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02 16:54:58

组织文化论文

组织文化论文篇(1)

1.1自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是毋庸置疑的自变量。从文献上看,当我国学者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时,大致存在三种情况。第一,将组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研究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第二,选择某一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对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三,也有一些研究者将组织文化的强度和组织文化与组织的契合性作为自变量,研究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在组织文化的测量上,多数研究者采用主观知觉评价(自我报告)法对其进行量化,但也有例外,李靖华和庞学卿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将不同的组织文化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对其进行量化;刘志雄和张其仔从公司、员工和社会3个层面设置6个是非判断项目来衡量组织文化强度的大小。

1.2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在组织文化的后果变量组织绩效的选择与测量上,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选择的绩效类型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组织绩效外,创新绩效、知识转移绩效、知识管理绩效等结果变量也常常受到学者的关注;从组织绩效的测量指标上看,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组织绩效的多维观点,同时从几个方面衡量组织绩效,但是,也有研究者仅仅关注了财务绩效;从测量方法看,几乎所有研究都采用主观知觉评价的方法,让企业的管理者或员工对这些组织绩效指标进行主观评价,但也有部分学者采用客观财务数据作为绩效的指标。

1.3中介和调节变量的选择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文献看,组织文化影响组织绩效的中介变量受到了学者的较多关注,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了不同的中介变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但是,对调节变量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研究者将调节变量作为研究中考查的对象。这样,基于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存在三种关系: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下面就从这三种关系出发,对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述评。

2实证研究结论评析

2.1直接作用

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直接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从目前实证研究的结果看,二者的关系还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首先,较多研究都证实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张旸等研究发现市场导向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张德和王玉芹研究发现宗族型、活力型、市场型和层级型文化分别对组织的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客户维度绩效和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新产品(服务)开发速度和企业财务绩效。其次,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其实更多地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当然还可能是没有影响。例如,朱瑜等研究发现官僚型文化对市场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对人力资源效能存在负向作用,创新型文化对成功新产品(服务)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市场绩效和人力资源效能的作用没有得到证实;陈明和周健明研究发现:创新型文化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支持型文化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朱兵等研究发现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对组织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官僚型文化对组织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彭玲和鲍升华研究发现在服务外包型企业中,组织文化的灵活性与组织的获利性绩效和成长性绩效正相关,组织文化的稳定性则负相关,组织文化越关注外部,组织的获利性绩效和成长性绩效越高,越关注内部则越低。也有学者从组织文化的强度出发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强度对组织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组织文化强势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组织绩效。

2.2中介和调节作用

随着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升温,不少研究者将更多的变量加入进来,试图给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更为全面的解释。从研究结果看,中介作用得到了较多的证实。首先,在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中,朱瑜等以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发现完全中介效应显著;谢洪明等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学习导向、组织创新以及组织绩效之间的影响不是任意的,而是按照特定的路径来相互影响的:(1)组织文化学习导向技术创新组织绩效;(2)组织文化学习导向管理创新组织绩效。其次,在某一类型的组织文化对某一类型的组织绩效的研究中,陈明和周健明研究发现创新型文化会通过知识转移的人员交流维度和团队交流维度部分中介作用用于知识转移绩效;朱兵等研究发现创新型组织文化和支持型组织文化会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部分中介作用于组织的创新绩效;李靖华和庞学卿研究发现新服务开发活动中,组织文化会影响组织内员工知识转移行为,进而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另外,在以组织文化强度和组织文化契合度为自变量的研究中,张勉和李海研究发现组织文化的强度会通过人力资源发展中介变量作用于财务绩效,人力资源整合在文化契合度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关于调节效应的研究,张旸等研究发现所有制类型和组织规模对市场导向文化和组织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非国有企业的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更强,小企业的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更强,但是行业类型对市场导向文化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证实;李海和张勉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对文化契合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在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文化契合度与绩效的关系更强。

3现有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3.1从变量的选择看

从自变量看,无论是将组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研究的框架中,还是仅仅关注某一类型的组织文化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现有研究对组织文化强度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组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当组织面临变革的时候,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往往是组织变革的束缚。此外,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政治转型的历史时期,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常态。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有效的组织文化对企业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把握不让组织文化成为组织变革的绊脚石,这值得我们关注。从因变量上看,不同研究者的关注点不同,选择差异较大,本文认为两种思路值得借鉴。第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某一方面的组织绩效,例如财务绩效、人力资源绩效、创新绩效等。第二,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研究其实真正关注的是组织文化能否让企业基业长青,能否让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而平衡计分卡从4个层面的结构框架描述企业的运行特性,很好地阐明了业绩评价指标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业绩,我国学者刘俊勇等研究也发现平衡计分卡能够有效地将企业战略与评价指标相联系。因此,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思路来从4个方面衡量整个组织的绩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中介变量看,目前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而“人”又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组织中“人”的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因此,对于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离不开“人”这一根本要素。根据现代心理与行为科学的观点,文化是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我国学者姚公安和覃正提出组织文化场的概念,认为文化场的作用机制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将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可以根据不同的关注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员工心理与行为,例如谢洪明等对组织文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中,将员工的学习导向作为中介变量,李靖华和庞学卿在对组织文化对商业银行新服务开发绩效的研究中将员工的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转移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等。从调节变量看,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其实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结合匹配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本文认为不同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关键是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匹配。与环境匹配良好的文化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而与环境匹配不良的文化,则会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影响到员工的组织承诺和满意度,甚至会妨碍组织绩效的提升。因此,研究的重点不应放在某种类型的组织文化是否对组织绩效存在影响,而应放在这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对何种组织的绩效有促进作用,对何种组织的绩效有阻碍作用。也就是说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到组织文化与环境因素的契合性上面来,对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弄清楚组织文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与环境因素相契合的,对组织发展是有利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与环境因素是不契合的,对组织发展是不利的。李海和张勉以组织文化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领导风格、员工特点和规章制度的契合度为自变量,研究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探讨。根据目前的研究文献和管理理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战略、结构、资源等,组织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和竞争者、顾客、供应商等行业环境,这些都可以作为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调节变量。

3.2从变量的测量看

首先,对组织文化的测量,目前国内学术界大多是借鉴国外现成的组织文化测评量表,以企业员工为信息来源,让员工对组织的文化状况做主观评价。诚然,国外的组织文化研究比我国起步早,研究成果多,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有着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制度安排,我们有理由质疑西方的组织文化概念范畴及特征维度是否同样适合于中国企业。其实,在中国情境下,西方的组织文化模型被证明不具有良好的效度。虽然也有不少中国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中国本土情境的组织文化量表,但遗憾的是很少研究者采用他们的量表。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从中国本土情景出发,采用或者开发适合中国本土情境的组织文化量表将会是研究的趋势。对组织绩效的测量,多数研究都是采用主观知觉评价的方法,虽然也有人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主观评价数据与客观评价数据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仍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主观知觉评价的方法只是在缺乏客观资料或者在研究样本涉及多类产业,客观绩效数据很难在跨组织的研究中适当配对的条件下不得已而使用的方法。所以,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客观的组织绩效数据,当然这需要将产业类型等对组织绩效具有明显影响的变量控制住。因此,专门研究组织文化对某一特定类型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第二,在使用主观知觉评价中一定要保证信息的提供者对组织的绩效十分熟悉,例如陈明和周健明将受访对象限定在了解企业情况的高管人员或项目管理人员;但是多数研究者将信息来源仅仅限于管理人员或者完全忽略了这一问题,其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令人质疑。所以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对提供组织绩效信息的被访者进行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在量表设计上,可以在组织绩效likert量表的选项上加上一个“不清楚”选项,这样可以在统计阶段将这类个案剔除,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组织文化论文篇(2)

