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课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8:05

传统体育课堂

传统体育课堂篇(1)

而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云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亮点。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

 

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

 

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

 

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

 

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

 

传统体育课堂篇(2)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基地,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涵、体现民族特色,使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课中找到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使其更加珍视民族体育文化瑰宝,并且借助体育课堂把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

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主要特征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条件、生产条件、民俗、等条件对不同民族作用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地域性、传统性、民族性、整合性与文化亲和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所面临的现状问题

目前,体育意识薄弱,体育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缺乏,以及体育师资数量不足、专业水平较低等,是制约民族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场地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日益扩大化,同时进城务工子女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爆长,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县、市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学校数量,没有扩大学校规模。一些民族体育运动需要有一定面积的场地才能开展活动,在如此狭窄的校园里,开展体育运动非常棘手,因此,中学的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是一个很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师资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学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有些项目对教师自身素质、基本功要求较高,因此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何培养教师也是当前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目前正式出版的少数民族体育专门教材较少,教师开展教学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或者请教民间师傅,了解一些技术动作,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还显得零散、琐碎,不系统,在学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教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技术、活动形式、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教育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项目的挖掘上还有欠缺,民间还有许多珍贵的项目还没有收集到,这需要走出去、走下去才行。

(四)运动器材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历史悠久,并且出自原始人们生活、生存、祈福的需要,所用的有些器具粗大笨重,不规范,有的没有统一的规格,既不利于搬运,又有很大的危险性。另外,又没有专门制造正规器械的生产厂家,自己做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叫木工制作又很难画出规范的图表,这就让教师想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学而无法付之行动。

(五)足够的资金投入,学校是否有专项经费也是民族体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将我国优秀而宝贵的,流传在民间的体育活动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创编和实验,改编成适合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工作。

(一)领导重视。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人类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教科研室特别是学校领导要从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高度去认识民族体育的重要性,从课程设置到经费拨付应纳入学校教科研计划中,加强民族体育人材培训,安排专人负责开展此项工作,如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一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学校校本教材的研讨、制定中就把很多民族体育运动编制入教材,并在经费支出中给予适当的倾斜,让民族体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场地、器材、教材条件开展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要以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来度量,教师掌握的技术水平和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天赋决定了此项活动的生命力。我们在选用项目的时候,选择一些安全系数高、适宜年龄特点而且场地、器材需求较小的项目。

高一年级重点开展如滚铁环等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奔跑能力,而且还可以延伸到课外锻炼。如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一学每年开展的校运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就有两人三足行、武术表演、板鞋、高跷跳竹竿舞等,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校园充满了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设计几种练习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之后,让学生分小组创编练习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最后集中展示学生创编的成果。还可以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创造性,自己创编一些跳的方法和练习图案。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堂教学。

(1)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

(2)在积极开展各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本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及全民健身活动当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具体的活动方法:教给学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基本步伐,并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4)抓好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工作,以课外活动的开展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不断把全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推向前进。

(5)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生理、心理等指标的测试方法及在日常生活和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比赛中的综合运用。

(四)考核与评价。

技术考试成绩占50%,采用技术评定与技能评定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课考试占30%,采用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用20%(包括学习态度及考勤)。在课程考核中,力求做到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单一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效果、心理、态度、从教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总之,只有把我国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很好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既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又达到充分的竞技性和表演性,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还应意识到推广我国民族体育的迫切性,这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传统体育课堂篇(3)

2011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示。它表明国家正在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也属于这一文化范畴。但当前高校体育课中场地紧张、器材设施不够用等现状尤其突出。因此应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丰富多彩的、资金投入小的、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融入课堂。

1、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现在高校的体育课程表面上主要以田径、球类为主,但实际上更多的学校存在“放羊”式教学。“放羊”式教学的存在既跟学校的不重视有关、场地器材的限制以及体育教师的个人职业道德有关。并且导致现在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还是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不合适。大学生处在青壮年时期,体育课对他们来说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能学会一项或两项体育活动达到自己能独立展开体育活动就足够了。并不一定非要他们达到某一标准,扼杀了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2、在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可行性背景

2.1国家政策的调整

今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引起了国家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够顺应这一时展潮流,相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迎来一次重获生机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单位,尽管有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人才,但是如果能够在公共体育课中普及相关的运动,将对保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出不小的贡献。

2.2当前处于新课程改革进程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今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主题的确定,反映了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开始回归。当前正在进行新课程体制改革,如果高校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对高校体育进行一次深化课程体制的改革,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量地引入课堂,相信高校体育今后将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2.3丰富学校体育内容

