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老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3 15:06:26

英语老师论文

英语老师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89-02

一、总述

英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创始人泰勒(E.B.Tylor)在其著名的《原始文化》(The 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合物,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可见,不管是东、西方文化都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而这种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的思想、行为、语言、非语言等方面的交往称为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在实际交际中,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及文化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中国学生由于对英汉民族文化习俗了解不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造成交际障碍,交际就会显得别扭,“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往往发生。

所谓“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休克”本来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血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但是,当一个长期生活于自己母国文化的人突然来到另一种完全相异的新的文化环境中时,其在一段时间内常常会出现这种文化休克的现象。

语言学家艾奇(Edge)曾经说过:“人们通常并不介意外国人所犯的语法错误,但对于在社交场合所犯的错误(social mistakes)却无法谅解。”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尽量避免中外跨文化冲突或是跨文化语用失误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二、大学英语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基本习俗是避免跨文化冲突的基石

在跨文化交际中,每个国家、民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就了其特有的民族性格。美国人不拘礼节、欧洲人重视称谓、德国人喜欢直截了当,英国人性格相对保守并且讲究礼仪,澳大利亚人在一定程度上兼有英国人的性格但是更趋于开放。因此,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具体交往对象具体对待的原则。但前提是必须了解他国的基本习俗,否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处处出错的尴尬局面。

(一)东西方价值理念的不同。西方社会主要受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哲学影响,相信世界是直线的(a line)和可控的(controllable),因此西方人非常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人们推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而东方主要受到孔子(Confucius)学说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个圆(a circle)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constantly changing),所以中国社会一直推崇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追求个人的发展被视为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因此,大学英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文化差异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东西方国家不同的价值理念,参照他国的理念与其进行不卑不亢的交往。

(二)西方各种不同的习俗都是源于其不同的价值观念。民族习俗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和道德传统的反映和体现,它具有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功能。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问候习俗、介绍习俗、送礼习俗、拜访习俗、宴客习俗、隐私习俗及禁忌习俗等等。

1.社交习俗: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欧美人更习惯拥抱。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在英美被认为诚恳、诚实;而眼睛到处乱看,会被认为是狡猾、不诚实。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而黑人则略有不同,他们说话时眼睛盯着对方,听话时却东张西望。“OK”的手势在美国是表示“成功”而在巴西是“”的替代语,向某人做这一手势是指某人作风不检点。

2.隐私习俗:如果你对一位英国朋友说: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is your salary?你就不要指望英国朋友有什么友好的回应,因为在他看来,对你这种毫无礼貌地打探个人隐私的人是不必理睬的。

3.宗教、饮食习俗:在接待外宾中,要根据被接待的民族特性、等来配菜。如来者是伊斯兰教徒你千万不要上猪肉,是印度教徒你一定不要上牛肉。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们忌吃各种动物的头、脚、内脏,忌吃狗肉、蛇肉等。不要试图劝说对方多吃,更不能给对方夹菜,而是以宾客自主为益(Help yourself…)。

4.送礼习俗:送花忌送双数,忌送白色,因为他们被看作是厄运的征兆或死亡的象征。日本人不喜欢荷花,意大利人讨厌。

5.颜色习俗:红色在西方的反面含义是专横、暴躁和傲慢;在美国黄色有期待、怀念和思慕远方亲人归来的意思;蓝色的反面含义在一些国家是抑郁、悲哀、空虚阴冷的意思;绿色是穆斯林教徒最偏爱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生命、青春、活力和希望。

另外还有称谓习俗、数字习俗、动植物习俗等等。总之,掌握各个国家的民族习俗,对避免跨文化冲突起到了直接的基石作用。

三、大学英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词句、短语及习语等在西方国家的不同用法以避免尴尬的境地

大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对词句的介绍,一般就只讲其基本用法,有时讲了一词的多种用法,可是学生没有具体的语境练习,久而久之便抛于脑后了,然而这样的一词多意在跨文化交际的中却屡屡出现。笔者在公派去澳洲留学之前对澳洲文化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在写给澳洲很多大学的自我介绍中用了一个词“naughty”来描述自己有时有点“顽皮的、童心未泯的”性格。结果到了澳洲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并不只是词典里“顽皮的、淘气的”,而是“性感的、不听话的、不守规矩的”。怪不得笔者给澳洲各大学发了那么多的申请信都石沉大海,估计人家还以为她生活作风不检点、道德品德有问题,在试图“勾引”他们呢!笔者曾在澳洲遇到了很多词同义不同的尴尬局面。大家都知道“pink”在英语中是“粉红色的”意思,但是却被澳洲用在公共厕所里,表示女性月经期所用的卫生巾及部分人注射用的针管等必须丢在指定的箱子里。笔者非常困惑,于是向其男性导师讨教,最后造成自己当面想钻地洞的难堪局面。笔者有一次想对导师说“It’s my honor.”(是我的荣幸)但由于口误说成了“I’m a honor.”(我是一个处女。)以至于导师大笑,笔者还痴痴的全然不知道导师在笑什么。

这样的尴尬例子在异国实在是举不胜举,笔者无法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向大家展示太多的由于跨文化交际导致的同词不同意的用法,只是想用这些例子提醒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片面地只学词的个别意思,而应该多查阅课外资料,多形式多渠道学习英语;同时,大学生也要充分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收听外语新闻、报刊杂志、英文歌曲、英文原著、赏析地道的英语广告、各种地道的英文标语等,并尽量参加有外籍教师主持的英语角等切实有效的途径来学习英语,尤其是涉及到的跨文化,以避免不同的尴尬局面,在跨文化交际中如鱼得水。

四、大学英语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处理西方国家的禁忌,并学会用委婉语来缓冲跨文化交际的冲突

禁忌语(Taboos)发源于波利尼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也可以被写作tabu或者是tapu。禁忌语主要使用在宗教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场合。

很多动物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属于禁忌的范畴,如:bat(贱妇,丑女、),chicken(见面熟的年轻女人),hen(爱管闲事或嘴碎的中年妇女),cat(恶妇、包藏祸心的女人)等。英国人也不要自以为是地恭维某位中国人是gay dog(快乐的人)、lucky dog(幸运的人)或old dog(老手),因为中国人谁也不会高兴自己是一条“狗”(dog)。因此人们在说话的时候都会尽量避讳运用这些词。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常常有紧密联系、相互水融的。不能说禁忌的东西自然就有了委婉语来替代。例如:

人们忌用skinny(瘦骨嶙峋)而说slim 或slender(身材苗条)。说plain?鄄looking(长相一般)而不用ugly(丑陋、难看),忌说crippled(瘸子)、blind(瞎子)、deaf(聋子)、dumb(哑巴)等而统称为the handicapped or disabled(残疾人),在美国,没有了poor people(穷人)而只有low?鄄income group(低收入阶层),没有了prostitute()而出现了woman of the street, street walker, fancy woman, girl, girlie, call girl, joy girl, working girl, lady of pleasure等等避讳的称呼,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社会向更文明的社会的进步,各国人们观念的更新,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在更新,解决的唯一途径就是:“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

五、大学英语老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针对大学生特有的特性,对其可以采取渐进式、启发式、交流式、示范式、比较法、融合法、注解法、实践法、专门讲解法、文化讲座法、利用图片展示法、布置学生查找法等进行正面引导。

(一) 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文化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并把其放在一定置;与此同时,教师自身要博览各种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资料,力求做到文化教学的实用性、系统性与全面性。

