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10:27

网络安全小论文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1)

1.2对外部网络攻击的防护因连接到因特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网络的攻击,通常的做法是安装部署网络防火墙进行防护。通过设置防护策略防止外部网络的扫描和攻击,通过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等方式隐藏内部网络的细节,防止其窥探,从而加强网络的安全性。1.3员工上网行为的管控对于在办公区内的员工,要禁止其在工作期间做无关工作的网络行为,如QQ聊天、论坛发帖子、炒股等,尤其禁止其玩征途等各类网络游戏。常用做法就是安装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应用网关),也有些企业会出于成本考虑安装一些网络管理类软件,但若操作不当,很容易会造成网络拥塞,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

1.4对不同接入者权限的区分企业网络中的接入者应用目的是不相同的,有些必须接入互联网,而有些设备不能接入互联网;有些是一定时间能接入,一定时间不能接入等等,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不可能也没必要铺设多套网络。通常的做法是通过3层交换机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来区分不同的网段,与防火墙等网络控制设备配合来实现有关功能。

1.5安全审计功能通过在网络旁路挂载的方式,对网络进行监听,捕获并分析网络数据包,还原出完整的协议原始信息,并准确记录网络访问的关键信息,从而实现网络访问记录、邮件访问记录、上网时间控制、不良站点访问禁止等功能。审计设备安装后不能影响原有网络,并需具有提供内容安全控制的功能,使网络维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和入侵行为等,从而使网络系统性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通常的做法就是安装安全运行维护系统SOC(SecurityOperationsCente)r,网管员定时查看日志来分析网络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维护稳定网络的安全运行。

.6外网用户访问内部网络公司会有一些出差在外地的人员以及居家办公人员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因办公需要,会到公司内网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出于安全和便捷等因素考虑,需要借助虚拟专用网络技术VPN(VirtualPrivateNetwork)来实现。通常的做法是安装VPN设备(应用网关)来实现。

2网络安全设备的部署与应用

通过企业网络安全分析,结合中小企业网络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该网络中的核心网络设备为UTM综合安全网关。它集成了防病毒、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多种网络安全防护功能,从而成为统一威胁管理UTM(UnifiedThreatManagement)综合安全网关。它是一种由专用硬件、专用软件和网络技术组成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设备,通过提供一项或多项安全功能,将多种安全特性集成于一个硬件设备,构成一个标准的统一管理平台[2]。通常,UTM设备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有网络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防御)和网关防病毒等功能。为使这些功能能够协同运作,有效降低操作管理难度,研发人员会从易于操作使用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并降低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对于没有专业信息安全知识的人员或者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使用UTM产品可以很方便地提高这些企业应用信息安全设施的质量。在本案例中主要使用的功能有防火墙、防病毒、VPN、流量控制、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盒日志审计等。网络接入和路由转发功能也可由UTM设备来实现。因其具有多个接口(即多个网卡),可通过设定接口组把办公区、车间、服务器组等不同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网段;通过对不同网段设定不同的访问规则,制定不同的访问策略,来实现非军事化区DMZ(demilitarizedzone)、可信任区以及非信任区的划分,从而有效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上网行为的管理,可以通过内置UTM设备的功能来实现管控,并可以实现Web过滤以及安全审计功能。,设定了办公区和车间1可以访问互联网,而车间2不能访问互联网。在办公区和部分车间安装无线AP,可方便人员随时接入网络。通过访问密码和身份认证等手段,可对接入者进行身份识别,对其访问网络的权限进行区分管控。市场上还有一些专用的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安装,用以实现对员工上网行为进行更为精准的管控。对于出差在外地的人员和SOHO人员可在任何时间通过VPN客户端,用事先分配好的VPN账户,借助UTM设备的VPN功能,与总部建立VPN隧道,从而保证相互间通信的保密性,安全访问企业内部网络,实现高效安全的网络应用。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2)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基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特性及功能的分析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1):157.

[2]丁媛媛.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及如何防范黑客攻击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41-42.

[3]罗婷婷.网络侵害行为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4]刘海燕,黄睿,黄轩.基于主题爬虫的漏洞库维护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08).

[5] 谭浩强.C程序设计[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未来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考场二级C[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7]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姚渝春,李杰,王成红.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9).

[2]吉玲峰.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

[3]许江兰.浅谈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4]伍毅强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及维护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99.

[5]汪忠乐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5,07:55-56.

