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1:01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例3、例4,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3复习内容。

2.45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新课教学:

1、P3例3

(1)看图学算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

①左边有3个10,就是30。

②右边有3个2,就是6。

从而使学生理解: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

(2)看图学算法;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

这样想:10×3=302×3=630+6=36

(3)指导学生看书P3例3,质疑。让学生口述12X3的口算步骤。

(4)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2.P3例4

让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先类推试做;然后可通过四人小组议论,归纳出口算的方法;再由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3=300,20×3=60,300+60=360。

三、练习

1、P3例3下面的“做一做”。

2、P3例4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计算后,进行评议,并让学生讲述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谁还能想出别的口算方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有目的地请中下生板演;及时纠正错误。第3题,可用开火车比赛的形式进行。

3.有白乒乓球21个,花乒乓球的个数是白乒乓球的2倍,有花乒乓球多少个?一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四、作业:1.复习P3例3、例4。2.P4第4、5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P4练习一第6——11题。

教学要求:巩固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熟练、灵活地运用口算方法:i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

2.口算乘法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

1.填空:

(1)21×3可以读作()乘(),积是()。

(2)3×6读作()乘(),表示()个()相加。

(3)32×3读作()乘(),表示求()个()倍是多少

2.做课本上第,7、8、9、10、11题。

做7、8、10题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如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或以组为单位开火车,看哪组最先到达目的,夺到红旗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9题是有多余条件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练习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决定是否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特别注意辅导中下生。

3.第12、,13题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实际安排在堂上进行或在课外进行。

4、思考题。可制作活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从小华家到公园无论走哪条路,到学校以后都有四条路可到公园。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的图画一画、数一数、找规律达到同样的目的

每项练习做完后都应做好评价订正工作。

三、作业:1.熟记乘法口诀。

2.P4第6题、P5第10题。

2、笔算乘法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6例1,例2.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6复习的内容。口算乘法及竖式书写格式。

二、新课教学:

1.P6例1

①从口算引入:出示题目后问“用口算时怎样想?”

②笔算方法:借助P6的实物图,指导学生阅读P6虚线围成的方框里分步演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方法。

2.P7例2

(1)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计算方法,加深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理解,着重抓用2乘百位上的2得4个百,写在积的百位上。

(2)注意竖式的书等格式。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的内容,让学生把例2再乘一遍,并告诉学生,今后可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查乘法算得对不对,培养细心检查的习惯。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6“做一做”。

2.课本P7“做一做”。

3.做P7第1题第一横行,第2题第一横行。

四、作业:1.复习P6例1,例2。2.P7第1题第二横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第3—第9题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213×224×2

二、练习设计

1.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读题,再分析解答。

2.练习一第4题,笔算下列各题。

3.练习一第5题,列式计算。

4.练习一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

5.练习一第7、8题,应用题。

6.练习一第9题,脱式计算。

三、作业

复习课本第8页。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9例3、P10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幻灯,每位学生一份小棒。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9复习的内容:

5×3+62×9+76×8+34×7+5

二、新课教学:

1、P9例324×3=

(1)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2捆。(每捆10根),另4根。

②再摆两行分别与第一行同样多。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列出式子;

①每行多少根?共几行?

②要求3行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3)在动手操作中明确算理。

①3个4根是多少根?满10怎么办?

②3个2捆是几捆?加上刚才的一捆现在一共是多少捆?

③一共有几捆几根即多少根?

(4)观察幻灯图片,学习算法。

(5)指导学生阅读P9例3,质疑。

(6)让学生讲述72是怎样算出来的。

2.例4的教学

(1)学生读题后,讲述乘的顺序。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0例4。

小结:让学生讲述P10例4怎样算。重点讲清4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9得多少1应向前一位进几,乘积百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9做一做和Pl0做一做。

2.课本P11第2题。

3.计算;

42×315×2271×3516×4

4.计算接力赛。(分四组,每组3人)

(除参赛的同学外,其余作裁判,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四、作业;‘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1.复习P9例3,P10例4。

2、P11第1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第9题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计算P11第3题。

3.P11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P11第4题、第5题。

5.P12第7题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算对要做好小靖工作。

6.P12第8、9题如因时间关系可作为活动课内容。第10题应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再填表。

四、作业:

复习P9、11的内容,理解、熟记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第5课时

教学内容:P13例5。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13复习的内容。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13例5的教学。

(1)用幻灯显示例5的插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454×4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5与本节“知识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2)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13“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2)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8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位小数加减计算。

2.

经历一位小数加减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经验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来,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减一位小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研究

1.

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20-9.3=

(元)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总结: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

)对齐,也就是(

)对齐。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小数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当10,然后再减。小数加减法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活动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

出示小研究1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4)班级展示

研究1中,重点说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进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点说清小数点右边的5减8不够减,要向小数点左边的数借1元,借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知道:小数退位减法和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课后习题。

2.