(二)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眼神表情等形象,尽量做到“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尊重隐私,求同存异,信守约定,热情适度,谦虚适度,不卑不亢,爱护环境。

(三)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言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注意示范和纠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规范的面部表情、视线接触、站姿坐姿、举手投足、服饰打扮等等。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从而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广大英语教师在面临繁重教学任务的严峻考验的同时,要挤出宝贵的时间来向学生们传授跨文化交际的“额外知识”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作为现代语言教育者,我们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现代语言学家把交际能力概括为“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条件下,对谁,说什么,怎样说”。 这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文化问题。美国语言学家Saplr则把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所为所想……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因此,大学英语老师要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跨文化交际,尽量避免中外跨文化冲突,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中的泛文化培训(culture?鄄generaltraining)和定文化培训(culture?鄄specific training)。

参考文献:

[1]浅谈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http:///language/2011/0322/w201103221653593934.ht

英语老师论文篇(2)

英语写作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英语能力的直接表现方式。为了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应用的意义

“支架”的实质是建筑行业在施工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支架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支架”是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是推动学习的外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对英语写作的练习,过分强调语法句法的学习,英语写作作为一般的课时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初中生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交流,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老师的帮助,无法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在英语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厌倦烦躁。而“支架”理论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导,创建学习小组,英语写作逐渐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死板的语句拼接,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到很多写作技巧,实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将“支架”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就要求老师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可以选择“我喜欢打篮球”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挑选经典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积累大量的素材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写作的信心,继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2.独立思考

“支架”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在“支架”理论应用初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解文章结构,在创设真实情境之后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简要的作文提纲,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简要的说明。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在简述思路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许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学会了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交流合作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人员的讨论和分析确定写作内容,根据不同的意见对作文整体进行调整,通过集体思考的方式,巩固写作思路,让学生对英语作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为小组人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代替老师起到“支架”作用,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加强自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继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建议,对英语作文提纲进行修改和补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培养英语语言环境,减少学生对于英语的恐惧感。

4.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作文初稿进行评价,修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在自己无法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换作文进入互评阶段,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文章。作文互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整个评价过程就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将一部分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同时老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阅,肯定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同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进行总结性的说明。

综上所述,“支架”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也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支架”理论教学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大量英语作文练习经验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之前就题目进行独立的思考,准确地把握作文主题,汉语式英译的现象也少了,真正实现了英语知识的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康慧.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01):26-27.

英语老师论文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高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对于具备双语能力求职者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既能掌握国际经贸的一般知识与技能,又能具备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能用英文与外国企业和人员交流洽谈业务,已经成为应届毕业生就好业、拿高薪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经在众多高校中普遍推广,但由于语境所限,学生在专业交流中暴露出英文听说能力差的问题。所以,进一步从双语教学推广到全英文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华侨大学自2002年以来,一直强调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在多学科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其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将《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程开设成双语课),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2012年,华侨大学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了国际学院,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全英文班,2014年新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分子药物学两个专业全英文班,进行了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转变的积极尝试。笔者自2009年起一直从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双语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2013年起在国际商务专业教授《国际经济学》全英文课程,在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本文在对华侨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全英文班、武汉大学数理经济和数理金融全英文班、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文课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文课程学习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讨如何从双语教学过渡到全英文教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以便与其他老师共享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差异

要顺利实现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成功过渡,首先要明确二者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性。目前的全英文教学,特别是在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过渡期中,往往存在“双语表述全英文化”、“先汉译英再英译汉”的误区,使得学生感觉全英文学习难、赶不上节奏,学习效果还不如双语教学或直接学习汉文教材。这都是没有明确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性所造成的。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专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提高学生对国外有关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前沿理论的了解水平,力求树立学生用英文思维、感知国际动态,注重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良好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是基础目标,提高学生对国外有关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前沿理论的了解水平是现实目标(即考核目标),而树立学生用英文思维、感知国际动态,注重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良好习惯是最终目标。三种不同的目标体现出双语教学强调中英文表述的对比学习法,是一种“汉译英”再“英译汉”的循环学习过程,即要求学生在汉语理解的基础上用英语记忆,再通过英语记忆反馈汉语理解的深化和扩展程度,最终达到能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与双语教学不同,全英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养成用英文思维、感知国际动态,注重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良好习惯。跳过汉语直接用英文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跳过汉语直接用英语习惯逻辑进行专业交流和研究,这是全英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首先要努力去习惯的内容,是全英文教学的基础目标。通过对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约84%的学生表示“在刚接触全英文课程时,最不习惯的是课本和授课中的英文表达方式”。

全英文教学的第二大目标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有关英文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能听懂会表达,系统掌握国外有关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前沿理论。全英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应在专业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更强调学生在听和说方面具有灵活运用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双语教学中阅读能力较强,也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但在与人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问卷调查显示,约78%的学生在全英文课程学习后,认为最大的收获在于“与人用英文进行专业交流更有自信了”,约5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强力”。

全英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外向型的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更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涉外交际能力和综合实务能力更强。问卷调查显示,约90%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教学比双语教学更能使学生适应外向型企业的用人要求”,约72%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教学比双语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的能力”。 二、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过渡中的教学内容差异 1.过渡中的教材差异

双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类型较为多样,如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双语教材、改编教材等,而全英文教材适宜选用原版教材。以《国际经济学》为例,问卷调查显示,约90%的学生欢迎在“双语教学中,以全英教材为主,中文译本为辅的教材搭配”,而约68%的学生欢迎在“全英文教学中,选用全英教材”。

两种教学所选用教材难度也应有所差别,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双语教学教材难度应比全英文教材略高,而专业学位课等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全英文教学教材难度应略高。因为理论课程背记的内容多,学生借助母语学习,效率会更高;而实务课程实践应用的内容多,学生实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2.过渡中的教学重点差异

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适当调整英文授课内容的比例,尤其在知识点解释和评论时,辅以中文教授,效果会更好。85%的学生最希望老师“在理论解释和推导中用中文授课”。在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不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老师应更多地发挥引导学生思考的功能,让学生能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重点。67%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比双语教学好主要是由于“能更好地培养自学能力”。 3.过渡中的教学难点差异

双语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学生常常会依赖知识点的汉语解释,尽管用双语学习,但最终的成果仍然是“汉化的版本”,使英式表达和英式逻辑能力的培养目标大打折扣。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在期末考核中用中文回答的部分往往逻辑更清晰,表述更准确,而用英文回答的部分逻辑不连贯,表述不准确,错误率更高。全英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英式思考、英文会话、英式写作”的能力。“英式思考”是基础,“英文会话”是途径,“英式写作”是目标。很多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很弱,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英式思考和英文会话的能力。许多在国内从事教学科研多年的老师和学生向国外期刊上投稿,常常因表达不当,让外国人看不懂外语而失败。 三、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过渡中的教学实施与考核差异 1.过渡中的教学实施差异