[6]张波.试论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措施和维护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29.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先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1):33-35.

[2]罗恒辉.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防御技术的应用实践刍议[J].信息与电脑,2016(2):170-171.

[3]李军.基于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安全及网络防御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7-18.

[4]吴晓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御技术管窥[J].智能城市,2016(4):120-121.

[5]彭龙.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广场,2016(5):94-98.

[6]阮彦钧.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及防御策略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16):91-92.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3)

4月5日-10日,学生工作部学生信息中心各校区信息员进行了大学生网络文明现状调查,他们采用问卷调查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全校6个校园展开了专题调研,约930名学生参加了调查。此外,"学生在线"网站也开设了网上专题调研,有216人参加了网上调查。广大学生对我校网络文明的现状以及如何倡导网络文明,建设绿色网络家园提出了自己意见和建议。4月13日,学生信息中心综合两方面的调查,形成了《我校大学生网络文明调查报告》。

4月14日下午,由团委主办,学生工作部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三十一期小树林文化论坛在东区新校小树林举行,众多师生齐聚小树林,参加到这期题为"绿色网络,文化家园--网络文明大家谈"的论坛。论坛上大家分别就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情况、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广大学生如何进行道德自律,学校应如何采取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为网络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如何占据优秀的网络文化坚强阵地,利用网络教育、服务学生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4月20日中午,由学生工作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做文明网民,树网络新风"大型签名活动在新校综合服务楼前举行。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纷纷在横幅上签名留言,同时信息学院的学生们还特别制作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板,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他们在展板前驻足观看,深受启发。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31-0206-01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气象业务的重要支撑基础,而省级气象信息系统更是在整个国家信息系统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因此,安全、快捷、高效和高度共享的省级信息网络系统是全面提高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关键。江西省气象局信息网络在逐步开放和实现共享的同时,因各种各样混合型入侵导致的病毒感染、网络故障等安全隐患日益突显,如何保障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可靠及持续运行,是当前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建设已建立了互联网出口硬件防御设装置、局域网内部多层次防护,针对工作人员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应用程序存在漏洞及内网病毒难以防范等安全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综合部署,有效避免病毒等入侵,从而保障计算机系统和局域网络等安全、可靠运行。

1 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网络结构形式

经过近几年网络升级改造的不断完善,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网络按照不同的安全等级形成三种网络结构形式:一是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内部局域网,各部门计算机均在此网上;二是以数字专线与相关政府职能机构构成的政务专网和通过不同授权等级共享的各级数据资源;三是通过宽带接入气象网站、供广大用户浏览的公众互联网。

2 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实践

2.1 对互联网出口设置硬件防御

1)硬件防火墙。防火墙作为不同网络安全域间通信唯一的通道,用于设置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组合,可防止从网络外部访问本地网络的所有设备。根据气象业务运行,由硬件防火墙进行相关的安全策略控制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不但解决了普通客户机软件防火墙存在的一些弊端,又加强了局域网对外的防护性。通常,将硬件防火墙部署在互联网与DMZ之间,以此保护区域内重要业务服务器的安全运行,所配备的防火墙日志还可记录网络访问行踪,便于过后对历史访问进行查询。但防火墙仅作为安全体系结构的一部分,不能起到对信息网络安全的全面保护。

2)网页防篡改系统。在气象信息网络系统DMZ区内部署的网页防篡改系统,是使其处于WEB服务器与防火墙之间,发挥实时监控、报警和自动恢复等功能,并通过日志对网站文件的更新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达到对WEB网站的全面防护,以防止黑客、或网络病毒对网站网页、电子文档、图片等文件进行恶意破坏或非法篡改。

2.2 局域网内部多层次防护

1)网络管理软件。将安装有网络管理软件的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直接相连接,网络管理人员通过软件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控管理,以查看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流量,并自动生成网络拓扑图,有助于管理员随时判断出网络故障发生点等。

2)防病毒软件。用于消除电脑病毒、木马及恶意软件等的另一类软件为杀毒软件,气象部门除网络服务器通过安全配置进行管理外,其他工作站机器必须安装优秀的杀毒软件进行安全防护,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安装有金山毒霸、瑞星、卡巴斯基、官方360等,并及时做到病毒库和扫描引擎等的更新升级。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机率很小,防病毒效果明显;但对于一些配置较低的老机器和专网微机来说,仅适用于安装占用系统资源较小的360杀毒软件。因此,采用多种防病毒软件的相互配合较利于全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 对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思考

