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职业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33

论文职业教育

论文职业教育篇(1)

二、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以及技能

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水平代表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水平。(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指一个教师所具备的的的专业素养,它与能力无关,代表的是一个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态度和修为。(二)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学科的知识内容;2.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般教学方法和教学知识;3.课程知识,即要掌握作为教师应该掌握的材料和程序等方面的知识;4.掌握学科课程知识与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5.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及特性,为下一步更好的给学生进行授课奠定好基础。(三)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指导下,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仔细掌握一个教师从事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好的形成从事学科教学这个工作的技能,即为教师的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一般来说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技能。1.教学设计方面的技能,包括:课程环节的设计,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技巧;能适当的对学生的正确学习行为给予一定奖励等方面的技巧;能变换教学途径、变换与学生交流模式等方面的技巧;能训练和改善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到学习和讨论等方面的技巧;2.能够熟练应用教学媒体的技能,例如一些行业实践场景的使用以及其他相关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掌握;3.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技能,包含有应用书面语言的使用,口头语言的表达以及一些肢体语言的使用等;4.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关于教学研究方面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对于行业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的了解、分析,以及对于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展望,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指导,对于高职教育建设的思考和创新等。

三、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

鉴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出现的不良现象,基于行业的要求,教师参与职业教育就显得异常重要。当代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学会接受新事物,必须要创新和发展。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如果他停止不前,就必定会被他人超越,就必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一样,知识的更新替换变化之快,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接受新事物,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途径主要有:(一)充分鼓励高校教师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广泛参与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当今各种发达的教育手段不断的被运用于高职教育中,例如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等。这些先进实用的学习途径,便捷高效,使得教师们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进行职业教育,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网络的途径来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是最佳的参与途径。(二)高职院校内定期进行的教师集体培训,对于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在高职院校内部定期进行的教师集体培训,所有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在知识问题上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每个教师的理解不同,收获也不同,所有教师都能交流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这样的效果也很显著。如果是单个教师独自进行职业教育,他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有限,有些地方甚至会不明了,不能彻底领悟所培训的职业教育,这样,培训的目的就没有充分达到,如果是有很多教师在一起交流,教师们可以就同一件新事物进行探讨,所有的结论汇集在一起,这个新事物就会被分析的很透彻。(三)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培训辅导、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实践参与手段,可以给广大高职教师提供更加贴近专业的实践机会。高职教师普遍具有较为全面完善的专业理论背景,知识体系结构较为完整,但是由于平时工作性质的制约,缺乏将个人理论、经验付诸实践的机会和途径。广泛的参与相关行业培训,既不会使得教师脱离其自身角色定位,又必然使得高职教师在培训时,针对授课对象的变化主动转变知识讲授方法,从而能够更多的联系行业实际。合理安排高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对教师个人和行业企业部门都是大有裨益的。高职教师到企业中,能够带来最新最为全面的行业动向信息,从而更加坚实了行业企业今后科学稳健发展的理论基石;同时,行业企业提供的各个挂职岗位都与企业生产管理息息相关,把高职教师放到此类岗位上,让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为直观形象的专业训练,更加合理的将自身已经具备的抽象性知识建构与具体化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对于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乃至各个新型高职院校学术专业建设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四)通过关注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动态研究和政策方针来帮助教师参与其中。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及时将国家与之行业相关的政策方针以及各类有效信息进行积极的消化吸收。同时,高度关注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中的一切优秀、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以此来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这些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确立自身发展的方向,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此同时,这些新信息中也包含了大量详细生动的解释和例证,几方面的结合作用也能够最大程度的丰富高职教师的内在素养。

论文职业教育篇(2)

2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现状

2.1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

在中职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的是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而现有的语文教学完全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堪忧。很多中职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部分学生更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他们不喜欢读书,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说话时经常词不达意。有些中职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谋得一份好工作,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们将语文课程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2.2错误认知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过分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常常忽略了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功能。一些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来职业院校就是学习职业技能的,与语文没有关系,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课程上,学习语文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常常在语文课上睡觉、打游戏等。

2.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部分教师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为中职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没有学习兴趣。

2.4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文学常识,完全脱离了中职学生的生活。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进而产生了叛逆心理,不愿意上语文课,常常逃课。

3对语文教学的初探

3.1采用启发式教学

要是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启发诱导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这样才能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相信未来它也将会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中职学生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培养他们联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前提下深入体会语文的教育精髓。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中职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在师生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赢。同时,语文老师要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平易敬人,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3.2发挥情景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专业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另外,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入挖掘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优势,让中职学生在特殊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用情景真正打动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3.3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盘,起导航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把听说读写的能力用到实处,让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高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努力地向其他学科延伸,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其成为中职学生终身学习的原动力。

3.4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应该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只有在社团活动中才能充分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从组织到活动、从布置到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文道德因素等,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着语文的综合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中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以逐渐完善中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学既给予了中职学生最实用的知识,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既让他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熏陶,也体现出了其实用价值。语文教学需要结合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给予他们私人定制式的引导,以实现中职学生知、行、意的和谐统一,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论文职业教育篇(3)

我国现有的法学专科教育主要包括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民事执行等,以法律事务专业为主。目前法律事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几乎照办法学本科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不同于本科教育的法学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我国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应加强法学专业高职教育以适应我国对应用型、技能型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法学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国法学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具备必需的法律理论知识、综合实务操作能力(电脑速记、文书写作、现代办公技能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和辅助型法律人才。