教学实践的最佳形式是先由学生课前自学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和疑难,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这些问题和疑难,老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通过老师归纳出主要的知识点和理论架构,并适时通过课堂习题的方式现场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现实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一形式:双语教学中,较大的英文阅读量使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比较低,而课堂上学生更依赖老师汉语讲授的内容和总结;而在全英文教学中,学生面对的语言问题更大:课前预习中难以完成必须的阅读量,或读完了但没能抓住要点,更谈不上提出具体的问题和疑难;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问题,或知道意思没法用英文表达出来,更谈不上能师生互动地进行讨论和争辩;课后忙着找老师要课件或笔记,再通过翻译成中文加以理解和记忆。要减少和消除这一现象,需要老师在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手段加以解决。笔者的经验是双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减少对中文教辅材料的依赖性,具体的方法是从英汉对照形式的解析逐步过渡到全文的解析,如课件中逐步减少中文表述的内容等。而在全英文教学中则应该先引导学生模仿教材进行案例列举和要点归纳,如课本上以中美贸易为例表明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之一,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再以日本和东盟为例,谈谈比较优势在双边贸易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所加深,又能训练学生的英文专业表达能力。再引导学生培养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如在自由贸易争议一章中,要求学生分别站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角度,谈谈赞同自由贸易和反对自由贸易的看法。这样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交流能力。最后是锻炼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如要求学生用英文记笔记,做习题、写课程日记,写辩论稿和发言稿等。通过写作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巩固学生的英文思维和表达习惯。问卷调查显示,有94%的学生同意“英文写作比英文口头交流更能提高自己的英文专业表达能力”。 2.过渡中的考核差异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又能反映出教学的实际效果和问题。双语教学中的考核形式有全英文试卷考核和半英文半中文试卷两种,而全英文教学的考核形式只有全英文试卷形式。双语教学考核目标的重点是知识点,其次是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而全英文教学考核目标是知识点与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并重的。这就决定了全英文教学考核的题型应该更多样化、更实务化。全英文教学考核中主客观题的比例应该适中,不宜过多客观题,使得无法达到英文写作能力考核的要求,也不宜主观题过多,造成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试卷作答的情况。全英文教学考核不宜全是标准化试题,适当给出一些开放式问题更容易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英文表达的水平。全英文教学考核中的辨析题和案例分析题应该成为必考题型,因为这两种题型更容易考查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更能反映出学生英文表达能力的高低。最后,全英文教学考核中可以尝试加入口试的内容,通过对话形式考查学生用英文灵活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总结与思考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大不一样。要成功实现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过渡,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完成教学目标方面的转变,让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英文能力的培养是全英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应用交流能力才是最终目标。二是完成教学内容方面的转变,要重视教材的精选,让学生逐步降低对用汉语学习的依赖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是完成教学实施和考核方面的转变,彻底摆脱“汉译英”到“英译汉”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英到英”的表达习惯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要完成以上的转变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逐步完善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重视全英文教学的师资选拔与培养。全英文教学对老师素质的要求更高,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英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应完善对专业全英文师资队伍的选拔原则和制度,为老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在职培训来提高全英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不仅要强调老师外语水平的提高,更要强调老师外语教学方式的培养。同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充分激发和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尊重和保护老师在教研中的重要成果,鼓励老师创建特色课程。

二是解放思想,敢于进行教学改革。全英文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上课下都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在教材选择、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规定要保持足够的灵活度和倒向性,既要给予空间,让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突破创新,使课堂学习更加活泼、务实,又要指明方向,引导老师教学工作向更为国际化、实务化的方向前进。

从双语教学向全英文教学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但又任重道远,还有许多更为细致和紧要的工作需要诸位老师同仁一一实践。本文抛砖引玉,还希望其他老师能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更加有意义的经验,供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1]李灿.对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以会计学学科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2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3]吕红.《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方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5):116-119

英语老师论文篇(4)

英语组的教研气氛非常浓厚,我们每星期三下午定期组织研讨,学习理论知识。如任务型教学,全体英语教师每周一起讨论学习有关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互相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在课堂操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组织好每周的科组活动,进行了理论学习,如:学习《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等理论文章,组织学习了有关新科程改革教育理论的文章,通过学习,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结构、标准、教学过程和评价,了解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英语科的最新教研动态,赶上时展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学习,对老师们的教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利用科组活动时间,组织科组教师介绍个人的教学特色,共同探讨教学上的疑惑,从而使科组教师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形成开放、合作、轻松的科组学习氛围。

二、大力推进教研教学工作

本学期,本科组在教研工作方面,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探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组织本科组老师观看全国英语优质课教学光碟,通过学习,英语教师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在这些英语教学研讨活动中,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寻求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教学策略。老师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潜能,从而达到学习文化、传递文化和发展文化的目的。

2、组织公开课教学

本学期组织公开课教学4次,主讲老师有肖海龙3次,张梅珍1次。主讲老师认真备课,听课老师虚心学习,认真评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肖海龙老师在校公开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3、切实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为了切实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我们各年级备课组扎实抓好日常教学工作,努力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等教学环节,努力做到:教育学生要“敢管善管,早管齐管,严管细管”;备课要“钻教材,备对象,重学法”;上课要“抓组织,善启发,讲练测,动手脑”;作业要“分层练,人人做,量适当,速批改”;辅导要“施爱心,人平等,善鼓励,讲耐心”;检测要“抓单元,过章节,见解新,成论文”。全体英语教师都能完成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测验任务。 尤其重视中段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总结,认真制订下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使学生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基本技能的灵活使用,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科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教学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教学热情。

4、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期集体备课共15次,其中七年级5次,主持人:麦珠姨  老师。八年级5次,主持人:王彩玲。   九年级5次,主持人:孙銮梅   。采用“立足本校,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本学期本科组有2位教师省上去听课学习,还几位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英语教研活动,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从实际出发分层教学

因我校生源较差,学困生比较多的情况,我们全面推广分层教学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基础好的学生钻得深,基础差的学生学得通,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都有进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积极分类辅导尖子生和学习困难生,开展后进生追踪挂钩工作,偏爱后进生。如初三级分a、b、c层教学,对a 层学生,要求强化思维,培养创造力。对b 层的学生,要求扎实基础,提高技能,开拓思维。对c  层的学生,要求培养兴趣,感性认识;对初一、初二的学习困难生,教师们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

6、教学研究与成绩

本学期有许多教师积极参加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说课、论文等多项比赛,并取得较好得成绩。其中何慧老师制作的课件获部级三等奖。撰写的说课稿在三亚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教学设计《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section a 1a—2c》获海南省“教科杯”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获三亚市论文比赛一等奖。韩晓丽老师制作的课件在国家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 《浅谈初中低年级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优效性》获三亚市论文比赛二等奖。郑庆珠老师制作的课件获部级比赛三等奖等。

学生在学校英语书法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词汇比赛,英语书面表达比赛中有170人不同程度的获奖。

三、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培养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活动周中,全体英语老师积极主动地组织好各年级的课外活动,七年级组织了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八年级组织了英语词汇比赛,九年级组织了英语书面表达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也促进了英语教学发展。

英语老师论文篇(5)

Good afternoon, my dear honorable  judges and leaders. today I am honored to stand here showing you my report on behalf of our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of Yicheng Senior School. I sincerely hope all of you will give us your suggestions, criticism and correction.