目前学生不爱上体育课,老师不爱教体育课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放羊式教学直接原因。同时,体育项目少、器材不够用、难度高、期末考试又要花时间去准备等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加入将会极大的丰富学生选课的内容,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陈旧、教学形式单调的现状,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并且具有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掌握、器材相对廉价而可能会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4终身体育意识的普遍确立

随着历史的发展,体育逐渐从“玩具”过渡到“工具”,并且在人们的生活地位中渐行渐远。生活节奏的越来越紧张,体质的不断下降使人们渐渐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如何选择一个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不受场地、器材的极大要求且健身性、娱乐性集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是人们普遍的想法。在这种情形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投入较低,易于购买,简单易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易于长期开展的项目。也符合确立终身体育的目标。

3、目前在高校推广的难度

3.1国家对奥运项目的情有独钟

由于举国体制的影响,上至主管层面宣传的是篮、排、足、田径等的教学布置,下至学校对某些成绩突出的特色运动,无不充斥着功利性的影子。因为这些项目是奥运项目,国家重视,学校不得不推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某些在校生甚至还是国家队在役运动员。在这个奥运项目统治的体育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渐渐被边缘化,以至于目前推广起来困难重重。

3.2学校缺少重视

目前学校里大多数的体育课内容都是围绕三大球运动、三小球运动加上田径。极少数学校开设武术、太极拳等。但这些运动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学校还缺少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器材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教师也是寥寥无几,很多教师都是其他项目兼职武术、太极拳,因为这些套路性项目现学现教即可,使得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很不专业。

3.3学生学习范围狭窄

由于高校缺少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使得对这些项目的推广很受限制。学生认识不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越性,健身性、养生性等功能,自然没有学习兴趣。对他们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武术、太极拳等枯燥的学习上,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到高校

4.1领导层的重视很关键

无论是国家、教育局、还是学校,都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适时的进行革新。球类运动和田径等奥运项目固然有他们的优势,但是我们不应该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的学生体育很令人担忧,应当改变目前的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让学生不再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4.2学校重点抓教学内容改革

在当前进行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虽然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规划仍然没有革新,但领导层对教学内容也未作硬性规定,高校可以根据各地的民族特点和学生兴趣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最好改革的方向是转变现今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为现代竞技体育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存的模式,对学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达到健身的目的。

5、结论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重在强化和优化个体的生命功能,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体育,充分考虑到了国人的身体机能,因此,在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5.1选择简单易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

可以进入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诸如毽球、拔河、跳大绳等器材廉价、教学简单易于普及,学生也乐于接受。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项目进行自主创新。对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具有很好的帮助。

5.2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人才的引进

目前全国各大体育学院都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引进人才方面需要高校不能仅局限在球类田径上,适当引进一些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大铎,刘相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策略[J].人民论坛,2011,(23)

传统体育课堂篇(4)

一、前言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仍保留着不少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推杆、骑射、羌族锅庄、摔跤、秋千、耍龙灯、抱蛋、拳下翻身、甩皮封、爬天杆、拍球、掰手劲、刁鸡、丢窝窝、逗瓜、吆牛牛、扭棍子、五马跑四角、踢毽、梭杠、打窝、开当铺、跳船、翻杠子等。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因此,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时展的呼唤,是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呼唤,是高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

二、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学生对羌族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出64.2%学生是喜爱羌族体育运动的,学生不单是体育运动的学习者、接受者,而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等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合理性、确定性和局限性,让学生主动完成并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为将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打下基础。因此,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是符合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的。在教学中,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要从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从学生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化”的课程资源。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使开发出来的课程长时间的、有秩序的发展下去,成为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2.羌族传统体育活动锻炼价值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2的调查,31.3%的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有较高的锻炼价值,42.1%的认为有锻炼价值。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把健身和健心有效地融合为一体,对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使其掌握一种有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羌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的健身、调节身心的特点,非常符合现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3.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用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3的调查,体育教师中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的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用体育文化有积极作用的占74.60%,有作用的占20.30%,一般的占5.10%。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有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责任,应将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一民族性强,健身价值高,易于开展普及的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开发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的校本课程内容,通过学校的传播和推广,潜移默化使学生了解羌族的体育文化特点,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充分发挥本民族体育的健身功效和教育价值。把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程当中,还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且羌族传统体育得到系统传承与进一步的规范发展。

