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文化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5:49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1)

2建筑文化在生态建筑中重生

近年来,生态建筑潮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复兴的良机。生态建筑是将建筑本身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利用技术、建筑学、生态学等将建筑内外的生态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建筑生态系统内的自循环,从而解决建筑低耗环保的要求,这与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是一个填补建筑文化缺失的一个契机。古代中国建筑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在古代中国先贤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基于这样的观念,古代匠师从基地的选择到建筑的功能的布局、结构、造型等方面都考虑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人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建筑虽由人造,宛若天成。或使建筑顺应自然生态,成为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即适应环境,或使建筑整体自成生态,创造自循环的小生态,即创造环境。这样的建筑观念本身就已经契合了生态建筑的生态学的主体。

2.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的作品中充斥着传统低技术的运用,如碎砖瓦片拼凑而成的建筑外墙不拘一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古朴而优雅的质感;建筑的水平发展趋势通过披檐的加入而得到加强,同时竖向层次也丰富了;大面积透明玻璃的应用增加了建筑的透光率,也使建筑通透清心,更加古典雅致。由王澍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对建筑细部的单纯的植入较少,而是通过创新来塑造建筑氛围和空间趣味使我们能够感觉到传统中国建筑环境的。正如安藤忠雄所提到的,建筑并非模仿形式,而是继承内涵。

2.2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巴欧文化中心是伦佐•皮亚诺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温暖中心的灵感来源于当地人的“棚屋”文化。当地人认为人只是自然界中一个小小的环节,生死是人生命的历程,但是灵魂永恒存在,躯体只是灵魂的一个载体,终究还要尘归尘,土归土。“棚屋”是由自然界中的材料搭建而成的,当地人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赋予建筑,使之与人一样同样有类似于生命体生老病死的过程,建筑来源自然,并最终归于自然。皮亚诺在理解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后,在利用当地建筑材料的同时采用新型的钢结构结合计算机的精密计算形成建筑编织结构的主体,并且在建筑中运用百叶窗调节自然通风使建筑更加生态节能,而经过精密计算的主体不仅具有形式美,更具有实用性。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吉巴欧文化中心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尝试,他使建筑继承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通过创新更加深化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的形式完美地融合于周围环境,营造出符合传统建筑文化的氛围,同时又不失时代感,是一次传统建筑文化与生态建筑结合的成功尝试。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2)

2.官式建筑方面

19世纪29年代,我国建筑设计师在官式建筑设计上主要是模仿我国传统古建筑,例如:大屋顶、拱形设计等,都能够充分体现在官式建筑设计中,将这些传统建筑文化运用其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而且能够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并与周围环境相呼应,是建筑成功的典范,诚然,也存在一部分失败的案例,例如:北京西站的设计,对我国传统文化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建筑造价高、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合理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内涵十分重要[2]。

3.复原、重建性建筑方面

由于我国一部分传统建筑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许多建筑需要复原或者重建,建筑遗迹或者残留部分的复原或者重建工作,大多数主要采取的是在原有建筑上恢复原来建筑风格的方法,然而,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利用原有风格进行创新建筑的做法,在保持原汁原味古建筑风格的情况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并进行创新,作为一种建筑方式受到大众的认可。对群体性的建筑进行复原时,主要是结合资料记载,进行恢复性建筑,例如:寺庙建筑复原,而天津鼓楼的建筑复原并没有完全照搬资料,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修建商业街,扩大建筑范围,并为城市带来更好地经济效益;另外,单体型复原建筑更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除了参考原有建筑基础,还可以增添许多创新元素。

4.模仿性建筑方面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种类多,历史文化遗城较多,一些城市为了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会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些人文景观或者富有神话性质的景观就会由此崭露头角。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还能够增加更多经济效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3]。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3)

