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季度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6:35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1)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为保障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试点工作。

各试点医院均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二、围绕目标,扎实开展

(一)市一院:修订路径病种、优化路径流程、完善路径文本。医务部负责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变异及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进行统计。根据医院相关要求,部分科室调整了路径病种,到目前为止临床路径病种增加到80个病种,覆盖全院23个临床科室,2015年全年覆盖面达到88.46%(按照26个临床科室计算)。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达到三级医院评审要求。2015年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共80个;2015年入径例数2229例,入径率27.52%,完成率24.03%。截止到2016年3月底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数为80个,入径病例数为1032例,变异数为889例,退出数为143例,出院病人临床路径管理比例为11.10%。

(二)市延安医院:医院每年召开临床路径工作会,不断修订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路径、增加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在各科室设立临床路径专管员,每月由医务部向专管员反馈路径实施情况,监督整改效果。伴随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管理的不断完善,2015年全年,医院共有22个科室累计开展7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平均入径率为49.44%,平均完成率为56.73%。根据每月质量分析报告监管统计,2015年月入径人数在360-730人之间,完成人数在250-370人之间,入经率在39%-65%之间,完成率在47%-73%之间。2016年第一季度,医院有23个科室累计开展73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入径例数2089例、变异数353例、退出数985例,出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15.97%。

(三)官渡区人民医院:修订路径病种、优化路径流程、完善路径文本。其中,为了更好的与单病种付费衔接,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部门印发的《**市医疗保险病结算办法》于2016年1月部分科室调整了路径病种,新增加了34个路径病种。由去年8个临床科室35个临床路径病种增加到如今8个科室69个临床路径病种。2016年1-3月出院人数4502人,临床路径入径数1257人,出院病人临床路径管理比例27.92% 。

(三)2016年一季度各医院临床路径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表:

单位名称

级别

类别

病种数

病例数

变异数

退出数

出院病人临床路径管理比例(%)

**市儿童医院

三级

9

1404

230

230

**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

14

643

3

48

**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

10

556

73

73

11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三级

5

342

41

19

25.3

**市第四人民医院

三级

67

1153

129

35

11.17

**市延安医院

三级

73

2089

353

985

15.97

**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

80

1032

889

143

11.1

**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

28

32

3

3

1

呈贡区人民医院

二级

10

384

65

21

2.4

官渡区人民医院

二级

69

1257

407

45

27.92

晋宁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二级

20

363

2

7.1

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

二级

34

346

20

20

盘龙区人民医院

二级

26

1061

137

64

石林县人民医院

二级

15

772

151

224

2.7

五华区人民医院

二级

10

818

14

14

7.28

寻甸县医院

二级

24

255

6

38

5.82

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

二级

23

344

4

4

4.87

宜良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

15

155

1

1

9.69

 

三、今后工作安排

(一)加强对试点医院的指导和评估工作。市卫生局将定期组织开展对试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全面、客观地掌握试点相关数据,特别是试点工作开展2年时间的终期评估数据,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医院范围,要求市管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都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同时,结合“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和“三好一满意”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2)

一、科室人员思想及工作表现:科室人员思想整体稳定,服从医院及科室管理,能克服各种困难,对党总支和院班子各项决策部署能不折不扣执行,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较好的发挥了职能科室作用,对全院医疗运行情况统筹协调,积极协调解决临床医技科室反馈的问题。

二、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本季度全院共出院患者5440人,病床使用率为80.8%,平均住院日为7.7天;共完成手术1151例,其中三级手术331例,四级手术189例,三四级手术占比为45%。

2.每月召开质控分析反馈会,对全院医疗运行情况进行反馈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3.召开第一季度医生例会,对第一季度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学习。

4.组织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本季度共组织讨论3次。

5.每月组织进行三基考试。

6.每周三晚上20:00组织开展全院业务知识培训。

7.审核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对路径开展不规范情况及时反馈到质控简报进行通报,促进规范临床路径执行。本季度共开展临床路径3287例,实际完成2617例,完成率为80%,导致完成率较低原因主要为路径外下医嘱较多。

8.配合检验科定期对输血病历及危急值进行审核,规范输血前后的评估及危急值的处置。

9.每月不定期到临床医技科室检查核心制度及医疗台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质控分析反馈会反馈整改。

10.每月不定期督导运行中病历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反馈单,督促相关科室及时整改落实。

11.不定期到手术室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存在的三方核查制度、手术部位未规范标记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

12.完成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数据上报工作。

13.每月上报疫情防控调度相关数据。

14.完成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相关数据上报。

15.根据DRGs工作开展要求,病案室每月完成病案首页的上传工作。

16.对出科病历进行质控,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临床科室进行整改。

17.每月按时对医疗医技科室晚夜班绩效进行审核。

18.积极配合开展妇幼相关工作,保障母婴安全。

19.及时协调处理医疗投诉及信访事件。第一季度共上报医疗不良事件3件,其中2件为Ⅱ级,1件为Ⅳ级;共发生投诉3起,分别在妇产科、发热门诊、五官科,均为有理由投诉,均已解决好。