4.社会文化价值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4的调查,有40.2%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有较高社会文化价值,33.4%的体育教师认为有一定社会文化价值,24.7%的体育教师认为一般。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教师还是认为开课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

5.羌族体育活动教学中的安全性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表5的调查,32.7%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一项安全的运动项目,40.3%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运动比较安全,2.9%的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调查,参加过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很少发生运动损伤。

6.发展前景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将羌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课程加以利用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其发展前景是开展好是羌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教师对羌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学校中发展前景的认识将决定他们利用羌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调查表明35.2%的体育教师对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的发展前景很乐观,37.4%的体育教师认为比较乐观。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非常可行,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三、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建议对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高校课堂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为深化课程内容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调查数据。

羌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是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建议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引入高校课堂。

高校应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粗取精,大胆尝试改革,使更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系统、规范的进入高校体育之中,为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建议组织专家进行羌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目标设置、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早日进入高校课堂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课堂篇(5)

民族魍程逵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的体育项目的总称,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主要是区别于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洋体育(或者说世界体育)来讲的。我国许多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自身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健身这方面,同时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丰富的娱乐性和教育意义。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无论对体育器材还是场地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即使是在体育设施并不是特别完善的中小学也可以开展,可见其简单易学、易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在丰富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等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练习的兴趣,并达到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的创新问题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随着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视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整理出来。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多个体育项目被挖掘整理出来。比如蒙古族的“男儿三项游艺”:骑马、射箭和摔跤;朝鲜族的滑板;满族的滑冰等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虽然都能达到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的目的,但是把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不可直接照搬。否则很容易出现一些诸如与中小学生现在的运动能力不符、与教学组织要求不符或者与教学目标任务不同等等问题,最后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成效。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就要求在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不加变通直接照搬的办法。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制定出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项目。应当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和易于开展。在降低运动强度的同时,使其更加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比如将朝鲜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顶瓮竞走”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如果在每个学生头顶上放一个瓮进行竞走肯定是不合适的,而且这项活动的难度已经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能力范围了,也很难被学生接受。而如果把翁换成一个毽子或者小的体操垫进行竞走,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种基于学生的年龄问题、身体素质问题和心理接受能力综合考虑的创新方式就会对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当前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教学条件,根据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加工,在体育教学环境下将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是不是科学,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内容选择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课堂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内容选择上应当优先考虑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在不影响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引进项目的选择,只有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当前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选择的内容应该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体育设施。目前各学校教学情况各不相同,教学条件水平不一,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只有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内容,才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顺利的进入体育课堂。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时,可以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具备民族特征、极具亲和力这一特点,通过两种方式来决定其组织形式:第一种就是根据体育项目的类别来决定组织形式。有的体育项目是奔跑类,有的是攀爬类。不同类别的运动方式可以起到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效果,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类别进行相应的组织形式。第二种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只有根据各校现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来的组织形式才是最符合当前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因材施教,符合自身条件的组织形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优势进行创新,制定出更加符合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总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敢于继承并勇于创新;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各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能力问题和心理问题,从而探索出符合该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最后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的原则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因素对将要进行的体育活动进行灵活的安排。比如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适合室内活动的体育项目,在天气晴朗气候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尽量开展适合室外运动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有基,王爱林,覃俊超.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项目整合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7(1):59-63.

[2]赵岷.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 5(10):72-73.

传统体育课堂篇(6)

地方传统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是一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记忆性和创造性且兼有文艺和体育的文化娱乐活动。它不但具有娱乐功能,还有敦化世风、启迪智慧、张扬个性、陶冶情操的教化功能。又因为民间体育活动诞生的沃土在农村,它不受场地的限制,不受环境影响,不用花钱就可搞活动,所以被一代代赣榆人传承下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许多民间体育活动被人们淡忘,被孩子们疏远,学生静态的生活时间增加了,游戏活动减少了,身体素质下降了。同时在体育课教材中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因此,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地方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一、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意义

1.由于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特点,它多以游戏的方式出现,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果各地区学校能结合本地区特点,将一些富含趣味性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引进体育课堂,则能使体育课更丰富多彩,将会提高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将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2.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有限,受此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设施及条件比较落后。而地方民族体育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复杂器材的优势,很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比如“打瓦”、“跳房子”、“滚铁环”等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就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开展。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中引入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

1.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思想的贯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淡化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坚决取缔有损于学生健康的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而地方传统体育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及很强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这与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既有利于民族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