尊敬的各位评委:

翼城中学是一个有着67年悠久历史的省级示范高中。在67年的历史积淀中,翼城中学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英语组近年来一直秉承“宏观语言教育”的理念,以“目标引领336课堂模式”课堂改革为轴心,启迪灵性,尊重个性,向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延展,努力构建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生态链;以英语学科素养为中心,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注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近几年,在英语教研组长吴育红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勠力同心、奋力拼搏,我们的教研团队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最先进、学习教研气氛最浓厚、课堂教学效果最显著的团队之一,并被评为“校、县优秀教研组”。

成 员 情 况

目前翼城中学英语教研组共有教师36人,其中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 14人。我们组是一个精诚团结、治学严谨、教研气氛浓厚的团队;是一个气氛融洽、互帮互助、人际关系和谐的团队;是一个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教学成绩优异的团队。

绝大部分成员都承担过班主任工作,

所有老师参加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

所有老师都把提升英语学科素养作为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

我们组教师各有特色,各具风采,有不少教师在年级组及教研组工作中承担重要职务,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续艳华:高三年级副主任兼职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临汾市教学能手、临汾市优秀班主任。一直坚持“教育为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为学生发展于社会服务,为学生贡献于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是一名综合素质最高、工作无可挑剔,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

李小雷:高一年级副主任兼职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临汾市党代表。雷厉风行、敢想敢做。对学生严爱结合,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班主任。

吴育红: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临汾市学科带头人、翼城县政协委员。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直坚持“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身边”的宗旨。是英语教研组工作的领航者,教学工作的领路人。也是我们英语组的领头人与主心骨。善教善研,在辅导青年教师工作方面富有经验。

李娟: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临汾市骨干教师。能用爱心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是一位深受师生好评的好老师。

史卫梅:高二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追求“在默默无闻中辛勤地耕耘,不求名利,不求回报,把学生能在自己的教育中实现理想作为最大的幸福”的教育理念。为人朴实无华,被称为“最具母爱”的教师之一。

              教  研 常 态

1、以新课程理念为抓手,着力打造学习型教研团队。

新的课程改革,是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去学习、探索、总结、交流。我们英语组结合实际,采取“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外出取经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倡导大家加强学习、加强研讨,着力打造一支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精神刻苦、学习成果交流共享的学习型教研团队。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形式:

(1)集中学习

分组内集中与组外集中。组内集中指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组内成员集中一起进行学习。近年来,我们英语组一直坚持这种学习方式,先后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各年级的教材及参考资料、《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每年的高考试题及对高考英语试题的评价性文章等资料。组外集中指自觉主动参加学校及县、市教育局等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研讨活动。

(2)自主学习

经过多年积淀,英语组的教师已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树立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养成了自我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良好习惯。全组教师能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教学资源,通过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通讯》《中学英语教学参考》《英语月刊》《英语画报》《英语周报》等相关教参,及时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主动接收最新的理念幅射、自觉接受最新的方法指导。

(3)外出学习

每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都会根据学校安排组织相关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学习先进的经验。对外出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在教研组活动中作学习汇报并谈心得体会,所有教师就相关内容交流研讨,达成共识,推广应用。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促进了全体英语教师逐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投身于课改实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近几年来,英语组一直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教研团队。在学习方式上,能够集体与个体结合,外出与校内兼顾;在学习内容上,能做到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理念心中有数、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心中有数、教学对象及应对策略心中有数;在学习效果上注重“三结合”,即学校管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学生学情与课堂改革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育人实践相结合。

2、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课题,积极创建研究型教研团队。

教为研之基,研为教之促,只教不研难提升,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只有将教与研一体化,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尤其是新的理念,应当在用中学,学中思,思中进。近年来,我们教研组已经形成了一种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风气。

课题引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是衡量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教研组曾进行多个省级研究课题,例如:《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的学习衔接》、《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英语诗词赏析》、《中外教育比较》等等。多年来,英语教研组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近百篇。 

论坛提升,注重课堂模式打造研究。“优质教育论坛”是翼城中学为全体教师创设的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提升的教研平台,对提升翼城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翼城中学特色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教研组在翼城中学从“自学、释疑、练习、点拨”到“目标引领、四步导学”到“目标引领336教学模式”的践行和推进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每届优质教育论坛推荐两位教师代表英语教研组发言,发言内容主要是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探微、英语学科素养提升等方面。

课例研讨,强化课型优质高效研究。英语组每学期都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各类公开课和赛课活动,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是我们英语教研组运用新课堂模式展示教师才华的重要平台,课前的备课、课上的赛课、课后的评课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模式实践和课例研讨,尤其在评课过程中,讲课教师自评与听课教师互评相结合,大家直言不讳、广泛讨论,碰撞出无数英语教学灵感的火花,这种研讨不仅对讲课教师是一种进步与提高,而且对听课教师也是学习的机会、思想的提升。正是多年来通过在公开课上的历练与打造,2017年,杨庆丽、王彩霞两位老师被学校推举参加县级优质课决赛,2018年,王莉、史琳两位老师被县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决赛。

3、坚持教学实践发挥优势的思想,形成“百花齐放、魅力四射”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人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风格。目前,我们英语组的教师经过长期磨练,教学基本已各具风格。“知识渊博、朴实无华、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有李娟老师、胡新利老师、史卫梅老师、梁秀荣老师;“治学严谨、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有徐霞老师、李小雷老师、王一鑫老师、张瑞芳老师;“生动形象、机智诙谐”的有李盼老师、巩佩老师、侯文齐老师、杨艳华老师;“亲切自然、积淀丰厚”的有杨庆丽老师、程艺红老师、郭枫叶老师、孙红菊老师;“沉稳大方、功底扎实”的有张淼淼老师、张俪娟老师、王鹏老师、王莉老师;“声音甜美、语言利索”的有王彩霞老师、乔婧婧老师、苏婧然老师、王斐老师;“好学上进、不急不躁”的有赵利老师、霍峰老师、张文娟老师、牛晓娟老师;“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有张小宾老师、乔志琴老师;“多才多艺、激情四射”的有吴育红老师、续艳华老师、史琳老师;“初涉杏坛、好学上进”的有刘艳梅老师、权国琴老师、王杜川子老师。我们的英语组正形成“百花齐放、魅力四射”的教育团队。

精 品 课 堂

  模式打造重师导   优质高效生为本

翼城中学课堂模式打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专家论证教师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符合翼城中学教学实际优质高效的“目标引领 336教学模式”,英语教研组以“优质高效课”为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引领 336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一支理念更新、业务精湛、善教善研的教师队伍。

1、重集体备课  达学案统一

英语教研组将集体备课作为新课程理念贯彻和新课堂模式推进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实现优质高效和精品提升的重要步骤,集体备课与教研常态化一直是英语组坚持的原则,学案的编制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学案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因而在集体备课上英语组一直坚持“分工协作、责任到人、集体研讨、达成共识”的原则,旨在实现“三统一”即:统一学案、统一步骤、统一效果。 

2、狠抓六环节  力求高效课

课堂是否优质高效,关键在课堂的实施环节是否以生为本,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而传统的完全讲授已无法适应当前课堂的需要,就当前我校的英语课堂而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探究”前三个环节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重要环节,而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重在点拨提升。“当堂检测、归纳总结、分层作业”后三个环节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评价和检验,也是对课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高效的检验,也为进一步完善课堂设计提供依据。在六环节中,我们英语组在“合作交流、展示探究”环节做得非常好,合作形式多样,展示探究方式丰富多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在2017年市教研组听课活动中得到充分肯定。

3、力推典型师  打造精品课

在新课程理念和新课堂模式的打造上,英语教研组一直以来就极力拥护力争上游,在每年学校组织的各类公开课和赛课上,英语教研组都齐心协力,力推“实力将”、“典型师”,旨在打造精品课堂,推进新课程理念。续艳华老师、李小雷老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吴育红老师、李娟老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