(2)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培养高职法律人才这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就是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目标。项目化改造的特色与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项目化改造突出能力目标。每门法学课程都可以有多种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其中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常表述为: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学生能运用×××(知识),根据×××(标准),能做×××(具体的或某类型的事情)。第二,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能力只能是自己动手、动脑“练”出来的。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练能力,边做边学知识,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有效融合起来。随着课程的逐步展开,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学到系统的应用知识。第三,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应当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中去,通过亲自完成每个项目来提高应用能力。对课程的评价也应当以“学生学得好不好”为主要依据。

2、完善法学专业本科职业教育

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的职业教育的构建是核心也是难点所在。现阶段,想用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职业人才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法学本科教育进行彻底地职业化改造,从教育观念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实践教学,从教材编写到教师队伍建设,每个方面都要进行彻底改革。

(1)明确法学本科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争论声中,迎来了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型。那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定位法学本科教育呢。笔者认为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应该是由通识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这个转变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个转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转弯即不是对先前法学本科教育的全盘否定。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这次职业化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市场需求来提高就业率,但是我国的法学还需要一定的学术研究性人才来保证法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法学本科教育有双重的责任,既要培养法学研究的后续人才又要为社会输送大批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法学人才。因此法学本科教育的具体目标可以表述为: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职业能力突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2)完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内容方面,除了法学核心课程以外还应增加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如:司法文书写作、辩护技巧、证据收集、司法会计等;在课程设置阶段上,可以施行分阶段因材施教。大一进行以法学基础、法律逻辑、法制史等为主的基础法学教育,大二、大三进行以三大法、三大诉讼法为主的应用法学教育。大四则进行分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学术型的在大四主攻考研;选择职业型的在大四进行全套的实践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是这次职业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可以借鉴法学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方法,即把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法学知识改编成“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项目”的解决全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举个实例加以说明。这个“项目”是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问题。首先,交给学生两个典型的导入案例。【案例1】甲、乙于8月15日订立一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于9月1日前交货。交货方式是甲办理铁路委托运输,运费由乙支付。8月20日,甲办妥与铁路局的托运手续。问:货物所有权何时归乙所有?【案例2】甲卖一母牛给乙,价3000,约定乙于6月1日至12月1日之间,每月付500元,12月1日前付完,母牛即为乙所以。随后甲于5月31日将牛交至乙家中。后乙于11月28日付清所有价金。问:母牛何时归乙所有?其次,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分组完成。任务一:两个案例如何解决,并找出相关法律依据;任务二:两个案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任务三: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中动产和不动产的异同。任务四:归纳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原则和例外情形。再次,教师对以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相关法理的讲解。最后,教师将近三年司法考试中本“项目”的试题交给学生,进行真题测验。这样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锻炼了学生演绎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现在许多本科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展了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毕业实习等。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好,而不是走过场。那就需要建立配套的机制,例如: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亲自动手、独立思考。

(5)重视教材编写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院校还在使用多年前出版的由本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几乎是纯理论性的从该学科的体系、历史沿革到概念、性质、特点一应俱全,有些甚至通篇没有一个案例。要编写出适应法学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的教材是个浩大的工程。首先,编写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其次,编写的内容要适应法学职业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现行法律的具体应用。最后,还应编出配套的习题和司考真题。

(6)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影响法学职业教育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校法学教师的素质,他们的职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化水平。现在的法学教师大多是出学校门再进学校门,没有丰富的法律职业经验,他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可想而知。为了法学职业教育的成功,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增强法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为此,要建立长效机制,真正打通人员交流的渠道,例如,要求法学教师在任期内,最少有半年的时间在相关司法实践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校每年必须邀请现任法官、检察官或律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鼓励法学教师兼任律师。

3、改革司法考试制度以发挥其对法学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影响了整个法学教育体系,尤其是法学本科教育体系。一方面,许多本科院校逐渐抛弃正常的法学教育模式,开始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考核方式都围绕着司法考试转,不少高校把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结果有些高校演变成了司法考试的培训班。另一方面,它的实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司法考试制度,充分发挥其对法学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完善报考条件第一,我国的司法考试应该以法律教育经历为前提和基础,排除非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报考资格。纯应试的司法考试辅导班的出现使得非法学专业的考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这增大了其通过司法考试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使得不具备扎实法律理论功底的人员充实到法律职业队伍中。这些人员往往只会机械地运用法律条文解决案件,不懂得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精神,对于没有具体条文可以应用案件更不懂得通过一般法理来实现公平与正义。因此,这些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排除在司法考试之外。当然,这些人员要想参加司法考试完全可以通过本科院校的第二学位或自修获得法学教育经历。第二,增加法学专科毕业生的报考资格。将大量法学专科的学生排除在司法考试之外是不合理的。现在大多法学专科教育都能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法学本科四年的课程,因此,应该将所有的法学专科毕业生纳入司法考试范围,而不仅限于某些特殊地区的法学专科毕业生。

论文职业教育篇(4)