20.每月按时完成科主任考核及各科室绩效赋分。

21.协调医师完成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22.积极组织配合开展义诊活动,协调安排医生及药品。

23.配合完成自治区级《基层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新进展》继教班。

24.积极对接技术推广项目,第一季度共对接自治区级技术推广项目3次。

25.加强对轮转学生的管理,根据院领导安排对17名医疗轮转学生转科情况进行统计,做好定科前准备工作。

26.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定实习计划,对各科室的带教情况进行督导。

27.配合人事科对3名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聘用前考试。

28.根据卫健委安排,协调安排乡镇骨干医师培训培训事宜,共有12人按计划完成培训。

29.每月按时完成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量填报。

三、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医院安排,每周对负责片区进行督导,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2、每周组织配合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及应急演练。制定演练脚本,对演练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将演练总结按时上报卫健委应急办。

3、积极落实环境消杀。按要求落实办公室环境消杀,规范记录消杀台账。

4、根据医院安排,多次安排阿依努尔参加民营医院及私人诊所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5、组织全院各科室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根据指挥部要求,及时调整全院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完成全院核酸检测摸底台账。

四、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学习党史、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2、积极参加医院党总支及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根据要求认真书写心得体会及学习笔记。

3、按时转发医院公众号文章,积极宣传医院正能量。

4、根据医院组织安排,认真学习民语口语,提高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的能力。

五、群众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安排,每月定期到接亲户、包联户家中走访,了解思想动态,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有无困难诉求。

2、通过组织参加义诊,为老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

六、存在问题

1、部分工作协调安排落实不及时,存在沟通不畅,推落实主动性不高的情况。

2、全院医疗运行存在安全隐患。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科室依法执业的意识还不高。如病历不及时签字,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不到位等。

3、疫情防控的意识有所降低,偶尔存在思想松懈的情况。

4、因人员外派、进修、医疗保障等原因,部分科室医疗人员比较紧张。

5、部分科室对医疗不良事件认识不到位。未能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认真分析总结。

6、忙于其他事情,下科室督导的时间不多。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1、持续督导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2、制定8.19医师节活动方案。

3、按计划开展三级医师查房、三基考试、业务培训等工作。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34-02

我科2007年6月―2009年9月对31例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的病人进行急诊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1.5―27年,平均病程15年;12例患者吸烟;发病诱因:与感染有关15例,与过敏有关10例,与精神因素有关2例,与劳累有关1例,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1例,无明显发病诱因2例;临床表现:发作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闷、咳嗽、气急等;12例患者春季发作,4例患者夏季发作,10例患者秋季发作,5例患者冬季发作,发作季节以春秋季为主。11例患者白天发作,20例患者夜间发作,发作时间为夜间的人数稍多。

1.2 方法

1.2.1 建立临床护理路径

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医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领导小组,组织其它医务人员总结近年来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救治成功的经验和教育,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抢救目标和方法。

1.2.2 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

向患者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和内容,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设施、制度、主管护师、检查目的、支气管哮喘的特点、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气雾剂使用方法,初步评估健康状况。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病情进展情况,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健康生活,采用讲座、讨论、资料学习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介绍复诊计划、疾病发作的护理方法,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执行情况。

1.2.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对患者健康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和认知度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31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未有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随访半年,12例吸烟患者有9例戒烟,所有患者均能主动的避免接触过敏原。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患者SCL-90评分均有降低,有28人掌握了健康知识,27人掌握了自我护理技能,30人对支气管哮喘有了明确的认识,见表1。

3 讨论

3.1 一般护理 病房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重度发作时采取端坐姿势或半卧位姿势,注意保暖,穿着宽松舒适,待患者喘息停止用温水擦拭汗液并按摩;指导患者重度发作时少食多餐,食用清淡、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食鸡蛋、牛奶、鱼、虾等,禁烟酒。随访结果表明,12例吸烟患者有9例戒烟,所有患者均能主动的避免接触过敏原,说明健康教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2 心理护理 病人重度发作时常有烦躁、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导致病人迷走神经兴奋加重哮喘,又使患者睡眠差、抵抗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护士应做好精神疏导,减少病人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增强对护士的亲切感;部分病人伴有肩胛部胀痛不适,护士在询问了解后对其进行按摩,通过减少病人的痛苦感稳定了病人的情绪[1];每次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过程,使病人减少恐惧感主动配合治疗。还应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护理后调查结果显示患者SCL-90评分降低,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3.3 氧疗护理 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的病人常常存在紫绀等明显的缺氧症状。护士应及时用面罩或鼻导管供给患者氧气,氧流量一般为2~4 L/min;为确保氧疗期间的安全性,护士应10~20分钟巡视1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用氧效果和对用氧的反应。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注意观察导管是否通畅;湿化瓶定时消毒,湿化液温度保持在32~37度;监测血气情况,如动脉血气分析值恶化,需插管和呼吸机的可能较大,则备用医疗物[2];鼓励并协助病人有效咳嗽;在液体充足的基础上予雾化,及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痰排出, 必要时吸痰。