4、 重学科素养  强学科本位

在高效课堂模式推进上,英语教研组既重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设计,又重视学科本位的特点,一方面根据英语学科不同特点和及其特殊性,突显学科素养,如在英语中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能学习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除了英语基本功扎实以外,还必须做到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晓;另外,英语老师还需要具有艺术气息,比如我们组的李小雷老师、史琳老师、王莉老师、巩佩老师等老师,在演讲朗诵方面突出素养,彰显才情。英语写作教学中则注重学生理性分析、概括归纳、写作特色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总之,英语组从不因为强化课堂模式而忽视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熏陶与培养。

教 研 特 色

        书声朗承传统文化   笔墨香沁人文素养

1、重温红色经典,高擎革命旗帜

英语组共有党员教师12名,他们能够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恪守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学习党章,学习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并且重温入党誓词,并带动全体英语教师高擎社会主义旗帜,倡导师生重温《红岩》《红旗谱》等红色经典。

2、支教贫困地区, 践行奉献精神

我们英语组多年来一直坚持送教下乡,经常派遣本组英语老师深入到最贫困的乡镇中学指导英语教学工作。尤其是2018年9月份,我们英语组的党员教师张小宾自愿申请深入到永和一中任教,将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贡献给处于资源匮乏却对英语知识渴求的山区莘莘学子。张老师即使身处艰苦的条件,也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英语教学事业中,获得了当地领导及师生的一致好评。

3、举办才艺展示,提高艺术素养

英语教研组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开展英语周活动,并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举行汇报演出。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学生的英语才华,把英语学习和文艺表演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仅训练了英语口语,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多次举办英语演讲大赛,学生用英语抒写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通过英语朗诵的形式抒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4、兴趣社团壮大,英语氛围浓厚

我们组的教师大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有的喜欢写作、有的爱好书法、有的热衷朗诵、有的擅长英语电影配音。喜欢写作的老师非常多,文章常见诸报刊杂志,比如吴育红老师喜欢写英汉双语诗歌,郭枫叶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英语电影配音小组;王莉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口语演讲小组;史琳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英语辩论小组和手抄小报活动;巩佩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课本剧表演小组;续艳华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英语书法小组。这些小组和活动,不仅为我们英语组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而且为翼城中学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

教 研 成 果

          杏坛桃李硕果丰    桂殿师生成绩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我们英语教研组不仅在教学方面一直保持稳定提高的教学成绩,还在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及、竞赛辅导等多方面都取都得了骄人的成果,学生们的英语综合素养也明显提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 个人获奖情况

省  级:续艳华获“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

李小雷获“省级学科带头人”

市  级:续艳华   临汾市优秀班主任、临汾市教学能手、临汾市最美教师

吴育红   临汾市学科带头人

张淼淼   临汾市优秀班主任

张俪娟   临汾市优秀班主任

县  级:王彩霞、张瑞芳、张淼淼、张俪娟、王莉等教师获“县优秀班主任”

赵利、张瑞芳等教师获“县模范教师”称号

张俪娟获“翼城县优秀共产党员”

王莉、史琳等教师多次参加“中华魂”演讲比赛并获奖

徐霞、杨庆丽、张瑞芳、巩佩、苏婧然等教师在第二届“英语周报杯”英语读写能力提升行动中,分别荣获指导教师一、二、三等奖。

2、学科辅导获奖情况:

(1)2018年,李小雷所带457班的王龙飞同学,以高达141分的英语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2)王龙飞同学在全国中学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一等奖;许慧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二年级组全国一等奖。

王泳喜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二等奖;王素蓉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二等奖;闫津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二年级组全国二等奖。

王捷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三年级组全国三等奖;亢洁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三等奖。

史卫梅、李小雷、梁秀荣、张淼淼、王莉等老师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情况:

4、课题研究题目:

(1)“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       

(2)“汉语中的外来词汇”    

(3)“中英美之间的交际习惯”   

(4)“英语交际中的体态语”

(5)“英语诗词赏析”

(6)“英语颜色词语与心理情绪”

(7)“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应用”

(8)“标志英语”

(9)“趣味英语收集”

(10)“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11)“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决方法的研究”

(12)“英语学习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13)“听英文歌曲有助于英语学习”

教 研 文 化

1、传帮带里同成长、拜师结对好风尚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对青年教师(未完整带过一轮教学)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英语组坚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师徒签订了拜师结对仪式,并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2、各类课型撞火花、促进反思与提高

我们英语的课型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热身课(了解本单元的文化背景和话题知识)、阅读精读课、阅读泛读课、口头复述课、听力训练课、写作训练课。在各种课型中,老师们互相学习,深入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交流,收到互进多赢的良好效果。

3、课题研究启心智,校本教研拓新路

英语老师论文篇(6)

后来,常州星韵学校的蒋校长几次请我去指导英语教学,省里也有一些教学研讨活动在星韵学校举办,一些教育期刊不断发表顾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她还多次应邀在省内外级别颇高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和小学英语教师“国培班”“省培班”与我同台讲课,因此我对她的了解就渐渐多了起来。

顾老师是一个好学的人。与绝大多数小学英语名师不同,顾老师似乎不善言辞,在公开场合她总是一个默默的倾听者。当英语界的名师、大家相聚切磋英语教学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时,站在一旁的顾老师总会悄悄地从包里取出一个小本子,迅速记录。更与一些小学英语青年名师不一样的是,她外出讲课从来都不是讲完后就一走了之,而是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听课,努力汲取其他名师课堂教学中的可圈可点之处,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们请教。

从这些年她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和写的英语教学研究论文质量与所援引的文献资料来看,她的专业素养日益丰富,这与她博览群书的钻研精神是不无关系的。

顾老师是一个实干的人。在任何场合她都避而不谈自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及其取得的成效。但是,你只要走进星韵学校的教室,听听她的和她同伴们的英语课,观察观察学生们在英语课上生动活泼的表现,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位不张扬的教师已经带领她的英语教师团队在小学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你也会不难想象她和她的英语教师团队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和智慧。

顾老师是一个律己的人。她对自己的要求是那样的严格,这是在我认识的小学英语名师中前所未见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应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的邀请到合肥讲课。我是上午做报告,顾老师是下午上示范课。午饭时分,讲课专家齐聚饭店包厢,就是没有顾老师的影子。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正要打电话请她来用餐,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机和我的手机几乎同时收到一条短信息,大致意思是上午听了报告,感到自己的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午饭就不吃了。看到短信,我立即打电话给她,催促其立即来餐厅,先吃饭,其余的事情饭后处理,但是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没有时间了,她不能把明明已经知道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带进下午的课堂,她不能让参会教师失望,她代表的是星韵学校,不能给学校丢脸。就这样,她待在房间里,紧张忙碌了两个多小时,连会务组给她送去的盒饭碰也没有碰一下,饿着肚子执教了下午的观摩课,并大获成功。

顾老师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2014年,为了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活动,她把学校英语教师的参赛论文逐一做了认真修改后还不放心,将其电子稿整体打包,发给我,让我再做一一点评,以便让他们做进一步修改。她还在电子邮件的留言中重点推介了其中几位佳作的作者,让我审读时特别留意一下,唯独只字不提她自己的参赛论文,这恐怕绝不是她过于自信!