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实践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针对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技能竞赛在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力。在竞赛中将教与学结合,将学与练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目前,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只能等到学生工作后才得以检验。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了首届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有粉楷、钢楷、简笔画、朗读、说课等。赛后,某些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马上根据比赛的内容修改了教学计划。例如伊春职业学院,在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添了“三笔字”课、“简笔画”课、“普通话训练”课等等。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而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学生的技能竞赛也得到很好的检验。并且能过比赛,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某些技能方面的弱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针对性。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练、以练赢赛的良性循环,达到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学生要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另一面也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职业竞赛体系实施后,教师们也都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伊春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会定期到小学去听课,与小学一线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与新的教学方法;对每年举办的伊春市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进行观摩,总结经验与体会,丰富与拓展自我知识层面。在授课过程中,将所学所感渗透给学生。

论文职业教育篇(5)

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

德育课程改革,旨在发挥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课堂育人实效,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德育课程观,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在渐进生成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实现共同成长。德育课程改革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德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德育课教学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三、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优化教材资源,更新德育教学内容。(1)打破章节界限,理顺教学内容。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在讲完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接着就讲第十一章: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和第十二章: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然后讲其他章节内容。(2)丰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结合时事讲德育,将“三爱三节”、“中国梦”实践教育活动引入课堂,促使德育回归生活。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渗透进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3)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征。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课: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将张秉贵的案例更新为青岛市道德模范许振超的事迹以及体坛明星姚明、刘翔等青年人崇拜的榜样人物事迹。身边的新时代的模范人物,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德育教学模式。改变德育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开展参观访问、市场调查等活动课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今后走向社会、就业和创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结合本地区或本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教学活动,进行即兴演讲等比赛。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合作、体验等参与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可将德育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类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中,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课业形式,改革德育课学业质量评价模式。针对传统课业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生活,忽视学生的情感基础,作业内容封闭、程式规范单一等现状,倡导开放式、交互式等课业新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提倡各校开发、使用能够体现开放式作业特点的作业本。针对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测试内容主要倾向于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等现状,要转变单纯以知识测试为主的传统考核评价模式,倡导以“学习档案袋”形式,将考试成绩、习作、调查报告等纳入评价指标。通过考查知识与能力、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课堂评价和实践表现性评价相融合的多元评价的目的。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素养提升为目的的现代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学业评价新体系。

论文职业教育篇(6)

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目标下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要求

案例、学生准备和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案例是案例设计者运用一定方法,通过对特定事例进行选择和加工,是对特定事例的真实情景的描述。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支撑平台和基础条件,案例素材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培养应用型、职业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应切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案例素材应源自行业生产与管理实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在科、教、文、卫、体等行业从事相关管理的人才,要为行业培养应用型、职业化的人才,案例素材应源自行业生产与管理的实践。现有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具有广、泛和杂特点,与行业的实际管理脱节,不适合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应鼓励和安排案例教学教师到科、教、文、卫、体等行业挂职或兼职,使案例教师深入到行业生产与管理的实践中去,从而获取源自一线管理的相关资料,同时大力开展与行业内管理人员合作开发教学案例,并聘请行业内管理人员到校兼职案例教学教师。这样才能使案例素材与行业实际管理对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管理过程衔接。

(二)案例素材应体现行业管理的具体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应用型、职业化为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质上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因此,案例素材选择的基本要求是素材体现的是行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和职业标准,通过运用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的内容与职业标准基本一致。目前众多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素材主要侧重于反映一些宏观方面的问题,体现行业事务具体管理方面的素材较少。现有一些案例素材不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教师应在参与行业实际管理过程中挖掘出一些体现行业管理具体问题的案例素材运用到案例教学中去。

(三)案例素材应具备适用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反映

公共事业管理实际管理领域方面的素材众多,但并非所有的素材拿来都适用于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教师在进行案例素材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素材用于进行案例教学的可行性。素材适用进行案例教学可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案例素材应具有可读性,讲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案例素材应具可讨论性,素材反映的问题能拿来进行讨论,并有讨论的必要;再次是案例素材应具有代表性,其反映的问题应该是行业管理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最后是案例素材应具有指导性,通过案例教学分析能得出对行业具体管理具有指导性的管理建议,从而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目标下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

要求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案例素材犹如一盘好的“食材”,最后能否做成一盘“佳肴”关键还是要看教学案例问题设计的如何。案例教学教师针对选择的案例素材进行问题设计时应以应用型、职业化目标为落脚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具体管理问题能力,塑造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

(一)教学案例问题应具相关性

设计的教学案例问题必须与案例素材本身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行业管理实际,设计的问题应源自于案例,并服务于案例。学生才能从案例素材本身出发去挖掘信息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解决行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与案例素材相关性不强,甚至毫无相关,会使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对问题不屑思考,这样必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问题时应紧扣案例素材,使所设计的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是真正反映素材所体现的行业管理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案例问题应具讨论性

教学案例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问题具有可讨论性,这是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案例问题时必须高度注意的问题。如果所设计的问题,其解决方案一目了然或只是回答“是”与“否”的话,这样不具可讨论性的问题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可讨论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动力,驱使学生去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标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从而真正训练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讨论与争论,能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尊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问题应具操作性

以应用型、职业化为导向的教学案例问题应该具体化,这样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果设计的问题抽象或模棱两可,学生对于案例问题就会难以掌控,这既不利于学生课堂讨论前的准备,也不利于案例教学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引导。针对抽象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难以训练学生掌握行业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符合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目标要求。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案例讨论问题时,应坚持设计的问题反映的就是行业管理中具体问题的原则,尽量避免概念化、抽象化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出现。

论文职业教育篇(7)