2.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地方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需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的生命,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是必将消亡的。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模式和载体不断地强化,民族体育本身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一定模式,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引入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开展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同一种源源流传的思想、意识,潜意识中加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对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

3.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地方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的需要。由于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里培养出来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心理积淀,将会深深地影响人们体育意识的重建和体育生活化的进程,因此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开展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思想,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诸如滚铁环、跳绳、踢毽子、踩高跷、少年拳、太极拳等引入校园,让学生陶醉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中,少了些规矩,多了些想象,少了些束缚,多了些自由,倡导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既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校正规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结构。

4.提高学生健身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学校正规的体育课程中大都是一些竞技性较强的项目,而且都有考核内容,常常提不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就成为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在体育课堂活动中引入趣味性十足的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符合地方民族特色,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全放松,在学与玩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活动,培育健身意识,增强体质。

三、如何让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

1.抓住进入课堂时机,融入要自然,不要为了做而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怎样走进体育课堂,我想必须抓住教学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至于其“走进”到教学内容的什么地方,那就要根据教材制定的意图而定。如:我在一堂跳跃教学课中,将地方传统“跳房子”活动引入到准备活动中,运用这种办法使学生们在3--5分钟的时间内达到适合本课教学所需要的活动量,替代了以往单一的跑圈、徒手操等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基本部分教材学习中我又将其作为辅教材处理,把改编后的“跳房子”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创设故事情景开展活动。另外也可以将一些民间体育活动以素质练习游戏的形式融入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在课的结束部分,音乐响起,师生共跳“摆手迎吉祥”舞蹈,更让学生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2.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由于民族体育活动本身就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再加之我校大课间经常组织地方传统健身活动。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见到的组织形式都是多样化的,所以它的组织形式应该表现出最大的自由度。鉴于地方民族体育活动进入课堂其进入方式、内容选择的灵活多样性,也就带来组织的多样性,我校的具体做法表现为:(1)集体讨论、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组织形式。选择简单易学动作,照顾绝大多数学生。(3)按教学内容确定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4)学生分小组讨论,创编动作予以展示交流。

3、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条撬动学生发展的无形杠杆。在活动过程中,正确的学习评价可以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错误的学习评价则可能扼杀人才、埋没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因为组织形式的自由度,突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不能去挑剔毛病。只要是学生参与完成了此项活动或有了进步就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毕竟地方民族体育舞蹈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例如:学生在跳摆手舞蹈时,看上去动作虽然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学生的那种认真劲无不让我们送去欣赏的眼光。同时让小组相互评价。老师适时竖起大拇指,表扬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把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搬到体育课堂,不仅能较好地解决体育设施缺乏的问题,更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承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因此,“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到来给学校校本资源的开发注入快乐元素,使体育课堂更具吸引力,带来勃勃生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实践与创新,学校体育教学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课堂篇(7)

河池地区有壮、汉、瑶、仫佬、毛南、侗、苗和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有5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总人口约为40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320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教学投入相对不足。

一、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河池地区共有中小学1700多所,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达标校数为500多所,教学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平衡。虽然河池市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对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发展。调查表明,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传统竞技项目为主的学校占52.7%,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占12.5%,有34.8%的学校体育课教学是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主要原因是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或场地器材不足,有的农村小学未开设体育课程。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是以竞技体育项目或是自由活动为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但是从调查统计来看,35.3%的教师未能选用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有64.7%的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的选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大多集中在以板鞋竞技、投绣球的个别项目上,并且以游戏课的形式为主或课间休息时间,可以说是调剂为主,未能深度开发,总体来说是引入的项目太少,地方特色不明显,未能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应有的特色优势。

二、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

缩小差距,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河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一标多项”的特定,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实现体育课的目标,从而解决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困难。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超越狭义的单纯的体育内容,让体育富有趣味,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健康的目标,使其在锻炼中感悟快乐,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提高教师的能力,推动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进行体育项目资源开发能够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河池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从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所指定和进行的都是一味的现代竞技体育内容,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体育就是田径、武术、体操、足、篮、排等,在河池地区很难完成教学内容,使体育课教学基本处于迷惘状态,即使有一部分学校能进行正常的教学,但是竞技体育学习难度大、内容枯燥无味,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能的提高。若在河池地区中小学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民间民族体育项目,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挖和拓展进行教学,即可克服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困难,也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继承和发扬河池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