2研究假设

2.1战略导向与企业绩效战略导向

作为一种企业追求成功的战略关注和行为偏好,已经被现有的文献认为是影响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转型环境下,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已经体现出对企业绩效改善的不同价值功能和管理逻辑。在技术导向方面,关注技术变化的企业更加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对新思想和新理念的采纳更加开放和包容,通过新事物的引入来提升组织对外部动态环境的适应性。转型经济环境已经引发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范围更新和变化,这使得缺乏技术导向的企业将丧失适应未来市场的自信和组织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术导向的企业可以更好地通过对新制度系统、政策、程序等方面的技术适应,提升自身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性。同时,技术导向的企业关注技术变化的发展和趋势,通过捕捉技术信息来开发新产品,引导或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建立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客户导向方面,关注客户需求变化的企业更加强调对现有客户需求变化和潜在市场需求发生的捕捉能力及适应能力。这类组织可能并不一定开展创新,但是一定想法设法满足客户需求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正如Zhou等强调,在转型经济环境下,客户导向的企业促进了组织内部个人及职能层面的努力和市场聚焦,使得企业传递更好的客户价值并实现卓越的市场绩效。因而,从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的单一作用来看,我们支持先前的文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在转型经济环境下,技术导向对企业的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假设2:在转型经济环境下,客户导向对企业的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转型经济环境下,动态的市场需求变化和难以研判的技术变化使得中国的企业很难仅仅关注单一的战略导向。许多企业在把握现有的市场客户优势基础上也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力图通过技术优势扩展战略和形成长期绩效增长。尽管战略导向的文献认为,追求两种不同的市场和技术关注取向对企业的商业活动具有协同的竞争功能和分散的风险价值,但是事实上,在激烈变化的转型环境下,同时追求两种导向对企业而言是困难的。组织关注理论视角认为,企业的“关注能力”是有限的,组织很难协调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去同时开展不同焦点的战略活动。因为同时关注不同的战略活动既分散的资源的集中优势,也分散了企业的精力,导致了较低的运作效率。具体而言,第一,组织关注的焦点是基于决策者的有限精力、努力和全面的思维能力,这些有限的要素集合使得管理决策者常常在关注一类问题的信息处理、控制过程、答案解决的同时,很难周全地考虑其他问题。第二,管理决策者聚焦的活动和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依赖于他们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境,因而,组织关注的情境导致了不同的管理行为,形成了不同组织认知。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导向常常与当前的关注情境和认知程度紧密相关,战略导向的追求并不能完全与预期一致,同时追求两种导向显得困难和局限。第三,组织关注常常是具有分布式特征的。管理决策者关注和解决组织问题时取决于他们如何分布和控制这些问题在不同职能领域的分配,因而,分布式的组织关注使得组织在追求不同的战略导向时具有一定的职能分散特点,而职能层面的关注分布和问题分配紧密相关于管理者的有限关注能力,无法直接帮助管理者解决对不同战略导向同时追求的困境。总体来看,从组织关注理论视角来看,在转型经济环境下,动态的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影响了企业关注的焦点、形成了复杂的战略关注情境、导致了不同职能领域的分布式关注特征,因而,有限能力的组织关注使得企业在转型经济环境下同时追求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对企业绩效改善具有不利影响作用。基于组织关注理论逻辑,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在转型经济环境下,同时追求技术客户导向对企业的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作用。

2.2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战略导向

涉及了一系列的决策过程,这些决策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组织关注理论强调,组织文化作为一种决策环境的情境要素直接影响了企业战略行为的认知过程和决策选择,因而,组织文化在战略导向中形成了重要的管理机制(如信念、价值观、关系、规范等)。考虑同时追求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的理论重要性和组织关注能力的局限性,本文将从三个维度(集体主义、权力距离、风险偏好)分析组织文化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机制和决策情境改善企业同时追求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的战略困境。

2.2.1集体主义

传统的组织文化理论认为,集体主义涉及了在更大的工作团队目标下的个人兴趣部署,强调了团队或个人间的价值分享、合作、和谐,并与团队整体利益和对抗外部成员竞争行为息息相关。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的组织成员将组织看作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并强调通过个人和团队问的合作实现组织价值提升,因而,在集体主义文化较强的组织内部,职能间的协作效率更好,拥有不同能力的个体和团队可以更好地进行能力协同和优势互补,确保对组织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尽管有限的组织关注能力限制了对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的同时追求,但是集体主义文化可以形成全新的管理思路去平衡对企业在技术和市场领域的关注能力,通过时间、空间、结构上的分离,企业可以合理高效地分布和配置不同的关注能力和资源,实现组织整体上的双元战略导向思维。例如,一些技术职能部门重点关注和从事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而一些市场职能部门重点关注和从事客户需求满足和市场开拓;同时,两类职能又需要彼此职能交叠形成互补协同能力,在这样的集体主义文化下,职能或个体问的协同效应才能够得到发挥和满足。管理者可以利用这种团队协作优势同时追求和实施不同的战略活动,尽管关注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团队问协同可以确保在有限关注能力下同时完成不同的战略活动和目标;相反的,缺乏集体主义文化的组织使得职能问的协同能力较差,无法有效地通过资源互补和能力协作同时完成对技术的探索和对客户需求发掘。因而,我们提出假设:假设4:较强的集体主义文化减弱了同时的技术客户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作用。

2.2.2权力距离

在组织文化范畴中,权力距离是另一个重要的文化维度。权力距离描述了组织内部权力的分布特征,它涉及了不平等的实力和权力分布实践。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权力距离对组织成员问的交互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较低水平的权力距离使得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感觉更加舒服,而较高程度的权力距离体现出对组织成员工作任务目标清晰的定义和紧密的控制。换句话说,较高程度的权力距离使得组织职能和员工对目标的追求必须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和行动方向,是任务导向型的;而较低程度的权力距离使得组织职能和员工工作过程更加松散,具有较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更多是员工导向型的。针对企业战略导向的追求方面,权力距离由于在过程控制和目标导向的影响功能,使得职能间和员工间的合作受到抑制。一方面,在高权力距离文化中,各个职能部门和员工具有自身明确的任务导向和目标追求,他们很难协同和考虑其他关联职能的任务实现,高的权力距离使得职能层面的战略执行较为刚性,必须按照既定轨迹开展工作,这使得各个职能部门或员工聚焦在仅有的既定的战略关注活动内部,而无法关注其他的职能战略活动;另一方面,权力距离的增加形成了以管理层为主导的战略发展思路,而管理层有限的组织关注能力常常形成了较为单一的资源分配和职能分布焦点,因而职能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执行也按照上级的导向而进行,这使得组织整体的战略关注和资源配置缺乏灵活性。因而,同时追求技术创新和捕获客户潜在需求在高权力距离文化下变得更加困难。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5:较强的权力距离文化加强了同时的技术客户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作用。

2.2.3风险偏好

在组织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风险相关的文化也在战略导向的选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险偏好作为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威胁并试图应对的一种态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认知和选择的结果,风险偏好越高,企业更有意愿试图通过对高风险的适应和对抗追求高回报的绩效结果。在转型经济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完备的制度环境已经大大增加了企业市场经营的风险,技术的更新发展远比客户需求的变化充满动态性和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越高的风险偏好文化将导致管理层过多地追求风险较高的战略任务去获得较大的绩效回报,这本身就使得管理者的战略关注限制在某一种战略导向上,而同时追求另一种战略导向显得缺乏经济价值并耗费大量资源。例如,关注技术创新的企业他们会将大量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上,而同时追求客户需求则缺乏较有效的关注能力(如精力和资源),这类企业很难发挥跨职能的协同能力去共同完成对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的追求,从而抑制了企业的绩效增长。因而,对于风险偏好文化较强的企业而言,同时追求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显得并不现实,有限的组织关注能力反而影响了企业绩效的改善。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6:较强的风险偏好文化加强了同时的技术客户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作用。