补充习题。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谈谈你的收获和心情。

预设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竖式计算

预设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减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竖式计算

预设

(1)20元减9元3角还剩10元7角。

(2)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3)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下面的数去掉末尾的“0”后,大小没有变的是(

A.470

B.4.07

C.4.70

2.(本题5分)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650

B.6.50

C.6.25

D.6.05

3.(本题5分)在下面数中,末尾的“0”可以去掉的是(

A.0.470

B.470

C.4.07

D.0.047

4.(本题5分)把4.950末尾的0去掉,原数(

)。

A.扩大1000倍

B.缩小10倍

C.大小不变

5.(本题5分)2.396保留两位小数是(

A.2.39

B.2.4

C.2.40

6.(本题5分)把0.8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应是(

A.0.08

B.0.80

C.0.800

7.(本题5分)9.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A.9.9

B.10

C.10.0

8.(本题5分)在5.24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大

D.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小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___ .

10.(本题5分)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___ ,最大是 ___ .

11.(本题5分)在.7的方框里填数,使它符合以下的要求:

(1)要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___ .

(2)要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___ .

12.(本题5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____.(判断对错)

13.(本题5分)下面树叶上可以填哪些数字?

(1)0. ___ 5>0.46

(2)13. ___ 5>13.75

(3)0.62=0.62 ___

(4)0.7 ___ <0.76.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因为9.9和9.900相等,所以它们都可以用十分之一或千分之一作单位.____.

15.(本题7分)在学校运动会上,两名同学同时参加了掷铅球和短跑两个项目,情况如下:

掷铅球的距离

跑100

m的用时

王亮

7.65

m

16.8秒

张大宏

7.63

m

16.5秒

(1)两个人谁掷得铅球远?

(2)两个人谁跑得快?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55

一、调查背景

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是学生认知过程的一次飞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转变阶段。2001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阶段应安排丰富的代数学习素材,发展小学生的代数思维,促进小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也提到:“通常,学校数学课程要等到初中或高中才明确地包括传统的代数,建议在小学就包括代数。”

在参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数与代数”是小学甚至是整个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代数思维的培养更是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当中。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处在算术思维水平还是代数思维水平,或者是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阶段,很值得研究与探讨。因为它对于小学生主动学习代数知识以及教师教授代数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很好地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成功的过渡在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同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处于什么思维水平?(2)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3)对于同一问题,男、女生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了解海州地区小学生当前代数思维的发展水平,从而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引导学生学会用代数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通过本次研究,还可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代数思维的因素,进而开发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实现小学数学到中学数学的成功跨越。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已进行的研究使用了包含加法和减法的数式填空题。而本研究因为涉及三、四、五年级学生,所以问卷中有四个大题,即第一题加法、第二题减法、第三题乘法和第四题除法,每个大题又分出三个小题,总共12道题。

这些题目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编排,以第一题为例,最开始是含有两个未知数字的数式填空。

问题1(a):在空格A和空格B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式子成立。

18+ A =20+ B

这样的式子可以潜在的起到推动作用,促使学生进行代数思维。虽然利用计算的方法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学生只有超越算术思维,才能识别出式子中的一般结构关系,从而认识到使用代数方法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数学问题的优越性。

然后是将前面的式子中的数字进行改换,并给出一个未知数字的值,求另一个未知数字的值,并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问题1(b):如果用234代替18,236代替20,如果空格A中填了19,那么空格B中应该填多少?写出计算的过程。

这个问题能够从具体的数字例子中做出正确的数字概括,这是代数推理中的关键因素。

最后要求学生直接写出两个未知数字之间的关系。

问题1(c):当式子成立时,空格A和空格B中所填的数字应满足什么关系?

(二)研究样本

样本取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地区某小学,该校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在海州地区乃至全市范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数据收集

为了确保问卷的随机性,在2012年6月,对学校三、四、五年级部分班级共478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其中男生261人,女生217人,共回收有效测试卷三年级151份,四年级157份,五年级158份,均超过发放问卷的95%。

(四)数据分析

代数思维水平: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代数思维是指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美国NCTM标准认为,代数思维是指理解变量、代数式,方程的概念;用数字、表格、图形、文字、方程表示信息,并探究这些表征的相互关系;使用具体的、非正式的、形式化的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不等式、非线性方程组;使用代数方法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数学问题。

算术思维水平:着重利用数量的计算求出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程序性的、含情境的、具有特殊性的、计算性的,甚而建立在直观上。在算术思维中,运算式的功用是一种思考的记录,是直接联结题目与答案的桥梁。处于这个水平的学生,他们通过已知量的运算得出未知量,通过一系列的、连续的运算得出答案。

以第一大题为例,在问题1(a)中,根据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答案进行整理分类,将其所作答案分成6类:2,0;10以内其他数字;20,18;超过10的其他数字;未作答;答案错误。

通过事后访谈了解到,答案“2,0”是学生通过整体的观察,发现等式左边与右边相差2得到的,答案“20,18”是学生从等式的性质出发认为只要两边相等就可以了,所以就把两个数字进行简单交换,因此把答案“2,0”“20,18”归为代数思维水平。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先在左边填入一个数字,然后进行计算,得出左边的数字,那么,把填入数字像1、3、4、5等的数字归为答案“10以内其他数字”,那么答案“超过10的其他数字”就很容易理解,自然是11、12、13等这些数字,把这种通过一边计算得出另一边的行为归为算术思维水平;未作答与答案错误归类为另外一类。