英语老师论文篇(7)

目前,专业外语的教学尚无针对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编撰的相关专业外语教材,开设专业外语的院系多采用自编的形式为教学搜集素材和教学内容。并且,随着授课老师的更换,讲授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授课老师专业的不同,教学内容也偏向某一特定领域。目前这种状况对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相当不利,对于将来的英语论文写作也没有太大的帮助。针对这一情况,不同院系应该根据本院系的专业设置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适合本院系专业的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应囊括本院系所设置专业的基本英语词汇和理论知识。这样本院系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不仅仅能接触到本专业的英语词汇和论文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英语词汇也有较广泛的认知,由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与知识储备。编撰过程中应注意涵盖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英语词汇和科技文章,可以参考相关专业中文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来组织英文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中、英专业知识进行对照学习,比较容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只识中文而不知英文表达方法,或者学到专业英语词汇时却不知道对应的中文表述。当学生有了扎实的中文理论知识,再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知识时,就很容易产生兴趣,也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英文文献教学内容

由于农业院校的专业特点,不可避免的会学习到本领域内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而教材在选择内容上偏重较为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无法在教材中迅速、及时的体现出来。那么在讲授过程中就应该适时的增加2~3篇最新的英文研究文献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英语词汇和知识之后也能接触到本领域最先进的研究理论、成果和技术,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求学或深造的愿望。这部分英文文献讲授内容可以从国际知名杂志的刊发内容中选择,而且讲授内容的可变灵活性可以让每一届学生都能接触到当年最新发表的一些相关专业的科学论文,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更新。英文文献的教学内容作为专业英语教材教学内容之外的补充,能够更好地体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词汇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于某些需要的学生更加重要,在论文的撰写方面将起到尤为积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英文及学术水平

目前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但由于其专业的局限性,往往发生这种情况,即在讲授自己较为熟悉或与自己的研究领域较近的英语词汇及知识时得心应手,讲的也比较透彻,而在涉及自己较为陌生的英语词汇及知识时,就稍显不足,讲解也稍显欠缺,不免给学生讲授内容不均匀的感觉,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也受讲授老师的影响而偏向某一方面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院系在安排任课老师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专业及英文水平安排2~3位老师任课,()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由对要讲授的内容较为熟悉的教师讲授,这样就可避免对教材内容讲授不均、甚至略过某一内容的现象发生。同时,任课老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写作水平,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最新的研究文献,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这样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才可以通过老师学习到更新、更专业的专业英语。

四、加强与学生的英文交流

在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会选择多用中文进行解释讲析,或者对一些专业词汇与生僻词汇以中文加以解释,在整个过程中仍然以中文为主。英译中成了最主要的授课模式。为了使学生建立英文思维,教师可以尝试以英文解释英文,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英文。这样除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当然,这种以英语为主的授课模式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极大的关系。任课老师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不断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以英文为主要交流语言,通过专业英语课程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收获。

学校也应适当的给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保证专业英语的授课质量,也为本专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提供保障。 五、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专业英语的授课对象是高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主要内容,撰写英文的短小综述或简介,并请学生在全班或者小组间以英文进行交流讨论,或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掌握专业词汇的使用和表述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院系条件聘请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讲授部分学时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加强与国际专家的交流与联系。只有学生有兴趣,教师有能力,学习有条件,专业英语课程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提供保障。

六、使用多媒体教学

无论哪类课程,现在基本上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有的课程可以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配以老师的讲解,课堂氛围就会相对活泼。但是,专业英语课程有其特殊性,主要依赖文字教学,即在老师制作的幻灯中多以文字出现,同时教师的讲解也受英语语言水平的限制,多以中文加以说明。这样的内容呈现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购买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科教影像制品,在适当的讲解过一些专业词汇后进行播放,在播放过程中,也可对影像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用法进行讲解,或对讲解中未曾涉及的新技术或理论加以解释。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词汇量,也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影像内容的选择受市场现有产品的限制,在选择范围较窄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学科的影像制品作为替代,比如,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英语课程可适当选择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或者生物进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七、与专业实验相结合

由于多数农业院校开设的专业都有其相应的实验技术,且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和相应的专业实验教学相结合,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同时能够胜任实验教学,这样在一次实验课程设置中就可以完成两项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学习实验技术和专业英语词汇,起到双重的作用。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量,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消化学习的技术和词汇,并可在学生的自己动手过程中加深印象。

英语老师论文篇(8)

一、概述 法律英语,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Language或LanguageoftheLaw,即法律语言,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法学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语言。它是一种行业用语,里面融入了英美法系国家千百年来的法律文化传统。国内有的学者将法律英语归为“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支学科之一”,这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法律英语最主要的是为法律相关的人员所运用的专业术语,它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以及体裁都是定型化了的,不能离开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来学习法律英语。如果仅仅只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学科之一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脱离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甚至简单地用中国的法律作为学习内容,只不过用英语表述出来,岂不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所以,首先对法律英语的定位应该是一种不可脱离英语语言国家法律文化传统的行业用语,定好了位才能够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用最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既然法律英语离不开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那么,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就应该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英语国家的老师,把自己和学生完全放在他们的大背景下,象他们一样教授法律语言。而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郎得尔曾指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判例,真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意思就是说,要通过阅读法官对于案件的合理判决来学习法律推理。其好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如何解决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即使他们记不住法律条文,也一样能够运用法律推理能力理解他所不熟悉的法律。近几年法学教育已经开始重视“案例教学法”,但是主要停留在部门法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纳入到法律英语教学中来。在此认为,法律英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任何部门法更加适合。因为本来英美法系国家就是以普通法或判例法为基础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法官裁决案件主要是以以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遵守先例”原则,也就是说今天法庭裁决的案件必须与以前裁决过的类似案件保持一致,至少不能完全发生冲突。由于司法判例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美国的法学教育十分注重案例教学。要学习别人的专业语言,当然也应该吸取他们的先进教学方式,也采用“案例教学”。 也许有的人要说:美国的法学教育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法学院的学生是从最优秀的申请者中录取的。学生进入法学院之前,大都已经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有的学生甚至还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同时,学生进入法学院还要通过全国性的法学院入学考试(LawSchoolAdmissionTest),且成绩优异。 此外,在他们进入法学院的时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基本的日常英语可能都过不了关,怎么能要求他们象要求美国学生一样,对他们用同一种方法呢?现在小孩都早熟,到大学阶段已经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而且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大四开设,对于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的部门法都已经学习过了,对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有专业基础。而美国的学生在没进入法学院之前还没像中国学生一样接受专业的学习。并且,学生们为了过英语四级、六级一直在学习英语,语言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英语授课实行象美国等国家的“案例教学法”是行得通的。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实际案例的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作为手段,以案例分析作为考试的题型。但是由于法律英语横跨了法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所以在法律英语授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要从案例中学习法律方面的内容,还要学习它的语言特点。具体的来说就是:指导学生以具体的案例为范本,采用整体阅读法,即首先从文章的总体入手,分析案例的结构、写作方法、中心议题及其中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然后研究段落的衔接、连贯性及段落的中心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词汇,重点句子和特殊语法现象的用法。学生学习法律和法律原则,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法律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认真钻研老师发的案例汇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一起就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则、规则以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只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基本上每一所有法学专业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法律英语这门课程,说明了对法律英语的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确大多数不合理,使得学生都把这门课程当成是一种负担,很少有人是真正感兴趣的。针对法律英语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有如下问题的存在:

(一)课时短人数多普通高校的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开设,一共学习两个学期,每个学期32个学时。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学习法律英语的时间一共是64个学时,即48小时。要想在两天学一门专业语言,别说掌握,就是连基本的了解都很困难,最多只能算是接触过了。另外,上普通英语都是小班授课,专业英语应该说比起普通英语来讲要难得多,确是一两百人一起上,学生和老师之间根本无法交流。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使用“填鸭式”的讲授课的方式教学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无法调动,老师上得辛苦,学生听得也辛苦,到最后学生不仅没兴趣,大多数同学还认为是一种痛苦的负担。#p#分页标题#e# 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案例教学法”。首先,由于课时太短,如果要用讲授式的方式,根本不能教授多少知识给学生,反而让他们产生思维惰性。法学本来就是一门要积极思辨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到最后他们也就懒得去想了,反正老师课堂上没有留有空间时间给他们想,课下他们又要消化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更没时间思考了。这样,还不如用“案例教学法”,传授一种学习方法给他们,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多让他们说,这样法律和语言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即使以后没有这门课了他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 针对人数太多,“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抽象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缺乏兴趣,但是却对案例很感兴趣。如果用讲授式的办法很容易让他们打瞌睡,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阐述对一个案例的看法,并自己推导出其中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他们也会有成就感。虽然说人多对于讨论来说是个问题,但是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个人都参与,然后将他们讨论的结果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阐述,其他人补充。 总之,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二)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说明法”。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标榜实行的是“案例教学法”,而实际上只是在课堂上举了很多的案例而已。“举例说明法”的本质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其目的是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个抽象法律制度或法律原则而为。学生还是处在“听众”的地位。而“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要清楚什么是“案例教学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2.借“案例教学法”之名,行“放羊式”教学之实。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并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操纵全局———既要解决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又要将学生讨论的焦点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因此,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借助案例教学的名义实行“放羊式”教学,在课堂上很随意地发一些案例给学生讨论,最后做一些简单的总结,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更遑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片面强调“法律”或者“英语”。由于“法律英语”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两者兼顾,既要培养学生们用法律思考问题,又要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校让外语系的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由于外语系老师没有法律基础,所以很多词汇对他们来说非常晦涩难懂,老师都不明白,怎么讲述给学生听呢?另外,有的学校虽然让法学专业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但是很多老师的英语水平不够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很多都成了用汉语对某个英语单词作“名词解释”,同样,学生老师都头痛。所以,建议专业英语老师的选择最好是有英语特长的法学专业老师,或者是懂法律的英语教师,以补不足。   三、在法律英语授课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一)教材设计 在法律英语的教材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法律英语是一门法律和英语的交叉学科,以及中国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因此作为法律英语的教材,决不能只是纯粹的案例选编。从文体来讲,应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著作、法庭审理与辩护、司法文书写作以及个案分析等;从内容来讲,应依次包括法律英语语言特点的分析及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英美律师职业介绍、英美主要部门法、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法律等等;从结构来讲,应该包括文章、问题、词汇及重难点句分析。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适合的已出版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甚至自己编写必要的英语教学资料。 当自己编写案例时,要注意个人意志与实践情况的结合,既不能主观地剪裁材料,又不能直白地记录材料,要把法理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当选取他人材料时,要认准那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而形成的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将诸多案例进行组合等方面的加工,使之更加典型化。   (二)角色设计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制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因此,常常使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在用课堂讲授这种方法的时候,课堂的主角永远都是老师。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是主动行为者。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聆听者”。久而久之,学生会忘记怎样去思考,反正老师讲的都是有权威的,却忘了法学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挑战”,这对学法的人来说是一种悲哀。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师生双方地位应该完全平等。老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强迫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老师是主角,因为整个过程都由他来主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也是主角,课堂上80%的时间都应该交给学生,由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互补不足,合作双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这样,静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探讨过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   (三)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要由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师生必须在上课前对某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和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课前,学生必须花大量的功夫来进行准备工作。学生要读懂该案例、要去了解该案例的背景、里面涉及的基本原则、有争议的地方以及学生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美国的案例教学中,一节案例课往往需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读书报告”或者“读书笔记”。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样,学生要做的工作老师都要完成,另外老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还要精心设计好所有的环节,让学生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所以老师要做的准备工作更多。如果说学生需要两个小时准备,那么老师至少要花3个小时左右进行精心设计。#p#分页标题#e#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首先由老师对案例进行介绍,准确向学生报告案例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把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点很重要,因为有的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或者专业水平有限,理解的案例可能有所偏差。由于案例分析必须要立足于原始案例,所以,读不懂案例或者读错了案例,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其次,用演绎的方法,从分析研究个案出发,去探讨“类”的现象。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来把握和掌握同类现象形成类的结论或理论。这是学生唱主角的时刻。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方法将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呈列出来,然后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即使是现在仍在使用的成例,学生仍然可以抛开判决,从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最后,经过了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由老师做出总结。这个总结不仅包括对案例本身的总结,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总结不一定要有结论,学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总结只是为了由类的结论出发向规律性探索的高度和深度进军。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了思维,这才是目的所在。 3、课后总结 对于课前准备和课堂表现,学生都应该进行总结,总结自己的、总结他人的,也包括总结老师的表现。在这过程中,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巩固学过的知识,也为以后更好的表现做准备。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整个案例教学学生部分的终点。 对于老师来说,总结也是同等重要。特别对于年轻教师,可能实践经验不足或者理论知识不够深厚,在这过程中能够向学生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要用一种形式总结固定下来,以便以后的改进和巩固。当然,虽然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部分学生,而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另外,如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仍然要和教授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英语老师论文篇(9)

一、给同学们列举英语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对于中职学生,他们更加重视自己专业的学习,所以往往在这方面投入大部分的精力,而且,他们也会格外关注利于他们专业学习的科目,毕竟这关乎他们将来的生计。所以,如果老师想要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的话,就要将英语对他们有用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有英语学习的动力,成绩自然就能够提高了。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就是“书本教学”,根据英语书上的内容给同学们做课程安排。这样的教学不具有针对性,也没有自主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来教专业使用较多的英语,无论是英语单词还是英语对话都可以。至于英语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之前呆板教学,从“教学”变成“引导式学习”。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的实践欲望也比较大。针对这个特点,老师完全可以领着他们去接触一些外国人,和他们用真正的英语交流。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英语环境。从英语老师到同学都尽量用英语交流,使用课堂中的英语对白,或是模仿电影中的桥段。将英语课堂平常化,从而让讲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三、让中职学生看一些专业的英语文献

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无用,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英语。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会在国内工作,所以,英语会不会根本就无关紧要。这时候,老师就要向大家推荐一些英语的文献,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想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成就的话,就要学习英语,学会用英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也可以带领同学们看一些英语电影,让大家感受英语的美妙,感受英语的语言氛围。