二、数学对称原理在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的应用

文化符号在构建过程所基于的数学原理与理论分类很多,就数学对称原理而言,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文化。综观人类的艺术史,根据现已被考古发现的大量的记录在岩石上的原始文明、新石器时代的手工陶艺、夏商周的青铜制品、古希腊文明、以及埃及和玛雅文明中,均有发现文化符号基于数学对称思维的例证。本文着重介绍和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所蕴含的数学对称原理。数学意义上的对称在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的应用相当常见,在中西方传统建筑和圣殿的建造过程中都能找到与数学对称有某种关联。在文化和艺术中,对称常与和谐以及形式美感等含义相关联,其根本的原因是,数学对称的灵感源于对宇宙和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探索和发现,同时这种数学的生命力完全根植于养育她的文明社会生活之中,对称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以及所崇尚的“天地交而万物通”、“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是吻合一致的。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建筑在文化特征、美学追求、建筑风格、形式结构等因素受到影响是必然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推崇的理想境界,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文化意义上的对称,通常与中庸、秩序、和谐、典雅、庄严以及权威等含义相关联,中国传统建筑十分讲究对称的文化。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以及宗教寺庙在建筑布局和结抅中,一般都按照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布局及设计。例如北京的故宫就以中轴线为中心轴,图2是北京故宫鸟瞰图,其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布局设计。宫殿的布局,一般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所谓“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简明的组织规律,同时与其宗法和礼教制度密不可分。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跨国界和文化的桥梁。因此,常见于人类的建筑、文化和艺术之中。对称在东西方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中的表现十分常见。图3是法国的兰斯大教堂,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结构和装饰中到处都能发现基于对称思考的装饰。图4是婆罗浮屠佛塔鸟瞰图,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遗址——瓜哇島的佛塔群。其基底尺寸为114×14m、高46m,塔结构基于中心及轴的反射对称原理而构筑。人类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和民族文化,虽然在生活与实践过程中都发现和应用对称原理,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及所处的民族和区域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显然对对称的理解与应用是有区别的,这种差异体现在文化特征、美学追求以及文化符号的表现、传播、及审美等各层面。例如早期的摩尔人和阿拉伯人,他们在对称图案的装饰风格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他们对复杂的数学几何的研究与应用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图5,这是分别基于中心及旋转(120及60)对称以及反射轴对称而构成的图案装饰,图6为对称结构示意图,许多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建筑结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文化特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对称已不仅仅对建筑师有吸引力,数学家、物理学家、画家、心理学家、考古乃至音乐家都在思考和研究它的意义和影响力。事实证明,数学一直伴随和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历程,始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32

新中国从成立开始,就为了人们美好的生活建造家园。从“一五”计划开始恢复了大量建筑群,又重新建设工厂、商店、学校、办公场所、道路桥梁和民用居住房。发展至今,已有辉煌的历史,不仅建造了高楼大厦,还修建了巨型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将大量的电力输送到国际化都市――上海。鸟巢的诞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小蛮腰式的广州电视塔颇有艺术风格等等,均体现了中华儿女具有聪明的智慧和强大的国力。

1 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基本建设全面展开,我国建筑设计行业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建筑设计单位扩大规模、增加人员,经营方向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宽,营业项目不断增多,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众多产业部门中GDP总量排列前茅,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年年提升。完成了国家投资、民营投资等多方投资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设计任务。设计了一座座美丽的桥梁,打通了南来北往的交通道路,设计了一座座精品的建筑,完善了各类公共设施的建造,使全国各地处处是新建筑、处处是新面貌,一片繁荣景象。建筑设计样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国际化,建筑设计风格越来越现代化,建筑设计水平越来越高。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改善了国民的居住环境,缩短了城乡差别,带动了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不足

2.1 传承意识不强,发展认识不足

长久以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一直都在进行研究并且相当重视。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一些建筑物、建筑群也都加以修缮保留完好。但一些城市、一些建筑设计者、一些业主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大有追求名利的行为,使得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很多雷同相似的建筑、单一、呆板无生机。加上一些业主、一些设计工作者对在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方面认识不深,没有较强的传承发展意识,使一些建筑设计不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没有传统文化的气息。

2.2 专业素养不高,创新理念不强

新世纪,我国为了赶超世界,加快了建设发展的步伐,使建筑行业飞速向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些院校扩大招生规模,降低招生标准,使一些学生毕业时专业水准不够好。一些设计单位为了完成任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不再按高要求招募人员,降低了门槛,致使建筑单位设计人员整体素养下降。一些有经验的设计者,虽对建筑设计颇有研究,但由于肩上担子较重、工作任务较多,已没多余的时间去思考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时间去继续深造参加业务培训,更没时间去祖国的大好河山游历并参观先人的杰作,只是机械化的工作,每天都在想尽快的出成果,建筑设计数量增多,但无暇创新,无力去发展具有传统文化理念的建筑设计作品。