3.4 病情观察 注意了解病人的面色、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尽早发现气胸、呼吸衰竭、肺不张等并发症。使用床旁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变化,及时判断哮喘的治疗效果和严重程度。哮喘病人凌晨时常出现哮喘发作,因此须加强后半夜的床旁巡视。

3.5 机械通气的护理 病情危重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呼吸,护理时应注意: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快、准、稳,避免对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为防止感染,每天消毒更换呼吸机管道,吸入经湿化的气体,结果表明经过良好的护理,41例患者未有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密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呼吸机参数,如患者出现呼吸机抵抗或烦躁情绪时时及时分析原因并妥善处理。

3.6 药物治疗的护理 护士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β2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使用氨茶碱时需估算病人氨茶碱的血浆浓度,注意观察有无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另外,输液过程中需注意调节输液速度,避免滴速过快造成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4)

1临床路径起源、概念及出台背景

临床路径发源于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method,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在1957 年为新建化工厂而提出的用网络图制订计划的一种管理技术 [1]。20世纪 80 年代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使美国政府不得不为了这个沉重的负担,寻求解决办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美国医疗机构将这种理念引入到医疗卫生系统,开始应用于健康保健体系。后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广应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就是通过以某一病种或一组疾病为中心 ,规范临床评估、处置与手术、检查、会诊、用药、护理、医疗卫教以及治愈出院的一系列诊疗路径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不必要的高价药 ,从而降低医疗费用以及消除由于临床医师个体差异有可能导致的医疗质量安全隐患[2]。医护专家以时间为横轴,所做出适当的、有顺序性的、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它是一个有关critical care(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实践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当下,医疗氛围紧张,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问题成为全社会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卫生部积极推行医疗制度改革,而推行临床路径是必经之路,同时为第三方付费制度作了铺垫。

2本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情况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及浙江省卫生厅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本院在2009年底开始整体部署临床路径工作。2010年1月,本院作为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医院之一,院领导非常重视,充分调研,积极谋划,认真部署,确保试点工作的如期开展。

2.1成立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2010年2月,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的各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制定各级人员工作职责,落实责任。由医务科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2.2全院宣传动员,培训相关知识医院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介绍临床路径开展的意义和目的,尤其是对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控制医疗费用等意义进行了充分的宣传,为后期全院范围内推广打下了基础。对照卫生部及卫生厅的文件要求,根据医院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设计了临床路径与电子病历相结合的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了临床路径的无纸化管理。对医务人员分批进行软件演示和培训,同时在调试期间,积极听取临床医师意见,不断沟通和完善,确保无纸化管理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

2.3先试点完善,后全院铺开2010年3月,医院在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率先在胃肠外科和肛肠外科进行试点,对“胃癌根治术”和“痔”这两种典型路径进行试点。在此期间,医院积极协调,充分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对管理软件不断调试完善。同年4月开始,在全院22个专业的23个科室开展试点工作,截止2011年12月共计开展病种77个。

2.4定期宣传总结,互相交流经验为了进一步总结分析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医务人员的交流平台和载体,本院每季度编印《浙医一院临床路径工作简报》,在通报本院开展情况的同时,全院医务人员分享、交流在开展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了本院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后,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得到了规范,从入院第一天到出院,按照医护专家制定的路径标准,完成各项规定的诊疗活动,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同时患者版的临床路径让患者一入院便对整个住院过程有了全程的了解,不但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的卫生保障意识[ 3 ];临床路径的开展为年轻医师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平台,使年轻医师可以很直观地获得标准的临床诊疗计划,减少了临床处理的随意性,同时弥补了年轻医师临床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医疗质量得到了保障。

3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1医务人员方面部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充分,认为千变万化的不同个体不可能应用统一的诊疗方法,无法体现个性化,从观念上抵触临床路径工作,从而影响了入径率。

3.2患者及家属方面患者的知情同意也是临床路径是否得以顺利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临床路径在我国推行时间较短,患者及家属对新生事物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入组临床路径对他们的检查治疗无实质性的影响;同时由于患者医学知识的缺乏和受目前医患关系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患者对医院缺乏信任,导致同意入组临床路径的意愿不强烈,甚至拒绝。

