,重要会议纪要、记录,重要会议记录本。

6、电脑重要资料(系统信息开发资料、未公开的各类产品信息、保密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竞争性的业务新品种及相关的业务信息、数据信息、应用系统源码等)、软件安装密码、计算机程序和保密技术资料。

7、我社股票分红派息方案。(未公告前)。

8、人事档案材料,未公开的人事安排,招聘资料,员工薪酬,奖励机制、奖励标准,考核情况。

9、未结案的稽核报告、调查材料及谈话录音,群众来信、举报、揭发、控告材料,违纪案件。

10、涉及犯罪嫌疑人洗钱等犯罪方面的信息不得向外透露。

第三章领导干部保密守则

第十三条、不泄露自己知悉的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四条、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秘密文件、资料;

第十五条、不使用无保密保障的电信通信传输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六条、不在家属、亲友、熟人和其他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七条、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述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八条、不在社交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特殊情况确需携带的应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第十九条、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因工作确需携带的,应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第二十条、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经批准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不将阅办完毕的秘密文件.资料私自留存而不及时按规定清退、归档;

第二十二条、不擅自复制或销毁秘密文件、资料。

第四章、员工保密守则

第二十三条、不该说的机密不说。

第二十四条、不该问的机密不问。

第二十五条、不该看的机密不看。

第二十六条、不该摘录的机密不摘录。如有记录,应注意销毁。

第二十七条、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机密。

第二十八条、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及其他无关人员面前谈论机密。

第二十九条、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

第三十条、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

第三十一条、不携带机密材料回家或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第五章、档案保密守则

第三十二条、凡因工作需要,在查阅、利用档案时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未经领导批准和档案管理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档案材料,不得将档案材料的内容外泄;

第三十三条、未经领导同意或档案人员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档案室,不得在档案室会客、闲谈和进行其他活动;

第三十四条、凡属机密的档案和外单位利用档案,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方可查阅,查阅人员不得将档案内容随意向他人泄露;

第三十五条、档案室门窗必须勤于检查,发现不安全,不保密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确保档案材料安全;

第三十六条、对归档的文件资料和经鉴定不再保存的档案,不得随意出售和乱丢乱放,秘密以上的文件、资料要逐件、逐份登记,经

主管领导批准,由专人、专车(三人)以上送往指定的造纸厂监销;

第三十七条、发生泄密事件,要及时报告保密部门,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挽回损失,并按《档案法》、《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上一篇: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 下一篇: 水利工程博士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