2.3 体系制度问题

建设系统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还在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之中。每个省市都没有放弃保护古代建筑,都没有放弃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但面对到处都是高速建设的大环境,难免出现一些比拼思想,要建筑最高的楼、最大的商贸广场、最多的住宅。要最快的设计速度,最快的拆除速度,最快的建造速度。为求快,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筑模式应运而生。现代化国际式的建筑格局比比皆是,它们面无表情、长相都一个样、没有细腻之处、没有传统文化的气息、没有传承古老民族文化的精神、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复制复制再复制,一些建筑依然失去自己本身应有的灵气、应有的精神和魂。

3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发展传统文化

我们在高科技年代,在建筑设计方面不仅应注重学习世界先进思想、先进技术,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本地文化、本土建筑的深入研究,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一些建筑物、建筑群不仅要好好修缮保留,还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不能一味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应积极主动去挖掘我国建筑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特点,提高在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淡薄功名利益追求的思想观念,吸取西方好的思想、好的经验,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好的建筑作品。

3.2 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创新理念

无论是学院还是建筑设计单位都应注重人才的素质培养,只有提高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赶超世界,改变自己,才能创新。学院应加强对设计专业的教学管理,严格毕业程序,对专业课程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应暂缓毕业,直到达标才能走出校门。设计单位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合理安排设计小组工作,最好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教刚入门的年轻人,以提高设计技能。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参观学习,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拓宽他们的设计视野和思路,才能加快行业建设发展的步伐,才能以高质量、高标准满足市场需求。设计单位应注重研究设计、发展创新具有传统文化理念的建筑设计作品,使祖国的大好河山依旧美丽、依然具有民族特色。

3.3 完善管理体制传承民族文化

在深化建设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每个管理阶层的领导干部,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打出本省市的品牌,还应注意保护古代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还应大力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应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不仅要有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还要有自己特色的、民族精神的、又细腻又有生机,还有灵气和非常精神的建筑设计作品,将传统文化民族的魂传承下去。

4 总结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重点在设计工作者上,关键点在决策者之中。只有加强全民具有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知晓其重要性、必要性,才能在建筑设计中更好的展示中华儿女伟大的民族精神,延续不同特色的民族风格。

参考文献

[1]王洁明.浅谈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科技资讯,2015,(11).

[2]刘思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建设,2015,(02).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形态,因此在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要充分结合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精神追求等进行特色性设计,而不是一味地效仿西方建筑设计。近些年来通过我国建筑设计师的不懈努力,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对此,本文将作简要探讨。

一、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建筑的重要性探讨

为提升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努力融合现代化建筑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审美方式,现代化建筑是高度融合,高度同源,追求设计质量与设计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五千年底蕴,并形成儒家,道家等审美意识和理念,中国人讲求意境美与雅正之美,但现阶段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文化互动交流时期,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深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元素“再生”,将我国独特建筑审美理念充分融入高质量,高品质的现代化建设中,在追求舒适安全性的同时追求文化,艺术同源,创造属于我国特有的“中国风”建筑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风俗和展现中国美的重要保证,确保我国民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根本要素。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现阶段,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钢混,轻钢等主体结构,呈现商务性与装塑性,例如:经贸大厦与环球经融中心等超高层现代化建筑均是以浓重商务气息为主,缺乏建筑灵动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厚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结文化,符号文化等。

1、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传统符号文化,即以图形,文字为载体的显性文化和数千年历史传承的儒,道思想的隐性文化;纵观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古代建筑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古代建筑的形式得以传承与弘扬。

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外观和内部质量,伴随我国施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和施工结构的日益完善,内部质量得以稳固提升。同样,在外观设计中,以传统符号文化为现代化建筑外观设计理念愈发成为时代趋势。建筑体完美程度与建筑结构,色彩,光影等均有重要关系,

(1)图案色彩符号

图案或色彩符号传递建筑主体因素和相应视觉信息,在享受现代化建筑带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优美图案或色彩设计会带给人们文化传承方面的享受。

在现代化建筑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图案或以喜庆因素著称的红色等传统中国文化,更凸显建筑重要性和个性化,带给民众视觉享受冲击。

例如: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全体采用红彩配以倒阶梯式,以及中国传统的四方形建筑设计,在整体建筑感觉中,给人以大气磅礴的建筑特效。此外,沙特馆的月亮船建筑,正是将我国传统的木船结构融入建筑中得以借鉴与发挥。