二、调查和研讨工作

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重点对职业兴趣、成绩评价模式、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跟踪服务等开展调查和研讨工作。

(一)问卷调查

对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五年制高职四年级学生(2010级计算机、会计、商务日语专业)共145名进行了职业兴趣、学习创业课程的目的、感兴趣的内容、成绩评价等问卷调查。调查了解到:86%的学生的职业兴趣是毕业后做会计、日语翻译、文员等岗位的工作,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14%,说明就业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83%的学生学习创业课程的目的是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合格,只有17%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能力;76%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公司初创、游戏等有师生互动的内容,只有24%的学生对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理论性较强内容喜欢;成绩评定有两种选择:一种为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选择该模式的学生为3%,另一种为网上作业占15%,上课回答问题占15%,商业计划书占70%的模式,选择该模式的学生为75%,说明高职生对创业课程还是喜欢课堂训练、作业等成绩占比例大些的成绩评价模式。

(二)召开研讨会

邀请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一起就在校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学生的特点、创业项目选择、职教集团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研讨。研讨会达成的共识是:第一,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来进行工作,高职学生的层次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更多的是进行创业,而不是创新;第二,在校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学生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打交道,对自己的人生有想法,能踏实地做事,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习与表现常常是班级里的两头,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多,也有少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由于学生在校内创业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创业项目的选择就成为核心问题,争论比较大的是创业项目是否需要与学校设置的专业有关。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在不断学习中,并不十分熟练,如果选择与专业有关的项目,则可能亏损,而选择与专业无关的项目,如开办卖食品和日用品的小商店,则容易获利。如何看待这种“盈亏”现象?实际上学校创业实践基地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里,创业公司面对的客户是需求比较单一的学生,而真实的市场是开放、需求多样又充满竞争,这种“盈亏”只能看做是对成本、风险意识的培养,而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盈亏”看待。让学生在校内创业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就是让学生在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识别风险与机会、整合资源以开创新企业、对企业进行管理等方面的创业能力。这样,学生开办的创业项目就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管理要求,为客户提供比较满意的产品或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创办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可行性对策研究

通过调查和研究,为了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

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涉及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的选配、创业实践基地的场地、资金扶持、激励政策等多方面,只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能使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好地就业。

(二)创业课程的师资应具备创业经历

学校的创业课教师和各专业教师应学习创新创业理论,在取得学校同意与支持的基础结合自己专业开展创业实践,积累创业实战的经验,如开办校园翻译社、旅行社、会计记账公司、动漫动画公司、电脑技术服务公司、淘宝网店等,使自己不仅在上课时给学生讲得好,还能对学生的创业实践给予正确指导,真正做到具有创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三)加强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与扶持

学生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创业,如不能提供自己的产品或专业的服务,要成功创业是困难的。因此,学校对学生在创业实践基地开办的创业项目要精心指导,从政策上鼓励、扶持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项目,学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要跟踪服务,使这些项目不但能开办,还能发展。

论文职业教育篇(8)

2006年的9月,我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的进修学习。经过这次出国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拓宽了思维面,使我对西方国家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西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验。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非凡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示。

二、加拿大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在加拿大以进行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特征突出。

1.英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特征

(1)教学形式新奇,采用圆桌分组的教学形式,教师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易于师生互动,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以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喜好,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尽量地多提出新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和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培训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摘要:参观用语、基本对话交流等,信息量适度,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英语的基本会话。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有独到之处。教师利用做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很轻易把握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具简单而实用,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参和度很高。例如,在英语语言培训课程上,上午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下午就到有关的相关的地方去进行实践学习。

(4)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教材,天天学习一个知识模块,教师会发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是教师精心为培训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最后用活页夹加到一起,累加成册形成英语培训教材。

2.计算机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1)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实例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需要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加拿大学院的教师根据我们学员学习的特征进行案例教学,所采用教学案例很实用,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2)课堂作业采用大作业的项目形式

教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创新能力,以大作业形式让我们完成他们所提出基本练习要求,学员做好大作业后,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3)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职业技能,例如,网络平安教师,曾任教前公司的网络管理部门经理,有极为丰富的网络平安管理经验,另外他所展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打破了传统的PowePoint课件模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网络传输的原理,把讲解枯燥的原理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喜好;多媒体教师在HBI学院任教时,自己设计开发网站,做专业摄影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冰球教练,同时也是冰球队的经纪管理人。数字技术教师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有丰富的数字音乐制作经验。他们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职业经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

在进修期间,还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类型有摘要:授予文凭和证书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预备性练习;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形式多样摘要:有二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本科(和大学联办)和一年制探究生专业证书班等。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和意识,老师讲课并不面面俱到,提倡学生自学和思索。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或者自己通过自学后完成项目操作任务提交操作成果,否则只能得到0分的成绩。另外,在许多教学场合,教室和操作车间连在一起,学生在教室中自学,碰到实际新问题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并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和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大家商量策略、分头预备,最后在班上宣讲和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拿大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把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在安大略省宾顿市FletchersMeadow高中,还推行一项名为Co-op的实践教育项目,其教学实践目的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Co-op,全称为CooperativeEducation,是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和的一种教育项目。高中学生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部分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学生进入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这些学生到公司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也要随时跟踪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回到学校接着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不但熟练地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职业技能,丰富的职业经验。为进一步地学习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论文职业教育篇(9)