3.3病种方面的差异性在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各病种间的入径率和变异率差距较为悬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发病人群的年龄:如脑梗死发病人群年龄均较大,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导致该病种变异率高,相反痔(PPH术)的临床路径患者完成率较高。(2)治疗过程的繁易度:收住本院的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都较重,伴发疾病较多,在治疗上涉及多学科,故导致入径率低、变异率高等现象;相反白内障治疗过程较为单纯,手术治疗预后较为理想,不仅入径率高,同时变异率也较低。(3)病种的特殊性:如部分肾脏疾病的诊断必须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导致部分入径患者病理结果与原有临床诊断不符,退出路径,其中尤以IgA肾病较为突出。

4建议

针对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入径意识;加强临床路径开展情况的考核力度,同时配合适宜的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扩大宣传力度,可面向患者和家属,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视频介绍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从便于临床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出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临床路径管理软件;在病种的选择上,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单纯、可操作性强、治疗流程可模式化的病种;在路径的设计上,可根据疾病病情及合并症种类等方面,制定不同路径或分阶段路径,使复杂病情路径简单化。同时可定期、反复分析变异因素,从主观与客观、软件与硬件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归类,从各个角度进行梳理和改进,从而对路径标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临床路径的应用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龚棣. 介绍一种新的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 . 现代医院管理,2004,10(2):42-44.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 R51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068-02

轮状病毒肠炎是6个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展中国家威胁小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医疗费用急剧上升的今天,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而发生,延误早治疗,导致一些重症病例发生,危及患儿生命。新型的医疗模式――临床路径,是一种可以有效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这正符合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提出的“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的总体目标[2]。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1月对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1月住院的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2],患儿170例,均有蛋花样或水样大便,轻-中度脱水,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排除肠道外损害合并症及循环衰竭者。年龄5-26个月,用投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就诊前总病程、家庭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疗、护理人员组成的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参照卫生部《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3],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科室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表单,表单采用“项目-时间”矩阵形式,确定实施路径的时间和服务项目内容,制定诊疗护理流程。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统一医嘱及病历模板。出院后收集患儿住院诊疗护理信息,包括实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儿办理出院后发放患者问卷调查表,统计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采用本院设计的患者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仪表及态度,交流与沟通,医疗护理技术3个方面,共20个问题,设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3个选项,总分100分,选择满意项得分为5分,选择较满意项得分为3分,选不满意不得分。满意度调查项目齐全,无空项的答卷为有效问卷。由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对两组病历进行质量评定,计算甲级病历率。

1.3 研究指标

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甲级病历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用数据均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轮状病毒肠炎实施临床路径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甲级病历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2。

3 讨论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医生、护士和医院管理者针对临床疾病诊疗过程而共同制定的一套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和标准的诊疗管理模式,其目的是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以尽可能低廉的费用获得最快的康复,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浪费。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现在已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美国,至今已有60%以上的医院应用了临床路径[4-5]。面对国内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医院管理者更多地思考寻求更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增强医院核心竟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1996年后相继引入了临床路径这一新的医疗管理模式,数年来,这一管理模式逐步深入到基层医院。

临床路径通过依据特循证医学证据,确定病种的标准住院天数、规范检查项目和用药指征,以减少临床医师对治疗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查和重复检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泛用药物,从而达到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院资源的浪费。本次试验研究,实验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国内文献相似[6-7]。

临床路径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使医护人员工作有章可循,提醒医护人员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标准化的医嘱模板、病历模板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诊疗活动的流程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避免了诊疗护理方案的随意性,保障医疗安全,病历质量大大提高,实验组甲级病历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临床路径强化医护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主动讲解临床路径,使他们提前预知住院天数,住院后将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案、费用以及出院后延伸医疗护理服务,满足患方知情权及健康需求,提高了患方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主动参与能力及主动监督能力,增加患方住院的透明度及信任感,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提升满意度。表2显示,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总之,本次对轮状病毒肠炎引入临床路径后,实现了医疗质量标准化,切实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疗浪费,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其先进的管理技术流程和管理理念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符合我国现阶段“低成本,广覆盖”的卫生改革原则[8-9]。

[参考文献]

[1]孙军英,申兴田.干扰素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15-151.

[2]邓玉宏,王忠,马利,等.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及应用现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5(9):1756-1759.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0-12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OL]. 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cmsresources/mohbgt/cmsrsdocument/doc6618.doc.

[5]严记林,彭永娥.开展临床路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89-190.