现代化建筑的设计灵感以及设计理念多数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其中色彩与图案等设计是符号设计最关键因素。

(2)形态符号设计

形态符号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空间以及节奏等建筑元素;以其独特建筑形态和建筑样式向人们展示建筑魅力与建筑风范,并有效传承文化价值。据调查,现代化建筑中融合形态符号设计的建筑会得到民众广泛认可,例如:上海马靴楼建筑,其将中国传统马文化中的马靴造型作为现代化建筑的设计原型,并在无形中展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传统文化形态符号设计不仅包括自身建筑价值,更在长远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信念展示提供舞台,通过现代化建筑展示更多传统文化,让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享受中国文化带来的巨大视觉盛宴以及视觉冲击。

例如:国家体育馆“鸟巢”,其在外形结构中主要由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葕架柱,外观根据普遍的鸟巢形态作为建筑原型,并依据各部位面积大小相应比例组合形成“鸟巢”。

各钢架之间看似错综复杂的叠加象征“团结统一,荣辱与共”的民族思想。鸟巢的设计融合我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化建设理念,充分展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展现建筑艺术美和文化美,是现代化建筑中最成功作品。

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合理应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迎合了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若要稳步快速的发展就需要广大设计师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涵了儒家、道家、佛学等多派思想学说,比如对“仁义”、“礼乐”、“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推崇,对人情、感受、表现、意境的注重,对“气韵生动”、“象外之象、味外之味、韵外之韵”等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的崇尚。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多年的努力奋斗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成果,是一种极为丰富和完善的艺术手段和技术,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若想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必须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摒弃其中不利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思想发展的封建元素,并注意继承和发扬其中的文化精髓,使中国传统文化跟随现代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2、紧跟时代步伐,注意新的建筑艺术设计思想的学习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建筑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立体艺术形式,即不断通过改变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里面型式、内外部空间组织、结构造型、比例尺度、色彩搭配、质感和空间感、装饰布置等方面,来美化建筑的形态外观,丰富建筑的功能特点和文化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材料、结构型式不断更新,施工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因此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思想、理念也在不断提高,而建筑设计师们若想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合在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建筑艺术设计手段和思想,不断提高其综合设计水平。

3、注意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审美理想的构建

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并受到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手段更为丰富,手法更为灵活,但是若要使其发挥出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观念进行融合,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审美要求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的进行丰富和改进,并形成一种新的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审美思想体系,以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五、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精神和功能需求,还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需要广大建筑设计师们,注意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先进建筑意识设计思想、手段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有效把握,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以设计出更具中国特色的、更适合社会发展以及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建筑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胡冬香:《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一脉相承之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华中建筑》2005年第6期。

[2]杨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3)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多种方式流传至今,其中,在设计中的运用尤为广泛,如传统元素与现代形式融合起来,把人们热衷的“中国风”风格运用房屋理念中,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追崇。然而,由于近年来新思潮的涌入,在现代设计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偏离传统文化。因此,如何合理地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是当今设计者面临的新课题。下面作者结合工作经验作了简要的分析。

1我国现代设计的现状

为了彰显个性,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当下设计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国内有许多设计工作者就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了自己的设计中,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创造出了纷繁多样的形式与风格。然而,从整体来看现代设计,很多设计工作者的作品依然存在缺乏民族风格或者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不当的问题。一方面,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一部分设计工作者,盲目信奉西方设计理念,没有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选择地就将西方设计手法应用于了自己的设计中,造成了民族风格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现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工作者认识到了现代设计民族化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了现代设计中,但他们的这种应用仅是一种不加选择地照搬,并未正真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这是制约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去,以使自己的作品能真正体现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2.1 注重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人文观念

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有以下三点表现:①因地制宜,注重自然条件的客观约束,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筑材料等物质条件,降低能源消耗,杜绝浪费现象。③顺应自然要求,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2 注重空间结构的设计

现代建筑大多数应用的结构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这两种结构与传统建筑中所应用到的木框结构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因素时,要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统一起来,科学利用好传统建筑中的木框结构,将其在现代建筑里得到创新发展,同时也能赋予传统木框结构以新的内涵。

2.3 注重色彩的重新组合

上色这道工序无论是在传统建筑还是在现代建筑中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容小觑。由于色彩的差异性会导致其象征意象的不同,所以在设计现代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色彩所代表的不同意象,将其合理运用。