3研究方法

3.1样本和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数据的收集工作是与北京、山东及河南省的几所高校共同合作完成的。首先,为了消除由于区域文化和经济差异而导致的系统性偏差,我们在调研对象的选择上尽可能地分布全国各地区,例如上海、陕西、河南、湖北、广东、山东、河北和四川等省市。在此基础上,以三地的高校为中心划分了调研的片区,由各片区负责人提供各地制造企业名录,有目的地选择潜在调研对象。我们先对各潜在调研对象进行电话访问,询问是否愿意参与到我们的调研中来,同时我们还向企业承诺:(1)对参与调研的企业所提供的数据严格保密;(2)调研完成后,向参与调研的企业提供针对企业供应体系的分析报告。通过电话沟通后,最终确定了232家企业同意参加本次数据调研工作。最后,我们向各个调查片区分派一到二位调查员,他们大多是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也有一些是专家顾问。并且在开展调研之前,我们根据问卷的特点及调研要求对调研人员进行了集中的培训。在我们所访问的232家制造企业中最后共获得209份相关本研究问题的有效问卷,有效样本回收率达到90.1%。为了检验样本的有效性,我们对样本的未返回偏差和同源方差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比较返回企业和非返回企业在规模、年龄、所有制类型等指标上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这些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非返回偏差对本研究的结果不会有显著的影响。其次,我们通过Harman单因子检验验证本文研究所采用的变量和样本是否存在一般方法误差。我们对本文用到的所有变量的测量指标进行了单因子检验,发现没有出现较大解释力度的因子,第一个因子只解释了全部测量指标的方差值不足30%。这说明我们的样本数据不存在同源方差问题,样本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3.2变量的测量

我们设计测量变量的具体度量指标时,考虑到大多数的指标均来自英文论文,在不改变问题原意的前提下,在翻译上对问题的提法和陈述方式作了一定的调整,以使得问卷在文法上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指标度量的问题采用李克特(Likert)七点计分的方法来度量,问卷要求回答者按1—7之间的数字来衡量特定问题所表示的判断与企业或是联盟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1表示最不相同,而7则表示最相同,2~6为中间状态。(1)自变量。首先,基于Narver和Slater、Grinstein、Zhou等的研究,采用3个题项测量技术导向;同时,基于Narver和Slater。。、Kumar等、Li等的研究,我们采用6个题项测量客户导向。其次,基于当前的组织文化理论研究(如Bates等:Bochner和Hesketh:Hofstede等:Wagner),对集体主义采用3个指标进行测量,对权力距离采用3个指标进行测量,而对风险偏好采用4个指标进行测量。具体测量题项指标见表2所示。(2)因变量及控制变量。企业绩效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变量,它的测量需要从多重角度进行。基于当前有关企业绩效的研究(如Meyer和Gupta;Wiklund和Sheperd),我们采用5个指标测量企业绩效这一因变量(见表2)。此外,结合本文的研究问题,我们控制了企业年龄、规模、所有制类型以及是否上市公司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之所以选择这些变量,是因为从组织特征、所有制类型对企业战略导向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不同的组织特征和所有制类型企业也会有明显的组织文化差异。例如国有企业偏好追求通过市场扩展实现增长,而非国有企业(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更多偏好通过追求创新建立独特竞争优势。此外,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受到政府管理部门(如证监会)的干预程度和监控程度更高,他们的战略导向很难自由地进行调整和选择,尤其重大的战略行动和财务行为都需要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的许可和监控,因此,企业是否上市的特征直接相关于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此变量需要被控制。

3.3信度和效度检验

3.3.1描述性统计分析

我们首先对所测量的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给出了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的Person相关系数。

3.3.2信度和效度检验

我们利用CFA方法对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并计算了各个变量的CompositeReliability(c.R.)值以及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首先,对于信度检验而言,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成分信度(CompositeReliability),该指标通常不能低于0.5[353。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所有指标的C.R.值都大于0.7,因而被测量的变量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其次,对于效度而言,表中结果反映出22个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Loading)都在0.6以上,1个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为0.57,接近0.6临界值。由于这些指标来自于英文文献,并较新地应用于中国企业的测量调查,因而因子载荷接近或超过0.6的临界值是可以被接受的,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同时,模型的拟合度情况也达到了相关要求(Chi—square『236]=595.41,RMSEA=0.08;sRMR=0.07)。

3.4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本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理论概念模型进行了回归方程检验。表3给出了假设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从表3的模型回归检验结果来看,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单一作用都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支持了假设1和假设2;而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13=一0.153,P<0.01),换句话说,同时追求技术客户导向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因而支持了假设3。在检验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方面,实证结果显示,集体主义负向调节同时的技术客户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关系(B=0.322,P<0.001),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风险偏好正向调节同时的技术客户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关系(B=一0.277,P<0.001),因而,假设4和假设6得到了支持。此外,表中后一个模型与前一个模型相比,R值依次增加,说明后一个模型比前一个模型更为充分合理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假设5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结果,这表明权力距离的文化对同时追求技术客户导向的作用过程没有显著影响作用。实证的结果与我们的理论分析预期存在不一致性,这很可能说明,组织是否能同时追求技术和客户导向仍然与管理者的有限关注能力紧密相关,而与管理者和职能及员工间的权力距离程度并不显著相关。进一步而言,很可能权力距离形成的是一种计划命令式的组织行为特征,它并不能完全作用于管理者个人在组织战略问题上的导向选择,仅仅更多地影响组织成员在战略上的执行和实施的效率。而集体主义和风险偏好的文化都可以直接影响管理者个人的行为,也间接影响了对不同战略导向追求和执行的过程。因而,如果管理者能够在有精力同时关注不同的战略,那么在权力距离大的组织中,组织成员仍然可以按照管理者的计划命令和任务分配同时开展对不同战略的执行,并不影响管理者对战略导向的不同选择和决策。从这一点上来,假设5的不显著结果给予了我们重要的管理实践启示。

组织文化论文篇(3)

2组织文化的功能

组织文化作为一个单位发展的软实力,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工作效率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须将组织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战略的角度来看待,这也主要是组织文化本身的功能所决定的。

2.1导向功能

从组织文化的三要素可以看出,组织文化建设能够使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这种共同的价值念一旦形成,必然对组织的每一位成员产生高强度的感召力,引导组织成员将自己的行为动机和组织目标形成一致。换句话说,组织提倡的是什么,不提倡的是什么,组织成员都会表示认同,并长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付出努力。

2.2规范功能

组织文化不同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是对于员工的一种软的约束力,而规章制度是一种硬的约束力,是明文规定好的。这种软约束力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员工自己的切身感受,进而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实现的。所以,组织文化会使员工不断地进行内省,形成自律的意识,从而自觉按照组织的价值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并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2.3凝聚功能

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自己的行为准则,各人之间的标准和准则是不同的。所以,如何将不同的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统一起来,就要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组织文化建设正是为了使组织成员在价值观方面求同存异,与组织的价值观融为一体,促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发展目标、组织的行为准则和组织的经营观念等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团结一致,为实现组织的未来发展目标而努力。此外,一种成功的组织文化,也能使组织成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对组织有一种归属感。

2.4激励功能

从组织文化的三要素可以看出,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使组织成员深入了解到自身工作的意义所在,并不再仅仅是满足个人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组织成员感受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所以,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就能够激励组织成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不断实现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

3当前对组织文化建设认识的误区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类企业或组织也都认识到了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企业或组织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或是停留在口号上。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依靠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同时,在组织不同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不总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民办高校也是一样,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也应提升到战略的角度。民办高校经历过了快速的蓬勃发展期,现今阶段都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内涵建设不仅仅是教学师资力量的加强,还有一个重要点,就是形成高校内部统一的价值观,这需要常抓不懈,强化组织文化在组织成员心中的地位。