[6]尚庆娟,甘秀妮,骆文龙.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重庆医学,2007,36(12):1143-1144.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073-02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几年普遍被认可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由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根据其所需承担的任务而制定的护理计划,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在最大程度上可以保证患者每天都能得到标准的护理[1-2]。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对60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选的患者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10~70岁,平均(45±6.3)岁;病程1~12年,平均(4.3±0.2)年。120例患者均符合入选要求标准(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排除急诊嵌、较窄疝及合并有高血压、糖病患者)且无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比例、患病时间、病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股沟疝常规手术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腹股沟疝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具体为:(1)主管护师在第一时间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主管医师和护士并详细介绍病房的主要情况及管理制度,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素质,尽量减少患者术前的恐慌。向患者介绍各种辅助检查的价值及注意事项。(2)术前积极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向患者讲明相关注意事项,安排好患者饮食,向患者介绍如何锻炼术后排尿、排便。向患者简单讲解如何手术及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减轻患者的恐惧,可根据患者的恐惧程度进行心理护理。(3)术后立即到床前慰问患者,给予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了解患者有无不适。嘱患者采取平卧屈膝位,保持髋部和膝关节呈屈曲状态,尽量减少切口部位的张力和腹腔的压力,防止手术切口裂开。(4)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提醒主管医师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为患者制定正确的饮食方案和活动方案。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5)患者出院时帮助患者办理手续,为患者讲解日常应注意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有无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等)、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和对护理总体工作满意程度。每位患者自行评分,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总花费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疾病知识熟知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疾病知识熟知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执行人员是护士,是护士照顾患者的行动依据,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够贯穿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满足患者绝大多数的治疗需求[3]。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的特点,更有利于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具有重大意义[4]。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整个的护理过程都能有序的进行,各工作环境衔接顺畅。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疾病知识熟知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度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患者。这充分证明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知情权和满意度,更有利于医患的沟通,同时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5]。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理人员都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让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能够放松的协助整个治疗[6]。而且也增加了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合作。(2)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除了可以规范护理操作的各项流程外,还进一步严格了护理服务,制定护理要点及特点,并将其总结成了临床护理程序,预防护理人员因个人业务能力不同所造成的遗漏或疏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7-8]。(3)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预防医疗纠纷的出现。护士的细心护理,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9]。总之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有利于减少医患矛盾,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鹰.临床路径在外科单病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1675-1676.

[2]季海霞.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4):160-161.

[3]孙文琦,侯黎莉,高雯,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1):21-23.

[4]庞勇.9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34-35.

[5]张新明,王世安,那生巴图,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0例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7(7):423-424.

[6]徐永兴,汗智民,高兴贤,等.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90-91.

[7]龚伯雄,肖锋.临床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实施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10-11.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7)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

胃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具有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滥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因此,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多采用常规的医护管理模式,尚没有开展系统的临床路径的模式。因此,为了探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本文拟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现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溃疡患者34例,均纳入临床路径(简称“实施组”),上述病例均经胃镜或钡餐透视确诊证实处于溃疡活动期(符合胃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1],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19~82岁,平均(38±16)岁。对照组为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筛选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该科同期所收治的胃溃疡患者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年龄19~82岁,平均(38±16)岁。两组中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护理模式(教育患者注意饮食、遵医嘱、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施组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程序化管理模式。

1.2.1 入径病种选择:患者入院后,先由接诊医师采集病史,再根据症状、体征作出初步诊断,并判断是否符合临床路径病种的入径标准。

1.2.2 患者知情告知:患者符合入径标准后,由主诊医师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路径诊治内容、诊疗目标、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然后由患者签署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

1.2.3 科室质量控制:患者入径后,由经治医师将临床路径表放入病历中,供日常诊疗工作参照;科室将入、出病例作为每日晨会交接班的必需内容,要求个案管理员汇报临床路径的每日情况。出径病例须经实施小组讨论批准,分析其变异

原因,并及时反映在病历和登记本上。

1.2.4 院级质量控制:由质控科和医务科负责管理,质控科负责网络实时监控和现场督导,每天对诊疗过程进行网络实时监控,发现偏差或缺陷及时通知改正。医务科与质控科每月共同对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导。

1.2.5 临床途径实施组的具体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模式

①教育方法:采用在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口头讲解、书面讨论以及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方法。

②口头讲解:根据患者的病情、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给患者讲解消化性溃疡的日常保健知识,在巡视病房进行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将不同患者各自的治疗方案、护理计划、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介绍给他们,并让家属了解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

③图文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采用图文材料与讲解相结合,如把入院介绍、出院指导、本病的病因、饮食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印成文字或图案材料,分阶段地发给患者。

④提问与讨论相结合:鼓励患者、家属提问题,将患者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了解患者掌握的程度,根据情况再重复讲解。

1.2.6 医疗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住院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2]。

2 结果

2.1 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收治患者的例数比较

未实施临床路径时,收治胃溃疡患者为23例,实施临床路径后,收治胃溃疡患者为34例,增加(减少)11例。

2.2 两组患者对医疗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护理满意程度评分的总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由患者进行评价。实施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6.3±2.6)分,对照组为(84.1±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P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治愈率比较

实施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6±2.3) d,对照组为(12.5±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

2.4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实施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8736.7元,对照组的评价住院费用为7342.7元,增加1394.0元,增加率为19%。

3 护理体会

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程序化护理模式对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评分度、提高护理安全水平有重大意义。

3.1 教育方法

采用在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口头讲解、书面讨论以及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方法。