3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包含多方面内容,如书法、图案、色彩等,现代平面设计中以这些元素为表现形式的作品越来越多,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不同,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称之为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体现出了民族特色,又要如何设计呢?下面结合一些作品,谈谈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一)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古老文字中唯一使用至今的文字。其中,书法就是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和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其囊括了民族文化审美及思维方式,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古至今,我国许多设计作品中都融入了书法艺术,不仅美化了作品,还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现代设计中,设计工作者也应借鉴书法艺术,将其灵动的线条、体面的分割融为一体,融入自己的设计中,从而设计出兼具美感和内涵的作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奥运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它借鉴了中国书法,以印章的形式设计展现出来,传达了文化底蕴。其中“京”通过艺术处理,巧妙地表现出向前奔跑,张开双臂的形象,不仅在设计上标新立异,更给人一种优美的视觉享受,表达了北京在承办中,对各地人们真诚的邀请。需要注意的是,将书法艺术融入现代设计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在把握作品设计目的的基础上,对其外形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使作品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现代设计的艺术感染力。

(二)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便包括各色各异的传统图案,可细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三种,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或是表达对人的赞美之意,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蕴含吉祥含义的传统图案装饰性强、优美典雅,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有利于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涵,传达对人们的美好祝愿。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就借鉴了“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文化底蕴,而且有凤乌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其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寓意,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又如,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传统图案与现代标志结合的典范。其整体结构由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演变而来,迂回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信达畅通。需要注意的是将传统图案融入现设设计中,设计工作者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赋予自己的作品以灵魂。

(三)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称为“五行色”――青、白、红、黄、黑,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用色习惯。而“五行色”运用广泛,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设计财富,但将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既要想到传统古朴和原始的色彩,又要遵循现代潮流色,从而有所创造,合理应用。以中国银行的标志为例,它以红色为标准色,采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既表达了中国传统的祈福平安的心理诉求,又表达了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散发出了强烈的民族性和现代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设计工作者在使用色彩前,要考虑传统的用色习惯和色彩象征。例如,红色,不论是从传统文化中讲,还在现代设计中,它都是热烈、红火、吉祥的代名词,更给人以兴奋之感,这种颜色就不适合在镇静、安眠、镇痛药品等的包装中使用。

3结束语

我国文化悠久,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特性,在现代设计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赋予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繁荣,顺应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使我国艺术设计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血脉,并不断创新与突破,从而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赋予设计以灵魂,更好地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7)

2.传统建筑元素的优化设计——部分或者局部的应用

现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中运用屋顶、穿斗构架、门窗格扇、山花等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元素的现象被看成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模仿传统民居建筑的相关元素,在现有的设计活动中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注重与当代建筑形式的自然交融,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广州大学城内的“岭南印象园”,作为反映“印象”意识的物质载体,既包含了从各地搬运而来的原汁原味的岭南建筑特色“窝儿”墙及“人字形大屋顶”,也有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碰撞体,即通过构建隐藏在现代“玻璃幕墙”后面的钢筋混凝土走廊、楼梯构架,将相邻两座或多座传统建筑连成一体。玻璃幕墙通透的材质特性,既保持了建筑原有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特色,既扩大了建筑的内部空间,增加了室内的采光、通风,又为当代人使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除此之外,若设计手法过于直接,且元素间组合生硬,容易出现一种突兀不协调的建筑样式,如佛山岭南新天地建筑群中,部分建筑仿照东莞可园的风貌,生搬硬套地将多种建筑元素组合在一起。此建筑按其细部风格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中式传统木质结构歇山卷棚人字形屋顶;中段为具有岭南骑楼风格的水泥灰抹灰走廊,墙面有欧式纹样的浮雕;下段选用岭南传统民居的青砖饰面——三段风格迥异,因此有些不伦不类。建筑构件出现在当代建筑设计与建筑实体之中。