3.1 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当前江西局对信息网络进行了多层安全防护建设,但还是不能完全杜绝局域网内网络遭受病毒侵袭、病毒软件破坏等现象发生,并且还会出现配置良好的机器却运行很慢或无法运行等故障,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得知主要为。

1)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工作人员只是会使用互联网,却对互联网上病毒传播方式一无所知,不知道选择下载安全软件,无意识的就会下载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软件,或不清楚的访问了一些恶意网页,以至于感染上病毒,并导致局域网内其他机器一并传播感染;还有少数人员下载游戏、电影、软件等大型文件,不但严重占用大量内存空间,致使关键业务应用系统带宽无法承受,还有着新病毒通过这些软件传播病毒的风险,如若又不及时更新系统,被病毒感染机率将会加大。

2)应用程序存在漏洞。非正版的应用软件和网络直接下载软件均可能带有病毒,或由工作人员自行编写的软件,难免存在一些代码漏洞,这些都给黑客和病毒提供了一定的可趁之机。同时,气象网中供公众随意访问的服务器通常未设密码也是病毒攻击的薄弱环节,而且内网病毒难以防范。

3.2 气象信息安全体系完善措施

针对气象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规范、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流程,做到责权明确,详细记录网络访问行为,加强安全审计,及时发现非法行为,并定期接受网络安全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气象局域网整体安全型、完善服务器、网络入侵检索系统以及网络审计系统的综合部署是当前江西省气象局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重点。一是通过在内部网中配置WSUS服务器,把Windows更新集中下载到WSUS服务器中,同时内部网中客户机也作相应配置,然后与服务器关联,这样局域网中所有的计算机都可通过WSUS服务器进行更新,有效保障系统和局域网的安全;二是可利用在业务系统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业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发现系统中是否存在威胁安全的行为和被攻击现象;三是针对核心业务系统交换机旁路配置安全审计引擎,由安全审计控制台作远程管理,审计引擎对各类行为进行抓包分析并规范审计,后再由控制台接受审计信息且保存。

参考文献

[1]熊雄,熊凌云,刘小刚,等.江西省气象局信息网络安全探讨[J].科技广场,2010,7.

[2]曹磊.浅谈网络安全在气象系统网络中的应用[J].科技论文集,2005.

[3]刘军.气象基层台站信息网络安全维护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4:96.

[4]尹常红,王康,柳戊弼.气象业务系统建设中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J].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2005.

[5]林苗苗,胡晓光,马耀,等.浅谈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御[J].工程科学.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10-02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是信息安全及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VPN技术等,是学生应用信息安全理论和深化信息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了解目前存在安全技术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基础。

一、研究背景

互动式教学被誉为哈佛大学的法宝,从1980年引入我国。这种方式是大学教师为研究和探讨某一专题而采用的学习交流方式,教师和学生平等互动,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并开阔视野,真正达到学有所获的教学目的。然而这种激发学生活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一直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部分研究型高校中,仅有部分教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研讨式教学进行了尝试。文献[1]探索、实践和总结了信息安全保密教育中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变被动要求为自觉行动的理念以及集技术教育与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新模式。文献[2]将学生安全编码能力的培养与程序设计课程群、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相结合。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安全编码能力训练的几种主要途径。文献[3]从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两大环节中的共性问题入手,在分析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际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内容点面结合、教学实践知行合一的内容安排与学生认知评价体系。文献[4]对军校本科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并从专题授课、动态更新、案例式教学、现场演示这四个方面,对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文献[5]针对信息安全课程具有的计算复杂性大、算法理解难度大、实验内容灵活的特点,基于三年的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种多维研讨式教学模式,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交叉三个维度的研讨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安全的概念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信息安全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科所要求的基本修养,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我校于2011年为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选修课程,“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推出,是对我校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二、“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分析

与信息安全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网络安全防护致力于解决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等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他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因此此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

1.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未知领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公平统一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前沿应用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在整个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数字信号与信息隐藏”、“数据通信原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多门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网络攻防实验”等后续课程。

经过3年的教学实施,我们发现存在学生对该领域比较陌生并且课堂教学死板,课程持续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并加以实践验证,本文针对这门课程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项目引导、团队研究、随堂实验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得该课程能在信息安全专业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课堂教学死板。当前的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大多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手段,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在“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是因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杂,例如:网络协议、网络编程、计算机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VPN)等。这些内容仅仅借助多媒体课件无法深入讲解。