3.2 教育内容

3.2.1心理指导:消化性溃疡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极易使患者产生悲观失望、烦躁、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不配合治疗,而不良的心态又可加重病情,使胃酸分泌和酸度升高,长期抑郁还可使充血的胃黏膜糜烂。因此,心理护理是促使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患者入院时即为其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环境、住院须知、规章制度及新的人际关系,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患者提供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使患者安心住院,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治疗。对个别情绪紧张的患者,应向其详细讲解该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有关知识,告诉患者情绪紧张、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加,加重病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让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2有关疾病的宣传:在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消化性溃疡发作的季节性特点,全身症状、常见并发症的症状体征,使患者对疾病及康复知识有大致了解。同时,应向患者介绍将要进行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需配合的要求,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各项检查顺利进行。

3.2.3药物知识宣教: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病,一般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正确使用药物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溃疡病治疗药物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和抗菌剂。指导患者要按溃疡病的疗程长期规律服药,了解药物的

作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

3.2.4 饮食指导:饮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要让患者知道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告诉患者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及饮料。溃疡活动期应给予温和无刺激的流食、半流食,饭后安静休息1h。

3.2.5出院指导: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对疾病要有正确态度。生活要有规律,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溃疡病多在冬春季节发作,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预防措施,提前服用控制溃疡病的药物。避免服用可加重溃疡病的药物,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系统进行治疗,定期门诊复查。

4 讨论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Shoemaker认为:“将医疗护理标准化是有益的,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还能评估患者的病程及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工具[3]。

消化性溃疡患者多有一种或多种发病诱因,而这些诱因往往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自我保健知识的缺乏引起的。本研究发现,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使患者掌握更多的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包括患者对医疗护理措施的遵从及对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及避免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的遵从[4]。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治愈率。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协调社会环境因素,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分析原因,认为可能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没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很多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加之施教者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存在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不系统、不全面等现象。而临床路径是施教医生和护士依据路径表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对患者进行施教、评价,再施教、再评价,直到达标的过程,这种过程使得健康教育程序化、具体化、目标化,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饮食健康教育效果[5]。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解决了因医疗、护理人员短缺,健康教育工作不全面、不连贯的现象。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及消化性溃疡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医疗护理人员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治疗,知道每天应该为患者讲解什么,并适合评价,形成主动参与过程。针对这些优点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将健康教育的方法扩展到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领域是医疗今后的发展方向,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76-7]。

参考文献:

[1] 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 (1):59-61

[2] 张力斌.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1):23-24

[3] 刘雁斌,孙阳,李学旺.实施临床路径 保证医疗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J].中国医院,2002,6(12):39-40

[4] 马骏.临床路径备要[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ISBN7-5308-4008-8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8)

优化诊疗流程,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提供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在完成年内总体目标的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逐步解决患者就医难等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医疗内环境,为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而不懈努力。

主楼与附楼连廊工程的竣工,为我院现代化的供应室提供了合理的空间与工作流程,真正的从源头上杜绝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医生呼叫护士的震动手表的使用,使管理更加趋于人性化。等候座椅的提升,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等候条件。医院绿地长廊的改建,为等候就诊的患儿及家长提供了良好的去处。道路两旁路灯的更新,增强了照明。

对窗口服务单位的着装、内环境、文明用语、服务态度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强化,必须做到文明上岗。对违反院内规定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点评及下岗学习。

2 积极推动无假日医院建设

无假日门诊在我院实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门诊各专业科室节假日时间一直保持常态化。内科门诊正、副主任医师每天除正常班外,还设有小夜班,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发挥儿童专科病及诊疗特色,合理调配医疗用房,在过去呼吸专科门诊只有周三、周五两个半日门诊的基础上,增加了周一至周五全天均有呼吸感染门诊,同时增派了四名专业技术实力强的主任医师充实在门诊一线,使反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每天都能得到系统及良好的医治。急诊内、外科选派副主任医师出诊,大大提升了急诊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眼科、口腔科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增设小夜班,方便患者就医。门诊手术实行无公休日、节假日应诊。

由于儿童发病特点,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择期手术患儿就诊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我们更加注重温馨服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让每一位患儿能在假期得到良好的治疗。

门诊服务台人员主要负责门急诊各种化验单的发放工作,同时兼顾导诊工作。每一张化验结果从接收到发放,均有完善的登记制度。专职导诊人员,身着不同的服装,上岗时佩戴绶带,在门诊大厅醒目的位置为患儿家属服务。在急诊鉴诊处设咨询电话,每天由专人向患儿家属提供咨询服务。简易门诊的筹建,不但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减少了全院总诊次10%的就诊压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3 全面实施各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工作,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预约门诊在我院实行了两种推进方式,即“医指通”网上预约挂号和门诊现场预约挂号。2010年我院首先从免疫科、脑系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四个专科门诊的门特病人实行预约挂号,为1200名门特专科患儿提供了网上预约服务,且门特病人预约挂号人数每月呈递增趋势增长。2011年,我院正在推进对内科门诊九个专科近1.2万余人实行“医指通”网上预约挂号服务,同时每月还将新增专科病人80-90人次。我院采取患儿的有效信息录入方式,患者只要输入专科名称、患儿姓名、专科病历号,通过信息处理后即可预约成功。在落实网上预约挂号中,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复杂、周密、完善,真正的做到为患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从根源上杜绝“倒号”现象。遵照卫生局指示精神,我院对今年第一季度门诊预约情况进行了统计,共计34个专业,36740人次通过现场预约,占第一季度门诊总诊次的30.76%。我们将继续扩大此项工作的推广与实施。