在问题1(b)中,根据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答案进行整理分类,将其所作答案分成7类:两边比较差为2;列方程,两边同加减或者移项或列方程,先左后右;直接列出等式直接得出答案;左边求和,再做差,得出17;其他;未作答;答案错误。

在这个问题中,同样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得到答案“两边比较差为2”也是通过整体地看问题而发现的,那么这属于代数思维水平;而答案“列方程,两边同加减或者移项”和“列方程,先左后右”是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自然是属于代数思维水平;答案“直接列出等式直接得出答案”也体现整体看问题这一特点,所以也归为代数思维水平;答案“左边求和,再做差,得出17”“其他”体现为算术思维水平;“未作答”与“答案错误”自成一类。

在问题1(c)中,根据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答案进行整理分类,将其所作答案分成6类:A与B的差为2;A与B的差等于另外两项的差;A与B之间无明确的数量关系;其他答案;未作答;答案错误。

关于这个问题,延续了问题1(a)中的方法,觉得答案“A与B的差为2”“A与B的差等于另外两项的差”都是通过左右两边同时看问题从而得到的结果,那么它们体现了代数思维水平;答案“A与B之间无明确的数量关系”“其他答案”体现为算术思维水平;“未作答”与“答案错误”自成一类。

三、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

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加法与减法中的(a)、(b)这两类问题。三、四、五年级学生无法完成全部的问题,有的只完成了加减法的问题。不过这仍然为得出结论提供了足够的依据。虽然有的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方法解答(a)部分中的问题,但是(b)、(c)问题仍然可以用来“推动”学生做出结构性的回答。通过这样的题目,几乎所有学生都尝试描述空格A和空格B中数字之间的关系。

(一)同年级学生主要所处思维水平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的前提下,算术思维所占人数以压倒性的优势超过代数思维所占的人数,所以认为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处于算术思维水平,但在这12道题目中也有例外,如回答对1(c)、2(c)、3(a)和4(a)这四道题目的学生出现了代数思维人数超越算术思维人数的态势。所以,笔者针对这四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1(c)问题的反复推敲,认为可能是因为18和20这两个数字比较接近,容易看出两个数字相差2,如果换成比较长的数字也许学生就不容易发现它们的关系。学生属于代数思维的答案可以归纳为两类:(1)答案一:空格A与空格B中的数字相差2;(2)答案二:空格A与空格B中数字的差等于式子中另外两个已知数的差。但答案一占大多数,答案二鲜有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1(a)和1(b)两个问题中的已知数都是相差2,从而误导了学生。

因为加法跟减法运用的是一样的思维方法,学生们的答案也是跟1(c)相同的两类,所以在这里不对2(c)做另外的说明。

笔者对问题3(a)的反常现象也做了一些思考。

(1)三、四、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因数这一概念,所以他们能看出12有1、2、3、4、6、12这几个因数,而16有1、2、4、8、16这几个因数,又因为生活习惯,习惯把12看做3乘以4,把16看做4乘以4,所以发现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因数――4,为了使等式成立,就容易得出“空格A=4,空格B=3”这一答案。

(2)有些学生在熟悉等式概念的前提下,喜欢耍小聪明,发现直接将式子中的两个已知数交换位置填入空格即可,所以又得到了另一种答案――“空格A=16,空格B=12”。

同样的乘法与除法其实是一样的,不过三、四、五年级学生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在问题4(a)中却得到了与3(a)相似的数据,这足以说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有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二)代数思维在发展上的差异

根据问卷上的12道小题,对各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表1的分析结果,发现各年级学生在每道小题上的数学思维水平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从总体上看,三年级学生代数思维人数明显少于四、五年级,而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代数思维人数基本持平。由此可见,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跟四、五年级学生有着本质上的差距,而四、五年级之间差距不大。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表现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缓慢过渡。

(三)男、女生之间代数思维水平的差异

同样,根据学生对12道小题的作答情况,对男、女生数学思维水平差异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图1、图2。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男、女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选1(a)、1(b)、1(c)小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

在1(a)中,有六种答案,每种答案,男、女生所占比例都非常相近,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1.024,P值为0.599,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男、女生在这道题的回答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1(b)中,有六种答案,同样,每种答案,男、女生所占比例都接近于50%。通过卡方检验,得到卡方值为6.111,P值为0.047,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由此可知,男、女生在这道题的回答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1(c)中,有五种答案。通过卡方检验,得到卡方值为1.233,P值为0.540,大于显著性水平0.05,由此可知,男、女生在这道题的回答中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虽然以上三个问题中就有一个问题的数据显示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图2中,可以看到在12个问题中也只有在问题1(b)、3(b)上表现出男、女生是有差异的,其他都是没有差异的。综上可知,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不存在所谓的能力差异,这也是符合科学理论的。