1、“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提供了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领域和水平做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结构、方法・・・使各地区、学校及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课程教材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因此,河池地区各中小学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充分挖掘地域的、民族的体育项目资源,从中选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切实可行的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实现课程目标。

2、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特有的体育传统(见表),这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民族生产,淳朴自然,贴近生活,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再不去继承和传播本民族传统的体育,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会流失。如果在本地中小学大量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部分学校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对改变学校体育的落后状况意义深远,而且对开发、保护、利用和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3、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的优势分析。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技术、规则和场地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在河池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场地器材都有限的困难面前,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自身特点,可以在本地蓬勃发展,可谓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传统体育课堂篇(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市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 ,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体育教学。

1、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 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2、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国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3、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课是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启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象、图形、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网络的信息传播系统突破了校园、教室、区域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软件把它制作成精美的课件,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如何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呢?

1、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兴趣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儿童本来有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可是社会却把成人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强加给他们。”很久以来,体育教学中那种命令式的口吻造成了师生双方立场上的隔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导致本来喜欢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部分变得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不喜欢体育活动了。 而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中教师“要我学”的强制型体育教学为学生“我要学”的主动型体育教学。 如在教学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时,我先将“雏鹰起飞”视频存放在学校博客上,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放假的时间来观看.模仿。那优美的旋律,优雅的动作,整齐的操练,一定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果然,上课询问时看到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地跟着比划起来,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下课后,就有学生来找我要图纸,找我要学操了。

2、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刷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刷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既能弥补教师自身素养的不足,又能促进主导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教学之道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再以学“雏鹰起飞”这套操为例,在学生“我要学”的积极状况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跟着视频自学自练,教师只在一旁巡视指导,当学生的镜子,在学生动作有误时及时给予纠正。这样,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克服了教师既要讲解示范又要巡视纠错而分身乏术的困难,增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的基本技能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表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学生来得到相关的信息。但是,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而且示范中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让学生目不暇接。而速度减慢,又容易影响体育教学示范动作的节奏性和准确性。 转贴于

3、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处身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浪潮,肩负着培育世纪新人重任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但是,传统的时空限制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而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通过“备课论坛”、“在线讨论”、“教案共享”等栏目板块,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没有了时空的界限,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个人能力。 如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在新鲜感的驱使下,进行了积极活泼的热身运动。这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依葫芦画瓢,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积极地利用传播媒介,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体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知识经济社会中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培养人(human-building),它不仅指向人的躯体(body)的完善,而且要作用于人的精神(mind),包括情感、意志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课既有向学生传授体育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具有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体质,以及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学应该是体育教师采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身、心共同投入的学习过程。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也明确地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使其自觉不可。”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身心的发展无一不是依靠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主观努力实现的。那么,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从不同的方面去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加强对其心理的培养和塑造,进行体育意志及体育情感教育,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积极地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把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形式。如先引导学生收看电视体育频道,阅读体育报刊,关注北京申奥,关注世界杯,关注全民健身活动等等,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体会,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传统体育课堂篇(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6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43

高效课堂,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功能最大化、最优化。要在一节课内,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的是教师语言教学法,这对于在体育课上落实三维目标是要求较高的,因为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提升。所以教师在语言组织、语言应用和表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就这些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应用讲解法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体育课既需要体育教师来直观的展示动作,同时也需要向学生们讲解动作的要领和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和技巧等,因此教师的语言讲解非常重要。

(一)讲解法的逻辑原理

体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语言法就是讲解法。讲解法是对教学内容、任务和练习方法进行直接陈述,让学生在正面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讲解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从实际教学来看,虽然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在使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但是因为表达能力的差异效果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导致不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省事、省力、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我省初中体育会考测试项目的设置:一分钟跳绳、30米足球绕杆、立定跳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男子1000m(女子800m)五个考试科目,如果用传统的语言法讲解,既繁琐又费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既简单明了,又直截了当,比如:

1.初三中考项目中的足球30m运球绕杆,利用现代多媒体使学生先感知运球绕杆的完整动作,再用传统语言法分解、分层教学;

2.男子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分析单杠的引体向上动作时,要抓住向上时下颚过单杠的水平面,下杆时两臂伸直是关键;讲解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用传统的语言法可能花费的时间会很多,而利用好多媒体就能够把复杂的、短暂的动作进行慢放或者分解,这样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来了解所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同时,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也能够避免因为教师单一语言讲解造成的枯燥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讲解法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带有一定的灌输性质,抹杀了学生的勤学好问的天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的合力,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提问法的逻辑原理