4民办高校当前组织文化建设现状

4.1重视程度不足

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备,规章制度的健全,办公条件的改善,这都是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然而,我们还应看到,部分员工还是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性不足,这都有赖于员工的积极性不足,没有归属感。因此,组织文化建设首先应从领导层逐步推进。

4.2没有共同的价值观

当前,员工基本上都是以打工者的心态自居,形成了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思想,与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未能达成一致性。

4.3人工环境提升不足

学校的绿化和师资虽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人工环境方面给外来人员的感受却不是很明显。这都有赖于高校全体员工整体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5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对策

5.1关注组织文化建设,注重实效

加强民办高校的组织文化建设,首先从领导阶层做起,也可以从组织文化的三要素,一项一项抓落实。当然,价值观信条要依靠长期的培养,但,从学校领导上层应注重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文化的内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

5.2增强员工归属感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组织文化的建设要依靠物质为基础,否则,加强文化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要将所有教职员工和学校的资本、资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提高员工对学校的忠诚度和情感投入。同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加强员工的参与式管理,真正的做到学校与员工利益相关、感情相互依附。

5.3从制度建设方面体现组织文化建设

民办高校的制度建设应与学校预期要打造的组织文化结合起来,每一条规章制度都体现着民办高校的文化。制度的本身只是一个空的架子,关键是员工在执行时才有所体现,尤其是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等,都与目标的实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制定制度时,要进行的充分的调研,充分考虑制度或文件的可执行性。总之,没有组织文化作为支撑的制度是缺乏内涵的,而组织文化失去制度作为载体也是非常不实际的,二者要紧密结合起来。

组织文化论文篇(4)

一、引言

在自然科学范畴中,场的概念为: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它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引力场、电场、磁场等。这些场的概念以及相应理论的建立,最初大多都是通过假设或类比提出来的。如法拉弟设想带电体、磁体或电流周围空间存在一种由电磁产生的物质,它无所不在,像以太那样的连续介质,起到传递电、磁力的媒介作用,法拉弟把它们称为电场、磁场。“库仑定律”的确立,是借助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类比而实现的;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最初也是类比于流体力学的模型而提出的。在社会科学范畴中,已有许多学者采用了类比的方法,把自然场的概念引入社会便形成了社会场。他们认为:社会场的实质就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借助于物理学中的“力场”理论,提出了团体力学理论。他认为:团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力场”,叫做“生活场所”、“自由运动场所”。这些力场涉及团体在其中活动的环境,还涉及团体成员的个性及其相互间的看法。因此,笔者也试图借助于物理学中的“力场”理论,通过类比的方法,提出组织文化场、组织文化场强度、组织文化力、组织文化场效应的概念。因而,我们把组织文化的作用虚拟为一种场的作用,这种“场”即为组织文化场。

二、组织文化场及组织文化场强度

1.组织文化场

每个组织的内部环境都包含一种潜在的力量,即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组织文化对企业而言,表现为企业文化;对公司而言,表现为公司文化;对学校而言,表现为校园文化。对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而言,组织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者构成,并形成了组织文化核。精神文化居里层,这是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组织成员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制度文化居中间,这是指体现某个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组织成员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物质文化处表层,这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

组织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它属于优良的文化还是劣势性的文化,它的存在都是客观的。事实证明,组织文化最初是由该组织的占支配地位的领导集团根据本组织的性质、任务、现存的条件和当时社会要求,为了内强优秀素质,外树优良形象,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采取一定措施精心加以培育并经过较长历史沉淀而形成的。它来自组织,但一旦形成了某种独立的组织文化,就会反过来对组织发生巨大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是如何传递的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必须相互接触或借助于介乎其间的物质才能传递,没有物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发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进行的。与此相似,我们认为:组织文化对组织的能动作用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媒介物――组织文化场来作用的。每当组织文化核形成时,在它的周围就会激发起组织文化场来,具有思想和行为的组织成员在其中活动都会受到组织文化场对他们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组织文化力。

2.组织文化场强度

组织文化的基础是信念、价值,它们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组织文化通常反映出组织创建者及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和目标,它决定了组织内部自觉的行为准则。当本组织价值观和理念为整个组织成员接受,组织成员按照这种价值观和理念进行活动时,这种组织文化就被看作是强文化,反之为弱文化。这是组织文化的基本特性。

我们引入组织文化场强度来描述组织文化场的性质,用 E 表示。通过对组织文化的基本特性分析及经验得知,我们认为决定组织文化场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有:(1)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渗透程度,我们把它定义为渗透度,用s表示。它包括组织文化在组织中辐射的广度和组织成员对本组织文化内涵的理解深度。(2)组织成员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特性,我们定义为文化力质量,用Q表示。它是组织文化与组织成员相互作用性质的度量。(3)组织的外部环境,即社会体制和文化习俗等,用k表示。组织的外部环境是社会机制条件恒量,决定于该组织所处社会的社会体制、文化习俗等状况。

因此,如果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把组织文化场强度(E)看成是渗透度(s)、文化力质量(Q)的函数,其函数关系式为:

2.组织文化场效应

组织文化场效应是组织文化场对组织成员作用的效果。我们进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考察,组织文化场的影响主要指向组织成员的心理,组织成员受到组织文化场作用后,其心理就会发生变化。组织文化场效应主要表现为导向效应、凝聚效应、规范效应和激励效应。

(1)导向效应。导向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对组织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引导,使组织全体成员的思想行为统一到组织发展的目标上来。组织一旦形成了强组织文化场,对全体成员就会形成一向种导向效应,使广大组织成员充分了解组织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的社会责任,也就会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伟大意义,在工作学习中发挥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把个人目标尽可能地统一到组织目标上来。

(2)凝聚效应。凝聚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成员信念和价值观凝聚,使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自觉地接受组织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以及使组织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组织一旦形成了强组织文化场,对全体成员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效应,使广大组织成员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组织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以致于与组织同甘苦共命运,从而感到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一切都离不开组织,将组织视为自身最崇高和神圣的东西去关心她、爱护她。

(3)规范效应。规范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的不良思想与行为的无形约束,弥补规章制度强行实施而使一些成员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足,使组织成员理解、认同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组织一旦形成了强组织文化场,对全体成员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约束效应。这种约束是一种有效的“软约束”,使各种硬约束对组织成员的冲撞得到减弱,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之间的冲突得到缓解,由此引起的心理逆反得到削弱,从而使组织成员的行为趋于和谐、一致,并符合组织目标的需要。

(4)激励效应。激励效应是指通过强组织文化场对组织成员的情感激发和精神鼓励,使组织成员自觉地为组织事业发扬拼搏、奉献精神。组织一旦形成了强组织文化场,对全体成员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激励效应,使组织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将组织成员的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

四、结束语

事实证明,一个组织取得的成功,都显示了其组织文化的卓越魅力。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当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必须不失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而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重在构建强组织文化场。组织文化场构建得越强,其场强度、力、场效应就越大。式⑴、⑶虽然没有给出定量表达式,但从其函数式可以看出,要增大组织文化场强度和组织文化力,提高组织文化场的作用效果,可以从提高渗透度、文化力质量的角度着手。而渗透度、文化力质量是否得到提高,则可以通过统计调查的方法测定。

参考文献:

[1]杨庆余 唐福元:物理学史[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4

[2]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3]孙钱章:经济管理思想简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教材,1991

组织文化论文篇(5)