四、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了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同年级学生处在算术思维水平的占大多数。不管是三年级、四年级,还是五年级,从总体上看处于算术思维的人数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可能是因为三、四、五年级都是处于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的准备阶段。

第二,不同年级学生在代数思维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年级的上升,表现出代数思维水平的学生人数在不断上升,不过四年级与五年级是处于一个水平阶段的,因为他们表现为代数思维水平的人数基本是持平的。

第三,男、女生在代数思维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也许可以消除人们对男、女生学习数学的传统偏见,至少在这个地区是这样的。正如已有的研究表明,男、女生学习数学的性别差异,主要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下而产生的。海州地区是连云港市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区,本地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从这一个视角来看,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消失也是必然的。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5)

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数学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爱数学,数学有无尽的乐趣;学数学,数学有无穷的奥妙;用数学,数学有无限的未来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7日20xx年5月21日(第十三周)

三活动内容

1、通过校园广播了解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小故事。

2、进行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3、进行数学手抄报比赛。

4、周五下午第二节进行活动总结及颁奖。

四具体安排

1、校园广播

2、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1)活动形式

以年级为单位,由每级数学教师负责出20道智力题,于星期三早上贴到教室门口走廊,然后给每位学生发答题纸,回答题数不限。答题纸最迟在周三下午放学前交给数学教师。每班前5名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班级数学智多星。每级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年级数学智多星。

(2)奖励方式

每位交了答题纸的同学均获得参与活动的小奖品。数学智多星于周五总结会上颁奖。

(3)各年级负责老师

3、数学手抄报比赛

(1)活动形式

学生自己自愿组队,每组16人,出一份数学手抄报,内容包括:数学日记、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趣题、数学家故事和数学知识单元整理等。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做到数学味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版面为A3大小,有兴趣的学生到数学老师处领取白纸。最迟于周三上午上交。

(2)评比形式

每份作品不写姓名,只写编号。老师登记编号对应的学生姓名。发给全校学生每人一张选票。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手抄报投票。投票时间为星期四下午至星期五中午放学之前。(请学校大队委帮忙统计票数)

(3)奖励形式

参与的学生均有参与奖。

每级选出3份优秀作品,于总结会上进行颁奖。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范文2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活动时间:

4月18日4月30日

活动安排:

活动:发挥想象,奇妙创造

活动内容:数学绘画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一~三年级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以数字、图形等为创作基本素材,可运用平移、旋转等规律做图。绘画形式不限,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想象画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4月29日。

评委教师:柯晶晶

活动二: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我是小主编

活动内容:数学手抄报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活动要求: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数学手抄报,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做出个性。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数学手抄报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手抄报上交截止日期:4月30日。

评委教师:何雅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范文3为检测各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根据教导处期初计划,特组织本次竞赛。

一、比赛时间: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发卷以广播为准)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6)

为了争创一流学校,办特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精神,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我校常规教学管理方案:

一、成立常规教学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常规教学的指导、督查工作。

二、常规教学管理要求

(一)备课

备课程序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完善教案

1.个人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作业设计,备课堂反馈。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每次至少形成一节完备的公共教案,具体由年级学科组长负责安排。

撰写教案

教案内容要求:

(1)目标明确,体现知技渗透情感目标;

(2)重难点清晰

(3)作业量适中,要求有层次

(4)板书有条理,课后写反思

(5)中青年教师备详案,老年教师(50岁以上)备简案。

(二)上课

教师上课要做到

(1)出示目标,白板教学

(2)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3)教态亲切,平等待生

(4)教法得当,合作学习

(5)当堂检测,目标达成

(三)作业批改

1.作业布置:作业内容设置有梯度,有选择,作业量适中,

2.作业批改,作业应全交全改,批改及时规范,符号正确,应有鼓励性评语。错误作业学生有订正。

3.作业量:语文作文每期大作文8个,小作文8个;数学、英语作业每周不少于4次,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2次,政,史,地,生,科学不少于1次,提倡学生当堂作业。

(四)辅导

1.辅导时要有目标、有具体任务,辅导教师要检查落实。

2.辅导教师要有培优促中补弱措施,对象具体,有阶段性效果,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法指导,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

(五)考试

考试安排:每月安排一次年级月考,根据情况每周安排一次周过关测试,每期组织一次全县统一期中、期末考试,教师要做好考后试卷分析,并填写试卷分析,并上交教务处存档。

考试命题:学校自主命题与选用名校试题相结。

(六)学生评价

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七)教研

1、学校成立六个教研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和体音美组),具体组织教研教改活动。

2、听评课活动

学校成立听评课小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每个大组分低年级(六、七年级)和高年级(八、九年级)两个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包年级领导深入年级听课;

听评课小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周二上午第2节语文观摩,周三上午第2节数学观摩,周四上午第2节英语观摩,周五上午第2节综合课观摩,大课间时间评课,例会公布讲课人员名单。

3、思

教学反思:1.每两周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写一份教学反思。

2.  教务处组织业务骨干对每次的教学反思(本着有内涵,有思考)进行评比。

(八)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

在政教处的统一指导下,各年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制定活动计划方案,认真开展成果交流等活动。