四、改变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在单一的英语课堂里面学习已经麻木了,如果不加以创新的话,很难引起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可以将呆板的英语课堂变成一个比赛现场,可以将英语单词变成比赛的工具。来一个英语单词的比赛,用比赛的方式考查同学们的英语学习的状况。再或者组织同学们演出英语话剧,用艺术的魅力留住同学们的兴趣。这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举办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故事汇、英语讲课比赛等等。但是,这些形式在一个学期里面只能用一两次,次数多了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一般在课堂上,老师又该做哪些创新呢?可以采用互动式的英语教学,即在老师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进行不断的交流。在课堂讨论的时候,老师也可以用英语和同学们“聊家常”。这种教学没有距离感,一旦有了交流,英语口语的学习就能够有所保障了。对于英语课文的讲解,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老师先根据文章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放手让同学们阅读、讨论,之后再提问。这时候大家都对英语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课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盲目了。这种教育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节约一定的上课时间,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同时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一些不自信的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可以靠小组讨论来解决,因为毕竟学生之间交流要更好一些。老师还可以提供给同学们一些名著的片段,让大家猜是什么名著。这样虽然不能够保证同学们能够完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但是起码能说明同学们对其大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同学们的语感,也能督促他们学习英语的乐趣和阅读名著的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建议中职学生使用卡片式学习

中职学生的时间比较散,所以集中学习的时间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生采用卡片式学习。就是将英语单词或是英语句子记到卡片上面,然后在闲暇的时间拿出来记忆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了间隙时间,将中职学生的时间安排得更加合理。这种卡片式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多遍记忆,从而加强记忆的深度。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最难的就是文化课了。虽然他们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在记忆方面却是略逊一筹。如果能够多次反复记忆,就能够改善这种局面。

英语的学习需要老师的监督,当然主要靠学生们的自觉。所以,老师一方面在督促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终的动力。老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大家的喜好。观察自己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活动,喜欢怎样的英语教学。如果把英语课堂比喻成一场战争的话,那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英语老师论文篇(10)

前言

在此提笔,颇有感触,是因为在我人生的又一个求学阶段,我的西方文论老师张杰教授让我喜欢上了文学,认识了巴赫金和哈贝马斯。也正是因为对文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产生的浓厚兴趣和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强烈的使命感,从而想和各位读者来共同分享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浅薄见解,以此对我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指明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巴赫金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复调小说模式,进行分析和理论概括,在苏联、欧美以及近些年来的中国都有巨大影响。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以概括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长篇小说的一个崭新的体裁变种――复调小说……我们认为,复调小说的创造不仅是在长篇艺术散文,即长篇小说的河床里延伸的各种体裁的发展中,而且在人类艺术思维发展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理论和方法的双重意义上讲,巴赫金在今天的广泛影响毋庸置疑。笔者在此想要特别强调的是,他就复调小说的“多声部”的平等对话特征,以及对各种对话关系的饶有趣味的描述,从文学评论的思想上说,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小说的主人公;然而他所提倡的以元语言学为基础的诗学研究以及我们后人对于该理论的方法论的思考,作为一种探索本身,也应该说是开辟新方法的重大建树,都会给人很多的启发,特别在本文中将要提到的关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更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研究价值,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相信这也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学者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最终目的。

巴赫金的话语分析,主要停留在文学语言的层面上。与巴赫金不同,哈贝马斯肯定了交往行为,他关注的是社会行为。交往行为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文学研究中,把文学文本看成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对话文本,是一个活的存在物。这个文本不是为了告诉后人(读者)什么,而是在与后人(读者)对话交往。而在外语教学中,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目的性的知识传授过程,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我们不只是在学习语言,还在探讨和研究语言。交往行为是双向互动的行为,在动态中对话交往,强调互动。

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分离与交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作用。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不言而喻。具体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因为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个性,还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和积极性。但是每一种行为模式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行为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共存的、交叉的。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第二课堂)是相互依存,无法互相替代的。

1.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主要尝试

近年来高校中出现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思维、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兴趣爱好展开活动,而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设计形式多样、难度不同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实际在第二课堂,老师如同“导游”一般,给学生指明方向,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然而,真正的“风景”如何,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

众多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但无外乎就是以下几种:发展成熟的英语角,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内容多样的英语广播或者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表演,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或者进行不同形式的竞赛,比如口语、演讲、歌曲大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以山东大学外文系为例,他们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演短剧,除此之外还有演讲、外语歌曲演唱等。江苏工业学院外语系的第二课堂则采用英语角、英文短剧表演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和模拟创建电子报刊等系列活动的形式。和其他兄弟院校一样,我们学校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适合我们自己的一条开展第二课堂的道路。具体来讲,我们学院设立了自己的培训部,专门负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经过不断的努力实践,我们在每学期都有一次全校范围的英语风采大赛,由学生自编自演,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有歌曲、演讲、话剧表演、电影原声配音等;除此之外,有一支专门负责竞赛的师资队伍,来具体操作校内外的大学英语竞赛,比如:全国大学英语竞赛,CCTV英语演讲大赛和校内英语书法大赛等。可见,到目前为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但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第二课堂的规范的评价体系,准确说没有一个教学大纲来指导和规范第二课堂。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这一教学模式是成功的。按照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我们是否可以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声部?那么,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否能够体现学生和老师间的对话?学生和老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第二课堂是否产生了动态的交往行为与对话呢?

2.英语第二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与“多声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英语老师们正是授渔者。第二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应给学生以较多开口说话的机会,强化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把大学英语的课堂比作是个大网,显然第一课堂就活跃在这个大网里,而大网外面就是海阔天空的第二课堂。可见,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角色如同前文所说的导游,主要起指导和检查作用,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自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统筹规划、自己驾驭课堂安排。这样,在老师和学生中间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往。同时,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也会主动向老师请教,教师可以对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给以客观分析和研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又可以运用在第一课堂,长此以往,这种“互动”也能切实使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马寅初先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变化角色,教师应当成为控制者、组织者、评价者、鼓励者、参与者和来源,第二课堂正好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主进行交流,学生可以主动和老师交流和对话,而第二课堂的每个学生就是一个“声部”,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或是擅长的“乐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尽力做到更好。那么,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担任“指挥”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配不同的任务,对每个“声部”所选任务给予建设性意见,指导各“声部”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还井然有序地使每个“声部”有力配合,最终奏出最完美的旋律。长此以往,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越战越勇”,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给了充分地肯定,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第二课堂的老师无疑也是听交响乐的享受。

3.目前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大的语言环境上讲,大学英语的教学还被四、六级牵着鼻子。从1987年至今,将近20年的时间,四、六级考试就像是一把尺子,除了量学生,还要量老师。虽然现在四、六级考试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高校取消了原来四级证和学位相挂钩的决定,但社会对于四级证的需求并没有下降。而有些高校四级改用新题型后,又投入了另外一轮的四级过关率的考验。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学英语老师将继续承担着“教书匠”的光荣使命,学生也回到了高中打勾划圈的时代。那么,学生和老师的应试心理也会与日俱增。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种无形中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其次,从个体语言环境上讲,要开展第二课堂会受到高校各自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师队伍的制约以及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的制约等等。应用语言学研究表明:人们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接触和接受该语言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采用第二课堂形式来补充第一课堂教学,但是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开展二课堂时,没有按照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实施,即便是目前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但归根结底也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学生多了几种选择而已,可能引发的直接后果是老师为了急于求成,学生会丧失信心,甚至对第一课堂都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从第二课堂本身来说,还不具备成熟的语言环境,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希望老师们仔细斟酌。

结束语: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有其显著的优点和独特的魅力,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在构筑多维语言学习环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作为“多声部”的复调特征,印证了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个体特长得到了极致发挥,同时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对话,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的饱满热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到由于盲目随从,不顾现状,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和效果,必定会适得其反。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势在必行,但也要有章可循,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成功地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转化。

参考文献:

[1]胡壮,林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2]沈菊芬.浅议英语第二课堂[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上一篇: 工程师专业论文 下一篇: 就业创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