2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督导建设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当中,教学督导是广泛存在的,它不仅能够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使高等院校的管理更加的现代化,它的许多功能在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加强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督导方面,本文有以下几点意见:第一,现有的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督导建设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而且很不完善,在人员配置方面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各高校必须建立一个高素质的队伍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第二,我们现有的督导机制不健全,必须进行相应的完善,对教师进行监督考核,教师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审;并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审评;第三,教学督导在进行工作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学督导,不能以工作的原由对教师进行个人恩怨的打击报复,在进行监督举报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第四,教学督导队伍不能仅是对教师教学进行简简单单的监督,更要用好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教师,弥补他们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之处。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

在我国,有很多高等校院拥有教学实践基地,如果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理论的重要环节,那么实践教学基地便是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应用的最好场所。所以,实践教学基地在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政府对建设教学基地的事情是非常重视的,国家对各省市的高校都拨付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在建设教学基地时不仅要建设校内的教学基地,而且要与企业联手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这方面,哈尔滨理工大学就做得非常好,它不仅在校内投入巨资建设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基地而且还与长春一汽汽车厂联手建设了校外基地,让学生们不仅能够自己亲手操作现代化机器,而且还能见识到当今市场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基地时,一定要尽量地营造出现代化企业的氛围,使学生们学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个企业的文化;在选择现代化机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引进当前世界上先进技术设备,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高新技术的魅力;各高校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时一定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我们都知道,实践教学基地在购置技术设备上往往需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资金,而只是简简单单地进行教学使用,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我们的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闲暇之余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为高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

论文职业教育篇(10)

背景: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全球化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意味着有必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上述经济形态的变化将至少涉及以下问题: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出现;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增加;新的经济和经济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和经济发展趋势预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爱好和平的文化和保持良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特征。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态度、政策与实践必须以这个模式为基础。这个模式的特点还有:技术与职业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更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大,更为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有效参与劳动世界的能力。"

我国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而其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更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劳动力聘用上得以反映,服务行业和工业行业服用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中,劳动力很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急剧变化,与国营企业的改革一起,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对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体制提出了要求。中国劳务市场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缺乏竞争力及亏损国营企业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一个高效率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培训系统。

所以,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响应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化,促进职成教育面向新世纪,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整合全国教育资源,培养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教育部职成司开始了大范围的远程教育实践,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等工作。同时地方上,也通过积极建立职成教网,推动当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遇到许多问题。

遇到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展的还很短,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也是刚刚起步。这种使用新手段、新技术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多优越性,如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和培训的质量、增加教育的投入产出比等等。但是这种方式也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教育形式,如果没有作指导,非常容易在普及的过程中造成程度不同的失败而导致高投入,低产出。

基于在职成教信息化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我们从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实际工作需求出发,针对其中一些指导性、规范性等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和研究,重点突出,在核心理论和实践上把握住主要及整个体系,即把握住原创的东西,同时,又做到针对需求对象有的放矢,不做空泛的研究。通过研讨,发现几个问题比较突出,即教育信息化平台──网站建设和发展、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资源开发、远程职业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本身专业特点决定的远程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生成绩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急需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研究内容:针对我们开展远程职业教育的经验不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体制及国内其他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远程教育开展经验,并且,关键是从我国职教现状和教育需求出发,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以上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组织,并界定为如下几个研究子课题。①对教育信息化平台行政管理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成网的建设和发展)和远程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的管理研究;②对远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研究③对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开发和管理研究④对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及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⑤国外相关专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希望通过参加职成教网站、职成教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对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现状考察和研究,为实际的远程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并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本课题成果对我国远程职教工作开展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双重意义。

在实践方面,本课题要通过在部级网站上实施远程教育,对职业学校校园网环境下进行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试验基地,通过试验开展研究,找到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的,积累经验;通过网站远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培训的实施,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下开发的素材库及网络课程进行、比较、,归纳出适用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素材库与网络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对目前较为流行的网络课程支持系统的使用,研究并提出适合于远程职业教育的网络教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通过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的运行,以及远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与公司一起研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开发、试用以及改进和推广,由项目办公室组织评估,形成一整套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一套培训远程职业教育师资的体系和管理办法。

在理论方面,基于上述实践内容,利用第一手的数据和经验,结合国际上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宏观、中观层面研究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大范围实践的环境下,尤其是通过校园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和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摸索出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教学或培训目标与远程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试图找出性的东西,归纳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框架以及系统中主要两大模块学生和课程的构建,还有系统的组织实施方案,即教学系统的设计等子系统的规划,从中概括出几种系统模式,总结其推广的可能性及困难,形成我国远程职教的典型及通用模式和相应的策略。

二、综述

首先来探讨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问题。长期以来,各国和国际职教界各执己见,有的称职业技术教育,有的称职业教育。狭义来讲,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1999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职业教育被确定为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拓展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两种教育系统,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所以有更大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反过来,职业技术教育又对经济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社会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一支能满足经济发展、懂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的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明显的与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或滞后,无法及时更新人才结构,提供人才素质,扩大人才种类和数量,满足许多新兴的职业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其次来看一下成人教育的概念,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为不在正规学校和大学系统学习、通常年龄在15岁或15岁以上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而设计的有组织的教育计?quot;。而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任何专门为满足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而且其主要活动已不再是受教育的公民一生中任何阶段的学习需要和利益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和计划,其范围包括职业的、非职业的,普通的、正规的或非正规的学习以及带有某种社会目的的教育。