三、工作责任划分及督导方式

1、陈校长负责九年级常规教学;梁辉负责八年级常规教学;雷树明负责七年级常规教学;林宏民负责六年级常规教学。

2、包年级领导每周对年级常规教学抽查督导一次;每月全面督导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及时印发简报通报。

3、每学期学校通报批评2次(含2次)以上、局相关督导通报的,当学年取消评先表优资格。

四、教学常规管理量化标准(20分)

(一)总结计划(1分)

总结,计划,笔记,教学反思,试卷分析等末时及时上交的每项扣0.1分

(二)备课(2分)

1.提倡超前备课,集体备课。语,数,英每周备课不少于4课时,物理、化学不少于2课时,政、史、地、生、体不少于1课时。

2.各学科每缺1课时扣0.1分,不交教案一次扣1分。

3.不带教案上课,或教案撰写不规范,(书写潦草,备课环节不完整,无板书设计,无授课反思等)学校检查发现一次扣0.5分。局相关督导检查,被通报批评的此项不得分。

(三)辅导(2分)

1.辅导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扣0.1分。

2、辅导教师要有培优促中补弱措施,对象具体,有阶段性效果,缺一项扣0.1分。

3、辅导迟到(超过5分钟),早退,接打手机等违纪违规每次扣0.1分。辅导缺扣2分

(四)上课(3分)

1、上课迟到(超过5分钟)、跑堂、早退,接打手机等违纪违规每次扣0.1分。

2.缺课、酒后上课、随意调课此项不得分。

3.督导检查时,发现不带教案、不使用白板上课等,被局通报批评的此项不得分。

(五)作业批改(5分)

1.作文每期大作文8个,小作文8个,数学、英语作业每周不少于4次,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2次,政,史,地,生,科学不少于1次,学校检查每缺一次扣0.1分。

2各科试卷 单元小测试批改一次相当于1次送交作业,批改一次综合测试卷相当于2次作业,小科批改练习册一课时按一次作业。

3作业应全交全改,批改及时规范,符号正确,学生错题有更正,有错题本,应有鼓励性评语,否则不规范扣0.1分。

4.              局相关督导检查作业批改不认真被通报批评的该项不得分。

(六)过关测试(3分)

(1)语数外每周测试1次,周五发给学生,在周六周日完成,下周一收上来由老师批改。

(2)物理、化学每两周测试一次,其它学科每月1次;。

(3)每次过关测试结束后,批改后试卷周五由课代表收齐交教务处,包括成绩册,试卷分析等相关材料以备检查(试卷不再退还)。

(4)除开学前、结束以及期中考、月考、期末考试周外,过关测试须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每缺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七)教改教研(3分)

1、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缺一次扣0.2分,请假一次扣0.1分。

2、参与集体备课,形成教案,每学期主备的教案达到4课时以上,每少一节扣0.5分。

3.听评课每月4节以上,听课环节记录详细,有评价意见,听课项目不全者视为缺一节听课记录。每少一节扣0.1分。

4、按学校规定须上公开课的教师,非正常原因不上公开课的扣1分。

(八)监考阅卷(1分)

1.监考教师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监考无光的事物,所监考场被巡视发现学生考试违纪现象,每次每项扣0.1分。

2.监考教师收发试卷,缺失试卷造成重大监考失误的扣1分,倒装试卷一份扣0.1分,

3.参与阅卷教师要服从学校及阅卷小组长分工,保持试卷装订完整,按正确答案统一评分标准进行阅卷,合分教师要在试卷密封条处签名,阅卷组长要上交教务处一份阅卷任务分工。不按要求做的扣0.5分。

4.没有安规定时间完成阅卷任务,阅卷失误,统计失误,每次每项扣0.1分。

(九)、奖励加分

1、.每一次教案检查,每个教研组依据我校教案检查标准评出优秀教案(语,数,英各组4名,综合组4名)每次奖励业务量化分0.1分,并奖现金10元。

2、每月包年级领导全面督导检查时,通报表扬一次加1分,并奖现金30元。

3、 受到上级检查通报表扬一次加2分,并奖现金100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7)

Keywords: mathematical curriculum reform,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mathematics learning process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过程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法,倡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如何将以上理念落实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呢?下面,我就结合低年级段小学数学来谈谈合理运用评价改善学生学习的探索和体会。

一、建立小学生档案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档案袋评价日渐深入人心。建立小学生档案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低年级数学如何使用小学生档案袋呢?