3.传统建筑元素的优化设计——提取与拼贴

提取和拼贴是较为灵活的设计手法。“提取”对象丰富,可以是建筑的色彩:墙的粉白、瓦的青黛、满洲窗的多彩;也可以是材质:木、瓦、石、陶;抑或是图案造型:墙面山花、窗体冰裂纹、屋脊透空雕塑,等等。其再设计的亮点就在于后期的“拼贴”,即对前期提取的元素进行减法或加法的处理,使传统元素更契合新设计的需求与人们的审美习惯。比如广州佛山的岭南新天地建筑群,其风格是在仿照岭南传统的基础上,对已有语言进行了重新设计的建筑以青砖与瓦片作为体现岭南特色的两大元素,其建筑立面以瓦片拼接形成透窗的样式,因而在体积上增大了窗户的尺度,使之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玲珑小巧,整体显得高大、别致。“瓦”则改变了原有的用途及位置,作为窗格的构成元素或低矮隔墙上的通透装置,以全新的面貌作为新建筑构件出现在当代建筑设计与建筑实体之中。

4.抽象变异——重构与解构传统建筑元素

所谓的“抽象变异”是指对传统民居建筑元素进行深度的抽象、简化以及再加工,使样式更容易与现代建筑元素协调,并赋予传统元素更多的创新理念。商业时代的价值观促使设计师扩大了关注点,因此跨领域的新的思维模式的产生,为传统建筑元素寻找到了别样的设计意识,实现了传统建筑元素大范围地运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家具设计之中,而上述形态的实行可以对传统民居元素进行重构及解构,亦即运用现代设计方法,重新处理传统元素。重构与结构属于系统化的设计思维,而非具象的设计节点。而解构既是“拆”,也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探索,即探求不完美、不规则,因为“碎裂”就是前提。欲重构,就得摧毁原有的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新的序列,即新序列的创建应该结合现实具体的设计内容和主观创作意念而形成新的系统。上述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新型材质的使用,加强形式感的创新,例如在抽象化的坡屋顶的材料运用上,以钢构架替代传统的木构架,以新型玻璃替代传统的小青瓦,这是因为更新后的材料设计能使传统坡屋面散发出时代的气息。重构与结构设计属于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之一,在广州最具后现代建造特色的当属王受之主持设计的“深圳万科第五园”了。其建筑以灰白两色为主,而样式为传统的硬山屋顶,不同的却是其建筑边界更加清晰,层次丰富多变,好似无数几何形体的相互穿插与拼贴,将“人”字形屋顶与两侧山墙进行拆解后重构,其屋顶以灰色新式材料代替瓦片,造型平整简洁,无脊饰,两侧山墙不局限于与屋顶、地面的衔接,样式更为大胆夸张,宽度上超出房屋进深很多,高度上却“上不接屋顶下不挨地面”,成矩形几何状;或模仿广府传统园林建筑中洞窗的形式,在矩形实体墙面中间留一圆形空洞,使得建筑更为通透灵巧。建筑内部,借鉴西关民居元素——天井,即在中庭的设计中采用了天井式的结构,顶端利用玻璃与钢配合的结构,为中庭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在天井中栽种花木,错落有致,丰富而且软化了空间,成了室内一道美丽的风景,因此整个空间充满了生机。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8)

在中国深厚传统文化中,建筑文化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建筑文化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很多的建筑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很多的建筑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展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属性以及一些明显的特征。建筑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属于一种建筑文化形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我国保存下来的很多古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中比较优秀的建筑中很多都有传统文化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体现。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设计上的创作,或者是为了一个建筑项目进行制图与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的形态、建筑的结构、建筑的暖通设计等进行有关的专业性设计。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体现建筑设计的理念以及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中,会借鉴与引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创造中。建筑设计者在这样的设计工作中其实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促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3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会给予建筑设计者丰富的设计借鉴资料,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激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在设计过程中传统文化对于其在设计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其文化积淀也十分丰富,我国的建筑在长远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的建筑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体现。虽然有一些建筑设计者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希望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设计体现比价前卫的建筑设计理念或者是能够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建筑设计,但是纵观很多的设计作品虽说比较前卫或者具有很多的西方文化符号,但在本质上看还是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2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2.1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创新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有许多优秀的设计理念与建筑技艺需要传承与发展。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的布局讲究风水文化,四合院的建筑体现的是中国的东西南北文化。在很多的传统建筑设计中还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人文思想,如中国深厚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都在很多建筑中获得体现,也在建筑设计中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设计在技艺上的高超与精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建筑设计理念与技艺,尤其是需要加强现代建筑技艺的科研与开发以及对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研究,将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的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与创新,进而提高现代设计水平以及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将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展现在世界舞台上,也为人们设计创造出比较舒适、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