下表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分类:

对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各类岗位培训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高中中专教育中技高职教育大学本专科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普通初等教育中职高职普高-

成人教育成年人---学历补偿教育面向成人的教育

主管基教司职成司高教司职成司

我们来分析一下职教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背景。第一,经济全球化导致人才结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将分别处于半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不同的阶段,由此中国的产业结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从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也要做相应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从各方面统计数字看,中等人才仍占大部分比例,对发达国家也一样。第二、知识社会引发的职业资格的变化。在这个时代,把能力看得要高于学历,人们的能力将是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所以职教的培养目标将是既适应市场动态性需求,又满足个人生计发展要求。从以上两点都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人类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和方式上都应该做创新性改革。其中的核心,在于专业改革的观念转变和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由此引发的新的思考有,关于职业教育结构的系统化层次定位、关于职业教育管理的服务型职能转变、关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重组整合、关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型体制模式以及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预警机制等五个方面。在这些新的发展需求的引导下,能否借助远程教育,利用它的开放性、资源多元性、管理灵活性、规模效益等诸多优势,适应职教的改革趋势,开创一种全新的远程职业教育新局面呢?

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做一个了解。远程教育使用的概念在国外和国内都经历了许多演变。

1980年,基更给出远程教育一个描述性定义,远程教育是具有一下特征的教育形态:

(1)教师和学生分离,学校和学生分离;

(2)有教育机构组织实施远程教育,即提供学习计划、学习材料。这种材料应比常规教育的材料准备得更充分;

(3)包括机在内的多类教育技术和媒体。技术媒体的作用为:承载教学内容和联系师生;

(4)在师生间提供双向通信交流;

(5)为社交和教学目的,组织必要的会见和讨论。即学生除独立学习外,还应有小组讨论,但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小组集合活动为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

(6)工业化的教和学的形式。

1986年,基更在《远程教育基础》中,去掉了最后一个要素。

丁兴富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1988年)中给出的远程教育的定义为准,它做了五项描述性定义:

*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

*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自学为主、助学为辅;

*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

远程教育的发生在产业革命后的工业化社会中、并且随着近代科学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那么这背后支撑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有哪些呢,丁兴富提出了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基础理论的''''五原理''''说,由这几个动力,我们可以论证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的必然性和与优势。具体分析来看:第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各级各类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需求构成了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动力。而最直接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和劳动大军的职业教育更是尤为有必要引入远程教育方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印刷术、运输、邮政业的兴起开创了远教的先河,再到电视广播、录像录音等大中媒介的普及掀起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期,直至世纪之交,以微、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交互式网络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提出了挑战、提供了机遇。同样,职业教育体系也面临这样的机遇。第三,教育民主化和学习终身化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指导原则之一,并构成发展远程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由于职业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拓展,职业教育也将覆盖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所以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也是教育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第四,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和构建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终身学习的共识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决策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对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教育投资的认识。教育经济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于教育投入的不足依然困扰着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传统学校校园教育因其课堂面授性质和成本结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高水平教师和巨额资金,这就局限了传统教育在短期内大规模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校园教育也难以实施在职成人教育和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基本矛盾使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增强了优先发展远程教育的共识,优先投资发展远程教育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教育发展决策的战略方向。我国政府教育部职成司也积极发展我国职成教系统的远程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研究项目,以此探索我国的职成教的远程教育发展道路。第五,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也构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基础,为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分析,就构成了职教系统开展远程教育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远程职成教育,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类型如下表所示:

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各类岗位培训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高中中专教育中技高职教育大学本专科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无无无无

成人教育有有无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从该表可以看出,我国远程教育主要分布在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大学本专科为主)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社会经济依然不发达并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穷国办大教育,远程教育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密切关系,更有必要开展远程教育,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我国目前的远程教育体系是一种三重体系;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双重模式的普通高校函授高等教育和标准模式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制度。这三种体系均面向成人教育,而只有电大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可以说远程职业教育的专门体系还没有发展和建立起来。而且随着第三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突破,所以,职业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体系,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新一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探索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建立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职教领域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定位于需求应用型研究。目的是为推行远程职业教育的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所以主要是从管理的层次,就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按远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来看,各个子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基础的要求,教育管理部门(主要指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教育局等部门)必须建立起信息化办公、协作式管理的基础设施;若具体到指导和管理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职成司和地方教育厅职成处就需要建立起本系统的信息化教育平台,来指导和规范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基于本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首先来探讨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的一种实用、高效的信息平台的有关问题,包括建设规范、功能定位、运营机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对全国远程职业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实施管理等方面,并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将这个教育信息平台拓展为当地的一个信息资源中心,积极发挥教育对经济的先导作用。因此,这个信息平台就构成研究的起点。同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由校校通工程所带动的一批职业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也为实施校园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网是建了,可不知道如何利用,所以,为了全国范围内推进职教信息化,为实施远程职教铺路,我们也有必要,就如何规范和指导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如何使用校园网,探讨出多种可行性较好的模式,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学校管理、教学、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有了最基本的管理信息平台,我们就从远程职业教育管理层面来探讨有关问题。从丁兴富所著的《远程教育学》中了解到,这个层面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行政管理、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分类框架如下所示:

教育行政管理(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和远程教育院校的管理)

远程教育学校管理

(远程教育院校内部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决策、控制、评估)

后勤管理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

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

人员管理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就放在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远程职教教学开发和管理,远程职教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几个方面。