2.课程持续吸引力不足。有些同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学或者网上查资料已经掌握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单纯的课堂讲授所形成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无法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最终觉得课程“索然无味”,渐渐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

3.教学内容理论深度不够。“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从理论到应用内容还算全面,但侧重点过于偏向应用,理论基础薄弱,深度不够,更像是一门普及常识的公共任选课。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无法在课堂上系统地全部交代清楚。

4.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够。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理论授课方式,片面重视理论的重要性,往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只是被动记忆课本内容应付考核,无法借助实验环节验证课堂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导致课程的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5.课程考核方法单一。目前信息安全类课程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倾向于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而忽略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讲授变成了“纸上谈兵”。同时,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真正解决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实际安全问题。

四、“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其教学内容由多个精心设计的子任务(项目)来组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某一任务,学生自己组成项目组,并动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学习的主体。

2.项目引导。教师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教师根据研讨的专题为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安全类项目。开课初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查资料和找文献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后续的项目做准备。另外,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自己主动查资料,掌握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弥补了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

3.团队研究。学生形成的小团队自己带着项目,去检索文献、阅读资料,并定期将工作计划和所完成的工作由学生组长向老师汇报,一方面便于教师对项目的进展和方向把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涉及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的安全产品,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发言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和纠正对网络安全技术理解的偏差。学生在小组内逐个上台试讲,同组同学就对网络安全技术加以讨论。在确保全组成员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集中答辩本组项目内容。

4.师生评议。师生一起评议由各小组推选的学生的答辩,所有学生都可以提问,主讲人所在小组进行回答。教师制订评分标准,对答辩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分,此评议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并做阶段综述。

5.随堂实验环节。在课堂教学之间穿插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后实践,或课堂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了重要的知识点后,都能迅速地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激发学生持续的好奇心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语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本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在培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尤为重要。本文就“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这门课程,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项目引导、团队研究、随堂实验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使得该课程能在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新文,王志英,何鸿君.“信息安全保密”课程教学的探索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66-68.

[2]陈渡,于泠,吉根林.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安全编码能力培养的探索[J].信息网络安全,2009,(7):68-70.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2-5314-02

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Discussion

LIN Fei1,ZHANG Qian2,YE Ya-lin2

(1.Jinan Military Region, Jinan 264000,China;2 .Xi’an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 Xi’an 710106,China)

Abstract: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is a theory and practice,closely integrated courses,not only emphasize the mastery of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pose a three stages of network security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research,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It is very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practical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lent.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网络安全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文针对目前多数院校现行网络安全专业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多年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课教学的体会,提出实践课教学改革思路。将本课程的教学以“以理论为中心”转化为“以实践为中心”,将学生从课堂带到实验室,使其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掌握和升华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使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任职能力和综合能力,对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作以探讨。

1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不仅仅是验证和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目前,多数院校在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课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现代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实践技能,但是很多高校在“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仍是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不好,学生难以全面透彻的理解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理论教学,那么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相关的工作。

1.2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单一,方法陈旧

大部分传统网络安全专业课的实验设置,虽然项目比较繁多,但内容独立、不同实验之间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网络安全专业实验课不仅要求学生要有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老师为主导,老师是实验的创作者,是主动施教者,这种方法使得在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学生是被动者,极大阻碍了开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极大减弱了网络安全防护专业教学的效果。

1.3实践课的考核形式不合理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是很完备,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的设置缺乏灵活性,没有很好的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近几年各个院校网络安全防护相关专业的考核方式、结果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的调查,表明目前网络安全防护相关专业的考核方式仍是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操作考核比例较少,设置不合理,不能全面体现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2网络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实践教学作为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比则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特点[1],不仅能使学生理解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的基本理论,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实践能力划分为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自主能力等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层次设置基础实验教学、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三个阶段,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1基础性实验教学

网络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基本内容为依据,在原有课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的认知规律,重新整合重组。促进学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可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并引进相关领域新的实践技术。网络安全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密码与安全协议、网络攻击、网络安全防护等基础性实验。因此,在原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将知识体系结构重新整合成围绕一个专业问题或知识点为一个模块的设计方式,可以单独学习其中一个或多个内容,主要以验证方式进行实验,采取统一上机统一指导。