1尽可能全面地收录本学科资源

一个好的学科信息门户所指引的有关资源应尽可能地涵盖本领域重要的资源(涉及资源的内容、时间、地域与语种范围),如表1中的INFOMINE的记录达到了12万余条;收录的资源类型宜多样化,以方便用户对某一专题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即建立一个不仅收录各种形式的因特网资源(网上可以公共获取的全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书目、指南、邮件列表、电子公告板、新闻组、机构、会议、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网站链接等),而且囊括馆藏实体资源(包括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的集成化系统,实现两种资源在同一界面的无缝存取(seamlessaccess),并将其整合为易检易用的有机整体,即“hybridlibraries”(复合图书馆)。基于用户利益而管理的复合图书馆:人文科学复合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模型(MAnagingthehybridLIbraryfortheBenefitofUsers,简称MALIBU)[5]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严格选择资源

从总体而言,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选择必须有一套符合该学科特点、既定用户需求、服务宗旨、规模及经费支持等方面要求的资源选择标准。就单个资源而言,在内容上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唯一性、新颖性、完整性与针对性(所指引的网址要尽量接近主题内容,尽量减少用户点击的次数);在形式上要考察信息的格式(是否是标准的或常见的格式,如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有.jpeg,.gif等),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考虑用户访问本网站采集的资源时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连接方式等要求),导航是否清晰,排版结构的美观程度以及资源的可存取性与可用性(指向的资源地址正确,链接资源的原始网址以便用户访问到最及时和最权威的信息,注意被链接资源的注册要求、收费规则、知识产权声明与特殊服务规则等;优先选择网上免费资源,当网络用户与镜像站点的“电子距离”比原始站点更近时,要链接镜像站点以便于用户进行更有效的存取)。

表1中的ADAM,AHDS,SOSIG,EEVL,EELS,OMNI和MathGuide都强调要选择学术性资源,Biz/ed则注意选择来自非盈利机构网站的资料。SOSIG提供的每一种资源都经过研究图书馆员和学科专家的选择与描述,这些资源有:电子期刊、数字化图书、报告、论文、书目、教育软件、电子新闻稿、邮件列表和重要的社会科学机构的主页。LII选择与评价资源的标准是:选择最适合公众和图书馆用户需求的资源,不收录没有信息内容的纯商业性站点,而且,每一种资源都经过图书馆员对其价值进行的评价。

3对资源进行高质量的元数据描述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对信息资源或数据对象进行描述,目的在于使用户能够发现、识别、评价资源,并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定位和调用,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有效管理和长期保存[6]。

学科信息门户对资源的描述应该优先采用国际通用的元数据与标记语言,元数据元素中的“主题”描述要利用国内外著名的分类法与主题词表。例如,澳大利亚要求学科信息门户全部采用已有的元数据标准,如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MARC和澳大利亚政府查找服务(AustralianGovernmentLocatorService,简称AGLS)等元数据以及自己独有的元数据元素进行标引,并支持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PlatformforInternetContentSelection,简称PICS)。INFOMINE的记录以HTML语言表示,主题标引使用《国会图书馆主题词表》(LibraryofCongressSubjectHeading,简称LCSH),记录还可以转换成MARC格式。LII的每条记录都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资源名称、URL、摘要、主题词、记录创始人与时间、记录修改人与时间,其中摘要由LII工作人员撰写,使读者在进入一个网站前便可了解其主要内容。LII链接的基本是资源的原始地址,对工作流程、著录项目与规则以及注意事项均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因而能够保证资源描述的质量与一致性。而GEM采用的元数据元素有:资源题名、描述、级别、GEM主题标目、ERIC叙词、资源类型、格式、权限信息、日期、语种、出版者、创建者和编目机构。AHDS采用21个元素,Agrigate则有30多个元素,包括DC的15个基本元素、管理核心元数据(AdminCore)和AGLS中的若干元素以及该门户特有的元素(如记录加入Agrigate数据库的时间、Agrigate批准者、Agrigate评述日期、Agrigate用户级别等)。

采用的元数据需要容纳学科信息门户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类型的数据(比如,GEM收录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有特色的资源类型),包括传统的数据类型(图书、期刊、文件等),也包括内容对象组合(例如由若干文本、图像和音像组成的课件)、内容对象资源集合(图书馆、网站、数据库等)、资源集合知识组织机制(例如分类表、叙词表、语义网络)等[7]。4构建合理的分类体系和尽量运用受控词表

分类体系是对学科信息门户收集的资源实施分类组织和用户进行浏览与检索的依据与桥梁,其科学性十分重要。学科信息门户可以采用已有的文献分类法(包括综合性的分类法与专业或专题分类法),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与目的对已有的分类法进行适当改进,或者采用自编的分类法。在分类体系的构建中,分类表的展现应力求简单、明了,尽可能将所有的一级类目展现在一个页面;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方便的超链接功能,对具有多重隶属关系与相关关系的类目设置合理的参照系统。

受控词表的运用既可以保证资源描述的准确性,还有利于实现本专业的深入检索。例如,GEM建立的叙词表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术语体系,提供比某一术语更广或更窄的术语及相关术语间的链接。SOSIG建立了社会科学的叙词表以助用户限定检索,该词表以英国Essex大学开发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电子词表”(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ElectronicThesaurus,简称HASSET)为基础。Agrigate采用CAB国际农业词汇(CABInternationalAgricultureThesaurus)进行元数据创建、主题浏览和主题检索。LII采用国际通用的LCSH进行标引,但又将LCSH中的部分主题改为更符合公众特点的主题名称(例如,将LCSH中的主题词“electronicmailsystem”更改为“e-mail”)。它遵守Z39.50与MARC标准,使得它具有与其他学科信息门户之间实现互操作的可能性。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将国内外重要学科信息门户采用分类法与受控词表的情况整理成表1。

表1国内外重要学科信息门户及其采用的分类法与受控词表

附图

注:①上表中的“无”系指没有利用现有的主题词表;②表中的简称依次为:LCC指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ERIC指EducationResourcesInformationCenterDescriptors,AAT指Art&ArchitectureThesaums,EI指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的Engineering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Codes,NLM指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Classification,MeSH指MedicalSubjectHeadings,CAB指CABInternationalAgricultureThesaurus;③BIOME对于不同的大类采用不同的分类法。

5定期更新与维护

学科信息门户的更新与维护包括三个方面:①信息资源的更新与添加。由于网上站点的增加与更改频繁,学科信息门户要真正成为因特网信息的深层组织工具,必须及时更新其收录的资源,这也是保证学科信息门户质量的最重要的后续工作。②学科信息门户中信息资源的安全。要注意对资源进行备份与保存。③服务器的完整性、功能与持续服务的保障。如果用户经常遇到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或有的功能失效,就会失去对该学科信息门户的信心。英国著名的“发展欧洲研究与教育信息服务”项目[8](DevelopmentofaEuropeanServiceforInformationonResearchandEducation,简称DESIRE)在其手册中对学科信息门户服务器的要求及硬件与软件配置做了详细规定[9],可供参考。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学科信息门户创始计划也制订了类似的规定。为此,一方面,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不断追加新的网络资源,及时剔除错链、死链,保障整个系统在结构上为一个活的系统;另一方面,必须改变目前因追求高质量而过于依靠人工参与的状况,充分利用网上自动漫游、自动跟踪、自动分类和自动标引技术,采用人机结合的工作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之前和建设过程中就要考虑易于维护的问题。LII的资料每周更新,有工作人员负责新资源的追加和保持资源链接的有效性。据该门户网站的介绍,它们的“死链”从来不超过100个。同时,鼓励用户根据LII的标准推荐新资源,设立了“本周新资源”、“更多新资源”和“上周新资源”栏目,资料更新比较及时。而瑞典工程学电子图书馆(EELS)由于人工编制索引慢,跟不上网络资源变化的速度而不得不停止使用,计划在以机器人编制索引的AllEngineering[10]基础上开创一个新的门户。