第一,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分和学校行政管理部分,前者指国家对远程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政府分权体制和对院校的分类管理体制,主要讨论体制、机制、立法和财政等专题;后者依据对世界各地远程教育院校和组织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讨论不同模式院校的组织机构设置、规划决策和财务管理等主题。从教育部职成司职责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的。它对规划和管理我国远程职业教育,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二,对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在远程教与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强调对学习资源过程设计和开发,然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并实现了角色和职能的转换,同时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是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师资培训与管理展开研究。首先要对远程教师的职能和职责进行界定和分析。其次,研究培训的目标、方法和考核及管理的办法。通常,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分为两科专家,即所属专业的学科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专家探讨其培训方案。另外,在世界各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远程教学院校的在编的专职教师和外聘的兼职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有不同的职能、不同的管理体制。作为职教领域,传统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就很灵活,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所以,在培养和培训远程职教教师的方式和管理体制上,也就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就成为实施远程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远程教学管理,这是指对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的管理。作为远程教育系统的核心部分──教和学系统,主要强调的两大功能就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发送,以及包括双向通信交互在内的对学生远程学习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所以,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对课程教育资源开发与发送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在教学(仅指教)子系统中这部分,结合职成司已经进行的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实践经验,我们主要研究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和发送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规范和管理办法,并协调相关的电信、交通部等部门,为资源的发送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并进行管理。另外,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许多实操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远程手段得以实现,是实施远程职业教育尤为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子系统中,主要研究实操能力的培养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第四,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史来看,远程教育从其最初的函授教育的边缘地位和质量声誉较差,到20世纪末成为有地位、有声誉的教育大家庭成员,以至到现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的第三代电子远程教育能否保证提供高的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并保持令人信服的地位和声誉呢?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应用技术于高等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质量观念的挑战比应用技术于社会其他领域引发的变革更深刻。其次,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但这从来不是依靠任何一种技术或媒体自动赐予的,而是同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一样,远程教育的质量只能是精心设计、精心计划、专业实施和精细评估的结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职成司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通过初步了解,由于各国的远程教育体制不一样,所以质量保证体系也各不相同,但其评估内容却不会脱离远程教育系统及其与外部环境等的相关性。

三、框架和研究

具体每个课题的研究都是从、比较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的。

(一)基于的信息化平台:网站的和管理政府教育网站

理论分析:

1.对教育网站的定义。

2.网站的建设规范

3.网站的功能设计。

4.网站的运作机制和经营机制的

比较研究:

1.国外网站的相关资料

实践研究:

1.调研国内相关网站的设计和运营策略。

2.教育部职成司主办的职成网的设计和发展状况,研究部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全国整个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如何进行指导。

3.地方省市的职成网建设和经营发展情况,探讨地方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本地区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西部地区,如何利用职教网的建设,建设当地的信息中心,支持当地的发展。

校园网建设

理论分析:

1.校园网的定义

2.校园网的建设规范

3.校园网的建设模式

4.校园网的

比较研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实践研究:

1.通过全国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实际建设和运作及使用情况,对存在的,比如,如何引入外来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建设校园网,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等进行探讨,形成一套规范的,可借鉴的职业学校校园网运作机制和建设规范。

2.利用校园网的信息、教学、交流等功能,高效、切合实际地将校园网利用起来,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后勤等服务,从而探讨某些可行度较高的校园网使用模式。

(二)远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理论分析:

教师相关素质、专业能力的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职业教师的培训方式、管理方式经验

实践分析:

1.分析远程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知识和素质要求

2.结合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建设当地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联合企业、高校和学校的力量,针对当地的职教发展需求,培养和培训发展远程职教的教师。

3.培训资源建设,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职业知识、相关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来设计和制作远程职教所需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资源。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建立一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管理规范和标准。

(三)远程职业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进行的研究,针对职成教系统的特点,分别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特点,通过不同的远程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归纳和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远程教学模式和管理办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系统进行一般的分析。即通过对远程教育系统和传统教育系统进行比较,探讨这两种教育系统在构成因素、结构和功能特征上的主要差异,进而讨论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这里的系统设计是指在对环境、市场、教育需求、学生、课程和资源等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决定采用哪种类型的远程教育系统。然后讨论远程教育的规划,即在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和决策的基础上具体规划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其构成成分,并制定系统开发的组织实施方案。远程教育系统的主要本课题主要对其中的两个核心系统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远程职成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分析

1)设计媒体教学模式(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在远程教育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教学代替教师课堂联系面授成为远程教与学的主体,媒体教学模式成为远程教与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在远程教与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和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学生和教师教学的交互作用关系。在每一代远程教育中,由于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特征的不同,会有多种不同的媒体教学模式。

2)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发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模式(远程教育的教学子系统的设计)

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就在于教学思想、理论和实践突破了原来的教材设计的局限,发展为课程设计并进而发展为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说,教育革新的方向,包括远程教育,不再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要以教与学的全过程、整个教与学的系统为对象,以资源和学习过程为核心,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要将课程和教材(课程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放在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开发之中。

①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

②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③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开发模式设计和分类

3)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管理

比较研究

主要是国外的资源开发机制、管理体制、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经验

实践模式

1)通过这次资源建设,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教学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实践,探讨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2.远程学习系统(远程学习、远程学生和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理论基础