2.2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投入

建筑设计的继承与发展需要重视建筑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投入。例如,在南昌市不仅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高校云集的城市,很多的高效都设有建筑设计专业。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上需要省教育部以及国家教育部都重视对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投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建筑设计的了解与研究水平。例如,在南昌大学中的建筑设计专业的传统建筑设计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南昌的传统建筑进行很好的讲解与研究,利用课后时间或者是实践教学课程带领同学实地参观南昌市的一些著名古代建筑。例如,在南昌大桥赣江边矗立的滕王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教授带领学生到滕王阁进行实地参观与实践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近距离参观滕王阁的精妙建筑设计,也可以随着教授的专业教学进行专业上的思考与研究,加深学生的映象。在教授针对滕王阁的传统建筑进行分析与讲解中可以灵活融入城市规划、建筑风水学知识、建筑哲学文化的研究以及建筑艺术等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学习与研究传统建筑设计,教会学生对传统设计的研究方法,为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继承与发展储备一定数量的建筑设计人才。

2.3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形式上的继承与套用,而是需要建筑设计者很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而在建筑设计上进行继承与创新。现代建筑设计需要结合现代建筑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也需要设计者进行有选择性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例如,南昌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的设计就很好继承与发展了传统中国文化。在八一广场的中心竖立着八一起义英雄纪念碑,是南昌市一个地标设计,代表着南昌这个英雄城市的文化历史,在广场边上的江西省展览馆的设计也富有中国特色,是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展览馆的设计很好地体现建筑的肃穆性,蕴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与广场的纪念碑交相融合,代表了这个英雄城市的英雄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理解与继承。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9)

在中国深厚传统文化中,建筑文化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建筑文化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很多的建筑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很多的建筑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展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属性以及一些明显的特征。建筑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属于一种建筑文化形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我国保存下来的很多古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中比较优秀的建筑中很多都有传统文化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体现。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设计上的创作,或者是为了一个建筑项目进行制图与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的形态、建筑的结构、建筑的暖通设计等进行有关的专业性设计。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体现建筑设计的理念以及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中,会借鉴与引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创造中。建筑设计者在这样的设计工作中其实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促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3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会给予建筑设计者丰富的设计借鉴资料,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激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在设计过程中传统文化对于其在设计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其文化积淀也十分丰富,我国的建筑在长远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的建筑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体现。虽然有一些建筑设计者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希望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设计体现比价前卫的建筑设计理念或者是能够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建筑设计,但是纵观很多的设计作品虽说比较前卫或者具有很多的西方文化符号,但在本质上看还是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2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2.1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创新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有许多优秀的设计理念与建筑技艺需要传承与发展。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的布局讲究风水文化,四合院的建筑体现的是中国的东西南北文化。在很多的传统建筑设计中还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人文思想,如中国深厚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都在很多建筑中获得体现,也在建筑设计中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设计在技艺上的高超与精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建筑设计理念与技艺,尤其是需要加强现代建筑技艺的科研与开发以及对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研究,将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的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与创新,进而提高现代设计水平以及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将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展现在世界舞台上,也为人们设计创造出比较舒适、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

2.2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投入

建筑设计的继承与发展需要重视建筑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投入。例如,在南昌市不仅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高校云集的城市,很多的高效都设有建筑设计专业。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上需要省教育部以及国家教育部都重视对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投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建筑设计的了解与研究水平。例如,在南昌大学中的建筑设计专业的传统建筑设计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南昌的传统建筑进行很好的讲解与研究,利用课后时间或者是实践教学课程带领同学实地参观南昌市的一些著名古代建筑。例如,在南昌大桥赣江边矗立的滕王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教授带领学生到滕王阁进行实地参观与实践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近距离参观滕王阁的精妙建筑设计,也可以随着教授的专业教学进行专业上的思考与研究,加深学生的映象。在教授针对滕王阁的传统建筑进行分析与讲解中可以灵活融入城市规划、建筑风水学知识、建筑哲学文化的研究以及建筑艺术等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学习与研究传统建筑设计,教会学生对传统设计的研究方法,为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继承与发展储备一定数量的建筑设计人才。