(一)创建档案袋

档案袋的创建一般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1、确立档案袋的目的

首先应当明确档案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描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三个方面加以选择。

2、确定档案袋的主题

在教学研究中,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及所用的教材,并且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档案袋的主题。

例如,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数学的认知能力还不强,对为什么学习这门功课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我就确定了以“有趣的数学”为档案袋主题。

3、确定档案袋里放什么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小学生档案袋里可以放以下东西:

(1)红花

红花是低年级儿童非常喜爱的奖品。红花主要用于奖励:(1)学习自信(大胆提问、大胆表达);(2)善于合作与倾听;(3)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这样就可以部分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

(2 )学生精彩的学习片段

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精彩的学习片段(包括学生精彩的回答、提问以及体现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记录并放入档案袋,可以记录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使教师从细微处及平时的点滴中了解学生,并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学生的提问

a、“10为什么与1、2、3、4、5、6、7、8、9这些数字不同,由两个数字组成?”(这是班里一位学生在入学后第一节数学课上向我提出的问题)

b 、“ 9这个数字为什么在6+3=9里写在等号的后面,而在9-3=6里却写在减号的前面?”(这是在上加减法关系这节课的开始,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

对于类似以上这些比较有价值的提问,我都帮助学生进行记录,并加上点评,然后放入他们的档案袋中。

(3) 有创意的回答与解答方法

比较三支铅笔的长短,如下图:

大部分学生的比较方法是观察与数格子:第一支有9格,第二支有8格,第三支有10格,所以第三支最长,第二支最短。但有一位学生却用数空格子的办法比较的:第一支空2格,第二支空3格,第三支空1格,所以第三支最长,第二支最短。对于这位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我也及时进行了记录与存放。

(4) 自由创意

一次,一位学生交给我一些漂亮的图画。一幅图上画着一根青菜与两个西红柿,下面写着:1+2=32+1=33-1=23-2=12-1=1

另一幅图上画着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两个人的中间,他画了一个大于号。他对我说:“青菜和西红柿是妈妈买的菜;大人是爸爸,小孩是我自己。”面对这些充满童趣又不乏数学思考的作品,我热情地鼓励了这位学生,并让他把这些作品放入档案袋。

实践表明,对学生精彩的学习片段进行记录与保存,对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创新精神都是很有好处的。

(5)记录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照片

对于一些特别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教师可以进行拍照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这样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

(二)使用小学生档案袋的效果

在建立小学生档案袋以后,班里小朋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提高了。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发言与提问的学生都变了样。

例如刘雨生小朋友原来在数学课上很少发言,数学成绩也不够理想。在一次数学课做看图列式计算的练习时,其他小朋友都只看到图上有4辆车停在车站,5辆车开走了,列出4+5=99-4=55+4=99-5=4这样的算式,而刘雨生列出的算式是1+8=9 。 理由是:9辆车里面有一辆是黑色的,其它8辆都是白色的。他的这一与众不同的见解赢得了同学的称赞,并被放入了记录袋。从此以后,李雨生小朋友学习数学充满了热情与自信,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了!

(三)使用小学生档案袋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放入小学生档案袋的作品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在选择放入小学生档案袋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帮助选择,但也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自主选择作品,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2 教师应引导学生定期回顾作品,进行展示性评定。

引导学生定期回顾作品,可以使学生定期回顾自己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作品的回顾实际上也能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回忆与整合。而通过自我评定、互评等多元评价,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也学会更加客观地评价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

二、各种评价结束后立即开展补救性教学

课堂评价、小测验评价、作业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一系列评价后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就中止了,根据各种评价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性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针对一系列评价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做重点突破。帮助学生分析哪些知识点他们还认识模糊,哪些技能他们掌握得不够熟练。高质量的补救性教学活动并不意味着把原先的内容用更大的声音、更慢的速度再教一遍,相反,补救性教学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智力发展水平。这样难免会占用正常的授课课时,但是学生一旦体验到教师布置的补救性作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他们就会积极配合教师开展补救性教学活动,那么,在课堂上教适用于补救性教学活动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学生养成习惯后,用于补救性教学和补救性作业的实践会越来越少,教学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因此,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形式灵活,多样的补救性教学在实际中并不会占用正常的教学课时。

例如:二年级学完“除法(二)”以后,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应用题紧接着出现了,这时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局面,不管是课堂上还是档案袋里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了,学生陷入了沉默状态。我仔细寻找原因,原来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以前学的应用题结构认识不清了,意义不理解了。因此我就没有继续新课的学习,而是反过来重新回顾了四种运算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思路。这样做虽然我的教学进度不如兄弟班级了,但是学生兴趣来了,很快就学会了。现在不但追上了兄弟班级,而且解题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三、教师要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1、“二次评价”的目的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它不应是绝对的,唯一的过程,不应当只给他们一次参加评价的机会。事实上评价应当成为积极推进、改善学生学习的连续进程中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一部分。如果教师在实施各种评价后,随即开展补救性教学,那么学生就更应当有机会重新参加考核,展示他们的学习水平,表达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程度。给学生“第二次”机会有利于对补救性教学的效果进行检测,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学习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测试成绩不够好,很多是由于应试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对他们进行“二次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二次评价”等于告诉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位学生就被贴上坏的标签了。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这么做,对于提高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2 怎样进行“二次评价”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8)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具体目的如下:

1、提高学生的计算、速算等数学基本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数学校园文化氛围,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

热潮。

3、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

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活动时间:

第十七周周三、周四两天,周三一、二年级分别进行口算和算二十四比赛,周四三六年级进行数学竞赛。

四、参赛人员:

一至六年级先在班级内进行海选,每班选出10名同学代表班级到年级进行比赛。

五、竞赛方式:

由数学教研组统一安排,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竞赛。

六、竞赛内容:

一年级口算比赛;

二年级算二十四比赛;

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

七、活动要求

1、命题要求:(1)一年级口算试题,以本学期教材为重点,以学生速算的快、准、巧为特点,适当变化题型。(2)二年级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让孩子熟练运用来进行算二十四比赛;(3)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命题力求多样新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拟定100分题。(3)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年级为单位,以本为本,适当拓展,力求难易适中。

2、一年级口算竞赛时间为3-5分钟,二年级算二十四竞赛时间为6-10分钟,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时间为40分钟。

3、评卷:竞赛当日下午第五、六节课,采用密封、交叉评卷的形式进行,评卷教师为一至六年级教师。

4、设奖:各年级按成绩由高到低评出一等奖为所有参赛人员的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5、成绩汇总:竞赛活动后,阅卷教师统计学生的成绩,并进行成绩分析,再上报教研组存档。

6、各年级的任课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决定在20XX年11月2日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一至六年级每班选派10名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 竞赛时间:

五、六年级11月2日 上午9:009:40

一、二年级11月2日 下午13:4014:10

三、四年级11月2日 下午14:5015:30

监考人 :

五六年级 冯常宝 李兰琦 陈 燕 夏 欣

一二年级 孙 莉 李玉侠 潘晓蕾 李 梅

三四年级 杨韶芬 李伟伟 赵玉红 宋丽丽

竞赛地点: 三楼会议室

五、竞赛形式

按规定时间笔试完成竞赛试题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等级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一二三四六年级 一等奖18名 二等奖24名 三等奖18名

五年级 一等奖21名 二等奖28名 三等奖21名

八、考号安排

各年级从一班开始排序 一班:1至10 号

二班:11至20号

三班:21至30号

四班:31至40号

五班:41至50号

六班:51至60号

七班:61至70号

九、注意事项

1.请各班数学老师将参赛学生进行编号,提前带学生对号入座。2.如监考老师有上课任务,请提前进行调课。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特举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

二、竞赛时间:时间待定。

三、竞赛地点:罗州小学(上面)

四、参赛对象:全乡完小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心小学每班4名,其他校点每班2名。

五、竞赛方式:采用笔试形式完成

六、报名时间:20XX年6月1日到20XX年6月16日。

考场布置:张维琴 徐春 吴艳 舒培焕 谭凯 吴刚 何红军

八、奖励办法:

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发奖学金分别30、25、20元和奖状。辅导教师获相应辅导奖,发荣誉证书和奖金200、180、150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9)

一、职称兑现人员任教学校及参与支教分值(支教每年加5分)

1、任教于中心校、南洪得1分,任教于三十埠、新民、华城、龙岗、黄浦、张庙、土山、油坊得2分;任教于牛寨、斗镇、青岭、四十埠得3分;

2、支教对象为完小教师数在9人以上(不含9人、班级数乘以1.5人)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自愿参加人员。支教一年得5分(职称兑现后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根据工作需要,有需要支教的,中心校直接安排支教)。

二、 评聘条件与考核分值

1.思想政治表现

(1)近五年来,年度考核一次不合格扣5分,年度考核优秀每次加2分,累计加分不超过6分。考核办法,查阅证件。

(2)出勤情况。一学年出满勤记5分,旷一节课扣1分,事假一天扣0.1分,病假一天扣0.05分,重大病或住院经县局批准请假后不扣分。考核办法,所在学校证明,考核组抽查学校日志。

2.资历条件:教龄每年按1分累积计算。

3.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条件

(1)工作量(10分):教师每周任教课时必须得到16节(含16节),校长、教导主任及相关人员课时参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不足16节,一节扣0.5分,超出部分不加分。考核办法,查阅教师课表、学校总课表。

(2)获奖情况:

A近五年个人获奖:部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片级镇级1.5分,只以最高级别记一次(如某一层次获奖分名次,市级及以上每低一等次减1分,县级每低一等次减0.5分,片级镇级二、三名为1分)(以上获奖必须是通过中心校及教育体育局上报)。

B指导学生获奖同前A(指导教师有文或有证);

C任现职以来论文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2分、1.5分、1分,市级2.5分、2分、1.5分;省级(一等奖3分,二等奖2.5分,三等奖2分)及CN刊物发表文章的记3分;部级一等奖3.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5分;在《长丰教研》上发表文章的记1分,多篇累加不超过1.5分;长丰教育网的记0.5分每次,累积得分不超过1分。市、县级论文多篇累加不超过3分(同级只记最高奖一次);省级及CN刊物累加分数不超过3.5分;部级多篇累加不超过4分(相关研究所等获奖论文以省级记分),(所有提供的证件必须真实,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当年兑现资格)。

(3)近五年获得:

县级教学能手加2分,市级教学能手加3分。

县级骨干教师加2分,市级骨干教师加3分。

县级学科带头人加3分,市级学科带头人加5分。

本项记最高得分项,不累计加分。

省级教学能手、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直接兑现(无第四大项情况)。

(4)评小高资格年限:每年记1分(评审年限取整数,只进不舍)。

三、教育教学成绩

(1)考核近两学年教学成绩(两学年均分)。以每学期期末文化素质检测及教育教学检查为准。期末文化素质检测全镇第一名12分,每降一名减少1分(记前八名),两学期相加除以2(同时任教两个及以上学科均为前八名,以高者为准;其中一科不在前八名,取均分。中途接班教师上一学年检测非后三名,名次照常,后三名,每升2个档次加1分。),(检测倒数三名分别扣1.5分、1分、0.5分);教学检查以检查教师作业、备课为准,第一名4分,每降一名减少0.25分,近一学年的成绩相加除以次数为得分(未抽查到教师分值取参与评聘教师分值的平均分)。教师此项成绩得分为以上两项得分之和。

(2)近两学年,全镇综合评估前六名,校长加分,第一名加6分,每降一名减少0.5分,两学年均分(副校长及学校中层此项分值是校长的一半)。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当年不允许申报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1.职业道德差、乱收费、乱摊派、向学生家长索取钱物的;

2.在五年之内违反计划生育的;

3.未经学校同意在校外兼职的;

4.因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5.当年受记大过及以上处分的;

6.近三年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两个月或病假累计超过半年的;

7.不服从学校工作调配的;

8.近三年中,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五、评聘方法

1.书面申报: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向学校评聘领导小组送交书面申请,未交书面申请者,按自愿弃权处理。

2.组织考核:由评聘领导小组按本方案集体考核打分。

3.初录推荐:按积分考核结果从高分到低分初录选取。

4.张榜公示:初录结果公示五天,接受群众监督。

5.上报审批

六、以上职称评聘试行方案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未尽事宜由领导组研究。

七、适用对象:符合晋升、聘任基本条件的人员(2014年1月1日前岗集镇中心学校在职在岗教师)。

八、职称评聘领导组

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由职称评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办公室:

(当年参加评聘人员不得进入评审小组)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6-0041-01

推理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突出了推理能力的训练,把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促使学生学好数学。那么,怎样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四年级数学内容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体会。

一、全面把握教材,明确培养目标

新教材有关逻辑推理的内容是从一年级开始安排的,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四年级教学前,要先通读、分析教材,了解有关推理能力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编者的意图,明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要达到的目标。在新教材中,推理能力训练内容,从形式上看,有图形推理、数字推理、符号推理(等量代换推理)、文字算式推理等。图形推理是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推理、计算。数字推理分为按规律填数;根据数字排列规律改错数;挑出不同规律的数组;挑出不同规律的数组填数。符号推理分为符号算式推理和等量代换推理。文字算式推理分为比较简单的和比较复杂的。这些题目,既训练了推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四年级推理能力训练内容有一定的区别,又相互联系。通过对训练内容的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明确本学期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要达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二、利用迁移规律,启迪学生探索

四年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是在前三个学年教学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利用迁移的规律、启迪学生自己探索推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为了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在进行有关推理训练之前,要求学生复习过去解答类似题目的方法,想一想那方法能否解答将要学习的题目,以很好地利用迁移规律,在温故中知新。为了使学生养成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习惯,在其他数学知识教学中,也要求学生遇到题目后,首先要考虑是否学过类似的题目,能否用那些解题方法来解答。倒如,在进行有关图形变换教学时,布置学生复习三年级的相关内容,思考一下那些题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实际上,三年级有的题目是使用前两幅图相对平移,使中点重合的方法,得到第三幅图案,从而按照这一规律选出正确答案。有的是把第一幅图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出第三、四幅图案,这样旋转下去,就能推导出第五、六幅图案。过去是运用图案的平移、旋转来解答,这次应该运用图案的什么变化规律呢?学生就会受到启发,这次不是运用相对平移、上下平移等变化规律,也不是运用旋转规律,而是运用一个顶一个,前面的被顶到后面去,后面的被依次顶到前面来的前后移动的规律,再考虑几何图形明暗的排布,选出正确图案。通过布置学生预习,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就可以试解将要学习的题目。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吸取他人之长,调整自己的思维。这样,一方面运用了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立意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想的和教师讲的差不多,依靠自己动脑、动手,是能够学到新知识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运用整体性原则,注意在平时教学中相机渗透

推理能力的训练是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整个数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推理能力的训练也要从整体性教学原则出发,在平时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适当渗透。例如,从题型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发,使学生在推理训练时感到题目似曾相识,没有生疏之感,也就容易生成解答思路。例如,在进行四则计算教学时,设计类似下面的题目,要求先填方框, 再把方框内的数依次排列。

这种常规性学习,学生会感到很容易。比如,第一题方框内应填:6,18,54和162。还要求把方框内的数排列起来,如果第4个数不填,能不能想出应填几?这实际上渗透了数字推理题目的编制方法,锻炼了数字推理能力。

四、结束语

数学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若没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很难学好数学。新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有关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好处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要多方努力,悉心施教,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上一篇: 美容技术总监总结 下一篇: 果园管理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