2.2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知识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综合分析能力,重视基本技能的综合和扩展,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除了包含基础性实验,还包含了综合案例的方案过程设计、设备的运行和维护、问题的判断与解决等更高一级的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方式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实验到综合型实验的递进方式设计实验。

2.3创新性实践教学

在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为目的,借助网络安全防护相关专业的技术各类竞赛平台,激发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热情,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突出学生独立设立实践和独立进行实践操作,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2]。

3小结

该文以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为指导,深入分析现有课程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构建适合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的实践课程,设计了包含网络安全防护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以实现学生快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为目标,使网络安全防护专业学生具备为信息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等级防护、有效防御各类网络攻击、快速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真正满足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打开计算机,网上浏览一圈,就知天下事。这是信息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人们在小小的电脑前,可以快捷、准确、高效,远距离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真是方便又明了。这就是信息网络时代对档案利用者带来的优越,也是档案工作的一种变革,更是一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的连通,档案工作者只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自己,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用档,才能准确、高效地为利用者服务,才能让档案信息体现出真正的有效价值。

一、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对策

随着网上办公、网上用档的普及,档案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网上用档的条件,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档案实现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网上用档管理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工作,保证提供系统、完整、真实的电子文件信息给利用者,我们必须加强归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其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1、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有文字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的说明材料。2、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等如何归档的理论研究。3、档案信息上网后信息如何管理、利用的理论研究。4、档案信息源如何系统编辑上网的理论研究等等。

(二)加强档案部门网上办公先进设备的配置。现阶段档案部门设备十分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政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再就是要把档案事业推向市场,让档案体现其经济价值,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经营,增加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总之,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档案资金的不足,以便档案界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决定事业成败,档案事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人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人才必须重新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的编辑开发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源组织编研人才和其它载体形式的管理人才。

(四)加强网上用档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加强网上用档工作立法和制度的建设,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加强网上用档的立法规定,对那些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形式的犯罪分子,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坚决的打击。2、制定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撰写安全情况汇报的规定;3、严格进行权限管理,包括授予完成工作所需最小特权、回收特权的规定。4、网上查阅档案信息目录的规定。5、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的规定。

二、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破坏手段、病毒及黑客攻击等无时无刻都在威胁着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因此,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需要管理的网络、存储设备、主机服务器、系统软件等都应该有相对较高的安全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以下粗浅的谈几点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的措施,仅供参考:

(一)做好网关病毒入侵的防御工作

如今,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因此,做好网关病毒入侵的防御工作,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这样可以将病毒防御工作做在开头,而非等到病毒入侵之后造成一定破坏才去做亡羊补牢的杀毒工作。其具体措施为:首先,阻截来自互联网的文件病毒入侵内部网络,对进出的数据信息全部进行杀毒;其次,阻截来自互联网的黑客对应用服务器的破坏及入侵;另外,阻截来自互联网的病毒对终端操作系统的入侵及破坏,并禁止病毒在内部网络之间相互传播。

(二)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网络安全意识

在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网络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与否。因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非完全来自计算机软硬件方面,另外还涉及到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护措施,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杜绝用档案管理专用机访问外网;坚决不在档案管理专用机上随意安装软件;尽量不要利用U盘移交档案信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一定要对U盘进行彻底杀毒;另外,互联网上每时每刻都在传送各种各样、形形的文件,而这些文件,或多或少都带着一定的病毒,甚至有些文件根本就是黑客和病毒入侵的一种媒介,因此,对于一些无法搞清楚来路以及内容的文件,千万不要打开,也不要接受陌生人发的文件,只有做好这些防范工作,才能做到在最大限度内对病毒、黑客等入侵的防范工作,以确保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三)做好防火墙的访问防范工作

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不但为网络应用提供安全服务,也承担着网络病毒、垃圾等的过滤任务,是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重要防护屏。因此,做好防火墙的访问权限及防范工作,力争将网络病毒、垃圾等侵害网络安全的因素阻挡在防火墙之外,这一环节对于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有着直接而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每个地区的服务点之间,还有安全等级不相同的系统之间的互联边界处,也应该利用防火墙做好访问防范工作,还以利用划分虚拟局域网来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效果。

三、结语

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让档案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的同时,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也在安全管理与防护方面存在着较大隐患。因此,做好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体系并为其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及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效益,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完整及安全。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8)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26-02