值得注意的是,学科信息门户的更新与维护要考虑用户的需要与反应,比如设计用户调查表,听取用户评价意见,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及时对词表和分类体系进行调整,还可以鼓励用户推荐资源或参与维护(如WWWVirtualLibrary,Agrigate和EELS)。EELS还设计了详细的用户评价调查问卷(userevaluationquestionnaire)。EELS的调查问卷设计得非常具体,可供其他学科信息门户借鉴。其问题包括综合性问题(工程学是否是你感兴趣的主要领域、你介入工程学领域的主要原因、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使用WWW的情况、使用WWW的目的),EELS使用中的问题(EELS的界面是否令人悦目、导航功能是否容易使用、你使用过EELS的哪些功能、使用EELS数据库的原因、为什么EELS对你用处最大、EELS的帮助功能如何、EELS的检索结果与你的期望是否很接近、EELS中的资源是否满足你的质量标准、请告知你需要但EELS没有提供的服务、你希望EELS中的文献描述更详细还是更简略、EElS中的分类是否便于你查找文献、从你的经验看EELS最有用之处和最没用处是什么、EELS与搜索引擎相比较的优势何在、你希望EELS提供什么功能以使其对你最有用处)以及学科信息门户使用的可行性(你希望诸如EELS类的学科信息门户提供搜索引擎所不具备的哪些功能、你认为WWW上的质量保证是好事吗、你认为EELS提供了有用的服务吗、你希望一次检索应该返回的记录数大约是多少、请对EELS提出更进一步的评论意见)[11]。而GEM每年都提供一个详细的评估报告(evaluationreports)。

6重视互操作性

学科信息门户中各信息源数据库与信息平台差异可能很大,为了在统一的界面中使用来源各异的网络资源,学科信息门户必须具有异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间良好的互操作性,具有跨门户检索的能力。

学科信息门户互操作的实现有赖于学科信息专家与计算机专家的合作、国家间的合作以及跨语言与跨文化问题的的解决。SOSIG便是图书馆学专家、信息科学专家、计算机科学专家对图书馆应用、实践与数据库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旨在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大学教师和图书馆员提供世界范围的因特网资源的快捷而高质量的检索,一投入使用便备受欢迎。有些国家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合作已经超出本国的范围,如澳大利亚的虚拟工程图书馆(AustralianVirtualEngineeringLibrary,简称AVEL)已开始与英国爱丁堡工程学虚拟图书馆(EEVL)合作,拟将合作扩大到东南亚和我国的香港特区,并打算与EELS开展跨门户的检索。化学学科信息门户的合作面更广,澳大利亚的MetaChem已经与德国的化学信息门户合作,并打算与英国的BUBL和美国的IsaacNetwork互通。

为了提高互操作性,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IsaacNetwork[12]采用DC作为元数据,以Linux作为平台,以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Protocol(LDAP)[13]和WHOIS++作为信息查询与交换协议,而以代号为RFC2651的通用索引构建协议(theArchitectureoftheCommonIndexingProtocol,简称CIP)[14]作为索引编制与互换协议。通过该门户,用户可以对SOSIG、BUBLLINK、EEVL、EdNA、MathGuide、GeoGuide、OMNI等近20个学科信息门户进行跨门户的检索。同样由NSF资助的“全国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SMETE)项目则将多个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作为整个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和服务渠道,允许用户通过该门户体系检索和调用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与服务[15]。自1999年9月开始,NSF和英国合作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共同发起的“国际数字图书馆创始计划”(InternationalDigitalLibrariesInitiative)资助了为期3年的“IMesh工具套(TheIMeshToolkit)”项目,IMesh即“因特网学科信息门户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onInternetSubjectGateways),该工具套适用于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的构建[16]。

为了便于新建和已有学科信息门户之间的交流,澳大利亚于2000年组建了“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论坛”[17],并制订了一系列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标准,包括“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论坛技术考虑:技术、规范与标准”、“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最佳实践核对清单”、“发展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的国家框架”和“学科信息门户软件的要求”等[18]。

7运用相关技术

学科信息门户的运作仅靠图书馆的理念是不够的,要涉及到大量的实现技术,如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s,简称VPN)技术、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简称VLAN)技术、虚拟数据库(VirtualDatabase,简称VDB)技术、通用对象请求体系结构(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简称CORBA)技术等。例如,利用虚拟专用网技术可以解决学科信息门户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信息推送(push)技术通过信息机制,在用户初次使用时设定所需的信息后,能通过推送(push)或网播(net-casting)的方式把网上相关信息送到用户面前。这种基于push技术的Internet信息检索技术既为用户搜索、浏览网上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快捷入口,又为学科信息门户在广域网内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便于用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索,学科信息门户在建设中可以提供多种格式的元数据,并充分利用已有的不同元数据之间的转换工具,如从MARC21转换到DublinCore,从DublinCore到EAD,GILS,USMARC等,英国图书馆与信息网络化办公室(theUKOfficeforLibraryandInformationNetwoking,简称UKOLN)在其网站中对这些转换工具做了导航[19]。SOSIG采用了自动标引、分布式编目、镜像等先进技术。LII目前采用快速的、灵活的、功能强大的网页索引系统(SimpleWebIndexingSystemforHumans-Enhanced,简称SWISH-E)。GEM采用Siderean软件公司的具有分面检索技术的Seamark检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可利用已有的运行可靠的软件或使用较多的软件,如由JISC和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共同资助的“基于学科的服务中的资源组织与发现(ResourceOrganisationAndDiscoveryinSubject-basedservices,简称ROADS)”软件已广泛应用于SOSIG,OMNI,ADAM,EELS,EEVL和Biz/ed等学科信息门户中[20]。

8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变化除了需求量上的增长外,还表现为信息需求复杂程度的提高:用户成分逐渐多样化、复杂化,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国别、信仰的人士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同一个用户在学习、娱乐、工作等不同的活动中也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希望有一个系统能直接、深入、有效地支持其检索、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帮助其建立个人的数字图书馆(personaldigitalIibrary,简称PDL)。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要求学科信息门户在提供信息浏览与检索等基本服务的同时,还要利用网络新技术,跟踪用户需求,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新资源通报、信息推送与定制服务。学科信息门户还必须利用可视化等技术增强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注重帮助功能的提供,体现对用户的人文关怀,注意尊重与保护合法用户的权利与个人隐私。

EELS的功能除了浏览与检索外,还有方便的帮助功能和新资源通报(What''''snewinEELS)服务。LII创造了一个普通用户易于使用的界面,用户可浏览所有的主题,其检索功能也非常强大:用户可以在基本检索中选择检索所有字段或只在资源题名、主题、描述、URL字段中检索;选择进行词根检索或非词根检索;对输出结果可以选择只显示题名或显示完整记录;高级检索还支持布尔逻辑检索。但由于开发的时间较早,LII忽略了用户定制等服务。2000年始由NSF资助的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theNationalScienceDigitalLibrary,简称NSDL)非常注意数字图书馆的交互性与个性化服务,已建成的SMETE不只是一个网上的信息存储场所,还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用户可在此进行信息浏览与检索、下载、定制个人文件夹、获得适合其需要的资源推送服务、发表评论以及与同行交流等,真正为用户创造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存储与服务空间。CSDL已能把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有机地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里,并开通了分布式参考咨询系统,聘请30多位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的科学家和资深的咨询馆员为知识导航和咨询专家,为用户向专家交流咨询提供了平台[21]。这些都是新型的学科信息门户应该具备的。

以上的优化对策是就单个学科信息门户而言的,从总体上看,学科信息门户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待改变。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地域分布、学科分布与语种分布等方面。医学与健康科学、工程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信息门户很多,而音乐等学科的信息门户很少。有影响的学科信息门户主要分布在美国与欧洲,澳大利亚的学科信息门户近几年也发展较快,其国家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农业、教育、人文科学、法律和舞蹈等学科的信息门户,在建的还有“澳大利亚音乐”(MusicAustralia)。英国StAndrews大学图书馆和Heriot-Watt大学图书馆分别整理了一个收录50多个学科信息门户的列表[22-23],其中没有一个是我国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我国的学科信息门户可通过推出英文版、采用国际标准(如DC,Z39.50,OAI等)和参与国际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合作项目来加速其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KirriemuirJ,BrickleyD,WelshS.Cross-searchingsubjectgateways:thequeryroutingandforwardknowledgeapproach.[2004-11-23]./dlib/january98/01kirriemuir.html

3WhatisSubjectGateway?[2004-11-23]./html/subjectgateways/subjectgateways.html

4张晓林.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中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1):88-94

1ManagingthehybridLibraryfortheBenefitofUsers(MALIBU):ahybridlibraryforhumanitiesmodelsformanagementandorganisation.[2004-11-23].