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模仿能力强,但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有效交流来实现的,提问就是非常好的手段。在体育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设问,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们学习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启发学生更加深刻的思维,使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投掷铅球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而不是45°足球传球给跑动队友为什么要预设一个提前位置?弯道跑时躯干为什么要内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去指导练习的实践,这对建立正确的结论,去指导练习的实践,对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积极作用。

(三)比喻法的逻辑原理

比喻法是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联想对象,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形象思维联想,以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促进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种语言方法。

例如:将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比喻成“猫捕麻雀”,艺术体操中波浪起伏,麦浪滚滚,分吹杨柳款款摆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形象生动的语言,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有助于掌握技术动作。

二、正确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传统体育课堂篇(10)

1.传统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也闻名于世。中华民族也因为传统武术文化闻名世界。特别是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开播,更是把中华武术的名声扉声海内外。

但是,在现在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基本不重视传统武术的教学,普遍的学校,尤其是南方学校,由于本来就受尚文文化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不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所以,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对武术基本毫无所知,他们对武术的了解,仅限于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电视剧之中,仅存在大脑的神话色彩的想象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封闭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我们国家流派众多的民族民间武术,也因为遵从家族因袭相传的旧习,有许多因为家族的变迁,就都相继失传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让这份民族文化的瑰宝得到传承下去,使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武术得以传承很有必要。其理由可以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2.传统武术也应该是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我们国家当今的中学教育中,是相当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许多部门和许多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和人力来实施这项工作。而且,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凡是开展了这项活动的学校,也基本上都搞得卓有成效,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其实,民族文化是个范畴相当广泛的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是相当的多。就我市目前所做的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歌对唱及一些游戏、纯娱乐性的项目,毫无疑问,都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实,传统武术纳入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可以把之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很有必要。

3.传统武术对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所做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并且还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改变这种状况,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1)武术运动特别是传统的民族武术运动,具有很好的健身功效,用来青少年学生身上,其效果更为显著。有关研究表明,我们国家的传统武术的确有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是人们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的一种好手段。我们的传统武术讲究刚柔并济,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身形合一,它把握人体状态的能力,有助于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奇效。武术运动的练习讲究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对调节呼吸,保护内脏,调整心脏,代谢功能的提高,武术都有明显的功效。

(2)传统武术运动与其它的体育运动相比,对的健身方面有许多优势。传统的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在健身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优势:①全面的锻炼:武术动作有相当明显的特点,如刚柔并济,快慢结合,连贯如一,能够对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调节,从而促进其机能的增强。②内外兼顾:武术在锻炼的时候,肌肉在活动的时候,还需要呼吸来配合,这能促进心肺的机能活动。而且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隔膜运动来促进心肺机能活动。另外由于每一个动作都加以引导,使人精神集中,使中枢神经能更好的调节。这种锻炼方法,除了有一般运动对肌肉的好处外,还吸收了调息的好处,所以有内外坚固的好处。这些也是任何非传统武术运动所不具有的。

4.进行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而传统武术教育,则应该就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中学的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学体育课本里,已经编有传统武术的教材。这都也说明了,在中学里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中学体育课中,必须切实实施和重视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

而且从青少年学生自身来看,他们也普遍热爱传统武术,他们普遍都很有兴趣和需要学习传统武术。早在八十年代,我国第一部电影武术片《少林寺》的开播曾经引起轰动,这主要不是演员的演技好,而主要是向公众展示了传统武术的神秘面沙,满足了公众们特别是打心眼里热爱武术的青少年学生们对传统武术的渴望。

总之,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很有必要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并且认真扎实地进行武术训练,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或多或少学习和掌握一些传统武术项目。

二、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所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当然,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也存在的许多困难,比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场地问题、器材问题等等,是相当规模的多,而且困难也是相当的大。不过,我认为,只要有一分切实重视这项工作的心思,这一切也是可以灵活机动地加以解决的。

一是武术师资的缺乏问题。在中学校里,特别是在我们南方的学校,由于普遍重文不重武,懂得和掌握武术的人是非常的少,普遍的学校里都没有现在的武术教师,有的却又非常的少。所以,要在中学体育课是进行传统武术教育,首先面临的是缺乏武术教师的问题。但这在目前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从全国的师范院校,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和武术专业队中选拔;也可以从民间武士中选拔优秀人才,这样就能补充教师问题。

上一篇: 平面形象设计 下一篇: 道路污染防治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