食品安全警报的连连拉响,让公众谈“食”色变。在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层面,大众媒介当之无愧成为主角。然而,与普通新闻事件有别,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关乎每一位公众的健康与生存,公众对于该事件的介入度也是史无前例。而这种高介入度的参与,则有赖于网络互动传播。

几乎每一个时间节点,网络传播都会迎来或大或小的技术变革。从论坛到SNS社区,从博客到微博,网络载体的革新,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变迁。人们借助大众媒介的报道素材,展开抽丝剥茧的追查,经过“公审”式的网络群议,让公众体会到了网络空间群体声音的力量。食品安全时代,一种与“媒介舆论场”相对应的“民间舆论场”正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

一、食品安全事件之网络舆论场

回顾近一年来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现都遵循同一路径:媒体曝光――网络热议――相关部门介入、查处。这一传播路径中,网络热议这一扩散性的传播和舆论形成过程,成为事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手。而这一推手的内涵,恰恰是网络传播所构建的民间舆论场。

民间舆论场的形成,恰恰是由于媒介舆论引导的不成熟。媒介舆论场构建于民间舆论场之上,并对民间舆论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当媒介所映射的“舆论场”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与表达欲望,他们便会通过其他渠道,如口头、网络等方式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形成媒介舆论场控制之外的“民间舆论场”。

在2011年4月初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中,网络民间舆论场的作用不可小视。4月11日,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独家播出了《超市馒头如此出炉》一片,节目报道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馒头过程中,随意更改生产日期、违规添加色素、防腐剂并将回收馒头重新当作原料再生产等行为。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染色馒头”话题同步引爆网络,截至4月12日下午16点,仅仅一天不到的时间,在新浪微博上,关于“染色馒头”的相关评论和转发就达到了185万。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染色馒头”,相关报道和评论网页则达到了91万余条。鉴于民间舆论的影响,全国各地相关部门陆续展开对染色馒头食用安全问题的调查。一些行业协会更是向企业发出“诚信经营”的倡议,呼吁企业自觉遵守法规,落实诚信经营行为,并为此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

继“染色馒头”后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如“牛肉膏”事件、“瘦肉精”事件、“塑化剂”事件,几乎也都遵循同一路径。

二、食品安全“网络舆论场”之弊病

可以显见,媒介引导之下所构建的网络民间舆论场,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现与尽快解决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加速作用。然而,并非所有食品安全事件都遵循这一路径,网络舆论场在传播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也显露出一系列弊病。

第一,信息源多而杂,不利于管理和引导。可以显见,在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网络信息几乎都呈现出海量的表现形态。

截至2011年6月26日15:00,笔者对几大食品安全事件作了一项统计,通过百度搜索引擎键入“染色馒头”事件,找到相关结果约2080000个;键入“牛肉膏”事件,找到相关结果约2470000个;键入“瘦肉精”事件,找到相关结果约17100000个;而键入“塑化剂”事件,搜索结果更是高达41900000个。

而在不同的网络舆论载体中,更是呈现出海量的信息,其中包括大量的观点性信息。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网民们进行集聚式的热议,对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和放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仅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6月27日20:00涉及“染色馒头”的微博达到135208条,涉及“牛肉膏”的微博达46340条,涉及“瘦肉精”的微博达507688条,而涉及“塑化剂”的微博则达到348141条。

无论是对百度搜索引擎的统计结果,还是对新浪微博的统计结果,都表明:网民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甚高。然而,在传播食品安全信息和观点的网络空间内,海量信息也存在杂乱的特点,尤其表现为:无用信息、浅表性信息占据大多数,而深入性观点信息则相对匮乏;网络信息中不乏虚假内容,尤其是对谣言的传播呈放大态势。

第二,网民成分复杂,舆论主体层次参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另外,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这意味着,我国网民结构已经突破了原有的高知、高薪局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在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网民表现出了千差万别的网络言论。当中既有专家学者的理性思考,媒体网民的信息扩散,更有普通网民的情绪化发泄。身份、年龄、职业、学识等诸多因素,让广大网民在网络这一公共平台中作出迥然不同的表现。

而当公众聚焦于某一食品安全事件时,网民们的意见也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各种意见在不断碰撞之后产生化学反应,在各个舆论圈之间,广大网络公众互为作用,并时刻保持流动,甚至改变原有的立场,最终形成高速运转“网络舆论场”。