10"All"EngineeringResourcesontheIntemet:aCompanionServicetoEELS.[2004-11-23].

11DESIRE:DeliverableD9.3-Appendices.[2004-11-23].

12IsaacNetwork.[2004-11-23].

15NationalScience,Math.,EngineeringandTechnologyEducationDigitalLibrary(SMETE).[2004-11-23].

16TheIMeshToolkit.[2004-11-23]./toolkit/

17AustralianSubjectGatewaysForum(ASGF).[2004-11-23].

组织文化论文篇(6)

二、组织文化宣贯面临的难点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殊性质,需要进行野外、夜间、倒班作业,加之人员数量多,年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时间不固定,身体和精神疲劳度高,职工对各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因此,在组织文化的宣贯和落实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一是认同感不高。组织文化宣贯的基础是所有员工的认同,只有职工对文化理念接受了,才能自觉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综合素质的差别,一些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知存在着欠缺和许多误区。有些员工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员工则是“跟风族”,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没能认清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从而造成对文化理念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

二是执行力不够。一些单位在组织文化宣贯的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当的做法,经常以时间不够、人手不够来推托;有的单位重宣轻贯,有的宣贯不一,有的只宣不贯甚至是不宣不贯;还有一些单位则是“一阵风”主义,初期工作落实较好,后期跟进却不足,最终导致文化宣贯工作不了了之。三是实效性不强。对于高速公路来讲,组织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文化软实力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有的单位只注重文化宣贯形式,而忽视了文化宣贯的内涵,他们把文化宣贯仅仅停留在会上、纸上、墙上,却没有与具体的收费、养护、监控实际工作相结合,只做表面文章,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更造成了组织文化的本末倒置。四是创新力不强。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同样需要不断总结沉淀、创造提升,实现宣贯与发展的有机结合。而有些单位在进行文化宣贯时容易照本宣科,生硬模仿,没有结合到行业特点,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在基层单位,而在于文化宣贯的管理部门。

三、“超级团队”竞赛形式及效果评价

高速公路组织文化理念的确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组织文化更加深入广泛地传承和推广下去,使其渗透到运营管理和服务之中,深植于每名员工的心中。下面,笔者结合河北省高速公路京沪管理处(以下简称京沪处)两年多的活动实践,推荐一种以“超级团队”竞赛为主的文化宣贯形式。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1公里,2000年12月11日建成通车。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破除发展瓶颈,2011年,“正气、荣誉、快乐”的京沪文化组织体系应运而生。文化内容有了定义,如何宣贯更为重要。为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充分体现京沪文化各项理念,2012年,京沪处创新形式,突出特色,创造性的开展职工团队竞赛,并命名为“超级团队”主题竞赛。京沪处连续两届“超级团队”主题竞赛都设六关比赛,涉及工作、生活多方面内容,星级考核模拟检查、宣传展板、主题辩论赛、科技创新、主题圣诞节、智力闯关、“五节约”从我做起、“我来找茬”、视频制作和大联欢等等,内容涵盖了业务技能、理论知识、百科常识、科技创新、京沪文化、才艺展示、组织策划等多个方面。参赛队员包含全处各单位、各岗位职工,处机关、2个直属单位、9家基层单位共编成6支参赛队,每队12人。各队确定自己的队名、队旗、队徽、团队口号和队长。通过每一关的排名进行积分,最终确定排名。下面笔者以其中的两关比赛项目为例进行阐述。第一届竞赛中的星级考核模拟检查关节,各参赛队按照《京沪管理处星级收费站考核办法》规定,对各收费站进行模拟检查,设置裁判组,对模拟检查组织形式、程序、方式、真实性、全面性、队员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本关得分和排名。在比赛中,曾经的被检查对象现在转换为检查人员,这就需要他们掌握更加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更加细致的考核标准。同时比赛规定模拟检查结果占星级收费站季度考核现场检查项目的30%,这就又要求被检单位准备全面充分。

在这一关的比赛中,不仅对各个参赛队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各单位工作情况也进行了考察。第二届竞赛中的“添砖加瓦”关节,每个参赛队本着促进本单位或本部门管理进步、优化管理方法、简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本关采取全体员工满意度投票、单位领导班子评价、专业评委会评判、费用评分等进行得分累计、确定名次。在这一关的比赛中,涌现出了一些符合工作实际、切实起到节能减耗作用的优秀设计作品,部分作品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不但激发了职工的钻研创新潜力,还大大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两届竞赛中“主题辩论赛”都是一大亮点,它以尖锐的辩题、精彩的赛制、激烈的现场气氛,受到了全京沪人的推崇。辩论内容广泛,从收费工作到管理方法,从团队建设到文化建设,从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到当今社会的公众话题。例如“保证畅通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管理与收费哪个重要”、“好员工责任意识更重要还是技能水平更重要”、以“超级团队”为主的组织文化宣贯形式探讨“团队是否会限制个性发展”、“中国式过马路该不该以罚为主”等等。辩手们以严谨的逻辑,犀利的论据,为自己的观点找出强有力的支持。

组织文化论文篇(7)

一、社会服务机构组织文化构建的作用和意义

组织文化对于一个机构的发展具有十分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规章制度为组织提供行为范式。组织内部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在组织成员在对信息的了解不足和处理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指导成员根据行为范式和规范来决策,促使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其次,保证组织目标一致性,凝聚组织成员。在行为范式的有意或者无意的约束、指导和规范下,组织成员会对组织目标产生更多的了解和体会,进而产生更多的目标行为,通过协作来实现组织目标,并进一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越来越一致时,组织成员会更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再次,组织内的信息沟通得以顺畅,组织的效率。组织信息的流通是组织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氛围,才能保证组织中信息的上传下达.组织文化影响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从而影响组织效率。任何形式的组织文化都要建立在保障信息流通的基础上,是组织工作效率得以提升的保障。

最后,有利于有效管理,促进机构良性循环。组织文化的良好构建,无形中会对组织中的各个方面起这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组织领导力的有效构建以及组织成员的规范性都有所协调,在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中,组织无论在内部协调还是在外部发展上,都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和互动,从而促使组织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沙因组织文化三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埃德加・沙因是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组织文化”一词被业界公认是由他最早提出的,其代表作《组织文化与领导》开创了组织研究的新时代。沙因指出,研究组织文化可以阐明一些其他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它不仅可以用来剖析组织内部的运行情况.而且能向领导者指出组织中最重要的问题。沙因将组织文化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人造事物和创造物。观察人为事物比较容易,困难的是了解人为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以它们之间又怎样的联系和它们的深层模式。在这一层次通常为可见的语言、行为等,在分析时,通常还要借助“ 符号学”的方法来加以分析。人为事物和创造物是文化最明显的层次,也是文化的初级层次,在这一层次显示出了文化创立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组织文化的第二层次是价值。当一个群体面对新的任务、争论和问题时,首先要提出来解决的只能是价值的重要地位,因为这时还不存在决定什么是事实和真实的共同基础。价值观强调的是“应该”,而不是真实的实际情况,只有某种价值观产生了实际效益,才能逐渐转变为信念和假设。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的组织文化是“有意识的”。