我院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服务日期间,团委带领部分青年志愿者来到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天津市卫生局幼儿园,为孩子、老师和部分家长讲解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知识,受到福利院老师、幼儿园家长的欢迎。今年我院的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天津市卫生局系统为玉树学生体检捐赠活动,为他们进行入学体检,用自己的专长给这些孩子带来帮助。助残日期间,青年文明号号长参加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益。今年,我院团委已向上级团委申请“让广大志愿者走进我院服务患儿”工作,此项工作正在等待团市委批复。

4 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我院已于2010年3月底,在医院的住院部医生工作站中安装了津微首佳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该系统能够基本符合卫生部病历管理的要求。一年多来,在实际应用中也确实为提高医院病历管理水平,规范医疗操作,减少医生繁重的工作负担,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院电子病历的推进,按照医院医务工作安排,重点是客观病历的书写,而主观病历书写和病历分级管理,还没有能够一同实施,病历首页的电子化工作,近期将完成软件上的更改后并开始实施。电子签名还没有上我院工作安排。

由于我院儿科特点,做到医院信息“与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区域内安全共享的电子病历数据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统”,暂且还不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5 加快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我院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成立了天津市儿童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本院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行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在卫生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制定本院相关试点病种的临床路径,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组织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定期向市卫生局试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报告试行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详细的试行工作方案,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考核到人。我院的行政部门定期对各专业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保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2010年共完成临床路径管理总病例数365例,占收治试点病种收治病例的26.22%,入组率约为31%左右。2011年,在总结10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临床路径工作,临床各专业至少遴选1个病种试行临床路径,且所选择的试点病种必须为各专业收治的前三位常见病、多发病病例今年1月~5月入路径病例为505例,入组率约为41%。

6 做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整治工作。

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职责,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抓,业务院长具体抓,医务科、药剂科、预防科与临床各科室主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修订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规则” ,制定了“抗菌药物监督与管理的实施细则” ,将具体规定细节化,使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落到实处,并严格界定了处罚措施。对抗菌药物进行了分级管理,完善了“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明确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控制指标,同时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作为临床科主任月末考核的重要指标。

2011年5月多次组织全院医师学习,以增强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2011年6月初,业务院长分别在院周会及科主任会上为大家‘解读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6月中旬,儿内科主任对全院医师进行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了考核,对考核合格的313名医师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了严格限定,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同时做好医师的签名留样等工作。

2011年5月,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根据《2011年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方案》的有关要求,卫生部及天津市卫生局相关要求,我院加强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将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到45种,完全符合要求。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需使用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严格按照“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启动临时采购程序。根据《2011年天津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的要求,药剂科每月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了调查,对情况异常的停止其临床应用。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预防科每季度定期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评分细则(试行)》及《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评分细则(试行)》的相关要求,医务科、临床药学科每月分别对全院22个专业,随机抽取每个专业5份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岗病历和终末病历,预防科每月对全院手术科室的11个专业,随机抽取每个专业5份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按照卫生局下发的检查标准指派专人负责质检,结合儿科病人特点强化抗菌药物的评价和预防性用药的限时管理,用药48至72小时应明确描述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情况,并对抗菌药物疗效进行评价,发现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的科室或个人,逐级进行诫勉谈话,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强化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的负担。经过本阶段监管,我院22个专业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现岗病历和终末病历合格率均达到100%,手术科室的11个专业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格率达90.9%。

通过临床自查结果,定期对管理效果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和评价。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完善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7 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组织分工、推进安排和保障措施,加强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落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责任,扎实开展工作。

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示范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排班方式,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给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通过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

2010年3月,我院作为市卫生局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申报

示范病房3个,开展率为20%。 2011年5月,申报示范病房12个,

开展率达80%,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8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

核心制度落实是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加大对核心制度落实的考核力度,特别是对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进行严格考核。每月定期到各病房共23个专业检查13个临床医疗质量管理记录本,并对其内容进行汇总。发现问题及时与专科主任沟通并及时整改,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院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真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主动改进工作。医护人员工作时佩戴胸卡,便于自律和接受患者监督。设立物价咨询台和住院费用查询系统,提供价格查询服务;设立医疗服务投诉咨询电话,方便患者。定期召开职代会、院周会,将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重大改革和发展规划、年度财务预、决算主要情况向职工公开。通过积极、主要地开展院务公开工作,满足了社会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合法地了解医院财务的需求。我们将本着维护患儿的根本利益、保障职工的民利、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原则,采取便利、快捷、有效的形式开展好医院院务公开工作。