三、食品安全之网络舆论引导

在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网络信息源的混乱与网络舆论场的无序,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舆论方向的偏离。因此,作为舆论监督者的大众媒介,理应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担负起引导网络舆论的领衔角色。此外,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媒介议程设置,加强公众理性认识。食品安全事件中,“网络舆论场”陷入无序境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权威声音的引导。而在网络传播时代,大众媒介的作用依然是不容小视。在某一社会事件中,大众媒介往往充当议程设置者的角色,对于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话题,大众媒介可以设置出有利于引导舆论方向的议程。通过大众媒介对某一信息的集中性报道,可以让某一角度的事实在公众心中得以强化。

因此,在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大众媒介应当利用好、发挥好自身的这一功能,及时抓住食品安全事件的核心问题,展开议程设置,从而影响公众探讨事态的方向,间接起到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

第二,加强观点性信息传播,树立网络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意见领袖是一支活跃的力量,传播者要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影响广大受众,必须先设法影响大众传播中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网络空间中同样存在意见领袖,他们是网络互动中的活跃者、话语引领者。无论是大众传播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都是引领舆论走向的重要力量。在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无序的大众言论亟需意见领袖对其加以引导。

因此,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大众媒介应加强网络报道,尤其是在网络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空间发表理性、辩证的言论,以引导混沌不请的大众舆论,使其朝着有序、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三,规避沉默的螺旋,鼓励多元化观点传播。在舆论传播中,个人往往会通过观察了解哪些观点占优势、受欢迎,哪些处于劣势、不受欢迎,然后采取相应对策。这样,一方讲话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舆论确立为主要的意见。在“沉默的螺旋”作用下,表面上强势的舆论显得更加强劲,表面上弱势的舆论则更加软弱。由于网络舆论场是一个相对混乱、无序的舆论环境,尽管舆论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但经过不断的内部整合、稀释,网络舆论场最终会形成某几大特定的主导舆论,最终将不再呈现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一旦网络舆论朝着消极方向发展,其舆论负面效应将不容忽视。

因此,应鼓励网络言论多元化传播,避免不同的观点在“沉默的螺旋”中走向弱化甚至消失。只有保持多元化信息和言论的畅通,才能有助于公众全面、辩证地了认识食品安全事件,以形成正确、理性的网络舆论,从而推动事态的积极发展。

第四,严格控制和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实现舆论平衡。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大多数信息都来源于大众媒介的报道,而网络这一信息和观点空间只是对大众媒介传播的进一步讨论、升华和分层。而从大众媒介的报道质量来看,在诸多食品安全实践中,目前,大众媒介往往将报道重心放在披露、揭黑上。当然,曝光隐藏于身处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大众媒介的职责所在,然而,也必须看到,一味地披露、揭黑只能带来公众的不满情绪,一旦激化,反而会影响问题的正常解决。

因此,大众媒介在报道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实现平衡报道,对于一些事态的正面信息也应加以关注,如相关部门对事件的解决进度、该食品安全事件解决后的现状等等。同时,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特殊性,还需对公众进行常识层面的普及,让公众清楚透彻地了解该食品安全事件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事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英)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展江.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Shoemaker(休梅克).大众传媒把关[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5] 吕蒙.网络舆论监督热背后的冷思考[J].记者摇篮,2011(6).

网络安全小论文篇(10)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资源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及所拥有的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以定义为保障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为了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应选择合适的保护模式。

1 安全保护模式

为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外来侵袭的安全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无安全保护。最简单的安全保护模式是完全不实施任何安全机制,按销售商所提供的最小限度安全运行。这是最消极的一种安全保护模式。

1.2 模糊安全保护。另一种安全保护模式通常称之为“模糊安全保护”,采用这种模式的系统总认为没有人会知道它的存在、目录、安全措施等,因而它的站点是安全的。但是实际上对这样的一个站点,可以有很多方法查找到它的存在。站点的防卫信息是很容易被人知道的。在主机登录信息中了解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使用的操作系统等信息后,一个入侵者就能由此试一试安全漏洞的重要线索。入侵者一般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方法来收集各种信息,因此这种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1.3 主机安全保护。主机安全模式可能是最普通的种安全模式而被普遍采用,主机安全的目的是加强对每一台主机的安全保护,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者减少已经存在的可能影响特定主机安全的问题。

在现代的计算机环境中,主机安全的主要障碍就是环境复杂多变性。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商,同一版本操作系统的机器,也会有不同的配置、不同的服务以及不同的子系统。这就得要作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后期保障上作,以维护所有机器的安全保护,而且机器越多安全问题也就越复杂。即使所有工作都正确地执行了,主机保护还会由于软件缺陷或缺乏合适功能和安全的软件而受到影响。