组织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基本的潜在假设。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被反复运用后,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当初由于某种价值所支持的假设得以实现,后来就渐渐被当作是事实,我们就会认为事情本来就是如此的。基本假设于价值观最大的区别是“无意识”和“潜意识”,是将组织希望构建的价值观转化为组织成员自身的无意识行为和认同。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文化构建

一种组织文化的构建,不仅要有利于机构内部的高效运作,同时也要通过这种组织文化对外体现机构的价值导向,对内外要有双重的吸引力。结合沙因的组织文化三层次理论,可以从多个方面构建一种适合于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文化。

(一)外在形式

要注重组织中的行为礼仪和仪式,定时的举办会议、活动等,有组织中不同于其他的具有公益理念的宣传标语、宣传画册等显性的文化体现。制定符合组织特点的制度规范和制度,构建不同于企业的制度体系,将单纯的效益理念转化为有爱的公益理念,更加具有人性化,强化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弱化制度的强制管理力。

(二)理念系统

努力培养与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相协调的组织使命,是员工的个人价值最大程度的接近于组织所希望构建的价值理念。构建与员工共同目标相一致的组织目标,使组织目标具体化到每一个员工能够深刻的感受并赞同,接受个体化的差异,使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更为一致。

(三)管理模式

社会服务机构更加注重民主的组织形式,其组织目标和员工的最大化接近建立在充分吸收员工建议,重视每一个员工价值的基础之上。增加潜意识中对于组织文化的逐步认同,从而使组织文化能够发挥作用。

(四)社会效应

社会服务机构对于政府和社会的依赖大于其他企业,这就要求必须培养一种社会认同的组织文化,把所倡导的组织文化作为组织的一面招牌和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使政府到民众能够感受到机构的组织文化,并且能够投入和融入,为组织带来持久和良好的社会互动效益。

文化对组织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组织虽然有着自己的文化,但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要长期生存发展,应该既关注外部又关注内部,既稳定又灵活。组织文化在组织正常运行和提高组织有效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管理组织,还是要了解和分析组织及其实际运行,组织文化都会提供不可缺少的依据。对于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社会服务机构,构建一种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文化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组织文化论文篇(8)

二、我国有效管理组织文化措施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逐渐成为组织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组织文化是一种追求可见实效、追求直接经济成果的务实文化,是投入与产出的转换文化,是集体文化,它在组织运行中主要起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协调等作用。现代组织管理思想已经由“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进入到“文化管理”阶段,与此相应,组织管理的实践模式也在不断变革。营造组织文化的内容大致应包括:培育正确的组织价值观、加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组织的适应力和竞争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管理理念等等。事实证明,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基石,是组织管理的宗旨。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有适当的具体塑造方法。笔者认为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有多种,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例如示范法、激励法、感染法、自我教育法、定向引导法等,一般而言上述方面都是比较有成效的方法。组织文化管理,根本上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组织要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利用科学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组织还应坚持团队导向,增强组织成员的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参与积极性,避免组织冲突的发生,善于用文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去解决冲突。这样才会提高现代组织管理的效益。

组织文化论文篇(9)

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会建设在独立学院的学生发展基础工作中拥有重要地位,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生群体能力、思想、认识等基础方面建设的核心。

一、独立学院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以云师大商学院为例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主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组织文化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随着独立学院学生会组织结构的日益完善,组织文化建设受到了更多关注。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会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在学院党委领导、院团委指导下逐步形成的“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群众组织。每学期开始,学生会都会召集新老委员针对上一年工作、学习和思想动态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确定目标和主题,以讨论会的形式商讨组织先进性的发展方向制定学期发展目标;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及时了解新老委员在思想、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团结协作、委员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学生会委员形成集体意识,创建商学院学生委员会团队精神;每年第一学期在院内举办“青春飞扬”系列迎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加强与兄弟院校学生会的学习交流是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会在文化建设上的主要内容,他们立足商学院特色积极开展到兄弟院校的联谊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

二、独立学院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独立学院学生会的组织结构基本成熟,但大部分并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对这种组织的“软控制”不重视,只关心活动的开展,导致了委员被动局面的出现。

(一)委员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低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学生会的人数也相应增多,委员中出现了一种你推我靠的现象,甚至出现人手的不足,这与学生会拥有众多委员是不相称的。许多委员都以“有课”、“英语学习”等借口来推脱任务,致使部长的工作难于开展。

(二)委员思想动荡频繁,易受指导老师更替的影响

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比较灵活,教师的更替也比较频繁,每当指导老师更替之时,学生会内部思想动荡严重,委员们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部长们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忧,委员为自己是否可以适应新指导老师的工作而烦恼,这样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

(三)学生会委员的自身建设欠佳

独立学院学生会委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自身的适应能力差和素质的参差不齐。学生会的形象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从而形成了学生会在学生中的口碑不一。(四)独立学院学生会存在问题的本质

组织制度的执行受到了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代表组织文化的一些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部分制度没有针对组织和委员的特点来制定是独立学院学生会存在的共性问题,要重视组织文化建设,进行管理的制度化是解决当前独立学院学生会出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建设独立学院学生会组织文化的对策思考

(一)充分体现制度化功能

制度化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有助于组织成员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助于管理者规范自己的工作;有助于对组织成员工作的考核与评估;有助于各级部门和个人对自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和自评等。

(二)加强学生会组织文化的制度化建设

1、制定学生会制度的前期准备。学生会制度的制定要体现组织价值观,能够充分调动委员的积极性。要从系统上把握学生会文化的制度化。制度化是学生会文化形成的一个环节,科学地确立学生会委员及管理者的制度意识。

2、科学地制定制度。制定制度首先要从全面修订现有管理制度入手,要以民主程序来制定制度,要循序渐进,要将学生会的长远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必须体现义务、职责、与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3、制度制定后的保证实施。除了制度要制定的科学、公正、严谨外,还要重视学生会的“执行文化”。决策层要大力支持、模范执行,中间层要正确引导、大力推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制度化对独立学院学生会的针对性

制度的科学制定有助于塑造独立学院学生会委员的文化素质,引起各个方面力量的关注、支持。合理的制度化可以加速独立学院学生会文化的形成进程。制度化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会内部的日常管理和共同信念的形成。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学生会的组织文化建设及制度化管理,能够在充分保障日常工作圆满完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会的自身情况,实现委员的共同价值观。同时在对外形象塑造和自身素质提高方面,都会取得较好的成效,进而使独立学院学生会的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自身实力得到加强,以至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永远健康的前进、发展。

组织文化论文篇(10)

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秉承“润物细无声”的规律,在落实活动目标和要求中善于发挥潜移默化所具有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营举办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设、艺术节、文化节,指导阅读、创作、参观游览、开办论坛,举行体育、科技、文艺类活动等等,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班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内容多样的文化周、文化月,鼓励各类学生社团积极踊跃开展活动,如校园歌曲、民谣创作和演出、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种兴趣小组的兴起,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高校共青团要关心大学生的求乐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及时服务青年大学生的需要,又可在乐中注入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让大学生放松身心,消减压力,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享受,即使达到了共青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

三、协调各方面力量,创新工作模式

共青团组织要努力争取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还要鼓励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团委要积极与各二级院系团总支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深入推进校园文化的各项工作上层次、创特色、出成果。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开拓工作新模式,借助电子邮箱、微信、微博等方式实现办公无纸化和工作集约化。

上一篇: 餐饮服务员表扬信 下一篇: 动画广告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