2.3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形式上的继承与套用,而是需要建筑设计者很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而在建筑设计上进行继承与创新。现代建筑设计需要结合现代建筑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也需要设计者进行有选择性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例如,南昌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的设计就很好继承与发展了传统中国文化。在八一广场的中心竖立着八一起义英雄纪念碑,是南昌市一个地标设计,代表着南昌这个英雄城市的文化历史,在广场边上的江西省展览馆的设计也富有中国特色,是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展览馆的设计很好地体现建筑的肃穆性,蕴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与广场的纪念碑交相融合,代表了这个英雄城市的英雄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理解与继承。

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篇(10)

沙溪古镇的明清建筑大多延续徽派建筑的风格,屋顶的传统建筑材料是小青瓦,这种材料的特点:一是实用,可以防寒、防水、防火。二是材料获得十分便利,用泥土和柴草就可以烧制而成。三是施工简易。只需要将瓦一仰一卧铺作即可。瓦当可以避免屋椽长期受到雨水侵蚀。瓦面上带有花纹的挡片,有装饰作用,还有趋吉避凶的文化功能。古镇中各家民居相邻而建,中间一般都建有马头墙,马头墙是一种叠落式山墙,高出屋脊,随屋顶斜坡呈阶梯形,成为昂扬的马头形象,将四水归堂的建筑围护起来,产生一种稳重感。另外由于木结构的建筑一旦着火便会殃及周边,所以马头墙还有防火的功能。

1.2斗拱挑檐结构

沙溪古镇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商业建筑,由于历史上沙溪商贸是十分繁荣的,沿街居住的居民大多是商人,一般都有前后三进。底层作为店铺,还沿用着宋代建筑的风格,大多是挑梁出檐,不用柱子支撑,粱拱上还装饰有雕刻十分精美的图案。

1.3独特的河棚风貌

沙溪被誉为“河棚支起的古镇”,临水的居民家家都建有河棚,依水而建。由于戚浦河直通长江,古镇居民为了减轻潮水带来的冲击力,将自己的房屋挑河而建,大多采用石桩来支撑,这种形式类似吊脚楼,是沙溪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前面街上看,是二层民居,从后面河面上看就是三层。

1.4别致的民国建筑

沙溪古镇不仅有许多百年以上的老宅,还有民国建筑,比较典型的建筑就是吴晓帮故居。始建于1927年,它是一座欧式建筑,外形独特。室内功能分区十分完善,除了客厅、卧室、餐厅等常用功能分区,还设有瞭望台。这样的建筑形式在苏南的历史文化名镇群中,十分罕见。

2沙溪古镇传统建筑当前的发展现状

2.1传统建筑破坏情况严重

20世纪60、70年代,古镇部分传统建筑受到一定破坏,没有进行及时修缮。80年代以后,经济建设的大潮来临,古镇的个别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将原来的老屋翻新重建,使传统建筑面目全非。而现今,古镇又经历着新一轮的破坏,原本古老的沿河建筑部分被拆除,改建成新的仿古建筑。古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脉络的体现,是城市的根,通过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民俗、文化,一旦传统建筑消失,城市便会失去文化的根基,无所依托。沙溪的三里古街是弥足珍贵的,如今却破坏严重,面对如此状况,迫切需要找到能够有效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方法。

2.2传统建筑的保护十分困难

我们之所以要致力于保护传统建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古建筑的不可再生性,一旦摧毁,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信息就不复存在。在古镇传统建筑的保护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首先,维修成本巨大,古建筑在维护修缮时,要考虑古建筑的价值性与文化性,必然会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这并不是保护的长久之计。其次,古建筑信息记录的载体大多为纸质材料,不能长久保存,造成一些珍贵文献的失传,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再次,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不合理,没有使传统建筑得到实质性的保护。2009年,政府投资2个亿用于沙溪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主要用于核心区的修复,以及建造一些场馆用于向外来旅游者展示,但是却忽视了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修复与保护,古镇中仍然存在大量年久失修的民居建筑。

3沙溪古镇传统建筑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传统建筑也在发展的大潮中摇摇欲坠,这些如此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也许在若干年之后,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更适合现代人居住的舒适住宅,繁华的现代商业街。因此,对传统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建筑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手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手段。数字化保护的核心就是将文化遗产通过技术手段转换成数字化形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勘探、挖掘,使其重现和再生,并通过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得以永久保存,利用互联网向世界传播。沙溪古镇的建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运用数字技术将它的建筑特征,构造手法,材质工艺记录并再现出来,不仅有利于沙溪古镇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一种永久保存传统建筑的有效途径,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上一篇: 经典晚会主持词 下一篇: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