1.4 网络安全保护。由于环境变得大而复杂,主机安全模式的实施也变得愈来愈困难。有更多的站点开始采用网络安全保护模式。用这种安全保护模式解决如何控制主机的网络通道和它们所提供的服务比对逐个主机进行保护更有效。现在一般采用的网络安全手段包括:构建防火墙保护内部系统与网络,运用可靠的认证方法(如一次性口令),使用加密来保护敏感数据在网络上运行等。

在用防火墙解决网络安全保护的同时,也决不应忽视主机自身的安全保护。应该采用尽可能强的主机安全措施保护大部分重要的机器,尤其是互联网直接连接的机器,防止不是来自因特网侵袭的安全问题在内部机器上发生。上面讨论了各种安全保护模式,但没有一种模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存在一种安全模式可以解决好网络的管理问题。安全保护不能防止每一个单个事故的出现,它却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严重损失,甚至工作的停顿或终止。

2 安全保护策略

所谓网络安全保护策略是指一个网络中关于安全问题采取的原则、对安全使用的要求以及如何保护网络的安全运行。以下是加强因特网安全保护措施所采取的几种基本策略。

2.1 最小特权。这是最基本的安全原则。最小特权原则意味着系统的任一对象(无论是用户、管理员还是程序、系统等),应该仅具有它需要履行某些特定任务的那些特权。最小特权原则是尽量限制系统对侵入者的暴露并减少因受特定攻击所造成的破坏。  在因特网环境下,最小特权原则被大量运用。在保护站点而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中也使用了最小将权原理,如数据包过滤被设计成只允许需要的服务进入。在试图执行最小特权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确认已经成功地装备了最小特权,二是不能因为最小特权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

2.2 纵深防御。纵深防御是指应该建立多种机制而不要只依靠一种安全机制进行有效保护,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安全原则。防火墙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的有效机制,但防火墙并不是因特网安全问题的完全解决办法。任何安全的防火墙,都存在会遇到攻击破坏的风险。但可以采用多种机制互相支持,提供有效冗余的办法,这包括安全防御(建立防火墙)、主机安全(采用堡垒主机)以及加强安全教育和系统安全管理等。防火墙也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如使用有多个数据包过滤器的结构,各层的数据包过滤系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过滤不同的数据包等。在开销不大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用多种防御手段。

2.3 阻塞点。所谓阻塞点就是可以对攻击者进行监视和控制的一个窄小通道。在网络中,个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防火墙(假定它是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唯一连接)就是一个这样的阻塞点。任何想从因特网上攻击这个站点的侵袭者必须经过这个通道。用户就可以在阻塞点上仔细观察各种侵袭并及时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攻击者采用其他合法的方法通过阻塞点,这时阻塞点则失去了作用。在网络上,防火墙并不能阻止攻击者通过很多线路的攻击。

2.4 防御多样化。在使用相同安全保护系统的网络中,知道如何侵入一个系统也就知道了如何侵入整个系统。防御多样化是指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安全系统,可以减少因一个普通小错误或配置错误而危及整个系统的可能,从而得到额外的安全保护。但这也会由于不同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而花费额外的时间与精力。

3 防火墙

防火墙原是建筑物大厦设计中用来防止火势从建筑物的一部分蔓延到另一部分的设施。与之类似,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网络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互联网的危险波及到内部网络,它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控制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服务访问的系统。但必须指出的是防火墙并不能防止站点内部发生的问题。防火墙的作用是: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进入;防止进攻者接近其他的防御设备;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离开。防火墙的优点:1)强化安全策略:在众多的因特网服务中,防火墙可以根据其安全策略仅仅容许“认可的”和符合规则的服务通过,并可以控制用户及其权力。2)记录网络活动:作为访问的唯一站点,防火墙能收集记录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传输的关于系统和网络使用或误用的信息。3)限制用户暴露:防火墙能够用来隔开网络中的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防止影响局部网络安全的问题可能会对全局网络造成影响。4)集中安全策略:作为信息进出网络的检查点,防火墙将网络安全防范策略集中于一身,为网络安全起了把关作用。

参考文献

[1]靳攀,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上一篇: 情商教育论文 下一篇: 少儿舞蹈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