9 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预防和控制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

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预防和控制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手术室配备超声清洗、自动清洗机、干燥设备、压力水枪气枪、手工清洗池,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干燥。消毒供应中心配备自动化清洗机、超声清洗机、压力水枪气枪、手工清洗池、干燥柜及水处理设施。配备高温高压灭菌设备对手术器械和新生儿病房、ICU等科室消毒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9)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152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属于免疫系统疾, 容易反复发作, 因此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现对本院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实施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6月~2014年7月本院实施健康教育后收治的4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 另选实施健康教育前收治的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对照组。均符合HSP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男26例, 女17例;平均年龄(5.46±3.64)岁。观察组男23例, 女18例;平均年龄(5.92±3.3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疗法, 包括中断与过敏源接触、抗生素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改善血管脆性、脱敏及其他对症治疗等。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①仔细观察紫癜的程度与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及大小便颜色;②嘱咐患儿不能用手搔抓皮肤, 努力满足患儿各种需要, 确保其获得充足休息, 并教育其遵医嘱用药;对于关节痛的患儿要对其关节进行适当按摩, 以降低肌肉张力;③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如花粉、动物异性蛋白等;④密切监视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不良反应。

1. 2. 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①入院前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医护队伍、探视制度、安全防范知识;进行饮食、休息、皮肤护理知识的指导;向家属强调保护性隔离的方法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配合患儿建立临床路径单, 并说明告诉其治疗过程及预估出院时间。②住院过程中健康教育。告知患儿休息、饮食、皮肤护理及保护性隔离的情况;讲解基础护理的服务项目;进行相关药物使用与注意事项等指导;介绍相关检查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说明检查治疗的安排、护理措施的内容及患者需要配合的事项等[3]。③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做好出院后的饮食与家庭护理;每周按时来院复查, 帮助医生及时掌握病情, 以便于调整用药和观察药物副作用[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并按照以下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 治愈:紫癜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紫癜症状明显减轻, 但仍然有轻度复发。无效:紫癜症状未消退, 甚至加重, 且反复出现。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腹痛、关节肿痛和肾炎等, 发病季节以春、秋季为多。近年由于环境污染、病毒感染、化学药品、化学用品的增多, 发病呈上升趋势[5]。其致敏因素主要为感染(细菌、寄生虫、病毒等)、食物(鸡蛋、牛奶、鲜虾等)、药物(磺胺类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剂等)、花粉、虫咬、预防接种等。及时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即可痊愈。但若拖延病情, 极易造成内脏损害(尤其是肾功能损害), 有一定的死亡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的提高过敏性紫癫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凤玲, 段玲, 吴炳菊, 等.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及应用效果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0):875-877.

[2] 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9.

[3] 廖新凤, 陈碧珠, 张齐兰, 等.整体护理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4):167-168.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01-02

我们在卫生部临床路径2010版-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治疗非重型社区获得性肺炎33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型)的住院患者65例,均符合卫生部临床路径2010版-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入组标准[1]。即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音。④WBC>10×109/L或

1.2治疗方法入选病例均采取卫生部非重型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0版)方案治疗。抗菌药物选择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3g,q12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热毒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qd,静脉点滴,疗程7天。

1.3观察指标每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情况,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症状分级量化表,将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严重程度记分。①发热:腋下体温≥39℃记6分;腋下体温38-39℃记4分;腋下体温37-38℃记2分;腋下体温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治愈标准:①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②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吸收。③痰培养阴性。好转标准:①症状明显减轻。②体温正常。③X线胸片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部分吸收。出院标准:①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②生命征平稳,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③肺部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有效率统计为治愈加好转例数所占比例。

1.5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x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较高,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病原菌谱的不断扩大,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求我们必须恰当治疗,提高有效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传统中医在热病治疗方面有优势,为此我们验证中药注射液热毒宁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热毒宁注射液是由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研制,主要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其中金银花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宣肺郁热、疏风散结、化痰解痉的功能,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青蒿,辛、苦、寒,辛以解表,寒以清热,是解表清热、宣肺散邪之良药。青蒿具有免疫抑制和细胞免疫促进作用。热毒宁注射液能平衡肺部的致炎因子,促进细胞凋亡,降低呼吸爆发提供了理论依据[5]。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株致培养细胞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细菌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抗炎、解热作用,能有效地增加抗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6-7]。

本研究提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非重型社区获得性肺炎,在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有效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60.

[3]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98-99.

[4]侯会娜,曾耀英,黄秀艳,等.金银花提取物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与增值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8,24(2):178-183.

上一篇: 中班月安全总结 下一篇: 疫期家访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