1)远程学习和远程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主要对远程学习的三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远程教育学生的分析方法以及远程教育学生的共同特征,来论述远程学生特征信息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关系。

2)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总论──以学生为中心和双向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对远程学习和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双向通信和人际交互进行考查,并对它们与学生自治和自主学习的关系进行讨论。

3)远程学习组织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

讨论远程学习的组织模式(个别学习和班组学习)和包括社区学习中心,网络教育环境在内的学习支持体系的技术设施建设,并分类讨论各种类型的学习支持服务。

比较研究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案例

实践研究

1)通过在远程教学实验基地的试行,总结各种不同远程学习开发模式,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探讨。

2)通过探索不同的管理体制(比如学习中心或社区中心,当地教学站、教学点或教学班,当地教育院校或机构)的实践效果,来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远程教育实施提供不同的学习模式。

(四)远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

理论分析

1)远程教学模式分析

2)远程职业教育的优势

3)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实操能力培养问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实操能力培养和远程职业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如何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某些实操能力培养问题。对利用仿真技术实施实践教学的研究。

(五)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理论分析

4)质量保证体系的含义、分类

5)远程职业教育系统分析

6)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发与管理

比较研究

国外的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践研究

试开发并试点适用于我国的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远程教育的学习策略研究(比较研究)

理论分析

1)学习策略理论分析

2)e-learning学习策略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的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

实践研究

根据职成司的目前多个远程职教项目开展情况,从实践上对学习策略进行探讨。

(七)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理论分析

从典型案例入手,经归纳、分析将其中涉及的远程职业教育理论提炼成专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典型案例

实践研究

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或单位的实践情况,选择其中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分析。

四、课题组成员

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负责人组长余祖光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王文槿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培俊男教育部职成司学校管理处副处长

包宇宁男教育部职业技术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助研)

罗辉男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

陈东男清华同方网络事业部企业发展部经理

畦平女北京市教委(副处长)

欧阳河男湖南省职教研究所(研究员)

安宝生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课题组其他成员李晓苓女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讲师)

于双和男大连海事学院(教授)

张少刚男中央电大(校长助理)

武怀海男北京市教委职成处

薛建国男上海职成教育在线副总经理

殷崇德男宁波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刘以群男大连市教委职成处

余中俊男四川省教委《当代职校生》总编、职教网站负责人

廖丽娟女广西易龙信息产业公司董事长、职教网站总策划

王秋生男宁夏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潘鸣女科利华公司职教所副所长

武马群男北京市机学校校长

邬宪伟男上海化工学校校长

荀莉女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五、课题分解

子课题成果形式承担人单位负责人

职教信息化管理平台──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方案及报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陈东

职业教育师资的远程培训与管理文章及方案、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安宝生

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模式及研究课程案例及论文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包宇宁

现代远程职业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调查报告中央电大张少刚

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案例和论文四川农业大学罗辉

比较研究案例和调查报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报告及论文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

六、

专著:

1.《远程教育学》丁兴富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网络教育应用教程》祝智庭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黄清云主编2000.4.1

4.《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乌美娜主编2001.1

5.《职业技术教育学》张家祥钱景舫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6

6.《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黄克孝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7.《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8.《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嘉格伦[美]著

9.《学习策略》蒯超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

10.《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顾英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11.《与共振──企业知识经济攻略》郭志强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

12.《e-learning》MarcJ.RosenbergKnowledgeManagementMagazineSeries2001.

13.RuthClark,IntellectualCapital:TheNewWealthoforganizations.NewYork:doubleday,1999,p.165.

14.EducationalTechnology_EducationalTechnologyPublications

论文:

1.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M].《全球教育展望》2001(6)

2.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概览[M].

3.王希文.边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思考[M].《中国高等教育》

4.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M].

5.李士杰.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M].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6.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M].《教育与职业》

7.孙琳.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M].真源在线

8.张社字.高职的发展:任重道远[M].中国教育报

9.李建求.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M].中国职业教育网

10.于洪文.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M].《教育与职业》2001(5)

11.黄尧刘京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M].

12.陶文庆.简析职教的现状和对社会的特有价值等特点及其发展思路[M].中国教育先锋网

13.科林鲍维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技术[M].中国职业教育网

14.张晓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产教结合[M].成都教育信息网

15.苏民.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成人教育》2001(7)

16.杨启亮.适应与改造: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M].《职业技术教育》2001(6)

17.许卫.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M].《北京成人教育》

18.[德]VolkerIhde.迎接21世纪挑战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M].

19.王兰.英国大学成人教育模式的演变及现状M].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20.MargaretDriscoll,"IndustryRepaot:1999",TrainingMagazine,October1999,p.46

21.1998ASTDStateoftheIndustryReport.

22.GloriaGery,"WhatisYourWeb-BasedLearningStrategy?"LearningCircuits,anASTDWebzineaboutdigitallearning,Feb.2000

23.BrandonHall,OpinionandArtsSection,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Vol.48,Aubust1999,p.B8

24.MarcJ.Rosenberg,E-LearningStrategiesforDeliveringknowledgeintheDigitalAge,McGraw-Hill,2001

25.WilliamHorton,InsideTechnologyTraining,January2000,p.17.

26.RogerSchank,"TheAttackonISD",TrainingMagazine,April2000,p.48

27.OnlineLearning

28.E-Learning_AdvanstarPublications

上一篇: 大学生化学论文 下一篇: 巴蜀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